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019-02-16 9页 doc 30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咬定青山不放松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  杜少红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仍存在着许多困难。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剖析学生冷落名著阅读的四大原因,即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选择空间,缺乏阅读兴趣,缺乏必要指导。然后针对每个原因采取不同对策,即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激发阅读的兴趣,指导理解和欣赏。 关键词:名著阅读  现状  原因  对策  自2002年我校语文教研组提出“让学生走进更广阔...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汕头市澄海实验学校  杜少红 咬定青山不放松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仍存在着许多困难。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剖析学生冷落名著阅读的四大原因,即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选择空间,缺乏阅读兴趣,缺乏必要指导。然后针对每个原因采取不同对策,即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选择的空间,激发阅读的兴趣,指导理解和欣赏。 关键词:名著阅读  现状  原因  对策  自2002年我校语文教研组提出“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精神家园”的研究课题以来,在课题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氛围日益浓烈,课题研究初见成效。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目前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如何将名著阅读活动进行到底,还需认真探索。 一、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去年我对我校初二级4个班224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的部分内容: 1、你喜欢阅读名著吗? A 喜欢      B 有点喜欢        C 不喜欢。 2、你爱看什么类型的书? A 文学名著      B  自然科学类作品    C消遣类作品 3、你喜欢阅读的名著来自哪里? A教师指定的      B课本推荐的    C  自己选的 4、你每天阅读的时间占多少? A  1小时以上    B  0.5-1小时      C  0.5小时以下 5、你对老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有什么看法? A 不需要        B 对阅读有帮助        C 很有必要    6、你觉得名著容易读懂吗? A容易读懂      B不太容易        C 读不懂  7、你读过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几本? A全读过        B 2本          C 都没读 8、课本推荐的名著你都认真阅读吗? A是          B 大部分        C 很少 以下是调查所得的数据: 题目 1 2 3 4 5 6 7 8 所占人数比例 A 23% A 35% A 7% A 12% A 11% A 25% A 4% A 20% B 25% B 20% B 18% B 42% B 33% B 33% B 38% B 34% C 52% C 45% C 75% C 46% C 56% C 42% C 58% C 46%                   从调查情况来看,喜欢阅读名著的学生不多,多数学生喜欢阅读传奇、幽默、侦探故事等消遣类作品,还有不少学生喜欢阅读武侠言情小说;对老师或课本推荐的名著,大部分学生兴趣不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尤其是阅读名著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理解名著内容有困难,更谈不上欣赏名著。 二、学生冷落名著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和与学生的座谈,我将学生冷落名著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阅读时间。课业负担重,从早读到晚自习,有很多的课和成堆的作业;考试压力大,整日忙于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考压力更大,想考上好的难度远远高于考上大学;学段越往后应试性学习的比重就越大,学生没有心力、没有时间顾及课外阅读。 2、 缺少选择空间。许多学生表示喜欢读名著,但不一定是老师或课本要求的必读名著。很多老师和家长要求孩子读名著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须知正是老师、家长们口口声声“考试会考到”的教导,让学生对名著产生抵触心理。 3、缺乏阅读兴趣。很多学生能忙里偷闲读点东西,但主要是为放松消遣,只愿意读点通俗读物,休闲轻松类读物贴近初中生生活,能满足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同时为课业繁重的初中生提供了追求个性、释放自我的空间,他们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慰藉。对于严肃读物或经典书籍觉得读起来费劲,所以就渐渐疏远名著。 4、缺乏必要指导。许多学生不喜欢读名著是因为名著内容高深,读不懂。有一位同学坦言:“听人家谈‘红楼’头头是道,自己也挺羡慕,无奈读不进去,除了不理解,还不知道这部经典小说有什么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三、改变现状的对策。 为了改变学生阅读现状,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果,我认真地作了一番分析和思考,并针对以上四方面原因,采取如下对策: (一)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是一日曝,十日寒,就不会实现厚积薄发的目的。所以阅读必须成为习惯,就象饮食和穿衣一样,成为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样长期坚持,在知识的积累、理解的准确、表达的自如都会有一个飞跃。为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我采用下面的做法; 1、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将机械的抄写作业尽量压缩,将练习册中的繁杂的习题尽量删减,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天争取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 2、周末,是学生作业量相对少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用阅读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3、利用好国庆长假或五一等假日,建议学生阅读整本的名著。 4、利用好每年两个假期,建议学生在每个假期中要读两本长篇名著——我们的教材每册书后都推荐两本名著,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前进入状态,进行阅读。每学期放假前,我都会布置学生阅读下学期要阅读的名著。 与此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在假期里,进行第一遍的整体感知阅读。由于假期时间集中,学生身心放松,他们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便于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特点。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上,开学后交流、检查。而平时每天半小时的时间则进行咀嚼阅读。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而分析人物形象。以《骆驼祥子》为例,小说共24章,分5周进行,每周阅读5章,每天阅读一章。 由于学生阅读的时间有了保障,他们逐渐形成每天阅读名著的习惯。一些学生说,一天不读书,就好像少了点什么。还真有点黄山谷“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感。 (二)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老师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往往是中考考纲规定的必考篇目。许多老师支持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出于“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文成绩才能上去”和“名著阅读能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提高成绩和学习写作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是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要,满足他们的心灵饥渴的。我觉得教师应该摒弃功利思想,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的空间。 去年我教初二的课,在下学期准备选择一部名著开一节阅读交流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课本推荐的名著有《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两部,其中《名人传》是中考必考篇目。一开始我选择的是《名人传》,没想到很多学生向我反映,《名人传》他们不喜欢,希望我选择《海底两万里》。我虽然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但心里总觉得他们太幼稚了。后来在交流课上看到学生的精彩表现,听到学生的深刻见解,我才改变了看法。是啊,《名人传》中贝多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能够给学生以心灵的涤荡,而《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何尝又不给学生以震撼? 况且《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充满神秘和幻想色彩,情节曲折惊险,更加适合初二的学生阅读。 学生眼中名著的概念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教师不能抹杀学生的选择以达到让学生认同的目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名著的选择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进行重点阅读,将会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许是教师最明智的选择。放手让学生选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飘》、《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世界名著摆上了学生的案头,《世说新语》、《菜根谭》、《孟子》等古代经典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不带任何任务的自由阅读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走进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 (三)激发阅读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人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产生阅读的欲望,才能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 1、以名人读书的生动事例感染学生。我常常利用机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有一次课前5分钟,一位学生介绍作家茅盾,他介绍完,我就乘机向他们讲茅盾读《红楼梦》多遍,随便指出书中哪一段,他都能倒背如流。学习《纸船》,学生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我就跟他们讲冰心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此后,连续读了《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十一岁开始阅读外国翻译小说,十二三岁开始读《红楼梦》。给学生推荐《鲁宾逊漂流记》,我说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黑塞,其阅读生涯就是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的,他经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摞摞的书都被他啃了下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学生感受的名人对文学名著的如痴如醉,使他们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 2、从学生感兴趣的课文出发引导学生。如学习冰心的《纸船》,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首优美的抒情小诗,这时我乘机介绍冰心的《繁星》、《春水》让学生课外去品读这两本诗集。又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反之,强行摊派阅读任务,常会令学生感到沉重的负担,从而对名著敬而远之。 3、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诱导学生。许多学生都喜欢玩电子游戏,有一种游戏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的,下课时,我经常听到一些学生在谈论他们玩游戏的“战绩”。我告诉学生:“游戏的人物是没有情感的机器人,阅读小说,可以让你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及其处世方式等等,你将从中受到启迪,你的收获会比玩游戏多得多。”后来,有个叫林坚雄的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叫《问天下谁是英雄》,其中对三国英雄的精辟评论,看出他已将这部名著读到了深处。现在利用媒体讲解名著渐成时尚。如中央台10频道推出的“百家讲坛”就为“引”读名著提供了契机:当易中天品“三国”时,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读《三国演义》,当刘心武讲《红楼梦》时,班级会掀起“红楼热”……学生会在乐此不疲的阅读中慢慢受益。 (四)指导理解和欣赏。 经典名著中呈现出来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贯穿在其中的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思考也是深邃的。中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不可能领会得十分深透。因此,课外阅读中很容易陷入“读不懂——不能读——不愿读”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完全失去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点一点,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就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做些分析评价,学生会豁然开朗。 就辅导形式而言可以多种多样,我常用的形式是开设名著阅读指导课。新课程教科书每册都向学生推荐2-3部名著,我将这些名著作为必读的名著,根据每部名著的特点,各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八年级上册推荐的名著,好多学生一开始读这部作品总提不起兴趣。因为这部作品的一些篇目涉及到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学生如果不了解,读不懂是理所当然的。像《狗·猫·鼠》这一篇,从历史背景看,那是民国以来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从鲁迅个人的经历来看,那是与敌人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刻,他以笔作战,深刻地揭露了敌人的反动行径,也因此而遭到像杨荫榆之流的所谓“正人君子”的强烈攻击。《狗·猫·鼠》正是针对“正人君子”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狗、猫、鼠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三种不同的人。我在阅读指导课上给学生讲明这些背景后,学生豁然开朗,再次阅读,就觉得这篇文章“真有意思”,并且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鲁迅那种深邃的思想和尖锐深刻的语言魅力。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启明说:“只有学生意识到名著中的文字之美、情节之美,在阅读中获得了快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不由自主地去分析、去思考名著里的人物和故事,名著才能发挥出名著的作用。”这说明仅仅读通还不够,还要教学生学会欣赏名著的美。如九年级推荐的《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但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作者斯威夫特是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他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脚党”和“低脚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这是影射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所以,在阅读指导课上,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再介绍作者斯威夫特的“忧世情怀”,然后再精选一些章节解释其影射的社会现实。经过这节课,学生由原来的浅层次的欣赏奇幻的故事情节,到深层次地解读作品的思想内涵,欣赏讽刺艺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其次是开设名著阅读专题讲座。讲座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对文学名著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因此教师要选择阅读品位比较高的文学名著开设讲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而且要提高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不仅导读内容,还要给学生介绍赏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我在初二级开设《话说三国英雄》的讲座,教学生品评《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为初三的学生开设了《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描写赏析》的专题讲座,教会学生品味《红楼梦》的精彩传神的语言。 此外,还可以通过出黑板报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以上是我在“让学生走进更加广阔的精神家园”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探索。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爱上名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认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携风待雨往前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名著阅读会真正成为中学生美丽的精神家园,成为放飞“自由的读书灵魂的伊甸园”。 2009年12月12日 参考文献: 1、 梅新林《教育文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2、 江明《语文教材的建设与思考》    (语文出版社  1998年) 3、钱理群 《语文教育门外谈》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 月版) 4、李强 《名著阅读教学的调查与指导》(《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2年第五期) 5、雷燕《孩子,你为何对名著“无动于衷”》(都市晨刊  20080506期)
/
本文档为【咬定青山不放松 —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