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12章 出凝血监测

第12章 出凝血监测

2011-09-03 22页 ppt 30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0454

暂无简介

举报
第12章 出凝血监测null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null1,熟悉出凝血监测的方法 2,熟悉出凝血监测的临床意义 3,了解出凝血概述 4,掌握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出凝血监测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血管的作用 血小板因素 凝血机制 抗凝及纤溶系统null 血管在正常止血中的作用 血管壁的完整性是防止出血的重要条件 血管收缩 ← ← 血管损伤→出血→血管外血肿压迫 ...
第12章 出凝血监测
null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null1,熟悉出凝血监测的方法 2,熟悉出凝血监测的临床意义 3,了解出凝血概述 4,掌握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出凝血监测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血管的作用 血小板因素 凝血机制 抗凝及纤溶系统null 血管在正常止血中的作用 血管壁的完整性是防止出血的重要条件 血管收缩 ← ← 血管损伤→出血→血管外血肿压迫 ↓ ↑ 胶原暴露→组织因子释放、ⅫF激活 ↑ ↓ ↓ 5-HT、TXA2←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 ↓ ↓ 凝血系统激活 ↓ 血流缓慢 → 血小板血栓形成 → 止血血栓 →止血null血小板的作用 1.粘附功能: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胶原或带负电荷表面; 2.聚集功能(PAG):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 3.分泌(释放)功能:是PAG的继发反应; 4.促凝活性:提供PF3、加速FⅫ的活化、直接活化FⅪ; 5.血块收缩功能:释放血栓收缩蛋白。null[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面接触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原 ↓ ↑高分子激肽原 Ⅻ → Ⅻ a ↓ [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损伤 Ⅺ → Ⅺa Ⅶ. Ⅲ ↓ ↓ Ⅸ → Ⅸa [ Ⅶa. Ⅲ.Ca2+.PL] ↓ [ Ⅸa.Ca2+. Ⅷ.PF3] ↘ Ⅹ Ⅹa [共同途径] ↓ [Ⅹa. Ⅴ .Ca2+.PL] ↓ 凝血酶原→凝血酶null 凝血酶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单体→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ⅩⅢ → ⅩⅢa → Ca2+ 肽A、肽B 不溶性纤维蛋白集合体null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 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浆、组织、尿) ↓ 纤溶酶原 纤溶酶 ↓ 纤维蛋白(原) 碎片X → 碎片Y → 碎片E 小分子多肽A、B、C 碎片D 碎片D 2.抗凝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可直接抑制凝血酶及Ixa、Xa、XIa、XIIa等,肝素可增强其作用。临床监测临床监测出血原因的判断:病史、家族史、既往史 局部因素 出凝血机制异常 局部因素无法解释 出血不止 多部位出血 家族遗传史、自幼出血史 全身性疾病引起 肝病,尿毒症等临床监测临床监测出凝血机制异常的环节判断 血管因素:瘀斑、瘀点 血小板因素:瘀斑、瘀点、粘膜、月经过多 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关节、肌肉、内脏 纤溶过度:广泛性出血 病情动态监测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 出血时间:血管壁受损、血小板质或量缺陷 毛细血管脆性实验 检查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 血块收缩时间 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反映血小板的激活情况 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检查血液凝固机制 1凝血时间CT 2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4凝血酶原时间 6纤维蛋白原定量Fg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检查纤溶的试验 1凝血酶时间TT:16~18s,FDP↑、肝素↑、Fg↓ 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阳性见于DIC早期 3血清FDP和D-D测定:1~6mg/L,≥20mg/L有意义 抗凝血酶Ⅲ活性及抗原含量 降低多见于DIC、血栓形成、严重肝病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血小板评估 正常≥10万;5--10万创面渗血过多;2--5万可自发性出血手术禁忌;<1万自发出血。脾切除、输新鲜血,达到7~8万 功能异常: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尿毒症,停药7-10天、透析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凝血因子评估 先天性缺乏:血友病,替代疗法 后天性缺乏:VitK缺乏、肝脏疾病、DIC、大量输血输液术中与术后出血分析术中与术后出血分析麻醉因素:增加渗血 手术因素:纤溶活性↑ 大量输血输液:稀释、库存血、输异型血 体外循环:维持ACT500~600s,术毕<130s,肝素中和不足,血小板、凝血异常 DICDIC病因: 感染:最常见,败血症合并低血压时 手术及创伤 产科意外 癌肿与白血病 其他:心血管、消化系、免疫性疾病DICDIC诊断: 1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 2有下列两项以上的临床表现 多发性出血倾向 原发病难以解释的微循环衰竭和休克 多发性微循环衰竭 MODS 抗凝治疗有效DIC诊断标准DIC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1BPC<10万呈动态下降,肝病、白血病< 5万 2PT延长>3s呈动态变化 3Fg<1.5g或进行性↓ 肝病<1.0g/L)或>4g/L 43P试验或血清FDP>20mg/L或D-二聚体阳性null5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 6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 7 Ⅷ:C活性低于50% DIC监测DIC监测监测基础疾病的进展或消除 观察出血进展情况 DIC分期判断 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DIC防治DIC防治去除和控制病因 抗凝剂的应用 抗血小板药的应用 溶栓剂的应用 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抗纤溶药
/
本文档为【第12章 出凝血监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