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博兴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年

2011-09-18 18页 doc 3M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0465

暂无简介

举报
博兴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年博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05年) 目 录 1、​ 对现状发展的认识 2、​ 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原则、指导思想、方法与重点 3、​ 县域发展战略 4、​ 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性质及发展目标 5、​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6、​ 城市发展战略 7、​ 中心城用地布局结构 8、​ 城市交通及重要基础设施、防灾 9、​ 城市风貌特色 十、 发展策略 一、对现状发展的认识 1、区域交通条件 博兴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118°03’~118°23’,北纬36°58’~37°23’。东邻东营市的东营区与广饶县;南接淄博市的...
博兴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年
博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05年) 目 录 1、​ 对现状发展的认识 2、​ 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原则、指导思想、方法与重点 3、​ 县域发展战略 4、​ 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性质及发展目标 5、​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6、​ 城市发展战略 7、​ 中心城用地布局结构 8、​ 城市交通及重要基础设施、防灾 9、​ 城市风貌特色 十、 发展策略 一、对现状发展的认识 1、区域交通条件 博兴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118°03’~118°23’,北纬36°58’~37°23’。东邻东营市的东营区与广饶县;南接淄博市的临淄区与桓台县;西与高青县接壤;北与滨州市相连,并隔黄河与东营市利津县相望。处在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地区。全县面积897.44平方公里。辖10镇,1个外向型工业园,448个行政村,人口47.33万。 博兴地理位置优越,南距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西距滨博高速公路近10公里,规划新滨高速公路从县域北部穿过,济东铁路、205国道纵横南北,博辛、潍高、广青等省道横结成网,博兴县区域交通位置都非常优越。 2、资源条件 ⑴良好的土地资源 博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88986.23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57%,其中耕地总面积53759.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9.74%。县域范围内无山石丘陵,地势平坦广阔,土壤肥沃。 (2)劳动力资源 ⑵较为充沛的水资源 水资源包括地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和入境客水。天然降水表现为自产地表径流。从1956年~1990年地表径流年平均值0.578亿立方米/年。本县入境客水(含河道内自产经六)主要指以小清河、北支新河、支脉河、预备河等内河系统接受上游客水量,和黄河过境径流量中可引出利用的部分。地下水资源量为6721万立方米,深层承压水资源量为3800万立方米。总计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 ⑶丰富的油气资源 博兴境内石油资源丰富,已发现油田5个,含油面积达100余平方公里。有梁家楼油田、乔庄油田、博兴油田、纯化油田、草桥油田。 ⑷优异的人文及旅游资源 博兴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鲁北平原的自然景观,浓郁纯朴的乡村风情,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们独特的感受。旅游胜地麻大湖芦苇丛丛,鱼跃鸟鸣,使人流连忘返,素有“北国江南”之美称。打渔张渠首水库风景秀丽,是休闲垂钓娱乐的好去处。 博兴历史悠久,远在四千年前已有人烟聚居,商代是蒲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代齐国早期也曾在此建都。博兴古迹众多,北魏天平元年雕造的丈八佛,是平原地区一尊较大、较为完整的石造像。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凤阳桥,造型秀美、工艺精致、结构严紧、突出体现了明代建筑特色。汉初广武君李佐车之墓,据传是其辅助韩信伐齐病逝于此,士兵感其厚德,捧土筑此大墓为念。汉孝子董永的故里。我国优秀剧种吕剧的发祥地。近年来兴起的山东省民俗旅游点寨郝村、柳桥村,村舍典雅,民情纯朴,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3、经济与产业发展 ⑴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博兴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已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变迁为以工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2003年实现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74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200万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326700万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158300万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为15.5:56.9:27.6,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是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163元,比上年增加1911元。在山东处于中等水平,在周边地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插图 县域经济呈现出“区块经济(产业集群)”的雏形,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管理服务和制造加工业,以陈户为中心的石油开发服务、化工产业,以湖滨、兴福为中心的橱具、黑白铁等制造加工业三个区块。并与周边的淄博、东营、滨州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⑵.产业结构 博兴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5.5:56.9:27.6,呈现准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模式。在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是目前博兴县工业经济的支柱力量,2003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3强,增加值也超过了六成。但重工业比重正在上升,尤其是重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较快,呈加速趋势。 ⑶ 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 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地增长,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但经济规模仍然较小,处于博兴县发展的基础阶段,城市竞争力横向比较较弱,纵向有一定的发展。 ◆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经济实力较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利于聚集资本、技术、人才,但仍有很多镇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制于地理环境及经济基础,仍然以农业经济为主,且增长速度较慢。 ◆ 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及其主导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增长能力受体制、市场环境、区域竞争等影响明显不足,急需技术改造、经营创新、开拓市场。轻工业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延长产业链不断提供新动力的作用不可低估。 ◆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待提高,博兴县地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边缘,是京津唐与半岛城市群结合部,在交通运转,商业贸易、资产融通、信息传递等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其商贸流通行业增长明显,但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要素质量较低。 4、人口及城镇化发展 2003年底博兴县人口总数为47.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9万人,暂住人口2796人。1999年以来,博兴总人口从46.25万人增加倒2003年的47.33万人,每年增加人口2160人,人口自然变动幅度不大。2003年博兴全县迁入人口3862人,迁出人口4274人,净增长数为-412人。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从13.12%上升到21.74%,人口从业结构有所优化。城镇总人口18.66万人(2000),城镇化水平为40.32%(高于全省38%的水平)。 5、县域城镇体系 ⑴规模结构 博兴共有湖滨、陈户、博兴、曹王、兴福、店子、闫坊、庞家、纯化乔庄10个建制镇,城镇总人口18.66万人(2000),城镇化水平为40.32%,城镇体系现状规模等级结构如下: 表 博兴城镇规模等级(2000) 城镇规模等级(万人) 城镇数量(个) 城镇及城镇人口(人) 5~10 1 博兴镇(92680) 1~5 3 湖滨镇(27347)陈户镇(23238) 兴福镇(15160) 0~1 6 曹王镇(9288) 店子镇(4857) 阎坊镇(4415) 纯化镇(4479) 庞家镇(2693) 乔庄镇(2249) 中心城市规模水平较低,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而且二级中心镇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合理的规模等级和不同职能分工联系密切,分布有序的完整的城镇体系。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乡、镇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而且乡镇城市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公共服务水平低,地区服务中心作用不明显。 ⑵职能结构 博兴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对整个县域行使着政府管理职能,经济实力在县域内也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其发展规模与中心城市的地位还远不相符,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还有待加强。陈户、湖滨、兴福三镇由于其本身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其产业已经打下良好基础,成为工业型城镇。其余各镇产业特色并不突出,经济结构雷同,各自优势发挥不够,建设缺乏特色。由于近几年乡镇企业迅猛发展,造成城镇功能混杂,工业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表 博兴城镇职能结构 序号 城镇名称 城镇职能 主要产业 1 博兴镇 县域中心城、综合型城市 植物油浸出、精细化工、机械、玉米淀粉加工 2 陈户镇 中心镇、工业型城镇 石油化工、建材、基础能源 3 兴福镇 中心镇、工业贸易型城镇 厨房设备加工、黑白铁彩图板加工批发、制胶、工艺柳编、有机蔬菜 4 湖滨镇 中心镇、工业型城镇 木器加工、草柳编工艺品、肉鸡生产加工、制革、造纸、纺织、酿造、石油化工、建筑建材 5 曹王镇 工业型城镇 建筑建材、工艺品、面粉加工和明胶 6 庞家镇 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镇 化工、棉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 7 店子镇 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镇 黑白铁批发加工、粉皮粉条加工、油棉加工 8 纯化镇 三农服务型城镇 樱桃谷鸭、波尔山羊、葡萄、棉花加工 9 乔庄镇 三农服务型城镇 淡水养殖、畜牧、桑蚕 10 吕艺镇 三农服务型城镇 棉花、大蒜、畜牧、水产养殖 ⑶空间结构 博兴城镇空间布局并无明显的特征,城镇基本沿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自然生成,以县城为核心初步形成圈层结构,内圈距县城近的湖滨、陈户等城镇发展水平较高,外围的曹王、店子、纯化等城镇发展水平较低,级差明显。 6、中心城区规划建设 ⑴对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价 博兴县上一轮博兴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是1995年编制的,2002年进行过调整,对博兴城市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一定规模(10万门槛),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框架,西区建设水平较高,为城市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规划实施情况也是较好的。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原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已不适应博兴县城建设的发展需要。城市职能需要重新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也需要进行研究论证,原规划的布局结构应根据新的发展需要进行整合优化。 ⑵存在问题 ◆ 原规划的城市发展定位、目标较低,不能适应国际国内背景和发展观念的变化。 ◆​ 城市功能结构、形态与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矛盾,205国道严重分割城市。 ◆​ 城市功能不够健全,生产服务功能、文化娱乐和商贸功能缺乏。 ◆ 人均用地指标偏高,现状居住用地比例过大,公共设施配置不完善,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 ◆ 城市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现状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城区存在部分有污染企业。京博工业园的建设,使工业布局出现进一步分散化的趋势; ◆ 城市绿地率较低,环境质量有待提高。大型公共绿地和街头绿地少,缺乏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人性化设施,城市环境缺乏特色与个性。 ◆​ 基础设施配置不够均衡,有的缺项,有的没有发挥服务水平。 总之,博兴县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较好,在山东处于中等水平,但还不是经济强县,城市建设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发育尚需时日。 二、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因、思路、方法与重点 1、总体规划修编原因 (1)外部条件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功能区域化,区域城市化;区域交通条件和交通区位的改善;需要扩大视野; (2)城市发展中出现突出问题和矛盾,用地规模突破;205过道穿越城市;东西部形态、交通、功能矛盾;城市边缘区新的变化,京博园区建设、麻大湖开发; (3)200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4)新的发展观,规划理念变化;当地政府发展战略的调整; 2、思路 (1)树立区域发展观,从区域发展条件、发展潜力、需要与可能等方面出发,按照城市群体发展的理念,确立区域经济与城镇协同发展的思路; (2)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入手,工业化是基础,城镇建设是载体,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是目标。实行产业发展、资源开发、要素与人口积聚与城市建设空间上的整合,实现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互动发展; (3)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安排城乡产业布局、土地利用、设施配置和城乡建设; (4)结合当地现状条件、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优化城市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塑造平原城市的特色风貌。 3、方法 (1)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方法:近期重点解决问题,远期注重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 (2)技术路线:现状调查—现状报告--专题研究—战略纲要—成果; 4、本次规划的重点 (1)注重城市发展的宏观,通过区域发展研究,确定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战略、大的基础设施布局、城市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 (2)完善城市对内对外交通,调整城市路网,优化城市交通; (3)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优化用地结构,整合东西两片,安排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城市有机增长; (4)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特色; (5)完善基础设施配置,为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创造条件; 三、县域发展战略 1、​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点轴串联、网络驱动、区块经济、设施支撑,城乡统筹,三产共兴,实现由一般县城向经济强县转变,实现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越。 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并在空间上实行分化与整合,促进产业、空间、设施、环境的优化,形成“一轴三片”的发展格局。以新改线的205国道为轴,依托大流量、快节奏的交通干线,带动中心城、陈户、湖滨~兴福三个城镇化密集片区的发展,增强其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各产业的优化和提高,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城镇发展战略 结合博兴市人口、经济、土地、资源和城镇分布等市情,博兴市城镇体系实行“一个中心,一条轴线,两个圈层”的开发战略,确定市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展轴,形成由点沿轴扩及面的吸引辐射机制,通过极化与扩散两个过程,促进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网络,使区域社会经济获得最佳效益。 ⑴一个中心——重点建设中心城区,突出博兴市区在市域中的中心地位。 以中心城市的建设为重点,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强化现有城市的综合职能,特别是科技、信息、金融、教育、文化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实现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越,提高城镇化水平,依靠其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及相对密集的人才、物资、信息、技术、资金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机械、轻纺、建材、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以旅游、金融、信息咨询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强其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并带动周围乡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提高其在山东省省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⑵一条轴线——以205国道为发展轴,积极促进以中心镇为核心的产业带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 依托205国道带动中心城镇的产业发展,形成以湖滨、陈户等中心镇为核心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立足于当地产业优势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协调作用,同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功能,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中心。 ⑶两个圈层——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内外两个职能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圈层。 博兴市大多数小城镇规模小,目前还未形成比较明确的城镇发展方向,城镇职能单一,基本上是当地农产品集散地。因此,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在小城镇的建设上,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具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小城镇,挖掘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扬长避短,确立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本规划确定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内外两个职能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圈层。 3、城镇化水平预测 根据城市化的相关理论,我们对2000年五普的数据进行了分析,2000年博兴县总人口为46.28万,城镇人口为18.66万,城市化水平为40.32%(高于全省38%的水平)。按照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参照国家十一五城市化发展研究和山东城市化发展预测,考虑到博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三种发展速度进行预测。较快速度选择每年1.5个百分点,2010年为55 %,2020年为70%;适中发展速度选择每年1个百分点,2010年为50%,2020年为60%;较慢发展速度选择每年0.7个百分点,2010年为47%,2020年为54%。考虑到博兴县城市化水平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交通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发展潜力较大。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预期,综合平衡,城市化发展水平2010年选择50%,2020年选择65%。相应的城镇人口2010年为25万,2020年为34万。 4、城镇空间布局 根据博兴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与城镇发展战略,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实施“点一轴”式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到2020年,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心、两片、三圈层”的空间结构。通过强化核心,培育重点、以线带点、以点促面,形成等级分明,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空间网络结构,带动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一心”指继续发展以博兴市区为核心的中心城区。 “两片”:以205国道为发展轴,形成以陈户~纯化和以湖滨~兴福为核心的城镇化密集区,结合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发展。205国道成为横贯全区的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国土开发及城镇分布的复合轴,预计是未来博兴发展较快的地区。 “三圈层”:是指由博兴市区构成的都市核心圈,由湖滨、兴福、陈户、庞家构成的重点产业发展圈和外围由其余各乡镇构成的农业服务圈。按照“点一轴”理论,轴线两翼各地区城镇建设沿轴带纵深梯级推进,分别带动县域各城镇协调发展,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5、城镇规模等级 到2020年形成由1个2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3个5万人口左右的中心镇,6个1~2万人口左右的一般集镇组成的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等级规模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表 博兴城镇规模等级(2020) 城镇规模等级(万人) 城镇数量(个) 城镇及城镇人口(人) 20 1 中心城 3~5 3 湖滨镇、陈户镇、兴福镇 1~2 6 曹王镇、店子镇、阎坊镇 纯化镇、庞家镇、乔庄镇 6、城镇职能定位 ⑴市域中心城市 博兴中心市区是博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继续发展石化、机械、轻纺、食品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外,根据条件发展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并以此带动服务行业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面向全市的管理、生产服务、物质集散、信息扩散中心。 ⑵市域中心镇 陈户镇:工业型城镇,以石油化工等资源加工型工业为主。 湖滨镇:工业及旅游服务型城镇,积极开发利用麻大湖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地方物产,发展工艺品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 兴福镇:工业贸易型城镇,以厨房设备加工、黑白铁加工等特色加工型工业为主。 ⑶一般城镇 曹王镇:三农服务型城镇,兼有工业商贸功能,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商业贸易为主。 店子镇:三农服务型城镇,兼有商贸功能。利用其蔬菜资源优势,发展成为以蔬菜供给、加工、贮藏贸易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吕艺镇:三农服务型城镇,利用其农业资源,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庞家镇:三农服务型城镇,以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批发为主,带动交通运输、加工工业和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纯化镇:三农服务型城镇,兼有工业商贸功能,以农副产品加工、石化、交通运输、商业贸易为主。 乔庄镇:三农服务型城镇,利用其农业资源,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7、县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①生态建设原则 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优先的发展策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步”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完善各类环境功能区划,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污染源,以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为目标,提出有关环保措施。强化污染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运用法制、行政、经济手段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保政策。 ②生态建设分区 按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将县域划分为三个区域: ① 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区 市域生态保护与开发政策分区 该类用地为适宜城市建设,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原有各城镇周边。在城市化开发过程中应强调生态补偿和美化城市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与总体生态环境改善过程相辅相成,共同进行,同时重视与现有建成区的关系,城市发展要布局完整,结构清晰,功能明确。 ② 生态建设保护区 该类用地在生态适宜度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价值,需控制建设,主要呈网状分布于城市组团之间,要建设成生态绿地和生态隔离带。以大绿化概念,在该区域引导基本农田、林地、园地、水系与城市绿轴或绿网结合成一体,使之成为城镇的绿色屏障。 严格控制麻大湖滨湖地区的建设,尽量结合生态建设使之成为生态建设区和供市民游憩的开放绿地,除了少量用于休闲旅游的低密度建筑外,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禁止任何侵害公众利益的建设行为。 在建成区内的该类用地上,不宜搞过大过密的建设,强调相对集中,整体分散的开发模式。 ③水源保护区 重点保护打渔张渠首水库和纯化水库水库,划定相应的保护范围,其中水源保护区范围为水库外围1000米。 ③生态建设措施 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高标准实施城市公共绿化,把森林引入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市区要以城市公共绿地、公园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骨架,构筑点、线、面结合和乔、灌、花草相互补充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实现林中有城,城中有林。建设“三沿一环”绿化体系,沿铁路、国道、省道两侧50米内、县乡道路两侧30米绿化,沿主要河流建设100米宽的绿化带,沿麻大湖建设100-200米宽的绿化带,建设环中心城100米宽绿带。 四、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性质及发展目标 1、城市发展定位 县域发展定位: 宏观层面:环渤海湾地区生态环境“优”县; 中观层面: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名”县; 微观层面:滨州市域内经济发展“强”县。 中心城发展定位: 宏观层面:黄河三角洲重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 中观层面:滨州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黄河三角洲南部经济增长极; 微观层面: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态型园林城市; 2、城市性质 对于博兴城市性质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在区域地位和作用方面,博兴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边缘,与淄博、东营两市接壤。全县资源丰富,与周边地区的运输网络发达便捷。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对于全县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在产业发展方面,博兴县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5.5:56.9:27.6,呈现准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模式。在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是目前博兴县工业经济的支柱力量,2003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3强,增加值也超过了六成。但重工业比重正在上升,尤其是重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较快,呈加速趋势。 博兴县交通便利,全县现已形成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等多种形式的运输网络。交通便利促进了贸易发展。 在城市特色方面,博兴的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鲁北平原的自然景观,浓郁纯朴的乡村风情,如歌、如诗、如画,给人们独特的感受。博兴历史悠久,远在四千年前已有人烟聚居,商代是蒲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代齐国早期也曾在此建都,博兴古迹众多。 综上所述,城市性质可以确定为: 1、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产业为主导的,商贸旅游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中等城市。 2、山东省环渤海湾地区工、贸、旅游综合发展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3、山东省半岛城市群边缘以轻工产业为主导的,商贸、旅游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 4、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心之一,轻工、商贸、旅游综合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 3、城市发展目标 博兴发展总目标:城乡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繁荣安定。 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以分解为: (A)促进经济发展:“发达城市”目标; (B)保育生态环境:“生态优良”目标; (C)提高福利水平:“生活富裕”目标; (D)促进社会发展:“繁荣安定”目标。 有关博兴发展的各分项指标有: 博兴县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小康值 现代化值 2003年 2010年 2020年 现状值 规划值 规划值 社会 县域总人口(万人) 47.33 50 52.5 县域城镇人口(万人) 18.66(2000年) 25 34 城镇化水平(%) 40.3(2000年) 50 65 人口自然增长率(‰) 6 6 6 恩格尔系数(%) <50 <20 <35 <25 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 >20 >40 35 >40 科技进步贡献率(%) >50 >45 >50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6.86 125.7 326.03 增长率(%) 13.0 (1995~2003年均值) 12 10.0 美元/人 800 3000 1454 3132 7518 元/人 12010 25140 62100 产业结构 Ⅲ>Ⅱ>Ⅰ Ⅱ>Ⅲ>Ⅰ Ⅱ>Ⅲ>Ⅰ Ⅱ>Ⅲ>Ⅰ 其中:三产比重(%) >33 >50 27 >30 >35 工业总产值(亿元) 32.5 81.3 205 城市建设 城市人口(万人) 9.53 15 20 城市建设用地 (平方公里) 13.14 18 24 人均建设用地 (m2/人) 137.9 120 120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m2/人) >25 >30 人均道路广场面积(m2/人) 17.8 16 15 人均公共绿地 (m2/人) 6.2 10 12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升/日) 180 250 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时/年) 1800 2500 自来水普及率(%) 100 100 固定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60 70 管道燃气普及率(%) 80 90 集中供热率(%) 80 90 绿地率(%) 30 35 环境 大气环境质量 达到二级标准 达到二级标准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90 100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0 100 环境噪声平均值 (分贝) 50 50 注:国内生产总值2004至2010年按照平均增长率为12%,2010年按照平均增长率为10%。 五、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2004年博兴县中心城人口为9.53万(包括暂住人口),城市建设用地为1314.77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37.96平方米。 根据本次规划《博兴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研究报告》,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15万,城市建设用地1800公顷;2020年中心城人口20万,城市建设用地2400公顷。城市人口包括中心城区人口和周边组团人口,具体规模根据不同布局确定。 六、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根据本次规划《博兴县城市发展方向与交通整合研究》,博兴城区空间发展策略确定为:北上、东进、南优、西拓,整合东西,完善两片,实现从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越。 北上 市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接轨滨州。用地发展功能主要以居住生活为主。 东进 城市工业用地拓展的主要空间,远景形成与京博工业园联动发展的格局。 南优 一方面是要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空间;另一方面是要优化旅游资源配置。 西拓 城区西部新的县政府的建设,会引导城区建设的向西拓展,城西的拓展以居住生活用地为主。 整合东西 主要是整合铁路以东和铁路以西的城区用地。包括各自片区功能的完善,加强交通联系,尽量减少城区发展与铁路分割的矛盾; 完善两片 指京博工业园和麻大湖旅游区,通过完善其功能布局,建设县域内特色鲜明的功能片区,分别成为县域内二产和三产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至规划期末,博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万,用地规模为24平方公里;跨入中等城市行列。 七、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两个方案) ◆城市用地布局方案一 根据现状的城市建设物质基础和已经确立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采用分散组团式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各组团规模发展相对均衡,共同形成有机联系、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整体。 根据规划,城市的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四片三轴两带”。 四片:指中心城区组团、麻大湖组团、湖滨组团和陈户京博组团。中心城区组团在原来城区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全县的中心,有居住、生活、管理、服务和部分产业功能,功能上综合发展;麻大湖组团在原有沿湖村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功能是居住和旅游服务;陈户京博组团由陈户镇区部分用地和京博工业园组成,主要功能是发展第二产业和居住生活;湖滨组团在原来镇区基础上发展而来,依靠205国道的交通优势,功能上以居住生活为主,包括部分产业用地。 中心城区组团、麻大湖组团、湖滨组团和陈户京博组团共同形成县域内城镇发展的集聚区。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为20万人,陈户京博组团约为5万人,湖滨组团约为3.5万人,麻大湖组团为0.5—1.0万人,共计约30万人。 三轴:指原有205国道、新建205国道、湖滨与麻大湖之间联系道路。三条道路把四片城区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是城市功能的主要发展轴。 两带:指小清河、支脉河之间的生态绿化带和沿引黄济青渠绿化带。两条绿化带形成几片建成区之间的重要生态走廊,是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方案二 方案二采用极化发展战略,中心城区(包括麻大湖组团)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湖滨镇不作为发展重点。中心城区包括原有城区和麻大湖组团,乐安大街是两片之间的主要联系道路。在规模上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5万人,马大湖组团约为1.0万人。 中心城区规划功能结构可以概括为“三片三心”。 三片:指主城区、城北组团和城东组团。城北组团现状主要是物流仓储和工业用地,今后发展的策略是在现状基础上进行功能补充完善和用地结构整合。城东组团现状主要是工业仓储用地和城东大市场,今后作为城市工业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主城区是在原有城区基础上向西向北发展形成,指原有205国道以西的城区。 三心:沿博城五路的原有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老城中心,主要是现有的县级公共设施;新建的城市行政中心及周边用地形成新城中心,主要包括县一级的行政管理、商业服务、科教文化等公共设施,还包括由于城市规模跃迁而引发的新的公共设施需求,比如适当规模的体育场馆、文化观演设施等;在城东组团建设城市的副中心。 中心城区的道路结构采用经纬皆直的方格网形式。东西向交通干道主要有:北环路、博城三路、博城五路和南环路;南北向主干路由西环路、新城二路、乐安大街、原205国道、东环路。 中心城区绿化结构主要包括集中的大面积公园、沿路沿河带状绿地和小片集中绿地组成,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 八、城市交通及重要基础设施、防灾 九、城市风貌特色 现代城市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城市环境的竞争,城市的传统文化、风貌特色、品牌形象是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博兴现状城市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基础,205国道以西城市框架较好,形成了方格网结构,西部新区建设水平较高。但东西部结构矛盾突出,城市绿化环境较差,城市缺乏特色和个性。 城市特色和个性是由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和人工建造景观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具有个性魅力的城市空间,要综合研究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城市整体结构、肌理、绿化水系、开放空间、建筑到人文环境,巧妙利用各种要素,通过艺术,使城市形成不同凡响的个性。 博兴位于黄河三角洲平原地区,环境优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古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县域北侧穿过,境内河流水系众多,县城南侧沿小清河、支脉河两岸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河南侧麻大湖景色宜人,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县境内农田林网纵横交错,形成了良好的绿化网络。 博兴历史悠久,远在四千年前已有人烟聚居,商代是蒲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代齐国早期也曾在此建都。博兴古迹众多,有北魏天平元年雕造的丈八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凤阳桥,汉孝子董永的故里,我国优秀剧种吕剧的发祥地等。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整体特色结构:“一心三片两带” 、绿水城湖交融的有机结构;黄河三角洲生态型园林城市; 麻大湖旅游观光区、西部新城风貌区、东部现代产业风貌区、京博产业园风貌区、小清河生态走廊、引黄济青生态走廊; 内部结构:两团一轴两心; 水:两环四海; 绿:四纵两横一环; 公共活动空间及人性化设施; 建筑:多层为主,高层点缀,色彩淡雅,形体简洁; 强化绿化意识,塑造园林城市; 强化保水意识,打造平原水城; 强化生态意识,优化城市环境; 强化文化意识,丰富城市内涵; 十、发展策略 1、转变发展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五个统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坚持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高度统一; 3、投资、消费、贸易三驾马车驱动县域经济发展。资本推动阶段,创造条件积极吸引投资,发展制造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夯实经济基础;调整城乡收入分配,刺激消费; 4、区域发展,均衡发展与均衡发展相结合,近期极化中心城—县城,远期实行均衡发展,形成三个集中的城市化区域,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坚持集约发展,实行产业、要素和人口积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5、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大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6、经营城市,结合城市发展历史、自然条件、现有基础,加强绿化美化,作好水绿文章,打造黄河三角洲生态园林城市,塑造平原城市的特色;搞好城市营销,弘扬地方文化,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搞好小戏节等节庆和推介活动,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体制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PPP。
/
本文档为【博兴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