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

2011-09-29 6页 pdf 498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4034

暂无简介

举报
孔子的美学思想 · 学术月刊 年第 期 · 孔子的美学思想 关 蒋 孔 阳 编者按 蒋孔阳 先生 是 中国当代享有盛名的美学大 家。 他毕生致 力于美学、 文 艺 学的研究和 建设 , 在美学、 文 艺学基本理论 、 西方美学 、 中国古典美学及中西 比较美学领 域都作 出 了具有开拓性的杰出贡献 。 他提 出的以 实践论 为基拙 、 以 创造论为核心 的审 美关系学说 , 在国内自成一 家 , 代表着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的新学派与新水平 。 蒋先生 的 学术创获生前曾多次受到国家与人民的表彩 , 他虚怀若谷的学术品格与勇于探索 、善于 ...
孔子的美学思想
· 学术月刊 年第 期 · 孔子的美学思想 关 蒋 孔 阳 编者按 蒋孔阳 先生 是 中国当代享有盛名的美学大 家。 他毕生致 力于美学、 文 艺 学的研究和 建设 , 在美学、 文 艺学基本理论 、 西方美学 、 中国古典美学及中西 比较美学领 域都作 出 了具有开拓性的杰出贡献 。 他提 出的以 实践论 为基拙 、 以 创造论为核心 的审 美关系学说 , 在国内自成一 家 , 代着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的新学派与新水平 。 蒋先生 的 学术创获生前曾多次受到国家与人民的表彩 , 他虚怀若谷的学术品格与勇于探索 、善于 独创的治学精神更为广大学者所敬佩 。 在蒋先生逝世 一周年之际 , 本刊发表这篇他在 年山 东曲卒孔子国际文化节上 的学术演讲 , 以缅怀他的学术贡献 。 我今天不谈孔子的其他思想 , 专门讲孔子的美学思想 。 我们要了解孔子的美学思想 , 先要 了解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 孔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他是中国古代的大圣人 。 中国的古代圣人很多 , 但是最有名 的是八大圣 人 尧 、舜 、 禹 、 汤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这八大圣 人 。 这八大圣 人中孔子是最后的一 个 也是地位最低的一个 , 因为其他的圣人都是帝王 , 周公虽然没有当过帝王 , 但是也当过实际 上的执政者 。 孔子不仅没有当过帝王 , 连小官也没当上 。 说白了 , 他跑来跑去 , 周游列国 , 想要 当官 , 结果什么官都没当上 。 因为他当不上官 , 他只好收几个门徒 , 靠私家讲书来维持他的生 活 , 这给孔子带来了很多好处 。 第一 , 他走向了民间 , 懂得了民间的疾苦 其次 , 他因为私家讲 学 , 打破了过去“ 学在官府 ”的局面 。 孔子不仅成了中国第一个私家讲学的人 , 他还开创了中国 第一个显学“ 儒学 ” , 成了中国的“ 万世师表 ” 。 在从政方面 , 孔子是失败了 , 但在著述方面他却 取得 了非常大的成功 。 他以前中国的学术是伟大的 , 在这基础上他开创了以后的中国的学问 。 司马迁在写孔子思想的时候 , 对孔子赞不绝 口 , 他这样说 “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 当时则荣 , 没则已焉 。 孔子布衣 , 传十徐世 , 学者宗之 , 自夭子王侯 , 中国言 ‘ 六艺 ’者折中于夫子 , 可谓至 圣矣 ”这就是说 , 在司马迁看来 , 中国的帝王很多 , 有学问的人也很多 , 但都是活着的时候了不 起 , 死了也就没了么了 。 而孔子则以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传了十多代 , 天下有学问的人都尊奉他 为师 , 所以孔子才真正称得上圣人 , 是至圣 。 孔子这种至圣的地位 , 二干多年以来不仅没有衰 落 , 而且是越来越高 , 影响越来越大 , 他真可谓是一个大圣人 , 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 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 要珍惜中华民族的荣誉 。 孔子伟大的思想 , 我们要认真地 学习 、研究与继承 , 并加以发扬光大 。 像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 , 我们看他的美学思想 , 先要 看他 的 人 生 态度 。 孔 子 的 人 生 态度 , 有 一 段 话 可 以 说 明 。 人 家 间 他是 一 个 什么 样 的 本篇讲演近 日据录音整理而成 故蒋先生生前未曾审阅过 。 人 , 孔子说 “ 其为人也 , 发愤忘食 , 乐以忘忧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这段话说明孔子一方面是一 个 自强不息的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般是失意了就比较消极 另外一方面 , 孔子是一个非常乐 观的人 。 他一生不得志 , 周游列国 , 去自己的理想以实现 自己的抱负 , 但是处处碰壁 。 他 自己说道 “ 向吾适宋之卫 , 困于陈蔡 , 累累乎若丧家之犬也 ” 。 虽然他到处碰壁 , 但是他仍然乐 观 。 他 自己说他“ 乐以忘忧 ” , 在快乐之中把忧愁忘记了 , 他不要优愁 , 要的是快乐 , 这是他很大 的一个特点 。 他在陈 、蔡被围 , 仍然“ 弦歌不绝 ” 。 他的大弟子颜渊生活很苦 , 孔子赞美他说 “ 贤哉 , 回也 一草食 , 一瓢饮 , 在陋巷 。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 贤哉 , 回也 ”颜渊生活很 苦 , 旁人觉得他应该很悲苦 , 而颜渊却很快乐 。 孔子既然赞美颜渊 , 就说明他非常欣赏颜渊在 穷苦的生活当中仍然过得很快乐的生活态度 。 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们谈志向 。 有的说我要做 官 , 有的说我要发财 , 有的说我将来要做 “ 小相 ” , 就是我们现在开会的“ 司仪 ” , 对这些孔子都 没表示赞同 , 他最赞同的是曾点的志向 , 曾点说 “ 暮春者 , 春服既成 。 冠者五六人 , 童子六七 人 , 浴乎沂 , 风乎舞粤 , 咏而归 。 ”孔子对曾点的这种以审美的态度来游玩观赏春色的志向 , 非常 赞同 , 这说明孔子喜欢快乐乐观 。 他自己喜欢音乐 , 一生差不多是音乐欢乐的一生 , 听到美妙 的音乐 韶乐 》, 就“ 三月不知肉味 , 不知为乐之至于斯也 ” 。 他看到一个婴儿 , 天真烂漫 , 眼睛大 大的 , 就非常高兴 , 形容这个婴儿“ 就像《韶乐 升起来了 , 演奏起来了 ” 他演奏《美里操 》, 一遍 遍地演奏 , 直到最后 , 从音乐中想象出文王的样子及性格 他对音乐非常陶醉 , 用音乐来使他的 生活变得快乐 他会弹琴 , 会鼓瑟 , 会唱歌 他向别人学唱歌 , 一遍遍地请别人唱 , 直到他完全弄 懂 。 所以孔子这样一个人 , 就是音乐的一生 , 快乐的一生 , 充满了乐观精神的一生 。 孔子以快 乐的生活态度对待人生 , 以快乐的态度著述 、工作 。 他有句很有名的话 , 叫做 “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在“ 知 、好 、乐 ”这三者当中 , 他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是“ 快乐的人生 境界 ” 。 我觉得孔子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 , 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感觉不到快乐 , 那么这个人他 一定发现不了丰富的生活规律 一个人如果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感觉不到快乐 , 而是愁眉苦脸 , 这个人一定工作得不好 , 学习得不好 , 更谈不上创造发明。 创造发明都是在兴高采烈 , 喜气昂 扬 , 大脑兴奋的时候产生出来的 。 孔子这个人是在快乐当中创造发明 , 把书著好 , 把生活过好 , 这就是孔子的美学思想整个的出发点 。 他的美学思想就是“ 智者乐水 , 仁者乐山 ” 。 他能到处 感到快乐 , 到处感到美 , 以快乐的态度去发现美 , 又用审美的态度去寻找快乐 。 我们认为这种 审美的态度和快乐的思想 , 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最大的特点 。 受了孔子的影响 , 我们中国过去的 知识分子当时寻找“ 孔颜乐趣 ” , 就是寻找孔子和颜回的乐趣 , 寻找他们为什么那么快快乐乐 。 这是中国过去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很高的一个追求 。 由于寻找“ 孔颜乐趣 ” , 他们能够做到安 贫乐道 。 陶渊明的诗也是因为受了儒家的影响。 西方的美学 , 从柏拉图开始 , 就追究什么是 美 。 中国的美学 , 不是谈美不美 , 而是谈乐不乐 , 快乐不快乐 。 从孔子开始 , 以后的荀子 、庄子 等都追求乐不乐的问题 。 再一个是追究快乐 , 他的快乐不是我们所说的相对论 , 他的快乐是一 种真知灼见 。 所以我觉得中西的一个差距就在这里 。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文学艺术 , 这就是快乐 、乐趣 另外一个方面 就是行为 , 就是我们的行为职业当中所遵守的“ 礼 ” 。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就是把“ 礼 ”和 “ 乐 ”两者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一种“ 礼乐思想 ” 。 两千多年以来 , 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就是“ 礼乐思 想 ” 。 这种“ 礼乐思想 ”最早提出 , 最早把它系统化 , 就是孔子的功劳 。 在孔子以前 , “ 礼 ”和“ 乐 ” 都受到重视 , 但是这两者还是分开来讲的 , 谈礼光谈礼 , 谈乐光谈乐 , 两者分开 。 到了孔子之 后 , 把“ 礼 ”和“ 乐 ”这两者统一起来 , 联合起来 , 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 成为“ 礼乐思想 ” 。 孔子在 《论语 》当中 , 不断地提到“ 礼乐 ” , “ 闻之于礼乐 , 节之于礼乐 ”等等 。 “ 礼乐思想 ”是孔子开始提 出的 。 我们要谈孔子的美学思想就要从他快乐的人生态度看到他的“ 礼乐思想 ” 。 他的美学思 想就是以“ 礼乐 ”为中心讲出来的 , 涵盖着文学艺术 。 作为“ 礼乐 ” , 我们简单地讲 , 就是简明化的这种 “ 礼乐 ” 。 古时候音乐包括歌 、 舞 、 乐 , 作为 文学艺术都包括在乐里 , 这种文学艺术和典礼结合在一起 , 成为典礼化了的音乐 。 典礼化的音 乐 , 就是在致谢 、 答礼的时候由音乐和舞蹈多次来进行伴奏 。 古时候国家大事经常是通过祭祀 来进行 , 通过举行大典来进行 。 在进行的时候 , 要创造一种庄重 、肃穆 、威严的气氛 , 这种气氛 由音乐来造成 。 我们今天上午祭孔会场的气氛就挺庄严 。 不同的音乐演奏有不同的气氛 , 在 古时候举行祭典的时候 , 不同的祭典有不同音乐的演奏 , 不同音乐的演奏就有不同的气氛 。 另 外一方面 , 古时候举行一些大的活动的时候 , 它要有一个节奏和程序 , 这个节奏和程序由音乐 来指挥 , 所以古时候任何一个序幕都是伴随着音乐来进行 。 例如接送尊者 , 尊者来了 , 进门的 时候 , 要奏什么样的音乐 , 要唱什么样的歌 , 都有规定 。 然后升阶的时候 , 还有规定 , 奏什么样 的音乐 , 用什么样的节奏 。 上第一道菜要奏什么音乐 , 要唱什么歌也有规定 。 古时候人的行 为 、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是和礼乐联系起来的 , 由礼乐规定了秩序 , 它就容易坚持 。 礼和乐是相 互统一的 , 离开了礼 , 音乐就没保证 离开了音乐 , 礼就空了 , 也就没法继续 。 所以礼和乐相互 统一 , 相互平衡 , 然后就形成了社会的有序 。 正因为古时候讲究礼乐和礼乐的思想 , 也就成了 孔子美学思想产生的基础 。 孔子不仅对音乐很喜欢 , 而且对礼也很有兴趣 。 今夭我们到孔庙 去参观的时候 , 圣迹图 》里边也表明了孔子从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学礼 , 他小时候和一般小孩玩 耍的时候 , 就 “ 常陈姐豆 , 设礼容 ” 。 孔子从小对礼和音乐都很爱好 , 长大后 , 他对礼乐有了更 深的研究 。 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围绕礼乐到处奔波 , 他要推行周代的礼乐思想 , 以改变当时 “ 天下无道 ”的局面 。 他的这种礼乐思想内容很多 , 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 下面我准备对孔子 的礼乐思想和它对后世的影响简单地谈几个方面 。 首先 , 我们知道礼这个东西在生活当中 , 对国家的大事来讲都是很重要的 。 礼实际上就是 国家的大事 。 把礼乐结合在一起 , 就是说我们的文学艺术 , 我们的音乐要为国家大事服务 。 国 家的大事是政治生命 , 因此以礼乐为中心的礼乐思想就强调文学艺术要为政治伦理思想服务 , 强调文学艺术具有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 。 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强调文学要经世致用 , 要爱国 爱民 、优国忧民等 , 这些都是孔子礼乐思想的一个表现 。 我在最近坚持这种表现人类感情的看 法 。 但是毛主席和孔子他们坚持的不仅是感情 , 他们更重视和国家政治伦理相结合的政教风 化 , 也就是和政治分不开的 , 并不单纯表现主观感情 。 中国古代的先哲把它归纳为这种表现 术 , 和西方的再现术和模仿术相对立起来 , 我觉得不完全正确 。 中国的先哲要文学艺术为政治 服务 , 这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传统 , 要言之有物 , 要和教育和政治风化结合起来 , 这种理论我们 应当说并没有什么错 , 而且在中国美学思想当中应该是属于优秀的传统 。 但问题是 , 在艺术发 展的过程中 , 这种为现实服务越来越狭隘 , 越来越僵化 这种为政教风化服务越来越偏激 , 越 来越违反人性 , 把人的一切归结到狭隘的政治当中 , 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 直到后来只知道做 官 , 只知道为政治 , 对于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歪曲的解释 。 比如 , 诗经 里面的 关雅 、 卷 耳 明显的是单纯的爱情诗 , 但是在孔子的“ 礼乐思想 ”全面化的解释过程中 , 变得面 目全非 , 对 中国的文学艺术造成了不良影响 。 我们对于孔子的礼乐思想要从它的来源上看 , 要肯定它的 优秀的传统方面 。 另外 , 对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带来的糟粕我们要否定 , 不能因为他是大圣 人就加以原谅 。 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具体 , 符合我们今夭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需要的 , 我们就要加以吸收 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的 , 我们就加以抛弃 。 孔子的礼乐思想由于强调国家大事 , 要以国家的规范为规范 , 所以它就要求文学艺术要有 一定的 。 孔子一生都是为了树立这个标准 , 在文学艺术方面他表现为一个是删诗 , 一个是 删乐 。 为什么古代的名著 诗经 》, 他要重新加以筛选 , 从几千首当中选出 首 他在选择的 过程当中有一个标准 , 就是“ 诗三百 , 一言以蔽之 , 思无邪 ” 。 删乐 , 就是对音乐加以筛选 , 他也 有一个标准 , 真正的目的是把雅 、颂树为标准 , 要反对非雅 、颂的东西 。 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 , 就是来自于礼 , 要合乎礼 。 合乎礼的他同意 , 不合乎礼的他反对 , “ 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 言 , 非礼勿动 ” 。 孔子删诗就是以礼为标准 , 删乐也是以礼为标准 , 符合雅 、颂的加以肯定 。 像 《韶乐 》, 孔子最赞成 , 他说《韶乐 》“ 尽善矣 , 又 尽美矣 ” 。 孔子听到 韶乐 》后 “ 三月不知 肉味 ” 。 对“ 郑声 ”他是坚决地加以反对 , 他把“ 放郑声 、远按人 ”相提并论 。 “ 俊人 ”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 小人 。 “ 郑声 ”是什么东西呢 郑国在当时居于天下之中 , 交通发达 , 商业繁荣 , 各国新兴的音 乐首先集中在郑国 , 郑国是新兴音乐的来源 。 但是孔子不看音乐本身 , 而是以雅颂为标准 , 他 以符合不符合雅颂的标准为尺度 。 雅颂是帝王的音乐 , “ 郑声 ”就是地方的新兴音乐 , 不符合他 的标准 , 因此他加以厕除 。 以我们今夭来看就相当于现代音乐和古代音乐 。 我们今天看 , 不管 你现代音乐也好 , 古代音乐也好 , 你只要是好听 , 思想健康 , 我们都赞成 。 在孔子时代 , 不仅孔 子 、孟子 、 荀子 , 而且绝大多数思想家 , 他们对古乐和今乐都是分得径渭分明 , 都是反对今乐 , 拥 护古乐 。 孔子有他积极的一面 , 也有他保守的一面 , 在反对 “ 郑声 ”这件事上 , 他就 比较保守 。 这是第二点 , 就是孔子的美学思想的两个标准 。 诗歌和音乐的标准 , 实际上是一个标准 。 第三点 , 关于孔子的礼乐思想 , 我还想谈一谈 。 乐要为礼服务 。 但是 “ 礼 ”这个东西在古 代 , 特别是在东方 , 是和地位结合在一起的 , 和等级结合在一起 , 不同地位 、 不同等级的人要行 不同的礼 。 孔子在他的“ 礼乐思想 ” 中也主张等级制度 。 古时候 , 天子行什么样的礼 , 诸侯行什 么样的礼 , 大夫行什么样的礼 , 士行什么样的礼 , 一般老百姓行什么样的礼 , 都有规定 。 一般的 老百姓就是靠年成吃饭的人 , 年成好就多吃点 , 年成不好就少吃点 。 普通的老百姓不能参加祭 祀 , 不能参加行礼 , 因为“ 礼不下庶人 ” , 一般的老百姓不要“ 讲礼 ” 。 天子和士这几个等级当中 规定得比较严格 。 像舞蹈 , 每一个等级有几队都有规定 。 天子用的舞蹈是八份舞 , 用六十四人 排成八个小队 , 诸侯四十八人 , 大夫三十二 人 。 你不符合这个标准 , 就不能用 。 古时候演奏音 乐把磐挂起来时 , 天子四面悬 , 诸侯三面悬 , 大夫两悬 , 士是特悬 , 就是一面悬 。 古时候挂乐器 的时候也有严格的规定 。 孔子主张礼乐思想 , 他对音乐的演奏规格看得很重要 , 季氏“ 八悄舞 于庭 , 是可忍也 , 孰不可忍也 ”在这种正统思想支配下 , 孔子当时的美学思想就讲究身份 、讲究 气派 。 讲究威严 、讲究富贵 。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除了老庄这一系列人物以外 , 以儒家为主的 美学思想他们讲究这些东西 。 孔子“ 食不厌精 , 脍不厌细 ” 、 “ 割不正 , 不食 ” 、 “ 席不正 , 不座 ” 。 溥仪写的 我的前半生 说 “ 慈禧太后吃饭 , 她面前要有一百道菜 , 这一百多道菜慈禧太后只吃 一点 , 她并不是为了吃 , 是为了摆她的架势 。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就是讲究富贵 , 讲究气派 。 我 们到故宫去参观 , 可以看到 , 故宫的建筑高屋顶 、高台阶 、 大支柱等等都是气势磅礴 。 像太和 殿 , 周围的广场有三万多平方米 , 三万多平方米过去没有一棵树 , 一根草 , 就显得庄严 、威武 , 人 走进去就有一种不敢喘气的感觉 。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在礼乐思想指导下有这样一种特点 , 讲 究富贵 。 故宫里边所有的东西 , 它的花草都不是真花真草 , 都是用珍珠 、 玉石等贵重的东西做 成的 。 国王要表明他是真龙天子 , 柱子上是龙 , 房子上是龙 , 凳子上是龙 , 桌上是龙 , 到处是龙 , 就组成了一个龙的世界 。 礼乐思想在后世的发展与孔子的美学思想结合在一起 , 这是第三点 。 第四点 , 我想谈谈孔子的礼乐思想具有很强的人情味 , 很重视感情 , 强调人性 。 孔子 、 荀 子 、 孟子等人的书中都把文学艺术归结为人的感情 。 礼和 乐是相辅相成的 , 礼是为了维持秩 序 , 乐是调和人的感情 , 有了礼就使人有秩序 , 有了乐上下就会齐心 , 乐在里面把礼加以 人情 化 。 西方的美学思想也重视感情 , 但是他们重视的是真理和心理的准则 , 所以他们就重视快 感 、情义 , 有的人甚至把感情当成一种无意识的本能冲动 。 我们中国古代在孔子的礼乐思想指 导下 , 一方面重父子感情 但是在另一方面 , 这种感情又不是一种本能的意愿 , 而是与政治伦理 相互融洽 、相互沟通的一种感情 。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 我们中国的礼乐思想能够由古人根据 人情的需要来制定 。 所以在这一点上 , 我们的美学思想要比西方的美学思想高一点 , 更懂得感 情的辩证法 , 这是我讲的第四点 。 第五点 , 我讲的是中国在孔子礼乐思想的指导下 , 我们的美学思想追求的不是人与自然的 对立 、 而是人与自然的综合 、调和 , 达到平衡 、 协调 。 以文学艺术调和社会矛盾 、 人身矛盾 以及 各种新的矛盾 , 在古今中外都这样 。 但是西方他们怎么调解 他是强调冲突的方面 , 或者是人 战胜自然 , 人克服了无知的束缚 , 然后取得个人的 自由。 在中国古代 , 以孔子为主的礼乐思想 在人与 自然的矛盾冲突当中 , 人要与自然达到和谐同步 。 也就是说人在 自己 “ 修身 、齐家 、 治 国 、平天下 ”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 先进行自身的修养 , 使 自己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然 后再“ 治国 、平天下 ” , 使 自己尽至人之心 , 然后可以尽吾心 , 然后可以赞夭地之化育 , 可以与天 地往来 , 达到与夭地同源的境界 。 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先要在 自我方面达到平衡 , 各个方 面加强修养 , 然后与外部的自然达成一种和谐 。 西方他们的宇宙观和人生态度是像歌德讲的 没 日没夜地去开拓生活与自由 , 然后才能够对生活与自由的享受 。 中国不是这样 , 中国是要赞 天地之化育 , 与夭地精神同往来 , 与天地同源 。 天地人三才 , 人在夭地之中 , 人要以 自己的修养 来贯通天地 , 与夭地和平共处 , 达到相互和谐 。 这是中国的人生态度 , 在礼乐思想的指导下 , 追 求和谐 , 以达到整个宇宙的和谐 。 最后我还想谈一点 ,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 , 而且是大教育家 。 他在教育当中所要达到的目 的就是礼乐 。 孔子提出一个“ 成人 ”的思想 。 我们今天有“ 成人教育 ” , 就是大龄 、超龄青年继续 受教育 。 孔子提出的“ 成人 ”的条件是什么呢 论语 · 宪问 》篇记载 “ 子路问成人 。 子 曰 ‘若 减武仲之知 , 公绰之不欲 , 卞庄子之勇 , 冉求之艺 , 文之以礼乐 , 亦可以为成人矣 ’ 。 ”就是他的几 个学生中 , 藏武仲很聪明 , 知识很多 公绰之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 , 比较安分 卞庄子比较勇敢 冉求多才多艺 , 但是这些人都不能算是“ 成人 ” , 要想当“ 成人 ”的话还要 “ 文之以礼乐 ” 。 像我们 今夭一个人有了智育 、 德育 、 体育 、 劳育 , 还不能算是全面发展的人 。 全面发展的人要加上美 育 。 孔子说的“ 成人 ”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夭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 。 我们今天要提倡美育的 目的 就是要全面地发展人 、 培养人 。 孔子当时也是要以礼乐的方式来教育人 , 让儒士们成为全面发 展的人 。 他又说 “ 先进于礼乐 , 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 , 君子也 。 如用之 , 则吾从先进 。 ”他这里所 说的“ 先进 ”是指普通老百姓 , 所说的“ 后进 ”是指当官的 , 不管你是老百姓也好 , 当官的也好 , 只 要你“ 先进于礼乐 ” , 那么我就赞成你 , 我就佩服你 , 你要不懂得礼乐 , 哪怕你是当官的 , 我也不 佩服你 , 不赞成你 , 所以孔子看一个人是不是完善就看他是不是懂得礼乐 。 他用礼乐来培养 人 , 他在培养人的时候不分老百姓 , 也不分当官的 , “ 有教无类 ” , 这在历史上起了很大的进步作 用 。 古今的教育真正做到 “ 有教无类 ”的第一 人就是孔子 , 孔子的这种思想是非常了不起的 。 下转 第 页今 “ 换骨 ” 、 “ 中的 ” 、 “ 活法 ” 、 “ 饱参 ”诸说 , 并认为与“ 点铁成金 ”说“ 皆一关披 , 要知非悟入不可 ” , 而 所谓“ 悟入 ”正是对通过艺术素养的积聚与创作技巧的锻炼而达到“ 顿悟 ” 、 产生灵感的创作过 程的心理剖析 。 黄庭坚诗论中的“ 陶冶万物 ” , 创作上的“ 荟萃百家 ” , 其根本都是“ 锻炼勤苦而 成 ”的“ 悟入之理 ”的反映 , 也是“ 点铁成金 ”说的实质内容及其在理论与创作上的统一 , 因此 , 适 应着“ 悟入之理 ”既具“ 工夫勤惰间 ”又具“ 锻炼而归于自然 ”的两重意蕴 , 明显统合着佛家“ 顿悟 真如 ”的心性学说与道家“ 自然为真 ”的艺术思想 。 南渡以后 , 宋代诗风由摆脱江西而出现重要转变 , 但统合三教的文学观却反而愈为强固 , 如范成大被称为“ 黄庭坚以后 、钱谦益以前用佛典最多 、 最内行的名诗人 ” ① , 杨万里亦被评为 “ 诗印频提教外传 , 入魔入佛总超然 , 放翁已得眉山髓 , 不解诚斋学滴仙 ” 汪碗 读宋人诗 , 姑 不论其中陆 、 杨褒贬之意旨 , 以杨万里诗含仙 、佛意趣是显而易见的 。 直至宋末 , 与四灵交往密 切的葛天 民 , 先做了和 尚 , 后又还俗 , 一面与侍姬作乐 , 一面与四灵唱和 , “ 诗带庄 、骚 , 揭蜕玄 妙 ” 北涧集 卷七《跋朴翁诗 , 影响所及 , 在宋末实已形成一种普遍风尚。 至若张磁 “ 香火斋 拔 , 伊蒲文物 , 一何佛也 襟带诗书 , 步武橘据 , 又 何儒也 。 门有朱履 , 坐有桃李 , 一何佳公子也 冰茹雪食 , 凋碎月魄 , 又何穷诗客也 ” 杨万里 赞功甫像 , 集“ 佛 ” 、 “ 儒 ” 、 “ 佳公子 ” 、 “ 穷诗客 ” 于一身 , 则更是当时统合三教的文人的典型形象 。 实际上 , 在宋代文人中 , 参禅悟道甚至被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 因此 , 在儒学 复兴的广阔背景上 , 在“ 新儒学 ”的建构过程中 , 由统合儒 、道 、释的文化观念而促生的哲学精神 的浸染和泛化 , 正是宋代诗学本质特征形成及其哲理化进程的内在的支配力量 。 作者 许总 , 江 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 员 责任编样 任天 ① 钱越书 宋诗选注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 第 页 。 上接 第 页 那么怎么样用礼乐来教育人 , 来培养完善的人 儒家的经典 尚书 里有这样一段话 , 帝 日 “ 夔 , 命汝典乐 , 教宵子 直而温 , 宽而栗 , 刚而无虐 , 简而无傲 。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几对相互矛 盾的很高的标准 , 一个是“ 直 ” , 一个是“ 温 ” , “ 直 ”就是刚直 , “ 温 ”就是温和 。 孔子说我们通过礼 乐 , 通过音乐来教育人 , 要把“ 直 ”和 “ 温 ”统一起来 “ 刚 ” 与“ 无虐 ”统一起来 “ 简 ” 与“ 无傲 ” 、 “ 宽 ”与“ 栗 ”两个矛盾的道德标准 、矛盾的体系 , 都承认它们 , 要把它们当成几对对立的矛盾来 进行教育 。 所以说孔子的礼乐教化的思想 , 它是要同时注意两 个方面 , 注意对立面的统一 , 而 不是只注意一个方面 。 因为孔子这样提倡 , 所以孔子对音乐 、艺术 , 像我们刚才所说的 , 他首先 把雅 、颂作为一个标准 , 但他也不只强调一个方面 , 而是强调两个方面 。 “ 乐而不淫 ”是孔子的 一个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 。 “ 乐 ”就是快乐 , “ 淫 ”就是过分 , 并不是淫荡的意思 。 做事情过了分 都不对 , 要恰到好处 。 “ 哀而不伤 ” , 悲哀可以 , 但要把各方面关系搞好 , 不能把它滥用 , 要有原 则 。 “ 怨而不鲁 ” , 有怨恨是可以的 , 但是不要达到“ 鲁 ”的程度 。 孔子通过礼乐来进行教育 , 最 后的目的是把人的心境 、 人的道德标准在矛盾当中达到“ 己和之平 , 由我亲身 ” 。 要根据他的亲 身 , 有高有低 , 有长有短 。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所要达到的 目的 , 使他们真正成为不过分的有所 作为的完善的人 。 关于孔子的美学思想我就谈到这儿 。 责任编样 任天
/
本文档为【孔子的美学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