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常用的网络协议教程常用网络协议原理大全FR

2018-09-08 19页 doc 426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992

暂无简介

举报
常用的网络协议教程常用网络协议原理大全FR 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用服部ATM科 帧中继 目 录 3第一章 帧中继技术及应用 1.1帧中继与X.25的比较 3 1.1.1以X.25为基础的分组交换技术的演变 3 1.1.2帧中继与X.25的比较 3 1.2帧中继业务 4 1.3帧中继基本功能 5 1.4帧中继的带宽管理 6 1.4.1虚电路带宽控制 6 1.4.2网络容量配置 6 第二章 帧中继协议 7 2.1数据链路层帧方式接入协议LAPF 7 2.1.1 LAPF帧格式 7 2.1.2 LAP...
常用的网络协议教程常用网络协议原理大全FR
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用服部ATM科 帧中继 目 录 3第一章 帧中继技术及应用 1.1帧中继与X.25的比较 3 1.1.1以X.25为基础的分组交换技术的演变 3 1.1.2帧中继与X.25的比较 3 1.2帧中继业务 4 1.3帧中继基本功能 5 1.4帧中继的带宽管理 6 1.4.1虚电路带宽控制 6 1.4.2网络容量配置 6 第二章 帧中继 7 2.1数据链路层帧方式接入协议LAPF 7 2.1.1 LAPF帧格式 7 2.1.2 LAPF帧交换过程 9 2.1.3 LAPF管理功能 9 2.2数据链路层核心协议 10 2.2.1帧中继的帧结构 10 2.2.2帧中继对无效帧的处理 11 2.2.3数据链路层核心协议在ISDN协议结构中的位置 12 2.2.4.数据链路层核心业务的数据传送功能 12 2.2.5帧中继层管理功能 13 2.3帧中继的寻址功能 13 第三章 帧中继用户接入及帧中继设备 14 3.1帧中继用户接入 14 3.1.1物理层接口规程 14 3.1.2数据链路传输控制 14 3.2用户接入电路 16 3.3用户入网方式 16 3.4帧中继用户接入设备 17 3.4.1帧中继终端 17 3.4.2帧中继装/拆设备 18 3.4.3路由器和网桥 18 3.5帧中继交换机 18 第1章 帧中继技术及应用 1.1帧中继与X.25的比较 1.1.1以X.25为基础的分组交换技术的演变 X.25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流量控制可有效防止网络拥塞;路由选择可建立最佳传输路径;统计时分复用及虚电路可提高信道利用率;差错控制提高了可靠性等。然而这些优点是有代价的,X.25建议规定的丰富的控制功能,增加了分组交换机处理的负担,使分组交换机的吞吐量和中继线速率的进一步提高受到了限制,而且分组的传输时延比较大。中继线上的速率一般为64kbit/s,少数2Mbit/s,甚至为9600bit/s。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说X.25不好。X.25建议是在通信网以模拟通信为主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可提供数据传输的信道大多数是频分制电话信道,信道带宽为300~3400Hz,这种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不超过9600bit/s,误码率为10-4~10-5。这样的信道不能满足数据通信的要求,通过X.25建议的控制,一方面实现了信道的多路复用,另一方面把误码率提高到小于10-11水平,满足了绝大多数数据通信的要求,所以说X.25建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组交换网的吞吐量和传输速率,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提高信道的传输能力,另一方面发展新的交换技术。对于传输来说,采用光纤通信技术,它具有容量大、质量高的特点,这种通信信道为分组交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快速分组交换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以满足高容量、高带宽的广域网要求,适应多媒体通信、宽带综合业务、局域网高速互连等。目前广为采用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即帧中继(Frame Relay,简称FR)和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简称ATM)。 1.1.2帧中继与X.25的比较 帧中继将X.25网络的下三层协议进一步简化,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推到网络的边界,从而实现轻载协议网络,如图1-1所示。 X.25数据链路层采用LAPB(平衡链路访问规程),帧中继数据链路层规程采用LAPD(D信道链路访问规程,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第二层协议)的核心部分,称LAPF(帧方式链路访问规程),它们都是HDLC的子集。 与X.25相比,帧中继在第二层增加了路由的功能,但它取消了其它功能,例如在帧中继节点不进行差错纠正,因为帧中继技术建立在误码率很低的传输信道上,差错纠正的功能由端到端的计算机完成。在帧中继网络中的节点将舍弃有错的帧,由终端的计算机负责差错的恢复,这样就减轻了帧中继交换机的负担。 与X.25相比,帧中继不需要进行第三层的处理,它能够让帧在每个交换机中直接通过,即交换机在帧的尾部还未收到之前就可以把帧的头部发送给下一个交换机,一些第三层的处理,如流量控制,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 正是因为处理方面工作的减少,给帧中继带来了明显的效果。首先帧中继有较高的吞吐量,能够达到E1/T1(2.048/1.544Mb/s)、E3/T3的传输速率;其次帧中继网络中的时延很小,在X.25网络中每个节点进行帧校验产生的时延为5~10ms,而帧中继节点小于2ms。 帧中继与X.25也有相同的地方。例如二者采用的均是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即采用虚电路交换,可以有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两种。 通过以上比较可见帧中继(Frame Relay,FR)技术是在OSI第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帧中继技术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 用户需要数据通信,其带宽要求为64kbit/s~2Mbit/s,而参与通信的各方多于两个的时候使用帧中继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2) 通信距离较长时,应优选帧中继。应为帧中继的高效性使用户可以享有较好的经济性。 (3) 当数据业务量为突发性时,由于帧中继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功能,选用帧中继可以有效地处理突发性数据。 1.2帧中继业务 帧中继业务是在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原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用户信息流以帧为单位在网络内传送,用户--网络接口之间以虚电路进行连接,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 帧中继网络提供的业务有两种: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目前已建成的帧中继网络大多只提供永久虚电路业务,对交换虚电路及有关用户可选业务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图1-2为帧中继永久虚电路业务模型。 1.3帧中继基本功能 图1-3是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帧中继在OSI第二层以简化的方式传送数据,仅完成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智能化的终端设备把数据发送到链路层,并封装在LAPD帧结构中,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网络不进行纠错、重发、流量控制等。 帧不需要确认,就能够在每个交换机中直接通过,若网络检查出错误帧,直接将其丢弃;一些第二、三层的处理,如纠错、流量控制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处理,从而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处理过程。 1.4帧中继的带宽管理 帧中继网络通过为用户分配带宽控制参数,对每条虚电路上传送的用户信息进行监视和控制,实施带宽管理,以合理地利用带宽资源。 1.4.1虚电路带宽控制 帧中继网络为每个用户分配三个带宽控制参数:Bc、Be和CIR。同时,每隔Tc时间间隔对虚电路上的数据流量进行监视和控制。Tc值是通过计算得到的,Tc=Bc/CIR。 CIR是网络与用户约定的用户信息传送速率。如果用户以小于等于CIR的速率传送信息,正常情况下,应保证这部分信息的传送。Bc是网络允许用户在Tc时间间隔传送的数据量,Bc是网络允许拥护在Tc时间间隔内传送的超过Bc的数据量。 1.4.2网络容量配置 在网络运行初期,网络运营部门为保证CIR范围内用户数据信息的传送,在提供可靠服务的基础上积累网管经验,使中继线容量等于经过该中继线的所有PVC的CIR之和,为用户提供充裕的数据带宽,以防止拥塞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多提供一些CIR=0的虚电路业务,充分利用帧中继动态分配带宽资源的特点,降低拥护通信费用,以吸引更多用户。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在运营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可逐步增加PVC数量,以保证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CIR=0的业务应尽量提供给那些利用空闲时间 (例如夜间)进行通信的用户,对要求较高的用户应尽量提供有一定CIR值的业务,以防止因发生阻塞而造成用户信息的丢失。 第二章 帧中继协议 2.1数据链路层帧方式接入协议LAPF 2.1.1 LAPF帧格式 LAPF(Link Access Procedures to Frame Mode Bearer Services)是帧方式承载业务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规程,包含在ITU-T建议Q.922中,其帧格式如图2-1所示。 图2-1 LAPF帧格式 下面简要介绍各字段的情况。 · 标志字段(F) 标志字段是一个独特的01111110比特序列,用于指示一帧的开始与结束。为了实现透明传输采用比特填充技术。 · 地址字段 一般为两个字节,也可扩展为3或4字节。地址字段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 DLCI的长度取决于地址字段的长度,图7-中地址字段为2字节,DLCI占10bit。DLCI值用于标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逻辑链路、呼叫控制和管理信息(见1)。 表1 帧中继的DLCI说明(2字节地址字段) DLCI 用途 0 传递帧中继呼叫控制报文 1~15 保留 16~1007 分配给帧中继过程使用 1008~1022 保留 1024 链路管理 可见,对于2字节地址字段的DLCI,从16到1007共992个地址供帧中继使用,采用统计时分复用技术。 · 命令/响应(C/R) C/R与高层的应用有关,帧中继本身并不使用。 · 地址扩展(EA) 当EA为0时表示下一个字节仍为地址字段,当EA为1时表示地址字段到此为止 · 前向拥塞通知(FECN) 若某节点将FECN置1,则表明与该帧同方向传输的帧可能受到网络拥塞的影响而产生时延。 · 后向拥塞通知(BECN) 若某节点将BECN置1,则指示接收者与该帧相反方向传输的帧可能受到网络拥塞的影响而产生时延。 · 丢弃指示(DE) 当DE置1,表明在网络发生拥塞时,为了维持网络的服务水平,该帧与DE为0的帧相比应先丢弃。由于采用了DE比特,用户就可以比通常允许的情况多发送一些帧,并将这些帧的DE你特置1。当然DE为1的帧属于不太重要的帧,必要时可以丢弃。 · 信息字段(I) 信息字段长度为1600字节到2048字节不等。信息字段可传送多种规程信息,如X.25、局域网等,为帧中继与其它网络的互连提供了方便。 · 帧校验字段(FCS) FCS为2字节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校验)。FCS并不是要使网络从差错中恢复过来,而是为网络节点所用,作为网络管理的一部分,检测链路上差错出现的频度。当FCS检测出差错时,就将此帧丢弃,差错的恢复由终端去完成。 2.1.2 LAPF帧交换过程 LAPF中进行交换的帧有I帧、S帧和U帧。当采用非确认信息传送方式时,LAPF的工作方程十分简单,用到的帧只有一种,即无编号信号帧UI。UI帧的I段包含了用户发送的数据,UI帧到达接收端后,LAPF实体按FCS字段的检查传输错误,如没有错误,则将I字段的内容送到第3层实体,如有错误,则将该帧丢弃,但不论接收是否正确,接收端都不给发送端任何回答。当采用确认信息传送方式时,LAPF的帧交换分为3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 · 连接建立 任何一端都可以通过发送一个SABME帧来申请一条逻辑连接,这通常是对来自一个第3层实体的申请的响应。SABME帧含有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LAPF实体接收该SABME帧,并发送一个连接申请指示给合适的第3层实体;如果该第3层实体以接受连接来响应,则该LAPF实体发送一个UA帧返回给对方。当对方的LAPF实体收到表示接受的UA帧时,就向上送一个证实信息给提出申请的用户。如果终点用户拒绝该连接申请,其LAPF实体就回送一个DM帧,接收DM的LAPF实体则通知其用户对方拒绝建立连接。 · 数据传递 当连接请求已被接受和证实,就建立起该连接,双方就可以在I帧中发送用户数据,并以序号0开始,I帧中的N(S)及N(R)两个字段用于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一个发送I帧序列的LAPF将对这些帧编制序号(模128),并将顺序号放进N(S)中,N(R)是已接收的I帧的捎带确认,它使LAPF实体能够指示它期望接收的下一个I帧的序号。 · 连接释放 任何一方LAPF实体均可启动一次切断(操作),可以是出于它本身的原(例如出了某种故障),或者根据它的第3层用户的请求。LAPF实体通过发送一个DISC帧给对等的实体来切断连接。对方的LAPF实体必须通过回答一个UA而接受该切断,并通知第3层用户连接已经终止。在途中的任何还未被确认的I帧均会被丢失,由较高层负责恢复。 2.1.3 LAPF管理功能 LAPF的管理功能体现再对DLCI管理和参数管理两个方面。 2.1.3.1 DLCI管理 当使用帧方式承载业务时,DLCI值或者通过应用Q.93呼叫建立规程在控制平面协商,或者通过应用永久虚电路,在预订时,由管理部分来分配。一旦有DLCI值可用于分配,层管理实体向用户平面数据链路层实体发送一个MDL-ASSIGN请求原语,这个原语包含将要分配的DLCI值和相关联的DL-CEI。 2.1.3.2管理参数 表2列出了LAPF的全部系统参数及其默契值,除参数N200之外,其它参数都可以由LAPF通过交换XID帧来协商和修改。 表2 默契值LAPF的系统参数 参数 默契值 定义 T200 1.5s 对I帧或P=1的帧等待响应的时间 N203 30s 没有帧交换的最大允许时间 N200 3 一个帧重发的最多次数 N201 260八比特组 信息字段的最大长度 K 对于16kbit/s链路,k为3,对于64kbit/s链路,k为7,对于384kbit/s,k为32,对于1920kbit/s链路,k为40。 未得到确认的最大I帧数目 2.2数据链路层核心协议 帧中继承载业务使用Q.922协议的“核心”协议作为数据链路层协议,并透明地传递DL-CORE服务用户数据。 帧中继数据链路层核心功能主要包括: (1)帧的定界、同步和透明性。即将需要传送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组装成帧,并实现接收和发送之间的同步,还要有一定的来保证信息的透明传送。 (2)使用地址字段进行帧的复用/分路。即允许在同一通路上建立多条数据链路连接,并使它们相互独立工作。 (3)帧传输差错检测(但不纠错)。 (4)检测传输帧在“0”比特插入之前和删除之后,是否由整个八比特组组成。 (5)检测帧长是否正确。 (6)拥塞控制功能。 2.2.1帧中继的帧结构 在帧中继接口,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帧由4种字段组成:标志字段F,地址字段A,信息字段I和帧校验序列字段FCS,如图2-2所示。 标志字段F同LAPF标志字段。地址字段A与LAPF地址字段基本相同,只是不使用地址字段中的C/R比特。信息字段I包含的是用户数据,可以是任意的比特序列,它的长度必须是整数个字节,帧中继信息字节最大默契长度为262个字节,网络应能支持协商的信息字段的最大字节数至少为1600,用来支持例如LAN互联之类的应用,以尽量减少用户设备分段和重装用户数据的需要。帧校验序列字段FCS同LAPF帧结构中的FCS字段。 2.2.2帧中继对无效帧的处理 如果一个帧具有以下情况之一,则称之为无效帧: (1) 没有用两个标志所分界的帧; (2) 在地址分段和结束标志之间的字节数少于3个; (3) 在“0”比特之前或“0”比特删除之后,帧不是由整数个字节组成; (4) 包含一个帧校验序列(FCS)的差错; (5) 只包含一个字节的地址字段; (6) 包含一个不为接收机所支持的DLCI。 无效帧应丢弃,不通知发送端。 如果网络收到一个超长帧,网络可以: (1) 舍弃此帧; (2) 向目的地用户发送此帧部分内容,然后异常终止这个帧。异常终止是发送7个或7个以上连续“1”比特终止当前帧的发送; (3) 向目的地用户发送包含有效FCS字段的整个帧。 目前大多数帧中继网络设备都选择上述第2种方式。 另外如果超长帧的数目或频率超过网络特定的门限,网络也可以清除这个帧中继呼叫。 2.2.3数据链路层核心协议在ISDN协议结构中的位置 在ISDN环境中,数据链路层核心协议(DL-CORE)的位置如图2-3所示。帧中继协议分为用户(U)平面和控制(C)平面两部分,其中U平面第二层又可分为下列两个子层:DL控制子层(DL-CONTROL)和DL核心子层(DL-CORE)。 在帧中继情况下,由于网络不存在连接建立和释放,因而不存在DL-CONTROL子层,只有在两边的端系统,即用户侧才设有DL-CONTROL子层实体,用来建立和释放U平面上的数据链路层连接。 物理层向DL-CORE子层提供全双工的、点到点的同步传输方式。 2.2.4.数据链路层核心业务的数据传送功能 数据链路层核心业务的数据传送功能是通过原语的形式来描述的。只使用一种原语类型DL-CORE-DATA,用来允许核心业务用户之间传送核心用户数据。数据传送业务不证实服务,因此只有两种原语可供使用:DL-CORE-DATA请求和DL-CORE-DATA指示。由于帧中继数据传送阶段,核心协议数据单元(CPDU)有可能被网络丢弃(如在拥塞和差错情况下),因此某个系统的核心业务用户发送的DL-CORE-DATA请求原语不一定使接收的对端系统能够使用核心业务用户发送DL-CORE-DATA指示。 2.2.5帧中继层管理功能 DL-CORE子层实体与其它实体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原语来实现的。 在永久帧中继承载连接的情况下,与DL-CORE协议操作有关的信息均由DL-CORE层管理实体负责维护。对于即时的(on-demand)帧中继承载连接,建立和释放DL-CORE连接均由第三层来实现。与DL-CORE协议操作有关的信息均通过第三层管理和DL-CORE子层管理之间进行协调来管理的。 2.3帧中继的寻址功能 帧中继采用统计复用技术,以“虚电路”(VC)机制为每一帧提供地址信息,每一条线路和每一个物理端口可容纳许多虚电路,用户之间通过虚电路进行连接。在每一帧的帧头中都包含虚电路号--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这是每一帧的地址信息。目前帧中继网只提供永久虚电路(PVC)业务,每一个节点机中都存在PVC路由表,当帧进入网络时,节点机通过DLCI值识别帧的去向。DLCI只具有本地意义,它并非指终点的地址,而只是识别用户与网络间以及网络与网络间的逻辑连接(虚电路段)。 帧中继的虚电路是由多段DLCI的逻辑连接链接而构成的端到端的逻辑链路。当用户数据信息被封装在帧中进入节点机后,首先识别帧头中的DLCI,然后再PVC路由表中找出对应的下段PVC的号码DLCI,从而将帧准确地送往下一节点机。 图2-4 帧中继逻辑链路 图2-4表示帧中继网中主机A到主机B、LAN A到LAN B通信时采用的虚电路。 第三章 帧中继用户接入及帧中继设备 3.1帧中继用户接入规程 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称为用户--网络接口(UNI),在用户网络接口的用户侧是帧中继接入设备,用于将本地用户设备接入到帧中继网。 帧中继接入设备可以是标准的帧中继终端、帧中继装/拆设备,以及提供LAN接入的网桥或路由器等等。在用户--网络接口网络侧的是帧中继网络设备,帧中继网络设备可以是电路交换的,也可以是帧交换的或是信元交换的。 用户接入规程是指帧中继接入设备接入到帧中继网络设备应具有的或实现的规程协议。对于用户接入规程,ITU-T、ANSI和帧中继论坛各自制订了其有关用户--网络接口的标准,如下表所示。用户设备接入帧中继时,应符合其中之一的要求,并与帧中继网络设备支持的标准相兼容。由于这三种标准之间差别并不大,大多数生产厂商都支持这些标准。用户接入规程主要包括表3内容: 表3 FR UNI的相关标准 ITU-T   ANSI 帧中继论坛   Q.922 T1.617   FRF.1 Q.933 T1.618 FRF.4 3.1.1物理层接口规程 用户设备与帧中继网之间的物理层接口,通常提供下列之一的接口规程: · X系列接口,例如X.21接口等; · V系列接口,例如V.35,V.36,V.10,V.11,V.24接口等; · G系列接口,例如G.703,速率可为2Mbit/s、8Mbit/s、34Mbit/s或155Mbit/s等; · I系列接口,例如支持ISDN基本速率接入的I.430接口和支持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的I.431接口等。 3.1.2数据链路传输控制 用户接入规程必须支持Q.922附件A规定的帧中继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帧中继帧结构、地址格式、寻址方式以及传输方面的规定。 3.1.2.1 SVC信令 对于支持帧中继SVC业务的用户设备,其接入规程必须提供帧中继交换虚电路控制使用的信令,该信令在ITU-T Q.933建议中规定。 3.1.2.2业务参数和服务质量 帧中继承载业务的服务质量由以下一些参数来表示:吞吐量、接入速率(AR)、承诺信息速率(CIR)、承诺突发尺寸(Bc)、超过的突发尺寸(Be)、承诺时间间隔(Tc)、中转时延(transit delay),以及一些误传、丢失、失步、错帧数等参数。AR也等效于端口速率,对一条虚连接,CIR是再正常网络条件下网络向用户承诺的数据吞吐量,Be是在Tc时间内,网络试图转发高于Bc的最大允许,但并非承诺的数据量。网络通过确定上述参数对全网的带宽进行控制和管理。在用户--网络接口,服务质量参数值管理根据帧中继连接方式(PVC和SVC)的不同而不同。对于PVC来说,用户在申请入网时,需与网络运营者共同协商,确定上述参数。此外,还应协调丢帧率、帧长度、DLCI等参数。对于SVC来说,上述这些参数以及丢帧率、帧长度等应在呼叫建立阶段在用户--网络接口处交换,或者使用默契值。 3.1.2.3 PVC管理规程 当帧中继设备接入到帧中继网络时,在PVC管理时,需要PVC的附加程序。这些PVC管理规程描述用户--网络接口如何相互交换有关链路连接整体性、PVC当前状态、PVC的增加或删除等一些信息。在用户--网络接口,PVC管理的信息通常采用无编号信息帧传递。采用单向或双向周期性地用STATUS ENQUIRY和STATUS消息交换链路及PVC状态信息。在采用单向方式时,由用户设备发送STATUS ENQUIRY消息,网络设备用STATUS消息来响应。 3.1.2.4拥塞控制 UNI接口处拥塞控制管理在Q.922建议附件A和I.370建议中规定。 帧中继在处理拥塞方面采用显示拥塞通知和隐式拥塞检测。所谓显示拥塞通知是在Q.922帧中使用FECN和BECN比特,网络可对用户帧中的这两个比特置位,以通知端用户在业务量同向或反向上发生了拥塞。所谓隐式拥塞是依赖端用户设备的智能检测拥塞状态的存在,当发生网络拥塞时,网络可以丢弃DE比特置为“1”的帧。用户端到端高层协议一旦检测出数据丢失,则表明网络发生拥塞。 拥塞控制主要应用拥塞避免和拥塞恢复这两个机制。拥塞避免是在发生拥塞状态时,网络通过在用户数据帧中置位BECN和FECN,对用户发出明确通知,如果此时用户有效地降低发向网络的业务量,就可缓解拥塞状态。拥塞恢复是在用户设备不能有效地对BEDN/FECN进行反应,致使网络拥塞更趋严重时引发的。网络首先丢弃DE比特置位的用户帧,如果仍不能缓和拥塞,则会丢弃Be数据及至Bc数据。   3.2用户接入电路 目前,用户可以采用直通用户电路接入到帧中继网络,也可以采用电话交换ISDN或拨号交换电路接入帧中继网络。 · 二线(或四线)话带调制解调传输方式 工作方式为双工,有些高速调制解调器具有复用分路功能,可为多个用户提供入网服务。这种方式适用于速率较低、跟帧中继网络设备较远的用户。 · 基带传输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采用二线或四线全双工工作,用户速率通常为16kbit/s、32kbit/s或64kbit/s。这种基带传输设备中还可具有时分复用功能(TDM),可将低于64kbit/s的子速率复用到64kbit/s的数字通路上,为多个用户入网提供连接,在复用时需留出部分容量供网络管理控制使用。 · 2B+D线路终端(LT)传输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采用ISDN的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在一对双绞线上进行双向数字传输,可为多个用户提供入网,使用于跟帧中继网络设备较近(6Km之内)的用户。 · ISDN拨号接入方式 ISDN拨号接入方式是指ISDN用户终端通过拨号经ISDN网络接入到帧中继网络。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许多用户可以共享接口,从而可以降低接入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的灵活性,简化网络,扩展FR市场的作用。 · PCM数字线路传输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可以利用开到用户的光缆、微波数字电路,并可以与其它业务合用,占用一条或多条2048kbit/s链路接入帧中继网。 · 其它数字接入方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可以采用新的数字传输设备,如高速数据用户环路(HDSL)设备或非对称数据用户环路(ADSL)设备接入到帧中继网络。 3.3用户入网方式 · 局域网(LAN)接入方式 LAN用户接入帧中继网络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 LAN用户通过路由器或网桥设备接入帧中继网络,其路由器或网桥具有标准的帧中继UNI接口规程; · LAN用户通过帧中继装/拆设备(FRAD)接入帧中继网络。 · 终端接入帧中继网的形式 这里的终端通常是指一般PC机,也包括大型主机。大部分终端是通过FRAD设备,将非标准的接口规程转换为标准的接口规程后接入到帧中继网络。如果终端自身具有标准UNI的接口规程,那么可作为帧中继终端直接接入帧中继网络。 · 专用帧中继网接入公用帧中继网的形式 用户专用帧中继网接入公用帧中继网络时,通常将专用网中的一台交换机作为公用帧中继网的用户,采用标准的FR UNI接口规程接入到公用帧中继网络。  3.4帧中继用户接入设备 帧中继用户接入设备是用户宅用设备(CPE),是组成帧中继网络的基本要素,负责把帧送到帧中继网。帧中继用户接入设备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符合帧中继用户网络规程的帧中继终端、帧中继装/拆设备(FRAD)和路由器或网桥。 3.4.1帧中继终端 符合帧中继用户--网络接口规程的用户终端,称为帧中继终端,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 终端物理接口应与帧中继交换机能够支持的用户线路接口之一相一致。 · 在U平面第二层,应实现数据链路层核心功能。 · 由于帧中继网络透明传送用户终端之间交换的高层协议。为了进行有效通信,用户终端双方应该进行完全兼容的高层协议和应用程序。 · 具有拥塞管理和拥塞控制功能。 · 应提供PVC管理程序,完成链路整体性核实功能、增加PVC的通知功能、删除PVC的通知功能,以及PVC状态通知(可用或不可用状态)等功能,并符合Q.933建议附件A的有关规定。 · 应提供维护和测试功能。 3.4.2帧中继装/拆设备 具有非帧中继用户网络接口的用户终端,应经过帧中继装拆设备(FRAD)才能和帧中继交换机相连接。FRAD既可以置在帧中继交换机内,也可以单独设置。FRAD通常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 具有协议转换功能; · 具有拥塞管理和控制功能; · 具有集中功能,可以接入多个用户; · 具有维护和测试功能。 3.4.3路由器和网桥 LAN经过帧中继的互连除应用FRAD外,主要采用的是路由器和网桥,由网桥或路由器传送的数据包应采用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来传送。 LAN通过FR网络在网络层处的互连采用路由器。路由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内置在帧中继交换设备内。 LAN通过FR网络在数据链路层的互连采用网桥,网桥允许一个LAN上的某终端与由FR网互连、但物理上分离的另一LAN上其它终端通信。LAN经由网桥互连,要考虑两种情况: · 互通在LAN介质接入控制(MAC)层完成; · 互通在LAN逻辑链路控制(LLC)层完成。 3.5帧中继交换机 帧中继技术是在分组技术充分发展,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逐步替代已有的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设计帧中继的目的是为了从现有的网络结构向未来的网络结构即信元中继平稳过渡。在帧中继技术、信元中继和ATM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帧中继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也在逐步改变,业务性能进一步完善,并向ATM过渡。目前市场上的帧中继交换产品大致有三类: · 改装型X.25分组交换机; · 以全新的帧中继结构设计为基础的新型交换机; · 采用信元中继、ATM技术、支持帧中继接口的ATM交换机。 飘荡软件 http://www.piaodown.com/ � EMBED PBrush ��� 图2-2 帧中继帧结构 图1-2 永久虚电路业务模型 图1-3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图2-3 帧中继协议关系图 第 19 页 共 19 页 _1056177930.doc 8 7 6 5 4 3 2 1 标志 地址 信息 帧校验序列 标志 字节 1 2~4 可变 2 1 标志(F) DLCI C/R EA0 DLCI FECN BECN DE EA1 信息 (I) FCS 图3-7 LAPF帧格式 _1056178719.doc 图1-1 帧中继协议与X.25的比较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分组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分组层 (b)帧中继协议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成帧、路由选择 电气机械等特性、比特流传输 (a)X.25协议 路由选择、虚电路复用 数据成帧、差错/流量控制 电气机械等特性、比特流传输 _1056179272.doc 从LAN A到LAN B:DLCI为32,26,45,31 从CPE A到CPE B:DLCI为16,25,30,54 注:FRS-帧中继交换机 CPE-中央处理机 R-路由器 25 32 30 54 31 45 26 16 DLCI DLCI DLCI DLCI DLCI DLCI R R FRS FRS FRS FRS FRS B CPE A CPE LAN A LAN B
/
本文档为【常用的网络协议教程常用网络协议原理大全FR】,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