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

2011-10-01 19页 doc 197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186

暂无简介

举报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第一章 引 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 题型一、单选题(1×20)二、判断题(1.5×10)三、名词解释(4×3个) 四、简答题(7×4个)五、计算题(两题,共10分)六、论述题(15分) 第一章 引 论 资源稀缺: 是个相对也是个绝对的概念 1.相对是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的,清心寡欲就没有稀缺。 2.绝对是指在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选择,选择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即满足需求————效用最大化 2.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
第一章 引 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 型一、单选题(1×20)二、判断题(1.5×10)三、名词解释(4×3个) 四、简答题(7×4个)五、计算题(两题,共10分)六、论述题(15分) 第一章 引 论 资源稀缺: 是个相对也是个绝对的概念 1.相对是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的,清心寡欲就没有稀缺。 2.绝对是指在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选择,选择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即满足需求————效用最大化 2.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即制造供给————利润最大化 3.为谁生产?(分配)即产品分配————福利最大化 以上构成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经济学——经济学 是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利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无穷欲望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 需求、供给、弹性 1、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5个) 1.商品自身的价格。P↑→Q ↓ 2.消费者偏好: 3.消费者收入 正常商品:收入↑→需求↑ 低档商品:收入↑→需求↓(注意:吉芬商品是低档商品中的生活必需品) 4、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替代品(substitutes):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PX↑→QY ↑ 互补品(complements):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必须一起使用的两种商品。 PX↑→QY ↓ 5.价格预期 需求曲线(线性、曲线) 需求定理(包括例外: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变动原因:商品本身价格。 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变动原因: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 商品的供给 1、供给量:指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供给: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技术水平 4、预期 5、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降价会引起被替代品供给增加。互补品降价会一起引起被互补品的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线性、曲线) 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的例外:1、劳动(向后弯曲)、2、孤品(垂线)、3、成本下降大于价格下降的商品。如某些只能以手工、单件生产的商品,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大规模生产。这是虽然价格下降,但由于成本降得更多,厂商愿意多供给(从左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同一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变动原因:商品本身价格。 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本身的移动。变动原因: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需求量=供给量时的价格即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均衡价格的变化 因为: 供给向右,提高Q和降低P;供给向左,减少Q和提高P 需求向右,提高Q和提高P;需求向左,减少Q和降低P 由此可以推出: 需求供给同时向右移动,则Q一定增加,P不确定; 需求供给同时向左移动,则Q一定减少,P不确定; 需求向左,供给向右移,则P一定减少,Q不确定; 需求向右,供给向左移,则P一定增加,Q不确定。 弹性 两条需求曲线的不同反映弹性不一样。陡峭和平坦的区别。 需求的三种弹性:价格弹性 、 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表示弹性的大小。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Ed = ————————— 价格变动的比率 公式中为什么有“负号”?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的,Q/P为负值,所以为了便于比较,就在公司中加了一个负号,以使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取正值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指在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注意:尽管△Q和△P的绝对值都相等,但由于P和Q所取的基数值不同,两种计算结果便不同。 涨价和降价产生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不相等。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的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E = 0完全无弹性;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如:急救药、盐) 是一条垂线。 E = 无限弹性;是一条平行线 E = 1 单位弹性;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E < 1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E > 1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奢侈品。 注:在经济分析中,如果各个坐标系中价格和需求量的单位分别相同,一般认为相对陡峭的需求曲线较为缺乏弹性,而相对平坦的需求曲线较为有弹性。 注意区分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二者不等! 线性的需求直线上,并不是所有点的弹性都相等,中点弹性=1;往上弹性大于1;往下弹性小于1;和横轴相交弹性=0;和纵轴相交弹性为无穷。但是所有点的斜率都相等。 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富有弹性,降价总收益增加;缺乏弹性,涨价总收益增加。 需求的收入弹性――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大多数商品,消费者收入增加一般会引起这些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所以收入弹性为正值(正常商品);但是也有个别商品,收入增加反而导致这些商品需求量减少,其收入弹性为负(低档商品)。 Em 分类(4种)(1) Em =1, 单位收入弹性商品 (2) 0 < Em <1,缺乏弹性, 如:正常商品中的必需品 (3)Em>1,富有弹性, 如:正常商品中的奢侈品(4)Em <0 低档商品 交叉弹性――X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Y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互补商品 Exy < 0,且Exy 的绝对值越大,互补性越强。 2)替代商品 Exy > 0,且Exy 越大,替代性越强。 3)当Exy=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 Exy 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是反应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敏感程度的概念。 供给弹性的类型(5种)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单位弹性 3.Es<1,供给缺乏弹性 4.Es=0,供给完全无弹性 5.Es = ,供给完全有弹性 供给曲线的弹性规律 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纵轴相交,则e s > 1;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横轴相交,则e s < 1;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原点相交,则e s =1。 蛛网原理,是关于价格和产量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 1.相对于数量轴,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的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即EsEd--发散型蛛网。 3.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Es=Ed -封闭型蛛网。 价格调节有其不完善性,需要价格政策来纠正 1、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也叫价格下限)。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2、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也叫价格上限)。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练习:P67 1、2、3、9 第三章 效用论 效用—— 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特点: 1) 主观性:不存在客观评价、依据,纯粹是主观的心理体验。 2) 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 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体衡量并可加总求和,其计量采用“效用单位”来表示。效用可正可负:正效用表示收益或舒适;负效用表示不适或痛苦。 序数效用论认为: 效用是一个类似于香、臭、美、丑等概念,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更不能加总求和,只能以等级的大小或顺序的先后来表示满足欲望的程度,既偏好的大小。 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图P73) 1、当MU > 0, TU↑ ;2、当MU < 0, TU↓ ;3、当MU = 0, TU最高点,处于↑ 、↓的拐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你的钱花的最值。 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λ---表示每一元钱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使花费在每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需求曲线的推导 由 MU / P = 得MU = P即商品效用与货币效用的交换 Q 增加――根据MU递减规律――MU减少――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P减少 所以D向右下方倾斜即P和Q反向变动原因: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感受;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就越大;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效用函数是连续函数,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低,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一般用MRS表示(或RCS)。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商品数量是递减的。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P1/P2 预算线的变动(四种情况) 消费者均衡图P91 成本既定,效用最大 U3既无切点又无交点,现有的收入水平无法实现U3上的购买组合; U1有两个交点,可以实现购买组合,但效用水平低于U2,不是最大的效用水平; 消费者调整到E点,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两线的斜率相等,有 MRS12=P1/P2 结论: 1、最大化的条件是两线相切,斜率相等 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替代率 3、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因此,消费者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应该是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均衡条件)即MRS 12 =P1/P2 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需求曲线的推导(图P95) 注:需求曲线上每一个价格对应的需求量均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需求量。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结论: 1. 任何商品:替代效应均与价格反向变动 2. 收入效应:正常商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反向变动; 低档商品:收入效应与价格同向变动 3. 低档品: 普通低档品: SE > IE ;吉芬商品: SE < IE 因此,正常商品和普通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练习:P118 1、2、4、10、11 第四章 生产论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即技术上有效率)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短期生产理论、长期生产理论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如机器设备、厂房等)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区分为 (1)不变投入--是指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 (2)可变投入--是指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 在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以就不存在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的问题,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图P132) MP>0, TP↑; F点前,MP,TP以递增速度增加;F点后,MP,TP以递减速度增加。MP<0, TP↓;MP=0, TP最大。 MP>AP, AP↑; MP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2.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产量增加的比例=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 3.规模收益递减阶段:产量增加的比例<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 长期生产中的规模报酬的规律: 规模收益从递增(规模经济逐渐走向规模收益递减(规模不经济)。 (1)初期,从小规模开始逐渐扩大,规模报酬递增。 (2)企业得到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保持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时间比较长)。 (3)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所以要保持适度规模。 练习:P153 2、3、8、9、10 第五章 成本论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性成本--又称会计成本或历史成本。是厂商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因为这些支出一笔一笔地记在会计帐簿中,同时又是过去的支出,且显而易见,所以称其为会计成本、历史成本或显成本。 如:支付给员工的薪金、购买原料、燃料等的支出,厂房设备的折旧等。 隐性成本--或称机会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因其并没有实际支出,没有反映在会计帐目上,故称其为隐性成本。 例如:厂商自己参加生产经营活动,使用自己的资金或土地等。 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关系: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称超额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正常利润以隐成本的形式计入总成本,因而从本质上讲,正常利润不是利润,而是成本。 所以:会计利润 = 总收益 - 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 = 总收益 -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注:1)经济利润为零,企业获得正常利润;2)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部分。 短期成本函数 总成本TC、平均成本AC和边际成本MC(图P163) MC曲线和AC曲线的关系(三种情况) 第一种,MC<AC,即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下方。 这意味着只要MC曲线位于AC曲线下方,AC成本曲线一定是下降的。 第二,MC>AC,即MC曲线在AC曲线的上方。 这意味着只要MC曲线位于AC曲线上方,平均成本曲线一定上升。 第三,MC=AC,即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相交。 既然当MC<AC时,平均成本曲线一定下降;当MC>AC时,平均成本曲线一定上升,而平均成本曲线又是U型曲线,那么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唯一可能的交点只能是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MC和AVC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无关,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总是变动成本。 所以根据上述分析,边际成本曲线也一定在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与它相交. 结论:4个 (1)STC、STVC为倒S型,先凹后凸且逐渐上升(斜率先递减增加,拐点之后递增增加),STFC为一条水平线; (2)SAC、SAVC为U型曲线,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为SAFC; SAFC随产量的增加逐渐减小,是一条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F,在F点上,SMC=SAC,F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在这一点上价格为平均成本,即P=SAC=MC,即生产者的成本等于收益; (4)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E,在E点上,SMC=AVC,E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即在这一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这时所损失的是平均固定成本。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短期总产量曲线可推出短期总成本曲线: (1)由厂商的总产量曲线上找到每一个总产量相对应的可变生产要素劳动L的投入量,再用得到的L去乘已知的劳动价格w ,便可得到每一总产量水平上的可变总成本w.L(Q),将短期总产量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中,即可得到短期总变动成本曲线。 (2)再将短期总变动成本曲线向上垂直平移 r . K 单位,便得到短期总成本曲线STC。 2、 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以推论出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3. 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 1)AVC与AP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2)MP与AP相交于AP的最高点,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 3)在短期,企业在MP递减且小于或等于AP阶段生产,正是企业在MC递增且大于或等于AVC阶段生产 。 TC到AC曲线和MC曲线的关系 1.TC与AC的关系 任何产量水平上的相应的AC、AVC、AFC值都可以由连结原点到TC、TVC、TFC曲线上的相应的点的线段的斜率得到。 根据TC的倒S线,我们发现,假如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时(这条线的斜率就是AC,而且最平坦,即斜率最小),对应这个产量水平的AC是最小值即最低点,所以MC必然在这点穿过,也即MC=AC。 2.TC与MC 关系 任何产量水平上的相应的MC值既可以由TC曲线又可以由TVC曲线上的相应的点斜率得到。 1、长期总成本曲线 A.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B.在每一产量上,都存在LTC曲线和一条 STC曲线的相切点,该条STC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该产量的最优规模,该切点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总成本; C.LT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小生产总成本;(定义) D.LTC曲线的斜率,先递减,经拐点之后递增。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A.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B. 在每一产量上,都存在LAC曲线和一条 SAC曲线的相切点,该条SAC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该产量的最优规模,该切点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 C. LAC曲线表示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带来的最小平均成本。(定义) D.LAC是一条U型曲线,只有在LAC的最低点,LAC才相切于相应的SAC的最低点。 3、长期边际成本函数 1)定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从LAC 的最低点穿过。 练习: P181 3、4、10、12、13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市场,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存在,条件很苛刻,一般达不到。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在这种市场上,价格是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同质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异的,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个、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厂商单独提价,他的产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单个厂商没有必要单独降价。 3.所有的资源(主要指要素)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信息是完全的。 厂商与消费者都对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了如指掌。 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决定: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很多的卖家和买家,都只能是对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操控他。即单个厂商只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意味着可以在该价格条件下,销售任何产品。 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的形状? 因为一个厂商在这个既定的价格下是无能无力的,但是所有厂商加起来后,随着产量加大,价格必然下降。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为什么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d)、平均收益线(AR)、边际收益线(MR),三线合一。 1、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可以用该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来表示,该曲线也被简称为厂商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2、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量。这样,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的需求曲线又可以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销售价格是固定不变的,于是,我们必然会有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且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的结论,即必有AR=MR=P。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MR=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但是MR=MC并不一定意味厂商能获得利润。 2.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时所对应的产量就是能够给厂商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均衡产量。 3.这一条件适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及短期和长期。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当厂商实现MR=MC时,可能获得利润,也可能亏损。综合起来,有以下五种可能的情况。(画图如P193图6-6,再就每一个图用文字作简单介绍P193-194) 结论: 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 因 MR=AR=P,所以可以表示为:P=SMC; 2)获利的结果有三种可能:л>0;л=0;л<0. 3)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因为价格由市场决定,厂商只能接受不能改变,因此,企业短期制胜的关键是: 降低自己的平均成本,P大于平均成本,即P >AC。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SMC曲线大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就是厂商短期的供给曲线S=S(P)(产量 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完全竞争行业短期供给曲线由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水平加总求和得到。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得到的总支付(市场价格)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厂商对最优规模的选择:根据MR=LMC,确定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最优产量(OM)。 二、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由于长期生产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只有一种状态:所有厂商都达到零利润均衡,都只获得正常利润。 有超额利润,吸引厂商自由进入,价格水平回落; 存在亏损,部分厂退出,价格水回升; 调整的结果: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长期内厂商对规模的调整和行业内厂商数目的调整使全部厂商获得零利润。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均衡条件:P=MR=LMC=SMC=LAC=SAC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根据行业产量变化可能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可将完全竞争行业区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练习:P211 1、8、9、10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和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是最高的;而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则最低。 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因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条件下,市场上只有一家厂商。该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而消费者是既定价格的接收者。 完全垄断厂商收益曲线的特征(适合所有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1)AR=(P*Q)/Q=P, 与D重合,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MR在AR的下方, MR也向右下方倾斜 3)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直线型时,d(AR)曲线和MR相交于纵轴的截距是相等的,且MR曲线与横轴的截距是d(AR)曲线的一半。(如图P215:OF=FG,AB=BC) 4)因为MR就是TR的斜率,所以:MR>0,TR增加;MR=0,TR最大;MR<0,TR下降。 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的条件:MR=SMC 垄断厂商在MR=SMC的均衡点上可能是获利的,也可能是亏损的.具体情况:л>0, л=0 , л<0 . 如图:P217 垄断厂商亏损的原因: 1. 可能是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 2. 可能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 3.在亏损的情况下,若AR>AVC,垄断厂商就继续生产;若AR0 垄断厂商长期获得比短期更大的利润。 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和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如图:P220 价格歧视――在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 结论:在产量为一定的条件下,实行价格差别的厂商获得的利润大于实行单一价格的厂商所获得的利润。 垄断竞争市场: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与竞争并存。 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种: 1) d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不改变产品价格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或某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的需求曲线)。 2) D需求曲线(客观需求曲线):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共同改变价格下厂商的需求曲线)。 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 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必定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它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相等。即d和D相交所形成的均衡价格、数量=MR和MC相交时的价格、数量。即形成均衡 此时,垄断竞争厂商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即л=0,л>0,л<0.如图P229 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 这意味着,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或只能获得获得正常利润。 垄断竞争长期均衡条件: MR = LMC= SMC, AR = LAC= SAC 在长期的均衡产量上,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为零,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表示供求相等。如图:P231图7-12(b) 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制胜的关键是:不断创造产品差别,创造自己产品特色。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 指少数几家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供给。 古诺模型(又称双头模型)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分析寡头企业产量决定的。 假设条件(5个): (1)市场上仅仅有两个寡头A和B (2)生产同样的产品; (3)成本为0; (4)需求曲线为线性,即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5)寡头A首先进入该市场,寡头B随后进入,每个寡头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结论:均衡时,总供给量为2/3Q,每个寡头供给量为1/3Q。 斯威齐模型-又称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来解释寡头市场上价格的刚性现象。 假设:如果一寡头厂商提价,其他寡头厂商不会跟着提价,因而提价寡头厂商的销售量减少很多;如果一寡头厂商降价,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也降价,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降价寡头厂商的销售量增加有限。 (1)一家降价,则其它也降价(形成D); (2)一家提价,则其它不提价(形成d)。 因此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在单独改变价格的情况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折线dcD ,边际收益曲线是折线defg.厂商将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把产量调整到Oq,把价格确定为qc. 假如MC恰好与MR交于MR的间断点之间,从而决定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oq。这时,如果MC在MR的间断点内上下移动,那么,所决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仍然是oq,而由此决定的价格仍然是qc。 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寡头垄断行业中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即即使厂商的成本发生一定的变动,厂商的价格一般也较少发生改变。 结论:折向的需求曲线(斯维齐模型)表明,在寡头的条件下,厂商缺乏改变价格的刺激,因而价格是刚性。图:P239 练习:P257 3、9、11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引致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是一种“派生”需求即是“引致”需求 --是一种联合需求——是指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综合作用,具有共同性。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边际成本MFC” 。 VMP=MFC 或者 MP.P=W 或VMP=W 当VMP>W,要增加要素的使用;当VMP〈 W ,要减少要素的使用。直到VMP=W 不再调整,形成均衡。当上述条件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劳动供给曲线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表明,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这一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涨到W1时,消费者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从工资W1处开始向后弯曲。 劳动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就愈愿意用多劳动来代替多休闲。换言之,工资率上升时,闲暇所蒙受的损失要大,即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大,因此,劳动者会以多劳动来代替闲暇。 劳动的收入效应指的是,当工资水平提高时,减少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因为其收入水平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至于闲暇增加带给他们的满足要大于收入增加带给他们的满足。因而劳动者不愿意增加工作时间。 结论: 1、当工资低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工资↑→闲暇↓→劳动供给增加↑ 2、当工资高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工资↑→闲暇↑→劳动供给减少↓ 因此,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 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 则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它不随土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完全没有弹性的,是一条垂直线。 租金:供给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泛指) 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 准租金—— 是指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如厂商的资本设备,房屋,车船等,他在短期内不易改变,供给固定。准租金=TFC+经济利润 经济租金—— 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出卖生产要素时所获得的高于预期收入的收入。 类似于“生产者剩余”。经济租金=要素收入-机会成本 供给曲线愈是陡峭,经济租金部分就越大;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它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如果供给曲线称为水平线,则经济租金则完全消逝。 资本的供给取决于利息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分配的不平均程度。它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越不平等;反之依然。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为绝对平均线。直角线为绝对不平均线。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用G表示基尼系数 则: 基尼系数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如图:P316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单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所有市场的均衡。即把所有互相联 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正处于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就无法增进任何一个人福利的状态,该状态即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 帕累托改进 :资源重新配置后,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福利而不减少其它任何人福利的状态 。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公共物品是政府提供的诸如国家安全、道路、公共教育和疾病控制等物品和劳务。 公共物品的特点 1、非排斥性。对公共物品来说,不管一个人是否支付价格,都是可以使用该物品。如国防:不管人们是否为此纳税,都可以得到保护。 2、非竞争性。当公共物品向更多的人提供服务是,社会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尽管更多的人使用公共物品时,但社会并未因为更多的人使用该物品而支付出更多的成本。 市场失灵――这种单靠市场自发的作用是不能实现最佳经济效率的,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垄断 在存在自然垄断或市场垄断的条件下,垄断厂商可以对商品的价格实行控制,商品的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市场供求的情况并随着供求的变化而变化,市场的调节将失灵。 (二)、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个人或企业,但其他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或得到补偿的情形。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正的外部效应是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他人产生有利的影响;(外部经济) 负的外部效应是对他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外部不经济) 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是有效的。 (三)、公共物品 在存在公共物品时,市场调节不能导致社会资源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公共物品之间进行有效的配置,导致市场失灵。 (四)、市场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或生产者的选择就不一定是最优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就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出现经济效率的损失,使得市场调节就不是充分的,也就出现市场失灵。 (五)、收入分配 市场调节能够解决收入分配的效率问题,但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因此,市场调节难以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 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缺陷,即存在市场失灵,所以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市场缺陷。而这些措施主要再现在四个方面: 1、限制垄断,政府对垄断的限制有两种类型:对自然垄断的限制(价格管制、进入管制)和对市场垄断的限制(实施反垄断法)。 2、对外部影响的政策建议 (1)使用税收和津贴。 外部不经济――征税(征税额为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之差)――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外部经济――津贴――私人收益=社会收益 (2)企业合并。外部影响通过合并“内部化” (3)规定产权(即规定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产权的涵义,是指对一种经济品的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人对物的使用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认可的关系,是用于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得益、受损和补偿的权利。产权具有排他的性质。 科斯定理――它是指如果交易成本很小,只要产权能够明确的界定,就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只要能够明确界定产权,外部效应可以内在化,这种通过产权界定来解决外部负效应的方法就是科斯定理。 3、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和非典型的公共物品。 典型的公共物品是政府提供的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需要由政府提供。 非典型的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不完全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这一部分可由私人厂商提供,一部分仍需政府提供。 4、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表现在:征收赋税和建立社会福利。 政府调节的局限性 政府失灵:市场经济不是完美的,需要政府的调节来进行补充,但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不一定能改善经济的效率,即存在政府失灵。
/
本文档为【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