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2010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2010

2011-09-13 29页 pdf 2M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9366

暂无简介

举报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2010 1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2010 概念概念 心室固有频率40bpm—室性快速心律 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形成的异位心律 30秒:持续性室速 形态单一:单形性室速 形态多种:多形性室速 2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夺获或融合 波 兔耳 房室分离 心室融合波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夺获或融合 波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夺获或融合 波 ...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2010
1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2010 概念概念 心室固有频率<40bpm——心室自搏心律 心室节律的频率>40bpm—室性快速心律 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形成的异位心律 <30秒:非持续性室速(短阵室速) >30秒:持续性室速 形态单一:单形性室速 形态多种:多形性室速 2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夺获或融合 波 兔耳 房室分离 心室融合波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夺获或融合 波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夺获或融合 波 食道导联 3 宽宽QRSQRS波心动过速波心动过速 室速(80%) 室上速伴束支阻滞或差传(15~20%) 室上速旁道前传(1~5%)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律不规则 房颤伴差传 4 房颤伴差传 1. QRS宽大畸形>0.14s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夺获或融合波 4. 电轴左偏 5. V1呈“兔耳”形 6. 左束支阻滞图形,v6 呈QR,QS Wellens 诊断要 点 Brugada诊断 所有胸导无RS波 是VT 胸导R波起始到S 波最低点>100ms 否 是VT 否 房室分离(QRS多于P波) 是VT 否 V1和/或V6有无符合VT的图形 是VT 否 SVT伴束支阻滞 ① ② ③ ④ 5 所有胸导无RS 波,主波一致向 上 RS间距>100ms 所有胸导无RS 波,主波一致向 上 室速的临床心电图类别室速的临床心电图类别 一、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6 加速的心室自搏 心律,或非阵发 性室性心动过速 7 二、反复性(非持续性)单 形性室速 8 三、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 四、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9 五、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10 六、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 de Pointes 特征特征 多形性室速 主波方向沿等电位线向上或向下波动而 近似扭转 QT间期延长 11 TDPTDP分型分型 1988年,Jackman根据TDP的心电生理 及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如下三个类型 Ⅰ型(药物性或间歇性依赖性LQTS): 发生在药物、低钾、低镁或明显心动过 缓的基础上,QT间期明显延长,并与明 显的长R-R间期有关。 Ⅱ型(先天性LQTS或肾上腺素能依赖性 LQTS):可自婴儿时期甚或到成年才发 病,QT间期明显延长,有巨大T波(TU 融合波),有遗传倾向。本型发病机理 与心室交感神经张力不平衡或与延迟后 除极的触发活动有关。 12 Ⅲ型(短联律间期室早所致TDP或QT间期不延 长的多型性室速):该型室早的联律间期通常 为280~320ms之间,发病机理与触发活动(早 期后除极)有关。但在临床上,一般认为TDP 是指一种QRS波群振幅围绕等电位线上下扭转 波动,频率在200~250次/分的室性心动过速, 以伴有Q-T间期超过500ms的心室复极延长为 特征,u波也可以变得明显。如若形态上和 TDP相似但不伴Q-T延长的室性心动过速,不 论是自发或电刺激诱发,往往将其归类为多形 性室性心动过速。 TDPTDP相关性电生理学概念相关性电生理学概念 心肌细胞跨膜净内向电流增加,钠钙离 子 外向电流减少,钾离子 动作电位时间和QT间期的延长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折返 触发活动 早期后除极(EAD) 晚期后除极(DAD) 13 TDPTDP的病因的病因 特发性QT间期延长(Ⅱ型TDP) 遗传病,基因编码异常 QT间期延长 晕厥、猝死 继发性QT间期延长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组织胺药物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 心肌缺血 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 QTc延长,>500ms,T波宽大,U波明显 发作时 多形性室速 扭转 节律200~280bpm 14 治疗治疗 特发性QT间期延长 -阻滞剂(抑制肾上腺能神经兴奋) 起搏治疗(>90bpm) 左侧颈交感神经节神经切断 ICD 禁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延长复极的药物 发作时:电复律 继发性QT间期延长 去除病因 静脉补钾、镁 起搏治疗 15 16 七、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七、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概概 念念 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 脏病临床证据且无促心律失常因素存在 的室性心动过速 早在1922年Gallavardin曾报道,其发生 率占所有室速的10%左右 分分 类类 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特发性右室流 出道室速(RVOT-VT)常见 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 :起源于左室间 隔部ILVT常见 17 特发性右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 过速(过速(RVOTRVOT--VTVT)) 运动诱发的室速、腺苷敏感性室速、反复 单形室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左束支 阻滞型室速 据国外报道RVOT-VT约占所有IVT的80 % RVOTRVOT--VTVT可分为两种主要的临可分为两种主要的临 床表现形式床表现形式 反复单形室速(repitive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RMVT) 阵发性(运动诱发性)持续性室速 以上均对腺苷敏感:共占RVOT-VT的90 %,其中多数为RMVT,少数为持续 性,但两种有一定重叠,而RMVT患者 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式程序电刺激可出 现持续性室速。 18 反复单形性室速(反复单形性室速(RMVTRMVT)) Gallavardin 1922年首次描述RMVT,47年 Parkinson报道9例RMTV,83年证实RMVT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RVOT) RMVT{少数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 LVOT特征:QRS波V1导联R波为主,胸前导联 R波移行较早(在V2或V3) RMVTRMVT特点特点  1/3RMVT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心 悸、头昏、不典型胸痛,10%可有晕厥症状, 心跳骤停罕见 好发于30~50岁之之间,60~70岁均有报道, 女性较多见 心电图主要表现:频发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 成对室早、频繁发作短阵单形室速,期间夹有 1-2个窦性心搏,室速与室早形态相同。 19 预预 后后  Gaita对61例右室单形室早病例随访 (12+2)年。结果无1例发生猝死或 进展为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 机机 制制 11 儿茶酚胺介导的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 动 ----触发活动是由于儿茶酚 胺引起细胞内环磷 酸腺苷(CAMP)增加可导致细胞内钙增加和钙 从肌浆网内释放所致 ----DAD与Na+-Ca+交换产生一过性的内向电流 Iti有关, 机机 制制 22 腺苷是通过减少受儿茶酚胺刺激后细胞 内CAMP的水平,从而减弱CAMP所激 活的Ica(L)和Iti,因此腺苷只对因CAMP 介导的触发活动所致的室速有效。同时 揭示了RMVT发生机制 注:多数RVOT-VT可被维拉帕米和地尔 硫 终止,从另一方面提示心动过速可 能由触发机制所致 20 阵发性阵发性持续性右室流出道持续性右室流出道 心动过速心动过速 机制同RMVT。也有报道由于折返激动 所致。程序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并能被 心室起搏拖带。后者对腺苷敏感,维拉 帕米和普罗帕酮均无效 特发性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治疗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治疗 决定RVOT-VT是否需要治疗,主要 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和严重程度 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 β-阻滞剂 有效率25%-50%  钙拮抗剂 有效率25%-30% Ⅰ类、Ⅲ类药物 有效率25%-50%  Gill对比了维拉帕米、氟卡民和疗效,证实索 他洛尔略强 终止持续性RVOT-VT发作步骤:提高迷走神 经张力-ATP快速静推20-40mg(维拉帕米 5mg/min);另外利多卡因、胺碘酮也可考虑 导管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治疗 适应征: 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单 形室速、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或不愿意 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 方法:RAO30℃,将ROVT的间隔部分 为9个区域,并根据起搏产生的Ⅰ、V3导 联形态调整导管位置,可指导RVOT-VT 患者的标测和消融 特发性左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心室心动过速(ILVT)(ILVT) 最常见的ILVT是维拉帕米敏感性拆返性 室速(又称分支性室速) 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最多,其它有左室 流出道(左室间隔上部)、甚至主动脉 窦内,也有心外膜报导 心电图特征:RBBB+电轴左下偏 22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多发生10-50岁之间,约60%~80%为男 性,可有心悸、头晕、眩晕,甚至晕厥 发生,与运动关系不大,致心动过速心 肌病较RVOT-VT可能性大,有猝死报道 心电图表现与起源点位置关系心电图表现与起源点位置关系 RBBB+电轴左偏(90%-95%ILVT),其 起源点位于左后分支分布区(左下后间 隔) RBBB+电轴右上偏,其起源点位于左室 下壁近心尖处,余位于左前分支区域接 近左前上间隔 机机 制制 局灶性微折返,ILVT易被心室程序刺激 并能被快速心室起搏拖带 LVOT的IVT机制同RVOT-VT 23 治治 疗疗 药物选择:1、维拉帕米静推(地尔硫 ) 2、静推胺碘酮(索他洛尔) 主要用于顽固、持续较长室速 预防可用上述药物 射频消融治疗同RVOT-VT相同 分支间折返性室速与一般所说分支间折返性室速与一般所说 的的ILVTILVT不同不同 特 征 室速时RBBB与窦律时形态相同 室速时希氏束和左束支电位激动顺序与窦律时 相反 室速 时HV间期短于窦律时HV间期 改变左束支-左束支间期可自动改变室速的周 期 心室期前刺激或导管消融终止室速后可产生左 前、后分支阻滞 24 25 26 27 室扑和室颤 28 29
/
本文档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201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