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四章 温度(37)

2011-09-18 37页 ppt 2M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9108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四章 温度(37)nullnull第四章 温度本 章 内 容 热量收支 地面和土壤的温度 水体的温度 空气的温度null第一节 热量收支 热量平衡过程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会通过各种热量收支方式,产生能量的转换和输送而达到平衡,这样的物理过程称为热量平衡过程。一、物质的热属性 热容量 定义: 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分类:质量热容量(比热、比热容)容积热容量null 质量热容量: 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 单位:J/...
第四章  温度(37)
nullnull第四章 温度本 章 内 容 热量收支 地面和土壤的温度 水体的温度 空气的温度null第一节 热量收支 热量平衡过程 地球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会通过各种热量收支方式,产生能量的转换和输送而达到平衡,这样的物理过程称为热量平衡过程。一、物质的热属性 热容量 定义: 在一定过程中,物体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分类:质量热容量(比热、比热容)容积热容量null 质量热容量: 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或J/(g·℃)) 计算: 容积热容量: 定义: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null 单位:J/(m3·℃)(或J/(cm3·℃)) 计算: Cm 、Cv 之间的关系:null土壤热容量: 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空气的热容量最小,水的热容量最大,固体成分介于两者之间。 导热率(热导率) 定义及单位: 定义:指物体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相 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null 单位: J/(m·S·℃)(或W/(m·℃)) 热流量方程:λ:导热率, Q:热流量; ΔT/ΔZ:温度梯度,负号 表示热流方向由高温指向低温。 方程的意义: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热率大的物质,热流量大,传热速度快;反之则小。 null土壤中固体成分的导热率最大,水居中,空气最小。 土壤导热率分析: 土壤导热率影响因子: 土壤含水量 土壤孔隙度 导温率(导温系数、热扩散率) 定义及单位:null 单位:m2 /S(或㎝2 /S) K:导温率,λ:导热率,C:容积热容量。 定义: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方向获 得或失去λ焦耳(J)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 低的数值称为导温率。 计算公式:null 土壤导温率分析:砂土的热特性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土壤湿度较小的 情况下,导温率 随着土壤湿度的 增大而增加; 当土壤湿度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 土壤导温率却呈 现出减小的趋势。null 土壤导温率对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 直接决定着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及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null二、热量收支(交换)方式null 辐射热交换 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通过辐射的放射和吸收而进行的热量交换方式。 分子传导热交换 物质通过分子碰撞,所产生的表现为热量传导的动能交换方式。 流体运动热交换 流体在各个方向上流动时,热量随流体运动而输送的热量交换方式。 null根据流体流动的方向性分为:对流、平流和乱流。 定义: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 作用:使上下层空气混合,产生热量交换。 定义:流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 分类: 对流: 平流:null 作用:对大规模的热量传递和缓和地区之间、纬度之间 温度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 乱流(湍流): 定义:流体在各方向上的不运动。 乱流交换系数: 当单位质量的空气涡团所含物理属性的梯度等于1时,因乱流作用所引起该物理属性的通量。单位:m2/S null 近地气层乱流强度的时空变化: 陆地比海面强 山地比平原强 白天比夜间强 夏季比冬季强 潜热交换物质在进行相态变化时所发生的热量交换。null三、热量收支(平衡) 活动层和活动面 活动层(作用层): 定义: 能够调节自身内部及相邻其它物质层的辐射、热量、水分分布的物质层。 不同物质活动层厚度: 砂土:几mm 水:几m~几十m 雪被和冰域:几分之一mm 疏松的耕地:几cm农田:作物层 活动面(作用面): 定义: 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并能调节邻近气层(或土层)的辐射收支、温度高低或湿度大小的物质面。 农田内、外活动面(作物封行后): 外活动面:作物最密集的部位 内活动面:地面 null 地面热量收支 地表面昼夜热量收支平衡方程:白天:R-P-B-LE=0夜间:-R+P+B+LE=0null 地表层昼夜热量收支平衡方程:白天:R-P-B-LE=Q夜间:-R+P+B+LE= -Qnull第二节 地面和土壤温度 表征温度变化的几个物理量 较差:指一定周期内,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 绝对年较差:年极端最高气温与极端最低气温之差。 位相: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差。 null一、地面温度和热量收支的关系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 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 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 刻。 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中 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 现在7月或8月,地面最 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 或2月。 null二、土壤温度的变化 时间变化 日变化 日恒温层(土温日不变层):土壤温度日较差为零时的深度。 日恒温层深度:一般深度约为40~80㎝,平均为60㎝。 日恒温层的影响因子:纬度、季节、土壤热特性null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年恒温层(年温度不变层):土壤温度的年较差为零时的深度。 土壤温度位相落后于地面温度,土层越深,位相落后越多。 土壤温度位相: null 土温垂直分布 日垂直分布 日射型(受热型):图中13时 辐射型(放热型):图中01时 上午转变型(由辐射型向日射型过渡):图中07时 傍晚转变型(由日射型向辐射型过渡):图中19时null 年垂直分布 放热型、受热型和过渡型。 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 土壤本身的物理特性: 土壤含水量、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 土壤颜色、土壤机械组成及腐殖质 外界条件: 地形起伏、地面覆盖物 天气、气候条件 纬度、季节、太阳高度角null第三节 水体的温度一、水体热量传播的特点 水体中的辐射特点 水体反射率小于陆地; 水体吸收率大于陆地; 太阳辐射能在水体中传播,不同深度水体的传播情况 遵循比尔定律。即 水体易吸收长波,散射短波,水中悬浮物散射长波。 SZ:Z深度处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S0:水体表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Z:测点深度;α:水体消光系数。 null 水体中的热量平衡特性 热量平衡公式 R0=H+LE+ΔQ+ΔA ………… (4-9)R0:水体净辐射量,H:水面与大气热量交换的感热通量密度;LE:水体的潜热通量密度;ΔQ:水体热储存变量;ΔA:因水体流动产生的水平方向的热输送通量密度。 特性 海洋热量平衡的主要输出项是水体蒸发潜热。 海洋可以通过洋流来在水平方向传送热量。null 水体温度的变化 时间变化 日变化: 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5~16h,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的2~3h内。 年变化: 水面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8月,最低温度则出现在2~3月。 位相: 一年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大约每深入60m落后一个月。 null 垂直变化 夏季:水表层趋于等温分布。在等温层以下有一个跃变层。跃变层以下是等温层。 冬季:水温的垂直分布几乎呈等温状态。当水面温度降到4℃以下时,表层冷水不再下沉,使水面以下的水温在4℃左右。 null第四节 空气温度一、大气中的热量交换方式 交换方式以平流热交换、对流热交换、乱流热交换、潜热交换为主。 作用 平流:主宰季节更替和天气冷暖变化。 对流:是对流性降水的主要原因。 乱流:对一些低云和雾的生消起重要的作用。 潜热交换:对气温的升降、大气中水分的三态相变起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空气温度的时间变化 空气内能变化表达式△U = △W + △Qnull 绝热与非绝热变化绝热变化:空气内能变化过程中,未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非绝热变化:空气内能变化过程中,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近地层气温的日变化 极值温度出现的时间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子 纬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null 天气状况: 近地层气温的年变化 最冷、最热月出现的时间 地形:凹地>平地> 凸地 季节:夏季>冬季,一年中春季气温日较差最大。null 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子 纬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距海远近:远海区>近海区 地形及天气状况:同与 日较差 近地层气温的非周期变化 由大规模冷暖空气活动所引起,出现在季节交替之际。 由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效应、拉尼娜效应引起。null三、气温的空间变化 近地层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大部分(尤其是南半球)趋向于接近东西向排列,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null 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 致凸向极地,而夏季则相反。null 最高温度不位于赤道,冬季在5~10°N,夏季在20 ° N 。 赤道附近的气温年变化很小,随着纬度的增加,年变化幅度增加。 世界冷极在南极,为-90 ℃ (乔治峰),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63 ℃。null 近地层气温的垂直分布 日射型:图中12时 辐射型:图中0时 上午转变型:图中06时 傍晚转变型:图中18时
/
本文档为【第四章 温度(3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