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8-09-08 19页 doc 113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8749

暂无简介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
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B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B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B   )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C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 A、 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C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C  2、 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 1 l、 B  12、D、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C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BC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BCD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BC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B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BC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BCD  )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B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BCD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ABCD   )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ABCD  )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BCD  3、、BCD  4、ABC  5、BC  6、AB  7、ABC  8、CD 9、ABCD  10、ABCD  11、AB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三、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实现的,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答案要点]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激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和谈论社会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7、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 [材料4]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42页)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案要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的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C  3、A  4、C  5、D  6、B  7、B  8、C  9、A  10、D   11、D  12、D  13、A  14、A  15. 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8、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17、‘‘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8、辩证的否定是 (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9、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 2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    )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21、“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23、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  2、AB  3、BC  4、CD  5、ABC  6、ABCD  7、BCD  8、AB     9、ABD  10、AB  1 1、ABC  12、ABCD  13、CD  14、AD  15、CD     16、ACD  17、ABC  18、ABCD  19、ABC  20、BD  21、BD  22、CD     23、ABD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不准确。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的次序和进程。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节、偶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1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13、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将二者相提并论,不应该得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的意识的结论。首先,人工智能是通过物理的、生物的手段对思维的模拟,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可以替代和超过人的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仍是思维和实践的产物,模拟者不能替代被模拟者,对人类思维活动一般过程和共性的模拟并不能代替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特殊性。其次,人工智能自身不具备社会性,它使用功能中的社会性是由人赋予和设定的,因而它不会自觉考虑实施指令而形成的社会后果。最后,人工智能没有自身的需求和解决需求的实践活动,因而也就缺乏促使自身的功能发展的内在动因,没有能动的创造能力;而人类思维则是随社会实践和自身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作为人脑的延长的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代替人的部分思维,减轻脑力劳动的负担,但作为人类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工具在根本上是受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水平所决定的。    四、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     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 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答案要点]     (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语词”。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材料2] 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     请回答:        (1)材料1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材料l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认识而造成的。     (2)材料2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绝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     (3)材料3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4、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卷上)     [材料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 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材料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答案要点]     (1)材料1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发展观。     (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看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     (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l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答案要点]     (1)材料l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 进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国家。”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     [答案要点]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2)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现实的可能 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7、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答案要点]     (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问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     (3)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