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爱 的 人 生

爱 的 人 生

2011-09-20 42页 doc 127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2229

暂无简介

举报
爱 的 人 生爱 的 人 生 爱 的 人 生   自序   太阳表面有黑子,这黑子会造成人们的隐忧;白璧往往有微瑕,这微瑕会给予人们以遗憾;爱的人生也藏有「恨」的污点,这「恨」的污点,正破坏着人生的完美,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为「爱」是生机,是创造,「恨」是死亡,是毁灭。「爱」象征着光明和温暖,「恨」便是黑暗和冷酷。所以离开「恨」,人类就不会有毁灭的危机;离开「爱」,也找不出人类进化的原因。只有充满了「爱」的人生,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   一个缺乏「爱」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颓废、堕落、道德沦亡而趋向于毁灭的社会;证之古今中外史实,也只有炽燃...
爱 的 人 生
爱 的 人 生 爱 的 人 生   自序   太阳表面有黑子,这黑子会造成人们的隐忧;白璧往往有微瑕,这微瑕会给予人们以遗憾;爱的人生也藏有「恨」的污点,这「恨」的污点,正破坏着人生的完美,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为「爱」是生机,是创造,「恨」是死亡,是毁灭。「爱」象征着光明和温暖,「恨」便是黑暗和冷酷。所以离开「恨」,人类就不会有毁灭的危机;离开「爱」,也找不出人类进化的原因。只有充满了「爱」的人生,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   一个缺乏「爱」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颓废、堕落、道德沦亡而趋向于毁灭的社会;证之古今中外史实,也只有炽燃爱心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够表现出洋溢的热情,呈现出蓬勃的朝气,也才能够奋发向上,不屈不挠。   不是黑暗能够压制光明,是乌云遮蔽了太阳以后,黑暗才会露面;不是「恨」的污点能够掩盖得住博大的「爱」,而是因为人们松弛了爱心,才会由情感的冷漠,形成了意志的消沉,才使得自己生命的光辉与热力不能显现。   任何一个时代,人类文化活动的现象,与宗教是结合成一体的,没有宗教的情操,没有宗教的感情,就没有人类文化的发生与成长。当宗教文化衰微的时候,也是人类道德消失的时候。当人类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之前,一种反伦理、反人文、反价值;恶的打倒善的,假的打倒真的,坏的扬弃好的,反进化、反淘汰的逆流就会出现。   宗教文化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宗教,就没有一个统一安定、团结和谐的社会;没有和谐团结的社会,就没有和谐、幸福的家庭。所以,宗教不但可以建立互助共信,而且可以凝固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如今,时代的进步,人类正面临着人性与兽性的战斗。当此时也,徘徊无异毁灭!犹豫等于死亡!悲愤、浩叹没有用,此刻迫切需要的是坚持爱心及自救救人,一方面要战胜自我,一方面要向魔鬼行道者展开挞伐,因为只有消灭了兽性的疯狂,才能维护人性的尊严,而且也只有勇敢地与魔鬼搏斗的人,才是上天的好儿女!   是一种不能自抑的情感,迫使我写下了这篇「爱的人生」。没有成熟的果子,虽然不会香甜,但那雄伟的金字塔,是靠着千万人的血汗,才能够建造成功的。因此我以自己的虔诚,来叩响人们共同的心声,也只希望把这良知的一滴,能够汇进「爱」的洪流里去。这就是我写作的观点和动机。 李挽(耕云)于台北   爱 的 人 生  目 录 壹﹑生之奥秘 贰﹑爱的茁壮 一﹑人类藉爱心赢得了物种进化时期的胜利 二﹑爱的茁长显示了人性的提升与人类的进化 1 母爱的天性是人类生机延续的根本 2 骨肉之爱造成了家庭 3 血统之爱出现了氏族 4 爱的茁长以大同社会为目的 参﹑人生之路 一﹑爱心的强弱决定人格的高低 二﹑爱的秉赋决定了人的品质 三﹑人生的光明大道 肆﹑生命之光 一﹑流芳百世莫遗臭万年 二﹑爱是众善的根源 三﹑生命的光辉发之于爱的力行 1 要负责、要知耻 2 要发挥孝、慈的天性 3 要具备和发扬忠、诚的美德 4 力行仁爱、信义、和平的美德 伍﹑爱是智能、能力的无尽泉源 一﹑爱,就是智能和能力 二﹑伟大的事业成功于强固的爱心 三﹑只有「爱」才是人生必需的和足够的 陆﹑人格的陶冶 一﹑完美的人格出于「爱」的净化 二﹑错误是烦恼的原因 三﹑殷忧可以启圣 四﹑逆境和困难是成功立业必经的锻炼和要素 五﹑君子忧道不忧贫 六﹑为善最乐 柒﹑从「爱」的扩大到「天人合一」 一﹑天人合一「理」的探讨 二﹑天人合一「事」的实践 1 达摩东来,开启超凡入圣之圣教 2 至诚祈雨 3 文昌帝君阴骘文 4 虚云和尚梦游兜率天 5 弥勒日巴尊者传 6 制心一处 事无不办 7 圣观世音菩萨 8 菩提树下大悟的佛陀 9 佛为父王说法 10 观相(想)得度 11 度子罗喉罗出家 12 丑女改容 13 燃灯不灭 14 不可思议的维摩诘 15 笑弥勒 捌﹑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爱 的 人 生   壹、生之奥秘   这是个呈现安祥、生生不息的爱的宇宙。从生生不息,繁衍滋生为森罗万象,而且一直在新新不已。   这是万有存在的现象,无人能否认,更无人能阻止。   然而却一切从空里来,又回归到宇宙实相,这种新新不已的机势,生生不息的「奥秘」是甚么呢?用科学或神学的千言万语去描述,很麻烦,其实,只是很简单的一个字──爱。   爱便是生的奥秘。   从生命的出生,到生活、生存的维持、延续,无不以爱为起点,为肇始,如果没有了爱,根本就不会有生命,连生命都没有,这世界和宇宙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可以说:   爱是一切的根;   爱是宇宙万有之源;   爱是天地之间最伟大创造的能;   爱是森罗万象孕、化、生、成之母……。   在这时间无限、空间无际的大宇宙里,因爱而有芸芸众生;因爱而美化了人生、美化了世界、美化了宇宙。而人的品质的提升,性灵的超越,都必须以爱为基点,因为把小爱扩展而为大爱时,一个平凡的人,便会成为贤人、圣人;孔子、孟子、佛陀、基督……皆是把爱提升、扩大为仁(仁者爱人)而能行仁的人。昔贤形容得好: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世间若无佛,众生永沉沦!可见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爱,必须从其爱自己、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爱家庭,扩展延伸而为爱邻里、爱乡亲、爱同胞、爱众生、……把爱心变得无限大时,就会到达生命的圆满——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爱可以充实人生,提升性灵,美化世界和宇宙;离开了爱,就不会有科学的「真」、哲学的「善」和艺术的「美」。在这爱的世界、爱的宇宙、爱的人生中,只有爱最真实、最普遍、最永恒,放眼看那无际的星海,深邃、和谐;向阳、迎露的草木;舐犊、反哺的深情;鸟语、花香的春意……到处都展示着爱的生机,显示出了生命的奥秘,充满着和谐、活泼的生机。   这种自然的真,无私无我的行仁,任何人只要志在圣贤,都可以成为圣贤的。只要革除小我的私心,舍去多余的妄想,与先圣、先贤有何差异?   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的亦是普遍的。生命是宇宙的主宰,宇宙是生命活动的领域;而生命之体,是心与物的融合,融合了的生命,是一个个不可分割的实体。事实上,也只有心与物融合为一的生命实体,才能显现出生命的活力,才能有向前、向上无限的发展和创造,如果离开了爱的初因,生命在那里?没有了生命,什么叫心?什么是物质?   而今的科学,早已证知到金刚经说的「相即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物质分析到最后,只有创造的「能」,并没有任何物质的存在。这说明了心物一元的生命,是不可思议的,任何偏向唯心,或唯物的思想和论调,都导离了爱的航向,而陷人心于偏执、荒谬、沉淤甚至毁灭!   所以,只有爱才最完美、最真实;有了爱才会生生不息、欣欣向荣;如果没有爱,便不会有生,唯有爱及生,才能够显现入眼尽是爱的天地、爱的美好、爱的人生。   因此,爱是生命的初因、势能、肇始和绵延不断的奥秘。   贰、爱的茁壮   一、人类藉爱心赢得了物种进化时期的胜利   地质学家说:地球是由气体、液体凝聚成为固体的。   生物学家说:人类的袓先是猿猴。   人类从有历史记载,才不过是近几千年的事。人类从猿猴进化成为人,是经过物种进化严酷而苛刻的淘汰的。   上古有难以算计的巨大生物,凶猛、残暴,因为缺乏爱的秉赋,而灭绝于地球,唯独人这种动物,由于爱的秉赋得天独厚,从互爱、互助、合群、团结之中成为万物之灵,而今虽已成为世界的主人,但却不一定能主宰宇宙,因为人类的发展,仍在幼年时期,至于如何努力进展至更灿烂、更光辉的境域,人类舍爱的天性、爱心的扩大及升华爱心之外,别无他途。   二、爱的茁长显示了人性的提升与人类的进化   人类借着得天独厚的「爱」的秉赋而成为万物之灵,很显然地人类进化的动力就是爱,人类的聪明、智能、意识潜能随着爱心的茁长而增上,人类的演变与进步,就是爱的发挥及创造。因此,人类以爱为基点、为肇始的发展,就是人类进化的过程。   人类的进化,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母爱的天性是人类生机延续的根本   人从猿类中脱颖而出,虽然与人猿已有所不同,但在生存的本能上,也只限于觅食、自卫及求偶,尽管这种本能的表现方式远较其它的动物为高,但究竟还未显现出人的特性,唯一显著而且非常强烈的是母爱的天性,如果没有这母爱的天性,人类的延续早就成了不可能。   由于母爱的天性,定型了小群体的生活方式,既然有小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具从石器、木器,开始营巢、衣皮、「积鸟兽之肉,聚草木之实」,显然这时期的人类因母爱的天性,其生活与生存种种,已与猿类的动物大不相同了。   2、骨肉之爱造成了家庭   人类由母爱的发挥及发展,有了群体的凝聚力,从不蔽风雨、难防袭击的「巢栖」进入到较为安适的「穴居」,由「茹毛饮血」进步到「钻木取火」的熟食,用火来防御野兽和改进饮食,健康及安全也有了进步。由于骨肉的爱形成了家庭组织,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从此有了初步伦理的自觉。宗教的萌芽,始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因而有了祭祀。杂居「族内辈婚」的大家庭雏型,便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3、血统之爱出现了氏族   随着爱的扩展,血族不断的绵延,形成了血统的氏族,孕育出了「图腾」的社会。氏族的扩大与分枝,人的智能和能力也与日俱增,由族内辈婚发展为族外辈婚。祭祀有了简单的音乐。记事有了文字的出现。   随着爱心的滋长,大大改进及充实了生活的方式及内容。   人类经过婚姻戚谊的血统交融,由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需要,「图腾」的社会便成功的扩大成为「图腾联合」的社会;才能、智能高的人,领导大家互助合作,使人类从鱼猎进步到游牧;由族外辈婚进步为族外偶婚,人,开始了夫妇的人伦关系。母系中心的社会,也转变为以父系为中心。随着族群的义务自觉,也开始形成了君(族长或领导者)、臣(子民、属下)、父子、兄弟、朋友的伦理关系。   人类由于天性挚情的爱,不禁已把热情散发为歌、舞,而且在居室、衣服、医药、文字……等的创制上,也开始放出灿烂的光彩。   4、爱的茁长以大同社会为目的   人类爱的茁长,是以到达「大同社会」的目标为取向。   礼运篇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世界、世界大同,的确是人们心灵净化、升华到一个非常美好的生活及生存的环境,这不只是理想,更不是做不到、达不到的乌托邦。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绥远河套地方,就曾经出现过非常接近大同的社会。   绥远河套,有江南风光之美称,是黄河流域最富庶的地方,所谓「黄河百害,唯利一套」即是指此。   有位叫尹河之的老先生,他曾经在那里做过一任县长,有缘而且有幸的曾听他老「话说当年」:   河套真是个好地方,家家富有,而且好客,外乡客来,不论住那一家,主人都非常欢迎,住多久都没有关系。如果要走,主人会送你许多礼物。像这样的地方,合乎「地方自治」的了,于是县以下的乡镇长,开始办理选举了。   我曾亲眼目睹一个乡的乡长选举经过(尹老人说):   首先是公布告知:请大家报名,参加竞选!结果是没有一个人愿出来竞选的。不得已,集合乡民用举手表决──推选出两位德高望重的做候选人。   候选人按规定得先发表参选的政见,以及如何击败对方,请大家投票支持……等等。但,不是像我们所见所闻的国内、国外的这种选情。   甲候选人上台发表意见时,他说:乙某人的学问好,德望高,曾做过许多好事:第一件好事……   把对方的善、美事迹述说完了,最后一句:拜托乡亲们都把票投给乙!   轮到乙候选人上台说话了,他说甲候选人如何的好,把对方的好处说完之后,最后他说:请乡亲们把选票都投给甲!   「选贤与能」嘛!岂是今日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所能比拟?「富」而不好「礼」(理),现今人心的污染,需要大大的洗涤、净化与提升!「心净土净」,理想决定目标,认识指导行为,只要把爱心提升再提升,扩大再扩大,三世诸佛都能做到的事,同样有佛性的人,谁说不能?   参、人生之路   一、爱心的强弱决定人格的高低   「大学」开头一句「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觉知、明了的意思。「明德」是每个人的「本觉(本具)之性」,如「中庸」开头一句「天命之谓性」,「天」即自然、天然,意即:我人的本心、本性是原本的,是不假外求的,也非修然后才有的,他是天地未生以前就有的。威音王佛(佛经记载最早、最初的一尊佛)尚未出生,「明德」之「性」原本的自我,就早已存在,无始、无终,称之谓光明和永恒。   谈爱心,为什么一开始这么讲呢?因为我们每个人原有、本具之「性」,就是爱的别名,它至大、至刚,也至精、至柔,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时不在,须臾不离;离不开,也甩不掉的,因为它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生命本体,再夸大点的讲(但也是实在话):天地由它而生、宇宙因它而有,古圣先贤、诸佛、上帝……皆从它那里生出来,为万有之母,是天地之根。   这么讲,叫我们一向以表层意识为主,以四大色身血肉之躯为自我的人很难接受,总认为自己很渺小;渺沧海之一粟而妄自菲薄,不敢有大胆的作为,像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文天祥的一股正气,视死「甘如饴,求之不可得」。庄子则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有历史记载的这些人,可以看出,绝不是「迷头认影」认同虚幻的人,他们向自己原本「明德」、本具天然之性发掘、探索、开采、使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他们的成就是巍然超群的,他们的智能之光,是超越了时间、空间而永恒的存在着。   爱心的强弱,如何决定人格的高低?从心(爱)之源头着眼,便是个分界线;凡是成大事、立大业的人,必定是大心、大量且具有大爱的人。善用其心能够超佛越袓的人,他的作为必定与日月同光,永恒不朽,因为他与存在的一切是一体的,是「不二」的,是无与伦比的。   人世间的这个「天地」叫「瞻部洲」,是个圣凡同居的场所。圣、贤、才、智、平、庸、愚、劣的区别,概以其心量的大小而有所差异;大心者,眼光大、心胸大、度量大、抱负大、决心大、勇气大、爱心大、耐心大……因而成就了大人之「大」,他们把人生充满了「光彩与美丽」,洋溢着蓬勃焕发的朝气。他们把爱心扩大到极点,就能够「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同其德」「与日月同其光」,而成为充满爱的光辉人生。   相反的,可就等而下之了;「小人」之所以会形成其「小」,恶人之所以成为「恶」,也只因为他们的天性被私欲所蔽,灵明之「光」被遮,无量无限的爱心被埋没,他们的所做所为、一举一动,完全不能超越自私的「小」:眼光小(目光如豆)、心胸小(容纳不下比他强的人)、度量小(动不动的就发火、生气)、抱负小(成不了大事)、满脑子的自私、自利,不仅他把自己搞得满身污秽、黯然无光,而且使接近他的人,都会感到一阵寒气,浑身不自在,赶快敬而远之!   孟子说:「人之与禽兽相去几希?」如果不净化自己,不升华自己的心,不把自己的爱心扩大……那的确与禽兽的差别已无「几希」。试想:不论圣凡、贤愚,都具有相同的本心,善用则上上升进,不善用则辗转下堕,生为「万物之灵」的人,总该具有知所取、舍的能力吧!   二、爱的秉赋决定了人的品质   俗语说:「从小看大,三岁到老」,说明人的品质多少是带有先天性的,也即是与生俱来的。   过去有部电影名字叫「纯纯的爱」,我们不必去想那个故事,只这「纯纯的爱」四个字,就非常耐人寻味。   纯一无杂,不管是任何事、物若是纯一无杂,一定有其精美独到之处,若是白璧微瑕,再好的东西,有了瑕疵,总会叫人感到遗憾。   爱的秉赋,是有高低、深浅、千差万别的层次的。最高级的爱,可以说那是一种纯爱,又叫无偿之爱;像太阳的光热,是地表上一切万生万物赖以生长、活命的本源,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岂只沦入黑暗长夜,所有的生命也势必寿终正寝,沦入死寂!所幸,太阳的光热,是无私的,无我的,不求报偿的,其爱是纯一无杂的。   除了太阳以外,地球上也可以看到很多「纯纯的爱」。   释迦牟尼佛,他原本可以继位做国王,但他舍王位、舍享受、舍生命,最后把心也舍给了众生,他的爱,视众生若子,「虽复教诏而不信受!」这叫他老人家原本可以入涅盘,但却不住涅盘,不厌生死,为了度生而行其慈悲的大爱。   世人为人父母,尤其是身为母亲的人,对其子女的爱,也可以说是「纯纯的爱」,是不求报偿的无偿之爱。佛经中有一本「父母恩重难报经」可以读读。在父母的眼睛里,儿女永远是个小孩子。「百岁老人常忧八十岁的儿子」,只要子女活得健康、活泼、快乐和幸福,做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   做父母的对子女的牵挂、爱心,真是恨不能把子女一个个都系缚到自己的裤腰带上。有父母的人可以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如果自己已是做了父母的人,那你更可验证你对子女的爱,的确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是不求报偿的。世人有句俚语:「癞痢头儿子是自己的好」,在父母心眼中,再丑的儿女也是好的。以前的农村也有一句俗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都可以说是纯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成分。   不只是人,所有有生命的动物,大都有其纯纯的母爱,有些禽鸟走兽,平时非常胆小害怕,但当牠有了子女之后,牠竟敢向体积大、力气大过牠数倍的对手迎战,这若是没有强烈的爱心,是做不到的。   爱的秉赋,是有些先天性的,或说是与生俱来的,试看有些人的聪明才智、智能发明,在他看来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但在别人穷毕生之精力也学不会,这就像一位已经累积了上千亿的富翁,而一个做小买卖的只赚取一些蝇头小利,要想赶上千亿富翁那么多,不是说不可能,换个方式,出现奇迹,也许做得到,但在一般人来说,就必须按部就班,不可冒进,不能躐等,日积月累,功到渠成。比如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无量数,是超天文数字,试想,成佛要那么长的时间,简直是遥遥无期、茫茫无望嘛!但若有人邂逅到明师,得到了方法,别人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佛,他「一超直入如来地」,一生就「大事了毕」的人,有是有,但极为稀有,况「顿悟」绝非「顿修」,谁知他过去生生世世已经累积了多少的功力和功德?今人有句话:「没有白吃的午餐。」成功一定得靠努力,耕耘才会有收获嘛!   用这么多文字,说明一个人的秉赋,说他是天生,但应该知道,他不是守株待兔或凭空而得来的,他是不断地在修,在累积功德,在去恶扬善……。所以,每个人从出生就不同,因为每个人的过去世就像马拉松赛跑似的,起跑点虽然相同,但时间越拉长,每个人的间距也越来越加大……。凡是生来就秉赋敦厚的人,他的天性纯、本质好,情多欲少,从他天性中流露出来的爱心,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好象有用不尽的活力,以他本有的优越条件,再加上外缘配合,很容易使他有所成就。但那可不是绝对的,有些人虽然秉赋很厚,如果他不能够在求精、求一上去下功夫,去陶融净化,而让外缘的物欲逐渐渗杂进来,他的天性,他的灵明之心仍是会被物欲蔽塞的;反之,秉赋薄的人,如果肯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工夫,肯「去人欲、存天理」,他的灵明之心,会「脱颖而出」,会发出爱的光辉。   宇宙与人生同一真理,天理即是天性,天性即是人性,人性纯净之后便是天理。心物合一、理性一如,万物一体,宇宙与人生同源于爱的生机。一个人只要肯努力上进,绝不旁骛、堕落,到达天性纯一的时候,变化气质是绝对可能,成佛作祖绝对可望。   爱是天性,是生命自然的本质,只要顺其自然的发挥,便是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能够天人合一,便是生命的圆满。   三、人生的光明大道   人,从一出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无论每个人做了些什么,成就了些什么,好的、坏的、善的、恶的……都是从他起心动念发出行为以后所造成的「业」;过去造的业,影响着他的现在,现在造的业,决定着他的未来。   业的类别很多,在自己的「档案室」里经久不失、不坏,缘熟者开花结果受报;报应不一定是好、是坏,但在人生的过程之路上,因、缘、果会不期而遇。上智的修行人,他深信因果,所以他逆来顺受,而且不再种不好的因。不明因果的人,于果上又种下了因,甚至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在六祖法宝坛经上,六祖惠能对大众开示说:「自性变化甚多,愚人不能省察!」大致归类说:「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牲。」   「一心十法界」,佛、菩萨、辟支、罗汉、诸天、人、修罗、畜牲、饿鬼、地狱,他们所不同的并非是外形,而是他们的心态。从这里就可以了然于自己既然生而为人,在人生的大道上,应该如何走?朝那个方向走?光明大道也不一定要做大官,当大亨,只要走得「正」、走得「直」、走得「心安」,便是应当走的「光明大道!」否则的话,当心因境造业,随业受报,利上加利,辗转下堕,那才是最愚蠢、最划不来的事。   人生的光明大道,其实就是世人皆知的「光明磊落」做人,如果能「光明磊落」做人,那就一切OK!「仰不愧于天,俯无怍于人」,所做所为,人前人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透明的,是无私心的,是廓然而大公的。   如王阳明的「致良知、存天理、去人欲」,「此心光明」,所以死了以后,升天做天王去了!   如关云长,义薄云天,赤胆忠心,死了以后,升天做天帝去了!   佛教中有不少佛弟子、用静虑获得了大智能,以坚苦卓绝的苦行,净化了心灵,得到了对生命的大彻大悟,从槁木死灰中,爆出了悲天悯人爱的火花,因而发下宏誓大愿;誓要将自己解除痛苦烦恼的心得,告知所有陷在愚昧、无知、烦恼中的众生,使他们也能断除烦恼的纠缠,开创出一个快乐的理想人生。所以,许多得道的高人,他们对人生真谛证悟以后,他们不住涅盘,不舍众生,发挥大慈大悲的大爱同情心,生生世世,度生不疲、不厌……。   上述的人生光明大道,不要以为陈义过高,「彼既丈夫我亦尔」;「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只要有「见贤思齐」之心,不甘堕落之志,只要肯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   如王阳明的「致良知」,「良知」人人都有,是最好的一颗爱心,只要保有他,发挥他,人生绝对光明又通畅!   如关云长的「义」,他那么大的义气我们学不来做不到,但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义是应该,不义就是不应该。在日常生活里,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起心动念,「正正当当」应该有这个认知,而且也应该即知即行,每天在工作中,对人、对事,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通过自己的良知,「清清楚楚的辨别」,总该有知所取舍吧?   若能「致良知」而保有良知,于日常生活中行其所当行,不该做的绝对不做,断然不为,这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修行(修正错误的想念、行为)人了;他不必入山结茅,不必烧香、打坐,不必磕头,不必吃斋……但是诸佛如来可以保证他会得道,因为他所走的便是人人应该走的「光明大道」!   肆、生命之光   一、流芳百世莫遗臭万年   一般人都很重视「名气」,「人死留名」便成了不少人追求和向往的目标。「名者,造物所忌」,这种高调「曲高和寡」之故,所以好名之人仍然比比皆是。   如果「名实相符」,好名倒也不算是坏事,偏偏有些人并不怎么好,但却名声大噪!更糟的是坏得出了名,成了世人反面教育的样板人物。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由幼年而少年,由少年到青年,这是一段求学时代的人生,这段人生,虽然无所作为,但却为他自己即将踏入社会而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容器,我们把「容器」比作是个「空袋子」吧!这样会容易明白。离开学校就要就业,就业、工作就等于往袋子里开始装东西啊!   「袋子」究竟应该装些什么东西?学生时代虽然对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社会这个「大染缸」对人的诱惑和影响的力量是很大的,这从事实的历来现象,像一幕幕的影、戏在不断的上演着。但不论如何,操控这袋子主权永远都在自己的手里。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人,他的「袋子」毫无内容,什么东西都没装进去,交了白卷,使人生成了空白,与草木同朽的白活了一辈子。   有些人的「袋子」装进去的东西太少,便显得他的人生不够充实。   有些人的「袋子」装进去的是令人敬仰,叫人羡慕的东西,他所到之处散发着芬芳的馨香,散发着爱的光芒,他那些无比珍贵的内容,不仅是他劳苦血汗所累积,而且也为他灿烂光耀的未来,储存了无量、无限大爱的种籽。   也有些人,他们不知珍惜自己的「袋子」,在不知不觉中,装进去些乱七八糟,甚至很骯脏、很污秽的东西,给人生产生了负面的价值,他们不但活着很「臭」,臭得人人掩鼻,而且臭得很远!   晋朝时代周处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他与南山猛虎、桥下孽蛟,并为江苏宜兴地方三大害。后来被宜兴县令化装为一个老人,用言语点化了他;他上山射虎、入水斩蛟,他自己也隐瞒姓名,到浙江去埋首读书。在晋朝曾做到御史中丞的官。后来在晋朝边境有个叫齐万年的,啸聚二十万众作乱,有人建议晋帝:可派周处前去平乱。晋帝只给他五千人马,也无后援,周处孤军奋战,最后全军覆没。死后晋朝追谥他为平西将军。   从周处的故事,可知孟子的「主性善」,荀子的「主性恶」是一偏之见,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才算说对了,因为善恶是心意动了以后的行为,如果心不动,意不萌,何有善恶之事?   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是应该向善的,人人是可以做好事的;善事、好事都是爱心的表现,爱心的发挥;坏事是做不得的,做了你就会造下恶业,做了就会使接近你的人感到厌恶。人人都有良知,都可以为善去恶发挥自己的良能。所以,人应该有个理想,有个目标,有决心、有抱负,确立正大方向之后,就付出精神、毅力、意志,你的成就、成功,也是对社会、对别人爱心的回馈。生活上,人人为我;责任、义务上,自己不是也该为别人着想吗?   二、爱是众善的根源   中华文化以仁爱为本;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以仁爱治天下;尧、舜更以禅让无私之大仁、大爱为历代圣主之表率。孔子、孟子则以忠恕、仁义发挥大爱的教育,为万世师表。从孔、孟大爱的教育,发挥成四维──礼、义、廉、耻及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这个纲目扩展出去,即是万善之本,一切善美的事迹,皆是从四维、八德之中滋生出来,也即是从仁心、爱心之中流露出来。   自古迄今,无论中外,不论大、小领导,贩夫走卒,或者一家之主(煮),只要以仁心、爱心对上、对下、对任何人、任何事物者,必定会形成一个中心点,「譬如北辰,众星拱之」,爱心越强烈、越深厚,环卫的外围便越强大,越是众多,越是持久,可见仁爱的亲和力、同化力,是发之于自然,形成于自然,可大可久;亦是自自然然;反过来说,无仁、无义、没有深厚的、广大的爱心,则必定是离心离德,众叛亲离,甚至不旋踵而灭亡。   中华文化之仁爱,表现在往圣、今圣、昔贤、今贤、仁人、志士的言行上不胜枚举。圣哲们言「天」、言「道」、言「人」、言「政」莫不以仁爱为其根本。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告诉他:「仁者爱人。」这是最明白的答复:凡是内有仁心的人,表现于外的则必然是爱心的行动,仁和爱是一体之两面,分不开的。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仁在自己,不在外、不在他,只要能战胜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仁心爱心合乎礼(理),天下归仁、四海归心。这是说大,若果非君王领导阶层,只要能「克己复礼」,必定会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德不孤,必有邻」。大学上更警惕世人:「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财,不一定指金钱;功德财、法财、从「爱」心中发挥出来的救人、救世的言语,比有限量的金钱财高千万亿倍!这说明了不论是什么财,聚则不祥,散则大吉大利!   你有仁心而没有爱的行动,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颜渊是何等聪慧的人,他不需要像我们这样解释这么多,他一闻夫子「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语,便马上问:「请问其目?」做的方法是什么?夫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果是个大修行人,要再加一句〝非礼勿想〞)。礼者理也,做人、做事能合乎礼必不会悖理。「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知理而又守礼的人,一举一动皆有分寸。「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推己及人,推己及物」。如此则「四海一家,天下一人」。把仁爱发挥至理想的最高境界,除了发扬中华文化,发挥仁心、爱心之外,简直别无他途可循。   孔子对问仁的弟子,每个人的都不一样,但万善归仁却都是相同的,由此也可见仁爱是众善的根源。   孔子只举出一个仁字,就道尽了宇宙人生圆满的真理,因此,孔子从来不离开仁爱去谈什么生死。仁是至高无上而且是独尊的,所以孔子也从不离开对仁的笃信、力行而去谈论什么鬼神。   此外,对人格的鉴定,也以仁作为衡量的尺度和标准(巧言令色,鲜矣仁!)(端毅木讷,近乎仁)。对于居住的选择也以仁为标准(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言行全都是从仁心里流露出来的,仁便是孔圣人的全人格。   至于孟子,言必仁义,轻蔑权势、不重财利,对于仁爱的发扬及宣导,可说是毕生「鞠躬尽瘁」。且看公孙丑章中的一段: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四体──人之双臂、双腿,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四体,那就不是个健全的人了。   说点轻松的,这个故事只是「如是我闻」,在正史上是看不到的。   据说:明朝时代(不知是那位皇帝时期了)有两兄弟,老大名叫陈仲仁,为翰林大学士,老二名叫陈仲义,为兵部尚书,兄弟二人既然是高文化水平,知书达礼,手足之爱,倒也相处不错。但是二人既做了不小的官儿,童仆妻妾相处在一起,就难免不时口舌之诤,日久天长,竟演变到兄弟由白眼而决裂而分家的地步。   分家,按照里俗,须请舅父来仲裁,二人没有舅父,便想请当朝一位姓余的总督同僚朋友来仲裁。下书内写:敬请莅舍一叙。那位总督大官以为他兄弟俩请其过府喝酒的。到了陈府,原来是请他为陈氏兄弟主持公道、仲裁分家的。心里一不高兴,索来纸笔,写了一篇颇富启发而又教训的短文,写毕,掷笔而去。   陈氏兄弟捧起所书,上写的开头是一首诗:   兄弟本是同胞生,祖宗遗产何须争?   一番相见一番老,能得几时称弟兄?   接着,是一篇骂人不带脏字的训斥:   鹁鸽护雏,乌鸦反哺──仁也。   鹿得草而鸣其众,蜂见花而聚其群──义也。   羔羊跪乳,马不欺母──礼也。   蜘蛛罗网而为食,蝼蚁塞穴而避水──智也。   雁(燕)非时而不至,鸡非时而不啼──信也。   禽兽尚有「五常」,况为人耶?(骂这兄弟俩禽兽不如)   兄弟二人被骂得汗颜,被教训得非常惭愧,不禁抱头而哭!……   以前的人,男子须具「三纲、五常」之德,否则便不是一个健全的男子汉,今人虽不讲这一套,但能具备仁、义、礼、智、信的五德,仍是个顶刮刮的大好人。   唐朝的大文豪韩愈说:「博爱之谓仁」,把仁者爱人说得更明白些,仁是一种大爱,而非小爱、私爱,如「天下为公」,只这四个字不就概括了「自他不二」「物我一如」「万物一体」「四海一家」「天下一人」了吗?「天涯若比邻」,彼此何尝是遥远的呢?   耶稣热爱世人,最凸出的一句话:「爱心能使人得救」,这与韩愈说的「博爱之谓仁」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耶稣是个宗教实行者,而韩愈不过是「坐而言」罢了。   大觉佛陀释迦牟尼,人称「世尊」,他说「诸佛以大悲心为本」,大悲心是悲悯众生沉沦之苦,而用种种方便方法予以救度,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种至情、至性的大爱,把众生推送到老子说的「谷神不死」的至高境界了。如果不是这样,修行历经恒河沙数劫的佛陀,他若不彻悟爱的真谛,如何而能契证「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的慈悲之爱,是最高的,是最究竟的。中华文化之仁爱,就是朝向此一目标的起点及过程,仁者爱人无论对人、对事都以仁爱为本,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义务、义勇、义侠、义士……等名称,莫不都是从利他之爱心为出发点。所以古往圣贤、哲人遗留下来的宝贵启示,告诉我们:仁是爱的发扬及扩大,爱是行仁的实践。博爱就是仁,行仁即是爱。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都是爱的表现,也都是从仁而滋生。不但仁与爱名殊体同,一切的道德的德目,也都是名殊体同的。因此,只要发挥人人本有的爱心,把爱心发扬更发扬,扩大更扩大,把「爱」推展、净化至最高点时,就进入仁者圣洁、崇高的境界,那是个解脱的「实在界」,而非虚幻的、缘生的、八苦交煎的「现象界」了。   三、生命的光辉发之于爱的力行   生命的光辉,发之于对爱的充实,爱的充实全靠力行不辍的实践,因为离开了力行,便没有人生的创造;离开了实践,便是只能坐而言,不能起而行。实践要一步一脚印的踏实的去做,力行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大于微,行难于易,所谓「登高自卑,行远自迩」的有目标、有起点、有决心、有恒毅的做下去。这种发光、发热而且是源源不断力行的起点,其实就是自爱。   自爱是爱人的起点,所谓「仁者爱人」,只有具备了高度仁心的人,他才能做到自爱,也才能发挥其能仁之心去爱别人,如果连自爱都做不到,那不可能会去做到「泛爱众」,那一定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生命的光辉,发之于无穷无尽的泛爱之心,而泛爱则发自于自爱,自爱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一个人能做到真正的自爱,基本上要做到以下所列举的条件:   1.要负责、要知耻   作为一个有爱心、有热情、有抱负、有伟大志气的人,首先应该自己对家庭、对下一代、对社会、对同胞、对众生,「毅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及担当,勇敢坚决的把这个责任和义务肩负起来,然后策定力行的目标、决定实践的程序(这在修菩萨行的人来说,便是愿力的实践)。有了目标、决心及践履笃行,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步入有实际贡献、内涵充实而不空虚,散发出热、力的灿烂光辉,把内心之爱施泽滋润给一切有缘的人及众生(这在修行人来说,叫累积功德)。「知耻」有自我警惕的意思,能知耻的人,决不会使自己的人格沾染些许污点,也必定肯负责、能进取,在「义」与「利」之间知所抉择;对于不荣誉、不道德的事;对有悖良知、于心不安的事,绝对不去做,甚至连想都不去想。能负责及知耻,便是自爱、爱人的起点。   2.要发挥孝、慈的天性   「孩提之童,莫不知爱其亲」,人的孝顺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过去有本二十四孝的故事,家喻户晓,今人都已经淡忘了;但是现今如有对其父母特别孝顺的人,乡亲邻里之间仍是乐于传颂和赞扬,媒体也乐于报导,只是今日的孝子很稀有,甚至把孝子这两个字的含意颠倒过来,成为父母对儿子的孝顺──孝顺其子的孝子,真是不伦不类。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孝子是虞舜。   虞舜是瞽瞍的儿子,母亲早亡。瞽瞍又娶,生了个弟弟名字叫象。继母不慈、瞽瞍不仁,加上弟象的鸭霸,虞舜所受的凌辱及虐待,实非常人所堪忍受,但是舜有纯孝的天性,他始终以「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没有丝毫不满的心意和行为。虽然弟象想尽方法要害死他,他也没有恨弟象之心,仍然真挚的对待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仍然流露着「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的手足之情。   尧帝敬重舜的品格,喜爱舜的为人,尧帝把两个美丽的女儿嫁给舜,又派了九个儿子去侍奉舜,同时送给舜很多的财富,但是这些宠爱并未让舜解除内心的深忧。后来尧帝把帝位让给舜,使舜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同样没有除去他心内的隐痛;在舜的崇高纯孝天性中,只有获得父母衷心的喜爱,才是人生最大的满足。   由于舜的孝心精诚,终于把瞽瞍感动成为慈父,弟象也变成了一个恭顺的弟弟。   最深厚的情感是天伦之挚爱,最伟大的勇气,也是发之于爱心,在中国有「杨香打虎救父」的故事,无独有偶,在缅甸也曾有过类似的事情:   (据报载)缅甸有个十三岁的女孩,名叫海慕儿,和她父亲到森林里去砍柴,当她父亲正在砍柴时,突然窜出一只大花豹,猛扑海慕儿的父亲,千钧一发之际,海慕儿抡起手中的砍柴斧头,向花豹的腰背上砍去,大花豹被突如其来的一击,负痛逃走!她的父亲也幸而保住了性命。事后,有人问海慕儿:妳那来的那股勇气?她说:「平常我听到别人谈起虎、豹,都害怕得要死!但当时我只有急着要救我父亲,别的我什么都不管了!」。   在孝慈的天性中,潜存着强大的力量,炽然的爱心,会产生无比的勇气。不只是人,试看一只老母鸡,平时胆小,见到一点儿危险就跑就躲,但当牠孵出了小鸡时,牠竟敢和最凶猛的老鹰迎战!谁要是去抓牠的小鸡,牠也毫不客气的用翅膀、利爪、尖嘴再加上惊叫,瞧牠那股凶狠的样子,谁敢近牠?   孝,是做子女的对生养自己的父母要知恩感恩的顺从;慈,是做父母的对自己生养的儿女的爱护。这种天伦之爱是自然的,是祖宗血肉之递传,把孝、慈的精神推广发扬,便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人类的生命能够绵延不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以至于无穷,孝、慈天性的爱心,便是与天地共存共荣的生机。   这里,再记述一则感人的事迹:   在四○年代时期,一艘挪威的邮轮,在太平洋中一个珊瑚礁附近,被日军潜水艇上的鱼雷击中,当邮轮开始沉没时,船长发出求救的信号,同时下令放下救生艇,把妇孺老弱送上突出海面的珊瑚礁上。   在风浪中,仅有二十几个人登上礁屿,礁屿的面积非常小,上面没有任何可吃的食物。   一天、两天过去了,救护的船只渺无踪影。到了第五天,有些忍受不了饥渴的人投海而死。   到了第九天,救护的船舰开来了,但礁屿上除了十几具尸体之外,却发现一个六、七个月大的孩子还奇迹似的活着。当救生员仔细的察看时,赫然发现一个少妇的胸口破了一个血洞,原来这个孩子是因为吸吮他妈妈胸口的血液而存活下来的。在那个至高无上天性母爱的年轻少妇的手中,仍紧紧抓握着一块带血的尖石。   母爱的伟大,延续了唯一幸存的孩子,也说明了这个宇宙、世界的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皆因爱心为生之源头,如果没有了爱,这个宇宙、这个世界一定是一团黑暗。   3.要具备和发扬忠、诚的美德   「忠」是一切道德的中心,「忠」也是完美人格的骨干,人人所熟知的「忠肝义胆」「赤胆忠心」「忠心不二」「忠于职守」……等,都是指一个人具有高尚的情操,人天敬仰的行为。历史上的关云长、岳飞、文天祥……等都是这样典型「忠心」的人。   忠心耿耿,大则治国、平天下,天下为公,廓然无私;小则对上司、对事业、对朋友、对妻子(丈夫)都不可以不忠,历来不忠的人,无论古今中外,都为人所不耻,臭名远播。不忠的人,他没有中心思想,朝秦暮楚、败德乱行;他对朋友不忠,不惜出卖朋友;对自己不忠,可以说话不算数,做事不负责任了;对妻子(丈夫)不忠,金屋藏娇(红杏出墙),败德乱行的结果,摧毁了家庭幸福,自己狼狈不堪。可见忠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所不可缺少的骨气,忠是构成健全完美人格所必需的条件,只有忠心不二的坚贞志节,才是成大事、立大业的基础。   「忠」也是从爱心流露出来的高贵品质,它纯洁而坚贞,具备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所以从它散发出来的一言一行,可以万古千秋,日月同光。   大禹治水的故事,每个小学生都读过。   禹的父亲治水失败。虞舜便命禹继承其父志治水患。禹刚结婚不过三个多月,便别妻离家为救同胞百姓的生命奉献自己去了。   治水患是大工程,他研究父亲失败的原因而改用「疏导法」。他每天与洪水搏斗,虽然在狂风暴雨之中也不停止工作;衣服破了,帽子破了,鞋子的底磨穿了,腿上的汗毛磨光了,手掌也磨得粗厚而裂开了,真是除了披星戴月,手胼足胝的硬干、苦干、实干、认真治水的工作之外,一切都毫不在意。十二年中,有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连进去看一下妻儿都不曾。这种把小(私)爱扩展为大爱,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精神,终于使他平了水患,完成了使命及任务,给同胞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汉朝末年的诸葛亮,他常以管仲自况,他的学识、才干在当代无与伦比,无人能比,后人对他的崇敬,并非因他会神机妙算,而是读了他那字字血泪、句句赤忱的前、后「出师表」,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挚情意,不是爱的高尚情操及流露是什么呢?   仔细品味「忠」与「爱」、「忠」与「仁」、「忠」与「诚」、「忠」与「恕」……这一切的美德,都好象是一种「至大至刚,充塞宇宙,无名可名」的别名,把这种「无名可名,名为自性」──至性的大爱发挥到至高的心境的是文天祥。   文天祥是宋朝末年的丞相,他毁家救国,起兵抗元,屡挫屡起,屡败屡战,力竭被执,元世祖爱他是个人才,许他以宰相的高位,他不屑一顾。被囚三年,受尽威逼利诱,不惟不屈、不动、不摇其求死之决心,而且完成了万世不朽的杰作──正气歌。真是「是气所磅礡,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临刑时,他态度从容,神彩焕发。就义前,他泰然自若地对一旁慨叹饮泣的人群说:「我能尽到的力量,都已竭尽了,人生的责任,也只能到此为止。」   死后,在其衣带上发现他在生前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种海枯石烂而忠贞不移的大爱心,真是「浩然正气」,「鬼神泣壮烈」!   说到「诚」,更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德性和素养。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诚,是一个人没有丝毫虚妄的真情,此情即原本廓然大公无私的仁爱之心,秉此无私、仁爱之诚心,则无不可成之事,无不可化之人,因为至诚可以格物,可以感动天地,可以感化异类,佛法中有「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的事实,皆是一念仁爱之「诚」所能致之。   中庸又说:「不诚无物」,一个人如果言行诡异、自欺欺人,他还会有什么呢?小孩都读过「狼来了!狼来了!」的骗人故事,从那么简单、明白的说喻,正是告诉我人「不诚无物」;做人不诚实是不行的,一个虚假不实的人,最终受害的是他自己。聪明虽好,不如有点智能,世间智能虽高,不如具有无师智、自然智的般若智,因为智能越高越接近大公无私的仁爱本心。   中庸又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是一个人由内向外表达至真、至善、至美,也是由小而大成就其伟业的基础。所以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可与天地参」是什么意思呢?「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自他不二,物我一如」,到那时候,这个人的一举一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的存活,不是在为他自己,「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至真感通,成了先知先觉。「至诚可以前知」,事实还没有发生,就早已看到了,知道了。悲天悯人的仁爱心肠,化成最有效的、实际的行动做他该做的,这种人是人中的佛陀、菩萨。   4.力行仁爱、信义、和平的美德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墨子」,他是一个行侠仗义、崇尚和平、舍己救人的仁爱力行者。   墨子的一生倡行「兼爱」,到处济弱扶倾,帮助弱小,抵抗强权。他既不要名,也不要利,只要是对人、对大众有益,不论远近、不论狂风骤雨,鞋子磨穿了,脚底磨破了,都在所不惜,抱着救人如救火的仁爱心情,跑去为对方排难解纷。当问题解决之后,便扬长而去!   有一次,强大的楚国,请来一名工程师公输般,打造云梯,准备吞灭弱邻宋国。这消息给正在鲁国讲学的墨子知道了,他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一连赶路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他的鞋子磨穿了,便用布包住脚,到楚国时,脚底都磨破了。   他求见楚王,奉劝楚王打消灭宋的计划,楚王不肯,于是他告诉楚王说:「我已准备好了帮助宋国守城,你一定要攻,那是徒劳无功的。」。   楚王不信,叫他和公输般当面推演攻防战术。   演习结果,「攻」的方法已用尽,「防」的手段还没有用完,搞得公输般穷于应付,下不了台。   楚王对墨子说:「我还有最后一着,准赢不输,只是不告诉你。」墨子说:「你无非是想杀了我,以断绝宋国之助力,我告诉你:我的学生三百人,由禽滑厘等领导,早就在宋国准备好了,你即使杀了我,依然攻不下宋城!」。   凭着墨子的爱心,终于使楚王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中国人做人,不仅只是从做人做起,而且是遵循天命之道,也即是上天好生之德,仰观俯察,结合天心,而化育万象,得其大慈、至仁、兼爱之本心,去除人欲偏私别异之谬见,浩然正行,显出博厚高明的圣哲人士,所以中国的大人物,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光。   墨子发明兼爱之旨以言「仁义」,其爱的旨趣和儒是相同的。其「法仪篇」里说:「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与儒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墨子思想有些地方比儒更是活灵活现,如「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天,就是自然,自然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行为,是非常美好的现象。他又说:「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从这些话就可看出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这世界到处充满了爱,那是多么美好呀!反之,如果「相恶、相贼」,原可成为天国的就会变成了地狱!那岂是生为万物之灵的人们所向往的吗!   美国的巨人林肯,从小就有仁爱心肠,他一生最了不起的成就是解放黑人。那时黑人称为黑奴,同样的一个人,情感理智全同,只是皮肤颜色不同,把他们当作奴隶,当作牛马,而不把他们当人看待,这太不仁道了。所以,林肯从小看在眼里,起念在心底:有朝一日,只要他有力量,一定要把黑人同胞解放。   后来,林肯做了联邦的众议员,于是就开始他解放黑奴的奋斗。当时在「众人诺诺,一人谔谔」的悬殊对比之下,可以想见他所遭受的打击和挫折,但是他的决心和意志却从未动摇过。   一八六一年三月四日,他宣誓就任美国大总统,四月十二日南北战争就爆发了。一八六二年七月他促请国会通过一项法律:「允许各处逃过来的黑人参加北军,并使他们的家属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   对于解放黑人,林肯原先是采取温和渐进的政策,希望黑人能够逐渐获得自由,而由政府来弥补蓄奴者的损失,但是南方的政府对林肯的这项建议不肯接受。于是,林肯便自己拟定了一篇解放黑人的文告以示决心。   一八六二年九月,北军在安坦慕赢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于是林肯毅然宣布了他那历史性的文告,四百万的黑奴,在巨人林肯伟大的仁爱心肠同情之下,从一八六三年的元旦起,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当林肯在文告上签字的时候,他说:「如果我的名字可以写上历史的话,就是由于这一行动,我的全部精神,都已贯注在这件事情之中。」   林肯临死前的当天晚上,他处理了最后一件公文,充满着仁爱的「恻隐之心」。最后一件公文是一件特赦令;他赦免了一个逃兵的死刑。他在签署时说:「我想这孩子活在这个世上,总比埋在地下对我们要有益一些!」。   林肯虽然死了,但是他那伟大的爱心,将永远活在世人的心里。人类只有爱心的交相晖映,才能和平相处,如果一旦没有了爱心,人们将失去自由和光明。没有爱心的世界,一定是黑暗的,是悲惨的!   讲仁爱,其实也包括了信义及和平于其中。仁爱是目的,信义便是个方法及手段,和平则是目的及手段的实现。   不论是任何人,如果他自己没有信心,对别人不能信任,而别人也无法相信他时,那这个人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必定是六神无主;心无所主,能成就个什么呢?如果再加上失信于人,别人都不和他往来,他自己能做些什么事?由此可见「信」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了。   信者不疑,对大前提,大目标决定了之后,把信心贯注进去,便会产生决心和毅力,便会恒常不断的直抵于事情的成功,如果没有信心的贯注,便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甚至弄得乱七八糟。   因此,不论是大、小领导,贩夫走卒,「民无信不立」,如果谁缺乏了「信」的德行,简直无法立足于天地之间、人群之中,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些,失去「信」这个内涵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义」字也通「忠、孝、仁、爱、信」的实质和内容,也是爱心的发挥及发扬。义者宜也,宜是应当、应该的意思;不义便是不应该、不应当。如果人人都能辨别清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该做的事虽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反之,不该做的事,绝对不做,断然不为;像汉末的关羽,「财帛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能够移其志」,「青灯观青史,提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赤心秉赤面,骑赤兔追风,驰驱时不忘赤帝」,这种大义凛然的人,怎么会不成功为人世间的「超人」呢?   学佛的人都知道,「一心十法界」──佛、菩萨、辟支、罗汉、诸天、人、修罗、畜牲、地狱、饿鬼。既然人人皆有佛性,生命全同,为什么会造成不同的外形呢?说通了,道明了,也只是一个义字,是该做、不该做的
/
本文档为【爱 的 人 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