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及结构确证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及结构确证

2011-09-28 3页 pdf 266KB 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1334

暂无简介

举报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及结构确证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0 Apl;14(4) ·401·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及结构确证 郭 成 ,何 伟 (1.安徽I,N科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药荆科 ,安徽 合肥 230601;2.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北京 100176) 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工艺及结构确证。方法 以左氟羧酸酯为原料,经水解 、缩合制得左氧氟沙星,再经 成盐得到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结果 总收率为65.9%,纯度≥99.5%。结论...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及结构确证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0 Apl;14(4) ·401·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及结构确证 郭 成 ,何 伟 (1.安徽I,N科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药荆科 ,安徽 合肥 230601;2.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北京 100176) 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及结构确证。方法 以左氟羧酸酯为原料,经水解 、缩合制得左氧氟沙星,再经 成盐得到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结果 总收率为65.9%,纯度≥99.5%。结论 本合成工艺操作简便,收率高,光学纯度好,是 合成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较好方法。通过元素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热重分析和质谱确证了甲磺酸 左氧氟沙星的结构。 关键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 ;合成;结构确证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levofloxacin methylate GUO Cheng .HE Wei (1.Department ofPharmacy,The Second Hospital ofAnhui Medical Universit) ,Hefei 230601; 2.Zhe jiang Beta Pharma lnc.R&D Center,Beijing 100176) Abstract:Aim To explore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levofloxacin methylate.Methods Levofloxaein Methylate was synthesized from Ethyl(S)一9,10一difluoro一3一methyl-7一OXO一2,3-dihydro一7H—pyrido[1,2,3,一de]一l,4-benzoxazine-6一carboxylate,via hy— drolysis.condensation.and salification.Results The total yield was 65.9% ,and the purity of levofloxacin methylate is higher than 99. 5% .Conclusion It is a better process with simple procedure,good yield and high optical purity.The stnJcture was confirmed bv ele— mental analysis,UV,IR,NMR,TGA and MS. Key words:levofloxacin methylate;fluoroquinolone;synthesis;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Mesylate,I)化学名为 (S)一(一)一9一氟一2,3-二氢一3一甲基一1O一(4一甲基一1一哌嗪基 )-7一氧一 7H一吡啶并[1,2,3,一de]一[1,4]苯并嗯嗪-6一羧酸甲基磺酸盐 一 水合物,其游离碱左氧氟沙星 ,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光学 异构体,它的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两倍 ,毒性低,是第三代 氟喹诺酮抗菌药中最优秀的品种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 3 结论 根据伪三元相图以及载药量 ,确定汉方己甲素的处方为 乳化剂 OP一10:异丙醇 :油酸 :油酸乙酯 =4:8:1.5:1.5。 其平均载药量较大 ,澄清度好,久置不分层。 4 讨论 在 SMEDDS处方筛选中,油相 、助乳化剂对药物的溶解 性越强,油 一混合乳化剂比例越小,形成 自微乳的能力越强。 乳化剂应选用非离子型的,HLB值要相对较高 ,高 HLB乳 化剂能使 自乳化过程更快 ,其本身也要能溶解相对大量的疏 水性药物。助乳化剂的作用是增加界面膜的柔顺行 、流动性 , 降低界面张力,调节HLB值,同时减少乳化剂的用量,降低其 潜在毒性 ,质量比一般大于 30%E4}。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油 相的刺激性 、助乳化剂与胶壳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如无水 乙醇易挥发,用量过大易使药物析出,并使胶壳硬化变质 ,影 响自微乳化能力。 自微乳区域面积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系列 的混合体系中,随着 Km值的减小,会造成相图中自微乳区面 积的减小或自微乳的不形成,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表面活性剂 用量越大越有利于 自傲乳的形成 ,且表面活性剂性质也影响 区域面积大小,表面活性剂性质与醇形成混合膜,使其具有更 高的柔性 ,液面易于弯曲,从而更易形成 自微乳 ,本研究中 我们选择了 Km=1:2。 通过自微乳乳化速率实验,发现SMEDDS系统中自乳化 时间随着辅助乳化剂的增加而缩短,进而说明乳化剂的加人 降低了膜界面张力,才使得 自乳化加快。作为 CoSA时,乙醇 和异丙醇效果最好 ,其次是丙二醇,形成区域面积最小 的是 PEG400。同时助表面活性剂对 自傲乳体系的稳定性有很大 影响,若制成胶囊时,具有挥发性的助乳化剂如无水乙醇,用 量过大易使药物析出,并使胶壳硬化变质,影响自微乳化能力 和整个体系的稳定性 ,因此应筛选合适的种类及用量 : 参考文献 : [1] 周庆辉,平其能.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应用与前景[J].药学 进展,2001,25(3):134—7. 2] 钱一鑫,唐景玲,孙 进,等.口服 自乳化释药系统及其在中药 制剂中的应用[J_.中草药,2006,37(10):1441—5. [3] 崔升淼,胡柏信,廖晓慧.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研 究[J].中草药,2008,39(6):834—7 『4] 丁沐淦,龙晓英,林丹荣.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方设计和体外评 价 J].中成药.2008,30(7):976—80 5] 沈 熊,吴 伟.自乳化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J .复旦大学学 报(医学版),2003,30(2):180—3. [6] 王晓黎,蒋雪涛,李干佐,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的基础 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17(6):297—300. [7] 汪 杨,吴 伟,阚 俐.油 一吐温 一醇 一水体系伪三元相图在 自微乳化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 【业杂志,2005,36 (6):345—8. (收稿口期:2009—11—18)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0 Apl;14(4) 抑制细菌 DNA螺旋酶活性,抑制细菌 DNA复制。左氧氟沙 星最早由日本第一制药研制开发,1996年,北京双鹤药业研 制开发了甲磺酸盐左旋氧氟沙星。并于 1998年在国内上市, 商品名为利复星。 化合物(1)的合成,关键在于制得其游离碱左氧氟沙星 (4),左氧氟沙星的合成文献 报道主要有以下 3条途径: 方法一,由2,3,4,5一四氟苯甲酸为原料 ,经酰氯化后与丙二酸 二乙酯缩合、部分水解脱羧、与原甲酸三乙酯缩合、S一(+)一2一 氨基丙醇置换、环合得到关键中问体左氟羧酸酯(2),再水解 后与 N一甲基哌嗪缩合精制而得 。。 ;方法二,以2,3,4-三氟硝 基苯为起始原料,先合成中间体(S) ,8一二氟一3一甲基一3,4-二 氢.2H 1,4-苯骈嗯嗪,经缩合、环合得到关键中间体左氟羧酸 酯(2),再水解、缩合得到左氧氟沙星(4) ’ ;方法三,以外 消旋的氧氟沙星(或者氧氟沙星乙酯)为原料 ,经过高效液相 色谱柱直接拆分得到左氧氟沙星,国内工业化生产左氧氟沙 星主要采用方法一。也有文献 报道采用微波催化技术来 合成左氧氟沙星 ,虽然缩短了反应时问,提高了产率,但微波 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 国内关键中间体左氟羧酸酯(2)已经产业化 ,故以左氟羧酸 酯(2)为起始原料,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经2步反 应制得左旋氧氟沙星(4),参考文献 与甲磺酸成盐,制得甲 磺酸左氧氟沙星(I),总收率为65.9%,最终产物结构经元素 分析、热重分析(TGA)、质谱(MS)、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 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 (1HNMR)和核磁共振碳谱 (13CNMR)等进行了鉴定,确证了其结构。合成路线见图 1。 : 。 图 1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路线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药品 仪器:有关物质及光学纯度采用 LC一10AT 液相色谱泵(日本岛津公司)、SPD—M10AVP紫外可见双波长 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CLASS—VP V6.13液相色谱工作站 测定;熔点采用 XT4双目显微熔点仪(北京泰科仪器有限公 司)测定;元素分析用美国 Carlo—Erba 1112型元素分析仪;红 外光谱仪为 Nicolet—Impact 400型;热重分析用 METZSCH STA 409C型热重分析仪 ;核磁共振谱用 Varian—Mercury400MHz 核磁共振仪测定,DMSO—d 为溶剂,TMS为内标;质谱用 Mi— cromass公司(英国)Auto SPec Utima—Tof串联质谱仪测定;旋 光度用 WZZ一1 S自动指示旋光仪测定。 药品:左氟羧酸酯(批号:10040106,纯度 ≥99%,比旋度 [d]D20为一68.0~一72.0。,台州市晶皓化工有限公司)、N. 甲基哌嗪(批号:03120702,纯度/>99%,江都市新华化工有限 公司),甲磺酸(批号:04102815,纯度1>99%,河北亚诺化工有 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工业级。 1.2 试验方法 1.2.1 (S)一( )一9,10.二氟一2,3一二 氢一3一甲基一7一氧代-7一氢吡 啶骈[1,2,3,一de][1,4]苯骈唣嗪一6一羧酸(3)的合成 在反应 瓶里加入左氟羧酸酯(2)618 g(2 mo1)、10%氢氧化钠乙醇溶 液 4 L,室温搅拌 15 min,缓慢加热至 80℃,保温搅拌 3 h,反 应毕,冷却至室温,用冰醋酸调 pH4—5,析出沉淀,抽滤,滤饼 用水 2 L、乙醚 1 L各洗两次,滤饼 50~C真空干燥 5 h,得白色 针状晶体(3)502 g,收率为:89.3%(文献 收率:70%),mp >300oC。(文献 mp>300℃) 1.2.2 左氧氟沙星 (4)的合成 在反应瓶里加入化合物 (3)502 g(1.79 mo1)、N一甲基哌嗪 545 mL(4.48 mo1)、丙酮 800 ml、二甲基亚砜 1.5 L,室温搅拌 15 min,逐渐升温,加热 搅拌回流反应 7 h,反应毕,减压蒸发,除去溶剂,残 留物用 95%乙醇 1 800 ml重结晶,得到浅黄色固体左氧氟沙星(4) 的半水合物 561 g,收率:84.6% (文献⋯收率 75.06%),mp 225~227℃,f仅]2 0:一76.8。(C=0.38,in 0.05 mol·L NaOH)[文献 mp 225~226~C,[ ]D :一76.9。(C= 0.383,in 0.05 mol·L NaOH)]。 1.2.3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1)的合成 在反应瓶中加入(4) 561 g(1.51 mo1)、二氯甲烷 6 L、甲磺酸 159.5 g,加热回流搅 拌3 h,析出固体,抽滤,得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粗品。粗品用 3 L乙醇溶液(乙醇:水 =2:1,v/V)加热回流 30 rain,趁热过 滤,除去不溶物,冷却至室温过夜,析出固体,抽滤。滤饼在 40℃真空干燥 12 h,得甲磺酸左氧氟沙星(1)626 g,旋光 [d]2D0=一39.86。(c=0.01,in H20)[文献⋯ [o【]2D0=一38。 ~ 45。(C=0.0t,in H,0)l,收率 87.2%。 2 结果 2.1 纯度 2.1.1 纯度的检测条件及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十 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5 mol·L 枸橼酸溶液 一 1 tool·L 醋酸铵溶液一乙腈(77:1:20,用氢氧化钠饱和溶 液调 pH值为 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93 rim。纯度为 99.65% 。 2.1.2 光学纯度的检测条件及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硫酸铜一D苯丙氨酸溶 液(取 D苯丙氨酸 1.32 g与硫酸铜 1 g,加水 1 000 ml溶解 后,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 pH至 3.5)一甲醇(82:18)为流动相; 柱温 40℃;流速 1ml·min~;检测波长 293 nm。光学纯度为 99.68% 。 2.2 结构确证 (1)元素分析:实测值 (理论值)(%):C 48.1O、48.14(47.99),H 5.43、5.38(5.51),N 8.71、8.70 (8.84),S 6.69、6.87(6.74)。C、H、N、S各元素测试值与计 算值比较,两次测定重现性 良好,并且误差均在规定范围(± 3%o)内;(2)TGA分析:化合物(1)的失重量为 3.90%,相当 于含1个分子结晶水(理论含 1个分子结晶水值为3.79%); (3)MS:FAB MS m/z:362(M CH SO H,H 0,分子离子 峰),3l8(分子离子脱羧后的特征离子);以上分析结果证明 本品的分子元素组成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分子式 C。 H FN 0 ·CH SO,H ·H O相符 ,该分子式经计算不饱和度为 l0,推测分子中可能有芳环和环状结构,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 的分子结构式一致。(4)uV:以水为溶剂,在 291.80 nm处有 吸收,摩尔吸收系数为3.6×10 ,证明有B带的存在,由叮T一 1T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即存在芳环 ;以0.1mol·L HC1为溶 剂,在 293.00 nm处有吸收,摩尔吸收系数为 3.7×10 ,是苯 环的 B吸收带 ,在226.50 nm处有吸收,摩尔吸收系数为 1.9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0 Apl;14(4) ·403· ×10 ,是苯骈氧代吡啶环共轭体系的 K吸收带,由于结构中 吡啶环上氧代邻位有羧基取代而形成分子内氢键,使 B带和 K带均红移,符合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结构特征。(5)IR( KBr)cm~:3529、3462、2484、980(v【)_H,8 ,羧基或磺酸基 O— H键),3039(v: ,苯环 C—H键 ),2781(vcH,甲基 C—H键 ), 1711(v :。,羧基 C=O键 ),1622(vc:0,吡啶环 C:O键 ), 1533、1477、1406( : ,苯环 C=C键),1294( F,取代苯环 C—F键),1192(v ,苯骈嗯嗪环 C—O键),1045(v 哌嗪 C—N 键),804,769(6 ,亚甲基 C—H键),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 化合物符合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结构特征。(6) HNMR给 出 l0组质子峰,积分比(由低场至高场)为 1:1:1:1:1:2:4:4 :3:3:3,共有24个氢质子,根据氢取代基位移规律、耦合裂分 情况及 1H一1Hcosy谱,显示该化合物有3个甲基氢质子,5个一 CH 一氢质子,5个一CH一氢质子,用DMSO—d 作溶剂所做的氢谱 及重水交换(D 0)谱显示该化合物有 2个活泼氢,分别归属 为羧基氢质子 、磺酸基氢质子,具体归属见表 1。(7) CNMR 中出现除溶剂峰(DMSO—d )外 l7组碳信号,Dept谱显示该化 表 1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核磁共振氢谱( HNMR)数据表 质子序号化学位移(ppm)多重性 偶合常数(Hz)质子数 H. Hcos 表2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核磁共振碳谱( CNMR)数据表 合物共有 3个伯碳原子,5个仲碳原子,3个叔碳原子,8个季 碳原子,据此推测,其结构中含有l9个碳原子,其中哌嗪环上 有2个二对碳对称重叠;结合其二维核磁 HMQC、HMBC分 析,每个氢质子和碳原子都有合理归属,符合甲磺酸左氧氟沙 星的化学结构,且无相悖信息,具体归属见表2。 综上所述 ,通过元素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 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热重分析(TGA)和质谱(MS) 分析,经解析,上述实验数据确证本品的结构无误。 3 结论 文献 用 KOH、四氢呋喃来进行左氟羧酸酯的水解 ,本 文以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来进行水解,去除了较为昂贵的四氢 呋喃,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使得反应过程中没有了四氢呋喃 的特臭气味,利于环保,反应收率为 89.3%。文献 以吡啶 为溶剂将左氟羧酸(3)与 N一甲基哌嗪进行缩合反应,收率为 75.06%;本文以丙酮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剂替代吡啶为溶 剂进行缩合反应,使得反应过程中没有了吡啶的特臭气味,不 仅降低了成本,而且避免了大量吡啶可能造成的污染,利于环 保,收率为 84.6%,以左氟羧酸酯计,总收率为 65.9%。本合 成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 、产率较高、工艺稳定等 特点,便于工业化生产,是制备本品的较佳方法。 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 、核磁共振 谱、热重分析和质谱系统地确证了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结构。 参考文献: [1] 许铁男编译.抗菌药左氟沙星[J].国外医药一合成药、生化药、 制剂分册,1995,l6(2):112—3. [2] 李 眉.广谱抗菌药左氟沙星[J].药学进展,1998,22(1):4l一4. [3] 苗 华,郭惠元.左氟沙星合成路线图解[J].中国医药工业杂 志,1994,25(4):185—8. [4] 朱圣东,吴 迎.左氟沙星的合成工艺及市场[J].山西化工, 2001,2l(1):12—3. [5] Lester A.Mitscher,Padam N.Sharma,Daniel T.W.Chu,et a1. Chiral DNA gyrase inhibitors.Asymmetric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enantiomers of 9-fluom~·methy一10-f 4一methyl一1一 piperaziny1)-7一OXO-2,3-dihydro-7H—pyrido [1,2,3-de]一1, 4benzoxazine-6一carboxylic acid(ofloxaein)[J].J Med Chem,1987, 30(12):2283—6. [6] 顾海宁,蒋永祥,葛海泉.左旋氧氟沙星合成的新工艺研究[J]. 高校化学学报,2005,19(5):708一l1. [7] 杨玉社,嵇汝运,胡增建,等.左旋氧氟沙星不对称合成新方法 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8,33(11):828—31. [8] Hayakawa Isao,Atarashi shohgo.Optically active pyridobenzoxazine derivatives and intermediates thereof[P].US 4985557(A),199 1一 Ol—l5. [9] 鲍继胜,张欢华,施 霞,等.左氟沙星的微波催化合成[J].合 成化学,2008(16):721—3. [1O]刘艳飞,黄可龙,彭东明,等.甲磺酸帕珠沙星的合成工艺改进 [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6):344—50. [11]WS1一(X-187)-2003Z.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国家药品标准[s]. (收稿 日期:2009—10—20)
/
本文档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及结构确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