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石膏

2011-10-14 7页 doc 35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070

暂无简介

举报
石膏石 膏 石 膏 --------------------------------------------------------------------------------   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Cypsum 的矿石。味辛、甘,性寒。入肺、胃经。功能: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 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内服:煎汤, 10~30g(大剂可用 180~240g);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
石膏
石 膏 石 膏 --------------------------------------------------------------------------------   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 Cypsum 的矿石。味辛、甘,性寒。入肺、胃经。功能: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 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内服:煎汤, 10~30g(大剂可用 180~240g);或入丸、散。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CaSO4·2 H2O)。其中CaO 32.5%、SO3 46.6%、H2O 20.9%,此外,常含有黏土、砂粒、有机物、硫化物等。   石膏中尚含有钛、铜、铁、铝、硅、锰、银、镁、钠以及铅、锌、钴、铬、镍等微量元素。   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 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 生石膏对正常体温无降温作用,而对人工发热动物具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其退热作用可能与其主要成分 钙的作用无关。生石膏煎剂 15g/kg 灌胃对注射伤寒五联菌苗所致的发热家兔无退热作用;如果先给兔灌胃生石膏煎剂 15g/kg,再注射伤寒五联菌苗则不 能引起体温大幅度升高。石膏具有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的解热作用,对伤寒菌苗引起的发热兔,5g/kg生石膏的降温效果与 0.2g/kg 安替比林相似,以服药 后半小时体温下降为显著,在1~1.5小时作用最强。   白虎汤和单味石膏煎剂对实验性致热家兔都具有一定的退热作用;不含石膏的知母甘草合剂和去钙白虎汤等均未见明显退热效果,可以认为石膏是白虎 汤退热作用的主要药物,石膏作用可被处方中的其他药物所加强,但不随石膏的用量增加而增加。对实验动物给药前后血钙水平进行测定,明血钙升高水 平与退热作用关系密切。有报道指出,石膏与知母合用的退热效果较单用为强,知母的解热成分为芒果甙,纯硫酸钙无效,因此推测石膏的解热作用为其所 含硫酸钙以外成分所致。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及石膏再用(煎煮后碾碎再次使用)麻杏石甘汤的退热作用均强于石膏及石膏再用水煎液。   亦有报道,以生石膏的 1:1 煎液的上清液部分及上清液加生石膏粉给予伤寒菌苗引致的发热家兔,未见明显退热作用。国外有用实验性发热大鼠的实 验证明:石膏灌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未见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当以禁止饮水、内毒素引致发热、给予利尿剂、喂饲食盐以及以辐射热等造成动 物“口渴”状态时,石膏可以减少大鼠的饮水量,即可减轻其“口渴”状态。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石膏浸液对蛙的在位心脏无影响,小剂量石膏浸液对于离体蟾蜍心及兔心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换液后心脏 可恢复正常。静脉注射4%石膏上清液0.1ml/kg时,对家兔、猫的呼吸、血压及血流量无影响,而注射1ml/kg以上时,呈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血流量减 少、心率减慢。静脉注射石膏液0.2ml/kg可使家兔和猫的大腿动脉的血流量呈一时性减少,其后增加,并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3. 对平滑肌的作用 小剂量石膏上清液使家兔的离体小肠和子宫振幅增大,大剂量则紧张性降低,振幅减小。石膏还可以使小鼠尿排出量增加,小肠 推进功能减慢,并增加大鼠和猫的胆汁排泄。   4. 其他作用 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至肠吸收入血能增加血清内钙离子浓度,可抑制神经应激能力(包括中枢神经的体温调 节功能),减低骨骼肌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痉挛,又能减少血管通透性。   在体外培养实验中,1:1 的石膏 Hanks 液能明显增强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Ca++ 可提高肺 泡巨噬细胞的捕捉率,加强其吞噬活性和加速其对尘粒的清除,在维持巨噬细胞生理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认为,Ca++ 在石膏的上述功能中起重 要作用。   长期喂饲石膏,可使大鼠垂体、肾上腺、颚下腺、胰脏及胸腺等的钙含量增高。而对摘除甲状腺、副甲状腺的大鼠,则可使胸腺钙含量增加,脾脏含量 减少。   石膏在体内 ATP 存在下,经酶和 APG 的作用,产生硫同位素的分馏,使34S 的血药浓度增大,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流行性感冒 石膏(1岁以上用200g,1 岁以下用100g)捣烂,加水500ml 煎至50ml 左右,共煎4次,每次煎煮时间不得少于1 小时。药液可以加 糖。治疗婴儿流行性感冒131例,除3例未服完药视为无效外,余皆在3日内退热,治愈率为97.71%。〔中国农村医学 1982;(6):17〕 2. 退热  a. 石膏120g,麻黄、桂枝各3g,此为1日量,研末水煎,多次分服。治疗发热病人200 例,有效181例。〔新中医 1980;(6):28〕   b. 生石膏50g,柴胡、连翘、厚朴各20g,重楼、公英各30g,黄芩、甘草各15g。制为冲剂,每次9g,每日3次,开水冲服。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治 疗外感发热63例,除3例无效外,退热时间最短的40分钟,最长的约3天。〔黑龙江中医药 1991;(4):17〕   3.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生石膏100g,云南白药2g,2%奴佛卡因20ml。加温开水250ml,搅匀。患处灌注给药。7~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4日。治 疗100例,疗效显著者59例,良好28例,尚可10例,无效3例。〔四川中医 1988;6(4):43〕   4. 治疗急性肠炎 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各 30g。水煎2次,将两次药液混合后澄清,分数次饮服。症状轻者24小时服1剂,腹泻口渴严重者24 小时可 服2~3剂。治疗175例,其中治愈155例,好转7例,无效13例。〔江苏中医杂志 1986;7(5):8〕 5. 治疗酒齄鼻 生石膏、生石灰各等份研细末,用烧酒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次,一般连用3次。局部皮肤损伤者禁用。治疗酒齄鼻12例,均获痊愈。〔广 西中医药 1983;(3):28〕   6. 治疗烧伤  a. 将创面清洗干净,拭去污物,除掉腐皮,用2%~4%普鲁卡因溶液涂布创面,然后把炒过的石膏粉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于创面上(可撒得厚些)。 经1~2小时后,石膏粉干固;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可继续撒布。一般在12~24小时后即可形成石膏痂片。痂片干固后不宜过早剥去,以免引起剧痛、出血及 感染。一般Ⅱ度烧伤经3~7 天痂片即可脱落。如痂皮过硬且感痛痒时,可涂2%普鲁卡因油或青霉素软膏(事先做过敏试验)。如痂下感染,应将痂片除 去,清洗干净后再撒上石膏粉或同时涂以青霉素软膏。上述方法观察36例:其中Ⅰ度烫伤25 例,Ⅱ度、Ⅲ度混合烫伤11例;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17例, 11%~20%者12例,21%~30%者4例,31%~40%者2例,90%者1例。结果除1例小儿因合并麻疹、肺炎,1例小儿因烧伤面积在90%左右、入院时即出现严重中毒 现象而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用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以免除烧伤患者的换药痛苦。但 其存在的问是:冬天或天冷时常难以施行;石膏痂皮干固后患者常有难忍的痛痒感;Ⅲ度烫伤,石膏痂片仅可作为人工痂皮,暂时保护创面,尚不能代替 早期的植皮。〔福建中医药 1960;(6):21〕。   b. 石膏30g,地榆炭15g,乳香10g,獾油90g,鸡子清30g。前三味药研细过罗,与后二味药调匀,涂敷患处。共治疗开水、油等烫伤10例,均收到良好 效果。〔中医杂志 1966;(2):32〕   c. 石膏50g,紫草、大黄、栀子、黄柏、薄荷各15g,将上药置入500ml 豆油中浸泡24小时,放入锅中,文火炸至焦黄,去渣,趁热加入蜂蜡50g,冷却 成膏,涂患处。治疗烧伤50例,治愈48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黑龙江中医药 1985;(6):35〕   7. 用于充填骨缺损腔 治疗方法:术前以抗生素控制感染,术中彻底清除骨病变处炎性组织或结核病灶,凿成新鲜骨面,尽量保存骨膜及软组织,以混 有青霉素及链霉素的淀粉石膏充填骨缺损处,致密地缝合创口。术后患肢以石膏固定,同时注射抗生素。经治骨髓炎、骨结核所致的骨缺损14例,其中2例 经2~17个月的观察,均获痊愈。在观察5个月以上的7例中无1例复发,X线检查骨缺损均愈合,有的已形成新的骨髓腔。2例化脓,其中1例为急性骨髓炎, 1例为跟骨结核,局部病灶较大,浸润明显,有窦道混合感染,软组织缝合困难,结果石膏完全流出而告失败。全部病例术后全身无任何不良反应。实验及 临床资料表明:石膏充填后,血钙在早期多数升高,骨痂出现丰富,骨化过程较快。因此认为石膏充填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供应丰富的钙盐;二是起 支柱作用,同时有生物学刺激作用。这都是促进骨愈合的主要因素。经验证明,采用石膏充填骨缺损的临床适应证应慎重选择。慢性骨髓炎和骨结核,凡病 灶较小,皮肤及皮下组织较丰富的,经抗生素治疗及病灶彻底清除后充填石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急性骨髓炎已有脓肿形成及病灶太大、皮肤不完 整、皮下组织较少、术后无法致密缝合的病例皆不适用。〔中华外科杂志 1961;9(9):657〕   8. 治疗扭挫伤 生石膏粉150g、新鲜白萝卜 50g,共捣烂,调成糊状,外敷患处12~24小时,必要时重复给药。治疗急性扭挫伤15例,4小时止痛,敷 1~8次治愈。最短者半小时疼痛减轻,1剂治愈。〔福建中医药 1981;(4):5〕   9. 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 生石膏10份、粉甘草3份、朱砂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3~6岁每次服2g,7~9岁服3g,10~13岁服4g,13岁以上服 4.5g,每天3次。治疗20例,均有效,平均治愈时间为45天。〔新中医 1983;(12):15〕   10. 治疗小儿口疮 生石膏30g,竹叶、山栀、大青叶、银花各9g,川连、甘草、薄荷各4.5g,水煎,日服1剂,5剂为1疗程。治疗50例,痊愈42 例, 好转7例,无效1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4;(5):41〕   11.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 生石膏30g(先煎),山栀子15g,甘草、藿香、防风各12g,黄连、玄参、麦冬、生地、大黄各10g。水煎服,日3~4次。治 疗35例,皆愈。平均每人服药45剂,随访2年均无复发。〔黑龙江中医药 1990;(6):20〕   12. 治疗牙痛 生石膏45g、细辛4.5g,水煎服。治疗风火牙痛14例,胃火牙痛24例,皆愈。〔山西中医 1986;2(3):29〕 方剂选用: 1. 治疗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 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医学衷中参 西录》石膏粳米汤)   2. 治疗热嗽喘甚者,久不愈: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或生姜汁、蜜调下。(《普济方》石膏散)   3. 治疗痰热而喘,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份。上为细末。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素问病机保命集》双玉散) 4. 治疗乳痈: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温酒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仁斋直指方》一醉膏) 5. 治疗诸金刃所伤,血出不止:石膏、槟榔、黄连(去须)各一两,黄柏半两。上为细末,随多少掺敷疮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儿卫生总微论 方》)   6. 治疗汤火烂疮:石膏捣末以敷之。(《肘后备急方》)   7. 治疗小儿伤热吐泻黄瘦:寒水石、石膏各半两,甘草(生)一钱。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小儿药证直诀》 玉露散) 配伍效用: 石膏配伍半夏 石膏辛甘大寒,能清泄肺胃实热;半夏辛温,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二药合用,共奏清热泄火、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治疗痰 热壅肺的咳嗽气喘、痰黄黏稠以及胃热湿阻、胃气上逆之胃脘痞闷、恶心呕吐等症。   石膏配伍黄连 石膏辛甘大寒,能清解肺胃气分之实热,并能除烦止渴;黄连大苦大寒,可泻心胃肝胆实火,兼能清心除烦。二者伍用,其清热泻火除 烦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心火炽盛之烦热神昏、心烦不寐;胃火炽盛之牙龈肿痛、口疮等症。   石膏配伍升麻 石膏辛甘大寒,外解肌肤邪热,内清阳明之火,系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升麻辛甘微寒,轻清升散,能外散肌表风热、透疹解毒,内泄 阳明胃热。石膏得升麻之引,能上行头面清阳明经之火;升麻得石膏之助,则透疹解毒之效更强。二者伍用,共奏清热泄火、解肌透疹之功效,用于治疗胃 火上炎之头痛、牙痛、面颊肿胀以及皮肤斑疹隐隐因温热病之热伤血络所致者。 石膏配伍熟地、牛膝 石膏清泻胃火,熟地补肾滋阴,牛膝补肾水并引热下行。三者合用,标本兼顾,有清胃火、滋肾阴、引热下行之功效,可用以治疗胃 热及胃阴不足、虚火上炎之齿痛、牙龈出血、口腔溃疡及烦热口渴、头痛等症。   石膏配伍犀角、玄参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犀角清热凉血;玄参清热生津,且能助石膏以清热,助犀角以凉血。三者伍用,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可治疗气血两燔之高热口渴、斑疹隐隐、鼻衄等症。   石膏配伍细辛 石膏辛甘大寒,清泄阳明胃热;细辛气味香窜,通络止痛。二者伍用,细辛之温可被生石膏之寒凉所制;石膏得细辛之升浮,又可上行 清头面之热。共奏清热泻火、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上攻之头风、头痛以及胃火炽盛之牙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石膏配伍栀子 石膏辛寒,清热泻火、解肌除烦,可清解脾胃伏火;栀子苦寒,能清上彻下,双解表里之热,兼能清心除烦。二药合用,可双清心脾之 郁热伏火,用于治疗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以及温热病之壮热面赤、烦渴引饮者。   石膏配伍知母 石膏甘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苦寒,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二者相须为用,有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伤寒阳明 气分热盛或温病邪在气分之壮热汗出、烦躁口渴、脉洪大有力以及消渴病之口渴、多饮、多食等症。 石膏配伍竹叶 石膏清肺胃气分之实热;竹叶甘淡微寒,清心与小肠之热兼除烦。二者伍用,其清热除烦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心胃热盛之口舌生疮、口腔 糜烂、牙龈肿痛、小便短赤;温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之身热、心烦等症。 【注意事项】   宜忌: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毒副作用:本品毒性很小,临床虽用至每剂 250g 亦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医家论药】   “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 (《本草衍义补遗》)   “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七、 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疟邪不在阳明则不渴,亦不宜用。产后寒热由于血虚或恶露未尽; 骨蒸劳热由于阴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金疮、下乳,更非其职;宜详察之,并勿误用。”(《本草经疏》)   “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 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 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医学衷中参西录》)   “石膏甘淡入胃,辛入肺,体重易碎,亦升亦降,则入三焦。以清肃之寒,涤蒸郁之热,只在三经气分而不入于血,其为胃药非脾药亦由于是。” (《本草思辨录》)   “石膏,寒能清热降火,辛能发汗解肌,甘能缓脾生津止渴。清肺胃之热,故又为斑疹之要品。”(《本草害利》)
/
本文档为【石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