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

2011-09-26 25页 ppt 96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3467

暂无简介

举报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null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 2005.11 2004年慈溪市新生儿破伤风 监测情况 2004年慈溪市新生儿破伤风 监测情况   1.病例报告、转归及发病数、病死率 慈溪市2004年共报告疑似NNT病例8例,调查8例,调查率100%,均为确诊病例;2例死亡,3例痊愈,3例放弃治疗,治疗病死率40%. 2.年龄、性别分布 8例NNT患儿发病年龄最小5天,最大12...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
null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 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 2005.11 2004年慈溪市新生儿破伤风 监测情况 2004年慈溪市新生儿破伤风 监测情况   1.病例报告、转归及发病数、病死率 慈溪市2004年共报告疑似NNT病例8例,调查8例,调查率100%,均为确诊病例;2例死亡,3例痊愈,3例放弃治疗,治疗病死率40%. 2.年龄、性别分布 8例NNT患儿发病年龄最小5天,最大12天,平均年龄7.5天,发病主要集中在出生6-8天的新生儿,占75.0%;男性患儿6例,女性患儿2例,男女性别比3:1. 3.地区、季节分布 8例NNT均是外省籍流动儿童,病例分别来自贵州省、云南省各3例,江西省和安徽省各1例,分别居住在我市6个乡镇,其中长河镇和观海卫镇各2例,横河镇、新浦镇、胜山镇、匡堰镇各1例;NNT发病季节为5月、6月、8月、11月、12月各1例,10月份发病3例. 4.患儿母亲、分娩情况 8例患儿母亲均为外省市来慈打工的农民,所有患儿母亲既往均无新破类毒素接种史;患儿母亲均在简陋的租住房中分娩,由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所有接生用具均未消毒或消毒不严. 5.医院报告情况 8例NNT由地区级医院报告1例,占12.5%,7例由县市级医院报告,占87.5%,乡镇、街道和村级医疗单位无病例报告. 谢谢! 2.年龄、性别分布2.年龄、性别分布 8例NNT患儿发病年龄最小5天,最大12天,平均年龄7.5天,发病主要集中在出生6-8天的新生儿,占75.0%;男性患儿6例,女性患儿2例,男女性别比3:1. 3.地区、季节分布 3.地区、季节分布 8例NNT均是外省籍流动儿童,病例分别来自贵州省、云南省各3例,江西省和安徽省各1例,分别居住在我市6个乡镇,其中长河镇和观海卫镇各2例,横河镇、新浦镇、胜山镇、匡堰镇各1例;NNT发病季节为5月、6月、8月、11月、12月各1例,10月份发病3例. 4.患儿母亲、分娩情况 4.患儿母亲、分娩情况 所有患儿母亲既往均无新破类毒素接种史;患儿母亲均在简陋的租住房中分娩,由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所有接生用具均未消毒或消毒不严. 5.医院报告情况 5.医院报告情况 8例NNT由地区级医院报告1例,占12.5%,7例由县市级医院报告,占87.5%,乡镇、街道和村级医疗单位无病例报告. 一、概 述 一、概 述 新生儿:从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破伤风:是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破伤风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故有“七日风”、“脐风”、“锁口风”之称。 一旦染病,病死率极高(≥50%)。解放前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死于本病,解放后发病率大幅下降,但尚未完全消灭。⒈病 因⒈病 因 破伤风梭状杆菌,系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及人畜粪便中。形态细长,有时成丝状,周身有鞭毛,能运动。37℃48h即能生成芽胞。 无芽胞菌体抵抗力不强。其芽胞抵抗力极强,耐煮沸1h,5%石碳酸10h,2%过氧化氢24h;在泥土中可存活数十年;需高压消毒、碘酒或双氧乙烷可将其杀灭。⒉发病机制与临床现⒉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创口繁殖,产生外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沿神经轴逆行,也可经淋巴、血液到中枢神经,与神经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苷氨酸等抑制性传递介质,导致肌肉痉挛。 咀嚼肌痉挛: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苦笑面容, 腹背肌痉挛:角弓反张(因背肌较强)… 破伤风溶血毒素能溶解红细胞,但与致病性无关。⒊人群易感性⒊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破伤风无自然特异性免疫力,不能产生病后免疫。 已免疫母亲产生的破伤风IgG类抗体通过胎盘传递给婴儿;新生儿出生时具有与母亲相同的破伤风抗体滴度,得到短暂的破伤风被动保护。二、历史回顾二、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生儿破伤风的防治工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成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消毒接生和住院分娩,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大幅度下降。 1989年5月,第4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1995年全球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决议。 1995年8月,我国卫生部将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 1998年10月,卫生部制订《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试行)》 1999年1月1日起,我省建立了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 三、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指标三、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指标 以县为单位,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活产儿。 四、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四、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㈠、普及消毒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 ㈡、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㈢、高危地区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 ㈠、普及消毒接生㈠、普及消毒接生 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根本策略。 开展对孕妇(特别是流动人口)卫生知识宣传,动员孕妇到医院分娩。㈡、新生儿破伤风监测㈡、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目的: ⑴掌握NT发病与死亡情况; ⑵评价消除NT活动的进展; ⑶确认NT高危地区和人群; ⑷提供调整消除NT策略与措施的依据。1.报告的疑似病例监测工作1.报告的疑似病例监测工作 ⑴ 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 ①任何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报告的NT病例(未调查);或 ②任何出生后吸吮及哭闹正常,第2~28天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和出现吸吮困难的病例。 确诊病例: ①出生后正常吸吮及哭闹;和 ②出生后第2~28天发病;和 ③发病后不能吸吮或进食困难,随后发生肌肉强直和(或)痉挛。 null排除病例:  ①可疑病例经调查后不符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和  ②有(非NT的)明确诊断。 ⑵ 疑似病例报告 按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同时按要求填写《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null ⑶ 疑似病例调查 调查目的: ①确诊或排除病例; ②确定病例发生原因; ③制定预防措施。 调查时间:接报告后7天内(越早越好)。 调查人员:县级CDC专业人员;可委托经过合格培训的乡级卫生人员 按要求填写《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调查表》 ⒉ 主动监测工作 ⒉ 主动监测工作 所有乡级卫生院和乡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妇幼医院、传染病医院应为监测点。 监测人员每月对医院(卫生院)和辖区(街道、乡村)进行主动搜索。填写主动监测表3并上报。nullnullnull⒊ 报表工作⒊ 报表工作县级CDC每月6日前将《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调查表》、主动监测报表输入计算机。 填表注意完整㈢、破伤风类毒素接种㈢、破伤风类毒素接种 高危县必要时对育龄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 高危县:NT发病率>1/1000  谢谢!谢谢!
/
本文档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