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儿童髓母细胞瘤影像学误诊10例分析

儿童髓母细胞瘤影像学误诊10例分析

2011-09-25 2页 pdf 157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0382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髓母细胞瘤影像学误诊10例分析 巾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11月第3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Misdiagnosties,November2003,Vol3No.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脱水,口干明屁,往往大量饮水. 酮症纠正后即恢复进食,在合并急性胰腺炎时会导致病情加 重N1.因此能否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为减少误诊, 首先应提高临床医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 认识.尤其内分泌科医生接诊伴有腹痛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 者,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全面分析临床资料,这是早期诊断的关 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以下几...
儿童髓母细胞瘤影像学误诊10例分析
巾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11月第3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Misdiagnosties,November2003,Vol3No.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脱水,口干明屁,往往大量饮水. 酮症纠正后即恢复进食,在合并急性胰腺炎时会导致病情加 重N1.因此能否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为减少误诊, 首先应提高临床医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的 认识.尤其内分泌科医生接诊伴有腹痛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 者,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全面临床资料,这是早期诊断的关 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以下几点应考虑合并胰腺炎可能:① 有胆道疾病或高脂血症等病史者。②单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可有剧烈腹痛.但体征较轻,合并胰腺炎时查体上腹部有明显 压痛.甚至有反跳痛、肌紧张。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致腹痫, 在治疗数小时后腹痛随着酮症纠正而缓解,合并急性胰腺炎时 腹痛持续不缓解,多超过1d。 【参考文献】 [1]潘国宗.曹世植.主编.现代胃肠病学.第l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2047. [2]姚希贤,主编.I临床消化病学.第l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333. E37丁奇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内科急危熏 症杂志.2000.6(2):66.70. 收稿日期:2003—08—10;修回日期:2003—10—06责任编辑;刘继烈 儿童髓母细胞瘤影像学误诊10例分析 孙淑霞1 王新波2 闫梅1 【主题词】儿童;髓母细胞瘤/诊断;误诊 【中图分类号1 R730.264 【文献标识码】B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而预后较差的胚胎性肿瘤,好 发于儿童。及早诊断并选掸正确治疗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 要.对我们所遇髓母细胞瘤误诊10例,分析如下。 l 临床资料 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2--5岁,平均3岁。因头痛、呕 l止、步态不稳、复视和视力减退等症状而就诊。肿块最小2.0cm, 最大5.3cm.平均3.8cm。位于小脑中线,即小脑蚓部6例;中线 及右侧小脑半球1例;中线并偏向左侧小脑半球1冽;小脑蚓部 的肿块,向前突入并基本占据全部第4脑室.幕上脑室系统明 照扩张2例。术前诊断正确6例,误诊为室管膜瘤2例。误诊为 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CT示:表现为实性肿块,CT平扫呈均匀 略高密度8例。密度不均匀,略高密度病变中见较小的低密度 囊变坏死区,CT增强肿块实质部分明照强化,嶷变坏死区不强 化2例。MRI示T-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楚, 部分岗边见水肿影8例。病变信号不均匀。在长T。稍长T。肿 瘤中可见较肿瘤更长T。更长T。的囊变坏死区。与CT表现相 对应2例。10例中1例发生椎管内蛛网膜下腔转移,转移灶与 脊髓信号棚同,本例未行CT扫描。 2讨论 2.1 误诊原因 本组病变比较典型,位于小脑蚓部,呈实性5 例。CT平扫为略高密度.CT增强明娃强化。MRI呈长T、稍长 T:信号,影像学征象符合髓母细胞瘤表现,术前诊断正确。位于 小脑蚓部偏左侧小脑半球的病变。密度、信号均符合髓母细胞 瘤表现.术前亦怍出正确诊断1例。10例中2例小脑蚓部肿块. 向前生长突人并占据全部第4脑室,呈实性.继发幕上脑室明 娃扩大.其中l例经右外侧孔长人右侧桥小脑角池,该2例术前 作者单位:1.熙龙江龙『幸_i医院影像科163453;2.黑龙江大『大人民医院 影像科l633l6 【文章编号1 1009—6647(2003)11-1714-02 均误诊为第4脑室室管膜瘤。术后回顾性分析不难发现,该2例 病变仅前方见脑脊液,后方未见。肿块周围细条状水肿带不可 误认为脑脊液。两者区别在于:脑脊液无论密度,还是T。wI像 信号均较水肿低,应与脑室内脑脊液一致,且边界清楚;而水肿 边界不清,T:WI像上较TIWI像上范围大。2例造成误诊的原 因是定位不准确,没能正确鉴别脑脊液与瘤旁水肿。此外,该2 例病变均呈实性,而室管膜瘤易发生囊变、坏死、钙化。且室管 膜瘤仅局限位于第4脑室内,而髓母细胞瘤充满第4脑室之后. 可向各个方向生长.经正中孔可长人枕大池、椎管内;经外侧孔 可长人桥小脑角池;经导水管可达第3脑室。10例中l例位于 中线及右侧小脑半球(其中心点仍位于小脑蚓部)及1例位于 中线者,由于病变内见多处小的囊变区,术前误诊为星形细胞 瘤。翻阅文献证实,髓母细胞瘤可发生小的囊变,只是相对少 见。误诊原因是我们对髓母细胞瘤的认识比较浅,诊断不可忽 视其特殊征象。 2.2 病因病理 起源于后髓帆外颗粒层的残余胚细胞性肿 瘤,大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2%~6%,是儿童第2位常见的脑 肿瘤.75%发生在15岁以下,并儿乎全部发生在小脑,且75% ~95%在小脑中线,成人多见于小脑半球,40岁以上罕见‘“。男 性多于女性(2~3:1),有两个高峰期,即15岁以下,20~30岁 之问。 大体病理,瘤细胞呈鱼肉状,色灰红或紫红色,界限较消, 质地较脆,少数可见囊变、坏死、钙化。镜下,肿瘤由圆形、椭圆 形或胡萝h形细胞构成,胞核着色深,胞浆少而边缘不清,有多 少不等的核分裂像,细胞密集.问质中有纤细的纤维,血管不 多,瘤细胞环绕一个嗜银性纤细的神经纤维中心作放射状排列 形成典型的菊形团,这对髓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有一定的意 义。瘤细胞具有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双向分化的潜能,既能向 神经母细胞、神经节细胞分化,也能向胶质母细胞、星形胶质细 胞分化,如瘤细胞侵入软脑膜,可在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中广泛 播散转移。本组10例中1例即发生椎管内转移。 万方数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11月第3卷第ll期ChineseJournalofMisdiagnostics.November2003,Vol3No.11 2.3 临床表现 最常以颅内压力增高及局部性神经症状表 现。婴儿前囟门隆起及大头。前囟门已关闭的幼童.重要症状是 视神经乳头水肿、头痛、呕吐。从睡眠中惊醒或晨起头痛及呕 吐。颈部僵直,斜颈.眼球震颤,单或双侧瞳孔扩大,闭目难立和 外展神经麻痹等。脑脊液中蛋白增高,病程发展快。0.5~1a,预 后差,对放疗敏感。 2.4影像学表现【23 2.4.1 CT表现①平扫示后颅窝中线有一圆形或类圆形的 略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有时可见病灶周围环绕低密度水肿带。 ②CT增强呈均匀一致的中至明显强化,③10%~15%可见斑 点状钙化,有较小的囊变坏死区,但大片出血少见。④第4脑室 呈弧形或半月形前移。⑤80%~90%伴幕上脑室明显扩大。 2.4.2MRI表现①小脑蚓部好发;②T。wI呈较均匀的低信 号,T:wI为等或略高信号.边界清楚;⑧钙化、出血、坏死较少, 可有小部分囊变;④大多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垒中等强化;⑤常 压迫第4脑室,继发幕上脑积水。 2.5鉴别诊断[3]儿童髓母细胞瘤主要应与幕下的星形胶质 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相鉴别。①星形细胞胶质瘤,是儿童最常见 的肿瘤,好发一侧小脑半球,少数位于中线位置,病变多为囊性 或囊实性,CT平扫为低密度,CT增强元强化或强化不明湿; MRI呈长T。长T。异常信号,且T。WI信号强度高于髓母细胞 瘤。而髓母细胞瘤80%位于中线,多为实性略高密度,CT增强 明显强化;MRI呈长T。稍长T。信号。②室管膜瘤位于第4脑 室,而髓母细胞瘤位于小脑蚓部,使第4脑室受压,呈弧形或半 月形前移。当髓母细胞瘤向第4脑室生长时两者很难鉴别,但 室管膜瘤周围可见环形的脑脊液密度或信号环绕,尤其是在其 后方见脑脊液影,是定位为第4脑室病变可靠依据。且室管膜 瘤囊性变多见,可钙化。而髓母细胞瘤多呈实性.囊变钙化均少 见。 【参考文献】 [1]卢光明,陈君坤,许健.等.CT诊断与鉴别诊断.第l版.南京:南 京出版社,i998.34—35. [2]陈星菜.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第l版.上海:上海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67一170. [3]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等.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第l版.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1993.134一136. 收稿日期:2003—08—14;修回日期:2003—10—06责任编辑:刘继烈 第1腮裂瘘误诊8例分析 陈贤明 甄泽年 赵敏 杨甫文 【主题词】鳃原瘤/诊断;误诊 【中图分类号】R730.26 【文献标识码】B 先天性第1腮裂瘘为~种少见的先天畸形,由于临床表现 形式多样.常发生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现将我 们收治的第1腮裂漏误诊8例分析如下。 表1 【文章编号】1009—6647(2003)11—1715—02 1 Il缶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最小10月龄,最大34岁,平均年 龄19.75岁。病程从1周~15a不等。本组误诊情况见表1。 本组入院确诊后,急性炎症先用抗生素治疗.炎症控制后 进行手术切除.2例外瘘口位于下颌角下方者行碘油造影摄片, 明确瘘管走行。本组术前均瘘管注射美蓝.沿美蓝染色寻找切 除瘘管及病变组织。本组均治愈,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腮裂瘘。 2讨论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福建 椭州 350025 2.1 病因 先天性第1腮裂瘘通常不包括先天性耳前瘘管, 发病率约占所有腮裂畸形的1%[1].系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腮裂 上皮残余所致。胚胎8周后.第1、2腮弓逐渐融合.如融合不全 遗留上皮,将来便有可能发展成耳前瘘管、第1腮裂瘘管或裳 肿。黄选兆L2]按瘘口部位将本病分为两型:I型:瘘管开口位于 乳突尖前下方,少数在耳后或下颌骨升支后方.瘘管管道行经 而神经主干外侧,与外耳道栩通或以盲端终止于外耳道附近。 Ⅱ型:瘘管开口于下颌角附近,部分位于下颌下缘与舌骨之问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儿童髓母细胞瘤影像学误诊10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