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保健按摩--按摩的专业知识

2018-09-26 33页 ppt 807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北溟愚鱼

暂无简介

举报
保健按摩--按摩的专业知识 按摩的专业知识 主讲:黄茂武教授 传统医学中按摩学以医学为宗旨,以病人为对象,保健按摩是医疗按摩学的一部分,它以保健为目的,对象以正常人为主,主要是通过按摩施术解除人的疲劳,放松肌肉,疏通经络,以达到强身、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保健按摩基本手法与医学按摩是相同的,理论也是相同的。都足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为了能更好地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有必要在学习基本手法的同时,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如阴阳、脏腑、经络、穴位、四诊、辨证等知识。这无疑有助于指导按摩施术,为深入学习、提高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1.脏腑与经脉是祖国...
保健按摩--按摩的专业知识
按摩的专业知识 主讲:黄茂武教授 传统医学中按摩学以医学为宗旨,以病人为对象,保健按摩是医疗按摩学的一部分,它以保健为目的,对象以正常人为主,主要是通过按摩施术解除人的疲劳,放松肌肉,疏通经络,以达到强身、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保健按摩基本手法与医学按摩是相同的,理论也是相同的。都足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为了能更好地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有必要在学习基本手法的同时,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如阴阳、脏腑、经络、穴位、四诊、辨证等知识。这无疑有助于指导按摩施术,为深入学习、提高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1.脏腑与经脉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 2.脏腑包括五脏与六腑。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3.五脏之外还有一个叫心包络的,实际是六脏,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它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它的病理变化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但当脏腑与十二经脉连属时称六脏。 4.五脏六腑是人体最主要器官,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生理活动是以精、气、血、津液这四种物质为物质基础的。这些物质在内脏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同时又不断得到滋生与补充,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 脏腑经脉初步知识 5.五脏六腑的功能各有不同,但也有其共同之处。五脏的主要功能是储藏精气;而六腑则是主持消化、吸收和排泄。所以,心、肝、脾、肺、肾被称为脏,脏含有“藏”的意思;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被称为腑,腑含有“府舍”的意思,即有出有入。 6.五脏六腑通过传统中医理论的经络系统加以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五脏六腑按中医的阴阳学说的理论来归类,五脏归属阴,六腑归属阳。 8.脏腑与经络相连属的规律是: 五脏属阴,它连属的经脉叫阴经;六腑属阳,与它连属的经脉叫阳经。经脉偱行到手的叫手经;偱行到足的叫足经。 9十二脏腑与十二经脉连属并配上阴阳属性的叫法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10.归纳起来有偱行到手的三条阴经、三条阳经;偱行到足的也有三条阴经、三条阳经,就是我们常说的十二经脉,也叫手足十二经脉。 11.另外经络系统中还有八条经脉,称为奇经八脉。这八条经脉,分阴阳,但不与内脏连属,它分别叫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以上八条奇经,只有任脉与督脉上有穴位、任脉行于人体的前正中线上,督脉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上。任脉属阴经,督脉属阳经,这两条有穴位的任、督脉与前面提到的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脉。这十四条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体,在针灸、按摩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第二节 十四经络的起止穴位 十四经各有偱行的路线,每经又有若干穴位,这些穴位统称经穴,经穴总共有361个。各经的起止穴如下: 手三阴、三阳经: 里 肺经(阴),行内上,左右各11穴位, 起中府—止少商(大拇指桡侧指甲内) 大肠经(阳),行外上,左右各20穴, 起商阳(含桡侧甲旁)—止迎香 里 心包经(阴),行内中,左右各9穴, 起天池(乳头外旁一寸)—止中冲 表 三焦经(阳),行外中,左右各23穴, 起关冲(无名指甲尺侧旁)— 止丝竹空   里 心经(阴),行内下,左右各9穴, 起极泉—止少冲(小指腹) 表 小肠经(阳),行外下,左右各19穴, 起少泽(小指甲尺侧旁)—止听宫 足三阴、三阳经: 里 脾经(阴),行内上,左右各21穴, 起隐白(大指甲内侧旁) —止大包穴(腑中线下6寸) 表 胃经(阳),行外上,左右各45穴, 起承泣—止厉兑(二指甲外旁)   里 肝经(阴),行内中,左右各14穴, 起大敦—止期门(乳头下2寸,6肋下) 表 胆经(阳),行外中,左右各44穴, 起瞳子髎—止足窍阴(四趾甲外侧) 里 肾经(阴),行内下,左右各27穴, 起涌泉—止俞府(璇肌穴旁开1寸) 表 膀胱经(阳),行外下,左右各67穴, 起睛明—止至阴(小趾甲外侧)   任脉(阴),腹中线,单穴,共24穴, 起会阴—止承浆(气海穴—阴脉之海) 督脉(阳),脊中线,单穴,共28穴, 起长强—止龈交(大椎穴—阳脉之海) 第三节 30个常用穴位的名称、体位 一、 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采用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 【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采用坐位或卧位取穴均可。 【效能】疏风止痛,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3.阳白 【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1寸。 【效能】祛风,明目。 【主治】面瘫,眼疾,眼睛疾患等。 4.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效能】止痛,明目。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5.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6.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效能】疏风解热,止痛明目。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 二、胸腹部常用穴位 1.膻中 【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效能】调气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2.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效能】调胃理气,化湿降逆。 【主治】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3.天枢 【位置】腹部,肚脐旁开2寸处。 【效能】疏调肠腑,理气消滞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疾,便秘等。 4.气海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5寸 【效能】调气机,补虚强身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5.关元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效能】补肾固本,调气回阳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 三、腰背部常用穴位 1.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正中处。 【效能】解表通阳,清热宁神.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背部疼痛。 2.肩井 【位置】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 3.风门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宣肺,疏风,调气。 【主治】感冒,呼吸道疾病,肩背部疼痛。 4.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肺理气,退热。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自汗,盗汗,悲痛等症。 5.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速,精神分裂症,背痛症等。 6.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痛,眼痛,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等症。 7.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脾胃,助消化,除水湿。 【主治】胃病,神经性呕吐,胃炎,浮肿,贫血,背腰痛,慢性出血性疾病等。 8.肾俞 【位置】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补肾气,强腰脊,平耳眼。 【主治】肾病,腰痛,遗精,遗尿,月经不调,哮喘,耳鸣,耳聋,脱发,腰肌劳损等症。 9.华佗夹脊 【位置】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理气机,调理内脏机能。 【主治】背腰部疼痛,神经衰弱,五脏六腑机能失常等。 四、上肢部常用穴位 1,曲池 【位置】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正中。 【效能】祛风解表,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主治】上肢关节痛,瘫痪,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 2.合骨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中点。 【效能】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主治】感冒,五官斜,眼科疾病,面神经麻痹,神经科疾病,各种疼痛等。 3.尺泽 【位置】在上肢肘窝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外侧处。 【效能】泻肺热,降逆气。 【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臂痛,肘关节疼痛,皮肤病等。 4.内关 【位置】伸臂,仰掌,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效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痛。 【主治】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障碍,胃痛,呕吐,各种疼痛等。 5.劳宫 【位置】手掌中心,握掌时,中指尖处。 【效能】清心,泄热。 【主治】中风昏迷,心绞痛,癔病,手指麻,掌痛等症 五、下肢部常用穴位 1.环跳 【位置】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效能】利腰腿,通经络。 【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麻木等。 2.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 【效能】平肝和胃,降逆和中,通调经络。 【主治】肝胃不合,恶心呕吐,胃痛,急性胃肠炎,关节炎,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 3.阳陵泉 【位置】屈膝,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强筋骨。 【主治】肝胆疾病,高血压,偏瘫,下肢麻木,疼痛等症。 4.委中 【位置】胭窝横纹之中点。 【效能】泄热清肺,利腰痛络。 【主治】急性胃炎,呕吐,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偏瘫,腰痛,牛皮癣等症。 5.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在胫骨后缘。 【效能】健脾化湿,疏肝益肾 【主治】腹胀,月经不调,失眠,水肿,下肢痿痹,脚气等。 第四节 常用十种按摩手法 一、推法   推法用指或掌在皮肤经络上作前后、上下或左右推动的手法,也可以用手指在穴位或某一个固定的点上吸定再推动。推法的作用力可大可小、可深可前浅。   手法要领:力量腰由轻而重,频率由慢而快。对初次接受治疗者,须随时询问其感觉,观察其反应,以调节手法的力度和快慢。   分类:1、拇指平推 2、拇指尖推法 3、拇指侧推法 4、掌推法(掌根、大鱼际、小鱼际)   频率:50~150次/分钟。 二、拿法   拿法用手提拿肌肉的一种手法,可拿某一肌腹,也可结合穴位提拿(如拿肩井)。   手法要领:在迅速拿起肌肉(组织)后,稍待片刻再松手复原,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的强度微合适。拿后疼痛不消,说明用力过大。   分类:1、三指拿 2、五指拿 3、抖动拿 4、弹筋法 三、按法   按法是指用手指、手掌、肘、足或其他器械(如棍子)按压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种手法。   手法要领:按时力量要稳稳地由轻而重,使受按者感到一定的压迫感后,持续相当时间,再慢慢放松减压。也可间断性的有节奏地一按一放。   分类:1、指按法 2、掌按法 3、肘按法 4、踩压法 5、膝压法 6、机械按法 7、自动按压器 四、摩法 摩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再身体某个部位摩动的一种手法。 手法要领:操作时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作回旋性的摩动,作用温和而浅,仅达到皮肤及皮下。本手法用于推拿前的导引和推拿后的放松。 分类:1、指摩法 2、掌摩法 3、掌根压法   频率:一般慢的30~60次/分钟,快的100~200次/分钟 五、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作揉的一种手法。   手法要领:操作时指或掌紧贴皮肤而不移动,发力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手法要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后应用。   分类:1、揉指法 2、掌揉法   频率:50~60次/分钟 六、拨法   拨法是用手指拨动肌肉的一种手法,也拨络法或抻法。   手法要领:操作时是手指端深掐于肌腹之中进行拨动。拨动方向与肌纤维的走向垂直。该手法对缓解肌肉的痉挛和松解粘连有一定作用。 七、捶法   捶法使用拳捶击身体的一种手法,多用于四肢及腰背部。此法重而快速地捶打可使筋肉兴奋;轻而缓慢则可使筋骨舒展。   手法要领: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慢一阵快一阵地交替进行,动作要求协调、灵巧、着力要有弹性。   分类:1、卧拳捶法 2、直拳捶法 3、侧拳捶法 八、拍法   拍法是用指或掌轻巧地拍打身体的一种手法。与捶法相似,但着力较轻。   手法要领:适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等部位。以腕发力、着力轻巧又有弹力。   分类:1、指拍法 2、指背拍法 3、掌拍法 九、摇法   摇法是摇动关节的一种手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环转活动功能障碍。   手法要领:摇的动作要稳当,速度宜慢,摇的幅度由小到大,直到最大可能的幅度范围,但不能超出最大幅度。   分类:1、摇肩 2、摇肘 3、摇腕 4、摇髋 5、摇踝 十、抖法   抖法是抖动肢体的一种手法,适用于上肢。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   手法要领:术者握住患肢的末端,象抖绳子一样用揉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象波浪一样起伏。   分类:1、抖手腕法 2、抖上肢法
/
本文档为【保健按摩--按摩的专业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