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雨巷)教案

2018-09-17 6页 doc 21KB 264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举报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雨巷)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 十七 现代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 《雨巷》 学习要求: 1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3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建议学时: 二学时 第一学时: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第二学时: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 熟读并背诵诗歌,试着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二)知识积...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雨巷)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设计 十七 现代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 《雨巷》 学习要求: 1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3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建议学时: 二学时 第一学时: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第二学时: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 熟读并背诵诗歌,试着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二)知识积累 1识记下列加点字读音。 彷徨(páng)寂寥(liáo) 彳亍(chì chù )惆怅(chóu chàng)颓圮 (pǐ) 2记住下列词语。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 颓圮:坍塌,倒塌。 3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其诗歌内容: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达他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风格上: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 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 《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 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创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峰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 二、 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我爱这土地》以 “鸟” 的形象开始,这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2《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3《我爱这土地》中出现的几个意象: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 “悲愤的河流” “激怒的风” “温柔的黎明”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 土地”象征着什么? 4阅读《雨巷》,找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5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6谈谈《雨巷》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出音乐美的。 (二)巩固练习 1阅读《我爱这土地》,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 感情? (2)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 “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2阅读《雨巷》,以下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
/
本文档为【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雨巷)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