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2011-10-17 3页 doc 35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解析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道言浅近》中“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之说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解析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道言浅近》中“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之说        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在《道言浅近》里曾这样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其实后面四个字是前边四个字的重复。那为什么不说:“凝神调息”四个字是下手功夫,却说八个字是下手功夫呢?这是值得仔细玩味和探究的。   根据《道言浅近》的有关论述,这八个字实际上包含了四层意思:一、凝神;二、调息;三、进一步调息;四、进一步凝神。凝神调息的极境,...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解析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道言浅近》中“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之说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解析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道言浅近》中“凝神调息,调息凝神”之说        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在《道言浅近》里曾这样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其实后面四个字是前边四个字的重复。那为什么不说:“凝神调息”四个字是下手功夫,却说八个字是下手功夫呢?这是值得仔细玩味和探究的。   根据《道言浅近》的有关论述,这八个字实际上包含了四层意思:一、凝神;二、调息;三、进一步调息;四、进一步凝神。凝神调息的极境,便出现了神息两忘。《道言浅近》指出,这八字“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意谓这八个字要全面实行,且要按顺序一层层做去。下面就依八字顺序逐层加以解说。   一、第一层功夫:凝神   张三丰把凝神而不把调息作为第一层功夫,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呼吸是介于随意与不随意之间的一种骨骼肌运动。气功调息属于随意性运动,由大脑皮层来管辖。大脑皮层可以改变呼吸的速度,也可改变呼吸的动型(如腹式呼吸、逆呼吸、停闭呼吸等)。只有大脑安静下来,并将注意力转移到机体内部,才有可能对呼吸运动进行有效的调整,如果心烦意乱,杂念纷呈,那是根本无法调控呼吸的。古人说:“元神凝则呼吸之神自然泰定(《性命圭旨》)。”正是这个道理。   《道言浅近》说:“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得收入气穴,乃曰凝神。”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1.凝神之前,先要清其心。就是说,练功伊始,先整理一下错杂的思绪:把正在考虑的问题先了结一下,把准备办理的事情先挂一挂,把纠缠心头的烦乱情绪先清除一下,总之,要努力把一切都放下。 这样心就基本清了。   2.如果功前思绪比较杂乱,就不要急于收心入内,应先做好疏导工作。其一,“眼勿乱闭”。心未清时最好是没有目的地、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东西。因为眼睛看着前面的东西,实际上在大脑皮层已不自觉地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灶,而没有目的地看,则能控制其兴奋水平,防止兴奋扩散。由于出现了新的兴奋灶,可以通过负诱导的作用,让其它的兴奋灶(由杂念所引起)受到抑制。这样就容易控制住杂乱的思绪。         如果心未清时胡乱闭上眼睛,那脑里可能是一片混乱,越发理不清。其二,“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所谓自劝,便是自我疏导。思绪紊乱较严重,其在大脑皮层的兴奋灶,不可能一下子便消失,这时进行自我疏导,可以通过对主体的认知结构施加影响,促使杂念形成的兴奋灶受到抑制并趋消退。自我勉励,更是调动主体的意志力量,来加强对杂念的抑制。   3.只有初步实现清凉恬淡的心态,始得收入气穴。因为从日常的心态变为气功的意守态,这要改变固有的心理习惯,即要让意识活动同思维脱钩,将注意力集中到机体内部没有认识意义的生理部位。这实际上是实现从注意到意守的转移。而清凉恬淡的心态,正是实现这种转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这一点,根本不可能将心收入气穴。   4.收心入气穴,应微闭双目,默运意念经山根循任脉径路,缓缓落入丹田。山根在两眼中间,为下丘脑所在部位。下丘脑系人体内分泌的总枢纽,任脉径路实际上包括了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脏腑的所有功能。沿山根、任脉径路进入丹田,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开始修习时,可连续运演多次,以求初步建立起条件反射关系。   二、第二层功夫:调息   《道言浅近》说:“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初步实现了凝神,这就十分主动,就像“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以对呼吸的调控就不怎么难了。 这一层调息,应做到以下几点:       1.意念要随息自然进入丹田。初步凝神之后,心神开始安静下来,心神一静,气息也就会平和起来。这时,主体便要默运意念不断地随吸气和呼气沿任脉径路自然地进入丹田。《道乡集》说:“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曰大定。”做到神息相依,这是调息的基本功。反复为之,便可建立起意念、气息、任脉径路(包括腹脐部位的丹田)三者间的条件反射关系。   2.意念默守丹田的自然呼吸。在意念随息自然进入丹田之后,便要改为默守小腹的自然起伏,即意念随吸气而守鼓起之小腹,随呼气而守凹进的小腹。此乃所谓丹田呼吸。修持一段时间,便可建立起意念、气息、丹田三者间的条件反射关系。   3.默运神光下照丹田,与丹田呼吸相结合。小腹自然地一起一伏,意念同内视线合一后下照一起一伏的小腹,形成瞬息相依,神气相抱的态势。《脉望》说,瞬属目,为神出入之门,息属鼻,为气出入之门。瞬息相依则神气相抱,此存心养性之第一关也。可见古人对神光下照,瞬息相依的重视。         三、第三层功夫:进一步调息   为什么在第二层提了调息之后,接着又提出调息呢?这一层的调息与上一层的调息,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可以这样说,上一层的调息,主要是为了帮助凝神入气穴,即促使意念在气息的牵引下,同丹田建立起条件联系,实现神息相依、神气相抱的态势,为培养、激发丹田真气创造条件,打下基础。而这一层次的调息,则是要以主动性的呼吸运动为手段,进一步发挥气息的催丹、育丹功能。         古人曾把吐呐时的气息出入,比喻为“囊龠”、“巽风”,正是肯定它在功中的动力作用。因为通过大脑中枢的整合,可以把呼吸运动产生的震动波、力度、节奏以及因此形成的胸腹腔压力,集中起来,对丹田及会阴部位,进行有力的激惹、鼓荡,从而促使先天祖气发动。《道乡集》说:“人之祖气原不自生,必籍神光煦照而后气机发动。”又说:“先天祖气的行止,唯听命于后天气,先天气不在口鼻而在气穴,只有后天气息息归根,进行气穴呼吸,才能引发先天祖气。”可见这样的提法是有道理的。   《道言浅近》说:“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也。”阴跷乃会阴穴,丹道修炼称之为生死根、归根窍、复命关,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李时珍说:“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唯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奇经八脉考》)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说:“阴跷以会阴位置为体,以生精产药为用。”可见阴跷为生殖系统内分泌的源头,是人体青春活力萌动之处,在生理上具有独特的作用。   所谓“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其具体做法为:在默守丹田的同时,意想中将吸气的起点移至会阴,随吸气柔缓地将阴跷之内气吸至丹田,与丹田的内气相交会。呼气时仍守丹田,听其自然。此即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也。这是以调息为主,调息与凝神相统一的进一步体现。此运作稍有难度,需在一、二层功夫有一定根底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不易收到功效。   丹田内气与会阴内气通过调息进行交会,张三丰在《玄机直讲》中提出了另一种动作。其法为:凝神入气穴后,“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被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这样,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   《三丰辑说》引陆潜虚又论调息法云:“凡调息以引息者,只要凝神入气穴,神在气穴中,默注阴跷,不交而自交,不接而自接。”这又是一种沟通上下两气的调息方法。   第四层功夫:进一步凝神   这一层的凝神与第一层的凝神不同。第一层的凝神是心神的初步凝集,它要求将未清之心先收回再送入丹田,以便能够在松静的心理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主动性的呼吸,为培养、激荡真气创造条件。这一层的凝神则要求:认真掌握好凝神气穴的火候,从而不断温养、强化真气,以期丹田之气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减弱意守的心理强度,提高凝神的品质,为神息两忌创造条件。   《道言浅近》说:“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   这一层次的凝神,具体要求是:       1.神息相依于丹田,神气相抱于丹田。所谓心止于脐下,是指意念已固定地停守在丹田,意念同大脑的固有联系已减弱到最低点,此即老子所谓“虚其心,实其腹”。所谓气归于脐下,意为形成丹田呼吸后,在真息的激荡下,自然之气和从会阴上提之气,以及丹田萌发之气,归会一起。心止脐下,气归丹田,便在丹田形成神息相依、神气相抱的态势。这不但强化了真气,而且也提高了凝神的品质。       2.勿忘勿助。勿忘就是“守其清静自然”,勿助就是“顺其清静自然”。所谓“清静”是指虚无的心态,所谓“自然”是指柔缓的呼吸。《三丰辑说》引陆潜虚论调息法这样解释“守”和“顺”:“如何守?曰依息。如何顺?曰平息。”这是说,意念轻轻跟随着柔缓自然的呼吸,便是守其清静自然;让气息平和地一吸一呼,听其自然进出,便是顺其清静自然。这就是古人说的若即若离、不沾不脱之态。         《道乡集》说得好:“稍放空,则入于荒渺;稍着迹,则败于凝滞。非如秋月映澄泉,不足朗彻其妙性;非如旭日映红梅,不足融和其祖气。”上引陆潜虚论调息法还说,守与顺“是二是一,原是不错,由博返约,唯在凝神,切勿用意”。这说明,勿忘勿助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意守的心理强度。既要让意念轻轻系住丹田的气息,保持适当的心理强度,以巩固并深化凝神的态势;又要尽量控制意守的心理强度,以维系恬淡的心态,并为神息两忘创造条件。   3.凝神调息的极境——神息两忘。《道言浅近》说:“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进一步凝神之后,还要保持一段时间勿忘勿助,神默气柔的功态,以便不断温养真气,锻炼心神。待神抱住气,气系住息,在丹田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即气机活泼,心神自在之时,便要行钻字诀。所谓钻,就是要让心神深入到幽冥虚空之中。实际上这是要求在勿忘勿助的心理基础上,进行“守空”、“忘我”的运演。         具体做法是:冥冥之中觉得心神已钻入幽深浩渺的虚空中,继而觉得自己已融化在虚空中和虚空同一了。如果还有一丝“我执”,那就需继续运演,一定要澄之又澄,直到自我感知完全消失,这便是神息两忘的极境了。         此后,神益静而气益生,神生气,气生神,精神益长,真气益充,自然会坎离交媾,乾坤会合,神融气畅而如痴如醉了。所谓“恍然阳生”,是指恍恍惚惚之间一阳来复,即真气激惹了性腺和性神经而出现阳物勃举的现象。这里凝神调息的良好效应,应继续保持恬淡虚无的心态,不可有丝毫邪念。                                                                                                            转贴于吴式太极拳----源易/上海博客
/
本文档为【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