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025太阴证痰咳

2018-09-06 2页 doc 30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9776

暂无简介

举报
025太阴证痰咳太阴证痰咳 (慢性支气管炎) 李×,男,5岁。北京某所干部之子。 [病史]初生不久,即患支气管炎。一至四岁 时,曾先后在北京××中医院住院治疗。因缠绵不 愈,身体益弱,经常感冒发烧,咳嗽反复加重。1978年 7月来诊,按太阴证痰饮咳嗽论治,两诊痊愈。 [初诊]患儿咳嗽已一年多,频频发作。痰清 稀,睡时可闻痰鸣声。食纳不佳,面萎黄,体瘦。舌质 偏淡,苔自滑腻。触双手,肌肤微冷,此为手足太阴 两脏同病,水饮久留不去,上干于肺,致常年痰咳不 止。法宜温化水饮,降逆止咳。以小半夏加...
025太阴证痰咳
太阴证痰咳 (慢性支气管炎) 李×,男,5岁。北京某所干部之子。 [病史]初生不久,即患支气管炎。一至四岁 时,曾先后在北京××中医院住院治疗。因缠绵不 愈,身体益弱,经常感冒发烧,咳嗽反复加重。1978年 7月来诊,按太阴证痰饮咳嗽论治,两诊痊愈。 [初诊]患儿咳嗽已一年多,频频发作。痰清 稀,睡时可闻痰鸣声。食纳不佳,面萎黄,体瘦。舌质 偏淡,苔自滑腻。触双手,肌肤微冷,此为手足太阴 两脏同病,水饮久留不去,上干于肺,致常年痰咳不 止。法宜温化水饮,降逆止咳。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加 味主之。 处方: 法夏10克生姜10克茯苓12克紫菀6克 冬花3克 甘草3克 二剂 [二诊]服上方两剂,咳嗽减,痰鸣消;但仍吐 清稀痰,上方损益再服。 处方: 法夏10克干姜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1979年5月24日追访,患儿家长说:经范老治 愈,去冬今春再未复发。 [辨证]患儿面黄、体瘦、食少、肢冷,舌质偏 淡,皆脾为湿困,失其健运,化源衰少之证。而咳痰 稀薄,苔白滑厚腻,又为痰湿内蕴,上干于肺之象。 加以卧则痰鸣,显系寒饮上泛喉间,呼吸之气激发使 然。正如仲景所云: “水在肺,吐涎沫”, “水在 脾,少气身重”。可见,此例病根,首责于手足太阴 皆为水湿所困,并互相连累,致使痰饮咳嗽更加胶着 难愈。本例痰饮,投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为振奋阳 气,治病务求其本之意。原方《金匮要略》用以主治 痰饮咳嗽。方中半夏、生姜化饮降逆;加茯苓以去水 安神。加甘草者,以助脾气,并配干姜以温中;加紫 菀、冬花者,更增消痰下气之效。且小儿脏腑娇嫩, 生机蓬勃,一旦病邪衰退,即不宜频频用药,故嘱其 着重调理后天,扶正以驱余邪。 [按语)后世不少《伤寒论》注述认为,六经仅 三阳与少阴有咳。其理由为《伤寒论》中,太阳、阳 明、少阳病咳记载较多;而少阴病咳,属少阴阳虚, 或属少阴热化,但亦非必然见证;何况太阴、厥阴篇 并无病咳之记载。而本例痰咳,何以按太阴证论治? 第一,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 问·咳论篇》);但五脏六腑之咳,又必皆表现于 肺。他脏之病,必须起于肺,或累及于肺,方能出现 咳嗽。故张景岳说: “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喻嘉 言亦认为: “咳者,肺之本病也”。 第二,本例患者之痰咳,不仅脾为湿困,且为水 气袭肺所致。显然为足太阴脾与手太阴肺同病。 第三,或问,伤寒六经传足不传手,足太阴脾湿 何能上干手太阴肺?其实,后世不少注家对此已有阐 述。如《伤寒六经辨证治法》云: “人之充满一身, 无非气血所养,昼夜循环,运行不已,岂有止行足而 不行手乎……?设或不传,气逆作满,何经而来?如 谓不然,仲景设有桂枝麻黄,乃肺经药也, 岂虚言 哉!” 第四,即使“伤寒论》中仅三阳与少阴有咳,正 如近世学者认为: “《伤寒论》是仲景书的总论” (《伤寒论证治类诠》)。很明显,我们焉能苛求, 仲景在“总论”中,必须将六经诸咳罗列无遗!
/
本文档为【025太阴证痰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