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外耳湿疹8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外耳湿疹82例

2011-09-15 2页 pdf 61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948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外耳湿疹82例 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2卷第5期 从 1995年以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外耳湿疹 1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黄选兆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 学》关于急性外耳湿疹诊断标准与分型,局部剧痒,流淡黄色水 样分泌物,外耳道、耳廓及周围皮肤红肿、糜烂、附有痂皮。 1.2 一般资料:120例门诊病历齐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 3个组。治疗组82例,其中男 43例,女 39例,年龄 6个月~56岁;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分别为 19例, 其中男21例,女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外耳湿疹82例
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2卷第5期 从 1995年以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外耳湿疹 1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黄选兆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 学》关于急性外耳湿疹诊断标准与分型,局部剧痒,流淡黄色水 样分泌物,外耳道、耳廓及周围皮肤红肿、糜烂、附有痂皮。 1.2 一般资料:120例门诊病历齐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 3个组。治疗组82例,其中男 43例,女 39例,年龄 6个月~56岁;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分别为 19例, 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个月~72岁,病程 2周~2年。全 部病例均有反复发作现象。排除化脓性中耳炎、精神因素、神经 机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因素,无明显的 毛织品、鱼虾、牛奶、肠寄生虫过敏史因素。3组临床资料基本 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2.1.1 中医:(1)服用清热消湿汤,其组方:苍术 9g、黄柏 9g、 苦参 6g、白藓皮 6g、地肤子 6g、泽泻 6g、蒲公英 6g。日服 1 剂,分2次服。一般应用1~2周。(2)局部用祛湿散,其组方:熟 石膏、黄柏、青黛、枯矾、轻粉、煅炉甘石、各适量研成细沫,涂擦 患部皮肤。1~2天1次,一般应用1~2周。以上两种方法视情况 酌情使用。 2.1.2 西医:全身治疗:(1)继发感染时,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 素。(2)服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等。(3)渗液特别多时,可静 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补充维生素 C。局部治疗:(1)比较干 燥无渗液者,可用 3%过氧化氢液清除痂皮,再涂以 2%龙胆紫 糊。(3)渗出液较多者,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渗出或痂皮,再用 3%硼酸溶液湿敷,待渗出液减少后,再涂以 2%龙胆紫糊。2~3 天1次,一般应用1~2周。 2.2 对照组Ⅰ用上述西医疗法,疗程2~3周。 2.3 对照组Ⅱ采用上述中医疗法,疗程2~3周。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外耳道及周边 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 对27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 27例(导管组)均来自 2004年 3月~2005 年 8月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 12例,女 15例,年龄 24~72岁, 平均 43岁,经 X线和 B超明确诊断胸腔积液,其中结核性胸 水 10例(其中包裹性胸液 2例),恶性胸水 9例,脓胸 6例,低 蛋白漏出液2例。 1.2 方法:(1)采用国产一次性使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Y型穿 刺,导管外径2mm,内径1.8mm。(2)穿刺前口服安定5mg,可 待因0.03g,预防咳嗽。(3)在常规腋中线至腋后线6~8肋间隙 选择穿刺点;或在 X线、B超定位下定穿刺点。(4)Y型穿刺针 从穿刺点刺入胸腔,胸液流出,用导丝从穿刺孔缓慢送入胸腔, 退出穿刺针,沿导丝用扩张管扩张皮肤后退出,取导管沿导丝 缓慢送入胸腔6~10cm,抽出导丝,固定导管,连接引流袋。 2 结果 2.1 手术操作:导管组 27例均顺利到位,引流顺利,手术成功 率100%,术中无其他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2.2 术后随访:术后导管组有 3例夹管后发生阻管,其中结核 性2例,癌性1例;漏出液中无阻管现象,后在夹管前用肝素封 管后,未再发生阻管情况。术后病人疼痛不明显,无伤口漏液现 象,留管时间最长为36天,无并发症感染。 2.3 术后结果:(1)结核性胸液组:其中 2例为包裹性胸腔积 液,引流加胸腔注射治疗,全身抗痨治疗后痊愈。(2)恶性胸液 组:引流及胸腔注射抗癌药后,胸膜粘连,胸水减少后拔管。(3) 脓胸组:胸腔冲洗,注射药物及全身抗炎治疗后,胸液变清,吸 收。(4)漏出液组:引流加全身治疗,痊愈。 3 讨论 本组病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胸液, 可代替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对照组相比,导管组对组织损 伤小,安全、无创口漏液现象,且还能用于胸腔包裹性积液引 流,且对不需胸腔常规引流的胸液也适用,减少了反复穿刺对 胸壁的损伤,从而减少了胸膜增厚,粘连的后遗症,疗效确切, 操作简单,解决了内科医师作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方法。 收稿日期:2005-10-11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急 性 外 耳 湿 疹 82例 赵宇飞 (沁水县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沁水04820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6)05-0718-02 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B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在 胸 腔 积 液 引 流 术 中 的 运 用 彭丽芬 (安顺市贵航集团302医院,贵州 安顺56100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6)05-0718-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718 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2卷第5期 麻黄与麻黄根虽出同株。但因药用部分不同,而药物所含 的化学成分不同,因而其性味、功效、药理、临床应用也不同。 1 性味归经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麻黄根:甘平,归肺经。 2 功效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麻黄根:止汗。 3 成分 3.1 草麻黄:含生物碱 1.315%,主要为左旋麻黄碱,占生物碱 总量80%~85%,其次为右旋伪麻黄碱。此外,尚含微量左旋甲 基麻黄碱。右旋甲基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 伪麻黄碱等。另外,尚含挥发性的苄甲胺、儿茶酚、鞣质以及少 量挥发油,油中含 L-α-萜品醇,其中麻黄碱占 55%~75%,右旋 伪麻黄碱占25%~45%及甲基麻黄碱等。 3.2 木贼麻黄:含生物碱量最高,约 1.02%~3.33%,其中麻黄 碱占 55%~75%,右旋伪麻黄碱占 25%~45%,本品还含有鞣质、 黄酮苷、糊精、菊粉、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类化合物和草 酸、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类。 3.3 中麻黄:含生物碱量最低为0.25%~0.89%。据报道,3种麻 黄都含有麻黄口恶唑烷酮。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茎的髓部,节 部生物碱为节间1/2~1/3左右,但伪麻黄碱的含量最高。 4 药理作用 4.1 麻黄的药理作用 4.1.1 对中枢神经兴奋作用:麻黄对中枢神经兴奋以麻黄碱最 为突出,麻黄碱如用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 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震颤等症状,亦能兴奋呼吸中枢 及血管运动中枢,在麻醉药中毒时有苏醒作用。 4.1.2 对心脏的作用: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脉搏 增加,但反复应用或一次应用很大剂量,易产生抑制,亦可能扰 乱心律,但较肾上腺素弱得多;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麻黄 碱与洋地黄同用时,则易引起心律紊乱。 4.1.3 升高血压作用:麻黄碱可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而使心 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因升压特点是缓慢、温和、持久;反复应用易产生快速耐受性。 4.1.4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 作用较持久,特别在支气管处于痉挛状态时其作用更显著,这 种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较温和持久。少量时作用于交感神经 末梢,大量时作用于平滑肌。 4.1.5 发汗作用:有发汗作用,因内服强心,增强其鼓动,使血 液自然运行于外,故外部皮下微血管被激而扩大,可使汗腺分 泌增多而发汗,这种作用可能是中枢性的。实验证明麻黄的挥 发油有发汗作用,也曾有人观察到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虽不 能诱发人体出汗,但当人处在温热环境中,用麻黄碱 52~60mg 经0.5~2.0小时后,汗腺分泌确比未用麻黄碱者更多更快。如服 用麻黄汤后加以温覆应能使周身出汗,若不温覆则汗出不多。 4.1.6 抗病毒和解热作用:草麻黄中提得的麻黄挥发油,对流 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给感染 A型、PR8型流感病毒的小白鼠皮 下注射有治疗作用(存活日期增加,肺损伤降低)。麻黄油乳剂 对肌注消毒牛乳引起了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麻黄挥发 油及其主要成分萜品醇,对正常小白鼠体温均有降温作用。 4.1.7 利尿作用:伪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麻醉犬静脉注 射伪麻黄碱0.5~1.00mg/kg,尿量可增加 2~5倍,且一次给药作 用可维持 30~60分钟;当剂量增至 1.5mg/kg以上时,尿量反而 减少。 4.1.8 抗过敏作用:可用于荨麻疹、过敏性反应。 4.2 麻黄根的药理作用:麻黄根有止汗的作用,根的生物碱部 分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 收稿日期:2005-11-30 浅 谈 麻 黄 同 株“ 异 理 异 用 ” 谭 其 (江津中医院,重庆 江津40226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6)05-0719-01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皮肤恢复正常。随访8~10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 失,偶有发痒,棉签可擦拭出黄色分泌物,随访 7~12个月无复 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短期内多次复发。 3.2 治疗效果:治疗组:临床治愈 54例,显效 23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93.9%;对照组Ⅰ:临床治愈 2例,显效 10例,无 效 7例,总有效率 63.1%;对照组Ⅱ:临床治愈 1例,显效 12 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68.4%;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相比 P> 0.05,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相比 P<0.05,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外耳湿疹优 于单纯应用中医及西医治疗。且疗程要缩短1周左右。 4 体会 外耳湿疹中西医认为属于肝胆湿热。耳为肾之窍,且手足 少阳之脉俱会于耳,若肾水不溢,无以函本,则虚火上扬,结聚 于耳中,发为此病。外耳湿疹之皮肤红肿,初起来粟米样疮头, 疮顶可出现化脓黄点,溃后流出黄稠脓液,有时稍带血液,属标 实本虚之症,泻实则补虚,泻肝乃补肾。标从燥湿祛风除痒入 手,用清热消湿汤,苍术、黄柏乃二妙散,为公认的燥湿良方,加 之苦参胜湿之力更强,佐白藓皮,泽泻利湿,且白藓皮、地肤子 祛风除痒,蒲公英清热解毒。外用熟石膏、黄柏、青黛、枯矾、煅 炉甘石、轻粉为渗湿祛腐生肌而设。再配以西医的清理、干燥、 抗菌消炎,抗过敏以及保持清淡饮食,忌烟酒,避免具有较强变 应源性的食物,避免搔抓,忌用热水肥皂等清洗,禁用刺激性药 物等,诸多方面结合起来,共奏清热消湿之功,获得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2005-11-07 719
/
本文档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外耳湿疹82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