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华古币 志

中华古币 志

2011-10-13 22页 pdf 1M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8136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华古币 志 卷一: 商代 至 唐代及五代十國 目 錄  ■ 藏品的釆集及鑑定  ■ 錢幣的源來及發展  ■ 中國歷朝代錢幣      商 (前 16 ~ 17 世紀)      西周 (前11世紀 ~ 公元前771年)      春秋 (公元前 770 年 ~ 公元前 476 年)      戰國 (公元前 475 年 ~ 公元前 221 年)      秦 (公元前 221年 ~ 公元前 207 年)      西漢 (公元前 206 年 ~公元 8 年)      新莽...
中华古币 志
卷一: 商代 至 唐代及五代十國 目 錄  ■ 藏品的釆集及鑑定  ■ 錢幣的源來及發展  ■ 中國歷朝代錢幣      商 (前 16 ~ 17 世紀)      西周 (前11世紀 ~ 公元前771年)      春秋 (公元前 770 年 ~ 公元前 476 年)      戰國 (公元前 475 年 ~ 公元前 221 年)      秦 (公元前 221年 ~ 公元前 207 年)      西漢 (公元前 206 年 ~公元 8 年)      新莽 (公元 9 年 ~ 24 年)      東漢 (公元 25 年 ~ 220 年)      三國 (公元 220 年 ~ 265 年)      西晉 (公元265 年 ~ 316 年)      東晉 、十六國 (公元 317 年 ~ 420 年)      南北朝 (公元 420 年 ~ 589 年)      隋 (公元 581 年 ~ 618 年)      唐 (公元 618 年 ~ 907 年)      五代十國 (公元 907 年 ~ 960 年)  ■ 中國歷朝代錢幣(績)      北宋 (公元 960 年 ~ 1127 年)      遼 (公元 916 年 ~ 1125 年)      西夏 (公元 1032 年 ~1227 年)      金 (公元 1115 年 ~ 1234 年)      南宋 (公元 1127 年 ~ 1279 年)      元 (公元 1271 年 ~ 1368 年)      明 (公元 1368 年 ~ 1644 年)      南明 (公元 1644 年 ~ 1662 年)      明末清初斷代 (公元 1679 年 ~ 1681 年)      清 (公元 1644 年 ~ 1911 年)          ․早期~中期          ․太平天   (公元 1853 年 ~1864 年)          ․晚清      中華民國 (公元 1911 年成立)           ․初期        ■  後記  ■  主要參考文獻 11 藏品的釆集及鑑定 本室成員對中國古幣學知識可謂一點也不認識, 為了保障本室藏品的真確性, 以及本志的可靠性, 特地走訪本港及澳門多位年長的 古幣鑑定專家要求指導, 從他們的藏品中採集被認定為無訛的多個朝代的古幣, 作為研究的楷模。 錢幣的源來及發展 在新石器時代,社會結構漸趨復雜,由於農耕及手工業漸漸分家,先民多拿剩餘產品,去交換 缺乏的物品,實行以物易物、以貨易貨,形成人類早期的商業活動,到了商代青銅器的製造技 術己達到很高水平,由於貨物的種類繁多,先民在交換貨物時,需求不同,不容易直接換得所 需物品,因此必須有一種等物作為交換的媒介,因此便有實物的貨幣,起初人們流行的貨幣為 海貝和珠玉,發展至秦始皇時,由於六國貸幣不一和混亂,因此秦朝,規定黃金為上幣,銅幣 為下幣,制定統一使用的貨幣-----圓環錢,錢上鑄上「半兩」,奠定日後歷代錢幣模式。漢 武帝時廢除了秦的「半兩」錢,改鑄「五銖」錢,由於輕重大小都較為適中,以後各朝代的錢 幣都依照這方式,通行了七百多年,王莽篡漢後的新朝,便廢用了「五銖」錢,曾經把貨幣分 為金、銀、龜、貝、泉、布六類,共有二十八種,由於泥古混亂而失敗,「五銖」錢再度使 用,在魏晉南北朝是中國貨幣大動亂的時代,有些地區使用銅錢,由於有不少銅錢銷毀用來鑄造佛像和法器,由此以雜鐵、金、銀 作為交易媒介,而且當貨幣供應不足時,出現了貨幣史上逆轉的情形,人民多用穀、布帛進行交易,它們在成為實物貨弊。公元621 年唐高祖李淵廢止了過去所沿用的五銖錢,改用「開元通寶」錢,自此以後,各代不再使用重量命各的錢幣,並以錢取代銖,定下 了「十錢為一兩」的十進法,唐代以後宋代的錢幣更訂立了年號錢的制度,另外宋代的錢幣亦稱作對錢和三體錢,在重量及形制上 都完全相同,但錢文上的書法字體亦有不同,兩個一組為對,三個一組為三體錢,錢文的字體有楷體、行體、篆體、草體、在中國 錢幣歷史上的新貌,此外銅錢和鐵錢並行錢,而銀也正式成了法定的貨幣,這些都是金屬貨幣史上的重要變革。此後各朝大體皆依 照其體制。 自滿清入關後,清初的一百普遍使用白銀為上幣,稱重計用,而清庭在幣制上基本沿用明朝制度,銅錢型式與明代不同之處在於錢 幣底面有鑄刻上滿文,正反兩面滿漢對照,在銅錢面上,是皇帝的年號加上通寶二字,非常簡明清晰。鴉片戰爭後,白銀大量流 失,造成中國國內的嚴重銀荒,直接動搖了白銀的貨幣地位,直至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廣東省鑄幣廠按照「墨銀」的重量,成 色(九成)創鑄銀元,文曰「光緒元寶」,背面以蟠龍為圖案,又稱作「龍洋」,同時銅錢亦轉為以蟠龍為圖案,並加上英文幣值, 一洗千年以來的傳統面貌,亦可見引證自1861至1894年間洋務運動給中國的改變。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初年,還採用舊制錢的幣 值,如十文、十當、一兩等,其後數年間的錢幣用值亦不斷西化,如一仙、一毫、一圓等,亦可看到時代的轉變與革新。或許我們 今天日常看到的貨幣,若干年後再作重溫時,就好像我們回看古代先民們的一樣,因為他們曾經鮮活過,但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上 而矣。 中國歷朝代錢幣 商 (前十六~十七世紀)   骨貝 貝幣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換幣制。原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體, 其後為求方 便,海貝採取不易,乃雕骨仿製,而有骨貝。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輾 轉進入本室,其真確性應是無疑的, 據稱從河南殷墟出土。 錢幣長: 26mm, 闊: 17mm 重    量:    3.76克 館藏編號: NGC-58   玉貝 夏、商至西周時期形狀類似貨貝的原始交易媒體,今所見的除了玉製貝形外,還有天然海貝殼、石質、骨 質、木質、螃、銅、鉛、銀或金等質地, 玉貝的腹部中間磨有縱溝, 端部有小孔, 幣面無文, 通常 長:1.3--3.5cm。 注: 本藏品真偽未明, 仍待進一步鑑定。 22 西周 (前十一世紀 ~ 公元前七七一年) 春秋 (公元前七七零年 ~ 公元前四七六年) 錢幣長: 20mm, 闊: 13mm 重    量:    3.17克 館藏編號: NGC-47 銅貝 人類歷史上最原始的錢幣, 可稱為中國銅鑄幣之鼻祖。 按一般古藉考究認為隸屬商代之物, 出現於約公元前14-11世紀, 雖然商代時已有記載, 但仍尚未廣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 時期才普遍流通, 故而斷代有點困難。但根據近時考古發現, 它與同屬西周時代的最早的空 首布幣 ~ 原始布同在西周墓葬中被發現 。而殷商時期的含金屬的貨幣基本上以木胎包金貝 及銀貝為主(僅為飾幣, 而非通用貨幣),  而未算是真正的金屬仿貝幣, 而真正的金屬幣應在 西周初期才有發現◦ 錢幣長: 22mm, 闊: 14mm 重    量:    1.12克 館藏編號: NGC-59 斜肩弧足空首布 春秋早期至戰國初年(屬於東周)的貨幣, 幣身有"武"字, 鑄於周王室畿地區(即洛陽一帶), 青銅製, 為一種大型鏟形斜肩的有銎古 幣, 空首布的設計意念源鏟形農具, 銎為農具上作為木柄的承接孔, 而把農具的模型用作於貨幣, 此乃中國貨幣之始, 由於幣的頭 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到了戰國中期的布幣已沒有"空首"的特徵, 稱為平首布,秦及西漢廢用,  自後新莽復古, 平首布再次出現 (見NGC-68; NGC-72及NGC-49), 此外布幣已基本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錢幣長: 85mm, 闊: 45 mm 重    量:    19.62克 館藏編號: NGC- 80 藏品背景及來源: 由於空首布的出土量極少, 故此售價昂貴,  更甚者, 近時仿品製造技巧鬼斧神工, 一般泉玩者不易鑑定真偽,  造訪本地泉玩者, 他們強調空首布難得真品, 本室成員自2002年初起分別在港、澳及深圳三地的泉店尋找, 結果令人沮喪, 雖然其 中置處澳門的一件成數很高, 最終因疑點太多而放棄購買。 最後總能得到可信程度極高的空首布:  本室所藏原屬香港古幣收藏家陳卓偉(譯音)先生(Chen Cho-Wei)所有, 從他的藏品目錄獲 悉: 這位醉心錢幣學研究的長者曾擁有不少難得一見的古幣,  但他於去年辭世後, 其部分藏品分別被中國大陸、台灣、德國、香 港及其他收藏家購得, 他收藏多件空首布(平肩、斜肩及聳肩), 本品乃其中一件而矣! 華光普主編《中國古錢目錄》載 : 空首布產生之年代距今歷史久遠(約2400年以上), 故今所見之真物, 大皆鏽蝕斑削入骨, 有層 次, 色亦深淺不一。入手有質輕(脫胎)易折之感。且先秦刀布文字筆劃細挺, 鋒芒瘦勤, 剖面呈尖稜狀(△)。   33 戰國 (公元前四七五年 ~ 公元前二二一年) 齊  平首平肩方足布 (平足布) 布幣上有"郎"字, 鑄造地點為《左傳》所載魯國春秋隱公九年時的夏城。青 銅製, 為戰國中至未期貨幣。 錢幣長: 55mm, 闊: 37mm 重    量:    5.83克 館藏編號: NGC- 68   趙安陽小方足布 戰國中~末期,青銅製   錢幣長: 47mm, 闊(最大): 31mm 重    量:    4.69克 館藏編號: NGC- 72  燕 磬折明刀  一般認為是先秦(公元前220年或以前)的戰國末期燕國貨幣。刀幣是青銅製 品; 因幣上有"明"的古字體,故名明刀。明刀的形制有兩种:一种柄部和 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稱"磬折刀"。 錢幣長度: 133mm 重    量:    14.70克 館藏編號: NGC- 33 戰國 蟻鼻錢(鬼面錢)  楚國貨幣,由貝幣形狀演化而來的銅幣,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鑄有陰文,觀之鬼頭, 看來很像螞蟻的鼻尖而稱之;又因其上刻有似「貝」非貝的怪異字形,故又稱鬼臉錢。它們 大小不一,重量亦不等,鑄造工藝己脫離就范刻文的原有方法。因為比刀布交易方便,而且使用 時間較長,所以廣大的地區都有它的跡,可見楚國的貨幣經濟文化在當時於較高的水平。  錢幣長: (左)21mm (右) 18mm, 闊: (左) 12mm (右)9mm 重    量:    3.53克 (左) 館藏編號: NGC- 48 垣圜錢   戰國中至末期, 為中國最原始的圓形貨幣 之一, 幣身的右側有一個大型的 "垣" 字 篆書, 青銅製, 重約8克。圜錢的來源,一 玉 環 時代: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 距今约5250 ~ 4150年) 概述: 空心同心圓(中央有一個 圓孔)的環形石板製品。直徑 4.75厘米,內徑1.85厘米, 厚 44 秦 (公元前二二一年 ~ 公元前二零七年) 西漢 (公元前二零六年 ~公元八年) 新莽 (公元 九年 ~ 二四年) 說是來自上古時代開始流傳的"璧"(見左圖)。 錢幣直徑: 40mm 重    量:    8.08克 館藏編號: NGC-69 0.8. ~ 0.85厘米, 呈斑駁之灰綠色調。內孔有對鑽痕, 因 玉質不佳而被本藏品界定為石器紡輪, 但進館經分析後, 認 為質地與構造與紡輪不盡相同。 館藏編號: 中國古文明類別 / 未編號   燕 明化圓錢 戰國中~末期, 青銅製, 直徑: 35mm 重    量:    2.18克 館藏編號: NGC-73 戰國秦半兩: 出現於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秦國, 藏品仍待鑑定。 秦半兩   年代: 出現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代, ,經本室成員研究認定本品為秦代末 年的版本(又稱秦漢半兩), 由於當時社會己瀕臨破產, 故鑄幣金屬(低熔點銅合金 )重量 被偷工減料, 幣身異常單薄. 錢幣直徑:(左)34mm  (右) 31~32mm 重    量:    7.02克(左) 重    量:    4.34克(右)                                                                          館藏編號: NGC-34 漢半兩   (左)   無郭半兩  (右) 年代: 漢代半兩種類較多,最早出現的錢形薄小而且質量粗劣,漢文帝鑄 "四銖半兩"小篆 書法已有隸化傾向。 錢幣直徑: 23mm 重    量:    2.21克(左) 重    量:    2.63克(右) 館藏編號: NGC-35 漢五銖 (左)    磨郭五銖 (右) 年代: 西漢武帝時鑄造,五銖重3.33克,故以為名。五銖,流通達七百多年之久(至隋代仍 仿此制)。 錢幣直徑: 26mm 重    量:    2.62克(左) 重    量:    1.41克(右) 館藏編號: NGC-36 王莽貨泉   年代:天鳳元年(公元14年),鑄貨布與貨泉。據《漢書》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 載:貨泉徑一寸,重五銖, 文右曰貨",左曰“泉",枚直一,與貸布二品并行。 55 東漢 (公元 二五年 ~ 二二零年) 三國 (公元二二零年 ~ 二六五年) 西晉 (公元二六五年 ~ 三一六年) 錢幣直徑: 23~24mm 重    量:    3.41克 館藏編號: NGC-37    王莽貨布 天鳳元年(公元14年)鑄造的一種貨幣, 青銅製品。為王莽實行最後一次(第四次)改革的 產物。貨布重25銖, 質貨泉并行,對換率為1:25。保存至今的貨布仍可見其精美的製作, 錢文的懸針篆極為清晰,但從歷史而觀, 貨布的出現,亦為新朝壽終正寢之前夕。 錢幣長: 58mm, 闊: 21mm 重 量: 17.92克 館藏編號: NGC-49 四出五銖  東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時鑄造,青銅製品。錢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達 外郭。由於政府腐敗無能,民憤日深, 當時民間有傳言道: 當此錢鑄成時,人民便會四道 而逃離東漢。 錢幣直徑: 25mm 重    量:    3.54克 館藏編號: NGC-50 無文小錢 (董卓五銖)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鑄造的一種劣質無文無郭錢幣。東漢末期,社會架構陷於 破產,幣值低貶,鑄造的幣錢既偷工減料,而且工藝極為苟且。從形制而觀, 該錢脫離五銖的 規範,這是東漢瀕臨滅亡的徵兆。 錢幣直徑: 16mm 重    量:   0.52克 館藏編號: NGC-60 直百五銖 蜀國劉備政權於公元214年(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在益州所鑄,銅質, 幣上的錢文“直百"兩字是隸書,這是中國錢 幣上最早的隸書。 錢幣直徑: 27mm 重    量:    9.00克 館藏編號: NGC-51   66 東晉 、十六國 (公元三一七年 ~ 四二零年) 南北朝 (公元四二零年 ~ 五八九年) 定平一百  一般認為此幣於晉惠帝光熙元年(公元290年)時鑄, 其錢文薄小,字文欠精。按現今文籍所載: 三國中期時代蜀國所造。 錢幣直徑: 13mm 重    量:    0.42克 館藏編號: NGC-52 (甲)                         (乙) 甲 : 沈充五銖(沈郎錢) 乙 : 無文五銖 (為劣版的晉代五銖, 未見於泉譜, 而且, 古錢專家對於晉代是否有鑄錢仍有爭議) 東晉孝元帝太興元年(公元317~322年),吳興沈充鑄小錢。青銅製,本品為無文字錢。據《晉書》志第十六 食貨載: 晉自中原喪亂, 元帝過江,用孫氏舊錢,輕重雜行,大者謂之比輪,中者謂之四文。吳興沈充又鑄小錢,謂之沈郎錢。錢既不多,由是稍貴。孝武 太元三年,詔曰:「錢,國之重寶,小人貪利,銷壞無已,監司當以為意。廣州夷人寶貴銅鼓,而州境素不出銅,聞官私賈人皆於 此下貪比輪錢斤兩差重,以入廣州,貨與夷人,鑄敗作鼓。其重為禁制,得者科罪。」 錢幣直徑: 21mm 重    量:    1.17克(左) 重    量:    1.35克(右) 館藏編號: NGC-61 永安五銖 北魏孝莊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鑄, 其後東、西魏繼鑄。青銅製, 闊緣。據《魏書》卷一百一十 志第十五 食貨六 載: 至永安二年秋,詔更改鑄,文曰「永安五銖」,官自立爐,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本品為古幣 收藏者稱為天柱(面星)錢。 錢幣直徑: 24mm 重    量:    2.51克 館藏編號: NGC-53 公式女錢 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鑄造, 青銅質無外郭的五銖。據《通典》卷第九 食貨九 錢幣下載: 公式女 錢,徑一寸,文曰“五銖",重如新鑄五銖,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錢交易者,其五銖徑一寸一分,重八 銖,文曰“五銖",三吳屬縣行之。女錢徑一寸,重五銖,無輪郭,郡縣皆通用。 錢幣直徑: 23mm 重    量:    1.75克 館藏編號: NGC-62 常平五銖 北朝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鑄,青銅製。據《北齊書》帝紀第四 文宣載: ……四年春正月……己丑,改 鑄新錢,文曰「常平五銖」。又查《隋書》志第十九 食貨載: 文宣受禪,除永安之錢,改鑄常平五銖,重如其 文。其錢甚貴,且制造甚精。至乾明、皇建之間,往往私鑄。鄴中用錢,有赤熟、青熟、細眉、赤生之異。河 南所用,有青薄鉛錫之別。青、齊、徐、兗、梁、豫州,輩類各殊。武平已後,私鑄轉甚,或以生鐵和銅。至 於齊亡,卒不能禁。 錢幣直徑: 25mm 77 隋 (公元五八一年 ~ 六一八年)  唐 (公元六一八年 ~ 九零七年) 五代十國 (公元九零七年 ~ 九六零年) 重    量:    3.75克 館藏編號: NGC-63 鵝眼五銖 一種輕質劣等的小五銖錢,為各朝各地官私鑄的錢幣, 正確的年代己不可考, 祗知它出現於六朝(A.D.222~589) 時期(中國歷史上跨越三國、兩晉、五胡、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期,是個社會不穩、 局勢動蕩的時代)。 錢幣直徑: 重    量:    0.68克 館藏編號: NGC-67 五銖  隋文帝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鑄行標准五銖錢,叫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隋五銖有些銅質色白,故又 稱"白錢五銖"。《隋書》卷二十四 志第十九 食貨 載:高祖既受周禪,以天下錢貨輕重不等,乃更鑄新錢,背面肉 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銖」,而重如其文。 錢幣直徑: 23mm 重    量:    2.53克 館藏編號: NGC-38 開元通寶  年代: 公元621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 錢幣直徑: 25 mm 重    量:   5.02克 館藏編號: NGC-01 乾元重寶 年代: 公元759年 唐肅宗乾元二年 銅製, 錢幣直徑: 25 mm 重    量:    3.60克 館藏編號: NGC-70 乾亨重寶 南漢高漢祖劉龑乾亨元年(公元917年) 鉛製, 錢幣直徑: 26mm 重    量:    3.84克 館藏編號: NGC-77 周元通寶   年代: 后周世宗即位翌年,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毀佛像鑄此錢。周元錢是毀佛寺銅像所鑄的。後人以為周元 錢可以治病或助產,加以仿鑄。 錢幣直徑: 25mm 重    量:    4.70克 館藏編號: NGC-39 88 卷二: 宋代 至 元代 北宋 (公元九六零年 ~ 一一二七年) 咸平元寶    年代: 公元998年 宋太宗雍熙十四年 錢幣直徑: 24mm 重    量:    4.54克 館藏編號 NGC-02 景德元寶 年代: 公元1004年 宋真宗景德元年 錢幣直徑:24.5mm 重    量:    3.55克 館藏編號 NGC-03 祥符元寶    9 年代: 公元1008年 宋真宗景德四年 錢幣直徑: (4)26mm (4A)24.5mm 重    量:    3.18克(右) 館藏編號 NGC-04 NGC-4A 天禧通寶    年代: 公元1017年 宋真宗景德十三年 錢幣直徑: 25mm 重    量:    3.61克 館藏編號 NGC-05 天聖元寶   年代: 公元1023年 宋真宗景德十九年 錢幣直徑: (6)24.5mm (6A)24mm 重    量:    3.45克(右) 館藏編號 NGC-06 NGC-6A 皇宋元寶   年代: 公元1078年 宋仁宗寶元二 年 錢幣直徑: (7)24.5mm (7A) 24.5mm (7B)24mm (7C)24mm (7D) 24.5mm 重    量:    3.39克(右下) 館藏編號 NGC-07 NGC-7A NGC-7B NGC-7C NGC-7D 熙寧元寶 年代: 公元1068年 宋神宗熙寧元 年 錢幣直徑: (8)25mm (8A)30mm (8B)24.5mm (8C)25mm (8D)32.5mm (8E)25mm 重    量:    4.04克(右上一) 館藏編號 NGC-08 NGC-8A NGC-8B 10 NGC-8C NGC-8D NGC-8E 元豐通寶    年代: 公元1078年 宋神宗熙寧十 年 錢幣直徑: (9)23.5mm (9A) 29.5mm (9B)25mm (9C)23mm (9D) 29.5mm (9E)25.5mm 重    量:    7.35克(上中二) 館藏編號 NGC-09 NGC-9A NGC-9B NGC-9C NGC-9D NGC-9E 元祐通寶    年代: 公元1086年 宋哲宗元祐元 年 錢幣直徑: (10)24mm (10A)29mm (10B)24mm (10C)24mm (10D) 29.5mm 重    量:    7.38克(上中二) 館藏編號 NGC-10 NGC-10A NGC- 10B NGC-10C NGC-10D NGC-10E 紹聖元寶   年代: 公元1094年 宋哲宗元祐八年 錢幣直徑: (11)24mm (11A)24.5mm 重    量:    3.79克(右) 館藏編號 NGC-11 NGC-11A 聖宋元寶   年代: 公元1101年 宋哲宗元祐十 五年 錢幣直徑: (12)29.5mm (12A)24mm (12B)24.5mm 重    量:    7.34克(右) 館藏編號 NGC-12 NGC-12A NGC-12B 11 遼 (公元九一六年 ~ 一一二五年) 西夏 (公元一零三二年 ~ 一二二七年) 大觀通寶 宋徽宗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 銅製, 錢幣直徑: 45mm 重    量:    17.40克 館藏編號 NGC-74 政和通寶    年代: 公元1111年 宋徽宗政和元年 錢幣直徑: 30mm 重    量:    5.54克 館藏編號 NGC-13 宣和通寶   年代: 公元1119年 宋徽宗宣和元年 錢幣直徑: 26mm 重    量:    4.90克 館藏編號 NGC-14  乾統元寶    遼天祚帝乾統元年(公元1101年)鑄, 青銅製。 錢幣直徑: 24mm 重    量:    3.27克 館藏編號 NGC-54 乾祐元寶 西夏仁宗乾祐年間(公元1170~1193年)鑄, 鐵質。西夏自李元昊始,共傳 十帝,歷時190年。在西夏統治者的倡導下,党項族(羌族的一支)是同時 1312 金 (公元一一一五年 ~ 一二三四年) 南宋 (公元一一二七年 ~ 一二七九年) 期接受漢文化較多的一個民族。可以說,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西夏開始的48年是 建設期,闊張領土期;發展期,是她的鼎盛期,但國內的統治危機日趨激烈;衰弱期共34年,皇 室腐敗,外部又受蒙古的威脅, 最後於末帝寶義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滅。 錢幣直徑: 24mm 重    量:    3.45克 館藏編號 NGC-65 正隆元寶  金廢帝(海陵王)完顏亮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 鑄, 有些文獻載其鑄於翌年。銅製品, 完顏亮 (1149-1161)由於喜怒無常,殺戮無數.是歷史上有 名的暴君之一,後來內部發生兵變而被廢。本品為 古幣收藏者稱為四筆正隆錢。 錢幣直徑 (左)及(右):  25mm 重    量:    3.72克(右) 館藏編號 NGC-55 大定通寶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 銅製, 錢幣直徑: 25mm 重    量:    4.12克 館藏編號 NGC-78 淳熙通寶  年代: 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鑄 錢幣直徑: 24mm 重    量:    3.87克 館藏編號 NGC-40 1413 元 (公元一二七一年 ~ 一三六八年) 端平通寶 宋理宗端平年間 (公元1234~1236年) 銅製, 錢幣直徑: 35mm 重    量:    13.79克 館藏編號 NGC-75 至正通寶 年代: 元代的中國,各種不同的古今錢幣仍在民間 流行使用。所以到了元惠宗順帝至正十年(公元 1350年),鑄造「至正通寶」錢,以千文當中統 交鈔一貫,明令與紙幣相權輔而行。據《元史》 卷九十七 志第四十五下 食貨五 載: 其以中統 交鈔壹貫文省權銅錢一千文,准至元寶鈔二貫,仍鑄至正通寶錢與歷代銅錢並用,以實鈔 法。至元寶鈔,通行如故。 錢幣直徑: 30mm 重    量:    7.92克 館藏編號 NGC-41 1514 卷三: 明代 至 中華民國 明 (公元一三六八年 ~ 一六四四年) 洪武通寶   年代: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鑄。《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 載: (明太祖) 即位,頒「洪武通寶」錢,其制凡五等:曰「當十」、 「當五」、「當三」、「當二」、「當一」。「當十」錢重一兩,餘遞 降至重一錢止。各行省皆設寶泉局,與寶源局並鑄,而嚴私鑄之禁。洪 武四年改鑄大中、洪武通寶大錢為小錢。初,寶源局錢鑄「京」字於 背,後多不鑄,民間無「京」字者不行,故改鑄小錢以便之。: 錢幣直徑: 23mm 重    量:    4.69克 館藏編號 NGC-42 嘉靖通寶 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 銅製, 錢幣直徑: 35mm 15 南明 (公元一六四四年 ~ 一六六二年) 重    量:    3.79克 館藏編號 NGC-71 天啟通寶   年代: 明熹宗朱由校,於1621年改年號為「天啟」。據《明史》志第五 十七 食貨五 載: 天啟元年鑄泰昌錢。兵部尚書王象乾,請鑄當十、當 百、當千三等大錢,用龍文,略仿白金三品之制,於是兩京皆鑄大錢。 後有言大錢之弊者,詔兩京停鑄大錢,收大錢發局改鑄。當是時,開局 遍天下,重課錢息。 錢幣直徑: 24mm 重    量:    3.78克 館藏編號 NGC-43 崇禎通寶  年代: 明思宗崇禎元年始鑄,為明朝末代的鑄幣, 黃銅質地, 品種繁雜, 多不勝數 。據《明史》 食 貨志 載: 崇禎元年所鑄崇禎錢, 以五十五文當銀 一錢, 定錢式; 每文重一錢, 南都每文重八分。初 制歷代錢與制錢通行, 至是始括古錢以充廢銅, 民 間市易, 亦擯不用。蓋自隋世盡銷古錢, 至又再銷, 存世蓋無幾矣。 錢幣直徑: 22mm 重 量:  1.91克 館藏編號 NGC-81 隆武通寶  南明唐王朱聿鍵據福州,於隆武元年(公元1645 年)鑄。銅質, 1644年,李自成於西安稱王,建 國號「大順」。一個月後,李自成攻進北京,崇 禎皇帝自殺,明王朝從此滅亡。後來李自成又被 清所滅。明朝宗室及遺留大臣多輾轉向南走,曾 先後擁立明福王、明唐王、明桂王,史上稱為南 明,和清進行垂死抗爭。本品為古幣收藏者稱為無點武錢。 錢幣直徑: 25mm 重    量:    4.50克 1816 明末清初斷代 (公元一六七九年 ~ 一六八一年) 清 (公元一六四四年 ~ 一九一一年) 早期至中期 館藏編號 NGC-56 洪化通寶 清初吳世璠(吳三桂孫)偕號洪化時鑄幣 銅製, 錢幣直徑: 24mm 重    量:    4.47克 館藏編號 NGC-79   順治通寶 年代: 公元1644年 清世祖 順治元年 錢幣直徑: 27mm 重    量:    4.45克 館藏編號 NGC-44   康熙通寶 (一)   年代: 公元1662-1722年 清聖祖康熙年間 錢幣直徑: 28.5mm 重    量:    4.09克 館藏編號 NGC-15   康熙通寶 (二) 年代: 公元1662-1722年 清聖祖康熙年間 1917 錢幣直徑: 28.5mm 館藏編號 NGC-16 雍正通寶  年代: 公元1723-1735年 清世宗 雍正年間 錢幣直徑: 25.5mm 重    量:    5.39克 館藏編號 NGC-17 乾隆通寶 年代:  公元1736-1795年 清高宗 乾隆年間 錢幣直徑: 23mm 重    量:    3.74克 館藏編號 NGC-18 嘉慶通寶 年代:  公元1796-1820年 清仁宗 嘉慶年間 錢幣直徑: 25.5mm 重    量:    4.73克 館藏編號 NGC-19 道光通寶 年代: 公元1821-1850年 清宣宗 道光年間 錢幣直徑: 23.5mm 重    量:    3.40克 館藏編號 NGC-20 咸豐通寶   年代: 公元1851-1861年 清文宗 咸豐年間 錢幣直徑: 23.5mm 重    量:    3.20克 館藏編號 NGC-21 同治通寶    年代: 公元1862年 清穆宗 同治元年 錢幣直徑: 23mm 18 太平天國 (公元一八五三年 ~ 一八六四年) 晚清 重    量:   3.51克 館藏編號 NGC-45   聖寶 清未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政權鑄幣。洪秀全於 1851年金田起義, 1853年定都天京後開始鑄錢。 太平天國政權於1864年天京失陷歷時 13年。此幣 正面為太平天國,背面為聖寶。 錢幣直徑: 23mm 重    量:    2.64克 館藏編號 NGC-57   光緒通寶 年代: 公元1875-1908年 清德宗 光緒年間 錢幣直徑: 24.5mm 重    量:    3.02克 館藏編號 NGC-22 背面以蟠龍為圖案的「龍洋」 光緒元寶 十當 (湖北省鑄造) 年代: 公元1875-1908年 清德宗 光緒年間 錢幣直徑: 28mm 重    量:    6.79克 館藏編號 NGC-23 2119 光緒元寶 十當 (淅江省鑄造) 年代: 公元1875-1908年 清德宗 光緒年間 錢幣直徑: 28.5mm 重    量:    7.17克 館藏編號 NGC-24 光緒元寶 十文 (江蘇省鑄造) 年代: 公元1875-1908年 清德宗 光緒年間 錢幣直徑: 28.5mm 重    量:    7.20克 館藏編號 NGC-25 大清銅幣 十文   年代: 公元1875-1908年 清德宗 光緒年間 錢幣直徑: 28mm 重    量:    7.04克 館藏編號 NGC-26 光緒元寶 (廣東省鑄造) 年代: 公元1875-1908年 清德宗 光緒年間 錢幣直徑: 28mm 重    量:    7.28克 館藏編號 NGC-27 大清銅幣 十文 (戶部)   年代: 公元1875-1908年 清德宗 光緒年間 錢幣直徑: 28mm 重    量:    7.31克 館藏編號 NGC-28 宣統通寶    年代: 公元1909~1912年  清廢帝宣統年間 錢幣直徑: 16mm 重    量:    1.24克 館藏編號 NGC-46 2220 中華民國 (公元一九一二年成立) 民初錢幣 民國通寶 民國初年(公元1912~1914年)鑄造, 它是中國使用 了2000多年圓形方孔錢的終結。它的出現因為當 時中華民國貨幣制度尚未確立的情況下,在福 建、雲南等地區,一些守舊官吏仍然循照封建帝 制的模式,鑄造方孔錢充當貨幣在該地使用。但 民國政府不願繼承封建社會的貨幣形式,因此時間不長的“民國通寶"就被廢除了。 錢幣直徑: 28mm 重    量:   5.85克 館藏編號 NGC-66 江西銅幣 十當 (背面圖案為十八星徽號)   年代: 公元1912年 中華民國元年 錢幣直徑: 27mm 重    量:    6.85克 館藏編號 NGC-29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十文 (背面圖案為十八星旗 和五色旗) 年代: 公元1912年 中華民國元年 錢幣直徑: 28mm 重    量:    6.15克(左) 重    量:    5.94克(右) 館藏編號 NGC-30 十文 (廣東省鑄造)    年代: 公元1914年 中華民國三年 錢幣直徑: 28.5mm 重    量:    6.47克 館藏編號 NGC-31   壹仙銅幣 (廣東省鑄造)    21 後記 本室成員并非錢幣收集者, 對古幣的品相及其市場價值觀絕無興趣, 但本室收藏一套起自商 代, 訖至中華民國初期歷朝具代表性的貨幣,為汗青閣二十四史冊提供最可考的輔讀材料, 讓 讀者可從文字的記載, 文物的遺跡緬懷歷代的興亡史。 歷史是一面鏡, 沒有永遠不完的朝代, 無論是窮兵黷武抑或是巧思騙民, 終難逃避歷史的唾 棄, 中國仍在不息地在變化著, 帝清亡靈早己葬送於史海, 還是己演化成其他形式繼續存在 呢?! 全卷終 主要參考文獻 [1]  文史知識文庫 ~ 《中國錢幣史話》 汪聖鐸 著, 中華書局, 1998/04 [2]《中國古錢目錄》 (上,中,下卷) 華光普 主編,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07 [3] 《收藏與鑑賞~中國古幣真假辨別入門》 張志中編著, 知識出版社, 1997/03 [4].《中國通史》(卷一 ) 戴逸, 龔書鐸  主編, 海燕出版社, 2000/01 [5]. 新編《中國歷史》 第三冊, 孫國棟 編著 香港人人書局,1987 [6].《錢幣》, 吳士餘 主編,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7].《南海海上交通貿易二千年》, 丁新豹 編輯, 香港博物館編製, 1996 互聯網上參考資料來源從略 延陵科學綜合室藉此鳴謝向本室成員提供鑑定古幣經驗的收藏家們! 年代: 公元1916年 中華民國五年 錢幣直徑: 28.mm 重    量:    6.15克(左) 重    量:    6.57克(右) 館藏編號 NGC-32 2422 中華古錢幣志 卷 一 商代至唐代及五代十國 中華古錢幣志 卷 二 宋代 至 元代 中華古錢幣志 卷 三 明代 至 中華民國
/
本文档为【中华古币 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