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2011-09-23 50页 ppt 1M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6148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null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null利息是与信用相伴相生的一个概念。在借贷关系中,借者不仅要按期归还本金,还要对贷者支付一个增加额——利息。 所以利息是借者使用本金所花的代价,它来源于借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如果把“资金”也看成一种特殊“商品”的话,利息就可看成是“资金的价格”,它比一般商品的价格要复杂得多,也重要得多。 尽管利息作为经济范畴,至今在有关利息来源及其性质等理论问题上仍有许多争论,但在这里主要是把利率当作一种经济杠杆、政策工具来研究,我们关心的是利率与物价、利率与经济...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null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null利息是与信用相伴相生的一个概念。在借贷关系中,借者不仅要按期归还本金,还要对贷者支付一个增加额——利息。 所以利息是借者使用本金所花的代价,它来源于借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如果把“资金”也看成一种特殊“商品”的话,利息就可看成是“资金的价格”,它比一般商品的价格要复杂得多,也重要得多。 尽管利息作为经济范畴,至今在有关利息来源及其性质等理论问题上仍有许多争论,但在这里主要是把利率当作一种经济杠杆、政策工具来研究,我们关心的是利率与物价、利率与经济增长等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怎样,利率调控经济的效果如何,如何用好利率工具等现实问题。null本章主要讨论: 利息的本质与利率 利率的决定 利率的功能作用 第一节 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第一节 利息的本质和利息率利息本质 收益的资本化规律 利息率及其分类 利率体系 利率的计量一、利息的本质一、利息的本质利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但从货币所有者来看,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现为G -G’,即以货币形式贷出,又带着增值的货币流回到贷出者手中。 这就是利息的本质、利息的来源问题。 古今中外许多经济学家在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上提出过各种理论观点, 如威廉·配第的“报酬论”、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亚当·斯密“剩余价值说”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因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解释上和不注重经济关系的分析,而带有较大的片面性。null马克思是从借贷资本运动的全过程来提示利息的神秘面纱。 其分析的思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全过程具有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的特点。 其过程用式子表示为: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Pm代表生产资料,A代表劳动力,P代表生产过程,“′”代表增值部分。null可见,从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双重角度看,利息决不是货币本身生出来的果实,不是在再生产过程以外的借贷活动中产生的,也不是在购买生产要素和销售产成品的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而是生产过程的产物,是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归货币所有者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与现实资本(产业资本)的运动和再生产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借贷资本只有转化为现实资本,进入生产过程,才能繁衍。因此,利息本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它来源于生产过程,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马克思关于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贷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于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显然,没有借贷,便没有利息。 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利息的概念已经扩大,并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作为资金的所有者,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成是其理所当然的收入;作为生产经营者,无论借入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成是其理所当然的支出,并且在会计中列入成本。于是其经营利润就很自然地分为两块:利息与企业主收入。 这样在经营者的观念中,只有扣除利息后的余额才是真正的经营所得;因而利息率就成为测量其经营状况的尺度,并进一步演变为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的。收益的资本化规律收益的资本化规律收益的资本化:指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使一些本身无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资本金数量的事物,也能算出资本金额或价格,这就是资本化的概念。null收益的资本化是从收益、利率、本金三者的关系中套算出来的。 一般来说,收益是利率与本金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收益(B)=本金(P)× 利率(R)null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金,即: 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收益的资本化规律就会起作用。 在现实中,这一规律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房地产租赁、证券买卖、知识产权的交易、管理技术人员薪金的确定等活动都要依赖于这些事物的价格及行情,而这些事物往往不存在一种内在的规律来决定其价格。 借助于收益的资本化规律,这些事物都可视为资本,其价格就是按照收益的大小和当时利率的高低来确定。 例1: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2: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例3: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null比如土地,其本身不是劳动品,没有价格。但土地有收益,因此土地这种资本就具有了价格,而且有高低之分。 如在城市郊区的每亩土地年收益只有6000元,假定年利率为6%,那么该块地的价格是多少? 该块地的价格=6000÷0.06=100000元 而在市中心地区,每亩地的年收益可能多到60万、600万元甚至更多,那么土地价格=60÷0.06=1000万元或10000万元。 同样对沙漠中的一块不毛之地来说,由于其收益为0,其价格也只能是0。null再比如,一个管理技术人员的年薪10万元,那么这人的价格就可看成是取得10万元收益的资本金额,其价格=10÷0.06=166.67万元。 西方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的概念正是收益资本化规律的体现。它不仅承认劳动是生产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强调它是一种资本,工资性货币收入被看成是人力资本的所得,而人力资本则是由为增进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所进行的投资而形成的。 收益资本化作用最显著的领域就是在资本市场有价证券价格的形成方面。二、利率二、利率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利率是衡量利息数量大小的尺度。 利率体现了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 (一)利率的种类:(一)利率的种类:利率的种类很多,可以按照不同分类方法把利率分为各种类别。这些类别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即利率体系。 1、按利率的表示方法分为: 年利率(以年为单位计算)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即用%表示。 月利率(以月为单位计算的利息)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即用‰表示。 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的利息)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即用‰0表示。null2、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分为: 官定利率:即法定利率,是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非政府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确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场内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null3、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分为: 固定利率:在借贷期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多用于短期借贷或利率稳定的情况。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多用于长期借贷或国际金融市场。 null4、按利率的制定分为: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差别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null 5、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分为: 名义利率:包括了通货膨胀的利率,通常金融机构公布或采用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例:交通银行年初贷出为期1年的贷款10亿元,年终收回本息11亿元,则它的 名义利息率=(11-10)/10=10% 实际利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即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例:假设年初在股市投资1万元购买海尔股票,年终得到1千元的红利,但同期通货膨胀率为3%, 则实际利息率为:1000/10000-3%=7% 正利率和负利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大于0时,即为正利率;反之则为负利率。 较为精确的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较为精确的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从名义利率推算实际利率。这是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null美国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美国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利率的种类利率的种类(二)利率体系(二)利率体系各种利率都是按不同的划分方法或划分角度来进行分类的,划分利率种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性。 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不是互相隔绝而是可以交叉的,同一种利率可以同时具备几种利率的特性。 各类利率之间或各类利率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它们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 null在利率体系中,存在一个基准利率或中心利率,即这种利率一变动,必然会相应引起利率体系中的其它利率变动。 基准利率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或再贷款利率。 了解这种基准利率的变化趋势,就可大致了解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利率体系主要包括:利率体系主要包括:1、中央银行再贴现率与商业银行存贷利率 2、拆借利率与国债利率 3、一级市场利率与二级市场利率三、利率的计量三、利率的计量利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1、单利法:单利是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只要本金在贷款期限中获得利息,不管时间多长,所生利息均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这里所说的“本金”是指贷给别人以收取利息的原本金额。 2、复利的计算:按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在加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一种办法。null利率体系利率体系一般由利率结构、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构成利率结构简表1、单利计息法在单利计算中,经常使用以下符号: P――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 r――利率,通常指每年利息与本金之比; I――利息; S――本金与利息之和,又称本利和或终值; n――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 单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I=P×r×n1、单利计息法1、单利计息法1、单利计息法例:某企业有一张带息期票,面额为1200元,票面利率4%,出票日期6月15日,8月14日到期(共60天),则到期时利息为: I=1200×4%×60/360=8(元) 注意:在计算利息时,除非特别指明,给出的利率是指年利率。对于不足一年的利息,以一年等于360天来折算。 null单利终值的计算。单利终值即现在的一定资金在将来某一时点按照单利方式下计算的本利和。 单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S=P+P×r×n =P×(1十r×n) 在上例中,如票据到期,出票人应付的本利和即票据终值为: S=1200×(1十4%×60/360)=1208(元) 我们经常说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多少多少,这个利率指都是单利,银行每年按这个利率计算利息,但是只在存款到期时才和本金一并支付。 比如,某投资者在2004.12存1000元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6%,5年的利息总和就是1000×3.6%×5=180,那么5年后得到的本息总共是1180元,扣除利息税36元 ,本利和为1144元。2、复利计息法复利:利息在每年的年末就支付给你,而不是存款到期后才一并支付,这样,上一年得到的利息在下一年就成了本金,在以后的每年中都可以得到利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 第一年1000   3.6% 36  1036 第一年本利和=P(1+r)=A 第二年1036 3.6% 37.30 1073.3 第二年本利和=A(1+r)= P(1+r)2  第三年1073.3 3.6% 38.64 1111.94 第四年1111.94 3.6% 40.03 1151.97 第五年1151.97 3.6% 41.47 1193.44 第五年本利和=P(1+r)52、复利计息法null复利公式:S=P(1+r)n P=S/(1+r)n I=S-P= P(1+r)n-P=P〔(1+r)n-1〕 显然,按复利计息可以多得到1193.44-1180=13.44元的利息。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点小小的差异,在利率比较高、期限比较长的情况下,这个差别会大得惊人。 null例1:一笔普通贷款(资金由贷方借给借方,双方讲好还款的日期和利息,到期后连本带息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年利率为10%,要求借款人1年后还本付息,那么1年末将收回: 如果再将这110元贷放出去,到第2年年末就可以得到: 或同样地, 这一贷款过程继续下去,在第3年末,你将得到: null例2:有一笔5年期,年利率为10%的10000元贷款,请分别按单利和复利计算到期后的利息额和本利和。 单利: 复利:null例3:一笔贷款金额为100万元,月利率为5‰,问三年后应还本付息为多少? (分别按照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 单利法:118万 复利法:119.1016万 练习练习 某甲在银行办理了10000元的定期存单,存期为3年,年息3厘,每年计息一次。 (1)用单利和复利法分别计算存单到期日某甲的本利和。 (2)用复利法计算在第2年银行支付给某甲的利息。 (3)用复利法计算2年内银行支付给某甲的利息。 复利在经济中的运用复利在经济中的运用现值指现在的一定金额货币或资金的实际价值,或指未来某一时间价值的现在价值,即终值的实际价值。 终值是一定金额货币或资金的到期价值,即本利和。nullnullnull现值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各种金融资产的到期收益率。现值公式现值公式算式是:PV=FV/(1+r)n 这是用来计算未来某个数额的货币的现值。 PV=S1/(1+r)+S2/(1+r)2+…..+Sn/(1+r)n 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计算几乎任何金融证券的现值的公式。较高的未来支付额会产生较高的现值。例题例题假设一个附息债券在未来5年内每年支付利息100元,然后在第5年末偿还面值1000元,债券的利率10%。那么这个债券的价值应当是多少?总结未来将收到的某一金额的现值相当于,你今天需要将多少数额的金钱以当前的市场利率进行投资,最终才能得到那一金额。 当市场利率改变时,二级市场上的证券价格也随之改变。 给定本金和利率,应用现值公式可以计算出未来的支付额。现值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历史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利率的决定,有多种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认为: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变动取决于供求对比关系,主要有四种理论 IS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 IS-LM理论一、利率的决定理论一、利率的决定理论(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起点: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利息质的规定性决定它量的规定性,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 利率的变化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利率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分配的比例(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供求关系着眼的,他们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是什么供求关系决定利率。(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IS论:古典利率理论1、IS论:古典利率理论代表人物是庞巴维克、马歇尔和费雪。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即由资本的供给和资本的需求两方面决定的。 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 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 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储蓄与投资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储蓄与投资 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均衡利率的变动: 投资需求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位移均衡利率的变动: 投资需求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位移引起投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最主要的因素:引起投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最主要的因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投入,所引起的产出的增加额。 当资本边际生产力提高时,同样的投资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产出,因此,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会增加,投资曲线向右移; 如果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降低了,投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投资需求会减少。因此,均衡利率水平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向变动。 引起储蓄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引起储蓄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边际消费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倾向提高,储蓄供给曲线就会向右移动,若投资需求曲线没有发生位移,则均衡利率就会下降; 反之,边际消费倾向提高,边际储蓄倾向提高,储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如果投资需求曲线没有发生位移,则均衡利率会上升。 古典利率理论古典利率理论该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达到均衡的作用。当储蓄供给大于投资需求时,利率就下降,而低利率会自动刺激人们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利率就上升,高利率又会刺激人们减少投资,增加储蓄。 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供给量由中央银行控制,而货币的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量是外生变量,基本上由货币当局掌握和控制,不受利率的影响。 null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有交易动机、谨慎或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三种情况,前两种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收入的多少,它是收入的正比例函数。投机动机所导致的货币需求则由利率的高低所决定,它是利率的反比例函数。 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较大,利率越低,货币的投机需求越大,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越大,当利率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流动性陷阱”;利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多持有财产而少持有现金。 货币供给函数和货币需求函数交点即为均衡利率。null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曲线:S完全由货币当局控制,假设是外生变量;在M-I 平面图上是一条垂直于M 轴的直线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曲线:d由三种需求构成(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与利率反向变动。在M-I平面图上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凸向原点)。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收入和价格 收入效应 主要从两个环节影响货币需求。 一是随着经济的扩张,收入增加,财富增加,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作为价值贮藏; 二是随着经济的扩张,收入增加,人们将用更多的货币购买商品,也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因为收入水平提高,导致每一个利率点上的货币需求都增加,所以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在经济衰退时期,收入减少,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水平效应 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他们关心的不是名义的货币量,而是实际货币量,即剔除价格因素以后,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劳务量。在物价水平上涨时期,名义货币量的价值下降,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减少,为使人们实际拥有的货币购买力不变,他们将持有更多的名义货币量。所以,价格水平上涨,每个利率点上的货币需求都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跌,货币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所以在他的模型中,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而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及其变动均衡利率及其变动收入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利率上升到i2; 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利率上升到i2; 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右移,利率下降到i3。影响货币供求关系曲线的若干因素影响货币供求关系曲线的若干因素1,影响货币需求因素 作用途径 利率变化 收入效应 收入增加,财富增加 利率增加 货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价格水平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上升 利率增加 货币需求曲线右移 2,影响货币供给因素 作用途径 利率变化 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 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曲线右移特例:流动性陷阱特例: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但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某种临界程度时,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伯逊、俄林。该理论认为古典利率理论完全忽视了货币因素,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则完全否定了实物因素,该理论试图将货币因素与实物因素和对流量的分析结合起来,把借贷资金的供求分析放到这两个市场中综合考虑。 根据这一理论,可贷资金的需求有个人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政府开支的需求以及人们“窖藏” △H(保持流动性资产——货币)的需求。可贷资金的供给有储蓄S 、央行的货币发行△M及货币反窖藏DH。 可贷资金供给 Ls = S + △M + DH 可贷资金需求 Ld = I + △H 利率由可贷资金供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可贷资金论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利率。其均衡条件为: 可贷资金供给来源可贷资金供给来源当前储蓄 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 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 窑藏现金的启用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当前投资 固定资本的重置及折旧的补偿 新增窑藏货币需求 影响货币供求关系曲线的若干因素影响货币供求关系曲线的若干因素影响因素 作用途径 利率变化 财富 财富↑→债券需求↑ 利率下降 →可贷资金供给↑→利率 ↓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债券需求↓ 利率上升 →可贷资金供给↓ →利率 ↑ 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债券需求↓ 利率上升 →可贷资金供给↓ →利率 ↑ 风险 风险↑→债券需求↓ 利率上升 →可贷资金供给↓ →利率 ↑ 流动性 流动性↑→债券需求↑ 利率下降 →可贷资金供给↑→利率 ↓ 政府赤字 政府赤字↑→债券供给↑ 利率上升 →可贷资金需求↑→利率 ↑ 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与储蓄投资的均衡储蓄的差别: 在可贷资金均衡条件下,储蓄并不一定等于投资。因为储蓄者可能持有部分现金(窖藏)而不储蓄,借款者也可能持有部分(窖藏)资金而不投资。但是随着利率的上升储蓄越来越趋近投资。4、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4、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背景: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各有其优缺点。为了弥补这两大利率理论体系的缺点,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IS-LM模型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尝试。 IS-LM模型IS-LM模型基于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货币供应量,将可贷资金的公式表述与凯恩斯的公式表述两者综合起来,就能得出一种适当的利率学说。 从可贷资金公式的表述中,得到一组在各种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储蓄表(即可贷资金供给表),根据储蓄表及I、r、Y之间的关系,导出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时Y与r之间函数关系的IS曲线。 从凯恩斯公式的表述中,导出一组在各种不同收入水平下灵活偏好表,并通过货币需求L与收入Y和利率r之间的关系,导出表示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Y与r之间函数关系的LM曲线。 IS和LM两条曲线都是有关收入和利率两个变量的不同关系组合的点的连线。因此,收入和利率共同决定于这两条曲线的交点。nullIS曲线: 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储蓄与收入,利率呈正方向变化。因此,IS曲线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是投资和储蓄相等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该曲线是在进出口水平一定、汇率一定的情况下给出的。如果把投资看成是对收入的“注入”,则其应包括国内投资、出口和政府的支出;如果把储蓄看成是收入的“漏出”,则其应包括国内储蓄、进口和税收。 LM曲线: LM曲线表明的是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该曲线上,实质货币供给与汇率为一定,人们对实质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该曲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表明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利率和收入要么处于高水平,要么处于低水平。 二、利率的变化影响因素二、利率的变化影响因素 在现代经济中,利率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利率水平的高低变动来实现的。那么,利率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利率决定理论,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某些主要因素作了侧重分析。null概括起来说,利率变动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平均利润率 2.资金的供求和竞争状况 资金供给方还是资金需求方都希望利息率的确定对自己有利。双方围绕利率的高低形成对立,竞争的结果,形成利率,一般地讲,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使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 3.通货膨胀预期 4.银行成本 5.国家政策、法规和社会习惯 6.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利率水平第三节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第三节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利率作为经济杠杆,主要具有三方面的经济功能,对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利率的功能 1、调节功能 在现代经济中,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使用一般等价物的价格,因此,相对于商品价格来说,利率调节经济具有全局性、宏观性、集中性等特点。 null2、分配功能 利率具有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功能。 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借者的企业主收入和贷者的利息收入之间的分割比例,从而使收入在借贷双方之间进行初次分配; 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储蓄规模的大小,制约着消费和积累的比例,从而对整个国民收入进行合理的再分配,使盈余部门的资金流向赤字部门。 3、传递导向功能 在经济运行中,利率的导向功能就是资金总是倾向于向利率高、收益好的部门、企业、产品流动,并引导储蓄、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进社会福利。二、利率的作用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 利息率提高 国民储蓄率上升 借贷资本增多 社会资本供给增加。反之,社会资本供给减少 利息率可以调节投资 利息率降低 职能资本家贷款成本降低 增加投资 整个社会投资规模扩大。反之,投资减少 二、利率的作用null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因为企业利润=(产品成本+利息+税金) 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 一方面,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合理的利率能够增强人们的储蓄愿望和热情,不合理的利率会削弱人们的储蓄愿望的热情。因此,利率的变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节个人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 另一方面,利率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1、自身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3)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高; (4)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null2、利率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 利率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是指要具备利率发挥作用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地说,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 3、利率发挥作用的宏观环境 利率发挥作用的宏观环境,最主要的包括两方面:一是整个经济的运行应以市场经济和企业自主决策为基础,二是宏观调控机制应以间接调控为主。 三、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三、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前,我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和利率政策,利率水平很低、利率档次和种类很少、利率一经确定长期固定不变,这样的利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它完全不能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妨碍了利率杠杆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我国自1949年以来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体制。 null从历史上看,我国利率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1978年~1989年,主要是调整利率水平; 1990年~1992年,主要是调整利率结构; 1993年至今,主要是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使利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所谓利率市场化,其内涵是,政府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并取消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调控方式,让市场供求在利率水平决定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一个以国家间接调节为指导、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参照、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率体系。 null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酝酿开始于1993年,至今已有近16年的历史,目前仅在局部得以实现,关键领域还处在管制阶段。 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因商业银行改革不到位、央行利率调控体系不完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还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null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null2000.9.21: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1: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体系。 2002.3: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4: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自行商定。 2003.6:放开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同时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null2004.1.1: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上限可为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可达2倍;下限为0.9倍。 2004.3.25: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在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加点。 2004.10.29: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但城乡信用社除外,允许其上限可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然为0.9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但不能上浮)。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2004.11.18: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利率档次,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null2005.1.31: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报告》指出,利率市场化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变革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让商业银行成为真正地买卖风险或定价风险的金融机构。具体来说,就是逐渐过渡到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2005.3.16:央行再次大幅度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并完全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目前,尚未进入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惟有存款利率的上限、贷款利率的下限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等少数利率品种。null2005.5.16: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5.5.27:央行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将从9月21日起开始执行。《通知》规定,个人活期存款按季结息,按结息日挂牌活期利率计息,每季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未到结息日清户时,按清户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利率计息到清户前一日止。单位活期存款按日计息,按季结息,计息期间遇利率调整分段计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为结息日。其中将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6种存款计、结息的自主定价下放给商业银行。这推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2005.7.21: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浮动汇率以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注入了新的内容。null2006.2: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 2006.2.9: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2006.9.6: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2007.1: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1996年5月1日----2007年9月15日 利率变化图示 1996年5月1日----2007年9月15日 利率变化图示 null央行历次加息时间表
/
本文档为【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