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锻炼方法【超详细】

2011-09-24 18页 pdf 1M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0114

暂无简介

举报
腰椎间盘突出锻炼方法【超详细】 (1)改善姿势,劳逸结合 注意自我调节,避免长期做反复固定动作,劳动部门应规定最大负荷量,避免 脊柱过载,以免促使和加速退变。某些需要长时间弯腰或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 一般站立时增大一倍以上,腰背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会相应提高。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坐椅和 桌面的高度来改变坐姿, 坚持工间操,使疲劳的肌肉得以恢复。 (2)加强脊柱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运动。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在预防上的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及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延年益寿。运动同 样对骨骼肌...
腰椎间盘突出锻炼方法【超详细】
(1)改善姿势,劳逸结合 注意自我调节,避免长期做反复固定动作,劳动部门应规定最大负荷量,避免 脊柱过载,以免促使和加速退变。某些需要长时间弯腰或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 一般站立时增大一倍以上,腰背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会相应提高。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坐椅和 桌面的高度来改变坐姿, 坚持工间操,使疲劳的肌肉得以恢复。 (2)加强脊柱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运动。祖国医学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在预防上的作用。 现代医学,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及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延年益寿。运动同 样对骨骼肌肉系统也有良好的作用,如肌肉附着处的骨突增大,骨密度增高,肌肉力量增强。运动改 善了骨、关节、韧带的血液循环,增加了代谢过程,使骨骼的有机成分增加,无机成分减少,使骨的 强度、韧性增加 ,延缓骨质的退行性变。强有力的背部肌肉 ,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 ,腹肌和肋间肌 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 (3)家庭生活中预防饮食是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证,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肌肉、四肢。饮食 不节,脾胃受损,往往会影响人体气血的生成,从而导致气血虚弱、筋骨失养和肌肉萎缩,并可促成 疾病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椎间盘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失去原有的弹性,围绕椎间盘的纤维环也会变得脆弱和易 被撕裂,曾患病者更是腰部肌肉松弛,轻微的诱因就可发病。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动作宜“慢半拍”。运动前或做重体力工作前、或晨起后,身体各部肌肉和关节都在松弛状态,如此 时做突然的动作就有可能伤害椎间盘。日常生活中注意,穿鞋时不要半蹲,不要直接弯腰取物,不要 下蹲负重。 2.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过度劳累。工作一段时间后稍作运动,或按摩一下腰腿部,或做一 会儿体操,并保持正确姿势,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3.走路时多运用腹部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腿同时并齐长时间站立。 4.睡软硬适度的硬板床,饭后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5.避免寒冷、潮湿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在寒热交接的季节注意避免腰椎疾病的复发。 6.一种锻炼腰椎的简单方法: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抱颈,向前挺腹,向后仰头,坚持 2~3 分钟然后 放松,工作间隙,重复做以上动作三五次,对颈椎、腰椎都有很好的拉伸作用。 由日本骨病专家组联合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腰椎康组合】,综合多维方式在治疗腰椎疾病方面获得惊 世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腰椎病难治愈易复发的难,被世界医学界誉为“不用刀的大手术”。 处方:淡菜、黄酒、韭菜各适量: 用法:将淡菜浸入黄酒中,然后同韭菜共煮后服食。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丝瓜根及近根部的老藤适量,黄酒少许。 用法:将丝瓜根、藤焙干研末。每次取 6 克,用黄酒送服,每日 2 次。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韭菜根、陈醋合适量。 用法:将韭菜根洗净,捣烂,加醋调和。敷于痛处。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保健疗法 一、动髋:仰卧,先以右腿向脚的前方猛然一伸,同时髋部向右一摆。再做左腿。动作要协调而有力, 两腿交替做二十至三十次。 二、蹬腿:仰卧,尽量屈曲髋、膝关节,足背勾紧(背屈)。然后足跟用力向斜上方(约四十五度) 蹬出后,将大小腿肌肉绷紧,放下还原。两腿交替做二十至六十次。 三、昂胸:俯卧,用双手支撑床上,先从头部后仰开始,同时支撑手渐渐撑起而把胸部向上昂起,最 后使劲后仰,力度达到腰部为止。平伏休息,重复五至十次。 四、鱼跃:俯卧,两手放在腰部,把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做成弓状。注意膝部不要弯曲。尽量 在这一姿势下维持一段时间,时间越长越好。 五、下腰和后伸:站立,两腿分开约肩宽,足尖向内。弹动性地向前弯腰,使手触地。然后复位再向 后伸腰,也要弹动性地后伸到最大量。反复五至十次,病情好转后加大动作幅度,注意循序渐进。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功夫灸是吸取古代名医医学著作《黄帝内径》、《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肘后备急方》、 《丹溪心法》、《扁鹊心书》千年灸法的精髓,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尖端产品,该产品采用超临 界萃取及缓释技术,含有独特的溶骨成分,按穴位贴敷,药力可迅速直透皮下骨质进入病变深层发挥 作用,通过连锁生化反应使椎间盘突出物失水萎缩直至溶解消失,同时可促进骨细胞所需营养成分的 合成,软化骨刺,松解血管和韧带的粘连,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对神经根的椎管的压迫。绝大多数 患者一周可明显好转,尤其是对于那些费尽周折的患者,功夫灸的出现为他们重新点燃了希望,既避 勉了口服产品引起的肠胃不适及其它副作用,又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并发症及高额的费用。 3~5天:大部分患者腰部酸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疼痛麻木、行走困难等明显缓解,坐立行走 明显轻松。 1~2疗程:腰部酸痛、坐骨神经痛、腿脚疼痛麻木、下肢无力、走不远路等基本正常,可自由 弯腰及坐立行走。 3 个阶段:功夫灸主要经过神经根水肿消除期、突出物萎缩溶解期和纤维环修复期 3 个阶段, 纤维环恢复弹性和韧性,人体可以承受正常的压力和负重,可以正常工作和运动。 淘宝唯一公司直销店:德心药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及突出,刺激神经根及窦椎神经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病因可有以下几点: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推节失稳、松 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外力的作用: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 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①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 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就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 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从而造成髓核突出。 (二)发病机制 1.主要病因 众所周知,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应力。大约在 20 岁以后, 椎间盘开始退变,并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伤:对临床病例的观察表明: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病, 与之密切相关。在脊柱轻度负荷和快速旋转时,可引起纤维环的水平破裂,而压应力主要使软骨终板 破裂。亦有人认为,外伤只是引起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原始病变在于无痛的髓核突入内层纤维环,而 外伤使髓核进一步突出到外面有神经支配的外层纤维环,从而引起疼痛。 (2)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脱)出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 颠簸状态,以致在驾驶汽车时,椎间盘内压力较高,可达 0.5kPa/cm2,在踩离合器时压力可增加至 1kPa/cm2,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者因过度负荷更易造成椎间盘退变, 因在弯腰状态下,如果提 20kg的重物,椎间盘内的压力可增加到 30kPa/cm2 以上。 (3)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在国内材料较少;此外,统计数字表明,印 第安人、非洲黑种人和因纽特人的发病率较其他民族的发病率明显为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腰骶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 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 生退变、损伤的因素之一。 2.诱发因素 本病除上述各种主要原因,即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所致外,各种诱发因素亦具有重要作 用,例如,某些稍许增加腹压的因素即可使髓核突出。其原因主要是,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 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致使呈游离状态的髓核穿过已变性、薄化的纤维环进入椎管前 方或穿过椎板侵入椎体边缘处。此种诱发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增加腹压:临床上约有 1/3 的病例于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诸如剧烈的咳嗽、喷嚏、 屏气、用力排便、甚至“虚恭”动作等,即可使腹压升高而破坏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2)腰姿不正:无论是睡眠时还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 则易诱发髓核突出。实际上,在此体位时,椎间隙内的压力也较高,易促使髓核向后方突出。 (3)突然负重:一个训练有素者,多先做准备活动,或从小重量开始负重(如举重、挑担等)以防腰 部扭伤或椎间盘突出,但如果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不仅有可能引起腰部扭伤,也易引起髓核突出。 (4)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松弛易于使椎间盘膨出。对此,作者进 行了有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此时,孕妇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总之,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目前虽进行了各种试验,但由于动物实验的推 论性,新鲜尸体标本的失真性,以及去脊柱周围组织生物力学测试的局限性等,目前尚未真正找出诱 发本病的确切因素及其机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讨。 (5)腰部外伤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6)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 变的椎间盘担裂。外在因素为负重过大或快速弯腰、侧屈、旋转形成纤维环破裂,或腰部外伤,日常 生活工作姿势不当,也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 (1)从年龄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 (2)从性别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之比 为 4~12∶1。 (3)从体型上讲: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4)从职业上讲:以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但目前来看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也并不很低。 (5)从姿势上讲:工作姿势不良。排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6)从生活和工作环境上讲:经常处于寒冷或潮湿的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条件。 (7)从女性的不同时期讲: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 (8)先天性腰椎发育不良或畸形的人,甚至精神过于紧张的人易患腰腿痛,吸烟的人可能与咳嗽会 引起椎间盘内压及椎管内的压力增高,使其易于发生退行性改变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 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 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对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 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现就本病常见的症状阐述如下。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①机制: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主为神经根及窦-椎神经)造 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β-蛋白溢出和组胺(H 物质)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 根或窦-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或)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 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 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 2 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 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 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 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 仅数分钟)。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 (2)下肢放射痛: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 95%以上。 ①机制:与前者同一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此外,通 过患节的窦椎神经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 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 行;腰部多取前倾状或以手扶腰以缓解对坐骨神经的张应力。重者则卧床休息,并喜采取屈髋、屈膝、 侧卧位。凡增加腹压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剧。由于屈颈可通过对硬膜囊的牵拉使对脊神经的刺激加重 (即屈颈试验),因此患者头颈多取仰伸位。 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肢体麻木:多与前者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仅占 5%左右。此主要是脊神经根内的 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受刺激之故。其范围与部位取决于受累神经根序列数。 (4)肢体冷感:有少数病例(约 5%~10%)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 受刺激之故。临床上常可发现手术后当天患者主诉肢体发热的病例,与此为同一机制。 (5)间歇性跛行:其产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与腰椎椎管狭窄者相似,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况下, 可出现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和生理学基础;对于伴有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矢状径狭小者,脱出的 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狭窄程度,以致易诱发本症状。 (6)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 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 5 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 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 3~4 脊神经支配) 和腓肠肌(骶 1 脊神经支配)等。 (7)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 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 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8)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 2、3、4 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 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 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 3~4 椎间盘突出者,有 1/3 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 4~ 5 与腰 5~骶 1 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9)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 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 低的现象,在骶 1 神经根受压者较腰 5 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 热感。 (10)其他: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 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 (1)一般体征:主要指腰部与脊柱体征,属本病共性表现,包括: ①步态:在急性期或神经根受压明显时,患者可出现跛行、一手扶腰或患足怕负重及呈跳跃式步 态等。而轻型者可与常人无异。 ②腰椎曲度改变:一般病例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平腰或前凸减小。少数病例甚至出现后凸 畸形(多系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 ③脊柱侧凸:一般均有此征。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 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 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图 1)。实际上,此仅为一 般规律,尚有许多因素,包括脊神经的长度、椎管内创伤性炎性反应程度、突出物距脊神经根的距离 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均可改变脊柱侧凸的方向。 ④压痛及叩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节相一致,约 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 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相当于骶棘肌处。部分病例伴有下 肢放射痛,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的背侧支受刺激之故。此外,叩击双侧足跟亦可引起传导性疼痛。合 并腰椎椎管狭窄症时,棘间隙部亦可有明显压痛。 ⑤腰部活动范围:根据是否为急性期、病程长短等因素不同,腰部活动范围的受限程度差别亦较 大。轻者可近于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则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甚至拒绝测试腰部活动度。一般病例主 要是腰椎前屈、旋转及侧向活动受限;合并腰椎椎管狭窄症者,后伸亦受影响。 ⑥下肢肌力及肌萎缩:视受损的神经根部位不同,其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弱及肌萎缩征。 临床上对此组病例均应常规行大腿及小腿周径测量和各组肌肉肌力测试,并与健侧对比观察并 之,再于治疗后再加以对比。 ⑦感觉障碍:其机制与前者一致,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 性率达 80%以上,其中后型者达 95%。早期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感 觉完全消失者并不多见,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 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⑧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 4 脊神经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 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腰 5 脊神经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第 1 骶神经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2)特殊体征:指通过各种特殊检查所获得的征象。临床上意义较大的主要有: ①屈颈试验(Lindner 征):又名 Lindner 征。嘱患者站立、仰卧或端坐,检查者将手置于头顶,并 使其前屈。如患侧下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椎管型者阳性率高达 95%以上。其机制 主要是由于屈颈的同时,硬脊膜随之向上移位,以致使与突出物相接触的脊神经根遭受牵拉之故。本 试验既简单、方便,又较为可靠,特别适用于门诊及急诊。 ②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使患膝在伸直状态下被向上抬举,测量被动抬高的角度并与健侧对 比,此称为直腿抬高试验。本试验自 1881 年 Forst 首次提出以来已为大家所公认。本试验对愈是下方 的神经根作用愈大,阳性检出率也愈高(抬举角度也愈小)。此外,突出物愈大,根袖处水肿及粘连愈 广泛,则抬举角度愈小。 在正常情况,下肢抬举可达 90°以上,年龄大者,角度略下降。因此,抬举角度愈小其临床意义 愈大,但必须与健侧对比;双侧者,一般以 60°为正常和异常的分界线。 ③健肢抬高试验(又称 Fajcrsztajn 征、Bechterew 征、Radzikowski 征):健侧肢体直腿抬高时,健 侧的神经根袖可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位,从而使患侧的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 神经根的腋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则受到限制,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 检查时患者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图 2)。 ④Laseque 征:有人将此征与前者合为一类,也有人主张分述之。即将髋关节与膝关节均置于屈 曲 90°状态下,再将膝关节伸直到 180°,在此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下肢后方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其 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伸膝时使敏感的坐骨神经遭受刺激、牵拉之故。 ⑤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 Bragard 征,即在操作直腿抬高试验达阳性角度时(以患者诉说肢体放 射痛为准),再将患肢足部向背侧屈曲以加重对坐骨神经的牵拉。阳性者主诉坐骨神经放射痛加剧。本 试验的目的主要是除外肌源性因素对直腿抬高试验的影响。 ⑥仰卧挺腹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做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此时,如果主诉 患肢坐骨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⑦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 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 检查腰 2~3 和腰 3~4 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近年来亦有人用于检测腰 4~5 椎间盘突出的病例,其 阳性率可高达 85%以上。 ⑧其他试验:诸如腘神经或腓总神经压迫试验、下肢旋转(内旋或外旋)试验等,主要用于其他原 因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疾患。 现将常见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意义的症状与体征列于表 1。表 2 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 出症的临床表现。 3.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分型 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大型。 (1)椎体型:即指变性的髓核穿过下方(多见)或上方(少见)纤维环,再穿过软骨板呈垂直状或斜向 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突出。既往认为此型少见,实际上,如能对腰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此型患者不低于 10%;尸体解剖材料表明此型所占比例可高达 35%。此型又可分为: ①前缘型:指髓核穿入椎体边缘(以下一椎体的前上缘为多见),使该边缘出现一个三角形骨块样 外观(故临床上误诊为椎体边缘骨折者时有发生)。本型临床上较多见,曲绵域(1982)在 102 位体操运动 员中发现有 32 例,占 31.3%,较一般 3%~9%的发生率为高,可能与此组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及活动量 等有关。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腰背部后伸,椎间隙内压力增高,髓核向前移位并突入椎体(图 3A)。 视脱出后的病程不同而呈现不同形态,后期可构成椎体边缘骨赘的一部分。 ②正中型:指髓核垂直或近垂直状向上或向下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中,并形成 Schmorl 结节样改 变(图 3B)。因临床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因此不易诊断,尸检发现者约在 15%~38%之间。 突出物可大可小,大者易被 X 线或 CT、磁共振检查所发现,小者则常被遗漏。在正常情况下, 变性的髓核不易穿过软骨板上的小渗透孔,但如遇后天损害、软骨板变薄或恰巧穿至血管通道遗迹处, 则可引起此型。 (2)椎管型:或称后型,指髓核穿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者。脱出的髓核停于后纵韧带前方者, 称为“椎间盘突出”;穿过后纵韧带抵达椎管内者,则称“椎间盘脱出”。 根据突(脱)出物所处解剖位置不同而又可分为以下 5 型(图 4)。 ①中央型:指突(脱)出物位于椎管前方正中央处者,主要引起对马尾神经的刺激或压迫。个别病 例髓核可穿过硬膜囊壁进入蛛网膜下隙。本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双侧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其发 生率约为 2%~4%。 ②中央旁型:指突(脱)出物位于中央,但略偏向一侧者。临床上以马尾神经症状为主,同时可伴 有根性刺激症状。其发生率略高于前者。 ③侧型:指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前方中部者,可略有偏移。主要引起根性刺激或压迫症状;为临床 上最为多见者,约占 80%左右。故提及本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时,大多按此型进行阐述。 ④外侧型: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的外侧,多以“脱出”形式出现,因此不仅有可能压迫同节(内下方) 脊神经根,髓核亦有机会沿椎管前壁上移而压迫上节脊神经根。因此,如行手术探查,应注意检查。 临床上较少见,约占 2%~5%左右。 ⑤最外侧型:即脱出的髓核移行至椎管前侧方,甚至进入根管或椎管侧壁。一旦形成粘连,甚易 漏诊,甚至于术中检查时仍有可能被忽略,因此临床上需注意,所幸其发生率仅为 1%左右。 【诊断】 对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多无困难,尤其是在 CT 与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但对于非典型 者,或是椎体型、中央型等病例,则易于误诊,应注意防止。 1.一般病例的诊断 (1)详细的病史。 (2)仔细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应包括神经系统检查。 (3)腰部的一般症状。 (4)特殊体征。 (5)腰椎 X 线平片及其他拍片。 (6)酌情选用磁共振、CT、超声波检查及肌电图检查等。 (7)非不得已,一般不宜选用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因易将诊断引入歧途,原则上不采用。 2.特殊类型椎间盘突(脱)出症的诊断 (1)中央型:临床上并非少见,但易与马尾处脊髓肿瘤相混淆。其诊断要点除前述各项外,主要依 据以下特点: ①具有马尾神经受累症状:包括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②站立时及白天症状明显,卧床时及夜晚症状缓解(与脊髓肿瘤相反)。 ③腰椎穿刺:显示奎氏试验多属通畅或不完全性梗阻,脑脊液检查蛋白定量多正常(而肿瘤则多呈 现完全性梗阻及蛋白含量增高等)。 ④MRI 检查:一般多需行磁共振或 CT 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2)椎体型(前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下述特点进行确诊: ①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病(盘源性腰痛)相似,以腰背酸痛为主,垂直加压有加重感;一般无根性 症状。 ②X 线片显示典型所见:前缘型于侧位 X 线片上见椎体前缘有一三角形骨块 ;正中型则显示 Schmorl 结节样改变。 ③CT 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本型的确诊,应常规检查。 (3)高位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指腰 3 以上椎节,即腰 1~2 和腰 2~3 者,其发生率约占全部病例 的 1%~3%。对其诊断主要依据: ①高位腰脊神经根受累症状:包括股四头肌无力、萎缩,大腿前方(达膝部)疼痛、麻木以及膝跳 反射障碍等,在所有病例中,此组症状约占 60%~80%。 ②腰部症状:80%以上病例出现腰部症状,并于相应椎节的棘突处有叩击痛及传导痛。半数以上 病例于椎旁有压痛。 ③截瘫症状:少见,约 10%的病例可突然发生下肢截瘫症状。因其后果严重,必须重视。 ④坐骨神经症状:约 20%的病例出现,主要因腰 3~4 椎节的脊神经受波及所致。 ⑤其他:一般多按常规行磁共振或 CT 检查进行确诊,并应注意与脊髓肿瘤的鉴别。 (4)腰椎椎间盘病(盘源性腰痛):近年来发现其并非少见,好发于腰椎椎管矢状径较宽的病例,其 病理特点是椎节退变严重,具有损伤性关节炎的特征,但少有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者。临床上主要表现 为: ①腰痛:又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一般不伴有下肢坐骨神经症状,其机制系椎节退变后对局部窦 椎神经的刺激与压迫所致,病理性代谢产物亦参与其中。碎裂、后突的髓核可随着腰部活动而使症状 加剧,尤其是过度前屈和仰伸时;垂直加压试验可使疼痛加剧。 ②腰椎不稳:在动力性腰椎 X 线平片上可清晰地显示腰椎椎节的梯形变,并在临床上表现为腰部 活动受限,但却少有下肢神经症状。 ③影像学检查:主要显示腰椎椎节损伤性关节炎特征,尤以CT及MRI检查更为明显。早期MRI-T2 加权像显示后纤维环有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HIZ)。但其椎管矢状径大多较宽,少有根性受压 征。 ④好发椎节:以腰 4~5 椎节最为多见,其次为腰 5~骶 1,腰 3~4 以上甚为少见。 (5)其他:指对多椎节椎间盘突出、最外侧型突出及青少年或高龄椎间盘突出等临床较少见者,如 能注意检查,并按常规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一般均可确诊。 3.定位诊断 通过病史与细致的体检不仅能作出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诊断,而且基本上能够作出 定位诊断。这主要是根据不同神经根在受突出椎间盘组织压迫下所产生的特有的定位症状和体征。95% 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 4~5 或腰 5~骶 1 椎间隙,压迫腰 5 或骶 1 神经根,主要产生坐骨神 经痛的各种症状;另有 1%~2%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 3~4 椎间隙,压迫腰 4 神经根,可出现股神经 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除中央型引起椎管完全阻塞者可出现蛋白含量增高、潘氏试验及奎氏试验阳性外, 通常均属正常。 2.其他化验 诸如红细胞沉降率、康华反应、类风湿因子、胶状金试验等化验检查,主要用于对其 他疾患的鉴别诊断。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主要的症状 和体征是: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腰 4-5 或腰 5 骶 1 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 线片可排除其它 骨性病变。 三.影像学检查 近年来用于腰椎间盘疾患诊断的影像学技术进展较大,其中包括 X 线平片、椎间盘造影、CT、 超声波、磁共振及脊髓造影等。在一般情况下,普通 X 线平片即可达诊断目的,困难者则需采用磁共 振(或参考超声波及 CT 检查,但其确诊率较低)。非不得已,不轻易选用脊髓造影。 1.腰椎 X 线平片 (1)腰椎后前位片(正位):多显示腰椎侧弯征,椎间隙宽度于病变早期多无改变;如病程较久,则显 示椎间隙狭窄,并于椎体边缘有各种形态的骨刺出现。棘突的偏移虽较常见,但不一定有什么意义。 (2)腰椎侧位片:其诊断价值较前者更为重要。 ①多数病例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尤其是急性发作者。 ②椎体型中的前缘型可于侧位片上显示典型的三角形骨裂征等(图 5)。 ③椎间隙狭窄及椎体边缘骨刺形成表明病程较长。 ④椎间盘钙化(罕见)或脱出的髓核钙化(稍多见),主要在侧位片上显示。 (3)腰椎斜位片:主要用于除外下腰椎椎弓断裂及腰骶(或骶髂)关节病变。而在单纯椎间盘脱出症 患者多无特殊所见,因此,诊断明确者勿需摄此片。 2.CT 检查 应用 CT 检查脊椎与椎管内病变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分辨率相对为高的 CT 图像,可 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形象,同时可显示椎板 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并可以三维技术重建椎管与根管的立体 形态。从影像学角度来看,本病在 CT 图像上的主要改变有以下几点(图 6): (1)椎间盘后缘变形: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后缘与椎体骨性断面的边缘平行 ;在髓核突出的患者, 椎间盘后缘有一局部突出。根据局部改变的形态与性质,可区分椎间盘膨出、突出或脱出(破裂),前 者为退行性变的早期表现,后两者则属中、后期改变。 (2)硬膜外脂肪消失:正常情况下,腰椎区域,尤其是腰 4~5 和腰 5~骶 1 平面,硬脊膜囊通常有 丰富的硬膜外脂肪,硬膜外透亮区的形态和大小对称。当椎间盘破裂时,脱出的髓核可以替代低密度 的硬膜外脂肪,在椎间盘破裂的平面上,两侧对比观察,密度并不对称。 (3)硬膜外间隙中的软组织密度增高:突出或脱出髓核的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硬膜外 间隙中的软组织密度阴影代表突出的碎片(大小和位置)。当碎片较小而外面有后纵韧带连着时,其软 组织块影与椎间盘影相连续。当碎片已破裂到后纵韧带外面,且与椎间盘失去连续性和从纤维环破裂 处游离时,可出现分离状影像。根据椎间盘破裂的部位,软组织密度可能位于中线或后外侧缘,若破 裂完全发生在外侧缘,则软组织密度位于椎间孔内。当突出的碎片较大时,在病变椎间盘平面以外的 层面上也可显示软组织密度。根据碎片游离方向,可能位于椎间盘下方的椎体后缘,或紧靠椎弓根的 侧隐窝内;亦可能位于椎孔内,颇像增大的神经节。 (4)硬脊膜囊变形:硬脊膜及其内容物的密度低于椎间盘。在上部腰椎区域,整个骨性椎管全部由 脊膜囊占据。脊膜囊缘和椎间盘边缘之间由于密度差的关系,分界清楚。当椎间盘突出时,硬脊膜囊 也可变形。在下部腰椎区域,硬脊膜囊并不充盈整个骨性椎管,也不与椎间盘后缘接触,仅当椎间盘 突出相当大,足以将硬膜外脂肪堵塞并压迫脊膜囊壁时,光滑圆形的脊膜囊轮廓才出现变形,突出的 碎片可能压迫神经根;亦有少数病例并不引起脊膜囊变形。 (5)神经根鞘的受压移位:在正常情况下,神经根鞘在硬膜外脂肪对比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其位 于骨性椎管的后侧、椎弓根的内侧,在椎弓根稍下方的平面上,当碎片向骨性椎管后侧突出时,将根 鞘向后推移,根鞘与突出的碎片常无法区分,这本身就是神经根受压的一种征象。 (6)突(脱)出髓核的钙化:髓核突(脱)出时间较久者,可逐渐形成钙化,并在 CT 检查中出现相一致 的改变。碎片与椎间隙边缘可以相延缓。 (7)CTM 检查技术:CT 检查技术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为 80%~92%。由于 CT 检查对患者 的 X 线照射量小,可列为基本无害的诊断手段。此外,用水溶性造影剂做脊髓造影与 CT 检查结合 (CTM),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 CTM 检查时,上述征象更为明显。在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受椎间盘压迫的神经根和硬膜囊在同一平面。游离型椎间盘脱出则可发生于椎管内的其他部位。 3.磁共振(MRI)检查 MRI 的出现,可以说是影像学中的重大进展,是非侵入性和无放射性损害中 以往任何检查手段都无法相比拟的,其对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显示,较之 CT 检查更为确切和真实。 MRI 图像上所表现的信号,大体上分为高、中、低三种强度。通常,在 T1 加权条件下,骨皮质、 韧带、软骨终板和纤维环为低信号强度;富有脂肪组织的椎体、棘突等骨松质则表现中等信号(由于含 多量骨髓组织之故);椎间盘介于前两者之间。脂肪组织为高强度信号,脊髓和脑脊液次之。T2 加权对 椎间盘组织病变显示更明显,在 T1 加权图像上显示较低信号,T2加权反而加强。由于 T2 加权脑脊 液信号强而发亮,致使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时的显示更加清楚。 MRI 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 切位影像,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图 7)。 MRI 检查除了可以获得三维影像用于诊断(阳性率可达 99%以上),更为重要的是此项技术尚可用 于定位及分辨“膨隆”、“突出”与“脱出”(图 8),从而有利于治疗方法和手术入路的选择(作者建议对“脱 出”者选择后路摘除术,而“突出”者以前路手术为佳)。 4.超声波技术 自 20 世纪 70 年代 Porter 先后两次报道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后,国内亦开展了 此项研究。该技术是利用超声波测定腰椎椎管管径,而椎管管径的大小牵涉到是否产生根性症状。但 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腰椎及腰骶部的三叶形椎管尚难以表现出来。目前,MRI 及 CT 技术已 普遍开展,少有再选用此项技术者。 5.脊髓造影 自 CT、磁共振及数字减影技术应用以来,已使脊髓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大量减少。 尽管其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变定位帮助较大,但由于其副作用,当前均主张慎重选用,对非 十分必要者切勿滥用,并应以选择非离子碘造影剂为前提(图 9)。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如何预防? 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 3 周。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治疗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缓解或痊愈,但该病的复发率相当高,原因为: (1)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 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 突出,导致本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肝肾亏损未能及时补充。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盈满,则 筋骨劲强、关节灵活。人到中老年,生理性机能减退,肝肾精血不足,致使筋骨失养,久而久之,容 易发生骨关节病。 (5 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 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视髓核突(脱)出的部位不同,在影像学上可显示根袖缺如(侧型为多)、根袖尾部充盈不全(多为外 侧型)、硬膜囊受压(中央型)或硬膜囊伴根袖受压(中央旁型)等形态。 6.椎间盘造影 由于穿刺技术及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反应较大,且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如实 反映出病变的客观情况,因此,目前已不再受临床医师欢迎,故不赘述。 7.硬脊膜外造影 分腰前路和腰后路两种途径将造影剂注至硬膜囊外观察、推断椎管矢状径、硬膜 囊及根袖受压情况等。其影像判定与脊髓造影相似,目前已很少应用。 8.其他 如椎静脉造影、腰骶神经根造影及骶管造影等,虽各有特点,但亦有其一定局限性或因操 作技术上的困难而多处于探索阶段。 9.肌电图 一般勿需此项检查,但对有马尾神经损害或两根以上脊神经受累者可选用。阳性率约为 80%~90%,略低于脊髓造影技术,尤其是表现对脊神经根定位诊断的可靠性较差。但如将两者合用, 可使阳性率提高到 95%以上,但仍未超过磁共振 98%的阳性率,故目前已不再为患者所欢迎。现将其 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简介于后。 (1)检查方法:主要检查腰椎段脊神经所分布、支配的肌组。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常规双侧对比检查:主要检查以下肌组: A,腓骨长肌:由腰 4、5 脊神经支配。 B.胫前肌:亦由腰 4、5 脊神经支配。 C.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测之,由腰 5、骶 1 脊神经支配。 ②酌情加测:此外尚可根据神经受损节段而酌情加测: A.股四头肌:由腰 3、4 脊神经支配。 B.趾长伸肌:由腰 4、5 脊神经支配。 C.姆长伸肌:由腰 4、5 脊神经支配。 (2)结果判定:主要根据受测肌肉肌电图的波形是否出现异常判定。 ①腰 3~4 椎间盘突出:主要累及股四头肌及其他肌组。 ②腰 4~5 椎间盘突出:主要波及胫前肌及腓骨长肌。 ③腰 5~骶 1 椎间盘突出:主要波及腓肠肌(包括内、外侧头)。 (3)影响肌电图准确性的因素: ①肌电图检测仪本身的质量。 ②突(脱)出髓核的部位与受累脊神经根椎节定位的关系。 ③在肌组上采样点的部位与数量。 ④个体肌节的差异及脊神经根与椎间孔的变异。 ⑤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10.诱发电位的应用 为近年来开展较多的研究项目,主要依靠测定 H 波(Hoffmann 波的简称)潜伏 期是否延长(与健侧对比)及诱发电位幅度是否消失或低于正常来推断脊神经根是否受累。由于此项检 查所用设备价格昂贵,且检测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研究工作及对脊柱畸形纠正术 的术中监护,而对腰椎间盘诊断上的实用价值,目前尚有争议。 锻炼方法 医学界一致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不合理的姿势所致,所以治疗的根本应该是矫正不合理的姿势。矫正 主要是针对腰椎前凸和骨盆前倾,使腰部挺拔,腰椎后部的压力降低。 倒走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倒走时重心向后移动,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减轻,倒走过程也是一个锻炼 的过程,能够使这种姿势得到巩固。因坚持倒走而摆脱腰椎间盘突出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检索:倒 走 椎间盘突出,有很多的结果。大家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倒走,感觉疼痛感会不会减轻。 但倒走存在两个问题,一 是很难坚持,毕竟人的本能是向前行走。第二 是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大家 可以穿一双前高后低的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能够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骨盆前倾和腰椎前 凸,与倒走的原理完全相同,能有效减小骨盆前倾和腰椎前凸。穿上前高后低的负跟鞋,使正常向前 行走也具有倒走的作用,这样使日常散步也具有的倒走锻炼的康复作用。相对于以往短时间的倒走锻 炼,效果大大增加,而且更加巩固,最重要的是非常安全,完全解除了倒走的安全隐患。全面解决了 倒走健身锻炼的不足,是最新的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方法。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选择以下的锻炼方法试试: 1.功能锻炼原则:先慢后快,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先轻后重,频率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持之以 恒. 2.功能锻炼形式与内容: a.床上锻炼: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主动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至不能上抬,他人辅助进一步抬高 5 度~15度,患者感腰背 部或患侧肢体稍感不适或轻微疼痛后,慢缓放下,双下肢交替进行。 (2)仰卧位拱桥式腰背肌锻炼:仰卧屈膝,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支重点,弓形撑起背部,腰部,臀部及 下肢,至患者认为最高度后放下,再撑起。 (3)飞燕点水式背伸肌锻炼:患者俯卧位,头、颈、胸及双下肢同时抬高,两臂后伸,仅腹部着床,整个身体 呈反弓形,如飞燕点水姿势。 b.床下锻炼:包括: (1)脊柱小角度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环转腰部活动。 (2)蹲-站-挺胸活动。 (3)慢下蹲运动。 (4)快、慢步交替行走锻炼。 (5)如有脊柱侧弯身体靠墙直立,双手中指贴于裤缝,一侧中指沿裤缝下滑,脊柱逐渐侧屈至极限,再还原。 脊柱向右侧弯者做脊柱左侧屈,脊柱左侧弯者做右侧屈练习。 功能锻炼的度和量:3~5 次/天 1. 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酸奶是很好饮料,相对于纯牛奶,低热量,营 养更丰富。酸奶中富含大量有益菌类,有利于排泄),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 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 2. 治疗恢复期间必须戴一个腰围(护腰带),有利了腰椎的恢复。 护腰带记得要亲自到大药店买,因 为不同人是要用不同的码数。如果强行使用不合适的,会适得其反。腰围子不能长期佩戴,否则会造 成腰部肌肉无力,再次复发可能性增大。 3. 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板床不要太硬,否则肌肉不能放松。 4. 下蹲时屈曲膝关节及髋关节,避免弯腰。 5. 有机会时经常处于平卧位姿势,少坐少站;坐时足部垫高。 6. 饮食以清淡、高纤维素食物为主,可防止便秘。(便秘会导致多方面的危害,尤其是蹲厕的时间过 长导致腰部受压迫) 7.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天天找时间倒着走路。(此方法简单方便,效果较好) 8. 拉单杠。 9. 游泳(不可跳水,蹲拉)。 10. 需要多锻炼腰部。 11. 患者应选择适宜的鞋子,鞋跟以 3cm 为佳。 提问者对的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最佳的锻炼方法是什么? 是可以带腰带的,腰带在一般的医疗器材店都可以买到的 ``~给你点建议`希望能给你点帮助~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二:注意 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之物, 不要长时间在空调下,这样对腰部不太好! 加 强腰背部的保护 。 三: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有利了腰椎的恢复。 四:不要做弯腰又用 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注意劳动姿势, 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以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 。 五: 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 六: 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 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七:平时还应注意(骨质增生、腰突患者):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 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 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3、锻 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4.、提重物时不要 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我们都知道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很重要。但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如果脱离了锻炼,对于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康复就是很没有针对性了。 北海骨科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锻炼方法做腰背肌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治愈后,每晚睡前应按顺序坚持下述腰椎间盘突出症锻炼方法,总计 10 分 钟,以松解粘连,增进腰背肌力,促进彻底康复,防止复发: 1、爬行运动。运动医学家指出,四肢爬行动物比直立行走的动物血液循环更流畅,极少患腰椎 疾病。双手、双膝着地或着床,头部自然上抬,腰部自然下垂,爬行 20米左右。 2、俯卧撑。以不疲劳为度。 3、抱膝触胸疗法。仰卧床上双膝屈曲,双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 个动作,连续做 10~30个。 4、挺腰运动。仰卧床上双膝屈曲,以双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 关节抬平,然后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做 10~30个。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锻炼方法 专家称,腰椎间盘突出应重视康复训练,在疼痛减轻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运动训练,具 体的方法包括: 1.挺胸:仰卧位,膝部伸直,腹部收紧,抬起手臂和肩部,呼气,放下。 2.单抬腿(双抬腿):仰卧位,膝部伸直,腹部收紧,轮流抬起两腿,抬高的角度以离开地面 60 度左右为宜。双抬腿则是双腿一起抬高。抬腿动作还可以侧卧位、俯卧位来完成。 3.半桥:两腿屈曲,抬高臀部同时挺胸挺腰,吸气,再放下,呼气。 4.全桥:双腿伸直并拢,抬起臀部和腰部,呼气,放下。 5.自我悬吊法:双手抓住稳定的单杠或可控制高度的吊环进行锻炼,脚尖点地,每次悬吊十分钟 左右。 PS:所有动作 1 天 2 遍,每个动作从 10 次开始,渐渐增加至 20 次。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怎么锻炼 /2009-12-07 10:18:49/天气:晴朗/心情:高兴 腰椎间盘突出怎么锻炼,骨王 因为喜爱下棋,所以退休以后,骨折不愈合,我几乎每天都坐在矮凳上弓着腰与别人对弈,一坐就是好 几个小时。久而久之,骨坏死,我左腿呈放射性疼痛,经医生诊断,是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 松。擦药酒、吃中药、做牵引,促进骨折愈合,效果均不佳,治疗股骨头坏死。后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 坏死,我自己想出几个锻炼的方法,并付诸施行,腰椎间盘突出,天天坚持。没想到效果很好,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锻炼了两个多月,恒古骨伤愈合剂,我现在腿不疼了,治疗骨折,走路方便多了。 锻炼方法如下: 一、腰椎间盘突出拱动腰部两腿并拢站定,使劲将腰部、臀部往前拱动、挤压,直到极限,然后收回。 如此反复 15 次,治疗骨不连。 二、腰椎间盘突出捶击腰部取站式,两腿稍分开,左右手半握拳,轮流朝后捶击腰椎间盘突出之处。 做 50 次,骨不连,力度以能忍受为宜,骨质疏松症。 三、腰椎间盘突出退步行走挺胸倒走,双手自然前后摆动,骨关节病,步子宜大些,默数 500 步,骨折 愈合。晴天在户外平地上走,雨天时可在室内走,骨折延迟愈合。 我是在校大学生,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得了这个病了,为此已经放弃了很多。今年大四了马上又要考研 究生,要长时间上自习,希望有人告诉我一个好的方便的锻炼方法,谢谢。n(1)急性期及症状发作期 应立即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床铺最好为硬板床,褥子薄厚、软硬适度,床的 高度要略低一些,最好能使患者刚坐起时,双脚就可着地。 如果您现在睡的是席梦思床垫,那就要 看您的床垫质量如何,应该选用那种人躺上去床垫不会有塌陷的那种。如果是真正的天坛牌的床垫也 可以,因为我就是用的那种床垫。 同时应避免施行作用于腰椎骨关节的椎拿手法。 在三四天内,应 避免做向前弯曲的动作,如弯腰扫地、拖地、洗头等。3.当腰腿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时,应立即 卧床休息。如果不能平卧,可侧卧或俯卧。此时不要做上述保健操。(2)症状缓解期应注意减少刺激, 避免受寒冷和潮湿,避免劳累、弯腰拾物及腰部外伤。 (3)急性期因应尽量避免房事。 (4)每日用双手 掌摩擦腰部 500-1000 次至感觉腰部发热为止 再介绍一套家庭自我保健操,由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者 不妨每天做 1―2 次。 第一节:俯卧位,平卧在硬板床上,做好预备动作。 第二节:俯卧位,用双 肘关节撑起坚持 3 分钟,然后复原修整 1 分钟,重复 6--8 次。 第三节:俯卧位,用双手撑起,肘关 节伸直,坚持 3 分钟后复原 1 分钟,重复 6―8 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气,然后吐气,吐 尽为止。此时会感觉腰部下沉,使腰椎尽量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生理曲度。 第四节:利用家中的熨衣 板或木板,再加一条安全带或强力皮带,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双手撑起,坚持 3 分钟后复原, 反复 6―8 次。 第五节:俯卧,腹下放一个枕头,双手扣紧于背后,将双腿、头部和肩膀尽量提起, 坚持一秒钟后,然后放下松弛,重复 6~8
/
本文档为【腰椎间盘突出锻炼方法【超详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