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皮肤性病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整理(08预防)

2018-09-07 8页 doc 398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4226

暂无简介

举报
皮肤性病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整理(08预防)名词解释(其中下划线的较为重要) 朗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为表皮中另一种树枝状细胞,常出现在棘层。 基底膜带: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藉此使表皮和真皮紧密连接;它也是一种“多孔的”半透过滤器,为体液和细胞交换的通道;有许多免疫反应的物质也常出现在此处。 风团:系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和渗出所致的暂时性水肿性隆起,呈粉红色或苍白色,大小和形状不一。 苔藓样变:由于慢性皮肤炎症或长期机械作用的刺激,使患处皮肤肥厚,皮嵴增高,皮沟加深,表面粗糙,状如皮革称苔藓样变。 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划过3~...
皮肤性病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整理(08预防)
名词解释(其中下划线的较为重要) 朗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为表皮中另一种树枝状细胞,常出现在棘层。 基底膜带: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藉此使表皮和真皮紧密连接;它也是一种“多孔的”半透过滤器,为体液和细胞交换的通道;有许多免疫反应的物质也常出现在此处。 风团:系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和渗出所致的暂时性水肿性隆起,呈粉红色或苍白色,大小和形状不一。 苔藓样变:由于慢性皮肤炎症或长期机械作用的刺激,使患处皮肤肥厚,皮嵴增高,皮沟加深,表面粗糙,状如皮革称苔藓样变。 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划过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划后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此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症,可见于荨麻疹或单独发生。 毛囊炎:局限于毛囊口的化脓性炎症。 疖: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痈: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皮肤深层感染。 丹毒: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蜂窝织炎: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麻风反应:某些患者病程中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和神经损害,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苹果酱现象:寻常狼疮的基本损害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的结节,红褐色至棕褐色,质地柔软,称为狼疮结节,用玻片压时呈棕黄色,如苹果酱状,称之为苹果酱现象(apple jelly phenomenon)。 Ramsay-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时如累及膝状神经节,影响运动及感觉神经纤维,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Koebber现象:又称自体接种反应,搔抓后皮损呈珠壮排列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粘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素质相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多形并有渗出倾向。 自身敏感性皮炎:指再某种皮肤病变基础上,由于处理不当或理化因素刺激,使患者对自身组织产生的某种物质敏感性增高而产生更广泛的皮肤炎症反应 交叉过敏: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近似的药物常能再发药疹,称交叉过敏。 多价过敏:在药疹的高潮时,甚至对一些结构不同的药物也诱发过敏称多价过敏 蜡滴现象: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为表面有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轻轻搔刮,可出现成层鳞屑,犹如轻刮滴在桌面上的蜡滴,故称为蜡滴现象。 薄膜现象:银屑病的皮损刮去鳞屑后见半透明薄膜,此为薄膜现象。 Auspitz’ sign:轻轻刮去表面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这是表皮内棘细胞层,称薄膜现象。再刮去薄膜,则出现小的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 sign)这是真皮乳头顶部的小血管所致。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为银屑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Kobner现象(同形反应):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创伤、抓伤、日晒、注射或针刺后,经过一定时间发生与原发病性质相同的皮损,常见于银屑病、扁平苔癣、白癜风及白塞氏综合征。 Wickham纹:指在用液体石蜡拭过扁平苔癣皮损表面后,以放大镜观察其表面有灰白色或乳白色带有光泽小点及纵横交错的细线,是扁平苔癣皮损的特征性表现。 狼疮发:额部毛发细而无光泽,细碎易断,参差不齐,呈散乱或毛刷样改变即狼疮发。 Gottron征:皮肌炎患者指、肘、膝关节侧面对称性散在扁平的紫红色、糠状鳞屑性丘疹称为 CREST综合征:有些硬皮病患者皮肤出现钙质沉着(calcinosis,C)、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R)、食管受累(esophagus,E)、指硬皮症(sclerodactylia,S)和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s,T)症状,称为CREST综合征。属系统性硬皮病的一种亚型,预后较好。 尼氏征:用手指将疱轻轻加以推、压,可使疱壁扩展、水疱加大,或稍用力推擦外观正常的皮肤,亦可使表皮脱落或于搓后不久出现水疱,称为尼氏征或棘刺松解征。 吉-海反应 (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系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TP药物治疗后TP被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应。 简答题(红色部位较为重要,因时间仓促,多有遗漏,敬请原谅) 一、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1. 正确选用外用药的种类:根据皮肤病病因以及发病机制选择,细菌性皮肤病宜用抗菌药,真菌性皮肤病宜用抗真菌药,超敏反应性疾病宜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组胺药,瘙痒宜用止痒剂,角化不全需要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要用角质剥脱剂。 2. 正确选用药物剂型:根据皮肤病皮损特掉选择 a. 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无渗液时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用溶液湿敷,糜烂但渗液较少时用糊剂。 b. 亚急性皮炎 渗出不多者用糊剂粉剂,冇糜烂用乳剂糊剂 c. 慢性皮炎 可用乳剂 软膏 应高 酊剂 涂膜剂等等 d. 仅有瘙痒 无皮损 可用酊剂 乳剂 3.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二、以湿疹为例,简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答:外用药物治疗 急性湿疹 无渗液:粉剂、洗剂; 大量渗液:溶液(湿敷) 亚急性湿疹 丘疹: 乳剂,洗剂; 片状糜烂: 乳剂,糊剂 慢性湿疹 皮肤增厚: 软膏; 苔藓样变: 软膏、酊剂 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 三、简述急性湿疹的临床症状及外用药治疗原则。 1. 答:临床症状: (1) 皮损呈多形性。患处潮红,轻度肿胀,其上有多数粟米大小丘疹和小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 (2) 无一定好发部位,但以头面、四肢远端及手足、阴部等多见,多呈对称分布。 (3) 易反复发作而成亚急性或慢性。 (4) 自觉瘙痒或灼热感。 外用药治疗原则: (1) 红斑丘疹无渗出者用洗剂或乳剂。 (2) 糜烂渗出者应消炎、收敛止痒,用溶液作湿敷;渗出少者用乳剂、糊剂等。 四、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原则 1. 盘状红斑 2. 蝶形红斑 3. 空腔溃疡 4. 光敏感 5. 关节炎 6. 肾脏受损表现:24小时尿蛋白>0.5g或有管型尿 7. 浆膜炎 8. 血液病变 全血细胞减少 溶血性贫血 9. 免疫学改变 抗心磷脂阳性 抗dsDNA阳性 抗Sm阳性 10. ANA阳性 除药物性红斑狼疮所致 11. 神经病变 癫痫症状或精神症状 以上11项有4项阳性即可诊断 五、简述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以及其免疫学特点 答:皮损①面部、两颊出现稍高出皮面的鲜红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即蝶形红斑;②甲周红斑及指趾末端出现紫红色斑点和瘀点,伴指尖的点状萎缩(血管炎); ③盘状红斑狼疮皮损(DLE皮损); ④额部毛发细而无光泽,细碎易断,参差不齐,呈散乱或毛刷样改变即狼疮发。⑤口、鼻黏膜溃疡。 免疫学特点:1..ANA:阳性率约90%,滴度大于1:80时有诊断意义,与病情不平行。 2.抗DNA抗体:其滴度与病情活动相平行,是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3.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是SLE的标志抗体,且提示有肾脏损害。 4.即狼疮带试验(+)。非暴光处外观正常皮肤阳性为SLE,且预示有肾脏损害 六、寻常型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鉴别 七、银屑病分哪几型?试述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特点。 答:银屑病可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四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为: a) 好发于头皮、背部和四肢伸侧及臀部。 b) 早期常下愈冬发,或夏轻冬重,少数病例则相反。 c) 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粟粒至绿豆大,可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银白色厚鳞屑,将鳞屑刮除后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之见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呈点滴状、地图状、钱币状、环状等排列。 d) 部分病例粘膜受累,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粘膜。龟头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无鳞屑。上唇可有银白色鳞屑。颊粘膜有灰黄色或白色的环形斑片。 e) 甲病变表现为甲板的点状凹陷、甲下角化过度及甲剥离等。头发为束状发。 f) 不同程度瘙痒,皮损处出汗减少。 寻常型银屑病分哪几期?各期的表现是什么? 答: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三期:进行期、稳定期、消退期。 a) 进行期:皮疹不断增多、扩大,鲜红,鳞屑较薄,周围有红晕,常有同形反应。 b) 稳定期:病情保持相对稳定,基本上无新疹出现,旧皮疹渐扩大,有较多较厚鳞屑。 c) 消退期:皮损炎性浸润渐消退,颜色变淡,数目减少,部分皮损中央消退呈环状,愈后局部留下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一般先从躯干、上肢开始消退,头皮、下肢皮损往往消退较慢,外露部位皮损大多在夏季自然消退。 八、 原发性皮损 继发性皮损 有哪些 原发:斑疹 丘疹 斑块 风团 水疱 脓疱 结节 囊肿 继发:糜烂 溃疡 萎缩 痂 苔藓样变 瘢痕 抓痕 鳞屑 浸渍 裂隙 九、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及预防 喉头水肿 呼吸困难或休克 1. 0.1%肾上腺素 0.5~1ml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2. 地塞米松 5~10mg 肌注或者静脉注射 3. 5%葡萄糖 500ml 加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 4. 支气管痉挛 0.25g氨茶碱静注 5. 吸氧 观察血压 6. 喉头水肿 呼吸受阻 可行气管切开术 心跳骤停 实行心肺复苏 十、试述SLE的临床表现 答:SLE的临床表现为: (1) 发热:为疾病活动的重要标志。可有各种热型,以长期不规则低热多见。 (2) 皮疹:形态多样。面部蝶形红斑是其特征性皮损,此外,还可有盘状红斑、多形红斑样、荨麻疹样和红斑肢痛症、紫癜、水疱、血疱、结节、溃疡、网状青斑、指趾甚或足背坏疽、雷诺现象、光敏、脱发等。 (3) 口腔粘膜可有红斑、出血点、糜烂、水疱和溃疡等。 (4) 关节疼痛及肌肉疼痛,甚至出现缺血性无菌性骨坏死,常累及股骨头。 (5) 多系统受累表现: A. 狼疮性肾炎,表现为肾炎和肾病综合症,后期出现尿毒症,是本病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 B. 心血管系统病变:以心包炎、心包积液最多见,还可有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C. 胸膜炎、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炎、肺不张,甚至呼吸衰竭。 D. 精神系统症状:如抑郁、躁动、幻觉、妄想、失眠、脑血管意外、偏瘫等。 E. 眼底出血、乳头水肿、视网膜有渗出物。 F. 其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肝区不适等。局部或全身淋巴结以及肝脾肿大。 (6) 实验室检查: A. 血常规三系减少。 B. ESR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IgG、IgA、IgM活动期增高。 C. LE细胞、ANA阳性。 D.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 E.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无论皮损区或正常皮肤的暴光与非暴光区均有免疫物沉积。 十一、一期梅毒典型症状是什么? 答:一期梅毒的主要症状为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侵入部位发生的无痛性炎症性反应,无全身症状和发热。 a) 潜伏期:3-4周 b) 好发部位:90%发生在外生殖器。男性的冠状沟、包皮及系带(同性恋常见肛门直肠)。女性的大小阴唇、宫颈、阴唇系带等处。 c) 皮损特征:初起为丘疹后成硬结,约1-2cm大,中等硬,不痛不痒,破溃后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周边隆起、基底平坦、肉红色、表面有少量浆液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周围有炎性红晕的无痛性溃疡。多数单发。经3-4周可自愈。 d) 其他:硬下疳出现1-2周,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痛热表现。2-3周后血清梅毒试验阳性。暗视野查到梅毒螺旋体。 十二、皮肤病有哪些基本损害(这个在07预防的时候貌似考了,好像要写出几个具体的出来) 答: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是掌握皮肤病症状,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发病特点,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损害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包括: 斑疹: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直径小于2cm。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macule) 丘疹: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papule) 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plaque) 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剧痒。(wheal) 结节: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可稍高于皮面。直径超过2cm的结节称为肿块。(nodule) 水疱和大疱:为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称水疱,直径大于1cm者称为大疱。(vesicle and bulla) 脓疱:为含有脓液的疱。(pustule) 囊肿: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一般位于真皮中或更深,可隆起或仅可触知,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可有弹性感。(cyst) 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所引起。包括: 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由于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scale) 浸渍: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由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所致。(maceration) 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表浅,基底层细胞仍存在,故愈后不留瘢痕。(erosion) 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ulcer) 裂隙: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fissure) 抓痕: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浅层的缺损。(excoriation) 痂:为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crust) 瘢痕: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scar) 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lichenification) 萎缩: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有细皱纹,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为局部皮肤凹陷,皮纹正常,毛发变细或消失。皮下组织萎缩为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的明显凹陷。(atrophy) 十三、试述带状疱疹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答: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临床特点为: (1) 好发于中老年人。 (2) 发病前常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感冒、劳累,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3) 皮疹最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但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4) 皮疹特点:典型者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水疱绿豆大小,疱壁较厚,疱液清澈,多数簇集性水疱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簇之间皮肤正常。皮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5) 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发生,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部分老年患者可留下顽固性神经痛。 (6) 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常水肿显著,并多伴有疱疹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7) 发生于耳的带状疱疹常伴有面瘫、耳鸣、耳聋等,称带状疱疹-面瘫综合症。 十四 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如何鉴别? 接触性皮炎 急性湿疹 病因 常发现明显致病外因, 原发性刺激或变应原 常不明确,以内因为主 起病 常突然急性发作 急性发作,但不骤然 接触史 常明确 常不明确 损害表现 从红斑到大疱,损害 较单一,境界清楚 原发性多形性疹,境界不清 发病部位 局限于接触部位 任何部位,对称,泛发 病程 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 常较长,易变为慢性 复发 不再接触则不复发 有复发倾向 斑贴试验 常阳性 不易发现致敏原
/
本文档为【皮肤性病学简答题和名词解释整理(08预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