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管中窥豹_洞若观火——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

2011-09-25 4页 pdf 219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8739

暂无简介

举报
管中窥豹_洞若观火——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 2010年第6期 中学数学研究 线,从而AP=一 PB,AQ= QB,于是有 z0 z1一Ax2 Yl—Ay2 Xl+ z2 一T ,Yo _二_ , , l_ ,从而z。· = , 。· = ,又由A,B在椭圆上,即有 (1), 2 \上/’ : (2), a 。 a 命题 3 设点P(x0,yo)是抛物线 C:z = 2py(p>0)外一点,当过点 P的动直线l与抛 物线c相交于两不同点A,B时,在线段AB上 — 一 .—^ ——一 —-一 取点Q,满足I AP 1.1 QB...
管中窥豹_洞若观火——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
2010年第6期 中学研究 线,从而AP=一 PB,AQ= QB,于是有 z0 z1一Ax2 Yl—Ay2 Xl+ z2 一T ,Yo _二_ , , l_ ,从而z。· = , 。· = ,又由A,B在椭圆上,即有 (1), 2 \上/’ : (2), a 。 a 命题 3 设点P(x0,yo)是抛物线 C:z = 2py(p>0)外一点,当过点 P的动直线l与抛 物线c相交于两不同点A,B时,在线段AB上 — 一 .—^ ——一 —-一 取点Q,满足I AP 1.1 QB l=I AQ 1.1 PB I,则 点Q总在某定直线(髓o=P(y+Y0))上. 二、背景 以上三个探究都是在二次曲线中进行的, 笔者通过学习发现本试题具有这样一个高等数 学背景. 这道试题的第(2)问实际上是高等几何中 由(1)'(2)可得 + YYo a :1,即点 Q 总 的一 凡蓑兰 曲线 :+ + D。 ;只p‘ 一叭口 m。 。 ’ . 在某定直线(—,T-~ 0+ YYo:1)上 . 类似可得到以 +E=0,则 P( 。, 。)点关于二次曲线的极线 下 结 论 . “ 方程是 Ax0 +By +C X—O +一X+D y下o+yDYoY + 下结论: 刀仨疋 0 十 — — 一 命题2 设点P(z。, 。)是双曲线c: 一 试题中 ,第二问如果利用该结论就有 1(口>o,b>0)Yk一点,当过点P的动直 另解:因为点Q在A,B内,N IA—PI·l I 线z与双曲线c相交于两不同点A,B时,在线 :I 1.I商 I ,所 以夔 :一l,易知点 &AB上 Q'N~ I A—P i.1 Q—B[=I A—Q I‘ P,Q,A,B调和共轭, 故点 Q 在P关 则点Q总在某定直线(号 +__YYo a 1) 于椭圆 +等:1的极线是竿+罟:1,即一2z D。 千椭 +÷=1的桶终导 +÷=1.即 。 f— ,.出 ,. 矗 一 r f一。 f r 出 出 f :. ,. : 出 出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J ⋯ 一⋯ 一~~⋯一J~~~~一一一~~⋯ 一一⋯“ 管 中 窥 豹 洞 若 观 火 — — 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212309) 林伟民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 等数学的基础,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则以数列为载体, 综合运用数列与不定方程知识解决问题,使数 列与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成为一个新的热 点.这类问题对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近年来的各省市高考模 拟卷中,这类问题屡见不鲜. 本文试图对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 解问题的解法作初步的探讨,以管中窥豹之“一 斑”,得洞若观火之“秋毫”. 1.分类逐一探讨,道尽“不定”悬念 在不具备直接求未知数的条件时,利用分 类讨论的对可能的情况进行逐一讨论,最 终求得未知数的值,是解决数列中不定方程问 题的常用策略. · 27 · 中学数学研究 2010年第6期 例 1 已知正整数 ,z不超过2000,且能表 示成不少于60个连续正整数之和,那么这样的 的个数是 . :设连续正整数的首项为 a,项数为 志,首项为 a的连续 个正整数之和为S ,则 : : +丛 __ , 等式中 , , 均未 知,可看作不定方程,由题设条件显然有 a≥1、 aEZ ,且 是≥60,考虑先运用 个正整数的 和不超过2000这个条件,缩小a或 的探求范 围. 解:Sk: + ≥忌+ : , · .·sk<~2ooo,得 ~<2ooo,解 得60≤志≤62,故 忌最多可取三个值,下面依次 进行讨论: (1)当 忌=60时, =60a+30×59≤ 2000,解得 a≤3,.‘.a=l或 2或 3时,S = 1830或 1890或 1950; (2)当 =61时,Sk=61a+30×61≤ 2000,解得 n≤2’...n=1或2时,Sk=1891或 1952; (3)当 =62时,Sk=62a+31×61≤ 2000,解得 ≤1,.’.a=1,Sk=1953. 所 以 n可取 6个值:1830,1890,1950, 1891,1952,1953. 点评:本题先利用不等关系缩小了未知数 的范围,然后对所有可能的情形逐一进行了探 讨,揭示了“不定”的神秘面纱,道尽了“不定”的 悬念 . 2.熟用数论常识,化解“不定”难点 2.1 利用数或式的分解 先将不定方程两边的数分解为质因数的乘 积(多项式分解为若干个因式的乘积),再利用 奇偶性进行讨论. 例2 由连续正整数组成的数列之和为 1000,试求出所有这样的数列. 分析:设数列的首项为 口,共有 项 ,由数 列 项之和为 1000得如下关于a和,z的不定 方程:罢:(2以+ 一1)=1000,可考虑先将 · 28 · 1000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再对左边的数进行 奇偶性讨论. 解:将不定方程 ·(2a+ 一1)=1000化 为 ·(2a+ 一1)=2000=2 ·53.因为2n一】 是个奇数,故,z与2口+ 一1的奇偶性相反,由 上式知,2 只属于 与2丑+规一1中的一个. 又因为 <2a+ 一1,从而 的值只能为 1, 5,5 ,24.这里 不能取50,否则2a十7z一1=2 =16> =50相矛盾.将 7z与 2口+ 一1的可 能取值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所求数列共有3个: 口=198,孢=5时,数列为 198,199,200, 201,202;口=28, =5 =25时,数列为28,29, 3O,31,⋯,52;a=55,7z=2 =16时,擞列为 55,56,57,⋯ ,70. 点评:此题为比较典型的二元不定方程,其 解法也是解不定方程的典型解法,先将右边的 数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再利用左边两个数奇 偶性相反且具有确定的大小关系的条件进行分 类讨论求解. 2.2 利用整除的性质 由于构成不定方程的数列中的元素均为整 数,可利用整除的性质求整数解. 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的首项为口,公 差为b,等比数列{b }的首项为b,公比为a(其 中a,b均为正整数).若 alb;由a6口≥1,从而得 1<1+ 2010年第6期 中学数学研究 = <口< =2+ 44,.‘一 2’3, 当a=3时,b:2不合题意,故舍去,所以满足 条件的a=2.又’.’a =2十b( 一1),b, =b· 2”一 ,故2+b(7 一1)+t=b·2 一 ,即(2 一 一 7 +1)b=2+t.①若 2 一 一 +1=0,则 t: 一 2 N,不合题意;②若2 一m+l:fi0,则 b = 『二 ,由于2 r。一 +1可取到一切 整数值,且 6≥3,故要至少存在三个 b使得a + =b (t C-N)成立,必须整数 2+t至少有三 个大于或等于 3的不等的因数,故满足条件的 最小整数为 12,所 以t的最小值为 10,此时 b =3或 4或 12. 点评:由于 b,2+ ,2一 一 -t一1均为整 数,对等式 b 的整除性讨论是本 题的关键,而恰是上述整除性分析成功化解了 “不定”的难点. 3.妙用不等关系。缩小“不定”空间 不定方程的整除解较难确定时,可利用不 等式前后夹逼得到整数解. 例 4 各项为实数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4, 其首项的平方与其余各项之和不超过 100,这 样的数列至多有 项. 分析: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和项数均未知,要 确定 的最大值,只能利用首项的平方与其余 各项之和不超过 100这个不等式寻机缩小 的范围. 解 :设 a1,a2,a3,⋯,a 是公差为 4的等 差数列,贝0口{+a2+a2+⋯+口 4lO0~a2+ — {(以l+4)+[口l+4( 一1)]}( 一1)4l00甘 a}+( 一1)a1+(2n 一2n一1oo)4o,(*)当 且仅当△ =( 一1) 一4(2n 一2n一100)≥0 时,至少存在一个实数 a1满足上面的不等式. 因为△≥0甘7 2—6 一40140, ≤ ≤ <9,故 48. 例如:a1=一4,a2=0,a 3=4,⋯,a8=24 时,&}+以2+口3+⋯+a8=100≤100,故It能 取到 8. 点评:由满足不等式(*)的a。有解得出△ ≥0是本题的关键. =8是否可取,必须要构 造一个符合题设条件的数列加以验证. 4.活用函数工具。实现“不定”转变 关于数列的不定方程的两边均可以看做一 个以某变量为主元的函数,通过函数工具,分别 研究这两个函数的性质,从而实现“方程”到“函 数”的转变. 例5 数列{a }中,al=a,口2=b:k-0,b : , 2:(1+6 )以 +6 1, 2,3,⋯ (1)求数列{a }的通项公式; (2)当a=1,口2,a27,a49为某等差数列的 第 l项,第 k项,第k+7项,且 a2 一a2 一l= m ,求 与b. 解析:(1)过程略,结论为 +a一1, =2k一1,(是∈N ) ~ , =2k,(是∈N ) (2)当a=1时,a2=b,a27=14,a49=25, 则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 , . · . 口27=口2+(是一1) =b十(忌一1)×__11=14 , 即6:14一 ( 一1)①,又 盘2 ~口2 一1: z2, 所 以 b·2 ~ 一 = ,即 b·2 一 = + ②,这里的①和②两个等式均为不定方程,其中 的k和m均为整数,可对 b的取值进行估计. 由①知,b为整数或分母为7的既约分数;由② 知,b为整数或分母为2的既约分数,由于 b要 同时满足①和②,从而b必为整数. 由②知,b>0,结合①得,b=14一等(k一 1)>0,所以(k—1)只能取7,故 b=3. 又由②得,3·2 =7 + (研E-N ), 下面讨论关于 脚 的方程 3·2 一 = + 有 没有整数.设f(m)=3·2 。。一m~ 7z =要· · 29 · r,●●● ● 、●●●● = 中学数学研究 2010年第6期 2 一m—m ,则厂(m)=—詈·(1n2)·2 一1— 2m:3(1n2)·2 一 一(1+2m),’.‘1+2+2 + ⋯ +2m-2_ :2 一1( ≥2),故当 >/4时,2m一 =(1+2+22+⋯+2m-2)+1> 1+2m,又31n2>1,从而厂( )>0,.‘.f( ) 在[4,+oo)上单调递增.则由.f(4)=24—4— 16=4>0,知f(m)=0在[4,+O0)上无解.又 f(3)=12—3—9=0,f(2)=6—2—4=0,f(1) =3—1—1=1>0,.’.m=2或 m=3. 综上所述,当 b=3,且 m=2或 =3时 满足条件. 点评:对于两个关于 b的不定方程 b= 和b=14一号(足一1),我们采用了估计 的方法确 定同时满足这两个不定方程的 b必 为整数 。而关于 m 的方程 3·2 _l= +m 是 否有解,则利用了函数作为工具进行了研究.本 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难度较大. 数列与不定方程(函数或不等式)的交汇使 得高考压轴题变化多样 ,精彩纷呈,解法也有 很大的灵活性.以上仅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探求 方法,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根据题设条件灵 活处理. I暑erjI}j r j ,9 rj‘}j 毒 一夸 ‘}j 》 rj 夸 k 9 k , j 毫k ;} I 业 尘 j‘}— I}j j j j‘}业 9|} 夸 r 一 类 无 理 函 数 的 值 域 求 法 再 探 讨 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 (4352OO) 马先亮 文[1]在求无理函数f(z)=√z +1一 ~/z —4z+13的值域中,采用代数方法以导数 为工具得出f(z)在(一oo,一1)上单调递减, 在(一1,+∞)上单调递增,由此求得 f(z)血 =f(一1)=一2√2,再分别求出lim f(x)=2, lim f(z)= 一2,从 而求得 ( )值域为 一 一 [一2√2,2).对 于 无 理 函数 . 厂(z)= ~/(z一口) +b 一~/( 一 ) + 。(其中b> 0, >0),文[1]在“归纳拓展”中利用导数得出 (但没有证明)①b> ②b<72③b=7z三种情 形下,函数f(x)的单调性,最值存在性, lira f(x),lira f(x)存在性等有关结论.并总 结出求这类函数值域的解法步骤,最后在“应用 举例”中通过两个例题进行解法诠释. 笔者对文[.1]进行了认真研读,首先肯定文 [1]中提出的这类无理函数的值域问题的求法 有参考价值和研修价值.其次笔者认为文[1]以 · 30 · 导数为工具判断函数单调性求最值以及求极限 等运算量较大,这一点文[1]作者在该文中直言 不讳地指出:利用导数求这类函数的值域比较 繁琐.另外在“归纳拓展”中得出的结论虽然与 函数值域有关系,但关系不够密切.笔者受该文 启发另辟蹊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化思 想和极限思想,借助图形直观将函数值域问题 转化为动态几何中的几何量的取值范围问题. 数形结合借形解数,高观点低运算,归纳结论具 体明确.本文笔者力求给读者留下如下深刻印 象:1.这类函数的值域似乎不是算出来的而是 用眼睛看出来的;2.求这类函数的值域问题公 式化、算法化,既可直接运用结论速解这类函数 的值域,也可运用提炼出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 问题. 1.求一个无理函数的值域 题 目 求 函数 Y=√.72 —2cc+17一 ~/z2一lOx+26的值域.
/
本文档为【管中窥豹_洞若观火——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