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伤寒学仲景方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与应用

2018-09-08 6页 doc 66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伤寒学仲景方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与应用仲景方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与应用 瓮恒 为培养具有仲景学术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学好用好经方,面临的一个疑难性问题是仲景方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以及到临床上的具体用法,不能按原量这是共识的(如乌头汤中生乌头折今35~50g,原量用易中毒,折算过小则无功)。对此,也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讨,由于研究方法不同、论证角度有别、结论各异,且相差甚大。对“衡”一项,就有一两折3克、9克、18克、8克、13.92克等不同认识,仲景原方剂量使人难以遵从。 近年来,国内中医药界学者,研究文献、参照文物,并以黄钟律进行验证,达成共识。首先弄清了汉代度量衡的制...
伤寒学仲景方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与应用
仲景方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与应用 瓮恒 为培养具有仲景学术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学好用好经方,面临的一个疑难性问题是仲景方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以及到临床上的具体用法,不能按原量这是共识的(如乌头汤中生乌头折今35~50g,原量用易中毒,折算过小则无功)。对此,也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讨,由于研究方法不同、论证角度有别、结论各异,且相差甚大。对“衡”一项,就有一两折3克、9克、18克、8克、13.92克等不同认识,仲景原方剂量使人难以遵从。 近年来,国内中医药界学者,研究文献、参照文物,并以黄钟律进行验证,达成共识。首先弄清了汉代度量衡的,特别是东汉时期度量衡的单位量值,以期解决对张仲景方药剂量的换算。并针对古今煎服法的不同,当今煎煮法的改革,确定临床的实际用量,做到真实可信,实用价值,也只有真实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才能体现出经方的灵魂。 东汉度量衡是承用秦是和新莽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即颁布发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制作并推行铜权和铜方升。把禾巨黍作为度量衡的,禾巨黍即为黍子,有黄、赤、褐、黑色等数种。其中黑色者称为禾巨黍。在东汉以前就有栽种,由于本品大小均匀,品性稳定,故汉代规定为统一制定国家度量衡的标准。 一、东汉之度: 一个纵黍为一分 10枚禾巨黍之长为一寸(直径、宽度) 汉之一尺折今23厘米 《汉书·律历志》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禾巨黍中者,一黍之广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1965年从江苏仪征碑村东汉墓出土的铜圭尺,每尺长23cm(南博物馆藏)。1959年从洛阳中州大渠19号东汉墓出土的圭尺,每尺长22.9cm。今取10黍之长正好是23cm,这和东汉铜圭表尺相符,和玉尺的微小差别,可能是在制作精度上的微小差异,故可以结论:东汉之度量每尺长23cm。 二、东汉之量: 1200枚禾巨黍之容量之一“龠”,2400枚禾巨黍之容是为一合(汉之一升折今200ml) 《汉书·律历志》言:“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者,本起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禾巨黍中者……,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东汉铜龠,折算每升容200ml;上海博物馆所藏(公元116年)元初大司铜斗每升折算197ml。今取2400枚禾巨黍(即二龠或一合量),装入量杯中,为20 ml,则一升为200ml。此值正好和铜龠相符,而和铜斗略有出入,故可以说东汉一升折算为200ml。除此,在龠下还没有圭,国家计量局测出一圭容水0.5ml,一撮容水2ml及五撮为龠的进制度等。 三、东汉之衡 2400枚禾巨黍之重为一两,汉之一斤折今250克 《汉节·律历志》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本施,知轻重也……,本起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株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多,四多为石。西安文物管理所收藏一枚”第十一重四两“砝码钱,测得实重61.5克(十六两为一斤),一斤则为246克。后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文帝十三年五月下葬的168号墓的平衡杆上所标的累书文字,和一钱重的砝码,经有关专家考证,与西安出土的砝码量相符。今取禾巨黍2400枚称量(即汉之一两量)重16克,(十六两为一斤),每斤重256克,数值都在250克左右,故且将汉之一斤折今250克,最可取的。 仲景方药的折算 根据上述研讨结果,将仲景书中的方药剂量加以具体的折算。 (一)重量的折算: 2400黍=一两=二十四铢→1铢=100黍=0.65g 1分=6铢=3.9g 一两=4分=15.625g 1斤=16两=250g (二)容量的折算: 仲景对有些药物的用量和煎服,液体往往是用升和权衡,因此,对容量的折算又有液体和固体物的不同。 A、液体的折算: 圭=0.5ml 撮=2ml 龠=10ml 合=2龠=20ml 升=10合=200ml 斗=10升=2000ml B、固体物的折算 由于药物的种类和质地的差别,故相同体积的药物重量不同。因此不能概论1升等于多重。成都中医学院陈红旭等根据东汉1升为200ml的标准,从学院中药中心标本室称测的结果,可作借鉴: 各种药物每升重量一览表 品名 重量(克/10枚) 品名 重量(克/10枚) 品名 重量(克/10枚) 竹茹 24 苡仁 150 吴茱萸 82 白蜜 280 麦冬 126 庶虫虫 44 蜀椒 50 葵子 140 浮小麦 17 半夏 130 小麦 140 苇茎 24 赤小豆 160 橘皮 40 香豉 124 桃仁 120 麻仁 100 瓜蒌 100 杏仁 122 粳米 160 虻虫 16 赤石脂 218 五味子 90 芒硝 160 饴糖 270 至于书中尚有如豆大、如弹丸、如兔屎大等取象比类的用量形式,则可根据情况灵活应用。 (三)药物个数的折算: 在张仲景的方剂中凡以某药物的个数或枚数表示剂量者,应根据该药的实际情况折合重量。同种药物的质量大小根本上一致者,可以测量出每枚药物的基本重量,相差过大者则无法测量出较为准确的重量,如甘遂半夏汤方中的芍药五枚,而芍药的长短粗细差别很大。对比可参照该药在其它方剂中的用量以及该药所起的作用而定,对多数以枚数来表示用量者,仍取中心标本室干成品10枚重量折合成克数。如下表: 品名 重量 (克/升) 品名 重量 (克/升) 品名 重量 (克/升) 附子大者 200 半夏大者 12 杏仁大者 4 附子中大 160 乌梅中大 22 桃仁大者 4 川乌大者 100 栀子中大 15 枳实大者 200 川乌中大 70 大枣中大 30 虻虫大者 10 石膏鸡蛋大 1000 诃子中大 40 庶虫虫大者 90 獭肝中大 100 百合大者 100 水蛭大者 300 括蒌中大 300 甘遂大者 70 射干去苗 150 (四)其它方法表示剂量的折算: 1、长度的折算: 凡方剂中用长度来表示某种药物剂量的,一般是无法考证其确切的重量,因为只明确了长度,而没有明确药物的宽窄厚薄以及用药宗旨,斟酌用之。 2、方寸匕的折算: 方寸匕是东汉时始用之取药末的量器,即一寸见方带有长柄的药铲,汉之一寸折今之2.3cm,亦即用2.3cm见方的药铲铲取药末,以冒尖不落为准,至于折算的克数当视药物而定,如赤芍、当归、薏苡仁、附子一方寸匕为2 g、五苓散、猪苓散一方寸匕为1g。 3、刀圭的折算: 一刀圭是一方寸匕的一半。 临床度量衡的折算 仲景治病强调辨证论治,方药组成上重视用药计量,每一方后又特别提示煎药加水量,煎服法、护理及注意事项等,可谓用心良苦。但若把仲景原方药量按古今折算量值用于处方中,则实际用量则有失过大,后世出现应现经方药物缩减经方药物用量的倾向,其原因是: 1、改革煎药方法: 据历史发展进程推测,经方用药量大,主要是因为煮药仅煮一次,分次服用。后世医家随着社会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认识的不断深化,在用药进程中,发现煮煎一次,不能把有效成效煎尽,煎煮两次,药味尚浓,煎者三次,其味方淡。经试验:中药物剂成分的提取与煎煮次数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萃取法及即比定律,中药再煮一次,其密度下降45.7%,煎煮一、二、三次提取的有效成份分别为45%、70%、83.5%。因此在处方用药上减少了经方原剂量,而采用煎煮两次,乃至三次,以增加提取有效成份补偿原方剂的部分用量。此谓一个改革,为我们开辟最佳用药法的先河,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凡补中,肾气等诸补汤,滓合两剂,加水煎、竭饮之、亦敌一剂新药,贫人可为以此用皆应先暴令燥。”说明此一变革先由贫穷人服不起药而发现的。 2、拓宽动态观察是减少用量的另一原因。 经方一般均采用一次煮法,煎取量又多不服尽,常常“煮为三升,温服一升”、或“止后服”、“不必尽剂”,如桂枝汤方后曰:“以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3、临床用量几多为宜,据以上论述,有效成份的提取煎3次是煎1次的2倍,剂量可减少1/2;而今服药又常常是分温三服,体现拓宽动态观察及安全平稳,剂量又可减少1/2(仲景医圣、用药猛狠准,常人应有畏祸之虑)”,故可取原量1/4。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中亦说“大约古用一两,今用一钱是也”,基于明清两代计量数值近似,所以李、陈二氏说法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古一两今用一钱”的说法,不是汉与明清的实际比值,而是为临床换算方便而提出的简要说法,明、清一钱折今3.7克,约为4克(两)。 原方容积,个数、长度、写现量值,经古今量,折合后,在临床实际应用时,亦取折合量1/4,这样折合能保持原方匹配药物的比例,不会打破原方的君臣佐使而违背仲景的初意。 此法应用于临床,大量实践证明,是合理的,但若该方已标明为顿服量,则不得按此法换算。 举例说明:附子粳米汤 附子一枚 20g/4=5g 半夏半斤 130g/2×4=16g 甘草一两=4g 大枣十枚/4=3枚 梗米半斤 160/2×4=20g 预祝大家考试理想,未来有个好前程! PAGE 1
/
本文档为【伤寒学仲景方药剂量的古今折算与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