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2011-10-14 3页 pdf 139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407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摘自:陕西精神病医院 来源:精神病医院 www.jsk029.com 整理:宿州论坛 www.suz365.com 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简述 祖国医学虽无精神病病名,但在《内经》中早就有关于对精神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 治疗的描述。随着各家学说的产生以及临床总结,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特别是对精神疾病之 身心辨证论治的独特理论体系,不愧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为此,对身心医学的研究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神志病的范畴。用“癫”、“狂”命名,是因其 “正性癫倒,狂不识人”,也即现代医学“躁狂型”与“忧...
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摘自:陕西精神病医院 来源:精神病医院 www.jsk029.com 整理:宿州论坛 www.suz365.com 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 简述 祖国医学虽无精神病病名,但在《内经》中早就有关于对精神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 治疗的描述。随着各家学说的产生以及临床,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特别是对精神疾病之 身心辨证论治的独特理论体系,不愧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为此,对身心医学的研究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神志病的范畴。用“癫”、“狂”命名,是因其 “正性癫倒,狂不识人”,也即现代医学“躁狂型”与“忧郁型”都是由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以致失 去理智的控制,不能进行正确地思维、语言错乱、精神失常、癔病、躁狂、登高而歌、弃衣 奔走等临床表现。 祖国医学认为,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得神者昌,逆神者亡”,神即人体生命活 动的总称,也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与津液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 概括.这就是说,人的气血、津液、思维活动的循环规律,源于自身的调节,而自身调节功能 长期失调,则会导致精神的异常。 病因病机 精神病的病因病机,历来医家说法不一,但总的看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六淫侵袭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气候的自然发生的现象,一般并不 致病,称为六气。只有在气候失常的情况下,才可致病故又称六淫。六淫当中与精神疾病有 关的主要是风暑火三种。《素问》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和“诸燥狂热皆属于火”的理 论。但无论是“风、暑”,还是“燥火”总在人体的虚弱时,才可乘虚而人致病。但“火热过亢” 目前仍被视为病因病机的重要方面。 2.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精神活动的正常表现,但如果超过 了正常限度或受到突然及长久的刺激,而又缺乏心理应激能力和处理技巧,就会导致生理及 脏腑功能失调、经络功能紊乱而发生精神疾病。此外,还有痰迷心窍、气血凝滞、阴阳失和、 遗传、近亲结婚、脑外伤、脑器质性疾病、中毒等。为加深对精神病的认识和理解,就必须 了解其病因病机,便于更有效地运用中医辨证理论解除精神病患者的痛苦,使之更早的康复。 中医治疗 中医药的治疗关键有三:其一是以疏通气机为根本大法。气行则血流通畅,脏腑功能运 行正常,病证能得以解除。其二是潜阳、安神法的密切配合运用。亢越清窍内的邪浊得以降 逆,清静之气得以上升,阴阳交合则安卧如常。其三是注重脏腑经络的络属、毗邻、传变关 系的治疗。例如: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出现痰迷心窍、心血不足、气血失调等证。脾与胃通过 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人体所需的营养(气、血、津液)是依靠胃受纳腐熟水谷以 及脾的运化功能,来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对气、血、津液的疏布,从而滋养全身。 故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胃失降和,则气血生化无源,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湿、 痰、饮等病理产物,且“脾胃虚寒证”生也。以“脾胃虚寒”为“癫、狂、郁”证的辨证论治之核 心,是我院治疗精神疾患,同其它医家以“镇静安神”辨证论治的根本不同之处。具体法则如 下: 辛开苦降:辛开苦降法是利用本草的性、味特性来调整病证的气机病变。辛味本草具有发散、 摘自:陕西精神病医院 来源:精神病医院 www.jsk029.com 整理:宿州论坛 www.suz365.com 行气的作用,苦味本草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辛浮药多具辛、甘味以及温热之性,沉降药 多具苦、酸、涩味以及寒凉之性。辛味属阳,苦味属阴。辛苦药味的组合,共同完成气机疏 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共同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保证气体在人体内的良性循环。 辛开苦降 本草的组成临床分为二种情况,其一是某些本草本身就具有辛苦两味,有调理气 机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两种不同味的本草组成方剂来调理气机。此法广泛适应于精神疾 患中的实证各种类型。 疏肝理气:疏肝理气是横向调理气机的一种方法。本草选择多为人肝、胆、脾、胃经的 本 草组成。主要用于肝胆脾胃及其它脏腑的气滞郁结之证。临床适应证为胸胁、乳房、少腹、 睾丸胀痛、痛经、月经紊乱等证,亦适应巅顶及两侧头痛。疏肝理气与辛开苦降法合用,更 能斡旋气机,全方位治疗。 平肝潜阳:平肝潜阳法是通过本草使过亢阳气复归其位,使浮越风火潜降涤泻,籍以调整大 脑功能紊乱的方法。它包括重镇安神滋阴潜阳 本草,主要适用肾阴不足,肾阳亢脑;水不 涵木,肝阳上亢;肾水亏耗,君火独焚;肝经风火直冲犯脑;大脑本身阳气逆乱之症。临床 主要表现见头晕头痛,心烦不寐,惊恐善怒,面肌颤动,肢体震颤,抽搐痉劂,举止失常或 猝然倒地等。 养脑安神:养脑安神法等是用安神本草伍用部分补血养血药治疗脑神不安、心神不宁之证。 临床主要表现见虚烦不寐,神志恍惚,头晕头痛,耳鸣如蝉,多梦易惊,健忘怔忡以及惊风、 癫痫证等。传统医学所说的养心安神 本草实际上主要是养脑安神,其次才是养心安神。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法是用来治疗情志病变导致的气血郁证。临床应根据气滞、血郁的多寡 来决定理气和活血药的配伍。临床主要表现见头部、胸胁、腹部或全身筋骨疼痛等证,亦可 适用闭经、痛经以及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精神神志疾病。其中疼痛的性质为刺痛,部位较 为固定。 理气导滞:理气导滞法是适用情志变化导致的食滞证。本法是用部分理气药合消食导滞 本 草的。主要适用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纳呆不思饮食,大便糟粕不化,舌苔浊腻,脉濡滑等 证。理气导滞的同时可佐以健脾助运的本草,这样消食导滞才能彻底。 利水消肿:利水消肿法是利水消肿本草治疗气滞水停之证。临床应适当伍用部分理气 本草, 气行则水行。主要表现有颜面或全身浮肿,尿量不多,胸胁或脘腹胀满,纳食减退,经期脬 肿等证。在用利水消肿本草的同时,亦应加健运脾胃本草行气利水、健脾行水合方,才可使 水肿消退完全。 行气化湿:行气化湿法是适用于气滞湿凝证。对于郁证来说,湿邪的形成有外湿和内湿之分, 前者多以六淫为害,后者多由情志改变而生成。外湿临床表现见全身困重,胸脘胀闷,大便 稀溏,舌苔白腻,脉濡等证;内湿证为肢体乏力,困倦疲惫,脘闷饱胀,胸胁疼痛,舌苔白 腻,脉濡缓等症。化湿 本草多是辛温之品,本身就具有行气的作用。具体本草要根据湿邪 原因给予疏风行气、解表化湿法或芳香化湿、行气泄浊法。 芳香开窍:芳香开窍法是用辛香走窜之性的本草,用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治疗气机阻塞 或痰浊闭塞清窍所致神昏、惊痫、中风等疾病出现卒然昏厥之证。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口 噤拳握,口吐涎沫,肢体抽搐,脉滑有力的实证和神志不清,面青身凉,手撒遗溺,苔白脉 迟等虚证。此本草不宜久用,避免香燥之品耗气伤阴。 涤痰化浊:涤痰化浊法是治疗情志改变所导致的痰浊闭阻之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口流痰涎,嘴眼歪斜,喉中痰鸣,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苔厚腻,脉弦滑等证。 临床亦可试用于常规方法无效或用活血本草治疗不显效的情志病变,百病多因痰作祟。涤痰 化浊本草常与行气、活血、开窍本草组成。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法是治疗精神情志改变后导致的气滞化火或外感火邪之证。主要表现有 烦躁易怒,头昏目赤,耳聋胁痛,口苦筋痿,淋浊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证。外感火邪 摘自:陕西精神病医院 来源:精神病医院 www.jsk029.com 整理:宿州论坛 www.suz365.com 之证要看罹害何脏而定。用清热泻火本草同时可加少量的理气本草。 补养气血:补养气血法适用七情病变已久导致机体出现气血亏损之症。临床虚损证往往夹杂 有实证病变,在补益的基础上加用祛邪本草。具体补法要看气血虚损的偏颇,偏气虚者临床 表现有气短乏力,惊悸不安,自汗嗜睡,精神恍惚,记忆力差,舌淡脉弱等症;偏血虚者表 现为面色不华,心悸怔忡,虚烦不寐,头晕目眩,健忘恍惚,懈怠安卧,舌淡脉细等。若气 血两虚,则以上症状可以同时出现。 燮调阴阳:燮调阴阳法适用情志疾患出现的阴阳偏颇之证。主要用于心烦不寐,五心烦热, 心悸不安,形瘦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的阴虚证或肢寒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 苔薄,脉沉细、迟等阳虚证。临床以阴虚证为多,阳虚证为少见。阴阳两虚者宜阴阳双补以 补偏救弊。阴虚、阳虚的燮调法还要根据虚损的脏器及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调补。 益精补髓:益精补髓法是用滋补肾精的本草治疗精竭神伤之证。特别是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 更为有益。此证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有空虚感,腰酸腿软,智力减退,动作迟钝,发脱齿 摇,遗精早泄,舌胖淡,脉弱,尤尺为甚。此证成病过长,治疗以缓为之。 以上治疗法则临床治疗可以合参为用是其一 治疗癫狂郁证本草多有辛温香燥之性,实证中病即止,虚证慎用是其二 滋补气血、燮调阴阳、益精补髓法的本草多偏滋腻,因此用量不宜过大,味数不宜过多是其 三 且加少量理气药是其四 养脑安神,补益心脾;既救偏情志伤阴之弊,又注意损及心脾之阳的治疗是其五。 用安定等镇静、安眠以弥补本草疗效不足是其六,意在短时期内控制失眠,精神状态躁狂, 心烦意乱不佳的窘境。
/
本文档为【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