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

2018-09-08 24页 doc 174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7443

暂无简介

举报
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 第一编  博物馆学和博物馆 第一章 什么是博物馆学 第一节  博物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史 一、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二、中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提出,“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办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 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自英国人杰·格拉瑟1885年正式使用博物馆学(Museology)这一术语,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四、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的倡导者 五、中国近现代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
《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 第一编  博物馆学和博物馆 第一章 什么是博物馆学 第一节  博物馆学的定义及发展历史 一、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二、中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提出,“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办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 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自英国人杰·格拉瑟1885年正式使用博物馆学(Museology)这一术语,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四、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的倡导者 五、中国近现代博物馆学的研究及其发展 (一)、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博物馆学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是1936年6月出版的生物学家费耕雨、费鸿年编著的《博物馆学概论》和同年7月出版的上海市博物馆陈端志著《博物馆学通论》。 (二)、新中国初期的中国博物馆学 50年代,博物馆学的特点是以苏联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范式,指导中国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博物馆学 首先,列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培养博物馆学教学、科研和博物馆工作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式任务之一。 第二,成立了博物馆学研究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会。 第三,开展了有的博物馆学研究活动,形成了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奖励、学报、会议、出版规范或制度。 第四,开展了博物馆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国际化正在加速。 第二节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二、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地说,博物馆学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噗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三、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 博物馆学所运用的知识范围,虽然也包括或涉及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但主要还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因此,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四、博物馆学与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心理学、目录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关系 (一)、博物馆学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向广大观众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博物馆学与心理学 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观众,根本说来就是要解决如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的问题。这就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各种不同观众的心理状态,剖析观众的心理特征和实质,探讨影响观众的心理性因素。 (三)、博物馆学与社会学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博物馆,其中主要应研究人们是什么思想支配下参观博物馆的,这种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与其本人的其他社会行为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等等。 (四)、博物馆学与目录学 博物馆的藏品的编目,与图书编目基本原理一样。 (五)、博物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博物馆学要研究博物馆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职责及其活动方式,研究博物馆的管理目标、管理过程、原则和方法,就要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博物馆担负着促进社会培养人才成长的任务,同时博物馆本身也需要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机构,始终必须与社会公众保持良好关系,它的需求和利益必须与其交往的各种公众保持良好关系,它的需求和利益必须与其交往的各种公众的需求和利益结合起来,这就要借鉴和运用公共关系学的理论和知识。 五、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一定的研究方法必须与一定的对象相适应。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博物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二)、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2.运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1)分析与综合法 (2)历史法 (3)调查法 (4)比较法 3.注意跨学科研究 4.注意新的科学方法论的运用 六、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一)、“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二)、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学形成问世 (三)、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第二章 什么是博物馆 第一节 博物馆的定义及特征 一、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 博物馆一词源起于希腊语—Mouseion,意即“供奉缪司(Muse是掌管学问与艺术等的九位女神)及从事研究的处所”。 1989年9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2条再次修改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二、中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草案)。提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博物馆定义变化的趋向 第一,“博物馆是个非营利机构”的观念开始变化。 第二,强调博物馆是“人与物之间的结合”。 第三,主张博物馆新定义应反映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性,强调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 四、博物馆应具备的条件 作为博物馆机构应当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具有藏品也就是实物。第二要有基本陈列。第三要真向社会公众开放。第四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五、博物馆的特征 (一)、实物性 第一,“物”的收集和保存。 第二,“物”的研究。 第三,“物”的利用。 (二)、直观性 (三)、广博性 第二节 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 欧美比较通行的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把本馆的职能标志画在馆徽上:“Education(教育),Expedition(探索),Research(研究)”。 二、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三)思想品德教育 (四)科学研究 (五)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开展中外文化交流 第三节 博物馆类型 一、划分博物馆类型的理论意义 所谓博物馆类型,就是指一定数量的博物馆依据某种共同的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类别。 (一)、便于认识博物馆的特点和个性 (二)、分辨现有博物馆的薄弱环节 (三)、便于国内外博物馆间的学术交流 二、划分博物馆类型的根据 (一)、以藏品的性质和基本陈列体系的内容为根据 (二)、以财产(博物馆的藏品)所有权和管辖权为根据 (三)、以服务对象为根据 第四节 我国博物馆类型的划分、各类博物馆的功能及特点 一、类型的划分 外国博物馆的类型划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按照博物馆功能,大致归纳为三大类,即艺术博物馆,第二类为历史博物馆,第三类是科学博物馆。 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划分: (一)、划分为综合性、纪念性和专门性(也称专题性)三类。 (二)、从隶属关系按主管部门和领导系统划分。 (三)、按照博物馆的性质和陈列教育活动内容划分。 1.社会历史类 2.自然科学类 3.综合类 二、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 (一)、历史类 (二)、革命史类 (三)、民族类 (四)、民俗类 (五)、纪念类 (六)、文化艺术类 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 (一)、自然性质博物馆 (二)、科学技术性质博物馆 四、综合类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 综合性博物馆即地志性博物馆,主要为省、市、自治区博物馆。 第五节 博物馆的历史发展 一、世界博物馆的演进及发展趋势 (一)、博物馆的起源。出自于对原始工具、产品及自然物的搜集及文化珍品的收藏 (二)、中世纪的文物收藏 (三)、文艺复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博物馆的发展 (四)、十九世纪以来的博物馆 1.科学工业博物馆的发展。 2.大型博物馆的建设。 3.博物馆科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教育职能的加强。 (五)、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向 1. “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2.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学形成问世 3.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二、中国古代博物馆意识的萌芽 (一)、王室贵族对文物的搜集和保存。 (二)、古代公卿庙堂、武库对文物的保存。 (三)、汉代对文物的搜集及研究。 (四)、宋代、清代对文物的搜集及研究。 三、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城缪斯神庙和山东曲阜孔子庙堂 公元前3世纪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港口城市建立的亚历山大博学园中的缪斯(Muses)神庙是西方最早的博物馆。公元前5世纪在山东曲阜的阙里孔子故居建立的孔子庙堂是中国最早的纪念类博物馆。 从曲阜孔子庙堂到诸葛武侯祠,到李白故里、杜甫草堂、岳飞祠、文丞相祠,直到郑成功祠、林则徐祠等等,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纪念类博物馆。 保存和利用文物及遗址、遗迹、遗物,进行社会文化教育活动,这是东西方共同的一致性。利用保藏进行各种学术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这是亚历山大博物馆的特点。对于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依托其有关遗址,展示其遗物,建立庙堂,纪念他们的业绩,宣扬他的品德和思想,这是孔子故居纪念性博物馆的特点,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慎终追远”、追念前贤、尊崇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四、近代博物馆在欧洲产生和在世界各地发展 (一)、14至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物质条件渐趋成熟了。首先是藏品的增长。其次是收藏范围的扩大,从古物到自然标本,人们都有很大的兴趣,在收藏中注意了审美的和科学的价值。 (二)、17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这就是1682年向公众开放的英国阿什莫林艺术和考古博物馆。 (三)、18世纪,博物馆事业迈出了重要的前进步伐。在欧洲,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博物馆。其中,不列颠博物馆有较大影响。不列颠博物馆是在私人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奠基人是著名医生汉司·斯隆。 (四)、18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的博物馆也有了初步发展。北美洲最早的博物馆是175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珍品收藏室,美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773年在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城建立的。 (五)、18世纪末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93年7月27日,法国政府决定:巴黎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组成专门委员会管理。卢浮宫的开放,标志着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卢浮宫的开放,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法国大革命开创了博物馆社会化的弱点。 (六)、现代工业大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日益迫切。1851年英国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博览会。 (七)、日本在亚洲是建立博物馆较早的国家。明治维新以后,1871年建立了国立科学博物馆。 (八)、19世纪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些大型博物馆的兴建,其中美国史密松学院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可以作为代表。史密松学院建立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个很大的博物馆复合体。它的最初发起人是一位英国的化学家、矿物学家詹姆斯·史密松。史密松学院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群和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九)、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870年,是继史密松学院成立后美国建立的又一大型博物馆,标志了美国大型艺术博物馆的出现。 (十)、这一时期,博物馆专业化的发展趋向逐渐明显,考古的、艺术的、自然历史的、科学的、教育的等各种博物馆都建立起来了。 (十一)、19世纪博物馆事业上的重要发展是博物馆科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教育职能的加强。 (十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国的和国际的博物馆专业组织相继建立。 (十三)、在世界博物馆的历史上还不应遗忘20世纪前苏联社会主义博物馆的建设。 1919年11月,在列宁格勒建成了第一个革命博物馆,1924年又在莫斯科筹建苏联革命博物馆,并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各州建立地志性博物馆。 五、近代中国的博物馆 1848年西方的博物馆作为一种新事物开始介绍到中国。1898年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建立博物馆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1905年,在江苏南通建立了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一)、对近代博物馆的初期认识 我国首先注意到近代博物馆的人是徐继畲。 (二)、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张骞在江苏南通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随后,1906年至1910年在京师以及天津、山东等地陆续开办了几十个博物馆和一批陈列馆或陈列所。 六、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 (一)、1912—1937年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 1.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博物馆,是1912年由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在北京国子监旧址筹建的国立历史博物馆。 2.古物陈列所 1914年内务部在故宫文华殿和武英殿成立古物陈列所,首任所长治格。 3.科学教育博物馆 1916年10月,中国科学社成立,其社章明确提出采译各国科学书籍,设立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解决实业科学上的疑难问题。 4.故宫博物馆的建立 1925年9月29日善后委员会通过“故宫博物馆临时组织大纲”,推选蔡元培等九人为理事,李煜瀛任理事长,于10月10日在乾清门广场举行盛大成立大会,故宫博物馆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馆是一所以历史性建筑及宫廷原有珍藏为中心的综合性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5.前中央博物馆的筹建 1933年4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筹备处主任傅斯年。 6.20世纪20、30年代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我国博物馆思想 蔡元培,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各式博物馆或者给人生物进化教育,或者使之了解本族历史的发展,或者“提起普通人优美高尚的兴趣”。他希望研究能人教育者,“设法提倡此种有益之举,则获益尤非浅鲜也。” 博物馆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蔡元培指出,对于社会上的人,“不能不给他以一种美育的机会”,这就要依赖一些专设的机关。他说,经常到博物馆去鉴赏,对自己大有益处。它能鼓舞创造精神。博物馆可以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高尚的消遣;以增进普通人之智德。 7.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 (二)、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博物馆事业 七、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博物馆 (一)、法、英等外国人在中国建的博物馆 1.震旦博物院 震旦博物院是1868年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士韩伯禄(又名韩德)创建的。 2.上海博物院 上海博物院是由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1874年创立的。 3.华北博物院 该院1904年由法国传教士创办,地址在天津法租界海大道新学中学内,是这所教会学校的附属博物馆,标榜“化鄙陋为文明,起衰颓为强盛”。 4.济南广智院 1904年英国浸礼会教士惠特兰特·约翰·萨瑟兰(汉名怀恩光)在济南开办。 5.北疆博物院 6.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 (二)、日本在中国开办的博物馆 日本在中国建的博物馆集中在台湾地区和东北。伪“满洲国”的“国立中央博物馆”于1939年1月在长春成立,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 八、当代中国博物馆 (一)、对旧有博物馆的改造与整顿和筹备发展新博物馆时期(1949—1956年) (二)、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1956—1966年) 这个阶段,博物馆建设的一个特点是地志性博物馆的建立。这期间,纪念性博物馆和专门性博物馆也有发展。 北京三大馆的建设  1958年9月,党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前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军委也决定在北京兴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三大馆的建立,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标志。 50年代末,北京自然博物馆、地质部地质博物馆也相继兴建新馆,这是首都两个大型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三)、“文化大革命”中博物馆事业的破坏与停滞(1966—1976年) (四)、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还出现了多方动手办博物馆的新势头。各地许多部门、行业陆续办起了不同类型、不同体制、不同学科的博物馆。 近几年,国家又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一批大型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学会是中国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成立于1982年3月27。在每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博物馆学会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五)、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博物馆 1.香港特别行政区博物馆 香港科学馆是一座世界一流现代科技馆,1985年兴建,1990年9月竣工,占地27000平方米,其中展览场地7250平方米。该馆建馆宗旨是“激发市民对科技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了解科学对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寻求知识”。迪斯尼乐园即 2.澳门特别行政区博物馆 澳门有海事博物馆、大赛车博物馆、住宅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天主教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澳门博物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海事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澳门、葡萄牙和中国在海事方面的历史。 3.台湾地区博物馆概况 台湾地区博物馆最有名的当属位于台北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它依照北京故宫博物院形制而建,1965年落成,面积1万多平方米,珍藏着62万件我国历代文化艺术珍品,其中24万余件是原属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运到台湾的。 九、当代世界博物馆 第二编  博物馆专业工作 第三章  藏品征集、鉴定和管理 第一节  藏品 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所有博物馆都应该对藏品进行科学管理、科学保护和整理研究。这些工作应该做到:“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 藏品是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藏品研究,在国际博物馆学界一向被认为是博物馆的根本问题之一。 第二节 藏品征集 藏品征集是博物馆根据其性质、特点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不断补充文物或标本的基本业务工作。 一、征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藏品体现着博物馆的本质特征 (二)、藏品制约着博物馆的本质特征 (三)、藏品的数量、质量和研究程度是衡量博物馆规模的标志 (四)、随着各项建设的迅猛发展,文物被移动和毁坏 (五)、随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年事增高征集革命文物刻不容缓 二、征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的目的性 第一,要从博物馆的性质出发。 第二,从保护国家科学文化财富出发。 第三,从陈列的需要出发。 (二)逐步建立完整的藏品体系 征集的重点应放在本馆藏品中的空白和簿弱环节,亦即要尽可能地填补缺门,以保证藏品的系统性、完整性。其次,藏品的丰富与否,主要不在于藏品数量的增加,而应着重藏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丰富。 (三)科学的计划性 1.馆藏品现状的调查。 2.陈列的研究需要的调查。 3.征集来源的调查。 (四)加强预见性 (五)重要的当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外国文物的征集。 (六)做好征集品的整理、运输和移交。 (七)做好征集品科学的原始记录。 藏品征集要重视原始记录和原始资料,对征集品的有关情况,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记录要求真实,准确。藏品的原始记录,以文物为例,要求主要有以下项目: 1.名称。 2.流传经过。 3.地点。 4.时代。 5.所属关系。 6.用途。 7.质地。 8.保存情况。 9.征集者和征集时间。 10.评价。前人的评论、著录。 11.参考文献。参考资料。 三、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 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有: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征集、社会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等等。 (一)社会调查与搜集 1.收购 2.接受捐赠 3.馆际交换 4.拨交 5.专题征集 (二)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是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之一,人文科学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的藏品,主要通过考古发掘来获得。 (三)标本采集 1.要具备采集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2.要采集完整的标本 3.及时进行保护性加工处理 4.采集复份标本 5.做好采集记录 (四)民族学材料调查 1.调查是获取民族文物的主要途径 2.征集文物工作要依靠群众 3.征集文物要坚持协作的方法 第三节  藏品鉴定、定名和定级 一、藏品鉴定 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辨明真伪,考评内涵,评定价值,也应包括定名和定级。其目的是保证藏品的科学性,为国家保护真实的科学文化财富。同时,也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公开展出,研究利用,把好真伪这第一道“关口”,并提供藏品的价值、名称、时代、级别等鉴定成果。鉴定的重点是传世古代文物。鉴定,首先是辨明真伪,是真文物,还是伪造的文物。我国文物鉴定方法,通常有凭借长期经验的传统直观方法,考证方法,调查方法,和运用现代技术设备的科学检验等方法。鉴定文物,首先就要掌握当时的时代特征,这是鉴定文物的一条重要依据。如鉴定书画,先要了解书画的发展史,认识其时代风格及每个作者的个人风格。如以铜器鉴定为例,要鉴定铜器,先要了解铜器的发展历史,各个时代铜器的品种,形制演变的时代特点。藏品评价,评定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揭示藏品内涵价值的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二、藏品定名 鉴定文物,首先要讲鉴定的是什么?这就需要准确的定名。 现在藏品的定名,国家已有统一的基本规定。自然标本应按照国际通用的有关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的命名法规定名。 1.时代、款识、作者。 2.特征、纹饰或颜色。 3.类别、器形或用途。 此外,还需注意: 1.有历史、艺术价值而本身有残缺的藏品,应先注明。“残”字,如:残水陆攻战纹铜鉴。 2.凡不能分割的文物,定名时应标在一起:成组的文物,完整无缺者,要定一集体名称。失群者应在单个名称前标上集体名称。 3.凡文物无铭文,款识,又无特殊纹饰者,器名前标质地。 4.凡文物附属的附件,不标在名称内,只在注中,如错金龙纹剑,后加“附鞘”。 5.文物质地,一般在定名时可不标明。 三、藏品定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话细则》的有关规定,我国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另外,在介于藏品和非文物之间的,还有参考品。藏品划分等级后,应将一级藏品编印简目,建立档案,上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节  藏品登记、编目和管理 藏品的科学管理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这些步骤除鉴定、定名和定级以外,主要是:登记、分类、入库排架、编目、统计、建档、检查和清点。 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二是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藏品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一、藏品登记 藏品登记要建立起一套完整、准确的藏品登记账簿,这包括:藏品登记簿、藏品分类登记簿、参考品总登记簿、借出品登记簿,以及复制品登记簿等,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藏品总登记簿。 二、藏品分类 藏品分类是按一定的分类方法,把具有同一特征的藏品聚集在一起,不具有这一特征的区别出去,另行分类。 藏品分类是藏品科学管理、整理研究和提供的中心环节。分类的目的,第一是便于藏品的科学管理。分类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便于整理研究、提供使用。 三、入库排架 藏品分类后,一般多按类入库排架。分类排架后,每件藏品都在库房中有了固定的位置,应按此制定库内藏品方位卡,标明藏品在库内的具体位置。 四、藏品编目 藏品编目,简单说来,就是编制藏品目录。 藏品目录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公用目录和工作目录两种。公用目录是藏品保管部门对外提供检索藏品使用的目录。工作目录主要是供藏品保管部门内部工作使用的内部目录。各种藏品目录中,最基本的是分类目录。 五、统计和建档 (一)、藏品统计 统计就是对藏品实行计量化管理,通过准确的数字来全面反映藏品的实际情况。 通常需要以下几种基本统计: 1.藏品年度综合统计: 2.藏品变动分别统计: 3.藏品动态统计: 4.藏品保护统计: 5.藏品损坏统计: 6.藏品检查和清点 (二)、藏品建档  藏品档案包括每件藏品有关的历史资料、鉴定记录、修复记录、使用记录、有关的研究著录,以及照片、拓片、器物绘图、检验报告等等。 1.藏品征集原则和入藏规定: 2.藏品的鉴定制度,鉴定组织。 3.藏品登记制度和账册体系。 4.藏品分类法: 5.藏品编目条例: 6.藏品出入库制度及批准手续。 7.一级藏品管理和提用制度。 8.藏品统计的规定。 9.藏品修复、复制规定。 10.库房安全措施的管理和检查的规定。 11.库房工作细则,修复工作细则,文物保护实验室工作细则等等。 第四章  藏品计算机管理 第一节  藏品保管工作计算机化的主要内容 (一)、藏品检索和统计 (二)、藏品保管环境自动化 (三)、藏品安全和防盗 (四)、藏品现状测量 第二节  保管工作计算机系统开发原则 第三节  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规范化 (一)、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1.信息检索。 2.出入库管理。 3.更改记录。 4.藏品统计。 5.口令核定。 6.快速登录。 (二)、藏品保管工作规范化 要实现藏品保管工作计算机化,必须对所有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和处理对象实话规范化。 第五章  藏品保护 第一节  藏品保护的概念和内容 一、文物的损毁与质变 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受损的原因,应归于人类自身和大自然。 对抗人为的破坏力,是藏品保护管理方面的问题。 而自然力对文物和自然标本的破坏,应依靠科学技术。 二、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藏品保护是自然科学中一门研究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现象遗存的质量变化规律的科学。内容包括: (一)、分析藏品的成份结构。 (二)、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 (三)、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葬环境。 (四)、研究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 (五)、藏品的保养方法。 (六)、藏品的修复技术。 (七)、藏品的年代测定技术。 (八)、藏品的复制技术。 (九)、自然标本制作技术。 三、藏品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文物原状的概念 (二)、消除隐患保护健康的原状 (三)、预防性保护为主 (四)、适当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五)、继承弘扬传统的文物修复保养工艺 第二节  藏品的保存环境 影响文物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环境气候、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文物的损坏,并非某一种因素单独在起作用,而常常是几种因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为了藏品的保存,需要对博物馆的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环境气候 在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并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衡量博物馆气候环境的主要指标,是建筑物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博物馆建筑物内气候波动,气温日较差不得高于2-5℃,相对湿度的波动不得大于5%,一般不会造成藏品损坏。 对文物破坏的基本因素是水,防潮湿、防干燥是改善文物保存环境的必要措施。有机质的制品对湿度要求尤为严格。空气湿度过大,对文物的破坏作用除微生物破坏之外,还有机械破坏和化学破坏。 为了控制博物馆室内的温湿环境,需要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以下措施。 (一)、安装空调系统。 (二)、减缓室外不良气候的干扰。 (三)、使用温湿度调控设备。 (四)、控制文物柜、陈列柜的小环境。 (五)、使用调湿材料。 二、空气污染 (一)、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可分为:工业企业排放源、汽车排放源、家庭炉灶排放源。 (二)、空气污染对藏品的危害 二氧化硫可使金属锈蚀,纺织品、纸张酥碎,绘画、彩塑变色,皮革、毛皮断裂脱毛等。 石雕受酸性污染物侵蚀的后果是明显的。 硫化氢,可对铜、铁、银、锡、铅等各种金属起反应,生成暗色的金属硫化物。 氯化物对藏品的破坏不仅普遍而且严重,它能使纺织品、纸张、皮革的纤维断裂,金属腐蚀矿化,有色材料变色、退色等。 灰尘中的化学微粒,特别在遇水分时,能与藏品材料发生化学变化,千万对藏品的损害。 制作库房陈列室保存设备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和金属。 木材的挥发性成份对金属藏品造成腐蚀,对纸质藏品可加速酸化问题,引起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金属材料具有硬度高、弹性强、坚固耐久、机械成型、整齐规范、抗震防盗、不怕生物危害、不易燃烧、不挥发污染物等优点,故被逐渐用于制作藏品库房设备的材料,以金属代替木材是发展方向。 (三)、博物馆空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首先要制定博物馆空气质量标准。 排除污染源是保护博物馆环境的根本方法。 绿化环境减缓污染,为藏品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控制改善博物馆建筑物内的空气环境,使空气污染物进入博物馆建筑物内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 三、光线辐射 采光照明是参观和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基本要求,但光线对有机质地材料制品都有损害作用。 (一)、光线辐射对藏品的损害 有机质地的对光的稳定性很弱的藏品,称为光敏性藏品。无机质地的对光的稳定性强,称为非光敏性藏品。 光辐射的破坏力主要是紫外光,红外光和可见光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光辐射对纤维的破坏作用是渐进的变化过程,光照停止,其破坏作用仍在继续。 (二)、防止光线辐射损害藏品的措施 1.库房建筑应避光。 2.门窗和柜面玻璃的选择。 3.紫外线吸收剂的应用。 4.人工光源的选择。 5.低照度照明。 6.封闭贮藏。 四、生物危害 在藏品保存的环境中,生物对藏品的危害来自害虫和微生物。 (一)、害虫对藏品的蛀蚀 (二)、微生物对藏品的劣化 霉菌所造成的有机酸会使纸张酸性急剧增加,使纸张泛黄、脆裂。菌群发育使得纸张、纺织物胶结粘连成砖块状。 (三)、害虫酶菌的防治 对害虫霉菌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藏品贮存空间和设备要进行消毒杀虫处理。 我国古代的药物防蠢技术是卓有成效的,经长期杀虫避蠹实践的积累,古代使用的杀虫防蛀药物,昆虫有显著的毒杀作用。 藏品保护技术的核心是修复和保养,即治和防两方面。对已损藏品进行技术处理,使其病害消除,劣化现象受到控制,毁损得以恢复的工艺过程为藏品修复。为阻止或延缓藏品劣化变质,而采取的防护技术措施为藏品保养。 第三节 人为因素和意外事故对藏品的损害及防护 一、包装运输不善造成的损害 二、提取环节造成的损害 三、安全措施不利造成的损害 四、对自然因素造成损害后处理不当引起的损害 五、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及应采取的措施 六、意外事故的损害 七、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各种隐患 第四节 各类材质藏品的保护 一、青铜品的保护 中国古代青铜文物,特指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国青铜时代青铜文物,也泛指其后的青铜制品和其它铜合金。 (一)、青铜器的腐蚀机理 金属受外界环境影响,会出现返回原矿物的矿化腐蚀现象,即由于外部介质的化学作用和电化学作用,使金属从元素状态转化为化合物状态,导致金属文物劣化变质。 瑰丽斑斓的腐蚀产物,增添了青铜器的艺术效果,成为庄重古朴、年代久远的象征。锈层一般并改变青铜器的形态,而且铜锈的性质较稳定,不致使器物破坏。所以,这类腐蚀层应保留。 青铜器腐蚀物中的淡绿色粉状锈是青铜器的大敌,它的危害性在于其腐蚀反应不仅在表层,还会在铜体内反复进行,致使器物畸形、纹饰剥落、铭文模糊、穿透器物,及至使整个器物粉化、断裂、酥瘫,完全损坏。 (二)、青铜器的修复工艺 对残损破碎的青铜器,首先要做整修复原技术处理,恢复器物整体原貌。有整形、补配、錾刻、固接、修饰等工序。 (三)、青铜器除锈去污方法 方法有:工具法、清洗法、超声波法、喷砂法和药物法等。 (四)、青铜器的缓蚀防护技术 保护腐蚀青铜器的关键是有害锈的防治,其途径一是将铜的氯化物转化为不含氯离子的稳定物质,一是将铜的氯化物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封闭起来,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隔绝。 1.碱浴法。 2.氧化银法。 3.苯骈三氮唑(BTA)法。 4.电化还原法。 二、铁器的保护 (一)、铁器的腐蚀机理 铁器腐蚀机理复杂,是化学、电化学和细菌腐蚀交错作用的结果。 因铁锈质地疏松,形成充满毛细管的多孔性表层,吸附着大量水分、无机盐和污物,使铁器腐蚀加剧。 (二)、铁器保护技术 保护铁质文物同样应保存其古色古香的外貌,对其锈层要以保护为宜,将矿化层完全还原为金属铁的做法一般是不妥的,而应带锈保护。 三、陶瓷器的保护 (一)、陶瓷器的材料 陶瓷器是以天然硅酸盐为原料制成的器物和艺术品。 陶瓷包括实用器、明器、陶俑、陶范、唐三彩、紫砂器等陶质制品,其原料为粘土,经配料、制胎、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制成。 瓷器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经配料、制胎、成型、焙烧等工艺而成。瓷器质地致密、坚硬、光滑、不易吸水,其损坏多为机械性损伤。 (二)、陶瓷器保护技术 出土陶器表面粘附着污垢可用蒸馏水冲洗。 破碎的陶器,需经清洗、核拼、粘结、补配、修饰等工序,才能恢复器物的原貌。 酥裂粉化的陶器用渗透加固法,渗透剂可用聚醋乙烯酯乙醇溶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丙烯酸酯乳液。 陶器残缺部位的补配材料,有石膏、旧陶片、旧陶粉加粘合剂、新烧陶配件和塑性面团等。 瓷器的损坏多为机械性损伤,瓷器保存以防震、防压、防撞击、防摔为,已破碎的瓷器,经核拼、粘结、补配、做色,上釉等工艺,可恢复瓷器原貌。 海洋打捞出水的陶瓷器,其保护技术措施是脱除盐分和清除海生沉积物 四、玻璃器的保护 原始玻璃昂斯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的两河流域和欧洲一带。 我国古代玻璃自西周以来历代皆有出土。 玻璃器的腐蚀与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环境相对湿度过高,乃至泡在水中,都会侵蚀玻璃。 五、漆木器的保护 漆器是由胎骨和漆皮组成的复合体。 出土后相对稳定的环境被破坏,会导致漆器的劣化变质。 饱水漆器的定形加固,是保护古代漆器的关键。 饱水木质文物不能在一般的环境中任其自然干燥,因这样做会导致干缩和开裂。对饱水漆木器脱水的定形的方法有十余种,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设法使漆器的木竹胎体的过量水份除去,同时不改变器物原有形状。其二,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充填加固器物,提高漆器的强度,易于保存。 自然干燥法。 真空干燥法。 溶剂联浸置换法:醇醚联浸或醇醚树脂联浸法 渗透加固法: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 六、纺织物的保护 (一)、纺织物的材料 古代的纺织物有丝、毛、麻、棉等。 纤维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吸水性和吸收其它液体的能力。 纺织物属有机质地藏品,易受霉菌锓蚀、害虫蠹蛀、光线照射而损坏。因此,纺织物应放置在良好的环境中保存。 (二)、纺织物的保护方法 清洗去污是保护纺织物的首要工序。 糟朽严重的纺织物,为了陈列和保存需要做适当的加固。 托裱加固法。 夹衬固守法。 树脂涂布法。 丝网加固法。 真空积膜法。 接枝加固法。 七、纸张的保护 (一)、纸张的材料 古纸原料是以麻、树皮为主植物纤维。 植物纤维纸的机械强度指标一般皆低于以前使用的记事材料,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纸张纤维素氧化,纤维断裂,强度降低,极易受损。 (二)、纸张的保护方法 古代纸质文物多有残损、脆裂、酥粉、糜烂、粘结、虫蛀、污渍等现象,有的干如粉,有的湿如泥。修复古代纸质文物,经清洗去污、揭取画面、相逢补加固、全色作旧、裱褙装钉等工艺,使已损书画、古籍得以恢复原貌。 八、自然标本的保护 博物馆藏品的另一大类为自然标本,包括生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岩矿标本、土壤标本、陨石标本等。但一般以生物标本为主。 (一)、生物标本的材料 物物标本制作方法分为:录制标本、干制标本、浸制标本、压制标本、包理标本、骨骼标本等。 (二)、生物标本的保护方法 浸渍保护法。 脱水保护法。 包埋保护和压制保护法。 剥制法。 第六章   陈列研究与设计 第一节 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征集与陈列展览 藏品的征集是博物馆获得藏品的手段,尤其是新馆的建立,由于陈列的需要,必须进行征集,征集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陈列的结果。 二、保管与陈列展览 保管部门保管好藏品并为陈列服务责无旁贷,陈列又是保管的延伸,即藏品从库房到陈列室,虽保管的条件改变了,但保护文物的原则没有变。 三、科学研究与陈列展览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首先要为陈列展览服务,为陈列展览提供其科学的根据及经过研究的文物。其次,又具有独立性,完成多种科研项目。 四、讲解与陈列展览 讲解是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但是讲解必须要以陈列展览为蓝本,没有陈列展览做蓝本,不能算是博物馆的讲解。 五、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 一座博物馆首先必须要有比较稳定的主题、内容、完善的艺术形式构成的基本陈列。同时,也要有小型多样、经常更换展品及内容的临时陈列,以保证陈列水平的不断提高,避免工作中的不必要浪费和损失。 第二节    陈列和展览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 第三节 各类陈列的特点 不同性质的博物馆有不同的陈列。 按陈列内容来区分,我国博物馆的陈列主要有以下几类: 1.社会历史类陈列; 2.自然历史类陈列; 3.艺术类陈列; 4.科学技术类陈列。 一、社会有历史陈列特点 社会历史陈列,主要是系统地展示全国或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和基本线索/ 革命纪念陈列是社会历史类陈列的重要部分,也有自己的特点。 我国革命纪念馆大都是在纪念对象活动的旧址建立的。 二、自然历史陈列的特点 自然历史是展示自然界某一部分的基本部门的基本内容,提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陈列内容包括动物、植物、人种、古生物、地质、土壤等的形态、生态、分类、遗传、进化等。 三、艺术类陈列的特点 艺术陈列主要通过造型艺术作品,反映人类的艺术实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揭示美的本质,经人以美的感受和教育。表现艺术陈列的实物范围很广,包括绘画、版画、木版水印、招贴、插图等,以及其他艺术品种。 四、科学技术类陈列的特点: 科学技术博物馆是我国近年兴起的十分重要的博物馆类型。 第四节 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一、基本原则 (一)先进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二)先进的科学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艺术性和普及性,但要正确处理文物标本与辅助材料的关系,力求先进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四)增强精品意识,创作陈列精品,坚持丰富多彩和少而精相结合。 二、基本步骤和方法 (一)、设计阶段 1.总体研究与设计;陈列选题的研究与确定 2.总体研究设计的任务;总体研究设计主要解决陈列全局性的重大总题,总体研究设计工作,可以要据各博物馆的不同情况,组成专门小组(委员会)来负责进行。 3.内容研究设计;陈列内容研究与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根据陈列主要题进行陈列内容的研究,制定陈列内容设计。所谓陈列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陈列主题所要表现的有关科学内容,一是表现陈列主题所需要的文物、标本以及其它展品。 4.陈列大纲和陈列计划;所谓陈列内容设计方案,就是陈列大纲和陈列计划,可以根据需要先拟制比较简略的陈列大纲,再经进一步研究、充实,制定详细的陈列计划。陈列大纲,就是陈列主题框架。简言之,即陈列纲目。陈列方案,即陈列的具体计划,是陈列大纲的具体化。陈列方案要列出全部的陈列品,包括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 5.陈列大纲分析及举例。 (二)、制作阶段 1.辅助展品的设计与制作;陈列内容的研究设计工作,还应提出陈列辅助展品的项目和要求,并写好各类说明。 2.各种陈列设备的制作。 (三)、布置阶段 1.设备的现场安装与布置; 2.陈列品的摆放。 (四)、展出阶段 1.陈列开放现场的评估和准备; 2.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第七章 陈列艺术 第一节 陈列艺术设计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陈列设计,由陈列内容设计和陈列形式设计组成。 陈列的思想和陈列的内容存在于一定的形式之中,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只有通过和它相统一的完美艺术形式相结合,内容才能得到准确、鲜明的表现。 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实现先进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和谐统一,是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艺术形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展出与参观环境 二、正确地理解展出主题与民展出内容 三、组织好展品,给它们以恰如其分的陈列地位 四、陈列艺术形象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五、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六、整体完整统一下的多样变化 七、要富有艺术感染力 八、要善于借鉴,勇于创新 第二节 总体艺术设计和部分艺术设计 陈列形式艺术设计包括总体艺术设计和部分艺术设计两部分。 一、陈列总体艺术设计 整个陈列的总体设计,由总体内容设计和总体形式艺术设计密切结合而组成。 二、陈列的部分艺术设计 具体陈列内容的具体艺术设计,简称具体设计或部分设计。 具体设计包括场面设计、辅助陈列品设计和柜内设计与文物的艺术加工等。 (一)、场面设计 (二)、辅助陈列品的艺术设计 (三)、柜内设计与文物的艺术加工 第三节 艺术形式设计的条件和方法 陈列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同样具有一般艺术创作的过程,即确定主题,研究主题,搜集和熟悉素材,进行艺术构思,然后进行艺术创作过程。 一、陈列展出场地的状况,对于陈列展出的艺术效果有很大关系。 二、陈列设备和陈列用具,可以补充或弥补陈列建筑的不足,为展出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展品的形体对陈列艺术形式有重要影响。 陈列方法是陈列内容的表现手段,是组成陈列艺术形式的基本因素。 (一)、系统分类陈列法 (二)、复原陈列法 (三)、景观陈列法 全景画陈列法是景观陈列法的发展,配合以声、光、形象的多媒体表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集中陈列法 (五)、中心陈列法 第四节 一般艺术规律在陈列形式中的运用 一、形体与空间 形体存在于空间。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不同,感觉也不同。一个物体摆在一定空间的正中、一侧或一角感觉就不一样。物体大小与空间的比例不同,感觉也不相同。 二、明暗与色彩 形体是通过光线传到人们的眼睛,而被视觉神经感觉的。光线的明暗与色彩的冷暧变化,在陈列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光线与色彩处理的好坏,对陈列艺术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质感与量感 质感是指反物体的质地给人们造成的感觉。质地本身的不同,给人造成的性格感觉也不一样。 量感是指人们对于物体的大小、体积、重量等的感觉。但同样大小的物体,由于明暗、色彩与质地的不同,给人有量感也不一样。 四、具象与抽象 具象是指造型艺术中尽可能表现的具体、尽可能和物体本身一模一样的表现方法。而抽象则是造型尺可能地概括简练,使观众只感到是某一种物体:所谓“神似”,但并不和原来物体一模一样。 五、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也就是展品组合中稳定感正性光刻胶不稳定的问题。 六、静止与运动 一件文物或标本陈列在那里不动,它是静止的。但全部是静止展品,也会令人乏味。而运动着的展品,最容易吸引观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八章 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技运用 第一节 动态陈列的出现和发展 动态陈列的明显特点是展品在运动中向观众演示某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或某种功能,而不是在静态中让人参观、静止地传播某种信息,动态陈列在演示中大都需要观众参与进来,自己触摸,自己操作,亲身实验。 第二节 动态陈列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一、这种与高新科技相结合的动态陈列,实现了博物馆展示方法的一种创新、变革和发展,为博物馆陈列展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大大丰富了博物馆学的内涵。 二、动态陈列的展品,有些是为了向人们展示某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或某种功能,运用科学技术并结合艺术,所设计、创制的一种新展品——仪器或机械。 三、动态陈列中展品所负载的信息,需要观众触摸展品、操纵展品,参与到动态陈列中来,实现与展品互动,展品传递信息的通道,在动态陈列中大大拓宽了,传递信息的功效大大增强了。 四、在动态陈列中,观众不再是客观的旁观者,而是陈列的主动参与者。 五、动态陈列和静态陈列,是两种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动态陈列和静态陈列一样,有自己的优越性,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第三节 陈列面临的新问题和高新科技的运用 一、新建博物馆及新装修馆舍建设中遇到的设计问题 二、电脑设计及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三、新装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运用 四、产业化艺术设计人才的利用 五、博物馆艺术设计人才的利用 第九章 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第一节 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主要任务 一、为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陶冶情操服务 二、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 三、为成人终生教育、回归教育服务 四、为科学研究服务 五、旅游观光和文化休息服务 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服务的对象 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 一、社会公众、观众和目标观众群 在我国博物馆的多年实践中,每当筹划举办一个陈列展览或某项社会教育活动,往往提出首先要明确它的主要服务对象。这个主要服务对象也就广泛观众中的特定目标观众群。 观众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博物馆全部活动的服务对象,而且观众的正当要求和愿望是代表社会论促进博物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动力。 二、观众的一般构成 博物馆的服务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因此,它的观众构成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其中包括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素养的各种各样的人。 观众的构成,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 观众的构成还与博物馆的所在地区以及季节有关。 (一)、从年龄分析 1.少年儿童 2.青年 3.中年 4.老年 (二)、按参观目的的分类。大体可分为三类: 1.学习型 2.科研型 3.观光休闲型 三、观众的调查研究 对观众的调查研究,包括:观众类型、观众组织、观众的参观心理、参观兴趣等方面。调查了解观众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 四、观众因素分析研究与“新展览方式” 五、博物馆之友、会员和志愿工作者 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和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虽有不相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公众性团体。 第三节 社会教育与服务的主要方式方法 一、陈列讲解:组织学生来馆参观;辅导学校教师; 二、流动展览: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活动;举办讲座。 三、电化教育:组织各种宣传活动。 四、服务设施:提供教具和参考资料。 第四节 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功能 一、搜集保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物标本和其他珍贵资料 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四、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五、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 第十章 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学研究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和类别 一、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是影响博物馆水平的关键 二、博物馆研究的类别 (一)学术性研究 (二)普及型研究 (三)服务性研究 第二节 博物馆科学研究的任务和特点 一、博物馆本身的科学研究,首先要结合各项工作的需要,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本馆藏品,同时,也要研究与本馆性质、任务有关的学科。 二、为社会上有关科学的研究工作提供经实物为主的资料、信息和咨询。 第三节 博物馆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博物馆学理论研究 (一)对博物馆的历史及前景的研究 (二)对博物馆性质及职能研究 (三)藏品征集和科学管理研究 (四)陈列研究 (五)社会教育研究 (六)建筑和设备研究 (七)科学管理研究 二、博物馆学与相关专业学科综合研究 (一)博物馆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 (二)博物馆学与文物鉴定学和古器物学的关系 (三)博物馆学与展览学的关系 (四)博物馆学与社会教育学的关系 第四节 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成果如何体现 一、体现在藏品电鉴定、科学管理、科学保护的水平上。 二、体现在陈列水平上。 三、体现在辅导参观和编著陈列、藏品图录和有关论著等出版物。 四、体现在国际交流中。 第五节 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一、发挥学术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作用 二、加强博物馆的科学研究的计划性 第三编  博物馆管理 第十一章 博物馆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 第一节 博物馆管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离开了这种管理,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就很难充分实现。 博物馆管理的任务,一般说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全国或一个省(市、自治区)为范围,进行博物馆事歪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一是从一个博物馆的性质、任务、现状和发展前景出发,进行单体博物馆的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管理。 我国博物馆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原则: (一)、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二)、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依靠社会主义办馆 (三)、从博物馆的特点和实际出发 (四)、提高效率,讲求实效 第二节 博物馆管理是多样性系统工程 第三节 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一、基本管理目标 本馆工作条例或章程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实施,即具有法规性质。而成为本馆管理的基本目标。 二、阶段性管理目标 根据基本管理目标应制定三年或五年的阶段性管理目标,这就是博物馆的中期规划。 按照性或中期目标即可以制定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即年度的管理目标。 同时还应明确,现代社会中的每个开放组织都须通过它的社会职能的实现来获得自己生存的权利。 第四节 理顺管理机制,增强运营活力 博物馆管理机构设置应认识遵循的原则主要是: (一)、精简效能的原则。 (二)、责权相称原则。 (三)、相对稳定的原则。 第五节  博物馆人员管理 一、我国博物馆的一般组织机构模式 我国博物馆的内部机构一般分为行政、业务两大部分,实行馆、部(组)两级制。 我国现行的“三部一室”(即保管部、陈列部、群工部和办公室)的机构建置。从多年来实行情况看,有着许多优点,也有不少缺点。 二、选拔称职的馆长:办好一个博物馆一要有一个好的馆长。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建设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四、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好党政管理人员队伍。 五、加强博物馆人员培训 六、逐步建立起志愿者队伍 目前一般博物馆借重要人才及人才资源主要包括:部分时间人员、义务工作人员,实习学生、科学家义务人员等。 第六节 博物馆财务、安全制度 一、财物管理 二、库房保管措施 (一)、博物馆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建立健全保护和管理的专门机构 (三)、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素质 (四)、改善保管条件 (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三、库房的科学管理 (一)、藏品要科学排架 (二)、藏品要科学管理 (三)、藏品要科学使用 第七节 博物馆的规章制度 一、博物馆规章制度的意义 博物馆的规章制度,对于实现博物馆的目标,保证博物馆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着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博物馆规章制度,是以法治馆的体现。 二、国家制定的法令法规和博物馆立法 三、制订博物馆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二)、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博物馆工作和事业发展的规律 (三)、要保持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具有广泛性 (五)、博物馆规章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第十二章 博物馆自筹资金的考察 近些年来,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共同问题。 国际博协(ICOM)对博物馆的“非赢利机构”的要求,应该理解为:博物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即不能像企业那样把营利作为闪提和目的,但并不排斥在进行有益于社会和观众的活动中,取得合理的经济补偿和收益,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事业的发展。 第十三章 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建筑是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实现自己社会功能的重要物质条件。 博物馆建筑又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之一,直接关系着城市的景观,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或地方的文代象征。一个博物馆如果具备了独特的格调和风貌,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人们乐于参观和在这里从事各种活动,更邓地为现代城市服务。 第一节 博物馆建筑的总体布局 一、馆址的选择与环境的结合 在选择新建馆址时,除了必须遵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外,还要符合博物馆性质、职能的要求。 二、平面布局与立面造型 博物馆的组成部分重要的有:陈列厅、文物藏品库、各项业务办公用房、后勤管理以及机房变电室等附属用房。 总的来看,我国博物馆的布局与造型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集中对称布局,严谨、端庄、高大的体型。 (二)、分散不对称布局,自由活沷、轻盈流畅的体型。 (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即把博物馆的主要部门,如陈列展览室、观众休息室,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在一幢大楼内,并布置在总体平面的显要地段,在其立面造型上也要突出显示这一主要部分。其他业务部门与行政管理以及附属设施分别独立布置。各部门之间可以运用长廊的建筑形式串连起来。 三、结构的选型与材料的选用 博物馆建筑结构的选型要有适应性与安全性。 第二节 博物馆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 一、陈列厅的布局、参观路线与空间处理 陈列室是在接待广大观众参观的场所,也是博物馆向广大观众宣传教育的课堂,在这里,经常有大量观众出入、聚散,是博物馆建筑最主要的部位。 (一)、陈列厅布局 1.环型布局: 2.放射型布局 3.放射环型布局 (二)、参观路线 参观路线的方便得当取决于陈列厅的布局。 (三)、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处理是陈列厅布局、参观路线构成浑然一体的组成部分。 陈列厅室空间处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门厅的处理 门厅的组织安排,往往要赋予人的感情移入,有意识地诱致人们对空间的变化引起思维上的反映。 2.陈列厅的空间尺度。空间尺度要注意实用与功能。高大空间显得气魄、开朗、舒畅,小空间尺度宜人,有亲切感,这是人所共知的。 3.陈列厅的装修与色调。要适合博物馆陈列特殊功能的要求,其装饰应以简洁、大方、朴素为宜。色彩宜淡雅调长,光线宜柔和明朗,材料要注意吸音、保温、弹性的效果,避免与减少噪音对听觉的干扰。 4.陈列厅的层数与音响。为了减轻观众疲劳,提高参观效果,陈列厅应尽量用低层形式不宜,最好不要超过三层、 二、藏品库房的布局与设施 (一)、藏品库的面积布局与地区特点。 (二)、藏品库建筑结构材料与室内装修 (三)、藏品库的采光照明 (四)、藏品库的通风和温度调剂 三、各种附属用房的设置与比例关系 博物馆除陈列厅、藏品库等主体建筑外,还必须有一系列的附属部门建筑,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打字复印室、小卖部、食堂、锅炉房、配电室、车库、各种设备的机房、危险品储藏室等。 四、采光与照明 博物馆对光照要求(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观赏舒适;光色、质感好;避免眩光和阴影;对比适当;显色好。有立体感;对展品有害辐射小,以及经济实用等。 五、室内环境及其控制 文物藏品受损害主要来自环境的温湿度、空气污染、微生物和虫害等。为了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设置空气调节系统,严格控制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洁净度和均匀度。 (二)、设置熏蒸室和安装减压熏蒸器,对所有进馆文物和馆内有虫害和菌害文物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六、防火与防盗 第三节 博物馆建筑的管理 一、博物馆建筑的日常管理 二、博物馆建筑的维护保养 三、博物馆建筑维修的管理 第四节 关于博物建筑的特色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建筑的本质有两个要素,就是内容和形式。建筑内容是指建筑功能,建筑形式是指建筑艺术。 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在上海同济大学讲课时指出:“博物馆设计是最完美的建筑表达。”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第四编 博物馆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现代意义,在于电脑超越时间和地点的障碍实现信息的实时性传递,构筑一个虚拟的具有现场感的“实景”。即所谓“虚拟现实”。 博物馆作为一个提供知识的终生教育场所,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信息空间中占有一席地位,即在信息空间建立一个虚拟的博物馆。这个虚拟的博物馆。利用物质博物馆的藏品的数值化的信息。同样实现文物信息的搜集、保存、组织、发掘和传播,这就是数值化博物馆的含义。数值化博物馆在于运用现代化的电脑技术手段,把以个人活动、个人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的博物馆上升成为以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为基础综合性终身教育系统。数值化博物馆是在博物馆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质的提高和升华。 博物馆信息化,是指现行的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一切职能都能够利用电脑成为日常工具,并且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后个网络平台。 博物馆信息化涵盖收藏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工作的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可以大致分成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知识工程等三大门类。 第十四章 数据库建设和通用网络平台 第一节 数据库建设 博物馆数据基本上都是存储不定长的、富含图象、视频等多媒体类信息的多媒体数据库。 一、文物档案数据库 藏品档案、古建筑档案、古遗档案等构成的文物档案数据库,为了适应文物信息的全方位数值化要求,其内容必然由文档部分和包括高精度的二维平面图像和三维立体图象答信息的多媒体部分组成。 二、古文献数据库 从电脑技术的角度,古籍数值化似乎和其他原始文档资料的数值化一样,都是一个自然语言原始素材的信息介质转换过程,即经文字及文本数据的组织为主体 三、专业数据库 为了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也为了便于分期分步实施,需要结合博物馆各专业研究工作的各自内容和特点,专门建立一系列专业数据库。 四、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物是信息传递和交流一个重要方面,是文物信息的另一种数值化形式。 第二节 通用网络平台 由于一个博物馆内部门众多,专业性质区别较大,因此博物馆的网络平台注定需要由若干个不同范围、不同工作内容的物理的、或者虚拟的多层次局域风组合而成。 第三节 藏品数值化技术 电脑是基于二进制数值化技术的工具。至今为止的电脑本质上只能够对一维的二进制数进行“顺序”逻辑运算。其他所有的信息处理功能,全都需要转化嘟哝这唯一可以执行的操作才能够实现、英文字符是这样。语音、图象、视频等多媒体更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多媒体彩集”。博物馆的信息化就一定要考虑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博物馆志需要处理的信息和信息处理方式是否能免真挂电话转化成为二进制的逻辑运算。 文物信息的多媒体采集,关键在于如何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数值化精度。 第十五章 博物馆的标准化 第一节 标准化的内容 博物馆的标准化大致包括了综合性基础标准和名词术语、方法标准、标志标记、环境标准等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第二节 文物知识工程 文物知识工程就是以模糊数学和思维科学为基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继承和模拟前辈专家积累的实践经验、研制文物工作作专家系统的总称。这些专家系统将用来辅助文物的鉴定、修复、研究等工作。 第十六章 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改善文物的存放环境条件,尽可能地防止文物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延长文物的物质寿命同样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可推缷的历史使命。 要建立一个严密可靠的安全保卫监控系统,防止任何可能发生的从外部或内部对文物的人为侵害;同时还要建立一个24小时不断调控环境温湿度的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充分保证文物的存放条件,减缓文物的自然损坏速度。 电脑对文物实体的保护,需要与整个博物馆建筑的自动化管理结合起来设计,形成一个对文物的保管、使用最为安全、可靠、高效的环境。对建筑物环境的自动化管理通常称之为“建筑智难化”。 第十七章 数值化博物馆 数值化博物馆完全超出了“馆”地理、物理的限制,使博物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实物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以信息为基础地向社会提供更加广泛、深入的服务。 在内部,实现工作模式的改变一移动办公、协同工作、动态交换和远程操作。 对博物馆外部,在网络上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虚拟的、对话式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信息服务。 结合博物馆的传统职能,数值化博物馆的职能将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信息搜集: 信息保存: 信息组织: 信息传播: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藏品 2、中国古代青铜文物 3、博物馆陈列 4、文物知识工程 5、博物馆信息化   二、简答题 1、简述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简述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 3、如何理解博物馆建筑? 三、论述题 1、如何做好藏品征集工作?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玉溪博物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的看法。
/
本文档为【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概论教学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