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解读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解读

2019-02-03 10页 doc 27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解读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解读 赵忠海胡大伟樊春光《体育与科学》2009年第02期 摘要:通过对大量的古代艺术品,如文献、文学作品、绘画等进行参阅,检索和梳理,解读我国古代女子体育活动目的、特点及兴衰,让大家在领略灿烂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同时,能以历史为镜,有所感悟,以期能促进我国现代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艺术;中国女性;女子体育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体育”这个词,但表现体育活动的内容,在文献和文物资料中都有体现。只是作为古代的女性,她们给很多人的感觉都是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身体弱不禁风,有...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解读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解读 赵忠海胡大伟樊春光《体育与科学》2009年第02期 摘要:通过对大量的古代艺术品,如文献、文学作品、绘画等进行参阅,检索和梳理,解读我国古代女子体育活动目的、特点及兴衰,让大家在领略灿烂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同时,能以历史为镜,有所感悟,以期能促进我国现代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艺术;中国女性;女子体育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体育”这个词,但现体育活动的,在文献和文物资料中都有体现。只是作为古代的女性,她们给很多人的感觉都是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身体弱不禁风,有双三寸金莲,跟体育活动好象不怎么沾边。在整个人类古代史上,体育难道仅仅只是“男性的独占地”吗? 女性只是旁观者吗?让我们从丰富而灿烂的中国古代艺术中去感悟其中的历史语言,寻找古代女子体育活动的踪迹,找出答案,以史为镜,相信对于发展今天的妇女体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 1 引言 在考古学上,对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迹。因此古代艺术品可分为遗物和遗迹两大类。中国古代艺术的种类纷繁复杂,除了绘画、雕塑、碑刻书法、文学作品和工艺美术品之外,还包乐舞百戏、瓦当、剪纸等其它艺术。艺术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其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是文化载体,有众多的古代艺术是展现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和活动内容的最好见证,其中墓葬壁画、画像砖、史籍及诗、赋等,下诸多体育游戏活动。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有女伎歌舞弹唱、女子荡秋千、校场骑射练武等场面。明代杜堇《仕女图卷》呈现骑马击球、捶丸、蹴鞠等场景,还有不少文史资料和文学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女子体育活动的发展状况。 2 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概观 中国古代体育娱乐活动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从古代艺术中可以看到,女子参与的项目还不少,其中就有以下几类: 2.1 球类 球类运动包括蹴鞠、马球、捶丸等。中国女子蹴鞠运动,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公元123 年,始建于河南登封嵩山的中岳三厥建筑物上,就绘有女子蹴鞠的各种画像。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有三块“女子蹴鞠”画像石,画面中的女子形象,为高髻,舒长袖,姿态潇洒,栩栩如生。宋代的女子蹴鞠运动很兴盛,当时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热爱这项体育运动。宋代不少诗人词家、画家在其诗词、绘画作品中有对女子蹴鞠运动的描述。例如,陆游《春晚感事》诗曰:“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据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当时女子蹴鞠队中:“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堂十二扇明代巨型木胎屏风[JY]《黑漆彩螺钿仕女游艺图屏风》上[LM]面的园林仕女图中,就描写了一群贵家妇女正在园内进行蹴鞠等的游乐活动,这可以说是一幅当时上层妇女优游行乐的真实图景。而在元代散曲,诸如关汉卿的《女校尉》,邓玉宾的《仕女圆社气球双关》,萨都剌的《妓女蹴鞠》诸曲中,均描述了有关男女同场踢球的情状。 马球在古代又称击球,唐代最为盛行,上到唐皇,下到士兵,都把它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在唐代宫庭里,女伎一般都受过打球的训练,她们主要是陪皇帝、贵族消遣。后蜀花蕊夫人的《宫词》中说:“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这种景象在击球铜镜和唐明皇击球图中都有记载。宋哲宗时的进士王珪,宋徽宗赵佶,南宋宁宗的杨皇后,在他们写的三家《宫词》中,都有关于女子打马球的诗。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写宫女打球的情景是:“人人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雅态轻盈,妍姿绰约,人间但见其图画矣。”在陕西乾县出土的墓章怀太子李贤墓穴中的壁画,逼真反映了唐代皇室贵族生活场景与社会风貌,画中女球手身着窄袖长袍,黑靴马裤,腰间束带,纵马勒缰,驰骋于山谷之间,背景衬以起伏山峦、古树等。此图为“中国马球”最早形象资料。由唐及宋,直至明朝,马球均为古代女子喜欢之娱乐活动,这都有历朝绘画作品为证。 捶丸是中国古代球类运动和游戏的一种,由盛行于唐代的“步打球”发展而来,宋、金、元是“捶丸”发展鼎盛时期,当时,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乐此不疲。因为与现代高尔夫球相似,被戏称为现代高尔夫球的“鼻祖”。上博馆藏的《仕女图卷》由明代白描高手杜堇所画。在《仕女图》中,老松树下,两位丫环权充杆弟,三位簪花仕女在松树下姿态优雅,轻松推杆,捶丸正兴。 2.2 棋类 齐朝东阳地方,有一个名叫娄逞的女子,为了下棋,娄逞如同木兰一般,女扮男装与达官贵人交往。可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学棋十分不易,娄逞是我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花蕊夫人的《宫词》中“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候官家(皇帝)未出时,为赌金钱争路数,长忧女伴怪来迟。”的诗句,专门记述此事。据《红楼梦新证?文物杂考》记载,明末还出现一位女棋手薛素素,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她是苏州人,多才多艺,棋、诗、书、琴、萧、绣等,无不工绝,有“十能”之称,是位有才气的女子。曹雪芹在《红楼梦》几次写到下棋的场面,贾府会下围棋的女子也不少,如妙玉、湘云、黛玉、宝钗、宝琴、迎春、探春等。 新疆阿斯塔那村1972年唐墓出土的仕女围棋绢画,上面描绘了十一个妇女形象,其中有两个对弈的贵妇,用的是十七道的棋盘,证明唐代有女子围棋。唐代张籍《美人宫棋》云:“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写的就是宫女弈棋的情形。 2.3 武术 2.3.1 剑术 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越女明确的提出武术的“道、意、阴阳、开闭、内外、形神、呼吸、纵横”等等一系列理论范畴,阐明了其中动与静、快与慢。攻与防、虚与实、内与外、逆与顺、呼与吸等矛盾双方的关系。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 剑器舞是表演者手持双剑,合着音乐的节拍,进行舞蹈表演的动作。此类舞是从西域传入的,属健舞中的一种[1] 。著名的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的剑器舞,是剑术舞蹈化的产物,并为后来剑术套路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杜甫在河南时曾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后来在四川夔州他又看到了她的弟子李十二娘的表演,所以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诗中对唐朝的剑舞水平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2.3.2 相扑 中国古代角抵也称为角力、相扑,即现在的摔交。说到古代女子相扑,不得不提到那场“裸戏风波”。宋仁宗嘉佑十年正月二十八日,仁宗在宣德门,堂而皇之地观看各种艺人的精彩表演,其中,包括女子相扑。艺人因表演出色,受到了皇帝的奖赏。张萱在《疑粗》书中记道:“上有天子,下有万民,后妃侍待,臣旅纵观,而使妇人裸戏于前。”皇帝和内眷们看得不亦乐乎,事毕还 厚赐“银绢”。唯有司马光看不下去了,向皇帝上了一道《请停裸体妇人相扑为戏》的本章,他要求“仍诏有司,严加禁约,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迄今犹存于《司马温公集》之内。尽管司马光首先提倡诏禁,然而却禁不胜禁。据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候潮门外,女子民间相扑,作为一种艺人职业形式,长盛不衰。民间相扑表演时,“先以女数对打套子,令人观睹”。即以女子相扑吸引观众, 作为男子相扑序幕,她们表演的动作花俏,以吸引观众注意力。《武林旧事》中就记录有:张椿、韩春春、绣勒帛、锦勒帛、赛貌多、后辈侥、女急快等著名相扑女子高手。后来,像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等,已经可与男相扑手,并台演出,“俱瓦市诸郡争胜,以为雄伟耳。” 2.3.3 射箭 唐朝社会风气开放,许多以前只有男子才能从事的活动女子也纷纷参与,射猎便是其中之一。北京故宫馆藏雕塑有唐代画彩女射俑,女俑发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领窄袖衣,腰系带,下著靴。头偏向左,双手作持弓射猎状。此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杜甫的《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齿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描写了唐朝宫廷中一些射技高明的宫女射取猎物时的喜悦心情。王建的《宫词》: “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不仅宫中女子能射猎,民间女子也有不少能骑善射者,李昌夔之妻独孤氏就有一支两千人的女军,穿清一色猎服,专门从事打猎活动。《魏书》卷五十三记载:李波小妹也是一位骑射高手,当时流传的民谣说:“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 2.3 民间体育活动 中国古代有诸多的民间节日, 一些节日的活动内容本身就是体育活动, 如寒食节、清明节的荡秋千, 玩蹴鞠, 上已节(三月三) 的水滨游春, 重阳节的登山望远等。在古代,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荡秋千的习俗。清明时节,仕女们走出闺房,在芳草地赏相伴欢嬉,杨柳舞于春风,秋千架上,仕女的身姿轻盈如燕,裙裳上下翻飞,衣饰、锦带、披皂、巾绶、步摇犹如藻井上的花瓣,随风齐舞,妙丽无比。据《湘素杂记》中记载,“秋千,汉武帝后庭之戏也,本云千秋祝寿之词也”,经汉武帝的提倡,荡秋千成了妇女儿童喜欢的活动,而历代的许多著名诗人,也喜爱描写这种少有的妇女游戏。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春深二十首》描写了女子秋千的情景: “何如深春好,春深幼女家。妆不频临镜,身轻不占车。秋千争次第,牵拽彩绳斜。”清季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有《秋千架》一首,词云:“半仙之戏,无处无之。仕女春图,此为第一。近有二女对舞者。日影垂杨舞半仙,御凤图画两婵娟;飘红曳绿浑闲亭,蹴损湘钩剧可怜。”把女子荡秋千时的热闹与美妙情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唐代时, 春游踏青更是蔚然成风。“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唐?刘禹锡《竹枝词》);杜甫《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2] ”,以及唐?林宽《曲江诗》:“倾国妖姬云鬓重, 薄徒公子雪衫轻”,描绘的是唐代上已节曲江池畔游女如织的盛况。另据《新唐书?中宗本纪》记载: “景龙三年二月己丑,中宗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反映了唐代还有女子拔河等。 3 解读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 3.1 古代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 在古代的伦理观念中,女性基本是作为男性的附属物而存在的。男性的意志,左右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只能扮演被动者的角色。即使表现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上,也是被动而且受到限制的。 3.1.1 统治者的个人爱好使后宫佳丽成了体育活动的参与者 从不少古代艺术品中可以看到,参加体育活动的多是宫廷女子,她们不愁温饱,进行体育活动成了她们打发时间和取悦主子的方式。统治者的个人嗜好则决定了她们活动的内容。如先秦春秋战国时,女子相扑,渐露端倪。至两汉,汉武帝与刘秀,皆深喜此术,以至“宫廷伎人,拥而佼之。”宋徽宗赵佶就是个球迷,他观看了宫女蹴球后赋诗曰:“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唐代的皇帝们大多喜欢体育活动,尤其是马球、狩猎和摔跤。据考证,唐代十九位皇帝中,就有十一位是马球、跳鞠的好手。社会提倡尚武,皇帝身体力行,这种社会风气无疑为女子体育尚武精神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氛围,同时,唐代三教并行,汉儒地位的削弱,也为女子参与强竞技活动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呈现出古代女子体育叹为观止的盛况。中国的唐代( 公元618-907 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在体育史上,也有:“惟有‘大唐三百年’,是中国古代体育最辉煌的时期”之说[3] 。 3.1.2 因为谋生的需要,伎女把体育活动当成手段 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伎”跟“妓”同音义,中国古代的倡伎,是个很特殊的群体,她们不只是姿色可人,大多数受过严格技艺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且棋琴书画无一不精。青楼中的女子犹如别人手中的玩偶,一生难得为自己做一次主。她们附庸风雅、攀权附贵,无非是为了结束自己浮华而空虚的风尘岁月,找到意中人,过上平静的生活。因此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而某些富于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也就成了她们要掌握的技能。在邓玉宾的《仕女圆社气球双关》和萨都剌的《妓女蹴鞠》诸曲中,有这样的描写“包藏着一团和气,踢弄出百般可妙。……似这般女校尉从来较少。随圆社常将蹴踘抱抛,占场儿陪伴了些英豪。”等等。这些“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的女子,大都是“谢馆秦楼”、“鸣珂巷里”的“绝色婵娟”,可见在那个时代蹴鞠和歌舞一样,均成了青楼女子的一种娱人的伎艺,成为她们获取生活保障的一种手段。 被称为明代社会百科大全的小说《金瓶梅》中,有一段描写西门庆在丽春院看妓女李桂姐踢球的事:西门庆吃了一回酒,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又教桂姐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捎头,一个对障,拗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上述描写,也很能表明明代伎女以踢球娱客的情形。 在古代,有伎女的地方必有文人,有文人的地方必有文字,而有文字的地方就会有女人的出现。文人通过自己的笔墨,记录了伎女的生活,同时也把古代女子的体育活动呈现在我们眼前。可见,伎女为文人提供了古代女子体育活动的素材,有的还通过自己的参与把活动的情形与感受记录了下来。从这个角度看,古代伎女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体育,间接或直接记录了古代的体育活动,是古代女子体育的参与者与记录者。 3.2 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体育活动特点的娱乐性 历史上,中国女性曾有过辉煌的过去(母系社会),但从周代起,中国便建立了以男性为主的父系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开始形成。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卑微,也体现在她们体育活动的特点。古代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娱乐别人和娱乐自己,如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古代知识女性的必修功课。就算在社会风气较开明,经济繁荣的唐代,女子体育活动以各类游戏, 如蹴鞠、击鞠、步打球、射箭、舞蹈、剑术、秋千、拔河、围棋等为主,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虽然较历届封建王朝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大凡男子参加的项目, 差不多都能看到宫廷女子参与的身影[4] 。但这些活动竞技成分少, 表演成分多,带有明显的娱乐性。 3.3 古代社会的审美影响了古代女子体育的发展 在古代艺术品中,我们可以发现隋唐的选美标准以“美貌、高个、肤白”为主导,这可以从唐代仕女图及雕塑中的妇女形象得到印证。宋代以后,由于国势不振,纤柔病弱之态成为女性美的主流。北宋中期,缠足自宫廷传入民间,并在元代盛行,“三寸金莲”这个小脚的代名词常出现在元人的词曲之中。在明清朝时期,“柳腰莲步,娇弱可怜”的女子是最美的。清代, 妇女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小脚成了富家子弟择偶、纳妾甚至是嫖妓的条件。《孔子家语?本命解》在人体观念上推崇“白面纤腰, 妖媚斯文, 弱不禁风”的玉女形象。在这样的审美条件要求下,弱不禁风、举步维艰的小脚女子能够而且愿意去进行体育活动吗?即使在今天,也有不少妇女仍以身材纤细柔弱为美,担心体育活动使身材变得粗壮而拒绝运动。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正确的健康意识与审美观在发展女子体育中的作用。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审美观的变迁是促成女子自身能够积极投入到各项体育活动的重要动因[5] 。 3.4 女子体育的兴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文明的发展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汉代、唐代和宋代,体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各个时代的社会精神面貌和经济结构不同,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宋代的足球艺人,可以在皇宫的宴会中表演,也可以在城市的瓦子里卖艺,而到了明代却成了妓女娱客的手段。 在隋唐,社会风尚受“胡风”影响明显,宗法约束相对减小,加上武则天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女子地位有所改善。唐代女子体育,尤其是宫廷女子体育的开展,[JY]无论从体育活动项目数量,还是体育活动内容来看,都较以前各个封建王朝有了较大的进步[6] 。她们参加社交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她们可像男人一样,踏青交游,宴集结社,骑马射箭,荡秋千打马球穿胡服。女子体育得到了新的发展。但后来随着封建礼教从思想上对妇女的统治的加强,从肉体上予以摧残,强迫女子束腰缠足,这是统治者为了娱乐而采取的手段,是对三从四德的具体补充,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女子体育运动的开展。特别是到宋元以后,古代女子体育逐渐为理学所禁锢,清王室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弱民政策, 使女子体育逐渐偏离了传统的发展轨迹, 至明清则到了濒临毁灭的边缘。我们应该谨记这样的历史教训,才能更好得发展现代女子体育事业。 结束语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纵观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活动,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政治、经济、文化各种社会层面通通反映在艺术大师们的作品里。解读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代女子的地位决定了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和特点,社会的审美标准和文明发展程度决定女子体育的兴衰。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笠翁说,人生如戏台,只有两个演员:“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男性和女性是历史文明的共同缔造者, 在社会地位上应是平等的。因此在今天,我们不应也不能忽视女性在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晶,周日卿.从文物古籍看唐代女子体育[J] ,体育文化导刊, 2002,5. [2] 引自霄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3] 关文明.体育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0-67. [4] 张琴, 晓杲. 中国古代的妇女体育活动[J]. 延安大学学报,1994(2) . [5] 傅砚农,李晓华.唐代的健美观念与唐代宫廷妇女体育活动的特色[J]. 浙江体育科学,1997(2). [6] 刘芳梅.试论我国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特点极其原因[J]. 湖北体育科技, 2004(3). [7] 徐永昌.文物与体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女子体育文化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