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体穴位大全

2019-02-04 11页 doc 32KB 1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人体穴位大全【人体穴位大全】 穴位 人体穴位图 穴位(acupoint),学名腧穴(腧读shù), 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又称孔穴、穴、穴道等。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输有转输的含义,俞有气血留存的含义。“穴”是空隙的意思。由于输穴名称多使用在特定穴中的五输穴中,俞穴名称多使用在特定穴中的背俞穴中,所以对穴位进行总称呼时使用“腧穴”二字。《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
人体穴位大全
【人体穴位大全】 穴位 人体穴位图 穴位(acupoint),学名腧穴(腧读shù), 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又称孔穴、穴、穴道等。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输有转输的含义,俞有气血留存的含义。“穴”是空隙的意思。由于输穴名称多使用在特定穴中的五输穴中,俞穴名称多使用在特定穴中的背俞穴中,所以对穴位进行总称呼时使用“腧穴”二字。《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目录 [隐藏] l 1人体穴位的定位方法 l 1.1找穴位的窍门 l 1.2取穴要领 ? 1.2.1中医常用穴位取穴法相关视频 l 2人体穴位的作用 l 3按功能分类的人体穴位列表 l 3.1解表穴(12穴) l 3.2清热穴(85穴) ? 3.2.1清心热穴 ? 3.2.2清肺热穴 ? 3.2.3清肝胆热穴 ? 3.2.4清胃肠热穴 ? 3.2.5清三焦热穴 ? 3.2.6清热解毒穴 l 3.3止咳平喘化痰穴(31穴) l 3.4消食导滞穴(16穴) l 3.5益气壮阳穴(28穴) l 3.6补阴穴(9穴) l 3.7温里穴(13穴) l 3.8平肝息风穴(15穴) l 3.9理气穴(49穴) l 3.10理血穴(10穴) l 3.11调经止带穴(26穴) l 3.12利水通淋穴(15穴) l 3.13安神穴(19穴) l 3.14开窍苏厥穴(28穴) l 3.15利窍穴(63穴) ? 3.15.1利目穴 ? 3.15.2利鼻穴 ? 3.15.3利耳穴 ? 3.15.4利口舌咽喉穴 ? 3.15.5通利诸窍穴 l 3.16袪风除湿穴(12穴) l 3.17舒筋活络穴(54穴) l 4按经脉分类的人体穴位列表 l 5按位置分类的常用穴位列表 l 6五输穴 l 7人体穴位的分类 l 8人体穴位的命名 l 8.1穴位的别名 l 9穴位来源 l 10人体穴位的数目 l 11腧穴研究的发展 l 12腧穴相关条目 l 13人体穴位专题 l 13.1腧穴相关电子书 l 14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的定位方法 参看:人体穴位图 人体腧穴各有自己的位置。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法有骨度折量法、体表标志法和手指比量法。 l 骨度折量法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成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如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上巨虚在外膝眼下6寸,可根据屈膝时外膝眼至外踝中点连线分为16寸(16等分)来取定。因其大都以骨骼来衡量,所以称骨度折量法。 l 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脐窝、骨关节和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标志来确定腧穴部位的方法。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穴,两乳之间的中点取膻中穴等。 l 手指比量法是用手指或手指的某一部位作为比量腧穴部位的方法。其中,用中指中节两端横纹头之间距离(屈指时)作1寸的,称中指同身寸法。用拇指指节横纹两端之间距离作1寸的,称拇指同身寸法。用食、中、环、小四指相并作为3寸的称一夫法。 注:“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找穴位的窍门 人体穴位图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1. 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2. 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3. 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4. 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5. 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取穴要领 临床取穴常以骨度法为主,再结合其他取穴方法。同时还必须注意患者的体位、姿势,并且要上下左右互相参照。取穴的原则要领大致可以归纳为: 1. 按照分寸,做到心中有数 2. 观察体表标志定穴 3. 采取适当的姿势取穴 某些穴位应采取坐姿取穴,而某些穴位则以卧式取穴为宜;有些穴位应伸直肢体取之,而有些穴位则应屈曲肢体取之。临证时还须依具体情况而定。此外,还可结合一些简便的活动标志取穴。 4. 取五穴而用一穴,取三经而用一经 古人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必正"之说。意思是说,正确的取穴方法,是取某一个穴位时,必须要了解它上下左右的穴位;定某一经时,必须要参照其周围几条经脉的循行。这样全面参考才能正确地定位取穴。 全身的经穴,督脉和任脉位于正中线,它们的穴位较易确定,因此任督脉的穴位常可作为两旁经穴定位的参考依据。而头部和肩部的腧穴比较复杂,取穴时须仔细分别。取肢体外侧面的穴位时,主要观察筋骨的凹陷等骨性标志;而取肢体内侧面的穴位时,除注意体表标志外,还应注意动脉的搏动等。 中医常用穴位取穴法相关视频 人体穴位的作用 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在临床上,医生利用腧穴的功能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疾病发生时,相应的腧穴往往可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等各种反应。腧穴上所出现的不同病理反应是疾病过程中脏腑经络气血失调的结果。因此,利用腧穴的病理反应特点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现在常用的方法有: 1. 扪穴诊断法,如同时压迫足三里,左穴敏感者属胃病,右穴敏感者属十二指肠病。 2. 望穴诊断法,如望舌下静脉(金津、玉液)对人体内瘀血有意义。 3. 耳穴望诊法,察看耳部皮肤的变色、变形、变性等。 4. 仪器测定法,多利用穴位的导电特性诊断疾病。 通过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刺激相应的腧穴,可以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刺激腧穴治疗疾病的作用不仅对局部脏腑、器官病症有效,而且对相应经脉循行路线上与该穴相距较远的脏腑、器官病症也有效果。这是腧穴的近治和远治作用。腧穴的远治作用,在十四经穴上反映尤其突出。此外,某些腧穴还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可专治某病,如至阴穴可矫正胎位,治疗胎位不正。 按功能分类的人体穴位列表 功效分类法,即根据腧穴功效而排列腧穴的方法。该方法强调腧穴与辨证施治之间的联系。将十四正经的全部腧穴和常用经外奇穴根据其主要功效加以分类,分别归属于等17项类别之下,便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恰当腧穴。此分类法,不仅可供针灸等专业人员参考,还特别适用于其他专业的临床医生根据中医辩证的结果而选用相应的腧穴,使其能够快捷、便利、准确地掌握针灸、按摩等手段治疗疾病。 解表穴(12穴) 主条目:解表穴 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玉枕穴、大杼穴、风门穴、风池穴、当阳穴、颞颥穴、太阳穴、百虫窝穴、京骨穴 清热穴(85穴) 主条目清热穴 清心热穴 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曲泽穴、筑宾穴。 清肺热穴 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 清肝胆热穴 阳白穴、头临泣穴、五处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浮白穴、脑空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浊浴穴、五枢穴、足五里穴、胆囊穴、光明穴、中封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 清胃肠热穴 曲池穴、手三里穴、下廉穴、合谷穴、三间穴、二白穴、下极俞穴、下腰穴、尾穷骨穴、长强穴、阳纲穴、肓门穴、小肠俞穴、阑尾穴、下巨虚穴、解溪穴、冲阳穴、内庭穴。 清三焦热穴 瘈脉穴、消泺穴、天井穴、支沟穴、外关穴、阳池穴、渊腋穴。 清热解毒穴 夹承浆穴、地合穴、龈交穴、颊里穴、角孙穴、耳尖穴、颧髎穴、肘尖穴、温溜穴、偏历穴、阳溪穴、二间穴、臂间穴、八邪穴、大指甲根穴、乳上穴、腰俞穴、昆仑穴、外踝尖穴、八风穴、内踝尖穴。 止咳平喘化痰穴(31穴) 主条目止咳平喘化痰穴 天突穴、气舍穴、水突穴、天府穴、列缺穴、小指尖穴、璇玑穴、华盖穴、紫宫穴、玉堂穴、肋头穴、胸堂穴、俞府穴、彧中穴、神藏穴、灵墟穴、神封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云门穴、中府穴、周荣穴、天溪穴、崇骨穴、灸哮穴、定喘穴、魄户穴、譩譆穴、丰隆穴。 消食导滞穴(16穴) 主条目消食导滞穴 上脘穴、中脘穴、建里穴、下脘穴、脐中四边穴、幽门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长谷穴、食窦穴、腹哀穴、接脊穴、四缝穴。 益气壮阳穴(28穴) 主条目益气壮阳穴 百会穴、石关穴、商曲穴、神阙穴、气海穴、石门穴、关元穴、胃上穴、大巨穴、提托穴、脊中穴、命门穴、腰阳关穴、脾俞穴、肾俞穴、中膂俞穴、意舍穴、胃仓穴、志室穴、京门穴、环跳穴、足三里穴、仆参穴、束骨穴、太溪穴、商丘穴、公孙穴、太白穴。 补阴穴(9穴) 主条目补阴穴 肺俞穴、膏肓穴、腰眼穴、小儿龟胸穴、脐上脐下穴、大赫穴、横骨穴、照海穴、然谷穴。 温里穴(13穴) 主条目温里穴 龙颔穴、三角灸穴、大横穴、腹结穴、胃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会阳穴、关仪穴、地机穴、漏谷穴、大都穴。 平肝息风穴(15穴) 主条目平肝息风穴 鼻交頞中穴、发际穴、神庭穴、前顶穴、本神穴、率骨穴、天冲穴、后顶穴、强间穴、滑肉门穴、筋缩穴、太冲穴、行间穴、足心穴、里内庭穴。 理气穴(49穴) 主条目理气穴 天容穴、人迎穴、缺盆穴、极泉穴、天泉穴、侠白穴、青灵穴、经渠穴、中泉穴、中魁穴、膻中穴、中庭穴、步廊穴、胸乡穴、辄筋穴、天池穴、乳根穴、期门穴、日月穴、大包穴、鸠尾穴、巨阙穴、腹通谷穴、阴都穴、肓俞穴、天枢穴、外陵穴、章门穴、府舍穴、气冲穴、羊矢穴、急脉穴、至阳穴、中枢穴、血压点穴、厥阴俞穴、督俞穴、胃管下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肘椎穴、膈关穴、魂门穴、痞根穴、后腋穴、上巨虚穴、阳陵泉穴、外丘穴、中都穴。 理血穴(10穴) 主条目理血穴 太渊穴、养老穴、阴交穴、膈俞穴、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合阳穴。 调经止带穴(26穴) 主条目调经止带穴 中注穴、经中穴、四满穴、气穴、气门穴、绝孕穴、维胞穴、归来穴、子宫穴、冲门穴、带脉穴、维道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白环俞穴、阴廉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蠡沟穴、交信穴、营池穴、水泉穴、独阴穴。 利水通淋穴(15穴) 主条目利水通淋穴 水分穴、利尿穴、中极穴、水道穴、曲骨穴、三焦俞穴、胞肓穴、膀胱俞穴、淋泉穴、委阳穴、箕门穴、阴陵泉穴、复溜穴、大钟穴、陷谷穴。 安神穴(19穴) 主条目安神穴 安眠穴、伴星穴、燕口穴、支正穴、阳谷穴、手逆注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灵道穴、大陵穴、臣觉穴、巨阙俞穴、神道穴、神堂穴、心俞穴、腰奇穴、女膝穴、足通谷穴。 开窍苏厥穴(28穴) 主条目开窍苏厥穴 水沟穴、兑端穴、承浆穴、悬命穴、内迎香穴、四神聪穴、劳宫穴、后溪穴、少泽穴、少冲穴、关冲穴、中冲穴、商阳穴、少商穴、十宣穴、十王穴、夺命穴、乳中穴、会阴穴、委中穴、金门穴、隐白穴、大敦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气端穴、涌泉穴。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人体穴位大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