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干性皮肤的日常护理

2011-10-04 2页 doc 24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5512

暂无简介

举报
干性皮肤的日常护理干性皮肤最明显的特征是:皮脂分泌少,皮肤干燥、白皙、缺少光泽,毛孔细小而不明显,并容易产生细小皱纹,毛细血管表浅,易破裂,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皮肤易生红斑,其PH值约为4、5-5之间,可分为干性缺水和干性缺油两种。 干性缺水皮肤多见于35岁以后及老年人,与汗腺功能减退、皮肤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饮水量不足等因素有关。风吹、日晒也可引起皮肤缺水。 干性缺油皮肤多见于中年人,由于皮脂分泌量少,不能滋润皮肤;或护肤方法不当,常用碱性大的香皂洗脸,导致皮肤缺油。皮肤缺油常伴有皮肤缺水。 干性皮肤比较“娇嫩”、“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物...
干性皮肤的日常护理
干性皮肤最明显的特征是:皮脂分泌少,皮肤干燥、白皙、缺少光泽,毛孔细小而不明显,并容易产生细小皱纹,毛细血管表浅,易破裂,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皮肤易生红斑,其PH值约为4、5-5之间,可分为干性缺水和干性缺油两种。 干性缺水皮肤多见于35岁以后及老年人,与汗腺功能减退、皮肤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饮水量不足等因素有关。风吹、日晒也可引起皮肤缺水。 干性缺油皮肤多见于中年人,由于皮脂分泌量少,不能滋润皮肤;或护肤方法不当,常用碱性大的香皂洗脸,导致皮肤缺油。皮肤缺油常伴有皮肤缺水。 干性皮肤比较“娇嫩”、“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物理性、化学性因素和紫外线与粉尘等影响,发生过敏反应。干性皮肤分缺水和缺油两种。缺水干性皮肤多见于35岁以上及老年人。缺油干性皮肤多见于年轻人。干性皮肤,外观上显得比较细腻,毛孔不明显,无油腻 感,故给人以清洁、美观的感觉。只要加强科学护养,即可以避免本身的不足,造就出 美丽的肌肤。   干性皮肤的护理要点:干性皮肤保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皮肤得到充足的水分。首先在选择清洁护肤品时,不要选用碱性强的化妆品和香皂等,以免抑制皮脂和汗液的分泌,使得皮肤更加干燥。 清洁面部时,如果你的洗面乳没有滋润成分,或是洗面后感觉面部比较干燥或紧绷,可以在洗面奶里加入2滴保湿润肤的精油(复方精油),或在脸盆里加入半盆热水,滴入2-3滴玫瑰精油或薰衣草精油,将精油充分搅匀后。用大毛巾将整个头部及脸盆覆盖,闭上眼睛,避免精油香味及水蒸气刺激眼睛,用口、鼻交替呼吸,维持5分钟,再洗面,效果会意想不到的好。 彻底清洁面部后,应立刻使用保湿性化妆水或乳液来补充皮肤的水分。有条件的话,每周可做一次薰面及营养面膜、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细胞代谢,增加皮脂和汗液的分泌。睡前可用温水清洁皮肤,然后按摩3~5分钟,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并适当地使用晚霜。 次日清晨洁面后,使用乳液或营养霜,来保持皮肤的滋润。 这里介绍两款适用于干性皮肤的护肤品 日间补充水分的保湿水 材料:海洋深层矿泉水 100ml(其PH值在5.6-6.5之间为佳) 橙花精油 6滴 玫瑰精油 4滴 做法:将海洋深层矿泉水倒入干净的玻璃瓶内,加入以上两种精油,盖上瓶盖,上下摇匀即可。 使用方法:清洁肌肤(或敷面膜)后,将脸上水分擦干,再将化妆水摇均,均匀到在化妆棉上,再轻拍脸部肌肤,让肌肤完全吸收保湿水即可。 保湿面膜 若长期待在冷气房中,或在冬季和干燥的气候,皮肤易流失水分而干燥,则小细纹会渐渐向你报到,所以建议你每星期至少为脸部加强保湿1-2次。 材料:纸包鲜奶1盒、蛋黄一只、甜杏仁油10滴、檀香精油1滴(或玫瑰精油1滴) 做法:将三者混合,打至起泡后敷面,约15分钟洗净。 功效:蛋黄、甜杏仁油、檀香精油对干性皮肤有滋润作用 建议用法:每星期1-2次   饮食上应怎样调理?干性皮肤的人在饮食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肝、黄油及新鲜水果等。在秋冬干燥的季节,要格外注意保养,补充水分,多喝水,选用油脂含量高 的护肤霜,防止皮肤干燥脱屑,延缓皮肤的衰老。 本人是干性皮肤每天在电脑工作时间15小时,我的日常护理程序,洁面—柔肤水—乳液—隔离霜—(自制绿茶水每二小时喷雾一次)干性皮肤的MM不防试试你会发现很好的效果哦!
/
本文档为【干性皮肤的日常护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