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社会工作硕士考研专业课-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硕士考研专业课-社会工作原理

2011-09-11 7页 doc 57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2670

暂无简介

举报
社会工作硕士考研专业课-社会工作原理科目---社会工作原理 1.​ 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领域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2.​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内涵: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较为普通的概念,他通常是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报酬的工作,包括当学生干部,,做工会委员等。专业性的内涵是:它是更具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人。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的方法进行的主人服务活动。社会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硕士考研专业课-社会工作原理
科目---社会工作原理 1.​ 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领域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2.​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内涵: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较为普通的概念,他通常是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报酬的工作,包括当学生干部,,做工会委员等。专业性的内涵是:它是更具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人。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的方法进行的主人服务活动。社会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3.​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型的社会学学科,社会工作与众多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关系。 社会科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是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研究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变迁及其原因,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同社会工作有着直接联系。社会工作的发展表明,它与社会学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社会学是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的最牢靠的知识背景。历史表明,当社会工作面对的问题不能简单的用个人的,心里的因素解释时,社会学就显示出其特殊的作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之间具有普遍联系,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家庭问题、社区问题、就业问题、阶层问题、社会问题等等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繁盛条件及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对以个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的贡献是直接的和明显的。由于社会工作的任务预售住着的心理状态和态度有关,由于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细致、复杂、的互动过程,所以社会心理学必然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柱。 社会工作与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权力关系的科学,他不单指国家政治体制,也研究行政和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运作过程。社会工作与政治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行政就是政治活动,也是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而社会政策则反映着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也是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 社会工作与管理学:管理学知识对社会工作的贡献,集中体现与社会行政之中。社会行政运用一整套管理方法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管理以有效达到社会共总目标,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工作也开始将管理知识运用到其他社会工作领域,如进行个案工作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社会供过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经济因素一直是渗透在其中的。大部分社会工作与受助者的经济匮乏有关,由此可见经济学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工作与伦理学的滚系:伦理学史研究人类行为对错、善恶的科学。社会工作者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强调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守住这服务,尊重受助者,保护受助者帮助受助者。这无不体现了社会工作者高度的重视伦理道德的精神。 4.​ 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型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2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3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这些专业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更具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 助人过程分析:1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2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3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助。不对称表现在:1双方信息占有方面有差异。2互动效果不对称。3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社会工作者是助人活动的发动者。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能是推进合作过程并向求助者提供服务。另外,社会工作者要控制整个过程,并期望更有效的实现最佳助人效果。社会工作者在助人的过程中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地位。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一般是成对存在的,即只有两个社会位置上的人相互关联时,它们之间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社会工作者担当着如下多重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4管理者。5资源获得者.6政策影响人。 5.​ 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解放社会生产力。我国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场体制改革内容的集中表述。 中国体制改革的特点是:1整体性。2渐进性。3非同步性。4性与自发性并存 当前社会工作模式的路径依赖,由于提供社会服务的主体、资源获得及传递渠道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因此,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组织模式明显的反映出对原有制度和经验的路径依赖。 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转变期,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他将有如下一些结构特征:1不同模式并存。2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3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4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6.​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 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需要原材料,有三种来源:1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2中国古代社会工作实践的价值理念3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不同的材料需要不同的加工方法,对于第一种材料,我们需要借鉴与创新,对于第二和第三种材料,相应的,我们需要批判、综合与发展 根据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借鉴和创新,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工作实践价值理念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对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的综合和发展,我们认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拟定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及社会价值、专业价值、专业伦理、和操作守则。 1.​ 社会价值是整个大社会所崇尚的基本价值,他们是由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的,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础层次 2.​ 专业价值应该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 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和基础 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的最求理解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自决即自我决定,自决就是要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 尊敬人有时被当做是社会的高级价值,有时被当做是社会的专业价值,他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宝贵和值得崇尚的了。 3.​ 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 4.​ 操作守则是在更微观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价值,是在各个层面上的价值观念的具体应用,表现为社会工作的各种原则和技术 社会工作教育包括知识教育、价值教育、和技术教育三大组成部分,但其核心是价值教育。重视社会工作价值教育,是由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7.​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1)心理分析学理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2)认识理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3)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的环境所做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4)社会系统理论: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5)标签理论: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回复成“正常人”。(6)沟通理论: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中的障碍,是沟通顺利完成。(7)人文主义理论:任务就是要努力“理解”这些人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8)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要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次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9)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10)“增权”或“倡导”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发生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改变。(11)女权主义理论: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迫,认为女性所遭受的许多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射虎工作者的目标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噢乖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范式是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来的概念,意指一群科学家共同享有的一组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背景假设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类型范式为共同享有他的那些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指南。 8.​ 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的定义:广义上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社会福利的内涵:在社会福利中,主要构成要素是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制度和环境系统等。社会福利制度存在于一个大的社会制度系统中,受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的影响,社会福利机构、政策与服务模式等也毫无疑问的受上述制度的影响与制约。同事,社会福利制度本身的功能与效力也影响着家庭、市场及政府等系统在社会福利资源与服务提供中的作用和能力。 社会福利的分类: 二分法,1)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2)积极地(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三分法,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制度再分配模式 社会福利的功能:1)社会福利通过资源分配与再分配来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从而减轻公民间的不公平,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2)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控制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可以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3)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促成部分,社会工作者专业发挥着解决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问题的作用,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4)社会福利服务本身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5)从长远的家度来看社会福利不仅会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素质,提高社会总体的文明程度,而且社会福利服务本身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9.​ 社会工作专业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国际化的大趋势中,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应用科学,同样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工作专业要面对两个问题:专业本身的国际化和专业所面对的社会国际化问题。1)专业国际化,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体系必须是开放的必须能够不断地接纳来源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知识。同事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不需能够不断更新。从而使不同文化体体系之间能够实现交流与沟通的基础这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共同是交流沟通成为可能,差异使沟通交流成为发展所不可少的过程。社会工作专业正是一个因差异也走向沟通和交流,因共性而走向国际化的过程。2)地球村概念的提出再是我们看到世界发展中交流与合作的大趋势,也看到了各国所面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相似性。因此尽管社会更能够做专业植根于不同国家, 但却必须面对去多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性是社会工作专业实现国际化的一个根本动力。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对问题的共同特征,促使各国社会工作者必须运用共同的智慧,这个过程就表现为社会工作站也得国际化趋势。 要是社会工作专业在不同的国家力实现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就必须完成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在历史、文化乃知其现实基础上有着巨大的差异。1)传统文化与现实基础的差异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挑战:社会工作专业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但不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不同的社会基础,其结果也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必须适应不同社会的不同需要,既要解决不同社会在工业化中所产生的共同问题,又要面对各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不同问题。2)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首先要明确的是本土化是一个涉及不同文化制度体系之间关系的话题。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产生与西方国家文化传统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进入非西方文化传统国家所遇到的不适应,甚至是来至于本无恩华的抵制和排斥。所以,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过程中就必须经过本土化的过程,以使之切实能在本土社会发挥作用。 第二部分 1、​ 文化的结构 文化的结构:社会学主要从文化的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三个层次上分析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2)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3)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文化的相对主义他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依赖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没有优劣之分。文化的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的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他人的。 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是向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边际文化是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2、​ 文化的功能: 文化在摄魂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1)文化是社会或名族分野的标志(2)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3)文化使社会有了重要的基础(4)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3、​ 社会化 社会化在狭义的解释是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在广义的观点看来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发展社会化(4)逆向社会化(5)再社会化 4、​ 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 (一)自我认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在作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3)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作出下一步反应。社会化过程是连续的,但也呈现出相对的阶段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社会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和博弈阶段。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化分为3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发展过程分为5个时期,即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7-青春期)、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 (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 2-3岁) (3)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 6-11岁)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6)亲密与孤独(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 (7)关注后待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2)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之间的关系有以下4个要点:(1)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2)生命的相关性(3)生命的时间安排(4)人的能动性 (2) 社会化的生命周期:(1)儿童期(2)青年期(3)成年期(4)老年期 5、​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他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全体或组织的基础。(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及、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角色集: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的角色集 6、​ 社会角色的扮演。 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的确定,人们并不能随性所欲的扮演任何角色。一个人要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也要有一个确认的过程。或称认同,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2社会角色的表现 (1)布景与道具与舞台上的表演所需要的装饰一样,社会角色的表现也需要布景和道具,多不同的是社会舞台上所需要的是真正的实物。(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1、对角色的期望 2 对角色的领悟 3对角色的实践 4角色距离:角色距离是一个人的自身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 7、​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以来的社会交往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是不能互动的(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的行为是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3)社会互动以上信息传递为基础(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使非面对面的的场合下发生。(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即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只有当互动的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够顺利的进行社会交流。1、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3、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他思想和意义,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在家的行为。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2)角色理论、 是一种以角色的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的行为的取向。角色与互动是密不可分的。(3)参照群体理论、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是个人认同的为其树立和维持各种标准、提供比较框架的群体。参照群体具有两个作用 1:规范作用 2比较作用。态度的改变往往经历3个阶段:和某个群体认同——熟悉群体规范——强化或削弱与其他群体的认同;(4)戏剧理论 戈夫曼的理论主要是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5社会交换轮、霍曼斯、布劳和埃默森 这一理论着眼于人们在和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的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这一理论认为交换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中,而其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社会关系中。(6)本土方法论 哈德罗。加芬克尔 他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8、​ 初级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库利认为初级社会群体是亲密的、面对面接触和合作的群体。 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1)成员有限(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地面对面互动(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代替 (6)群体整合程度高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 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1)活动空间接近(2)接触时间长(3)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拘束。(4)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正功能(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2)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3)有助于维护社会次序; 负功能(1)从微观心里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展,,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2)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主机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的的实现。 总之,初级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日渐衰落。(1)社会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2)初级关系日趋松懈(3)一些关系群体已经名存实亡。从初级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开看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1)这种衰落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2)初级群体的衰落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的依靠正式分工及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3)初级群体的衰落也消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导致一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问题。 9、​ 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互相关系形式。 组织结构的内容: 组织结构作为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互相关系形式,其内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结构和职务工作结构。组织结构的总体设计是根据组织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进行的,内容与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组织结构的不同。组织结构的分化步骤如下:(1)对完成组织总目标的工作进行确定和分类(2)用最优的方法划分企业的部分和层次(3)在各部门和层次之间明确责任和权力,并以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这些单位这些单位整合连成一体。 组织结构的职务工作结构设计,是对某类工作进行研究,已确定这一工作的内容和数量及完成该工作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利、和技能。职务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划定工作范围及经常出现的问题;(2)制定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3)推广适用的工作方法和劳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4)量才用人,合理配置工作人员(5)明确每一职位上的责任和权力,制定考核办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6)制定完备的沟通渠道,已形成完备的职务网络。 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2)有效管理跨度原则(3)分工协作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责任对等原则(6)精简与效率原则(7)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直线职能式结构:有成生产区域管制。他一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种生产管理者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这种组织的特点是各级主管者没有专业分工,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于一人之手,一个下级单位直接收一个领导的指令,上下级关系简单、明确、清楚。这种形势保持了直线式集中统一指挥的有点,又具有职能分工专业化的长处,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不足: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各专业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教弱。企业间信息传递速度较慢。 2、矩阵组织结构:它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成一个矩阵,称之为矩阵式结构。优点:1、与传统管理观念不同,矩阵组织中的项目负责人员又是职能部门的人员,使的组织内部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集权和分权也较好的联系起来,有利于多方面的的合作和提高效率。2、把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成员的积极心和创造性,培养和发挥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3、矩阵组织结构有较强的灵活性、机动性和适应性,每个小组所负责的产品或项目任务,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4、提高了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日常工作,使高层管理者能集中精力考虑发展的重大问题。不足:1由于实行双领导,当两个部门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是下级人员无所适从,产生矛盾,2从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看,人员的频繁流动也会给管理带来困难,增加费用。3工作缺少长期性,党小组工作任务完成后,人员便回到原单位,会消弱对工作的责任感。 3、事业部职能部门:事业部有称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它的特点是把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产品的种类和地区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事业部管理实行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原则优点:可是组织最高领导层成为前有力的决策机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发挥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领导能力;有利于总公司考核评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成果,促进各事业部的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的协调一致。缺点:职能机构重叠,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各事业部独立核算,容易产生本位主义,难以协调一致;职权下放过大,增加了协调难度;各事业部之间竞争激烈,造成人才和技术的互相封锁等。 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全体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个人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对工人来说正功能:1 减轻单调乏味和疲劳 2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机会3情绪反应的充分表露4提供独立的机会 对管理工作本身来说的正功能:1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2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3提供工作满意感 负功能:1抵制变革2目标冲突3遵从行为问题4谣言问题 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人物 特点:1非正式结构的社会关系往往超越了正式结构而起主导作用 2组织结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并可能表现出它的反复性和曲折性3需要从整体社会结构上进行调整 任务:1关注非正式结构及影响、控制其消极功能,尽快建立完备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务员制度及考核上岗制度,保证组织内部两种结构都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以功能分化为导向促进组织结构的分化,形成多元化的开放式结构,并在分化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的整合功能。3以功能互补为基础,以市场为中介,打破条块分割的行政控制结构,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建立横向联系网络,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努力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人为设置的壁垒,改善企业公平竞争的条件。 10、​ 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关于社会问题的理论主要有:迪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理论。奥格本的文化失调理论。托马斯的社会解体理论。冲突学派的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整合理论: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的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已成社会一体化。 文化失调理化失调理论认为,现代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道德观念不能与我们的技术发展相适应引起的,这种文化严重失调现象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社会解体理论:是与社会整合理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是原来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嫉妒所代替的过程。社会解体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社会解组则源于社会变迁。因此,对于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在于要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持续,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价值冲突理论:价值冲突理论主张以三种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中存在的利益与价值分裂的情况,这三种方法是:交涉、达成协议和使用权力。
/
本文档为【社会工作硕士考研专业课-社会工作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