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A、B卷答案

2019-02-08 11页 doc 69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A、B卷答案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答案A 一、填空题 1. 1、降水、蒸发、下渗、径流 2. 河网密度 3. 青岛黄海基面 4. 100S 5. P=m/(n+1)*100% 6. 模比系数 7. 年际、年内 8. 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9. 连续、不连续 10. 年最大值法 11. 设计暴雨、设计净雨、设计洪水 12. 水分来源、水的空间 13. 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因素、土壤和生物因素 14. 正、负 15. 干燥度 16. 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 二、选择题 D D C B B,C B C D D,B B B C 三、...
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A、B卷答案
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答案A 一、填空题 1. 1、降水、蒸发、下渗、径流 2. 河网密度 3. 青岛黄海基面 4. 100S 5. P=m/(n+1)*100% 6. 模比系数 7. 年际、年内 8. 可靠性、一致性、代性 9. 连续、不连续 10. 年最大值法 11. 设计暴雨、设计净雨、设计洪水 12. 水分来源、水的空间 13. 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质因素、土壤和生物因素 14. 正、负 15. 干燥度 16. 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 二、选择题 D D C B B,C B C D D,B B B C 三、简述题 1. 配线法的配线步骤。(共6分) ①点绘经验频率点据:经过审核的实测水文资料,按变量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以各变量的序号m, 代入 式中,计算其经验频率值P,并将(x,p)点绘在频率格纸上;(2分)②选定总体分布线型:一般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如配合不好,可改用其他线型,如克~闵型等;(1分)③初定参数:以实测资料为样本,用无偏估计值公式计算统计参数 ,Cv,CS由于Cs 抽样误差太大,一般当样本容量不够大时,常根据经验估计Cs 值;(1分)④根据初定的Cv和Cs值进行试配:按计算的 及假定Cs 的几个值,组成几组,分别查皮尔逊Ⅲ型曲线的Ф值或Kp 值表,并计算出各种频率对应的Xp,最后以Xp为纵坐标,以P为横坐标,将几条理论频率曲线点绘在有经验点据的图上(1分)⑤选择采用曲线,确定总体参数的估值:经比较,选一条与经验频率点配合较好的曲线作为计算成果。该曲线相应参数便是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1分) 2.什么叫特大洪水?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如何确定?(共5分) 答案:比一般洪水大得多的稀遇洪水称为特大洪水(2分),一般 >2时,QN 可以考虑作为特大洪水处理。目前,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一般是根据历史洪水发生的年代来大致推估。从调查考证的最远年份至今为最大:N=设计年份一调查考证期最远年份十1。(3分) 3.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有何特点?写出各时段的放大倍比计算公式。(共8分) 答案:同频率放大法推求的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和各控制时段洪量均能符合设计频率的要求(2分),但其形状与典型洪水的形状相比,往往会有一定的差异(2分)。例如,推求7d设计洪水,选择 1d、3d为控制时段,设 Qmp、W1p、W3p、W7p为设计洪峰流量和1d、3d、7d设计洪量;QmD、W1D、W3D、W7D为典型洪水洪峰流量和1d,3d,7d典型洪量,则各时段的放大比KQ,KW1,KW3-1,KW7-3为: 洪峰的放大倍比 (1分) 1d洪量的放大倍比 (1分) 3d之内,1d之外的洪量的放大倍比 (1分) 7d之内,3d之外的洪量的放大倍比 (1分) 4.潜水的特征有哪些(共5分) ①由于潜水之上没有隔水层或只有局部隔水层,因此,它是一个仅承受大气压力的自由水面。(1分) ②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做下降运动,其流动速度取决于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及水力坡度。(1分) ②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1分) ④潜水的排泄方式有径流排泄和蒸发排泄两种。(1分) ⑤潜水动态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1分) 5.用水管理的概念是什么?用水管理的任务是什么?(共5分) 答:用水管理是指国家对社会经济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单位和个人使用水资源活动运用的管理手段(1分),通常包括有国家授权的部门或单位通过法律、政策、行政、经济及技术要求的手段对用水活动进行管理(1分)。 用水管理的任务是实行用水、厉行节约用水(1分),妥善解决用水纠纷,保护公共的用水利益和用水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有效控制用水(1分)。实现合理用水,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水的综合效益(1分)。 四、计算题(共25分) 答案: (1)推求流域面积:由 可推得流域面积F (2分) (2)由分析法推求6h10mm单位线: 由计算公式 ,得 第一时段末: (2分) 第二时段末: (2分) 第三时段末: (2分) 第四时段末: (2分) 第五时段末: (2分) 第六时段末: (2分) 第七时段末: (2分) 第八时段末: (2分) 第九时段末: (2分) 第十时段: ≈0(2分) 检验折合单位线以后, 其净雨深为 (3分)此单位线结果合理。 时间 (日.时) 7.8 7.14 7.20 8.2 8.8 8.14 8.20 9.2 9.8 9.14 9.20 10.2 地面净雨 (mm) 0 35.0 7.0 0                 地面径流量 ( m3/h ) 0 20 94 308 178 104 61 39 21 12 2 0 单位线 ( m3/h ) 0 5.7 25.7 82.9 34.3 22.9 12.9 8.6 4.3 2.6 0                             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试卷答案B 一、 填空题 1. 闭合、非闭合 2. 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宽度、流域形状系数 3. 降水历时、降水时间、降水强度 4. 转数 5. 100s 6. 代表性 7. 同频率放大法 8. 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 9. 定点定面关系,动点动面关系 10. 设计洪水 11. 前期影响雨量、降雨径流关系 12. 大气降水 13. 水分、盐分 14. 可恢复性、循环转化性、调蓄性; 15.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二、 选择题 D D B B B ;C C A B C;D C C A 三、简答题 1.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共8分) 答案:时段单位线的定义:“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2分)。 基本假定有二:①倍比假定:同一流域上,如两次净雨历时相等,但净雨深不同,则它们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的历时相等且相应流量成比例,(1分)其比值等于相应的净雨深之比。(2分)②叠加假定:如净雨历时不是一个时段而是多个时段,则各时段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互不干扰(1分),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等于各时段净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相叠加。(2分) 2.怎样进行流量计算?(共8分) 答:1)由测点流速推求垂线流速(2分);2)再推求部分面积平均流速(2分);3)把部分平均流速与相应部分面积相乘,即得部分流量(2分);4)部分流量相加便得断面流量(2分)。 3.简述承压水的主要特征,以及承压水的形成条件:(共8分) a) 承压性(1分) b) 分布区和补给区不一致(1分) c) 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1分) d) 承压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小,不受降水季节变化的支配(1分) e) 承压水水质类型多样(1分) 承压水形成的埋藏条件是上下均有隔水层,(1分)中间有透水层,(1分)其次是水必须充满整个透水层。(1分) 4.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共6分) 1) 三水综合考虑的原则(2分) 2) 以丰补欠、调节均衡的原则(2分) 3) 水质、水量统一的原则。(2分) 四、计算题(共12分) 解:(1)确定初损历时t0 由题可知:I0=40mm,即第一,第二时段初损量之和为40mm。 第一时段初损量=20mm,(1分)第一时段初损历时=6h(1分) 第二时段初损量=40-20=20mm(1分),第一时段初损历时=20/60*6=2h(1分) (2)确定后损产流历时、各时段后损量  因第二、三时段雨强均>后损入渗率 ,故 第三时段产流历时tc =6-20/60*6=4h(1分) 第三时段产流历时tc=6h(1分) 该时段后损量为 ×△t=3×10=30mm(1分) (3)确定后损不产流期后损量 因该时段雨强小于后损平均入渗率,故流域内不产流,其后损量为该时段降雨量,即10mm(1分)。 (4)确定时段净雨 第一时段不产流,时段净雨=0(1分) 第二时段部分产流,时段净雨=60-20-12=28mm(1分) 第三时段全部产流,时段净雨=72-18=54mm(1分) 第四时段不产流,时段净雨=0(1分) 时段 (△t=6h) 时段雨量 (mm) 时段雨强 (mm/h) 初损量I0 (mm) 后损量 (mm) 产流历时 (h) 时段净雨 (mm) 1 20 3.3 20     0 2 60 10 20 12 4 28 3 72 12   18 6 54 4 10 1.7   10 0 0 合计 162   40 40 10 82              
/
本文档为【2011年水文与水资源学A、B卷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