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植物油的介绍

2011-09-19 10页 doc 44KB 1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2221

暂无简介

举报
植物油的介绍关于植物油的介绍 植物油是我们日常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植物油既不是动物油也不是海洋鱼油。植物油的最主要来源是一年生植物,例如大豆、玉米、棉籽和花生;而其它来源是多年生的油料树种,例如棕榈、橄榄和椰子。在目前已知的250000种植物中已查出有4500种含有油脂。 从植物油的成分来看,植物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凡是从植物种子、果肉及其它部分提取所得的脂肪统称植物油脂,如花生油、豆油、茶籽油、亚麻油、蓖麻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
植物油的介绍
关于植物油的介绍 植物油是我们日常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植物油既不是动物油也不是海洋鱼油。植物油的最主要来源是一年生植物,例如大豆、玉米、棉籽和花生;而其它来源是多年生的油料树种,例如棕榈、橄榄和椰子。在目前已知的250000种植物中已查出有4500种含有油脂。 从植物油的成分来看,植物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凡是从植物种子、果肉及其它部分提取所得的脂肪统称植物油脂,如花生油、豆油、茶籽油、亚麻油、蓖麻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因此,植物油中不饱和酸的含量一般比动物脂肪多。 按性状植物油可分为油和脂两类。通常把在常温下为液体者称为油,常温下为固体和半固体者称为脂。 按用途分为食用植物油脂和工业用植物油脂两大类。食用植物油脂就是人们生活中所用来烧制菜肴的油。人类的膳食中需要保证油脂的含量。如果人体长时期摄入油脂不足,体内长期缺乏脂肪,即会营养不良、体力不佳、体重减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食用植物油脂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主要用于烹饪、糕点、罐头食品等,还可以加工成菜油、人造奶油、烘烤油等供人们食用。工业用植物油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工业上的植物油脂,肥皂、油漆、油墨、橡胶、制革、纺织、蜡烛、润滑油、合成树脂、化妆品及医药等工业品的都是以工业用植物油为主要原料。 根据我国油料品种、质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加工工艺,确定植物油的质量等级,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体系规定,市场上的一般食用植物油(橄榄油和特种油脂除外)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4个等级,如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米糠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浸出花生油、浸出油茶籽油等分为一到四级,而压榨花生油、压榨油茶籽油、芝麻油等则只有一级和二级之分。 每一种植物油都有其特点,都含有特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植物油要常换着吃,才能更全面地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目前,在市场上常见的植物油油种有:大豆油、花生油、葵花油、棕榈油、橄榄油、玉米油、茶籽油、蓖麻油、亚麻油、椰子油等。 大豆油: 大豆油又称豆油,是从大豆中制取的食用植物油,是世界上的主要食用植物油,产量占各种食用植物油总量的1/3。 豆油为淡黄色到深黄色液体,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因含有较多的亚麻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油酸22-30%,亚油酸50-60%,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大豆油因含有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60%以上,极易为人体消化吸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是优质食用油,可烹调和煎炸,广泛用于食品行业。大豆油还可进一步加工成人造奶油、起酥油、调和油。制油方法有冷榨、热榨、预榨浸出和直接浸出等。 市场上大豆油分为一级大豆油,二级大豆油。 花生油: 花生油亦称花生仁油,由花生仁制取的油脂,是主要的优质食用植物油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植物油,大量地生产于非洲、印度和中国。 花生油色浅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经特殊加工可具有浓郁的花生香味。凝固点较低,在5℃时稠度加大,到-30℃时呈乳浊状,如温度再低就会凝固,熔化后易发生氧化,酸价增高。花生油中的亚麻酸含量很低,具有优良的氧化稳定性,一般会被优先选用做煎炸油和烹调油。 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易为人体吸收,其中油酸50~60%,亚油酸20~30%。 花生油主要作烹饪和煎炸用,也可用于制作糕点和人造黄油、起酥油等。制取方法有压榨法、预榨浸出法和直接浸出法三种,以前两种方法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生油的加工工艺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按照国家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花生油分为一级花生油,二级花生油和浓香花生油。浓香花生油色泽淡黄、清澈透明,无泡沫,香味独特,味道纯正。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又称葵花油、向日葵油,以葵花籽仁制取的食用植物油。我国20世纪60年代发动群众种植葵花籽,并引进和推广油用葵花籽榨油,葵花籽油产量逐年提高,到80年代,年产量达20多万吨,成为主要食用油之一。主产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产品流通全国,部分出口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葵花籽油的制油方法有压榨法、预榨浸出法和直接浸出法三种,以预榨浸出法为多。 葵花籽油为浅黄至柠檬色透明液体,有葵花籽油香味。毛油含蜡,浑浊,脱蜡后才能用作食用油。 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为:油酸21~60%,亚油酸31~67%,棕榈酸约7%,硬脂酸3%,亚麻酸1%。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南北方不同,北方的亚油酸多,南方的油酸多。由于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人体消化吸收率较高,且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防治冠心病的功效;其α生育酚比一般植物油高,有“健康油”、“营养油”之称。 葵花籽油除作烹调油外,还可以制色拉油、人造奶油和巧克力、糖果、糕点等。工业上可作浅色油漆,优质涂料,以及醇酸树脂、氨基甲酸树脂等。也是鞣革、制油墨、液皂、香皂、珐琅、漆包线等的主要原料。 葵花籽油也有一级葵花籽油和二级葵花籽油之分。 棕榈油: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肉提取的油脂。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其中马来西亚的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印度尼西亚也占20%左右。20世纪20年代我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不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棕榈油产量是各种植物油脂中增长最快的,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棕榈油呈棕红色,气味芳香,油性稳定,不易氧化,熔点32~43℃,常温下为白色半固体状态,可塑性好。 脂肪酸组成是:棕榈酸40~46%,油酸39~45%,亚油酸7~1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谷甾醇、磷脂,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 由于口味素淡,稳定性好,不易变质,适于煎炸食品,且干燥速度快,能在食品面迅速生成薄层,油脂不外渗,不发粘,被广泛用于快餐食品,为油炸方便面的主要用油。还可制造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 棕榈油与其他油种不同,国家将棕榈油的标准分为三种:食用精炼棕榈油、食用精炼棕榈液油、食用精炼棕榈硬脂。 橄榄油: 橄榄油是从橄榄果肉中加工提取的油脂。橄榄又称齐墩果、洋橄榄、阿列布,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已有4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主产国有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葡萄牙等。根据用途可分为果用品种、油用品种和果、油兼用品种三类,其中油用橄榄含油率高,主要用于榨油。 从橄榄果中压榨出来的橄榄油称初榨油,这种浅绿色的油脂具有特殊气味和滋味,无需加工即可以食用。橄榄油根据其加工过程进行分级。初次压榨生产出最高级的初榨橄榄油;进一步压榨或溶剂萃取生产出比较低级的橄榄油。较低级的橄榄油常常与滋味浅淡的大豆油或棉籽油混合使用。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高。橄榄油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维生素含量特别高,有油橄榄的特别清香。橄榄油色泽淡黄,可供生食的优质食用油,较粘稠。 脂肪酸组成是:油酸56~83%,亚油酸3.5~20%,棕榈酸7.5~20%,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等微量元素,所含的维生素能在天然状态被人体吸收。 医药工业用作各种抗生素或维生素注射剂的溶剂,也用以配制各种软膏,治烫伤效果较好。纺织工业主要作印染用油,能使颜料固着,色泽亮艳。电子工业和玻璃仪器制造业用作研磨润滑剂。橄榄油含有抗氧化剂,不易氧化变质,耐储存。 玉米油: 玉米油又称玉米胚油、玉米胚芽油、玉米脐油,它是从玉米胚芽中提炼出的油。1890年美国首创。1911年精炼玉米胚油进入市场流通。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70年代有发展。年产量10000多吨。主产于黑龙江、吉林、上海、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等地。我国玉米胚芽产量较大,约占玉米产量的8~12%,含油率37~47%,是潜在的重要油源。 玉米油分普通玉米油和精炼玉米油,为深黄色至柠檬色的液体。普通油浑浊不清、味苦,不能食用。精制油清亮透明,有香味,是优质食用油。普通玉米胚油(毛玉米胚油)主要供精炼后作食用油,也可直接作工业用油,用于制肥皂、油漆、油墨、涂料等。精制油富含亚油酸、甾醇、维生素E,可作医药用。 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为:油酸19~49%,亚油酸36~42%,棕榈酸8~12%,硬脂酸2.5~4.5%。 玉米油的制取方法有压榨法和预压浸出法两种。精制食用玉米油主要是通过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制成不同等级的食用玉米油。 玉米油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加热稳定性和口味稳定性,煎炸烹调皆宜,还可制作直接食用的调味剂以及蛋黄酱和人造奶油。 由于玉米油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5%以上,其中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占36~42%,易消化,并有防治心血管疾病和降低胆固醇的疗效,是制作亚油酸丸、益寿宁等药物的重要原料。含有维生素E,可用作营养添加剂。 玉米油分为一级玉米油和二级玉米油。 茶籽油: 茶籽油又名山茶油,野山茶油,油茶籽油,茶树籽油,取自油茶籽树的果实,是我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的主产植物油。 茶籽油色泽呈淡黄色、色清味香,油脂稳定性强,不易氧化。常温下为液体。有些品质极佳的茶籽油,在低温环境下也能保持液体状态,不浑浊。 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为:油酸74~87%,亚油酸7~14%,棕榈酸6.1~15%,硬脂酸1.4~3.8%,亚麻酸0.6%。 茶籽油的制取方法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 茶籽油适合煎、炒、烹、炸、凉拌、色拉等。 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一般都在85%以上,也有含量超过90%的极品茶籽油。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所以人体极易吸收。适量食用有利于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病。 蓖麻油: 蓖麻油,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成熟种子经榨取并精制得到的脂肪油。是唯一以含羟经基酸为主的商品油脂。蓖麻的主要产地为巴西、印度及前苏联,我国各省均有种植。蓖麻油经济价值高,它是药用泻剂;纺织、化工及轻工等部门用蓖麻油作助染剂、润滑剂、增塑剂、乳化剂和制造涂料、油漆、皂类及油墨的原料。 蓖麻油几乎无色或微带黄色的澄清黏稠液体;气微;味淡而后微辛。 蓖麻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有:蓖麻酸80~88%,二羟基硬脂酸0.6~2%,油酸3~9%,亚油酸2~3.5%等。 由于油的用途不同,因此取油方法也不同,药用蓖麻油用水压机冷榨,温度不超过50°,否则部分杂质会溶入油中而不能作药用。用冷榨所得的油称为1号蓖麻油。其饼粉碎后进行再次压榨或浸出以制取3号蓖麻油,供工业用。用螺旋榨油机直接压榨,或者采用预榨—浸出所得到的蓖麻油只能作为工业用油。 蓖麻油不能食用也不能制皂。 亚麻油: 亚麻油又称亚麻籽油、胡麻油、亚麻仁油,是以亚麻籽为原料制取的油,中国主要食用油之一。由于干性较好,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用途。公元前4世纪,原苏联外高加索和塔吉克一带开始用亚麻籽磨粉和榨油。中国16世纪开始用于榨油。《方土纪》中记载“亚麻籽可榨油,油色青绿,燃灯甚明,入蔬香美,……饼可肥田”。已有400多年历史。世界主产国有印度、阿根廷、加拿大、原苏联、中国等。在中国的内蒙古、甘肃、山西、河北、新疆和宁夏等主产区,群众有食用习惯,作为工业用油则流通全国。 亚麻油分工业用一级亚麻籽油、工业用二级亚麻籽油和食用亚麻籽油三种。工业用亚麻籽油,对原料的要求,比食用的还严。在华北、西北各地农村有亚麻籽与芥菜籽或臭芥籽混种的习惯,食用的亚麻籽油,对芥菜籽混杂量并无严格限制,而工业用的亚麻籽油,对亚麻籽纯质率要求较高。亚麻籽的纯质率与亚麻籽油的碘价成正比。 毛亚麻籽油呈深琥珀色,并有强烈的特殊气味,经碱炼和脱色后,油呈黄色透明液体,有亚麻籽油固有的气味、滋味,其脂肪酸组成为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酸40~60%。即使经过脱臭,亚麻油仍会产出特殊的气体,因而限制了它在食品领域的使用。 亚麻油干燥性能较强,在工业上大量用于油漆、防腐涂料、印刷等工业,还可用于制革和医药,国际上习惯将其列为工业用油。 椰子油: 椰子油是月桂酸型油脂,是从干椰肉中提取出来的。干椰肉含65%~68%的油。椰子是油脂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植物之一,高于一年生油料作物:椰子油主产于非律宾,干椰肉中的油是用螺旋榨油机制取的。椰子油可用于食品和非食品领域,在美国主要用于非食用领域。食品应用是利用了它的高稳定性、高固脂含量和窄熔点范围的特性。近年来美国食用的椰子油减少。 椰子油的熔点是23℃,在这温度之上,它是液体,呈淡黄色;低于此温度是白色糊状物。椰子油性能稳定,不需冷藏保存。它在常温中至少可放置2—3年。 椰子油的脂肪酸成分为:月桂酸48.5%,肉豆蔻酸17.6%,棕榈酸8.4%,油酸6.5%,亚油酸1.5%等。 椰子油非常稳定,特别适用于制作肥皂。椰子油也可以用来烘烤面包、松饼等食物,也有时被用于护肤护发。 如何正确选择植物油: 一般在超市或者粮油店里选择和购买食用植物油时,首先要看油的品质,油的品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一、看色泽:一级油色泽浅的要好一些,但太浅了以至发白也不好。不过同等质量的油色泽会因品种不同而略有差异。 二、看透明度:一般质量高的油的透明度好,无浑浊现象。 三、看有无沉淀物:质量高的油无沉淀物和悬浮物,黏度小。 四、闻气味: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无酸臭异味。 五、查标签:对小包装油要认真查看标签。 看标签要坚持“四看”: 一、看等级。新标准把食用油分为四个等级,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一级油,二级油,三级油,四级油。 二、看产地。新标准规定生产企业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明产品的原料生产地,包括原产国和原料产地国。 三、看原料。即是否是转基因原料。 四、看生产工艺。即该食用油属“压榨法”生产的还是“浸出法”生产的。 在选择和食用植物油时,有些误区需要避免: 食用油消费误区一:食用油等级越高质量越好 目前,食用油共分为四个等级,三级油和四级油是指经过简单脱胶、脱酸的食用油。一级、二级油必须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过程。等级越高,颜色越浅。一级油必须做到无色、无味、无臭。一般来讲,油中杂质和有害物质脱得越彻底,油的等级就越高。而油的等级越高,精炼程度也越高,如果精炼到一级油的程度,油中所含杂质非常少,但是某些营养元素也几乎没有了。比如大豆油里面含有胡萝卜素,脱色过程把胡萝卜素的成分去掉了,颜色变浅了。而四级油精炼的程度不是那么高,油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E等,所以如果从营养成分保留的角度考虑,四级油反而是最好的。不过,三级油、四级油中含的杂质也较多,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选择 食用油消费误区二:只选压榨油,不选浸出油 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方式从油料中榨取油脂的方法;浸出法是用溶剂从油料中提取油脂的方法。目前不少消费者担心浸出油中有溶剂残留,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认为压榨油比浸出油更符合健康要求。但实际上,毛油经过脱色、脱臭等多重工序后,残留溶剂会被处理干净,特别是一级油,国家标准规定其“溶剂残留量”指标必须是“不得检出”。并且压榨油也未必都安全,以花生油为例,如果采用的是劣质或变质原料,经压榨而得的花生油中便会含有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自然界中最强烈的天然致癌物之一。一旦花生感染了霉菌,在压榨花生油时,可能有极微量黄曲霉毒素残留存在。可见,仅以制作工艺来判断食用油的安全性,其实并不科学。新标准之所以要求厂家标明制作工艺,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凡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油,均可以放心食用。 食用油消费误区三:多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 许多消费者认为,吃动物油易引发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而植物油能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可以预防心肌梗塞,因此长期食用植物油,完全拒绝动物油。然而,最近几年的实验发现,并非所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都对人体有好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3和ω-6两种,ω-3脂肪酸(如α-亚麻油酸,EPA等)可抑制中性脂肪(三甘油酯)及胆固醇形成,因而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ω-6脂肪酸的作用则在于促进凝血质的合成,引起血小板凝集。人体摄入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的比例不平衡,往往是导致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ω-6脂肪酸长期过量摄入,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上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引起各种炎症反应。过氧化物的增加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而且还会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堆积,生成大量血栓素,刺激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因此,关于某些油脂对人体健康有益而无害,或是有害而无益的说法都是片面的。正确的做法是植物油、动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既要吃植物油,也不拒绝动物油。 食用油消费误区四:长期只吃一种油 由于许多消费者对食用油健康的认识不够,多数家庭几年如一日吃同一种油,造成长期食用单一油种的现象。而每种单一油种都有其不足之处,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只有营养的平衡摄入才能保障人体的健康。 食用油消费误区五:血脂或体重异常人群与正常人群用油一样 对于血脂不正常的人群或体重不正常的特殊人群来说,更强调的是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在油的用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每人每天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
本文档为【植物油的介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