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01专题一专题一:课程内容目标解读:《政治生活》课程标准解析

2018-09-08 13页 doc 50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5037

暂无简介

举报
01专题一专题一:课程内容目标解读:《政治生活》课程标准解析《政治生活》课程标准解析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 华南师范大学 吴少荣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方式和途径,认识公民履行政治义务的必要性,感悟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从而激发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有序政治参与的技能和公民政治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本课程能帮助学生懂得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
01专题一专题一:课程内容目标解读:《政治生活》课程标准解析
《政治生活》课程标准解析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 华南师范大学 吴少荣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方式和途径,认识公民履行政治义务的必要性,感悟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从而激发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有序政治参与的技能和公民政治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本课程能帮助学生懂得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开阔国际视野,明确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责任。尤其重要的是,本课程在促进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观点,如政治观、国家观、民主观、政府观、政党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国家利益观等观点的基础上,使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也是学习本课程最为重要的意义之所在。 二、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课程设计的逻辑顺序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思路,由此,本课程设计了四个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立足于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主题,以提升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应有的文化素养,包括理性的思考、操作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等,设置内容目标。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阐明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责任以及政府依法行使权利,接受人民监督,进一步说明人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上述两个主题内容的拓展和深化,阐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并进一步阐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当代国际社会”,主题是不了解世界,就难以全面认识中国。这一单元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概况及发展趋势。明确我国的国际责任以及我国在当代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三、本课程的内容要点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政治生活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领域,它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有机整体。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在政治生活中都会认同这样一个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等。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即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权利;监督权。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与民兵组织;等等。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其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最后,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重,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即当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其区别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公民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同时也是对公民政治素养的检验。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民主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每种选举方式各自有其优点及局限性。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民主发展程度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选举权是公民重要的民主权利,要珍惜选举权利,投出理性的一票。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一方面,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另一方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达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我国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即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此外,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各级政府还在不断创造新形式、尝试新。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人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为了让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取得预期效果,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公民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更不能采用诸如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参与决策有多种形式。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中,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在农村,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大农民群众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在城市,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委会干部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国正努力建设服务型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负担四个方面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在日常生活中,公民每时每刻都会感到政府的作用。政府履行职能的程度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了解政府的职责,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一方面,我们的政府正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另一方面,公民也要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基本原则。要成为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行政管理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途径。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政府权威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要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从根本上讲,政府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管理水平,具体措施有: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利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人民的监督。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政府行使权力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其权力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但是具体行使权力的往往是政府的工作人员,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而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这是人类政治智慧积淀的结论。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运用,才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政府权力的运行沿着符合人民利益和意旨的方向。我国已初步建立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即我国的国家性质,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新型的民主、新型的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正义的事情。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并适应国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3.8阐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其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中,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依法执政来保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除了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参政的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形成了通力合作的政党关系;其二,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基础;其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其四,宪法和法律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其五,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我国决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西方多党制不适合我国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性质都决定我们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多党制的尝试,其结果证明它在中国行不通。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实质是要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这是各族人民绝不允许的。 3.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性质决定它始终站在立党为公的基点上,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信任支持的依据。 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后各民族都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又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其二,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其三,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其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的宗教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3.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任何类型的政治文明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当代国际社会。 4.12知道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任何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社会。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主权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当今世界共有194个主权国家。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等基本权利,并承担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际组织是由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通过签订条约或而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各个国际组织宗旨不同,职能各异,性质和作用也不相同,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联合国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局限性,它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组织得到迅猛发展。联合国是当代代表性最广,影响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所要求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主要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它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其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我国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国际事务。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4.14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时代的主题。今天,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激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在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流,尽管地区战争仍此起彼伏,但新的世界战争,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发展是主线,世界经济发展迅猛,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当然,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世界人民仍然承担着争取和平与发展的艰巨任务。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政府主张,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在国际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国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社会的合作与竞争同我国发展息息相关,使我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国际挑战。我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跨越式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国家要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必须制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它遵循着独立自主原则、和平与发展原则和和平共处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一直在指导着我国的对外活动,使我国赢得了举世瞩目、硕果累累的外交成就。 中国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这一政策指引下,中国积极主动开展外交活动,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在国际社会树立了举世公认的形象: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本文档为【01专题一专题一:课程内容目标解读:《政治生活》课程标准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