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2011-09-14 9页 pdf 235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3009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专家座谈会 文章编号:!""#$%%%&(%""%)"’$"&&($"(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主持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 袁 壮 教授 应邀专家(以发言先后为序): 武 汉 市 儿 童 医 院 董宗祈 教授 吉 林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儿 科 鲁继荣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 袁 壮 教授 苏 州 大 学 附 属 儿 童 医 院 盛锦云 教授 广 州 市 儿 童 医 院 叶启慈 教授 北 京 市 儿 童 医 院 胡仪吉 教授 北 京 市 儿 童 医 院 赵顺英 副主任医...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专家座谈会 文章编号:!""#$%%%&(%""%)"’$"&&($"(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主持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 袁 壮 教授 应邀专家(以发言先后为序): 武 汉 市 儿 童 医 院 董宗祈 教授 吉 林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儿 科 鲁继荣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 袁 壮 教授 苏 州 大 学 附 属 儿 童 医 院 盛锦云 教授 广 州 市 儿 童 医 院 叶启慈 教授 北 京 市 儿 童 医 院 胡仪吉 教授 北 京 市 儿 童 医 院 赵顺英 副主任医师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儿 科 医 院 张灵恩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 刘春峰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 陈丽英 教授 首 都 儿 科 研 究 所 放 射 科 关立夫 教授 北 京 市 儿 童 医 院 放 射 科 孙国强 教授 讨论内容:!)*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及其评价;")*肺炎的红霉素静滴及其序贯治疗;#红霉素治疗)*肺炎的添加 治疗问题;$所谓“难治性”)*肺炎的原因及处理;%)*肺炎的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肺炎并发脑炎的诊治。 袁 壮 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自%"世 纪("年代,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肺炎支原体()*)已成 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第+ 期对)*肺炎曾进行了专题讨论,对广大儿科医生诊断和 治疗)*肺炎起到了指导作用。 近!"年来,由于)*感染实验室检测手段的进步以及 临床观察证明,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以上;在治 疗中共同特点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当前,如 何根据)*感染的血清学抗体检测、影像学所见、临床症状 与体征,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提高药物疗 效,减轻其胃肠道的刺激作用,防治)*感染所致肺外并发 症等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交流与商榷。为此,中国实用 儿科杂志编辑部举办了此次专家座谈会。关于本次座谈的 题目已事前发给各位了,现在请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把好的 经验讲出来,以指导临床,提高我国小儿)*肺炎的诊治水 平。 ! )*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及其评价 董宗祈 教授(武汉市儿童医院):已知 )*感染后, )*可刺激-细胞产生./)及./0抗体,并可引起宿主细 胞膜抗原结构的改变,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病理免疫反应。 支原体具有膜抗原及胞浆抗原,膜抗原是由菌体的脂肪成 分所构成,为糖脂类,胞浆抗原也含有脂类。)*的另一重 要抗原是*!蛋白。冷凝集试验的冷凝集素属./)型抗 体,此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过!1+%。特异性 ./)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 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等。目前国内外已有用23.45、基因探针、单克隆抗体 及*67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抗体及895的报道。基 因探针提高了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操作复杂,且因使用同位 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和推广。*67:)*:895特异性强,敏 感性高,无交叉反应现象,整个操作可在’’!";内完成,达 到了早期诊断的目的。 鲁继荣 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用于检测 )*:./)的方法有血清补体结合试验(6<=),免疫荧光试 验(.<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3.45)和间接血凝试验 (.>5)等。这些试验虽有省时、简便和经济的特点,但敏感 性和特异性尚不理想。采用(:链捕获抗体,特异性地结合 待测标本中的./),使23.45的非特异性反应减少,其敏 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间接23.45为高。)?@AB等用(:链 23.45检测)*:./),在保证敏感性的基础上,其特异性及 重复性有所提高。)*感染临床症状出现后!周左右,血 清中./)可被检出,!"’+"天达高峰,!%’%C周消失。近 几年来,新近发展的颗粒凝集法(*5)以及采用 )D6E:) 试剂盒检测)*特异性./)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各实验 室目前多采用这两种方法,其结果判定均为 )*:./)!!1 ’"为阳性。从以上对./)动态变化检测结果来看,在)* 感染临床发病!"天后检测./)为最佳时机。./0上升较 晚,持续时间较长,因此./0效价的上升对)*感染的快速 诊断意义不大。 袁 壮 教授:人体感染)*后则产生特异性抗体,包 括./0、./)、./5,临床常用的是 )*:./)与 )*:./0抗体 的检测。它是诊断)*感染的可靠指标,并具有特异性、敏 感性均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肺炎确诊依据是 )*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结果。 通常采用日本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抗体,结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月 第!F卷 第’期 万方数据 果判定!"#$为临界值,滴度!!"%$者为阳性。其滴度可 为!"!&$、!"’($、!"&#$、!"!(%$。临床观察发现抗体稀释 倍数越高,患儿临床症状相对较重,持续高热或弛张热、肺 部感染严重,)线胸片多有大片阴影或伴有肺外并发症以 及支原体血症。 *+感染血清中 *+,-.*抗体出现较早,其阳性提示 近期感染。而 *+,-./则在 *+,-.*产生之后出现,故抗 体出现较晚,效价在!个月左右达高峰,持续时间长,-./ 抗体阳性并不一定示*+现症感染,但可用于回顾性诊 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医生应明了*+,-.*抗体出现与 消失时间,对疑诊*+感染者应选择抗体出现最佳窗口时 间(病后0!!$天)采血检测,可获较高的阳性结果。因 *+,-.*检测受感染时限限制,若疑为近期*+感染,在未 取得血清学检测结果前,经验性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 疗显得十分重要。 *+感染患儿经治疗后有时咽部可带菌长达1个月之 久。对于这类患儿需结合血清抗体检测证实是近期或远期 感染,以明确是否给以相应治疗。实际上*+的人群感染 率很高,国外统计高达!$2。但大部分感染以鼻、咽炎、气 管炎与支气管炎为主要表现,而*+肺炎患病率通常只占 感染者’2!!$2。 上海尹洪云等报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4-56)对 疑诊*+肺炎患儿进行特异性抗体-.6检测,并同时采用 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提示 *+,-.6抗体出现较*+,-.*稍晚,但持续时间长、特异性 强,并与*+,-.*抗体滴度高低以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密 切(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第0期第#$!页)。国外 学者认为在 *+,-.6阳性基础上,*+,-.*进一步上升或 下降可以提示有无*+再感染存在。因此,*+,-.6的测定 对于提高*+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起到不容忽 视的互补作用。并认为两者同时测定可提高*+感染的早 期诊断价值。 南京钟天鹰等采用荧光定量+78(9:,+78)技术检测 痰、血标本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6, 可了解*+在患儿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有助于临床早期诊 断,也是判断抗生素疗效的有效方法,弥补了*+抗体高峰 出现时间晚,且受患儿年龄小、免疫力低、病程短以及感染轻 等因素影响,以及单凭血清学检测可能漏诊的问题。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各种检测方法阳性结果只能作为 诊断*+感染的依据。是否还需要继续治疗,必须结合临 床所见,如为*+肺炎在治疗后体蚊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则不应根据*+,-.*抗体检测阳性而持续静滴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 *+肺炎的红霉素静滴及其序贯 治疗 (=! 白天滴红霉素,晚上服用阿奇霉素还是罗红霉素或红 霉素好,服多长时间?阿奇霉素每次服!$>./?.服’天停 #天再服’天好,还是增大剂量(每次($>./?.)服’天,哪 种方法好?滴红霉素的疗程多长时间好?它的稀释度有何 要求? 盛锦云 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肺炎的 轻、中型,一般口服大环内酯类的罗红霉素、红霉素以及氮 环内酯的阿奇霉素均可。轻型者服用罗红霉素、红霉素,则 需连续0!!#天,用红霉素则每日’次,用罗红霉素则每日 (次,用阿奇霉素则每日!次。但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胃肠 道反应、症状减轻自以为可以停药、依从性差等)较少能坚 持服药。若服用阿奇霉素!$>./?.连服’天就比较优越, 副反应少,服药次数少,依从性好。服’天阿奇霉素相当于 服!$天红霉素或罗红霉素的效果。 对于中度以上的*+肺炎,抗感染治疗需#!&周,应 用大环内酯类是较难耐受的,很难完成所需疗程。若用阿 奇霉素服’天停#天再服的方法就明显具有优越性。阿奇 霉素每日!$>./?.连服’天停#天再服,是以药代动力 学、药效学为依据的,即根据用阿奇霉素第#天时的组织浓 度与致病菌*-7@$之间的关系确定的。*+的 *-7@$在阿 奇霉素为$=$(!$=#$"./4,即组织里有$=#$"./4,以上含 量时对*+就有抑菌、杀菌的作用。阿奇霉素有其独特的 药物动力学,它是多房室模型,与一般大环内酯类不同(药 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组织间隙和血清),由于它有两个氮基团 (属弱碱基团),细胞内的溶酶体(属弱酸性)很容易结合外 周血吞噬细胞中线粒体上的溶酶体与进入血液的阿奇霉素 很快结合。有实验证实,服用阿奇霉素’!1天后第!(天 时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内仍能测到一定浓度,!$天后血清内 仍有$=’!$=&"./4,根据不同致病菌对阿奇霉素有不同的 *-7@$数值,阿奇霉素代谢到第#天后其浓度低于该菌的 *-7@$时,就在第#天前开始再服第二次药(如病情需要)。 对*+肺炎来说,服用!$>./(?.·A)用’天,在第!$天即 停药0天后阿奇霉素血清浓度已在$=’!$=&"./4,而*+ 对阿奇霉素的*-7@$是$=$(!$=#$"./4。因此在停药0天 后应服第二次药,如对肺炎链球菌,则停#天就须服第( 次,停0天就太长,达不到需要的浓度,效果会差。 如果有支原体血症,临床上有持续高热,或弛张热型, 肺部有或还没有大片絮状阴影,血*+,-.*阳性,疑有支原 体血症时,应该静滴血清浓度高的大环内酯药———红霉素 或白霉素,而不应该静滴不能维持血清高浓度而只能维持 组织高浓度的新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通 常用红霉素或白霉素’!1!0天,支原体血症控制,则可以 进入序贯治疗,即改用口服新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静 滴几天为宜,要结合病情,一般’!1天,个别要超过1天, 但不要超过0天。体温下降,即可改为口服。什么时候开 始口服,国外研究有对*+肺炎在开始静滴红霉素或白霉 素或76+(社区获得性肺炎)静滴第二代头孢,同时口服单 剂阿奇霉素($>./?.!次,可缩短住院时间,一般静滴’! 1天即出院于门诊继续治疗的。但这在我国比较困 ·$1#·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月 第!0卷 第%期 万方数据 难,因家长对患儿患有肺炎出院不带抗生素是难以接受的, 他们自己会去药房买各种抗生素服用。国内的序贯治疗有 两种做法:一种是在静滴红霉素或白霉素同时口服阿奇霉 素!"#$/(%$·&),连续’天,这样比较有超前意识,一方面 红霉素或白霉素治疗支原体血症,同时又有新大环内酯药 到达炎症组织并到’天后已达所需的药浓度起很强的消炎 作用。另一种是静滴红霉素停止时,改用口服新大环内酯 类抗生素,这种疗法时会有(天时间炎症部位的药物浓度 可能不太理想。红霉素的代谢需要细胞色素)*+"的参与, 有过肝脏疾患、肝损伤者必须谨慎。阿奇霉素的代谢不需 )*+"酶的参与,因此,应用时就无此之忧。苏州儿童医院在 !,,-年对中度 .)肺炎患儿需用(!*周阿奇霉素治疗 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用阿奇霉素!"#$/(%$·&),连续 ’天,停-天再服’天为一疗程,用(!’疗程者]肝肾功能 对比,未见转氨酶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在肝无原 发疾患的患儿,静滴红霉素同时加服阿奇霉素或静滴结束 改服阿奇霉素皆是可取的。 对于.)肺炎的阿奇霉素治疗:"有’"#$/%$一剂治 疗法;#有第!天!"#$,第(、’、*、+天每日+#$的+日疗 法;$有’"#$总量分’天用即!"#$/(%$·&)连服’天的疗 法。对我国来说一剂药就能治肺炎,可能有信任问题,不容 易被接受。#与$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依从性可能更 好些。至于("#$/(%$·&)连续’天与!"#$/(%$·&)连续’ 天相比,从以最小用量、最少或无副作用的治疗用药原理, 对.)肺炎来说!"#$/(%$·&)已足够,不需要加大到 ("#$/(%$·&)。 叶启慈 教授(广州市儿童医院):近年,.)肺炎治疗 仍以红霉素为首选,大多以白天滴红霉素("!’"#$/%$,晚 上口服罗红霉素或红霉素较合适。一般静滴红霉素的疗程 !!(周,然后根据体温,有无并发症,以及咳嗽症状改善情 况而决定停滴,并采用序贯治疗,全疗程应’!*周。 由于红霉素静滴与口服的副作用,故不断有经化学改 造的大环内酯类衍生物问世,如红霉素酯化产生无味红霉 素,乙酰琥珀酸酯红霉素,丙酸交沙霉素;乙酰化产生的麦 迪霉素,螺旋霉素;内酯环侧链改造形成的甲基红霉素(克 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临床上常以阿奇霉素和罗 红霉素治疗.)肺炎,疗效较好。阿奇霉素耐酸,具有独特 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口服’天可使组织中维持有效浓度达 !"天,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浓度高,为同期血药浓度 的!"!!""倍,炎症部位的浓度较非炎症部位浓度高/倍, 但有学者提出支原体血症必须静滴红霉素。湖南省人民医 院儿科张兵在静滴红霉素和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肺炎的 疗效观察显示,前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后者。阿奇霉素每次 口服!"#$/%$,每日!次,服’天停*天,再服’天,较增大 剂量(每次("#$/%$)服’天为好,因为 .)肺炎特点之一 是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故应根据病情变化决定治 疗时间的长短。 (0( 红霉素使用中稀释度的要求 盛锦云 教授:按药物使用及药典要求在每!#1静滴 溶液中含!#$红霉素亦即(+"#1静滴溶液内允许加入 (+"#$红霉素。对于婴幼儿、小年龄组还可以做到。年龄 偏大或成人要做到!#1内含!#$就比较困难,如按要求做 液体量就会太多,当然有时候静滴局部情况良好,血管比较 粗,肯定没有渗漏则!#1内含!0+#$也曾用过。当前最好 还是遵守!#1内含!#$的规定为妥,因为一旦由于其他原 因的渗漏或局部发生静脉炎,会归咎于不遵守用药规定,会 引起纠纷,这是应予避免的。 叶启慈 教授:静滴的乳糖酸红霉素局部刺激性强,不 宜做肌肉注射;在偏酸的溶液中活力很快消失,注射液的 23值宜维持在+0+以上;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然后用 +4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滴注,浓度不超过"0!4(!#$/ !#1);滴注速度宜缓慢,否则易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0’ 静滴红霉素大于多少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盛锦云 教授:上面已谈到红霉素的代谢需要细胞色 素)*+"酶参与,其胃肠动力样作用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出现 腹部不适及其他反应,故很少有人能坚持几周的红霉素静 滴而无反应。从治疗方案适应证考虑,也是有支原体血症 时才是静滴红霉素的指征。在支原体血症解决后就不应再 静滴红霉素而改用序贯治疗,服用组织浓度高的新大环内 酯类。静滴红霉素的其它各种指标与新大环内酯相比不具 优越性,并且在静滴!周以上时应复查肝功能,以防肝损 害。 叶启慈 教授:静滴红霉素大于(周可能会出现较明 显的毒副作用,如腹痛、发热、皮疹、瘙痒、黄疸、转氨酶一过 性升高,亦可引起药疹与药物热,严重病例可致溶血性贫 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在静滴红霉素时疗程不应过 长。 袁 壮 教授:在治疗.)肺炎时静滴红霉素要做到 “三不”,即:"静滴药物浓度不应!!#$/!#1,以防因红霉 素浓度过高刺激血管壁发生疼痛与静脉炎;#滴入速度不 要太快,以防止恶心、胃不适、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出现;$疗 程不要太长,以防肝脏损伤。一般.)肺炎高热者可静滴 红霉素’!+天;中重度者一般-!!"天,严重感染者不超 过(!’周。 下面介绍!例因静滴红霉素所致肝损伤抢救成功的病 例:!!岁男孩,(个月内反复发热、咽痛伴咳,在某院诊断 .)感染,静滴红霉素(周,好转并停药。!"天后又发热、 咳嗽,静滴红霉素每日"0-+$用’周,阿奇霉素"0/$静滴, 天。入我院前(周,皮肤黄染、发热,抗感染治疗无好转;/ 天前腹胀、黄染加重,注射部位瘀斑,鼻衄,近(天意识障 碍,出现昏迷收入我院传染科。肝功能检测各项指标明显 异常、胆红素升高。肝炎病毒标志(5),.)67$.!89"阳 性。诊断:药物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收入)7:;。 入院后停用红霉素,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次, 胆红素下降、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住院**天痊愈出院。 本例已除外肝炎,考虑是使用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剂量偏大、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9月 第!-卷 第9期 万方数据 时间较长造成严重肝功能损害。 !"# $%肺炎后肺大片阴影&!’周吸收不好,$%()*$一 直阳性(+,+&-!+,.!-),仍发热,已用红霉素#周,此情况 下如何处理? 盛锦云 教授:"$%()*$在早期即阳性,它的消失转 为)*/,每个患儿不全相同,一般在!!.个月,如正规治疗 &!’周$%()*$仍阳性是正常的,阳性不转阴不是决定是 否还需治疗的指标。#用红霉素治疗#周仍发热,须检查 有无混合感染。支原体可以是单独成为01%的致病原,但 也往往可有混合感染。$%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分类往往 是在正常范围,上述病例可以查查白细胞数及有无病毒等 混合感染,还要与结核相鉴别,然后再作处理。 重症$%肺炎的治疗不应该一直用红霉素#周,因为 其到达组织肺泡上皮、炎症部位不多,应该及时改用组织浓 度高的新大环内酯类,疗效比红霉素好。 有专家总结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杀菌)抑菌的作用基 础及优点有三:"在炎症组织中浓度(234565756)!$)08-的 时间长;#在炎症时,机体的趋化作用和调理作用,使白细 胞及吞噬细胞趋向炎症部位,使炎症组织部位浓度高;$由 于其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呈多房室模型,在细胞内和组织内 的浓度高。细胞内浓度高,释放到组织间隙再到血清。这 种较优化的体内分布使其有了较独特的治疗效果,而不像 红霉素血清浓度高但半衰期又短。新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问 世及应用研究,也改变了以往的很多概念,如评价药效不应 只注意血清浓度而是要注意组织血清浓度之比等。这些进 展提示临床上对于中、重度$%肺炎用大环内酯类药疗效 不理想时应该及时改用新大环内酯类药;对于血清浓度高 也难于进入的器官、脏器,如前列腺、副鼻窦、中耳等有炎症 时似亦应首选新大环内酯类,这要比选用其它包括其它大 环内酯类的疗效要好。 叶启慈 教授:$%肺炎治疗!!.周后又出现呼吸道 症状,检测$%()*$较前次稀释度增高,应怀疑$%肺炎仍 未控制。$%()*$在感染后+周出现,.!&周达高峰,随后 逐渐下降,因此应继续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如果考虑 红霉素耐药可改用阿奇霉素。$%肺炎后肺大片阴影&!’ 周吸收不好,$%()*$一直阳性(+,+&-!+,.!-)仍发热,已 用红霉素滴入#周,此种情况下也应改用阿奇霉素治疗。 目前我院在住院的$%肺炎患儿使用静滴注射用乳糖酸阿 奇霉素:+-4*/9*,每日+次,药物浓度为+!!4*/4:,连续 .!;天,停药#!<天,然后序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 效果。 !"; 红霉素耐药问题 盛锦云 教授:大环内酯类药物易发生耐药是众所关 注的问题。但实验室药敏结果与临床是否真的耐药,不完 全一致,二者的相符率大概在<-=左右,因为机体不是试 管,机体还有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者给什么抗生素也会 疗效差或无效。研究发现:">?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影响很 大,>?低时效果就不好,实验室条件下会影响$)0值。在 临床上如有酸中毒,不先纠正,则也会表现为疗效不佳。# 0@!的浓度会影响其结果。$在实验室培养基中加入 ;-=的人血清后,细菌的$)0值可明显下降,尤其是阿奇 霉素下降更明显,在实验室可使耐药变得敏感,这是一非常 重要的发现,因为人体血清的浓度比实验室做实验时的条 件要高,实验室药敏报告中度敏感或不敏感,在机体内血清 浓度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是很敏感。%血清的$)0不能完 全符合细胞内和组织内的$)0。&实验室的$)0不完全 符合体内的 $)0,机体有免疫、调理、吞噬等机能参与,实 验室不敏感,临床不一定耐药。因此对实验室药敏报告要 分析而且要结合临床,临床上有效与否是很重要的。应明 确的是临床治疗的是患儿,不是“治疗化验单”。’大环内 酯类药物对%AB%(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和CAB%(多重 耐药菌)耐药与型别有关,肺炎链球菌至今已有8-个型别, 成人与儿童的型别不同,引起化脑的与引起呼吸道感染的 型别不同。其中!.D,&D耐药性强,其它则耐药性差。红 霉素耐药,特别是红霉素存在与阿奇霉素交叉耐药问题,但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又不完全相同,特别是组织内$)08-很 难测定,至今世界上尚无此方面的资料。因此临床是否有 效是重要的指标。温州育英儿童医院张氏治疗副鼻窦炎 !--余例,实验室的细菌报告对红霉素耐药,但临床用阿奇 霉素却是全部有效。因此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赵顺英 副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我先声明一点, 就这次座谈会的问题,事前和胡仪吉教授商量过,胡教授让 我发言,并代表他。那我就不推辞了,讲得不妥的地方请胡 教授纠正。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其中红霉素疗效肯定。 由于红霉素制剂价格低廉,故使用广泛。但许多地区和医 院报告有耐药菌株产生。由于$%的培养分离困难,有关 耐药的研究国内较少。儿科尤其缺乏耐药资料。我院微生 物免疫室研究肺炎链球菌菌株对红霉素的耐药性高达 &-=!<-=。我们临床体会红霉素对我院$%肺炎的疗效 似乎有下降趋势,可能与临床普遍使用红霉素有关。文献 报道红霉素的耐药机制是由!.BEAF1基因点突变造成。 对于红霉素耐药菌株,阿奇霉素可能有效。但研究报道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易产生交叉耐药,故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如阿奇霉素对支原体的敏感性也应密切予以检测。 !"& 关于用不用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的问题 盛锦云 教授:$%肺炎一般没有应用皮质激素的指 征,除非明显存在的变态反应性疾患并威胁到生命。在明 确有体液免疫缺陷者,患$%肺炎往往很重,且往往是混合 感染,或者不是01%而是院内获得性肺炎(?1%)。这类患 儿可能需要调理素或其它有免疫功能的成分,作为补充疗 法则可考虑应用丙种球蛋白。但应注意,一般$%肺炎不 需要输丙种球蛋白。 叶启慈 教授:$%肺炎发病机制除了由于 $%经血 行播散直接侵犯组织致病外,还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即 $%抗原与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月 第+<卷 第’期 万方数据 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多系统的 免疫损害。所以对急性期病情较重者,严重肺外并发症者 或肺部病变迁延出现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可用皮质激素 治疗,一般疗程!!"天。#$肺炎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是否感染后导致机体的超敏反应尚待研究,故认为#$肺 炎通常不使用丙种球蛋白和血浆这类血制品。 袁 壮 教授:关于输血(包括输血浆)问题,中国实用 儿科杂志%&&%年组织了专题连续讲座,其中第"期(第" 讲)专门讲述了血浆的临床应用问题,介绍了当前临床输血 (包括输血浆)的许多新理论,值得一读。 ! 红霉素治疗 #$肺炎的添加治疗 问题 赵顺英 副主任医师:由于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易呈 解离状态,不易吸收,并且排泄加快,使药效降低,以及对胃 肠的刺激,人们在使用红霉素时通常添加一些药物以提高 疗效和缓解副作用。如口服红霉素时,同服碳酸氢钠,可减 少胃酸对红霉素的破坏,提高吸收率,减少排泄,增加药效。 为了减少红霉素对胃肠的刺激,增加对红霉素的依从性,有 报道在使用红霉素同时添加八面蒙脱石制剂(思密达)、维 生素’(、维生素)*等。其中,思密达是粘膜保护剂,可能 保护胃肠粘膜免受红霉素的刺激;维生素’(对妊娠及维生 素’(缺乏的呕吐有止吐作用,对红霉素引起的呕吐是否有 止吐作用尚待观察;维生素)*具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 的作用,可能抑制红霉素引起的胃肠不适。但上述为了减 少红霉素对胃肠刺激而进行的添加治疗,大多数只限于临 床观察,尚无药理方面的研究,并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观 察。另外,儿童对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 异,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反应程度较成人低,而且随着应用的 继续,对红霉素的耐受性会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患儿 能耐受红霉素引起的胃肠不适,无须常规添加。 红霉素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胃排空的快慢直接影响 药物显效时间、血浓度高低和作用强度,因饭后服用,胃排 空延迟,血浓度下降,影响疗效,故应饭前服用。 袁 壮 教授:红霉素在+,-."以下随+,值增加而 抗菌活性增强,但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破坏。通常使用的 "/或*&/葡萄糖注射液+,为!.%!"."。因此,为增强红 霉素药效,有报告先向葡萄糖液中加碱性液"/碳酸氢钠 &."!*.&01,然后加入红霉素,可提高红霉素疗效。为减 轻红霉素所致胃肠动力样作用,有报告在红霉素滴液中加 入维生素)!2!-03,有减轻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和镇痛作 用。也有加入("24%而减轻胃肠道反应的报道。 张灵恩 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口服或静滴 红霉素后部分患儿可有消化道反应,可能由于药物刺激胃 肠道所致,其程度与剂量有关;尚可引起药物热;静脉用药 可引起局部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红霉素酯化物尚可致肝 毒性,但停药后可获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为了减少 红霉素应用中的消化道副反应,也可能出于其他原因,有临 床医生或医院在用红霉素治疗 #$肺炎中给予了添加治 疗,据了解到的添加治疗包括有思密达、维生素’(、维生素 5、维生素)、碳酸氢钠以及西咪替丁等。但尚存在下述问 题。 "选择的添加药物无确切药理学依据。上述添加治疗 已有报道见诸于杂志,其结果显示用添加治疗组不良反应 均低于不用添加治疗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临床 应用的设计都不是十分规范的。由于报道的添加药物种类 多且均称有效,究竟选哪一种最合适?从众多的报道中还 没有十分有力的证据或足够的实验室研究资料能阐明其作 用机制并证明临床值得采用。 #配伍禁忌问题。见诸报道的添加药物,给药途径有 口服,亦有静脉,虽所用药物部分可与红霉素配伍,但仍有 与红霉素配伍禁忌者。如红霉素与碳酸氢钠配伍后效价降 低,有混浊或沉淀、变色;红霉素与维生素5浓溶液配伍后 亦可出现混浊或沉淀,均需分瓶静滴并考虑间隔时间。此 外,所用添加药物与其它合用药的互相作用亦需加以注意, 如红霉素添加西咪替丁与茶碱,或红霉素与咖啡因、氨茶 碱、华法令、地西泮、苯妥英钠等合用时可使上述添加药物 浓度增高,应用中需监测血药浓度。 $添加药物的不良作用。所选择的某些添加药物本身 亦有一定的不良作用,如维生素)静注可引起面颊潮红、 出汗、胸闷,维生素5剂量过大亦可有恶心、呕吐、肠蠕动 亢进等副作用,西咪替丁偶可引起头晕、头痛、皮疹、腹泻、 肌痛等。碳酸氢钠口服易产生56%引起继发性胃酸过多, 用量不当可致碱中毒和水肿。 鉴于以上原因,把#$肺炎药物治疗与添加治疗放在 一起考虑,我有以下体会:"大部分患儿对口服红霉素均能 耐受,亦有部分患儿口服后胃肠道反应较大而不能完成疗 程。而静脉应用红霉素不能耐受的患儿,首先是药物滴注 过程中局部疼痛,适当减少剂量,增加稀释液量、减慢滴速, 一部分患儿可以坚持用药。对采用这些方法仍不能耐受者 或胃肠道反应明显者,则应停用而选择新一代大环内酯类 药物。##$肺炎患儿并非全都需要静脉用药。新一代大 环内酯类药物由于化学结构的改变,对酸的稳定性增加、口 服后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组织穿透性也明显改善,且有抗 生素后效应,由于服用剂量及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率亦减 低。如阿奇霉素口服吸收率为!7/,胃肠道不良反应率 8.(/;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口服吸收较红霉素完全,生物 利用度为""/和7%/!-"/,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为 *&.(/和!.7/。对小儿 #$肺炎,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 物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对确因病情需要而用红霉素静 滴的患儿,亦不必每例都加用添加治疗。对能耐受红霉素 静脉给药者,并不需要加用添加治疗,确实不能耐受者可给 予对症处理或根据经验用药去选择安全的添加药物,亦可 改用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口服。%在临床诊治中对小儿 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支原体肺炎,应根据可能的病原选 ·!"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月 第*7卷 第-期 万方数据 择合适的抗生素,在考虑用药途径时,能口服给药者尽量不 要注射给药,尤其不应轻易开通静脉给药通道。对重症肺 炎,需要静脉给药者亦应在病情好转后及时行序贯治疗,改 为口服药物。 ! 所谓“难治性”"#肺炎的原因及 处理 赵顺英 副主任医师:所谓难治性"#肺炎,目前无统 一的,根据我们的经验及国外文献,将难治性"#肺炎 理解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反应不佳的"#肺炎,包括三 方面:!病情较重,有肺外并发症,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不能控制病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周,体温正 常,仍有咳嗽,肺部阴影持续存在;$对红霉素耐药。 国外儿科文献报道了$例引起肺脓肿的重症"#肺炎 病例,其中%例行肺叶切除。成人文献报道了合并呼吸衰 竭、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等的重症"#肺炎。国外儿 科文献也有报道"#引起闭塞性支气管炎,致肺不张而长 期不愈病例。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病例表现为双侧或 单侧大叶肺实变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或合并全身炎症 反应综合征等。另外,我们对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周,体温正常,仍有咳嗽,肺部阴影持续存在超过)周 的病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肺不张部位的支气管闭 塞,支气管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提示纤毛上皮细胞脱落、粘液 腺增多,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考虑"#肺炎合并闭塞性 支气管炎。 目前认为"#肺炎是由于病原体本身及其激发的免疫 反应所致。我们发现一些"#肺炎患儿痰液的中性粒细胞 明显增多,文献报道"#肺炎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中炎性介质增多,提示"#肺炎可出现类似细菌的炎症 反应,这样的免疫炎症反应是引起肺脓肿、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等重症表现的基础。 由于"#通过#%蛋白等特殊结构,粘附于人体气道上 皮细胞膜的受体上,释放毒性代谢产物,造成上皮细胞损 伤。部分患儿由于上皮细胞破坏,在修复过程中产生肉芽 组织以及"#引起的慢性炎症造成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 增生等导致闭塞性支气管炎或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使局 部肺不张和肺浸润迁延不愈,肺部阴影持续存在。 鉴于重症"#肺炎存在免疫炎症反应,肾上腺皮质激 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具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我们认为 对于重症"#肺炎,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 治疗。对于闭塞性支气管炎,由于目前认为是由于免疫反 应所致,主张早期应用激素治疗。我们已对合并闭塞性支 气管炎的"#肺炎患儿,试用泼尼松治疗,疗效在观察中。 治疗重症 "#肺炎时,可考虑联合应用抗生素。"# 对影响&+,、-+,或蛋白质合成或细胞膜完整的抗生素 均敏感;由于利福平的作用机制以及常规剂量短期使用副 作用少,对于重症"#肺炎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 加用利福平治疗。 总之,对于难治性 "#肺炎患儿,若病情重,可在炎症 反应的极期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外, 亦可并用利福平;若非红霉素耐药,同时适当延长红霉素疗 程,根据症状和病变范围,将疗程延长至!#)周,在延长过 程中可适当减少剂量。 刘春峰 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难治性 "#肺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诊断治疗延误:由于对 "#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 特点还缺乏认识,在给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一 定时间后,疗效不佳,不能及时调整诊断思路;此外,近年 "#肺炎有小龄化的趋势,婴幼儿病例逐年增多,而婴幼儿 临床及胸部.线表现又不典型,早期诊断不易;因实验室 条件所限,或检验时间过早,由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太低 或实验质量控制不好可出现假阴性(如目前使用最多的血 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使诊断困难,而又不能及时调 整经验性治疗。我们在门诊或病房治疗的许多"#肺炎患 儿来院时多已病程%周以上,有时给治疗带来困难。 (0)"#肺炎的一些新的临床特点:!病情重进展迅 速:与过去认为的"#肺炎一般较轻不同,目前临床常可见 到某些"#肺炎进展迅速,短时间内肺部大面积受累,严重 影响通换气功能,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或,-&1,需要机械通 气,我们曾收治0例这样的患儿,胸片可见双侧肺广泛浸润 影,迅速发生呼吸衰竭,尽管及时行机械通气及给予红霉素 等治疗,仍未能挽救其生命。除了院外未能及时诊治的因 素外,本身进展快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合并肺内或肺外并 发症的病例增多:以前认为很少有类似其它病原肺炎的并 发症,如胸腔积液甚至大量积液、包裹性积液、胸膜肥厚、肺 脓肿、气胸,某些发生坏死性肺炎及闭塞性支气管炎、毛细 支气管炎等;肺外并发症增多,常累及包括神经、循环、消 化、血液及泌尿等在内的多系统,这些都是造成病情迁延或 难治的重要因素。$临床及动物实验表明"#肺炎可诱发 气道高反应性,引起哮喘或毛细支气管炎样的临床表现,单 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或常常反复。 ($)"#肺炎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常合并的病毒感染 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 菌、绿脓杆菌及肺炎链球菌等,单用大环内酯类效果不佳, 必须联合用药。 (!)抗生素使用不当:大环内酯类是首选药物,但在用 药的剂量、用药间隔、途径及疗程等方面,不同的病例需不 同对待,否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比如由于顾忌到患儿的 药物不良反应,常常药量偏小、次数偏少;有个别病例,由于 疗程不够,导致复发。此外,由于大环内酯类的广泛使用, 耐药性的产生,也可能是某些病例疗效不好的原因。 (2)"#肺炎的致病机制: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除"# 对组织器官的直接损害外,免疫反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机 制之一,这也解释了某些病例尽管及时使用了敏感抗生素, 但临床病情仍迁延不愈,所以免疫治疗值得探讨。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0330年4月 第%5卷 第4期 万方数据 叶启慈 教授:机体!"感染后,针对!"的菌体蛋白 及脂多糖产生抗体,首先产生#$!抗体,随后出现#$%抗 体,虽然血清中存在抗体,但对机体并无完全保护的免疫作 用,因为支原体可通过表面抗原的变异而逃避机体的免疫 防御,避免巨噬细胞的吞噬,然后引起重复感染,临床上往 往较难彻底治愈;免疫功能正常的患儿感染支原体后产生 #$!、#$%、#$&等抗体,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肺炎的病原 学诊断,但免疫缺陷患儿,因不能生成足够的抗体,血清抗 体检测常阴性,就易造成漏诊,或导致临床治疗的困难。需 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儿以肺外表现就诊,其肺部的原发疾病 可能被忽视,造成治疗的困难。 对于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 显,应考虑是否为!"肺炎,而采用多种方法检测病原体和 抗体,以明确诊断。 ’ !"肺炎的影像学改变与临床 陈丽英 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放射科):!" 肺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感染主要限于气管到呼吸性 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一种异性蛋白使!"粘附在呼吸道 上皮,使纤毛功能障碍。气管壁及细支气管壁水肿、溃疡形 成。气道由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周围的浸润,可扩展到血 管及淋巴管周围的间质。肺泡上皮剥脱也可发生。根据病 理改变肺部浸润既累及间质也累及到肺泡腔,因此说明 !"肺炎的胸部(线表现是多样性的,常与下呼吸道病毒 感染相似。通常认为小儿 !"肺炎(线表现与临床症状 不符,症状较轻,而(线表现较重是本病的特点,也是与细 菌性肺炎所不同之处。一般一个或两个肺叶受累较肺内弥 漫性病变为常见,小儿 !"肺炎的胸部(线表现可概括 为:!局部网状结节影;"局部实变,密实或磨玻璃样改变; #弥漫性间质改变;$肺门周围的模糊阴影;%肺门淋巴结 肿大,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胸腔积液;(肺 不张或肺内气体潴留。 最常见的表现为一个肺叶内的网状结节影,在组织病 理学上相当于支气管周围炎,有的结节不太明显,类似小的 局灶性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有的开始时为网状结节影,不经 及时治疗可进展到别的类型,但一般不发展到整个大叶均 匀性受累的。节影相当于,-.-/-所报道的在0,上 的小叶性或腺泡炎。 但有的作者如1-.2345(6789年)认为最常见的表现是 一个肺段内的实变,一般都认为浸润多发生于下肺野呈节 段性或大叶性实变,但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性很大,从很少 见至’)*。但大叶或节段实变在病变的边缘有网状结节 影。有的胸片上显示出一过性实变影经过治疗很快消散, 遗留下网状结节影。一般来说,有实变影者其临床症状比 只有支气管周围或局部网状结节性改变者重。 根据%:;/4<(6787年)报道的+=例儿童!"肺炎,年龄 >&6’岁,其(线表现分=型:)型为支气管及血管周围间 质浸润,此型往往累及双肺的多个肺叶,与病毒性肺炎的鉴 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型为片状非均匀性实变,一般累及 肺的中下野,是间质与肺泡的实变。+型为均匀的、腺泡实 变的磨玻璃样阴影,多单侧受累。*型与+型须与细菌性 肺炎相鉴别。在他们报道的+=例中+/=病例是单侧受累, 且多在右侧,下肺野总是受累的,仅有6/’病例病变位于上 野。但1-.2345等报道上叶受累者占??*。 胸腔积液常为少量积液,侧卧水平投照有利于显示少 量液体。文献报道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9*。往往 仅是暂时性的,但也有肺内病变已吸收了,积液仍可持续一 段时间。 虽然!"肺炎有上述(线表现,但普通(线胸片所见 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献报道有’*肺内未见异常。如 果采用高分辨率0,(@A0,)则能发现更多病变,如肺内气 体潴留,间质改变,腺泡炎症等,肺门淋巴结肿大、少量胸腔 积液的发现也将增多,反映病理及肺的功能性改变也将更 确切。 关立夫 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放射科):胸部(线正 侧位摄片目前仍是小儿!"肺炎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它 快捷、实用。诊断符合率可达)9*&89*,并可观察疗效, 修正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小儿!"肺炎的(线表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间质浸润型:肺纹理粗厚、增多、模糊或呈网点状阴 影,局部肺透亮度减低,肺门影增浓。病变分布多限于一 叶、一侧肺叶。下肺野多见,约占)’*。少数为弥漫性分 布(!+’*)。胸膜改变轻微,仅有胸膜反应,约占)*& =6*,多数占+9*左右。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以咳嗽为主, 发热时间短。多数在门诊治疗,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多数 为红霉素)治疗后病变在+周内吸收,表现为肺纹理自外向 内逐渐清晰,网点状阴影消失。 "节段或大叶型:病变按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实质浸润, 占=+*&)>*。其中)9*为单侧病变,少数为双侧病变。 常伴有肺门增大、胸膜反应或胸腔少量积液,大量积液少 见。病变密度较高或不均匀,多为不完全节段或大叶实变。 其中病变范围较大、密度较高、胸腔积液较多者临床症状较 重,发热时间长,大多数需住院治疗。经红霉素类药物治疗 后胸腔积液可迅速吸收,但肺实变需+&=周后甚至+&= 个月才完全吸收。吸收期常出现局部肺不张(多为肺段或 亚段性肺不张)。肺门增大多于6个月内吸收与肺结核有 别。 #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约占+9*&=)*。通常为典 型的!"肺炎表现。病变自肺门向外呈扇形或放射状延 伸,但很少达到胸膜下,局部纹理粗厚、增多呈网点状,同时 可见大小不等薄片状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为实质与 间质混合性病变。肺门可增大或有浸润病变。临床症状轻 到中度。经红霉素治疗后病变于+&=周后大部或全部吸 收,不留痕迹。少数病例出现条状肺不张,延续?周后吸收 消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99+年8月 第6)卷 第8期 万方数据 小儿!"肺炎的#$表现:多数患儿无须#$检查,胸 部%线平片即可明确提示本病诊断;但部分病例临床症状 不典型,胸部平片显示类似肺结核、细菌性大叶肺炎、病毒 性肺炎时,可行#$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肺炎与原发综合征有时十分相似,但 !"肺炎 肺实质浸润密度多不均匀,含气肺泡与实质浸润并存,#$ 值较低(容积效应),多低于&’(),无钙化灶、边缘模糊,沿 叶间裂一侧可锐利。淋巴结肿大只限于肺门附近;腔静脉 后、隆突下、主动脉弓旁淋巴结一般不增大。淋巴结无融 合,直径小于*+,。对气管、支气管无压迫、无移位变形。 治疗后淋巴结肿大迅速减小、吸收。合并胸膜炎时少见胸 膜粘连和包裹性积液。#$扫描多呈镰刀形或新月形积液。 原发综合征肺内病变密度较高,#$值可高达-’()以上, 有时可见钙化灶;边缘较锐利或不规则可呈结节状,不受叶 间裂限制;有时可见空洞形成及支气管播散灶,呈边缘清晰 的点状病灶影,单侧或双侧受累;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肺门、 腔静脉后、气管分叉部、主动脉弓旁,直径多大于*+,,并可 融合,压迫气管、支气管,使之变形、移位及管腔狭窄;抗炎 治疗无效;长期随访可出现钙化;累及胸膜时可致胸膜增 厚、粘连,积液可多可少,多者可充满整个胸腔;肋骨可有骨 膜反应,胸廓变形;随访时可见胸膜钙化。 浸润型肺结核多见于年长儿,与!"肺炎在胸部%线 平片上难以鉴别。#$显示浸润型肺结核密度不均匀,#$ 值可大于-’(),有时可见结节样肿块、空洞形成,钙化灶及 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和钙化。如肺内有播散灶时,每个播散 灶呈边缘锐利的、多发点状影而不是网状影,这些征象均有 别于!"肺炎。如鉴别仍有困难,可于*".周内复查,浸 润型肺结核病变无明显变化,而!"肺炎可增多或减少,红 霉素治疗有效。 #!"肺炎与细菌性大叶性肺炎或节段性肺炎的鉴别: #$显示后者密度均匀,无明显间质改变,病变边缘较锐利;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不大,青霉素治疗有效,可迅速好转吸收。 而!"肺炎青霉素治疗无效,病变可增多或延迟吸收。 $病毒性肺炎可呈网点状间质改变与 !"肺炎可相 似,但前者间质浸润多为双侧弥漫性病变,肺透亮度增加, 患儿年龄较小,多见于婴幼儿;而!"肺炎间质浸润多为单 侧,甚至节段性分布,病变局限,肺透亮度减低,在#$上呈 磨玻璃状改变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肺炎与肺结核、细菌性大叶或节段性肺 炎、病毒性肺炎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胸部%线平 片大部分能提示!"诊断,部分病例#$可作为进一步鉴 别诊断。如能结合临床、化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支 原体抗体检查,!"肺炎大多数均能确诊。 孙国强 教授(北京市儿童医院放射科):近年来 !" 肺炎一直保持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肺部体征少,影像学检 查成为重要的诊断方法。本病兼有肺间质和实质炎症,少 数仅表现为一种病变。间质炎症为本病的基本病变。表现 为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炎症所致的纹理粗厚、增多、模糊, 甚至可形成轨道征和袖口征,毛糙之条状影呈放射状由肺 门向外伸展。终末细支气管以下肺间质炎形成细网条状 影。我院收集的/0例中0’1有明显间质炎症,常累及*" 2个肺野,部分病例伴小泡性气肿。第二种表现为肺泡炎 变,可呈斑片、节段至大叶性实变,多数为中等或高密度,仅 */3病例表现为淡薄的低密度。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 征。大小不一、多种密度、多种形态的病灶可混合出现。单 侧较双侧多见,约/4*。中下肺野较上肺野的发生率高约2 倍,右侧比左侧发生率高约.倍。第三种表现为前两种之 混合型,多数为网织条索影与片絮状病灶的混杂图像,这种 多形性病灶常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 !"肺炎累及肺门多见。约./2病例表现为单或双侧 肺门阴影增重、致密、增宽,结构不清,边缘模糊,周围浸润 或淋巴结肿大,以单侧多见。肺门改变对本病病原学诊断 有重要意义。 约2’1的!"肺炎合并胸膜反应,使肋胸膜或叶间胸 膜轻度增厚。其中/1左右有少至中等量积液,并可成为 首先出现的异常征象。 !"肺炎%线表现呈多样化,缺乏特征性,有时须与肺 结核、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相鉴别。以下几点常可提示 !"肺炎之可能:!2岁以上小儿患支气管间质肺炎,伴单 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病变广泛而肺气肿不重,透光度甚至稍 低,不同于其它肺炎。#肺门周围局限性间质炎,尤其伴淋 巴结肿大者需与结核鉴别。!"肺炎很少累及肺外带,更 少出现小结节影;肺门淋巴结短期缩小,不同于结核而有助 于鉴别。$大片淡薄阴影,须与过敏性肺炎鉴别,但!"肺 炎游走迁徙现象不多见,血中嗜酸细胞增高者不多见。 !"肺炎在初诊治疗后病变密度减低,范围缩小,逐渐 吸收,需时最短0天,最长/’天,多数为."2周内。间质 病变和支气管周围炎之%线征象可持续较久,据.’余例 随访,最长的可达*".年,遗留下纤维索条。少数病例短 期内复发,迁延达半年之久。我们曾遇见.例,原病灶部位 每年均有复发达&年之久。 5 !"肺炎并发脑炎的诊治 张灵恩 教授:近年来,有关小儿!"肺炎肺外并发症 的报道较多,累及的器官有神经、血液、心血管、消化、泌尿 以及皮肤、粘膜、肌肉和关节等,神经系统损害中以脑炎和 脑膜炎最为常见,其患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约为.651" -621。 关于小儿!"肺炎并发脑炎的诊断:目前对 !"脑炎 的诊断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从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我们 的临床所见,!"脑炎患儿大部分有首发呼吸道症状,少数 患儿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而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与非细 菌性脑炎及脑膜炎很难鉴别。其病情轻重不一,起病大多 较急,发热、精神萎靡、嗜睡、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 均可不同程度出现,亦可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检查 ·53&·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月 第*0卷 第-期 万方数据 细胞数均!!""#$"%/&,蛋白轻微增多、氯化物和糖均在正 常范围,脑电图有轻、中、重度异常,主要表现为脑电节律 慢、弥漫性慢波,!、’节律增多,部分患儿可有()或*+, 检查异常。上述神经系统表现均无特异性,因而诊断 *- 脑炎以下三个方面很重要:"有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 特点:发热、频繁干咳等;#在发病后短期内出现神经系统 症状,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炎的改变;$血和脑脊液 *-.,/*"$01",并排除其它病毒或细菌的感染。脑电图及 ()或*+,异常,因缺乏特异性,仅作为诊断参考。凡疑为 *-肺炎,短期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应做血和脑脊液支 原体抗体测定,有利于确诊。 近年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化脓性细菌引起的 脑膜炎有所减少,病毒性脑炎发病例数有上升。复旦大学 附属儿科医院-,(2近!年来收治的危重症患儿疾病谱分 析,神经系统感染占第3位,其中4"5以上为重症病毒性 脑炎,加之我国目前为全球结核病的高发区之一,小儿肺结 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并不少见。因此,在诊断*-肺炎并发 脑炎时,须仔细加以鉴别,尤其对表现不典型的结核性脑膜 炎需加以排除。 关于小儿*-脑炎的治疗:总的原则与治疗病毒性脑 炎相同,但由于病原明确,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仍属首选, 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疗程3 %6周。综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降温、止痉,昏迷及抽 搐频繁需给予吸氧,
/
本文档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