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2019-02-21 7页 doc 22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论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及创新精神 摘要: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在参考相关论文及文献后,概括了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其中包括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以及毛泽东在全党中倡导的创新精神。本文介绍了毛泽东在各个时期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概述了毛泽东创新思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主要成果。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创新 正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它创造性地改造了苏联所走的通过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
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
论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及创新精神 摘要: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在参考相关论文及文献后,概括了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其中包括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以及毛泽东在全党中倡导的创新精神。本文介绍了毛泽东在各个时期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概述了毛泽东创新思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主要成果。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创新 正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它创造性地改造了苏联所走的通过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而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路线,充分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了教条的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中国人民从教条主义,从保守主义中解放出来,为成功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毛泽东思想的百花园中,创新思想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归纳、整理、和研究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毛泽东对理论创新必要性的论述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便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道路却没有现成的具体。中国革命的实践明,任何照搬照抄经典著作,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毛泽东向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进行了勇敢的挑战, 在中共党内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要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则。在1930年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批评了一些人固守书本和某项决议,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的错误,指出: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6页。) 1938年,毛泽东论述了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他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中国革命20多年实践经验,清算了党风中的主要危险教条主义,进一步坚持了这个原则。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批评一些同志将马列主义书本上的某些词句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曾反复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最重要的话”。“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20页。)1960年,毛泽东又进一步阐发了这个原则。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他写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必须读,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单靠老东西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新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毛泽东一而再、再而三地论述这个问题,是要阐述干革命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它的含义有三: 1)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倘若固守僵死的教条,就只能给各国革命 带来危害。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合乎本国实际的理论创造。 3)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要发展。革命党人必须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出指导革命的新理论来。 毛泽东关于理论创新的论述,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实践精神。他与其他的共产党人一道,坚持这个原则,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毛泽东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产物,他本人则通过勤奋的读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新的科学论断和理论观点,成为一个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二.毛泽东创新思想的主要体现 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突破,结出了丰硕成果,本文仅就几个方面试作概述: 1.主力军的创新以及武装斗争方式的创新 毛泽东始终认为,马列主义是规定了世界革命的基本原则,但中国革命的具体做法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袖一道,以切实的中国国情为依据,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总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他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这不同于俄国革命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将整个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90%以上,受三座大山压迫,生存环境相当恶劣,有革命的需要。对此,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用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等方式,团结了这些革命力量,以农民为主力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同志提出,主力军这个概念,应当针对革命力量的觉悟和本身素质而言,“农民是核心力量,但不一定是主力军。”这样的表述是有道理的,但不可否认,革命主力军的创新是毛泽东思想很精彩的创新一笔。) 毛泽东又指出,在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瓜分统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条件下,革命应首先在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展开,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而不是十月革命工人阶级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这些理论,都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是前人书本上没有的,也是外国经验搬不来的。它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成功范例。 2.军事战略战术的创新 从一个师范生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毛泽东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他的过人之处,就是比一般人更善于总结经验,更机智灵活,更富有独创性。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主张从战争情况、时间条件、战争性质、地域条件、民族战争的指导规律的不同着眼,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应用,大胆创新。他说:“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73页。)对于在战争中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他说:“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的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80页。)他的这一思想,成为他确立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和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础。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了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较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提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把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又进一步概括为“十大军事原则”。这些都是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的贡献。 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新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毛泽东对当时全国上下在“学习苏联老大哥”口号下简单照搬照抄苏联建设经验,“一开始就不满意,心情不舒畅”。他数十次在大会小会上讲话,发表文章,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并率先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一条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经济的工业化道路。这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突破前苏联工业化模式束缚的创新产物,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打下了极其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在1962年的7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说:“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是照抄苏联,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1964年,他在一个关于总结经验的指示中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结合中国实际,打破常规,大胆探索创新,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已经提出了在经济建设中进行科技创新的设想。 4.在教育方面的创新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身受旧教育制度的侵害,对旧教育制度弊端的认识和体会是极深切的。及至他后来与战友们创办湖南自修大学,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指导江西和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实践,他都力主批判旧教育,开展了许多适合革命斗争需要,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建国后,毛泽东仍密切关注我国教育,他尤其对束缚人的创造力和各项能力发展的应试教育感到不满意,指出:“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第128页。)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要以学生是否有创新见解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标准的重要命题。他还鼓励学生不要受考试分数的束缚,要“大胆主动地学”,“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第137页。)他的这些鼓励创新,有益创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5. 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和鼓励群众创新 毛泽东充分相信群众的创造力,依靠群众创新,鼓励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行动,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路线的核心就是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31页。)“就是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谆谆教导全党:“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96页。)他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智慧,“‘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933页。)他相信人民群众不仅是革命也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注:《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16页。)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和全党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去进行。毛泽东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赞扬湖南农民运动荡涤污泥浊水的创造精神,颂扬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了“鸡毛能够上天”的人间奇迹。他还要求全党要鼓励并创造条件释放群众的创造力。他说:“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力,从来就是很丰富的。过去在旧制度下没有解放出来,现在解放了,开始爆发了。我们的办法是揭盖子,破除迷信,让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爆发出来。”(注:毛泽东:《1958年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另外,毛泽东还特别重视和鼓励青年人创新。他号召和倡导青年人积极主动创造,不要受 名人、权威、有地位的学问家的束缚。在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他说:“自古以来,创新学派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他们一眼看出一种新东西,就抓住向老古董开战。……从来创立新学派的青年,一抓到真理,就藐视古董,有所发明。”(注:毛泽东:《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在其后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又大讲青年人的创造问题,一口气列举了29位古今中外青年发明家、创造家的事例,说:“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学问少的人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注:毛泽东:《1958年在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和鼓励群众创造精神的思想和实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许多革命领袖中,显现得十分突出。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当时中国革命现状的有效运用与结合。毛泽东在全党中积极倡导创新精神,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业已充分表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保持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 三.总结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伟大领袖,他所创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创新。现今,我们生活在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扬毛泽东思想中的创新精神,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勇于创新,为推动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本文档为【毛泽东思想概论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