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理性方法的缘起--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思考

理性方法的缘起--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思考

2019-02-18 6页 doc 19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理性方法的缘起--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思考理性方法的缘起 --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的思考 米昱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子医学中心,湖北武汉430030)摘要:西方理性思想的发展史上,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个人物,在理性方法的缘起这一问题的探究上,对这三个人的哲学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康德理性批判,在理性概念上继承并发扬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同时对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哲学也有着影响。康德不仅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而且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也对哲学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所以要追溯理性方法的缘起,必然需要审视...
理性方法的缘起--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思考
理性方法的缘起 --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的思考 米昱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子医学中心,湖北武汉430030)摘要:西方理性思想的发展史上,笛卡尔、康德、黑格尔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个人物,在理性方法的缘起这一问题的探究上,对这三个人的哲学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康德理性批判,在理性概念上继承并发扬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同时对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哲学也有着影响。康德不仅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而且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也对哲学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所以要追溯理性方法的缘起,必然需要审视康德的哲学体系。本文中笔者将从康德的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以及他对两者的批判的角度入手进行思考,以期对西方理性思想的发展史能够管中窥豹。 关键词:康德、纯粹理性、实践理性、批判 当代哲学对于理性一词的定义是:人类所具有的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法则进行种类繁多的活动的意志和能力,其是从人类的认识思维和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能够主宰人类的认识、思维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事物。而哲学是一种以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为对象的认识思维活动。可以说从人类开始学会思考开始,理性的思考就已经深深扎根在哲学的体系之中了。 西方哲学中理性的概念源于古希腊语的逻各斯(logos)。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诸如赫拉克利特、斯多葛学派、阿拉克萨哥拉、苏格拉底及亚里士多德对“理性”一词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深受古希腊哲学影响的西方哲学对理性的思考也从未间断,甚至可以说理性成为了近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在整个西方近代哲学史发展中,有一个人的地位和影响显得尤为突出,那就是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将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的经验主义与笛卡尔等人发展出来的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自人自身的理性的理性主义结合起来。他的哲学革命是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考察,有学者认为“他对理性的批判实际上是对理性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发掘和发扬,是积极的、建设性的 批判。而不像经验论者那样是消极性、破坏性的。”所以对哲学领域中理性方法缘起的思考,从康德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出发进行思考是有必要的。 (一)认识康德的“理性”概念 康德“理性”概念在其著作中存在歧义,大致上可以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即广义的理性,是一个逻辑概念。其包括所有高级认识能力,如知性、判断力和理性,以及实践能力。第二层含义,为较狭义的理性。指最高的认识能力,原则的能力,以形式逻辑的推理来设置理念,引导、调节认识,属于先验逻辑的辩证论,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第三层含义,是最狭义的理性,是辩证法的根源,通往物自体,设置无限统一的对象,其实质是实践理性、自由意志,是一个实践本体论概念。 康德理性概念的三层含义还可总结为三种维度,即经验、先验和超验三个维度。诗人海涅说过:“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将上帝送上了断头台,又在《实践理性批判》里请来了一个耶和华。”这似乎是对康德理性概念的经 验、先验、超验三维度的极传神的描述。当然也是康德理性概念中令后人诟病的一点。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康德认为 , 通过感性 ,我们获得了感觉材料 ,而知性是建构的 ,它使实证知识得以成立。理性是辩证的或超越的 ,它使我们了解到实证知识的局限性 , 必然去追求超出经验之外的存在即自在之物 ,但这不是理论理性所能胜任的 ,因此我们必须迈向实践理性 ,只有依赖于实践理性 ,才能使我们通向自在之物的领域 , 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所以康德说: “故我发现其为信仰留余地 ,则必须否定知识。” 康德的工作的重要性在于,他的理性强调的是人的理性,他突出了人本主义,他也使得“理性”与“感性”二者得以沟通。康德并不认为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解放可以惟一地依靠于知识的进步 ,康德更强调了人的道德进步与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康德理性概念的最后,他所强调的应该是至高的道德律。 (二)认识康德对“理性”的“批判”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看齐,而康德认为,应该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了所谓的“实践理性”,其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而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康德在结合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过程中也指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则是天赋的。所以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凸显了强烈的人本主义和唯心主义。 但是,康德对理性的认识过程值得我们思考。康德对“理性”的“批判”应该具有多重含义。其一,对“理性”的“批判”应该是对“理性”“功能-职能”的界定;其二,当对“理性”“功能-职能”界定以后,就意味着“理性”“功能-职能”的明确化,这样的明确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走向了“成熟”;其三,“理性”走向“成熟”是依靠“自身”的,是“理性”自身觉悟的发展。 这样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是康德反对独断论的理性,突出人的理性。康德认为人的有限性及其对无限的完善性的追求与向往,使得人具有对自身划界而又自身超越的特征。而理性具有类似的特性,即理性对经验的依赖而又超越。康德认为 ,理性的启蒙不仅仅是去认识自然、获得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理性要对自身启蒙 ,即也要批判地对待自身 ,从而发现知识的有限性 ,由此扩展到对人自身的意义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的领悟。从这样的角度上来看康德是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 (三)认识康德理性批判的延伸 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对辩证法做了最全面详尽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但是这种反对把世界看做固定不变的、没有矛盾的东西,而应该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样的思想对马克思哲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哲学是黑格尔的“合理内核”( 辩证法) 加上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 ( 唯物主义) 。但有学者主张, 马克思的方法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辩证法,但辩证法的载体并不取自费尔巴哈,而是取自康德,马克思从康德的“实践理性”中剥离出“实践”概念,赋予它以新的含义,并在这 一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除此以外,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来自康德, 而且他的物质生产关系的概念也是对康德的自在之物秘密的揭示。因此,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论述了实践理性所建立的“目的王国”是人( 作为理性存在者亦即理性的主体) 在共同法则下形成的一个和谐系统的主体间的联合体。康德的实践理性抓住了“人的根本” 、抓住了“人本身” ,而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所以康德的理论是能够说服人的,尤其是以实践理性为基础的交往行动理论。所以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康德的批判理性强调人的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了启蒙理性只重视知识的片面性与独断性,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的著作是走出迷茫的一条“林中路”。 所以笔者认为,康德理性批判的哲学体系,无论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还是对当代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结语 理性是人类认识的最高能力,康德哲学的理性具有独具特色的哲学特质,他把哲学的主要内容从认知扩大到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的三大领域,并相应探讨了它们相对独立的规律,及其彼此间相互依存的客观联系,分别在其三大批判中加以诠释。康德的理性是人的理性,他通过理性的批判,事实上提出了哲学现代化的问题,从人的认识能力的经验事实出发,上升到对于理性概念的哲学反思。哲学也自康德以后,终于告别了理性时代的乐观自满和迷信盲从,走上了漫长的理性批判之路,开始迎接新世纪由近代通往现代的历史转折。 参考文献: [1]周银华.康德理性阐述[J].法治与社会,2009,1(上):314. [2]俞吾金,汪行福,王凤才等人著.《德国古典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张艳伟.浅析康德的哲学革命[J].文化空间,2010(10):191. [4]安倍能成著,于凤悟、王宏文译.《康德的实践哲学》[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5]易晓波,曾英武.康德“理性”概念的含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4):29-34. [6]叶秀山.康德的“批判哲学”与“形而上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5):61-74. [7]易晓波.康德实践理性的事实概念及其对自由的证明[J].现代哲学,2008(6):74-79. [8]康德著,邓晓芒译.《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2003. [9]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俞吾金.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M].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1. [11]马彪.如何理解康德的哲学体系[J].社会科学,2012(12):133-140. [12]钱广华.重读康德的理性概念-德国古典哲学的现代意义[J].学术月刊,2002(10):21-25.
/
本文档为【理性方法的缘起--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