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植物生理生态作物生态学试题库作物生理生态全卷

2018-09-10 18页 doc 223KB 1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0930

暂无简介

举报
植物生理生态作物生态学试题库作物生理生态全卷3 1、 名词解释 1.作物养分效率:作物利用土壤或生长介质中单位有效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经济产量。 2.潜在产量:作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的产量,或者说,在不受技术限制的情况下某一作物可能达到的产量。 3.旱害:缺水干旱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4.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成分的辐射量。 5.经济系数:作物经济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的比值。 6.积温效应:作物在其他生态因子得到满足之后,在一定范围内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只有当温度累 计到一定总和时,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周期。 7.光合...
植物生理生态作物生态学试题库作物生理生态全卷
3 1、 名词解释 1.作物养分效率:作物利用土壤或生长介质中单位有效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经济产量。 2.潜在产量:作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的产量,或者说,在不受技术限制的情况下某一作物可能达到的产量。 3.旱害:缺水干旱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4.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成分的辐射量。 5.经济系数:作物经济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的比值。 6.积温效应:作物在其他生态因子得到满足之后,在一定范围内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只有当温度累 计到一定总和时,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周期。 7.光合高值持续期:叶片光合速率维持在最高值的50%以上的时间。 8.维持呼吸:仅为维持生命现象而提供能量的呼吸。或为既成器官和组织的生存提供所需物质和能量的呼吸。 9.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对作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气、热、肥等。 10.种子活力:种子在田间状态(非最适条件)下整齐出苗并形成健壮幼苗的能力。 1.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消耗1kg水所生产的干物质产量。 6、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所形成的生物学产量或经济产量。 2.最适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生产达最大值时的叶面积指数。 3.湿害: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田间持水量时对旱作物所造成的伤害。 6.土壤肥力:通过土壤溶液和从离子交换复合物中供给作物必需养分的能力。 7.生长呼吸:为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合成新生物物质及提供能量的呼吸。 8.种子吸胀冷害:干燥种子在低于15℃的条件下快速吸水,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的伤害。 2、低温吸胀冷害:干燥种子在低于15℃的条件下快速吸水可发生低温伤害,造成出芽和生长不良。 9.生态因子: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叶源量:叶片一生中的CO2净同化量。 2.种子活力指数:幼苗大小或干重与发芽指数的乘积。 3.叶面积比率:植株叶面积与总干物质重之比。 4.作物生态系统:以农田为样块、以作物为中心,由作物与其他生物及非生物组分所建立的、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 6.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均温之和。 9.有效积温:日均温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那部分温度之和。 3.叶面积指数:作物群体总叶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7.叶面积持续期:一段时间内叶面积指数对时间的积分。 9.品种生态型:同种作物因长期异地驯化栽培或经人工选育,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上产生相对稳定的遗传变异,从而形成新的生态适应类型。 1.作物环境:作物个体或群体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生活的全部要素的总和。由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体。包括自然状态和人工调控状态下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组合。 2.种子老化:种子的生理机能发生可逆或不可逆衰退、活力和适应能力逐渐降低的过程。 3.比叶重:单位叶面积的重量。 6.作物光能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同一时期入射到该土地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的百分率。 10.作物养分效率:作物利用土壤或生长介质中单位有效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经济产量。 5、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叶绿素含量维持最高值的80%以上的天数。 2. 作物生长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总干物质重的增长率。 5. 衰老:指植株或器官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不可逆衰退,导致生命活动自然终止的败坏过程。 2. 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干物质增长的速率,它反映以初始干重为基础的作物生长效率。 3. 老化:指植株或某器官机能的可逆或不可逆衰退。 5. 群体结构:指生长在田间的作物其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植株个体大小、叶层排列方式与叶倾角、叶面积指数的消长等。其中叶面积指数和叶倾角与群体的光能利用和物质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 2、比生长呼吸(Rg):生产1g或1mol产物所进行的呼吸。 3、根长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所分布的根的总长度。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产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产品,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产品。 2、作物生态学:从个体、群体、农田生态系统的层面研究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依据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种植管理,指导作物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5、它感作用:一种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可对他种植物产生抑制或刺激效应的现象。 2、耐性定律:作物对任一生态因子的适应均存在生态、生理上的最小和最大量的界限,超过此界限则危及作物的生存。 3、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基因工程生物及产物、以及其他有害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资,按有机方式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产品标志的产品。 4、作物生态型:不同作物因遗传上的差异或同种作物因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而形成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的作物群或品种群。 1、生态因子耐性定律 3、混合型冷害 2、限制因子定律 5、作物感温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衡量作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可靠指标是相对含水量、和 水势 。 2.作物对缺水最敏感的生理过程是 生长 ;湿涝对作物伤害的成因,主要是由于 缺氧 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 3.作物群体表面粗糙度 大 时,群体蒸腾量大。 4.农田氮素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矿化 作用、 硝化 作用、 反硝化 作用、 生物固氮 作用等。 5.土壤中缺钾常导致水稻植株产生铁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中 乙醇酸氧化 途径受抑制所致。 6.叶源量与 叶面积 和 光合高值持续期 呈显著的正相关。 7.作物冷害可分为 延迟性 冷害、 障碍性 冷害和 混合性 冷害三种类型。 8.在高温条件下,作物韧皮部筛管的筛板中形成 胼胝质 ,堵塞筛孔,导致物流不畅。 9.太阳辐射达到作物群体后,以 显热 、 潜热 和 化学键能 三种形式在农作系统中进行能量交换平衡。 10.与其他作物比较,油菜对 硼、磷 两种矿质营养元素的缺乏反应敏感。 11.作物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是指 .生产力 、 稳定性 和 可持续性 。 12.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性分类有 常规产品 、 无公害产品 和 有机产品 三类。 13.油脂种子在发育的前期,种子中先积累 .淀粉 和 可溶性糖 ,在种子快速生长阶段它们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转化为 脂肪 。 1.作物的环境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 气候 因子、 土壤 因子、 地理 因子、 生物 因子、 人为 因子等五大类。 2.作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环境与作物的适应 结构、 空间 结构和 营养 结构。 3.农田氮素损失的途径有随 作物秸秆和农产品 输出、 硝酸盐 淋失、 、氨态氮 挥发和 反硝化 作用损失等。 4.提高作物养分效率的主要生理途径是增强作物的 养分吸收 能力和提高作物的 养分同化 能力。 5.根据春化温度的高低和所需时间的长短,把小麦分为春性、半冬性、冬性、强冬性等四种不同生态型。 6.依据作物器官“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龄为n时,第 n-3 节位叶腋可产生分蘖,小麦主茎叶龄为n时,第 n-27 节位叶腋可产生分蘖。 7.源限制型水稻存在明显的 二次(异步) 灌浆特性,弱势粒内源激素 生长素 、 赤霉素 和 细胞分裂素 水平低。 8.在作物贮藏器官中,淀粉以 淀粉粒 形式存在,蛋白质以蛋白体 形式存在,脂肪以 油体 形式存在。 9.油菜根系分泌 .H+ 的能力强,可使根际pH 降低,有利于对磷的活化吸收。 10.现代矮秆作物品种的经济系数一般 高 于高秆品种。 1.棉纤维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纤维细胞分化突起 期、 纤维初生壁延伸 期、纤维次生壁加厚 期、捻曲失水 期。 2.油质种子在发育的前期首先积累 淀粉 和 可溶性糖 ,在快速生长阶段其含量迅速下降,转化为 脂肪 。 3.土壤中缺钾常导致水稻植株产生铁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中 乙醇酸氧化 途径受抑制所致。 4.作物不同生育期对缺水的敏感性,孕穗至抽穗期(或开花坐果期) > 苗期。 5.作物环境因素根据其自然属性可分为 .气候 因子、土壤 因子、 地理 因子、 生物 因子和人为因子。 6.一般把叶片的生理年龄划分为 形成 期、 成熟 期和 衰老 期三个阶段。 7.强势位颖花因先开花,其 内源激素 水平的高峰出现早,有利于 胚乳 细胞的分裂增殖,快速扩大库容。 8.种子的贮藏蛋白主要有 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 和 醇溶蛋白 等4种类型。 9.作物现代矮秆品种的经济系数一般 高 于高秆品种。 10.油菜根系分泌 H+ 的能力强,可使根际 pH 降低,有利于对磷的活化吸收。 1、、、2.、、3. 4. 5、、、 6.、、7.、8.、9. 10.、 1.作物田间蒸散量(ET)包括 土表直接蒸发量 和 作物蒸腾失水量 。 2.油菜根系分泌H+ 的能力强,可使根际 pH 降低,有利于对磷的活化吸收。 3.在过密群体中,作物中下部叶片易黄化、衰老,这与中下部缺乏 .蓝紫 光,而 远红 光所占比例大有关。 4.温度通过影响矿质养分的 溶解性 、根系 活力 及原生质粘性和透性等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 5.一般作物在 种子发芽 和 孕穗 、 孕穗 期对淹水敏感。 6.作物的生殖发育具 基本营养生长性 、 感温性 和 感光性 等三大基本特性。 7.在作物的贮藏器官中,淀粉以 形式存在,蛋白质以 形式存在,脂肪以 形式存在。 8.叶源量与 叶面积 和 光合高值持续期 呈显著的正相关。 9.棉纤维细胞的停止伸长与细胞中 生长素氧化 酶和 过氧化物 酶的活性提高有关。 10.在喜温作物的生长、代谢与温度关系的阿伦尼乌斯图解中,生长速率在 10~12 ℃时出现一大拐点,这主要是由于低温引起 生物膜 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所致;在 18 ℃时出现的小拐点,这主要是由于 蛋白质 合成速度下降所致。 1.、 2.、3、 4.、5.、、孕穗6.、 、7.淀粉粒、蛋白体、油体 8.、9.、10.、、、 1.作物产量是由 遗传潜力 与所处 环境 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2.种子活力常用的直接指标有 .发芽势 、 发芽指数 及活力指数、冷试验发芽率、种子养料转化率等。 3.在过密群体中,作物中下部叶片易黄化、衰老,这与中下部缺乏 光,而 光所占比例大有关。 4.温度通过影响矿质养分的 ,根系 及原生质粘性和透性等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 5.油质种子在发育的前期,种子中首先积累 和 ,在种子快速生长阶段它们的含量则迅速下降,转化为 。 6.在生理学上,作物产量的形成取决于 光合作用 、呼吸代谢 和物质的运转分配等三大基础生理过程。 7.水稻的淹水伤害与淹水时间及 水温 、 、淹水深度 、 水浑浊度 、 水流动性有关。 8.叶源量与 和 呈显著的正相关。 9.棉纤维细胞的停止伸长与细胞壁中 生长素氧化 酶和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高有关。 10.在喜温作物的生长、代谢与温度关系的阿伦尼乌斯图解中,生长速率在 ℃时出现一大拐点,这主要是由于低温引起 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所致;在 ℃时出现的小拐点,这主要是由于 合成速度下降所致。 1.、 2、3.蓝紫、远红 4.溶解性、活力 5.淀粉、可溶性糖、脂肪6.、 7.、、8.叶面积、光合高值持续期 9.、10. 10-12、生物膜、18、蛋白质 1.顶端优势受内源激素 和 的调控。 2.依据Khan等提出的种子休眠与萌发控制模式图假说,当种子中 GA 不存在时,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当 GA 存在时,但由于发芽抑制物存在而 CTK 不存在时,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当 GA 存在而发芽抑制物不存在时,无论CTK 存在与否,种子皆可萌发。 3.土壤中缺钾常导致水稻植株产生铁毒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中 途径受抑制所致。 4.小麦的感温性体现在春化作用和积温效应两方面。 5.农作系统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包括 、 淋失、 挥发和 作用损失。 6.作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可分为 单峰型、双峰型、严重型和 平坦型 四种类型。 7.强势位颖花因先开花,其 内源激素水平的高峰出现早,有利于 胚乳 细胞的分裂增殖,快速扩大库容。 8.在禾谷类作物的贮藏器官中,淀粉以 形式存在;在油料作物的贮藏器官中,脂肪多以 形式存在。 9.现代矮秆作物品种的经济系数一般 于高秆品种。 10.油菜根系分泌 的能力强,可使根际 降低,有利于磷的活化吸收。 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2.、、、、3.乙醇酸氧化 4.、5.随秸秆和农产品输出、硝酸盐、氨态氮、反硝化作用 6.、7.、8.淀粉粒、油体 9.高10.H+、pH 1. 作物产量是由 与所处 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2. 种子活力常用的直接指标有 、 及活力指数、冷试验发芽率、种子养料转化率等。 3. 在过密群体中,作物中下部叶片易黄化、衰老,这与中下部缺乏 光,而 光所占比例大有关。 4. 外用生长素不能有效防止棉花幼铃脱落,这与生长素受 酶和 酶的快速降解有关。 5. 弱势位颖花受精后 内源激素 合成能力弱,不利于 胚乳细胞的分裂增殖。 6. 在生理学上,作物产量的形成取决于 、 和物质的运转分配等三大基础生理过程。 7. 水稻的淹水伤害与淹水时间及 、 、水浑浊度、水流动性等有关。 8. 叶源量与 和 呈显著的正相关。 9. 温度通过影响矿质养分的 ,根系 及原生质粘性和透性等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 10.作物在中度缺水时,内源ABA 大幅增加,进而引起气孔关闭,并诱导 逆境蛋白的合成。 1. 遗传潜力 , 环境 2. 发芽势 、 发芽指数 3. 蓝、紫 、 远红 4. 生长素氧化 、 过氧化物 5. 、 6. 光合作用 、 呼吸代谢 7. 水温 、 淹水深度 8. 叶面积 、 光合高值持续期 9. 溶解性 、 活力 10.、 1. 种子活力的标准指标,Vg = 田间出苗率 × 幼苗生长势 。 2. 顶端优势受内源激素 和 的调控。 3. 因作物 生长发育 进程并非始终处于最适环境条件下,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其生产潜力的平均损失可达 60-70 %。 4. 小麦的感温性体现在 作用和 效应两方面。 5. 作物衰老机理有 DNA损伤 说、 DNA损伤 说、植物激素调节说和细胞程序性死亡说等理论。 6. 种子蛋白质含量通常随纬度或海拔的提高而 增加 ,这与 蓝紫 光比例的提高有关。 7. 强势位颖花因先开花其 水平的高峰出现早,有利于 细胞的分裂增殖,快速扩大库容。 8. 作物产量的形成在形态上取决于 营养器官 和 生殖器官的形态建成。 9. 衡量作物水分状况的指标有 、 和含水量等。 10.油菜根系分泌 的能力强,可使根际 降低,有利于磷的活化吸收。 1. 、 2.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 3. 、 4. 春化 、 积温5.、DNA损伤 6. 、7. 内源激素 、 胚乳 8. 、9. 水势 、 相对含水量 10. H+ 、pH 1、作物生态系统除具有生态特性外,还具有 社会 特性。 2、水稻灌浆结实的高温极限是 35 ℃,低温极限是 23 ℃。 3、在进行气温适宜性评价中,当实际气温处于作物最适温度范围内时,μ(T)= 1 ;当实际气温处于作物最适温度范围外时,μ(T)= 0 。 4、田间蒸散作用在供水充分时按 能量 依赖型进行,此时Ep 等于 Ep*;在供水不足时按 水分 依赖型进行,此时Ep 小于 Ep*。 5、作物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呈高度的 正 相关。 6、作物的生长呼吸取决于所合成的 生物物质种类 ,而维持呼吸与 温度 、 含氮量 及年龄 等有关。 7、作物根呼吸的最适温度 低于 叶。 8、作物菌根的形成可扩大根系的 吸收面积 、促进土壤 团粒结构 形成,菌根 分泌物 可活化营养元素,并可通过 菌丝桥 转移养分。 9、作物群体CO2浓度保持在常量的 80 %以上可维持正常光合速率,而这要求冠层上方应有> 5 米/秒以上的风速。 10、作物群体中的辐射能可以 显热 、 潜热 和 化学键能 等三种形式进行能量平衡转换。 11、根据水分的形态,土壤水分可分为 重力水 、 毛管水 和 吸湿水 三类。 12、常见农田杂草有一半以上为 C4 植物,而且因种间 杂交 机率高,易产生 抗逆性 更强的新种。 13、衡量作物株型结构的相关指标有 叶倾角 、 叶基角 、 开张角 、 披垂度 等。 1、田间蒸散作用在供水充分时按 能量 依赖型进行,此时Ep 等于 Ep*;在供水不足时按 水分 依赖型进行,此时Ep 小于 Ep*。 2、在农作系统水的主要去向中,只有作物通过 蒸腾 作用所消耗的水才是有效利用的水分,因为它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 3、在冷浸田中常出现作物缺磷症状,但可随 温度 上升,提高磷酸盐的 溶解度 而缓解。 4、地域性温差影响作物的 生态型 形成与分布,季节性温差影响作物的 生活周期 和 生长发育进程 。 5、在田间存在重力水的条件下由于土壤 缺氧 ,从而使旱作物不能有效利用水分。 6、杂草种子寿命长与其具 休眠期长 及能进行 二次休眠 的生理特性有关。 7、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温带作物一般为 5 ℃,亚热带作物 10 ℃,热带作物 18 ℃ 8、作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环境与作物的适应性结构 、 空间结构 、 营养结构 等。 9、作物生理过程对干旱的敏感性大小,生长 > 物质运转。 10、作物环境因子包括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理因子 、 生物因子 、 人为因子 。根据其对作物的作用特点,又可分为 生态因子 和 生存因子 。 11、作物的冷害可分为 延迟型冷害 、 障碍型冷害 和 混合型冷害 三种类型。 12、作物群体的光强分布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呈负指数下降,可以I = I0e-KL 表示。 13、影响作物群体结构的指标主要有 叶面积指数 、 叶倾角 及 植株的田间配置 。 1、作物群体中的辐射能可以 显热 、 潜热 和 化学键能 等三种形式进行能量平衡转换。 2、作物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呈高度的 正 相关。 3、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温带作物为 5 ℃,亚热带作物 10 ℃,热带作物 18 ℃。 4、根据水分的形态,土壤水分可分为 重力水 、 毛管水 和 吸湿水 三类。 5、田间蒸散作用在供水充分时按 能量 依赖型进行,此时Ep 等于 Ep*;而供水不足时按 水分 依赖型进行,此时Ep 小于 Ep*。 6、作物菌根的形成可扩大根系的 吸收面积 、促进土壤 团粒结构 形成,菌根 分泌物可活化营养元素,并可通过 菌丝桥 转移养分。 7、作物群体[CO2]保持常量的 80 %以上可维持正常光合速率,而这要求冠层上方应有> 5 米/秒以上的风速。 8、晚稻扬花期遭遇气温<23℃、相对湿度< 60 %、风速> 5 米/秒的干热风时,会引起 授粉受精 障碍,导致结实率下降。 9、作物适应强光的生理生化机制,包括 蒸腾散热 、 叶黄素循环 、 光呼吸 、 自由基清除系统 和 光系统状态转换 等。 10、水稻淹水耐性与 淹水深度 、 水温 、 水浑浊度 及 水流动速度 等有关。 11、作物的感温性表现在 低温春化效应 和 积温效应 两个方面。 1、太阳辐射可从 光强 、 光质 、 日长 和 照射方向 等方面影响作物的生活。 2、昼夜温差影响作物的 生长速率 和 干物质 积累,日温差影响作物的 代谢 强度和 方向 。 3、喜温作物的低温伤害存在两伤害折点温度,一是约 12 ℃引起 生物膜 结构和功能伤害,二是约 18 ℃引起 蛋白质 合成受阻。 4、影响作物群体结构的指标主要有 叶面积指数 、 叶倾角 及 植株的田间配置 。 5、作物叶片的一生可分为 形成期 、 成熟期 和 衰老期 三个阶段。 6、在进行气温适宜性评价中,当实际气温处于作物最适温度范围内时,μ(T)= 1 ;当实际气温处于作物最适温度范围外时,μ(T)= 0 。 7、作物生态系统具有 能量 、 物质 、 信息 和 价值 的转换功能。 8、叶片吸收SO2后可在细胞中形成和积累 H+ 、 SO32- 和 HSO3- 等有毒离子引起直接伤害,并可通过诱发 自由基 引起间接伤害。 9、作物生态系统的社会特性是指 公平性 和 自主性 。 10、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 单位面积株数 、 单株有效荚数 、 每荚粒数 和 粒重 。 7、干热风是指气温≥ 35 ℃,相对湿度< 60 %,风速≥ 5 米/秒时的灾害风,可使作物因 生理失水 而受害。 4、水分的生态生理作用与液态水分子具 极性 、 比热和汽化热 大、 内聚力和表面张力 大及 可压缩性 极小的理化性质有关。 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可分别用 蒸腾 效率、 田间蒸散 效率、 灌溉用水 效率及 自然降水 效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三、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项1分,共20分) 1.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幅增大( ),季节性变幅减小( )。 2.喜温作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生育期缩短( ),但冬性作物在完成春化作用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生育期延长( )。 3.作物种子发芽时由于吸水第一阶段是物理过程,因此干种子在低温下快速吸水不会影响其萌发( ),但环境氧气浓度不能低于5%( )。 4.红光是作物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 ),但蓝光是无效光谱( )。 5.马铃薯块茎形成需要长日照条件( ),但赤霉素促进其形成( )。 6.小麦灌浆期高温可提高其籽粒蛋白质含量( ),但降低品质( )。 7.小麦未成熟颖果的芒和种皮具光合机能( ),而且其中存在PEPC( )。 8.与弱势小穗比较,水稻强势小穗柄中央维管束筛管数目少( ),而单个筛管面积大( )。 9.甘蔗叶片同化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转到节间( ),然后直接在薄壁细胞的液泡中积累( )。 10.棉纤维细胞快速伸长时,过氧化物酶和生长素氧化酶活性较高( );当纤维细胞即将停止伸长时,这两种酶活性降到最低值(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 1.雌雄同株异花作物,适当低夜温有利于雌花分化( );但短日照条件有利于雄花分化( )。 2.大气CO2浓度倍增时,虽然C4作物的增产效应大于C3作物( ),但C3作物的呼吸消耗将下降( )。 3.叶倾角小,叶群直立程度高( ),群体消光系数大( )。 4.小麦未成熟颖果的芒和种皮具光合机能( ),而且其中存在PEPC( )。 5.水稻籽粒中积累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 ),且顶三叶的贡献最大( )。 6.在渍水耐性上,小麦苗期小于灌浆期( ),而玉米吸水萌发期大于苗期( )。 7.经济系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总生物量( ),作物矮杆品种的经济系数还有很大的改良余地( )。 8.种子形成时的生长呼吸,玉米比花生高( ),但比大豆的低( )。 9.禾谷类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上限为14%( ),其含水量每增加2.5%,种子寿命缩短一半( )。 10.晚稻感光性弱( ),南种北移栽培缩短生育期(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 1.禾谷类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上限为14%( ),其含水量每增加2.5%,种子寿命缩短一半( )。 2.种子成熟时合成的Lea蛋白具脱水保护作用( ),且在种子吸水萌发时也不会消失( )。 3.干旱胁迫时,作物反应最敏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最不敏感的是细胞的生长( )。 4.早稻感温性弱( ),北种南移生育期延长( )。 5.甘蔗叶片同化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转到节间( ),然后直接在薄壁细胞的液泡中积累( )。 6.NR活性可作为氮素利用效率的指标( ),因其制约硝态氮向氨态氮的转化( )。 7.棉纤维细胞快速伸长时,过氧化物酶和生长素氧化酶活性较高( );当纤维细胞即将停止伸长时,这两种酶活性降到最低值( )。 8.小麦未成熟颖果的芒和种皮具光合机能( ),而且其中存在PEPC( )。 9.与弱势小穗比较,水稻强势小穗柄中央维管束筛管数目少( ),而单个筛管面积大( )。 10.甘薯块根形成的最适土温为33℃( ),长日照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形成(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 1.干种子在水温 < 15℃下快速吸胀不会引起结构损伤( ),并能提高发芽率( )。 2. 随纬度的升高,大豆脂肪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 ),蛋白质含量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 3.摘除棉铃可提高本节位叶光合速率( ),并促进相邻果节幼铃生长( )。 4.种子形成时的生长呼吸,玉米比花生高( ),但比大豆的低( )。 5.酸性土中磷酸盐的有效性提高( ),碱性土中Zn、Fe、B等有效性降低( )。 6.小麦灌浆期干旱,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 ),同时蛋白质产量也提高( )。 7.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抑制GA的生物合成( ),并防止作物徒长( )。 8.经济系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总生物量( ),作物矮杆品种的经济系数还有很大的改良余地( )。 9.水稻籽粒中积累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 ),且顶三叶的贡献最大( )。 10.与弱势小穗比较,水稻强势小穗柄中央维管束筛管数目多( ),而且单个筛管面积大(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6.(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干种子在水温 < 15℃下快速吸胀不会引起结构损伤( ),并能提高发芽率( )。 2.晚稻感光性弱( ),南种北移栽培缩短生育期( )。 3.摘除棉铃可提高本节位叶光合速率( ),并促进相邻果节幼铃生长( )。 4.种子形成时的生长呼吸,玉米比花生高( ),但比大豆的低( )。 5.酸性土中磷酸盐的有效性提高( ),碱性土中Zn、Fe、B等有效性降低( )。 6.小麦灌浆期干旱,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 ),同时蛋白质产量也提高( )。 7.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抑制GA的生物合成( ),并防止作物徒长( )。 8.经济系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总生物量( ),矮杆作物品种的经济系数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 9.水稻籽粒中积累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 ),且顶三叶的贡献最大( )。 10.干旱胁迫时,作物反应最敏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最不敏感的是细胞的生长(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6.( √ ),( ×)7.( √ ),( √ )8.( × ),( × )9.( √ ),( √ )10.( × ),( × ) 1.禾谷类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上限为14%( ),其含水量每增加2.5%,种子寿命缩短一半( )。 2.种子成熟时合成的Lea蛋白具脱水保护作用( ),且在种子吸水萌发时也不会消失( )。 3.在渍水耐性上,小麦苗期 < 灌浆期( ),而玉米吸水萌发期 > 苗期( )。 4.早稻感温性弱( ),北种南移生育期延长( )。 5.甘蔗叶片同化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转到节间( ),然后直接在薄壁细胞的液泡中积累( )。 6.NR活性可作为氮素利用效率的指标( ),因其制约硝态氮向氨态氮的转化( )。 7.棉纤维细胞快速伸长期,过氧化物酶和生长素氧化酶活性较高( );当纤维细胞即将停止伸长时,这两种酶活性降到最低值( )。 8.小麦未成熟颖果的芒和种皮具光合机能( ),而且其中存在PEPC( )。 9.与弱势小穗比较,水稻强势小穗柄中央维管束筛管数目少( ),而单个筛管面积大( )。 10.甘薯块根形成的最适土温为33℃( ),长日照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形成(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6.( √ ),( √ );7.( × ),( × );8.( √ ),( √ );9.( √ ),( √ ); 1. 干种子在水温 < 15℃下快速吸胀不会引起结构损伤( ),并能提高发芽率( )。 2. 晚稻感光性弱( ),南种北移栽培缩短生育期( )。 3. 摘除棉铃可提高本节位叶光合速率( ),并促进相邻果节幼铃生长( )。 4. 种子形成时生长呼吸,玉米的比油菜高( ),但比大豆的低( )。 5. 酸性土中磷酸盐的有效性提高( ),碱性土中Zn、Fe、B等有效性降低( )。 6. 水稻种子干物质积累与ABA水平不同步( ),用ABA处理可促进灌浆( )。 7. 植物生长延缓剂可抑制GA的生物合成( ),并防止作物徒长( )。 8. 经济系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总生物量( ),矮杆作物品种的经济系数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 )。 9. 源限制型水稻品种颖花数多( ),且结实率高( )。 10.比叶重大在弱光下光合速率高( ),而比叶面积大适于强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禾谷类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上限为14%( ),其含水量每增加2.5%,种子寿命缩短一半( )。 11. 种子成熟时合成的Lea蛋白具脱水保护作用( ),且在种子吸水萌发时也不会消失( )。 12. 在渍水耐性上,小麦苗期 < 灌浆期( ),而玉米吸水萌发期 > 苗期( )。 13. 早稻感温性弱( ),北种南移延长生育期( )。 14. 叶片衰老时,光合速率的下降晚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增施氮肥的逆转效应在叶绿素上比光合速率上大( )。 15. NR活性可作为氮素利用效率的指标( ),因其制约硝态氮向氨态氮的转化( )。 16. 作物的生长呼吸与温度直接相关( ),种子形成时的生长呼吸油菜 > 水稻( )。 17. 小麦未成熟颖果的芒和种皮具光合机能( ),而且其中存在PEPc( )。 18. CTK在源端可促进蔗糖往筛分子的装载( ),而在库端抑制卸载( )。 10.甘薯块根形成的最适土温为30℃( ),长日照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形成(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 1、C3作物在低氧下可提高光合速率( √ ),并促进种子形成和粒重增加( × )。 2、小麦在进化过程中叶片光合速率增强( × ),经济系数增大( √ )。 3、水稻种子发芽期对淹水敏感( √ ),但在孕穗期耐淹水力强( × )。 4、自然变温虽可使作物形成对温周期的要求( √ ),但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 )。 5、作物在高温下生长发育快( √ ),并可延长生育期( × )。 6、作物根系的集水能力与根土间水势梯度成反比( × ),而与根土阻力成正比( × )。 7、作物缺水时气孔关闭早于生长受阻( × ),且在耐旱性上苗期最低( × )。 8、作物群体自上而下,蓝紫光锐减( √ ),而黄、绿光比例增加( √ )。 9、喜光作物在强光下间歇光会降低其光合速率( × ),因其光合作用光反应受抑( × )。 10、棉花在进化过程中抗逆性减弱( √ ),而光周期敏感性增强( × )。 1、CO2浓度倍增可明显促进C4作物干物质积累( × ),并促进其往根系的分配( × )。 2、土壤中磷素几乎不进入大气( √ ),但在粘土中易移动淋失( × )。 3、大气污染对作物造成伤害随气温升高而加重( √ ),随光强提高而减弱( × )。 4、大豆叶片经大于8万lux的强光处理后,光合速率增大( × ),但光饱和点下降( √ )。 5、干种子在<15℃下快速吸胀会降低其发芽率( √ ),其原因是降低了呼吸( × )。 6、作物光合速率最适温度在低光强下降低( × ),但在高光强下不变( × )。 7、作物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呈高度的负相关( × ),而与比叶面积呈高度的正相关( × )。 8、相同日均温条件下昼夜温差大,可促进作物增产( √ ),但降低品质( × )。 9、耐阴作物生存的光强范围广( √ ),但在全日光下生长发育不良( × )。 10、蓝光促进水稻幼苗健壮生长( √ ),株高增加( × )。 1、CO2浓度倍增可明显促进C4作物干物质积累( × ),并促进其往根系的分配( × )。 2、土壤中磷素几乎不进入大气( √ ),但在粘土中易移动淋失( × )。 3、大气污染对作物造成伤害随气温升高而加重( √ ),随光强提高而减弱( × )。 4、大豆叶片经大于8万lux的强光处理后,光合速率增大( × ),但光饱和点下降( √ )。 5、干种子在<15℃下快速吸胀会降低其发芽率( √ ),其原因是降低了呼吸( × )。 6、作物光合速率最适温度在低光强下降低( × ),但在高光强下不变( × )。 7、作物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呈高度的负相关( × ),而与比叶面积呈高度的正相关( × )。 8、相同日均温条件下昼夜温差大,可促进作物增产( √ ),但降低品质( × )。 9、耐阴作物生存的光强范围广( √ ),但在全日光下生长发育不良( × )。 10、蓝光促进水稻幼苗健壮生长( √ ),株高增加( × )。 1、作物群体自上而下,蓝紫光锐减( √ ),而黄、绿光比例增加( √ )。 2、作物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呈高度的负相关(×),而与比叶面积呈高度的正相关(×)。 3、喜光作物在强光下间歇光会降低其光合速率( × ),因其光合作用光反应受抑( × )。 4、作物在高温下生长发育快( √ ),并可延长生育期( × )。 5、作物根系的集水能力与根土间水势梯度成反比( × ),而与根土阻力成正比( × )。 6、水稻种子发芽期对淹水敏感( √ ),但在孕穗期耐淹水力强( × )。 7、土壤中磷素几乎不进入大气( √ ),但在粘土中易移动淋失( × )。 8、C3作物在低氧下可提高光合速率( √ ),并促进种子形成和粒重增加( × )。 9、大气污染对作物造成伤害随气温升高而加重( √ ),随光强提高而减弱( × )。 10、小麦在进化过程中叶片光合速率增强( × ),经济系数增大( √ )。 1、作物群体自上而下,蓝紫光锐减( √ ),而黄、绿光比例增加( √ )。 2、作物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重呈高度的负相关(×),而与比叶面积呈高度的正相关(×)。 3、喜光作物在强光下间歇光会降低其光合速率( × ),因其光合光反应受抑( × )。 4、作物在高温下生长发育快( √ ),并可延长生育期( × )。 5、作物根系的集水能力与根土间水势梯度成反比( × ),而与根土阻力成正比( × )。 6、作物缺水时气孔关闭早于生长受阻( × ),且在耐旱性上苗期最低( × )。 7、土壤中磷素几乎不进入大气( √ ),但在粘土中易移动淋失( × )。 8、C3作物在低氧下可提高光合速率( √ ),并促进种子形成和粒重增加( × )。 9、SO32-比SO42-酸性弱( √ ),因此对作物的伤害小( × )。 10、棉花在进化过程中抗逆性减弱( √ ),而光周期敏感性增强( × )。 1、红光促进蛋白质积累( × ),且延缓叶片衰老( × )。 2、作物光合速率最适温度在低光强下降低( × ),但在高光强下不变( × )。 3、相同日均温条件下昼夜温差大,可促进作物增产( √ ),但降低品质( × )。 4、干种子在<15℃下快速吸胀会降低发芽率( √ ),其原因是降低了呼吸( × )。 5、作物的雄性生殖器官耐低温能力强于雌性器官( × ),但耐高温能力弱于雌性器官( √ )。 6、小麦耐渍水性,种子萌发期强( × ),苗期大于孕穗开花期( √ )。 7、CO2浓度倍增可明显促进C4作物干物质积累( × ),并促进其往根系的分配( × )。 8、大气SO2污染对作物的伤害随温度上升而加剧( √ ),并随空气湿度下降而加重( × )。 9、作物根系的集水能力与根土间水势梯度成反比( × ),而与根土阻力成正比( × )。 10、作物能效是指单位能投的产出能增加值( × ),而能投边际产出是指产出能与投入能之比( × )。 1、红光促进蛋白质积累( × ),且延缓叶片衰老( × )。 2、耐阴作物生存的光强范围广( √ ),但在全日光下生长发育不良( × )。 3、水稻南种北引栽培会延长生育期( √ ),而北种南引会缩短生育期( √ )。 4、干种子在<15℃下快速吸胀会降低发芽率( √ ),其原因是降低了呼吸( × )。 5、作物蒸腾效率C4>C3( √ ),而豆科作物大于其他C3作物( )。 6、小麦耐渍水性,种子萌发期强( × ),而苗期大于孕穗开花期( √ )。 7、CO2浓度倍增可明显促进C4作物干物质积累( × ),并促进往根系的分配( × )。 8、大气SO2污染对作物的伤害随温度上升而加剧( √ ),并随空气湿度下降而加重( × )。 9、土壤每淋溶1mol净氮所净增的H+mol数,施用(NH4)2SO4为1( × ),而施用尿素为2( √ )。 10、作物能效是指单位能投的产出能增加值( × ),而能投边际产出是指产出能与投入能之比( × )。 1、作物群体自上而下,蓝紫光锐减( √ ),而黄、绿光比例增加( √ )。 2、用黄色薄膜覆盖可提高茶叶品质( √ ),而蓝色薄膜覆盖可增加水稻白化幼苗( × )。 3、喜光作物在强光下的间歇光会降低光合速率( × ),因光合光反应受抑( × )。 4、作物在高温下生长发育快( √ ),并可延长生育期( × )。 5、作物障碍型冷害可在各生育期发生( × ),而延迟型冷害只在开花期发生( × )。 6、作物缺水时气孔关闭早于生长受阻( × ),且在耐旱性上苗期最低( × )。 7、土壤中磷素几乎不进入大气( √ ),但在粘土中易移动淋失( × )。 8、C3作物在低氧下可提高光合速率( √ ),并促进种子形成和粒重增加( × )。 9、SO32-比SO42-酸性弱( √ ),因此对作物的伤害小( × )。 10、棉花在进化过程中抗逆性减弱( √ ),而光周期敏感性增强( × )。 四、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8分) 1.答:(1)平衡归还施肥(2分);(2)采取保护性耕作(2分);(3)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2分); (4)作物合理轮作(1分);(5)合理耕作(1分) 2.油菜开花后光合器官转移有何生理生态意义?(6分) 2.答:油菜开花后光合器官由叶片转移至角果壁和未成熟种子的种皮(2分)。 其光合器官转移具以下生理生态意义: (1)角果壁和种皮的总表面积大,接近于单株最大叶面积,可代替衰老叶片行使旺盛的光合功能;(1分) (2)角果的体积小,消光系数小,有利于充分接受直射光,提高光能利用效率;(2分) (3)由角果组成的冠层CO2扩散阻力小,且由源至库的同化产物运输途径短,可降低运输消耗。(1分) 3.简述棉花蕾铃脱落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在生产上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脱落。(8分) 3.答:在受精失败、植株营养供应不足或存在逆境条件时(2分),棉花蕾铃正常生理代谢受到阻碍,内源激素水平和 平衡关系发生改变,最后在果柄或花柄基部形成离层而导致脱落(2分)。 棉花蕾铃脱落与内源激素关系密切,在生产上可采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缩节胺进行调控(2分), 也可通过控制群体结构、合理的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进行调控(2分)。 4.农作资源有哪些类型?其基本特点如何?(8分 4.答:农作资源按其自然存在属性可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生物资源(2分);按其再生性能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2分)。 其基本特点:(1)相对有限性(1分);(2)共生性和整体性(1分);(3)区域性(1分);(4)不稳定性(1分)。 1.什么是作物的积温效应?积温效应在作物生产上有何应用?(9分) 1.答:作物积温效应是指作物在其他生态因子得到满足之后,在一定范围内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只有当温度累计到一定总和时,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周期(3分)。 积温效应的应用:(1)预测作物的生育期(2分);(2)科学安排作物茬口和复种搭配(2分);(3)科学调种、引种(2分)。 2.禾谷类作物直立叶群体在光合性能上有何优越性?(7分) 2.答:禾谷类作物直立叶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以下优越性: ① 能更有效地利用早、晚较弱光照,避免中午时强光伤害;(3分)② 降低群体消光系数,使有效光辐射分布到更多的叶面积上;(2分) ③ 有利于扩大最适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2分) 3.变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何生理生态效应?(8分) 3.答:① 有利于种子萌发;(2分)② 有利于作物健壮生长;(2分)③ 促进块根块茎类器官膨大;(2分)④ 作为花结实;(1分) ⑤ 改善作物品质。(1分辅助因素,促进作物开) 4.简述影响作物种子活力的因素。(6分) 4.答:(1)遗传因素:如品种间差异、种子大小、种皮色泽、种子化学成分。(2分) (2)母株生理状况及生态因素:如种子的着生部位及种子成熟度、种子成熟时环境条件、营养水平。(2分) (3)贮藏条件与种子活力:如种子含水量、贮藏温度和湿度。(2分) 1.油菜开花后光合器官转移有何生理生态意义?(8分) 1.答:油菜开花后光合器官由叶片转移至角果壁和未成熟种子的种皮(2分)。 其光合器官转移具以下生理生态意义: (1)角果壁和种皮的总表面积大,接近于单株最大叶面积,可代替衰老叶片行使旺盛的光合功能;(2分) (2)角果的体积小,消光系数小,有利于充分接受直射光,提高光能利用效率;(2分) (3)由角果组成的冠层CO2扩散阻力小,且由源至库的同化产物运输途径短,可降低运输消耗。(2分) 2.禾谷类作物直立叶群体在光合性能上有何优越性?(9分) 2.答:禾谷类作物直立叶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以下优越性: ① 能更有效地利用早、晚较弱光照,避免中午时强光伤害;(3分)② 降低群体消光系数,使有效光辐射分布到更多的叶面积上;(3分) ③ 有利于扩大最适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3分) 3.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有何规律?(9分) 3. 答:① 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与最高温度差距较小,但与最低温度差距较大;(2分) ② 不同类型作物的温度三基点存在明显差异,耐寒作物一般较喜温作物低5~10℃,而喜温作物,特别是C4作物耐高温性较强, 但耐冷性差,热带作物即使在低于18℃左右的温度下也可能产生低温伤害;(4分) ③ 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最适温度与最高温度变化不大,但最低温度变化大,一般苗期最低,开花期最高。(3分) 4.简要说明作物生长分析的概念及其意义。(9分) 4. 答:作物生长分析是指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为指标,分析、衡量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形成的一种手段。(3分) 意义:① 干物重的积累和分配反映了作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态性能,可从本质上提示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与丰产性能的关系;(3分) ② 可比较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生育差异等,便于适时调控。(3分) 1.简述影响作物冠层光合生产性能的因素。(8分) 1.答:冠层的光合生产力实质上是取决于冠层对光能截获量及其利用效率,而它们又受群体结构和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影响冠层光合性能主要因素:辐照截获量:取决于群体结构和辐射入射量;(2分)群体结构:包括叶面积指数、叶倾角、植株田间配置;(3分) 叶的光合速率:与作物本身生理特点、群体小气候和水、肥供应等有关。(3分) 2.简要说明棉花幼龄脱落的机理。(8分) 2.答:由于受精失败、营养供应不足或逆境胁迫等内外因素的影响(3分),导致棉幼铃正常生理代谢受阻、内源激素水平和平衡关系改变(3分), 从而在铃柄基部形成离层,最终造成幼铃脱落(2分)。 3.变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何生理生态效应?(10分) 3. 答:① 有利于种子萌发;(2分)② 有利于作物健壮生长;(2分)③ 促进块根块茎类器官膨大;(2分) ④ 作为辅助因素,促进作物开花结实;(2分)⑤ 改善作物品质。(2分) 4.简述影响作物种子活力的因素。(9分) 4. 答:(1)遗传因素:品种间差异(1分);种子大小(1分);种皮色泽(1分);种子化学成分(1分)。 (2)母株生理状况及生态因素:种子的着生部位及种子成熟度(1分);种子成熟时环境条件(1分);营养水平(1分)。 (3)贮藏条件与种子活力:种子含水量(1分);贮藏温度和湿度(1分)。 1.直立叶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何优越性?(9分) 1.答:直立叶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以下优越性:① 能更有效地利用早、晚较弱光照,避免中午时强光伤害;(3分)② 降低群体消光系数, 使有效光辐射分布到更多的叶面积上;(3分)③ 有利于扩大最适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面积,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3分 2.分析说明禾谷类作物产生空壳、瘪粒的成因。(9分) 2.答:禾谷类作物产生空壳的成因: ① 花粉发育不良、失去萌发力或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能完成授粉受精过程;(3分) ② 开花期遭遇逆境胁迫,引起受精障碍。(2分)产生瘪粒的成因:受精子房因强、弱势位的营养竞争或遭遇逆境, 引起同化产物的运转受阻及库容与库活力的下降,导致发育中途停顿而形成瘪粒。(4分) 3.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9分) 3. 答: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① 有利于种子萌发;(2分)② 有利于作物健壮生长;(2分)③ 促进块根块茎类器官膨大;(2分) ④ 作为辅助因素,促进作物开花结实;(1分)⑤ 改善作物品质。(2分) 4.什么是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该时期的长短决定于哪些因素?(8分) 4. 答: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段基本营养生长期,才能感受环境光、温条件的成花诱导。(4分) 作物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决定于该作物达到感受态的植株叶龄和适宜光、温条件的有无。(4分) 1.油菜开花后光合器官转移具何生理生态意义?(10分) 1.答:油菜开花后光合器官由叶片转移至角果壁和未成熟种子的种皮(2分),其光合器官转移具以下生理生态意义: (1)角果壁和种皮的总表面积大,接近于单株最大叶面积,可代替衰老叶片行使旺盛的光合功能;(3分) (2)角果的体积小,消光系数小,有利于充分接受直射光,提高光能利用效率;(3分) (3)由角果组成的冠层CO2扩散阻力小,且由源至库的同化产物运输途径短,可降低运输消耗。(2分) 2.简要说明作物生长分析的概念及其意义。(10分) 2. 答:作物生长分析是指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为指标,分析、衡量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形成的一种手段。(4分) 意义: ① 干物重的积累和分配反映了作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态性能,可从本质上提示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与丰产性能的关系;(3分) ② 可比较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生育差异等,便于适时调控。(3分) 3.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有何规律?(8分) 3. 答: ① 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与最高温度差距较小,但与最低温度差距较大;(2分) ② 不同类型作物的温度三基点存在明显差异,耐寒作物一般较喜温作物低5-10℃,而喜温作物,特别是C4作物耐高温性较强,但耐冷性差,热带作物即使在18℃左右的低温下,也可能产生低温伤害;(3分) ③ 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最适温度与最高温度变化不大,但最低温度变化大,一般苗期最低,开花期最高。(3分) 4.分析说明棉花幼铃脱落的成因。(7分) 4. 答: ① 有机营养供应不足——当植株徒长或早衰时,造成幼铃的有机营养供应不足,使受精子房停止发育进而脱落;(3分) ② 遭受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包括大气干旱)引起授粉、受精障碍,土壤渍水导致ABA和乙烯合成加强等均会导致幼铃脱落。(3分) 逆境条件还包括矿质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平衡、大气污染(如SO2等)等均影响正常代谢而导致幼铃脱落。(1分) 1. 直立叶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何优越性? 1. 答:直立叶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以下优越性: a) 能更有效地利用早、晚较弱光强,避免中午时强光伤害;(3分) b) 降低群体消光系数,使有效光辐射分布到更多的叶面积上;(3分) c) 有利于扩大最适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面积,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3分) 2. 图示农作系统中氮素循环途径。 3. 答:农作系统中氮素循环途径如下:(9分) 4. 分析说明禾谷类作物产生空壳、瘪粒的成因。 2. 答:禾谷类作物产生空壳的成因是: a) 花粉发育不良、失去萌发力或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能完成授粉受精过程;(3分) b) 开花期遭遇逆境胁迫,引起受精障碍。(2分) 产生瘪粒的成因: 受精子房因强、弱势位的营养竞争或遭遇逆境,引起同化产物的运转受阻及库容与库活力的下降,导致发育中途停顿而形成瘪粒。(4分) 1. 油菜开花后光合器官转移具何生理生态意义? 2. 答:油菜开花后光合器官由叶片转移至角果壁和未成熟种子的种皮(2分),其光合器官转移具以下生理生态意义: (1)角果壁和种皮的总表面积大,接近于单株最大叶面积,可代替衰老叶片行使旺盛的光合功能;(3分) (2)角果的体积小,消光系数小,有利于充分接受直射光,提高光能利用效率;(2分) (3)由角果组成的冠层CO2扩散阻力小,且由源至库的同化产物运输途径短,可降低运输消耗。(2分) 5. 简要说明作物中度干旱时所发生的主要生理生化反应。 3. 答:作物在中度干旱时,可发生以下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提高对缺水的适应性: a) 内源ABA水平提高,而IAA、GA、CTK水平下降;(2分) b) 增强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与积累;(2分) c) 正常生物合成减弱,而水解反应加强;(2分) d) 加强磷酸戊糖氧化途径,维持能量供应;(2分) e) 逆境蛋白的合成。(1分) 6. 说明源库关系的类型及其与结实率和粒重的关系。 答:在作物源库关系上存在以下类型:源限制型——库大源小,源叶同化产物不能满足库容的需求,结实率降低,粒重下降。(3分) 库限制型——源叶供应能力强,库容量小,结实率高,粒重大,但穗粒数较少。(3分)源库互作型——源库功能协调, 能使结实率、粒数和粒重关系协调,利于充分发挥生产潜力。(3分) 1、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有何特点?(8分) 答:最适温度更接近最高温度,而与最低温度差距较大(2分);耐寒性较强的冬作物三基点温度比喜温作物地5-10℃,而喜温作物特别是C4作物具较强的耐高温性,但耐冷性低,热带植物即使在18℃左右的低温下也可能引起低温伤害(2分);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变化不大,但最低温度变幅大(2分);同一作物的最低温度在芽苗期低,并伴随生长发育进程而升高,特别是开花期最高(2分)。 2、简述影响作物湿涝耐性的因素。(8分) 答:与作物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和无氧呼吸系统的完善程度有关(3分);与生育期有关。一般种子发芽期和孕穗、开花结果期对淹水最敏感(3分);与淹没深度、水温、水浑浊度及流动性有关(2分)。 3、简述影响作物单叶光合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8分) 答: (1)与叶面积、比叶重有关;(2分) (2)与叶片光合速率有关;(2分) (3)与叶片生理年龄及光合高值持续期有关;(2分) (4)与叶片营养状况有关。(2分) 4、简述农作管理的基本原则。(8分) 答: (1)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的非统一化管理原则;(2分) (2)系统目标管理即时修正原则;(2分) (3)改善限制因子与综合平衡原则;(2分) (4)高效、安全性原则。(2分) 5、化学它感作用在作物生产上有何应用前景?(8分) 答: (1)利用相克作用防治农田杂草(2分)。举例说明(2分)。 (2)利用相生作用提高作物产量(2分)。举例说明(2分)。 1、简要说明农作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10分) 2、禾谷类作物直立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何优越性?(8分) 3、简述维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10分) 4、简述影响单叶光合性能的主要因素。(10分) 五、论述题(15分) 试述高温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轻高温对作物的危害。 回答要点: 高温对作物的影响:1、引起光合与呼吸失衡;2、引起体内水分失衡;3、加速生长,缩短生育期;4、加速衰老,产量下降;5、引起代谢紊乱,积累有害代谢产物;6、影响花药开裂、花粉活力及受精过程;7、抑制物质运输。 减轻高温对作物的危害的对策:1、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和播种期,避开高温季节;2、改善栽培条件;3、选育耐高温品种。 1、试述维持呼吸与作物产量形成的关系。(8分) 答:作物的维持呼吸是维持生存和机能所必需的(2分)。维持呼吸与环境温度、植株含N量和年龄有关,随温度的上升维持呼吸提高,在40-50℃时达伤害点(与作物种类有关),并伴随含N量的下降及年龄的增加而下降(2分);叶片和根的维持呼吸持续稳定期长短,可反映其功能期的长短及衰老程度(2分);过高的温度特别是夜温过高,会因维持呼吸增强导致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下降(2分)。 2、为什么说以有效积温衡量作物的生育进程更可靠?(8分) 答:有效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超过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值之和(2分)。由于各种作物均需在高于其生物学下限温度时才能活跃生长(2分),并且生长发育速度与有效温度呈正相关,因此作物完成一定的生育进程需要满足其一定的积温值,即具有积温效应,因此以有效积温衡量作物的生育进程比以时间衡量更可靠(4分)。 3、简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作用。(8分) 答: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它是作物营养的重要来源(2分),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保水、供水及保肥、供肥性能(2分),为土壤异养生物提供能量和养料来源(2分),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可调节植物的生活(2分)。 4、禾谷类作物直立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何优越性?(8分) 答: (1)能有效利用早、晚光强,避免中午强光伤害;(3分) (2)降低群体消光系数,使有效光辐射分布到更多的叶面积上;(3分) (3)有利于扩大最适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2分) 5、简要说明影响作物冠层光合性能的因素。(8分) 答: (1)作物冠层光合性能取决于冠层对光能的截获量及利用效率;(3分) (2)冠层的光能截获量与当地辐射入射量及作物的群体结构有关;(2分) (3)冠层的光能利用效率与叶片光合速率、群体结构、田间小气候及水、肥供应状况有关。(3分) 1、试述维持呼吸与作物产量形成的关系。(8分) 答:作物的维持呼吸是维持生存和机能所必需的(2分)。维持呼吸与环境温度、植株含N量和年龄有关,随温度的上升维持呼吸提高,在40-50℃时达伤害点(与作物种类有关),并伴随含N量的下降及年龄的增加而下降(2分);叶片和根的维持呼吸持续稳定期长短,可反映其功能期的长短及衰老程度(2分);过高的温度特别是夜温过高,会因维持呼吸增强导致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下降(2分)。 2、为什么说以有效积温衡量作物的生育进程更可靠?(8分) 答:有效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超过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值之和(2分)。由于各种作物均需在高于其生物学下限温度时才能活跃生长(2分),并且生长发育速度与有效温度呈正相关,因此作物完成一定的生育进程需要满足其一定的积温值,即具有积温效应,因此以有效积温衡量作物的生育进程比以时间衡量更可靠(4分)。 3、简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作用。(8分) 答: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它是作物营养的重要来源(2分),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保水、供水及保肥、供肥性能(2分),为土壤异养生物提供能量和养料来源(2分),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可调节植物的生活(2分)。 4、禾谷类作物直立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何优越性?(8分) 答: (1)能有效利用早、晚光强,避免中午强光伤害;(3分) (2)降低群体消光系数,使有效光辐射分布到更多的叶面积上;(3分) (3)有利于扩大最适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2分) 5、简要说明影响作物冠层光合性能的因素。(8分) 答: (1)作物冠层光合性能取决于冠层对光能的截获量及利用效率;(3分) (2)冠层的光能截获量与当地辐射入射量及作物的群体结构有关;(2分) (3)冠层的光能利用效率与叶片光合速率、群体结构、田间小气候及水、肥供应状况有关。(3分) 1、简述农作管理的基本原则。(8分) (1)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的非统一化管理原则;(2分) (2)系统目标管理即时修正原则;(2分) (3)改善限制因子与综合平衡原则;(2分) (4)高效、安全性原则。(2分) 2、简述精确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要素。(8分) 精确农业是将农田生态系统和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的时空动态信息与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相结合,对作物生产过程实施精确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效、安全、优质、高产的农作方式(5分)。其基本技术要素: (1)应用“3S”系统快速准确采集数字化信息;(1分) (2)通过智能决策系统的模拟分析,提供精确管理的决策;(1分) (3)通过决策实施系统在田间进行定位、定量、定时的管理实施。(1分) 3、简要说明影响作物冠层光合性能的因素。(8分) (1)作物冠层光合性能取决于冠层对光能的截获量及利用效率;(3分) (2)冠层的光能截获量与当地辐射入射量及作物的群体结构有关;(2分) (3)冠层的光能利用效率与叶片光合速率、群体结构、田间小气候及水、肥供应状况有关。(3分) 4、简述农作资源的基本特点。(8分) 农作资源是指参与作物生产或被加工成生产资料用于促进产量形成的自然要素(2分)。其基本特点:(1)相对有限性(2分);(2)共生性与整体性(1分);(3)区域性(1分);(4)不稳定性(2分)。 5、化学它感作用在作物生产上有何应用前景?(8分) (1)利用相克作用防治农田杂草(2分)。举例说明(2分)。 (2)利用相生作用提高作物产量(2分)。举例说明(2分)。 1、简述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定律。(8分) (1)诸因子的综合效应:作物最终表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分) (2)不同因子间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交互作用;(1分) (3)不同因子的作用存在主次性;(1分) (4)不同因子的作用存在阶段性;(1分) (5)不同因子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1分) (6)不同因子的作用存在不可替代性和某些因子间存在相互补偿作用。(2分) 2、维持土壤肥力可采取哪些措施?(8分) (1)平衡归还施肥;(2分) (2)防止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盐碱化、酸化和风蚀;(2分) (3)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防止土壤有机质衰减;(1分) (4)作物轮作,特别是与豆科或绿肥作物轮作;(2分) (5)合理的土壤耕作。(1分) 3、简要说明影响作物冠层光合性能的因素。(8分) (1)作物冠层光合性能取决于冠层对光能的截获量及利用效率;(3分) (2)冠层的光能截获量与当地辐射入射量及作物的群体结构有关;(2分) (3)冠层的光能利用效率与叶片光合速率、群体结构、田间小气候及水、肥供应状况有关。(3分) 4、简述农作资源的基本特点。(8分) 农作资源是指参与作物生产或被加工成生产资料用于促进产量形成的自然要素(2分)。其基本特点:(1)相对有限性(2分);(2)共生性与整体性(1分);(3)区域性(1分);(4)不稳定性(2分)。 5、作物的感温性在作物生产上有何应用?(8分) (1)作物的感温性指作物因温度的高低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包括低温春化和积温效应两个方面。(2分) (2)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① 指导作物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安排生产季节;(2分) ② 预测作物的生育期;(2分) ③ 科学安排茬口和复种搭配;(1分) ④ 指导科学调种、引种。(1分) 1、简要说明农作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8分) (1)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的非统一化管理原则;(2分) (2)系统目标管理即时修正原则;(2分) (3)改善限制因子与综合平衡原则;(2分) (4)高效、安全性原则。(2分) 2、禾谷类作物直立群体在光合性能上具何优越性?(8分) (1)能有效利用早、晚光强,避免中午强光伤害;(3分) (2)降低群体消光系数,使有效光辐射分布到更多的叶面积上;(3分) (3)有利于扩大最适叶面积系数、增加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2分) 3、简述作物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8分) (1)作物生态系统在为人类生产所需农产品的同时,还进行能量、物质、信息和价值的转换;(5分) (2)作物生态系统还具有环境保护功能。(3分) 4、从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特点上分析豆科、油料作物的产量低于禾谷类作物的原因。(8分) (1)作物的呼吸作用可分为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2分) (2)维持呼吸在物种间变化较小,但与环境温度、植株年龄等关系密切;生长呼吸因构成新组织的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而不同,不同物种间差异很大;(3分) (3)豆科、油料作物籽粒中蛋白质、脂肪含量高,这些物质的还原程度高于淀粉,因此其生长呼吸远高于禾谷类作物。(3分) 5、为什么许多农田杂草较农作物具有更强的抗逆能力?(8分) (1)杂草种间杂交机遇高,可进行杂草×杂草、杂草×作物杂交,通过自然选择产生抗逆性强的新物种,而作物在人工选择下多侧重于产量和品质的选择,经济性状与抗逆性难以统一;(3分) (2)杂草染色体自然加倍几率高,许多杂草为多倍体,这样基因突变不易导致死亡,易积累突变,产生抗逆性强的新物种;(4分) 另外,同工酶变异也是杂草产生新变种的原因之一。(1分) 1、简述生态因子对作物生活的基本作用。(8分) 2、简要说明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10分) 3、简要说明影响作物冠层光合性能的因素。(10分) 4、作物混作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方法是什么?(10分) 五、论述题(15分) 为什么作物的实际产量远低于其潜在产量? (提示:从生态因子对作物的基本作用出发进行论述) 答(要点):作物产量的形成取决于由基因控制的遗传潜力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由基因控制的生产潜力只有在作物全生育期均处于其所要求的最适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表达。(5分)因为组成环境的各生态因子为作物生活提供了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来源,为作物生殖发育提供条件和信息。 (4分)但由于环境的多变性,造成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并非始终处于所要求的最适状态,致使作物的形态建成和生理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甚至因逆境胁迫(包括病虫害、杂草等生物胁迫)而危及作物的生存。(4分)鉴于以上原因,作物的生产潜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其实际产量低于甚至远低于潜在产量。(2分) 分析说明棉花幼铃脱落的成因与机理。 答:棉花幼铃脱落的主要成因: (1) 有机营养供应不足——当植株徒长或早衰时,造成幼铃的有机营养供应不足,使受精子房停止发育进而脱落;(3分) (2) 遭受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包括大气干旱)因引起授粉、受精障碍,土壤渍水导致ABA和乙烯合成加强等均会导致幼铃脱落。(3分) 逆境条件还包括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平衡、大气污染(如SO2等)等均影响正常代谢而导致幼铃脱落。(3分) 幼铃脱落的机理: 当棉株因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遭遇逆境胁迫及未完成授粉、受精过程时,幼铃正常生理代谢受阻,特别是不能正常合成生长素、赤霉素和 细胞分裂素,而ABA和乙烯的合成却增强,从而促进离层的形成,并活化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纤维素酶,进而水解离层,最终导致幼铃脱落。(6分) 针对农作资源的基本特点,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回答要点: 农作资源是指参与作物生产或被加工成生产资料用于促进产量形成的自然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农作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作物生产具重大战略意义。在作物生产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匹配情况、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利用效率、资源的再生能力、再生速度,以及作物对资源要求的波动特性及波动周期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农作资源按自然存在类别可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生物资源。 农作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合理利用: (1)相对有限性:任何资源在数量上都是有限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受自身遗传因素的制约、外界环境的限制,过度的开发利用等均会影响其再生速率,甚至丧失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则是随开发利用而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枯竭,更需合理循环利用、保护及寻求替代途径。 (2)共生性与整体性:农作资源的各种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整体,它们在空间上是共生的,彼此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光、温、水是在共生的整体上对作物生产发挥作用的,当温度降至生物学温度范围以外时,光和水便会失去有效性;耕地和水的污染也会导致其它资源有效性的下降。 (3)区域性:农作资源的分布在数量和质量上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开发、利用上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使农作、种植方式与之相适应,做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统一。 (4)不稳定性:一个地区的农作资源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具不稳定性。若人类活动符合生态规律,可促使资源优化与相对稳定;反之,则导致某些资源的恶化和枯竭。 针对农作资源的基本特点,在作物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回答要点: 农作资源是指参与作物生产或被加工成生产资料用于促进产量形成的自然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农作自然资源,对可持续发展作物生产具重大战略意义。在作物生产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匹配情况、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利用效率、资源的再生能力、再生速度,以及作物对资源要求的波动特性及波动周期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农作资源按自然存在类别可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生物资源。 农作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合理利用: (1)相对有限性:任何资源在数量上都是有限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受自身遗传因素的制约、外界环境的限制,过度的开发利用等均会影响其再生速率,甚至丧失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则是随开发利用而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枯竭,更需合理循环利用、保护及寻求替代途径。 (2)共生性与整体性:农作资源的各种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整体,它们在空间上是共生的,彼此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光、温、水是在共生的整体上对作物生产发挥作用的,当温度降至生物学温度范围以外时,光和水便会失去有效性;耕地和水的污染也会导致其它资源有效性的下降。 (3)区域性:农作资源的分布在数量和质量上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在开发、利用上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使农作制度、种植方式与之相适应,做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统一。 (4)不稳定性:一个地区的农作资源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具不稳定性。若人类活动符合生态规律,可促使资源优化与相对稳定;反之,则导致某些资源的恶化和枯竭。 五、论述题(15分) 大气CO2倍增可能对作物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要点: (1)对物质生产的影响;(2分) (2)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分) (3)对作物物质分配的影响;(2分) (4)对作物生产布局的影响;(3分) (5)对生物逆境(病、虫、草害等)的影响;(3分) (6)对非生物逆境的影响。(3分) 五、论述题(15分) 试述作物产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作物高产的有效途径。 要点: (1)作物产量形成在形态学上表现为产量构成因素的构建;(2分) (2)在生理学上,作物产量形成由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运转、分配三大基础过程所决定;(3分) (3)人类在作物生产中可通过应用各种科技手段、合理利用农作资源,调节产量构成因素的组建及生理机能的表达,以充分发挥作物的产量潜力。(10分) 五、论述题(15分) 为什么说有机农业是一种生态环境和产品安全及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作体系?(提示从有机生产方式必须具备的条件出发进行论述) NH4+ 有机态氮 N2 NO3- 硝酸还原 硝化作用 固氮作用 燃烧 反硝化 矿化作用 吸收同化燃烧 吸收同化燃烧
/
本文档为【植物生理生态作物生态学试题库作物生理生态全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