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3-46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23-46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2011-09-18 24页 pdf 463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8839

暂无简介

举报
23-46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頁23-46 【日本漢學研究專題】 Studies in Japanese Sinology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Dr. Kusumoto Masatsugu's Legacy on 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in the Song-Ming Period 柴田篤* 關鍵詞:宋明儒學、家學、體認、九州大學 Keywords: Studies of Confucianism...
23-46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頁23-46 【日本漢學研究專題】 Studies in Japanese Sinology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Dr. Kusumoto Masatsugu's Legacy on 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in the Song-Ming Period 柴田篤* 關鍵詞:宋明儒學、家學、體認、九州大學 Keywords: Studies of Confucianism in the Song-Ming period, family tradition, Kyüshü University * 九州大學文學部人文學科教授。 24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摘要 本文藉由追溯以《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一書而聞名的九州大學名譽 教授楠本正繼博士(1896-1963)之研究足跡,考察其宋明儒學思想研究之特 質,進而探討從中所應學習的地方。整篇論文由如下七個章節所構成。 一、前言 二、生涯與家學 三、著作 四、宋明儒學研究之態度 五、研究方法 六、學問之繼承與展開 七、結語 〔附錄〕楠本正繼博士簡略年譜‧參考文獻 楠本博士主要著作《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一書,內容主要是個別闡 明宋明時代許多儒學家的思想,同時探討那些思想間之相互關聯性,以考察思 想史的流派,同時是一本探求做為那些思想根柢之時代思想「精神」(本質)的 研究書籍。楠本博士的研究,是藉由忠實解讀原典資料,以正確考證做為研究 對象之思想家本身的思考概念、思考方法、理論構造,進而探討其思想的特 色。博士認為沒有真確地理解(體認),就無法研究思想。而其基本的研究態 度是:與做為研究對象的思想‧思想家直接面對面,與對方交流,如此才開始 理解(研究)。另外,博士的研究特色是靈活運用江戶時代漢學者‧儒學者之 書籍及學說,以充分運用江戶漢學研究之成果。 現今,有從各種角度來研究宋明思想史的需求,也不斷進行摸索種種 研究方法。但無論是用何種研究方法,楠本博士所提示的思想史研究態度及方 法,是絕不可忽略的。此外,博士認為解決現實各種問題的方法必存在於過去 思想睿智當中,而且是存在於學取那些思想人們的努力當中,而我們也可以從 楠本博士的這個信念中學習到重要的事物。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25 Abstract This paper traces the research works of Professor Kusumoto Masatsugu (1896- 1963), Emeritus Professor of Kyushu University, who is well known for his work entitled 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in the Song-Ming Period. By way of this inves- tigation, we focus on the methodology of his research in Confucianism of the Song- Ming period, so as to unfold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works. The paper consists of seven sections: 1. Introduction 2. Career and Family Knowledge 3. Works 4. Approach of Song-Ming Confucianism 5. Research Methodology 6. Knowledge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7. Conclusion Appendices: Brief Chronology of Professor Kusumoto and References 26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一、前言 創設於明治44年(1911)的九州帝國大學,於大正13年(1924)在箱崎 校區設置法文學部。大正15年(1926)10月楠本正繼博士(1896-1963)以法 文學部副教授身份到任。次年,即昭和2年(1927)5月,博士擔任支那哲學史 講座教授,爾後三十幾年間,到昭和35年(1960)退休之前,奠定九州大學中 國哲學史研究的基礎,不僅留下許多偉大的功績,也培育了許多優秀的研究 者。特別是整理畢生研究所出版發行的著作《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 (《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廣池學園出版部,1962年)一書,乃近代宋 明思想研究最高峰,直至今日其評價仍不可動搖。本稿追溯楠本正繼博士研究 的足跡,並考察其學問特質,探討應從中學習的事項。 二、生涯與家學 楠本正繼博士是楠本正翼之長男,明治29年(1896),即中日甲午戰爭 結束的第二年12月29日,出生於長崎縣東彼杵郡崎針尾村(現佐世保市)。從 長崎縣立平戶中學猶興館(現長崎縣立猶興館高等學校)、第五高等學校(現 熊本大學教養部)畢業之後,大正8年(1919)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 學)文學部。之後,大正11年(1922)畢業於支那哲學科,第2年(1923)4月 擔任浦和高等學校(現埼玉大學)教授一職。爾後於大正15年(1926)10月回 到九州,擔任九州帝國大學(現九州大學)法文學部助教授,第二年昭和2年 (1927)5月就任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支那哲學史講座教授。之後兩年中, 楠本教授為了「哲學以及支那哲學史研究」,赴德國、英國、中國留學。返國 之後,正式開始宋明儒學的研究。昭和17年(1942)6月,以「陸王學派思想 之發展」(陸王学派思想の発展)為題之論文取得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之 後,亦不斷發以陽明學、朱子學為主的研究論文。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27 戰後,楠本博士在日本的漢學研究方面相當活躍,成為研究之中心人 物,歷任日本中國學會理事、九州中國學會會長等要職。其主要研究活動包 括:於昭和30年(1955)獲得文部省科學研究經費的獎助,做為「九州儒學思 想之研究」總合研究的代表者,推動九州地區有關近世儒學的研究。之後,於 昭和31年(1956)獲得美國洛克斐勒(ROCKFELLER)財團研究獎助金,開 始「宋明思想之研究」,展開有關宋明思想的共同研究。 在這期間,楠本博士在九州大學校內,盡力蒐集以宋明儒學及江戶儒學 為首的漢學相關書籍,於戰爭末期擔任附屬圖書館館長一職,為使貴重書籍倖 免於戰爭而奔走,保護龐大書籍倖免於戰禍。九州大學所保有的特殊文庫當 中,「碩水文庫」、「武內文庫」、「坐春風文庫」即是由楠本博士所收藏 的。博士留下如此多的功績,於昭和35年(1960)3月從九州大學退休,6月成 為九州大學名譽教授。兩年之後的昭和37年(1962)11月,由廣池學園出版部 發行《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一書,做為其生涯研究的總結。次年,昭和 38年(1963)11月,博士以上述功績獲得西日本新聞社(福岡市)所頒發的 「西日本文化賞」。但此時博士已病危,於12月23日病逝於自己家中,享年66 歲。翌年1月,獲頒朝日新聞社的「朝日文化賞」1。 如上所述,楠本正繼博士畢生研究宋明儒學思想,與其家世有很深的淵 源。在敘述博士的學問內容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其家世以及家學2。 楠本正繼博士,其父正翼1873-1921)號海山,是一位儒學家。海山之父 楠本端山(後覺,1828-1883),是一位江戶末期的儒學家,為平戶藩藩主所 任用(「藩儒」)。端山出生於肥前針尾,於平戶藩藩黌維新館學習,之後進 入江戶的佐藤一齋學門,師事吉村秋陽、大橋訥庵等人。返鄉之後,擔任平戶 藩的國學教員,從事江戶幕府末期平戶藩的藩政改革。明治維新後,亦擔任要 職,但明治6年(1873)被罷免該職,之後再也沒有擔任官職。明治13年 1 有關楠本正繼博士的生涯,請參照本文附錄的「楠本正繼博士略年譜」。 2 以下所述有關楠本端山,碩水,海山之內容,請參照岡田武彥⑨《楠本端山──生涯與思 想》(《楠本端山──生涯と思想》,積文館書店,1959年),藤村禪《楠本碩水傳》(藝 文堂,1978年),以及「參考文獻」(10),(34),(35)。 28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1880)9月,擔任舊藩主松浦詮於平戶所創設的私學「猶興書院」(後為平 戶中學猶興館)之教授,第二年返回故鄉針尾,與其弟碩水共同設立「鳳鳴書 院」。然後,於明治16年(1883)3月18日過世,享年56歲。 端山的弟弟楠本碩水(孚嘉,1832-1916),與其兄相同,在平戶的維新 館學習之後,赴九州各地遊學,之後赴京至江戶學習。他在九州遊學時,承蒙 肥後長洲的月田蒙齋傳授崎門之學問。碩水與其兄同樣繼承山崎闇齋-三宅尚 齋-久米訂齋-宇井默齋-千手廉齋-千手旭山-月田蒙齋之一學派,碩水官 至大學少博士,39歲時辭去官職、放棄俸祿,隱居於針尾。之後,到81歲過世 之前,他一直盡力於傳承崎門朱子學。 十一歲喪父的海山,受到叔叔碩水的庇蔭與薰陶,在其身邊學習,兩人 同以崎門朱子學者身分終其一生。碩水獲海山協助所完成的著作有《日本道學 淵源錄》、《崎門學脈系譜》。前者《日本道學淵源錄》一書,原本是由日向 高鍋藩的儒學家大塚觀瀾(氏靜)所編輯,由同是高鍋藩的千手旭山(興成, 1789-1859)校對補充,再由旭山門人月田蒙齋(強,1807-1866)經手,最後 傳授至端山與碩水。該書收集了山崎闇齋及其學派(崎門)的傳記資料,碩水 更加廣泛蒐集許多崎門人士的相關資料,大幅增補《淵源錄》及《淵源續 錄》,重新編纂《續錄增補》二卷。後者《崎門學脈系譜》一書,是碩水在校 訂增補《日本道學淵源錄》一書時,先制作的崎門學派系圖,描寫崎門學派的 二百八十餘人。 海山幫其叔父碩水發揚崎門學派。他這一生幾乎沒任過官職,他出版發 行《端山先生遺書》,以及蒐集抄寫宋明儒學、崎門手抄本等,於大正10年 (1921)2月5日逝世於針尾的家中,享年49歲。海山過世時,正值楠本正繼博 士畢業於東京大學的前一年,也就是說,楠本博士在開始其學者生涯時,其父 雖已不在世上,但在那之前,早有留存端山、碩水、還有其父海山耗費畢生蒐 集、抄寫龐大數量的宋明學、崎門學相關的書籍3。這些書籍以及承襲了崎門 3 楠本家三代的舊藏書,現今收藏於下列機關:楠本端山(1828-1883)「楠本文庫」(長崎縣 立長崎圖書館)、楠本碩水(1832-1916)「碩水文庫」(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中央圖書 館)、楠本海山(1873-1921)「楠本文庫」(長崎縣立長崎圖書館)、楠本正繼(1896-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29 學派的楠本家學,可以說正是楠本正繼博士其中國哲學研究的根基。博士在他 過世那年最後的課堂上曾說:「我出身於儒學世家。所謂儒家,即以儒學立身 之家。我從小即朗讀儒學之書,雖不解其義,但那些東西已不知不覺地進入了 我腦中4。」而其所謂「不知不覺地進入」的東西,正奠定了博士學問的基 礎。 三、著作 為了探討楠本正繼博士的研究,首先將其著作(著書、論文)按照出版 年代列出如下5: (1)〈老子の学説について〉(《哲学雑誌》第38卷,大正12年,1923年) (2)〈日本陽明学派の一特色〉(〈日本儒学の一断面〉原稿,昭和12年, 1937年) (3)〈日本儒学の一断面〉(〈福岡日日新聞〉,昭和12年2月5日-10日, 1937年) 1963)「楠本文庫」(國士舘大學附屬圖書館);有關這些藏書目錄,請參考「參考文獻」 (7),(9)。楠本正繼博士的舊藏書當中,包含了許多其父海山抄寫的書籍(例如有關朝 鮮朱子學者李退溪的書籍)。 4 參照「參考文獻」(5)之第1號。 5 參照「參考文獻」(3),(6),(9)。著作(2)與(7)在當時並未出版。收錄於論文集 (34)內的有(1)-(3),(5)-(8),(10)-(21),(23)-(26),(29), (30),(32)等26篇。此外,尚有以下的著述: (1)〈碩水文庫に就て〉(《碩水文庫目録》,九州大学附属圖書館,昭和9年9月,1934年) (2)〈発刊の辞〉(〈九州中国学会報〉第2卷,九州中国学会,昭和31年5月,1956年) (3)〈序〉(岡田武彦《楠本端山──生涯と思想》,積文館書店,昭和34年7月,1959年) (4)〈儒教──その本質と歴史〉(昭和37年の講義筆記,福田殖編《中国古典研究》第1号- 第9号,九州大学教養部中国古典研究室,1979年,1982年) 根據著作(17)的注解,以〈朱子的政事及其思想〉(「朱子の政事と其思想」)為題之一文 刊登於昭和17年(1942)2月20日的「九州帝國大學新聞」。 30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4)〈宋明儒学に関する一考察―心即理の思想の発展―〉(《九州帝国大 学法文学部十周年記念哲学史学文学論集》,昭和12年11月,1937年) (5)〈読易〉(《哲学年報》第1輯,九州帝国大学哲学研究会,昭和15年3 月,1940年) (6)〈浅見絅斎の改定中国弁〉(〈斯道文庫報〉第6号,昭和16年12月, 1941年) (7)〈陸王学派思想の発展〉(東京大学・学位論文,昭和17年6月,1942 年) (8)〈孫子について〉(〈斯道文庫報〉第17、18号,昭和18年,1943年) (9)〈朱子学の精神〉(《日本諸学研究報告》第18,昭和18年,1943年) (10)〈朱子学の精神〉(改訂,《哲学年報》第4輯,九州帝国大学哲学研 究会,昭和18年3月,1944年) (11)〈宋明両思想の葛藤〉(《九州大学文学部同人雑誌(人文)》第1卷 第3号,昭和22年10月,1947,改訂1957年) (12)(儒教の人間観)(《教育科学》第1卷第4号,昭和23年6月,1948 年) (13)〈荘子、天籟考〉(《学年報》第8輯,九州大学哲学研究会,昭和25 年3月,1950年) (14)〈王陽明晩年の思想―致良知論釈―〉(《叙説》第5輯,小山書店, 昭和25年11月,1950年) (15)〈陽明学の精神〉(《哲学雑誌》第66卷711号,昭和26年7月,1951 年)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31 (16)〈宋学を導いたもの〉(《東方学》第2輯,東方学会,昭和26年8月, 1951年) (17)〈朱晦庵の二遺業〉(《哲学年報》第14輯,九州大学哲学研究会,昭 和28年2月,1953年) (18)〈全体大用の思想〉(《日本中国学会会報》第4卷,昭和28年2月, 1953年) (19)〈「斉物論」といふ篇名に因みて〉(《九州中国学会報》第1卷,昭 和30年5月1955年) (20)〈二程子論―明道の部―〉(《哲学年報》第17輯,九州大学哲学研究 会,昭和30年3月,1955年) (21)〈続二程子論―伊川の部―〉(《哲学年報》第19輯,九州大学哲学研 究会,昭和31年3月,1956年) (22)〈熊本実学思想の研究―大塚退野並びに其の学派の思想―〉(《九州 儒学思想の研究》,文部省科研報告書,昭和32年3月,1957年) (23)〈大塚退野ならびにその学派の思想―熊本実学思想の研究―〉(《三 枝博音記念論文集》) (24)〈支那民族の教育思想―人間観を中心として―〉(《九州大学教育学 部比較教育研究所紀要》第2号,昭和32年,1957年) (25)〈実学思想についての試論―所謂実事求是の方法の可能な条件とその 限界とに関連して―〉(《九州中国学会報》第4卷,昭和33年5月, 1958年) 32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26)〈中国の叡智―周易の思想―〉(九州大学文学部宋明思想研究室,昭 和34年11月,1959年) (27)〈全体大用の思想〉(補訂版,ロックフェラー財團研究助成報告,昭 和35年1月,1953年) (28)〈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ロックフェラー財團研究助成報告,昭 和35年3月,1960年) (29)〈焚書と説書〉(《中国の名著:倉石博士還暦記念》,勁草書房,昭 和36年10月,1961年) (30)〈宋明思想家の考へた教育の本質〉(《九州大学教育学部比較教育文 化研究所紀要》第8号,昭和36年) (31)《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廣池学園出版部,昭和37年11月,1962 年) (32)〈二つの道〉(《東洋の理想と叡智》,昭和38年11月,1963年) (33)《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増訂版,廣池学園出版部,昭和39年 12月,1964年) (34)《楠本正繼先生中国哲学研究》(國士舘大學附属圖書館,1975年) 楠本正繼博士畢生僅出版一本著作,正如其書後記所述:「最終如熟果 掉落般,自然而然地脫離作者之手的日子到來了」,也就是說,他畢生的研究 成果均包含在此書內。博士生前的論文幾乎都是在他逝世之後以論文集方式出 版的,這些論文依其所探討的主題,大致可整理成以下五大分類: ①《周易》以及老莊、孫子等中國古代思想 ②以程朱學為中心的宋代理學思想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33 ③以陸王學為中心的宋明心學思想 ④以陽明學、崎門學、熊本實學思想為中心的日本儒學 ⑤探討貫穿中國思想、宋明儒學的問題 當然,②與③是博士著作《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的根基,相關之 探討留待後敘。①當中的第一篇論文〈關於老子學說〉(〈老子の学説につい て〉),博士本人似乎對其內容不滿意,考慮想要刪除6。德國哲學的概念多 用橫式西洋文字,在論文當中可看到Kant, Hartmann, Plato等名字。這篇大概是 他將東京大學的畢業論文加以刪改而成的。援用西洋哲學的概念所展開論述的 研究方法,之後博士幾乎都不採用了,因此這篇論文應與其之後的研究論文分 開考量才是。然而,此篇論文內所探討的老子的「道」的觀念、倫理思想等 等,可說在之後仍是重要關心的課題。十四年之後所寫的下一篇論文(報紙連 載)的開頭,出現了老莊思想中「無」的道理,而上述⑤所包括的論文内也都 有探討老子的思想。此外,就如同老子如何思考其道一般,博士深入探索思想 家思考的態度,可說與其之後的研究態度相關聯。如前面所引用博士上課一開 始所述,他雖出身儒學世家,但偏好老莊,他對老莊持續不斷的研究,也是了 解他之後研究宋明儒學思想的一個重要關鍵,而其有關《周易》的研究,正與 宋明儒學的探索息息相關7。 ④分為初期與晩期:初期的(2)、(3)敘述日本陽明學的特色及關於 淺見絅齋(6)的部分;晚期的(22)、(23)、(25)是以大塚退野為主之 熊本實學思想的部份,這是博士在獲得文部省科學研究經費而成立「九州儒學 思想之研究」時,自己所選的主題,與其家學崎門學派以及影響崎門學派的退 溪學,均有很深的淵源。本文後面會提及日本儒學,②與③的宋明儒學研究以 及包含在①、⑤裡的論述當中,到處可見有引用上述日本儒學相關學說的情 6 參照著作(34)《楠本正継先生中国哲学研究》內所收錄的解說(頁669)。 7 根據荒木見悟氏見解,博士在東京大學的學生時代裡,受教於東正堂,生田正庵等人,學習 以《周易》,《傳習錄》為教科書的漢學入門教育,因此,或許一開始博士就受到這方面的 影響也說不定(參照「參考文獻」(26))。 34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形,由此我們可了解到博士這一生所感興趣的研究內容,的確與其家學有很深 的關聯。 ⑤均是博士晚年的著作,(30)是從教育思想觀點來闡明中國思想、宋 明思想的研究,(31)則是從兩種看法來討論中國思想。後者是博士逝世那年 所做的演講記錄,亦即博士最後的聲音(待後述)。而這兩篇著作可說總結了 博士經過一生的研究,所產生對中國思想的看法。接下來,以《宋明時代儒學 思想之研究》為中心,探討博士的宋明儒學研究方法。 四、宋明儒學研究的態度 博士的主要著作《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一書是由「第一編 宋學 之部」、「第二編 明學之部」兩部分構成。兩編的內容編排以及所提起 的思想家如下: 第一編 第一章 新儒學的產生 第二章 宋學前期(范仲淹、胡安定、孫泰山、石徂徠) 第三章 宋學中期(邵康節、周濂溪、張橫渠、程明道、程伊川、 楊龜山) 第四章 宋學後期(胡安國、胡致堂、胡五峰、張南軒、朱晦庵、 陳北溪) 第二編 第一章 宋代陸學(張橫浦、陸象山、楊慈湖) 第二章 元代儒學(吳草廬) 第三章 明學前期(吳康齋、陳白沙、婁一齋) 第四章 明學中期(王陽明、鄒東廓、歐陽南野、羅念庵、王龍溪 、王心齋) 第五章 明學後期(李卓吾)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35 此書雖沒有所謂的序論以及結論,但是兩編最後一章均有「結語」。第 一編的「結語」論述朱子「全體大用的思想」以及其發展,第二編的「結語」 則敘述陸象山、王陽明「心即理」思想的最終境界。 此書依時代大致上分成「宋學」「明學」,將南宋陸象山開始的宋代陸 學視為「明學淵源的宋代思想」;而元代儒學則視為「明學之前身以及源流的 朱陸兩思想」,因此這兩部分編排在第二編明學內。這是因為將宋學視為以 「性」為中心的學問,而明學則視為以「心」為中心的學問所致。雖說如此, 如下面所指出,這兩部分受到時代思想環境方面的影響。在有關陸象山(九 淵,1139-1192)的思想論述當中,博士提到,陸象山「心即理」的思想原本 雖是動態的,之所以留下靜態的材料,是因為象山出生於宋代,處在南宋思想 基調——「靜態,注重內在性質的思想」當中之故(頁349)。正如上述,博 士認為宋代思想的基調是「靜態,注重內在性質的思想」,相對地,明代思想 的基調則是「動態,注重現實性質的思想」。此外,如果用宋明儒學概念來解 釋的話,博士將「理」、「性」解釋為宋代思想的原理;將「心」解釋為明代 思想的原理(頁350)。而且,在第二編的「結語」裡(詳下文),我們可以 看到「尊重生命的明代」以及「尊崇道理(法則)的宋代」這樣的文字敘述。 正如這些敘述,這本書裡經常拿宋代及明代、宋學及明學來相對照比較,而這 也明確表示出此書的觀點,也就是說,書名為《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 並不表示研究的對象單單只是「從宋到明的時代的思想」,而可說是表明追求 各時代思想所含括「基調」或「原理」的一種學問態度。而且,這些態度彼此 是個別的,同時也是相互密切關聯的一個大的思想體系。楠本正繼博士在該書 卷末的「後記」(昭和37年8月5日)裡,談到自己研究宋明儒學的態度及論述 方法。雖然稍嫌冗長,但還是引用如下: 筆者欲從歷史角度來說明宋學(朱子學)與明學(陽明學)精神所追 求的特質,藉著探討上述的宋學與明學,發覺其間所產生的糾葛,明 顯地去對照比較,希望能將宋明儒學作為一個整體的學問來理解。如 此一來,宋學及明學其歷史的演進,最終整體也成為研究宋明儒學的 36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出發點。也就是說,筆者深信從歷史角度來分析正是研究宋明儒學, 而不是研究其他別的問題。 此書一面論述宋明時代許多思想家各自的思想,同時也探討那個時代思想的 「基調」或者是「精神」。藉此,可了解兩者之間種種糾葛的現象、以及其中 的「對比」關係。因此,在此書內,往往可看到論述宋代思想時出現明代思 想,或論述明代思想時出現宋代思想。譬如,前面提到陸象山思想源於南宋思 想的基調,相關論述裡也提到明代王陽明(守仁,1472-1528)門下聶雙江 (豹,1587-1563)的思想雖是靜態的,但等於留下了動態的材料(頁350)。 此外,在論述有關朱子(熹,號晦庵,1130-1200)的窮理思想當中,博士敘 述:陽明門下反對現成良知思想欲矯正師說的聶雙江,在解釋知覺時較接近朱 子的分析,是一種「令人感興趣的思想史上的現象」。他指出:「也就是說, 從洗滌宋學的明學思想波潮當中,出現以宋學來洗滌明學的波潮,進而由此開 展明末思想界的研究課題。」(頁236)另外再舉一例,博士舉出朱子批判胡 五峰(宏,1105-1161)的性說,論述:「此事就好像是預言王門後學思想傾 向的結果。一般而言,陸王學的思想帶有與胡五峰等人的湖南學思想相似之 處。」(頁231)從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博士藉著一面對照宋學與明學,一 面探討整體的宋明儒學,意圖描繪出所謂思想所包含的躍動的一面。「後記」 裡提到的「所謂的宋明儒學之一問題」,即明確指出這一觀點。 此書的第一編第一章末尾的注解當中,博士對於清儒及江戶儒者「從外 在層面探討宋學與佛學的相互影響並加以批評」之態度提出疑問,他說:「倒 不如說,重要的是一邊相互產生糾葛,一邊產生思想主體的精神吧!」(頁 12)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到此書極欲探討在發生各種糾葛的同時所展開的思想 本質(主體)。如上述,正因為思想是生動活現的,所以在「後記」裡,博士 敘述其思想寄託在「宋學之精神」及「明學之精神」,也就是說博士在這裡自 我確認了——像這樣參透到思想的精神(本質)之研究態度,才是學問(研 究)。如上述,此書持有明確的觀點,而該書最終所追求的又是什麼?在該書 第二編的「結語」裡有相關敘述,雖然稍嫌冗長,還是全部引用如下: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37 現成說已發展至其該發展的命運。追溯之前,陸象山、王陽明「心即 理」的思想已各自發展其成。「行」的思想得以實行,然而到最後卻 帶有一種無規制的性質,因此在另一方面,就又脫離「行」的思想 了。從歷史角度來討論這點的話,我認為可以說是,尊崇生命的明代 思想取代了推崇道理(法則)的宋代思想。前者與人們的「心」相 通,後者則與「性」相通,二者最終均回歸到「天」,所以結果並無 任何差異。 換句話說,這就是此書的結論。此書追求宋學與明學的本質,以及探討各自思 想的展開和糾葛等,博士在該書的最後附上「二者最終均回歸到『天』這一點 並無差異」之一句來結束。這代表什麼意義呢?要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得來看 看此書的第一編第一章。這一章的題目是「新儒學的產生」,相當於該書的序 論,博士在這裡追溯先秦以來的儒學歷史,尤其留意與佛教的關係,來論述儒 學產生的歷史意義。其中,博士敘述宋學的性質如下: 宋學在哲學、宗教等的範圍內,是宋人在老莊及佛教思想深刻影響下 的一種反省、自覺、回歸的行為。(頁8) 另外,博士也敘述:「以老莊、佛教思想為母體,透過這些,從中出發來追求 中國原本的思想」、「宋人是如此來回歸自我的」。博士認為宋學(包含明學 的新儒學)是回歸中國原本思想(思想上的自我)的一種思想運動。博士在論 文〈宋明兩思想的糾葛〉當中敘述:「宋學(宋代精神)是回歸自然的,明學 (明代精神)則是以尊重人類為主的思想,而這兩大思想歸根究柢是回歸自然 的。」然後博士又論述,中國思想的特質可以著眼於自然,中國思想以自然為 母體而孕育其文化。這麼看來,《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結語」中敘述 的宋學與明學均回歸天這一論點,表示其思想均回歸於中國原本思想的原點。 「花費心思去探索宋學(朱子學)、明學(陽明學)的精神(本質),以及其 所追求的事物的特質」(「後記」),該書最終所追求探討的正是這一點。而 這可以說是,一心追求直接參透思想精神(本質)的楠本正繼博士他個人思想 的終結。 38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五、研究方法 在此,將楠本正繼博士其研究方法的特質,整理成如下項目8: 1. 採取以忠實閱讀理解原典資料為基礎,藉由忠實的閱讀理解來講述原 典的手法。亦即藉由讀破龐大數量的古典原籍來培養出深厚的閱讀實 力,作為他的研究基礎。若沒有正確地理解原典,就不可能有精密的 思想研究。 2. 以讀解原典、忠實探索做為研究對象的思想家其思考概念、思考方 法、理論架構,來闡明各個思想家的思想特色。依據思想家本人的意 識來理解、論述,一面保有當時思想界的概念,一面加以說明。一邊 解釋各個思想家的思想,一邊探討思想家們彼此思想的關聯性,然後 闡明思想史的推移,以追求其根本的「思想本質」。 3. 博士認為沒有真正理解(體認),是無法研究思想的。譬如,脫離宋 學精神就無法理解宋學。博士的基本研究態度,即是直接面對與研究 目標的思想、思想家,從跟對方的交流來開始理解(研究)。 4. 靈活運用江戶時代漢學者、儒學者的書籍及學說,以充分活用江戶的 漢學研究成果。 具體而言,大致上內容如上一節所探討的,有關(5)這一點再稍加補 充。在《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裡,經常看到引用江戶時代儒學者們的發 言,特別是經常被提到的有淺見絅齋(安正,1652-1711)、山崎闇齋(嘉, 1618-1682)、若林強齋(進居,1676-1732)等人,博士對他們做學問的態度 均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譬如,博士舉出若林強齋對李延平的「體認天理」之語 的說明,他說:「我必須說強齋的理解真的是很深刻」(頁177),有關「常 惺惺」之法,博士道:「儒教畢竟是表示性命道理、也意味著喚醒人倫。如淺 8 參照「參考文獻」(22),(33)。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39 見絅齋在白鹿洞書院講學所言,我們眼前的日常人倫即是真實,而這就是 『敬』吧!」(頁239)。另外,博士也提到:「著眼於小學篇目,特別是近 思錄篇目的重要性,以意圖深刻把握朱子學的組織及其精神,這些都是我國崎 門學派的功績。」博士對於崎門學派的學問有如此周到的觀察及評價,的確與 博士自身的家學有深厚淵源吧! 楠本正繼博士的論文裡,並沒有附上完整形態的「注」,全部都論述在 本文當中。而《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內,文章與文章之間插入「注」, 或者是用括號注解,這可說是依照古典在本文中間作注的記述方式。如上節所 述,有時會看到隨意插入不同時代其他思想家的學說來展開論述,如果按照其 內容讀下去,或許會感到文章內容跳躍不定,很難掌握上下文的脈絡,但實際 上這種論述方式,可說充分表現出思想史的活力。 六、學問的繼承與展開 繼承楠本正繼博士宋明學研究的學者,首推岡田武彥氏(1908-2004)及 荒木見悟氏(1917-)。兩位均在九州大學中國哲學史研究室受學於楠本正繼 博士,之後也在九州大學任教,指導後進9。 《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當中,未能充分探討的明末儒學思想之開 展,岡田武彥氏詳盡地考察了各思想家及學派的特徵。其代表著作有《王陽明 與明末儒學》(明德出版社,1970年)、《宋明哲學序說》(文言社,1977 年)、《中國思想的理想與現實》(木耳社,1983年)等。岡田氏的研究方 法,是藉著使用思想家本身所用的語詞,努力去理解其內在的思想。岡田氏在 研究從前的思想時,自己本身即真誠地去面對那個思想,他注重「體認」,認 為這是最重要的。這可說基本上繼承了楠本正繼博士的研究方法。另外,楠本 9 有關這兩位學者的學問特色,請參照福田殖:〈岡田武彦先生の生涯と学問〉(《中国哲学 論集》第30号,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会,2004年),福田殖:〈書評:荒木見悟著『陽明 学の開展と仏教』〉(「中国哲学論集」第10号,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会,1984年),以 及「参考文献」(42)等。 40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博士鮮少用論文來發表的有關江戶時代思想家之研究成果,岡田氏也將之大量 公諸於世。例如《楠本端山-生涯與思想》(積文館,1959年)、《江戶期的 儒學》(木耳社,1982年)、《山崎闇齋》(「叢書日本の思想家」第6卷, 明徳出版社,1985年)、《貝原益軒》(「叢書 日本の思想家」第9卷,明德 出版社,1985年)。此外,如《現代的陽明學》(明德出版社,1992年)、 《儒教精神與現代》(明德出版社,1994年)這兩本書所述,努力研究如何將 儒教等傳統思想應用在現代裡,就是岡田氏的學問特色10。 另一方面,荒木見悟氏在其主要著作《佛教與儒教-形成中國思想》 (平楽寺書店,1963年)裡,以「本來性」及「現實性」的觀點來探討以儒教 及佛教貫穿的中國思想、宋明思想的潮流。然後,在分析宋明時代儒學動向 時,他特別把和佛教的交點當做基礎主軸,來了解其思想運動,舉出許多具體 的思想家展開實證研究。其研究成果有,《明代思想研究-佛教與儒教的交 流》(創文社,1969年)、《明末宗教思想研究-管東溟之生涯與其思想》 (創文社,1979年)《陽明學的展開與佛教》(研文出版,1984年)等多數著 作。再者,荒木氏透過《大慧書》(〈禪的語録〉第17卷,筑摩書房,1969 年)、《楞嚴經》(《佛教經典選》中國撰述經典・二,筑摩書房,1986年) 等書的翻譯、解說,闡明了中國佛教的特質及其思想史的意義。藉由陽明學的 登場,展開了融合佛教及儒教且具有活力的明末思想運動,特別是荒木氏對於 這些思想運動的多數考察研究,是完全改變了既有的明代思想史研究的極大功 績。另外,荒木氏也積極推動關於江戶時代思想家的研究,著有《貝原益軒・ 室鳩巣》(共著,《日本思想大系》,岩波書店,1970年)、《東澤瀉》 (《叢書 日本的思想家》)第46卷明德出版社,1982年)、《龜井南冥・昭 陽》(《叢書 日本的思想家》第27卷,明德出版社,1988年)等,這些著作 都提示了立足於中國近世思想史潮流的嶄新研究觀點。 兩位學者都可說是以楠本正繼博士其宋明儒學思想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為 前提,各自開展其研究方法。此外,兩位也都不僅只致力於江戶儒學史方面的 個別研究,也盡可能地納入江戶儒學者的漢學研究成果並加以活用,而這也可 10 岡田武彥氏的著作《岡田武彥全集》(明徳出版社,2002-),目前正在出版發行中。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41 說是繼承了楠本正繼博士的治學方法。另外,他們共同編集《和刻影印 近世 漢籍叢刊》系列(「思想編」、「思想続編」、「思想三編」、「思想四 編」,中文出版社)、《楠本端山碩水全集》(葦書房,1980年)、以及參與 編集及執筆《陽明学大系》、《朱子学大系》、《叢書・日本の思想家》(以 上,明德出版社)等書。這些書籍的編集發行事業也繼承發展了楠本正繼博士 的宋明思想研究。 他們在繼承展開博士學問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對楠本正繼博士的研究方 法發表批判式的見解,在本稿的附錄「參考文獻」(37)-(41)裡可以看 到,在此就不一一列舉那些觀點了,楠本正繼博士生前將其著作廣送各方人 士,博士讀了回函後,曾說「似乎沒有表達出自己的意念」,不禁落淚11。這 也是他對於那些批評的一個回答吧! 七、結語 最後我們來談談從楠本正繼博士學術功業中,現今我們應該學習的事 物。博士在《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一書的「後記」裡,有這樣的敘述: 筆者在此盡可能地根據原典,不抱成見地以古人立場來體認,即使有 失公正的地方,也都努力決不有所扭曲。無論是宋明兩學的新舊、贊 成與否的批評等,都必須透過確實地理解原典之後再來實行,而且也 由衷希望這麼做。 上述內容可說是真切地表現出博士的學問特色。在研究或批評過去的思想時, 首先一定要「確實地理解原典」,採取「不抱成見地以古人立場來體認」的態 度,然後最重要的是必須「不有所扭曲」,這些基本的研究態度正是楠本正繼 博士他畢生治學的基礎立場。岡田武彥氏提到:「研究東洋思想,如果只追溯 其論說內容的話,是比較容易的;但若要深入體會思想家的精神,並從內心去 11 參照「參考文獻」(28)頁230。 42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理解其思想的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宋明儒學家的思想,不僅與其 人格成一體,還須以真切的體認為基礎來研究,所以更加困難。但先生都克服 了這些難題,樹立其獨自的學風。」12這種「從內心去理解其思想」的學問態 度,就是楠本家的家學,可更進一步說是山崎闇齋的學問態度,甚至再往前 推,又可說是宋明時代儒學家們的治學態度。然而,所謂「從內心去理解其思 想」,亦即「體認」並不僅止於個人主觀的認識及理解,而是以忠實理解原典 為根基,沿著思想家本人的思考脈絡,慎重客觀且正確地去理解所還原的理論 架構及思想體系。因此,學者們也經常自己得認真思考思想家們所思考的 問題。 現今,從多方面的角度來研究宋明思想史已成事實,而且也是必要的。 例如,以針對政治結構、社會架構、經濟結構等歷史觀點來探討,並且吸取其 研究成果來分析思想,不只是針對中心的思想家,也注意到其周邊整體等等, 以確實把握當時思想界的整體動向,並且運用語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正確理解 當時文章的意義。此外,也嘗試摸索並使用各種研究方法。無論如何,楠本正 繼博士所提出的思想史研究態度及方法,是決不能忽略的。再者,尤其不能忘 記挖掘江戶時代漢學研究方法的優點,將其運用在現今的研究方法裡,是有其 必要性的。另外,楠本正繼博士的學問基礎中有端山、碩水、海山等人所蒐集 抄寫的貴重書籍13。關於漢籍書誌學方面的研究,的確必須好好整理、保存、 活用。調查、整理、探討以崎門派學者為首的江戶時代儒學家所留下的大量手 抄本這件工作,在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上,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楠本正繼博士最後的著作,是昭和38年(1963年)5月在九州大學文學部 所做的演講記錄。這一篇名為「兩種(思想之)道」的演講,意指「中國思想 家所思考的兩種(思想之)道」,是貫穿中國思想的兩種立場。第一,捨我 (以自我為絕對的立場)而跟隨絕對者(超越自我的存在者)。所謂絕對者的 意志,是一種具有協調性的生成意志。相對地,第二,人們畢竟必須主張自 我,以相互主張自我的方式來保持和諧、和平。從前者的思想當中,產生出尊 12 參照「參考文獻」(3)的「後記」。 13 參照本文註3。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43 重調和以共同生存的寬容心緒;而後者則是產生尊崇自由精神與個性的思想, 卻也相對地會有失去共同性質以致發生鬥爭、不安等的危險性。宋學在充分考 量第一及第二兩種道理之後,最後歸根於第一種道理,中國人的思想畢竟應該 說是由第一種道理所主宰而形成的。博士論及此處,最後還提到了當時中國的 狀況,正與所謂的自由主義國家相對立,也是因為有美、蘇競相開發核能、東 西冷戰對立等世界局勢背景的緣故。雖然近代中國似乎比較偏向第二種道理, 但第一種道理難道不是至少存有對大自然的虔誠信念嗎?博士對於這樣的狀況 提出:雖然抱有危機意識是一種「知」(人類的睿智),但對立的兩者不應相 互拉扯,難道沒有相互交涉(交流)的必要嗎?他認為:第一種道理,透過中 國對最高神明的信仰及對大自然的虔誠信念,與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基督教信 仰,難道不能由兩者的相互交流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嗎?難道不能捨棄劍拔弩張 的和平而朝向更高的境界去邁進嗎?博士用對中國的「期待」與「希望」這兩 個詞彙來結束他這篇演講,沒想到這竟成了博士的遺言。 解決現實各種問題的方法必存在於過去思想的睿智中,而且存在於人們 學習吸取那些思想的努力當中,而這正是博士的信念。我們從楠本正繼博士那 裡所應該學習的,也就在於此處。 楠本正繼博士簡略年譜 明治29年12月(1896)29日出生於長崎縣東彼杵郡崎針尾村(現佐世保市) 大正04年03月(1915)自長崎縣立平戶中學猶興館畢業 08年07月(1919)自第五高等學校畢業 11年03月(1922)自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支那哲學科畢業 12年04月(1923)擔任浦和高等學校教師 15年10月(1926)擔任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副教授 昭和02年05月(1927)擔任九州帝國大學法文學部支那哲學史講座教授 03年03月(1928)前往德、英、中留學(為期兩年),從事哲學及支那哲 學史研究 09年04月(1934)擔任文科研究室主任(為期兩年) 17年06月(1942)獲頒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19年04月(1944)擔任學術研究會議會員 44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第2卷第2期(總第4期) 2005年12月 19年05月(1944)擔任九州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館長(為期兩年) 24年04月(1949)擔任九州大學評議員(為期兩年) 24年10月(1949)擔任日本中國學會理事 28年04月(1953)擔任九州大學文學部教授、研究所文學研究科指導教授 28年05月(1953)擔任九州中國學會會長(為期七年) 30年04月(1955)開始進行文部省科學研究經費所贊助之總合研究「九州 儒學思想研究」 31年10月(1956)開始進行洛克斐勒財團(ROCKFELLER)研究經費所 贊助之「宋明思想研究」 32年03月(1957)出版文部省科學研究經費報告書《九州儒學思想研究》 34年09月(1959)擔任福岡縣文化遺產專員 35年03月(1960)於九州大學任滿退休 35年06月(1960)擔任九州大學名譽教授 37年11月(1962)由廣池學園出版社出版《宋明時代儒學思想研究》 38年11月(1963)以《宋明時代儒學思想研究》獲頒西日本文化獎 38年12月(1963)23日逝世於福岡市自宅,享年66歲 39年01月(1964)以《宋明時代儒學思想研究》獲頒朝日文化獎 參考文獻 1. 楠本正繼《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廣池学園出版部,1962年) 2. 楠本正繼《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増訂版,廣池学園出版部,1964 年) 3. 國士舘大學附属圖書館《楠本正繼先生中国哲学研究》(國士舘大學附属 圖書館,1975年) 4. 楠本正繼《荘子天籟考》(華琳舎,1988年) 5. 福田殖編「楠本正繼博士未刊資料」其一~其九(《中国古典研究》第1 号-第9号,九州大学教養部中国古典研究室,1979-1982年) 6. 九州大学文学部〈楠本正繼教授略歴・楠本正繼教授著作目録〉(《哲学 年報》第23輯,1961年) 7. 《碩水文庫目録》(九州大学附属圖書館,1934年) 8. 疋田啓佑《坐春風文庫 目録 及び注》(《都城工業高等専門学校研究報 告》第4号,1969年) 9. 國士舘大學附属圖書館《楠本文庫漢籍目録》(國士舘大學附属圖書館, 1973年) 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 45 10. 岡田武彦等編《楠本端山碩水全集》(葦書房,1980年) 11. 楠本正翼〈長兒名字号説〉(《鳶魚斎詩文》所收《海山文稿》,1896年 ) 12. 楠本正翼〈長兒正繼入高等学校賦此以勉之〉(《鳶魚斎詩文》所收《海 山詩稿」,1916年) 13. 岡直養〈贈楠本伯善序〉(1916年) 14. 高木市之助〈ふるさとの人たち―私はこのささやかな回想を私のふるさ と人に捧げたい―〉(《會報》第7号,九州大学文学部同窓会,1964年) 15. 高木市之助〈忘れ得ぬ人々九大版〉(《會報》第8号,九州大学文学部同 窓会,1965年) 16. 高木市之助〈國文學五十年〉(《岩波新書》,岩波書店,1967年) 17. 岡田武彦〈楠本先生〉(《會報》第4号,九州大学文学部同窓会,1961年 ) 18. 岡田武彦〈楠本先生を偲ぶ:あごと瓢簞〉(《會報》第8号,九州大学文 学部同窓会,1965年) 19. 岡田武彦〈碩水文庫雑感〉(《圖書館情報》32号,九州大学附属圖書館 ,1968年) 20. 岡田武彦〈後記〉(《楠本正繼先生 中国哲学研究》,國士舘大學附属圖 書館,1975年) 21. 岡田武彦〈わが半生・儒学者への道〉(思遠会,1990年) 22. 荒木見悟〈会員近著紹介:楠本正繼著《宋明時代儒学思想の研究》〉( 《會報》第7号,九州大学文学部同窓会,1964年) 23. 荒木見悟〈楠本先生を偲ぶ:百万遍の一夜―楠本正繼先生の思い出―〉 (《會報》第8号,九州大学文学部同窓会,1965年) 24. 荒木見悟〈釈迦堂への道〉(葦書房,1983年) 25. 荒木見悟〈第三回中央圖書館貴重文物展観目録〉(《大学広報》第
/
本文档为【23-46楠本正繼博士之宋明儒學思想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