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2019-05-14 38页 doc 320KB 10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飞哥

暂无简介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第 一 周 第 一 课时 课题 科学是……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2、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第 一 周 第 一 课时 课题 科学是……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2、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课本图片 活动过程 导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一、讨论“什么是科学?” 二、图上的科学家正在做研究。那么是否做研究只是和科学家有关系? 三、提示看课本第三页,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的研究意识四、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讨论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 :谈谈收获 讨论“什么是科学?”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翻开教科书开阔一下视野) 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 通过故事讨论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活动拓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说说科学是什么 板书 科学是……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第 一 周 第 二 课时 课题 科学是……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2、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课本图片 活动过程 导课:今天我们也学着科学家一样,来做一个科学家曾经做过的实验。 将实验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学生。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教材第6页中的小人画到纸张上。 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两张纸上的小人的大小、动作要基本保持一致,并且脸部表情对比要强烈。 发现小人的脸部表情不断变化,就像会动,在做鬼脸一样。 原理解释:1824年,英国医生罗吉特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的原理制作的。 三、探究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绘画完成后,按照书上所说的游戏方法,动手实验。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现在你对科学有什么想法?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科学是……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教学反思 第 二 周 第一课时 课题 做一名小科学家 课型 新授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X-k-b-1.-c-o-m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 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新课标第一网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2、学生分组活动。 (2)、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拓展 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周 第二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课型 新授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新-课-标-第-一-网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进行观察。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活动拓展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小鸟、蚂蚁、青苔、小草、大树等 教学反思 第四周 第一课时 课题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 课型 新授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纸、拓印 捡来的树的果实 活动过程 导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告诉同伴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活动拓展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周 第 二 课时 课题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3) 课型 新授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3) 教学反思 第五周 第一 课时 课题 校园里的植物 课型 新授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观察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写或画) 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活动拓展 寻找周围环境中的植物,按照学过的知识给予分类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反思 第五周 第二课时 课题 校园里的小动物 课型 新授 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小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ww w.x k b1.co m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活动拓展 在田野里寻找小动物冰画图分类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小动物 蜗牛、蚂蚁、蝴蝶、毛毛虫、瓢虫等 动物的分类: 1、水里游的,路上跑的,天上飞的。 2、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教学反思 第六周 第一 课时 课题 动物•植物•人 课型 新授 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黑猩猩的比较了解人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通过比较人与动植物的相同与不同,将人融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1、可供观察的动植物图片。2、观察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动物和植物的观察与比较 1、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 再找找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 2、再找一找其它的动植物进行比较。 二、讨论并汇报。 1、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之处? 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它们都能长大,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都需要养份…… 三、人与黑猩猩的比较 四人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并把小组的意见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 人与黑猩猩的 相似之处 人和黑猩猩的 不同之处 吃东西 人会制造东西 生孩子 人会说话 都可以走路 黑猩猩会爬树 …… ……   学生讨论,充分表达各小组意见,班级集体交流后,把记录纸上要求的内容填完整。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有: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动物、植物和人的众多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珍惜植物,把自己也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生命的世界包含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完成24页圈图 看谁找得多。 把你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兔子:能运动、要吃青菜和萝卜、全身长毛、耳朵特别长、…… 萝卜:不能运动、生长需要土壤、有根和叶子两部分组成、叶子是绿色的……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动物•植物•人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有: 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教学反思 第七周 第二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 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课型 新授 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想各种办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活动过程 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 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 鱼儿游得欢畅; …… 因为有你, 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二、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几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四、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油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 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 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 …… (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1、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反思 第八周 第一课时 课题 观察水 课型 新授 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 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教学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池塘水、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活动过程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二、用感官观察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汇报观察结果。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等相关的学生用语。 三、再用感官,应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很多水的一些秘密,你想发现更多的水的秘密吗?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请大家拿出牛奶、有色饮料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 出示玻璃、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透明) 请大家拿出玻璃、毛玻璃等,比一比。水是怎样的。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池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四、区分常见液体中的水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学生实验,师巡视。 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观察水 眼、鼻、舌、手、耳 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教学反思 X-k-b-1.-c-o-m 第八周 第二课时 课题 神奇的水 课型 新授 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活动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神奇的水 毛细现象 表面张力 水的压力 水的浮力 溶解现象 教学反思 第九周 第一课时 课题 地球上的水 课型 新授 第17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向大家表达自已的发现和感受。 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地球上缺乏水资源。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教材配套录相资料、各种美丽水体的图片;烧杯、小勺、滴管。 学生查找水的分布资料,调查浪费水的现象,收集节水的有关措施 活动过程 上节课我们认识水的神奇功能,它会向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还可以溶解许多物质,水对我们人类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在哪里呢?我们的水资源真的是多到用不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地球上的水》。 一、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教师出示多幅美丽水景的图片,先问学生:你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些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再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美丽水景的事情告诉大家。 二、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教师讲授:尽管地球表面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讲解教材P34页的比较)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参照教材第35页上图,用杯子、小勺、滴管分别取出“地球上的水”、“淡水”、“可开发利用的淡水”。 三、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www.xkb1.com (2)教师介绍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事例。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以上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把本组的观点,用画画出来,张贴在黑板上,由本组代表发言。 四、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你能为节水做些什么? (2)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补充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4)教师小结: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思想。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节约用水小标兵! 五、布置作业 体验活动:水污染的危害。将两个洋葱头分别置于盛满清水和滴有洗发水的杯口。几天后观察洋葱要部生长的情况 ww w.x k b1.co m (3)学生分组活动。 (4)学生汇报动手做后的感受。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地球上的水 教学反思 第十周 第二课时 课题 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1、常见材料 课型 新授 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www.xkb1.com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由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二)、探究新知: 1、给常见材料分类: (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 (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 (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6)、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2、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 (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 (2)、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 (3)、汇报研究结果。 (4)、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 (5)、学生讨论、汇报。 (6)、教师总结。 (7)、拓展:任选一件有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们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 (8)、分组研究、讨论。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8)、学生进行分类。 活动拓展 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板书设计 常见材料 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 人造材料,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 教学反思 第十一周 第一课时 课题 纸 课型 新授 第21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纸的结果。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纸、放大镜、滴管、红墨水、火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讲述: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例如书是由纸做成的,桌子是由木头做成的,轮船是由金属做的等等,今天我们来重点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材料:纸。(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提问: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3、出示各种纸制品,提问:为什么要用纸来做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不同类型的纸来做这种物品?主要是运用了这种类型的纸的什么特性? 4、信封、信纸、本、纸桶、纸杯、纸扇、纸袋、卫生纸、报纸、纸灯笼等。 5、研究纸的性质: (1)、讲述:纸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同一张纸从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的表面看上去十分光滑,放大镜下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纸吸水性强,有的吸水性弱……。 (2)、实验研究: B、用显微镜观察纸。 将学生用放大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并描述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C、吸水性实验。 D、透明度实验。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好。 6、了解造纸的过程。 (1)、谈话:大多数的纸的主要原料来自木材,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2)、造纸的过程:砍伐树木→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 (3)、教师介绍其他纸的知识。 2学生介绍 新课标第一网 A、不同方向纸的结实程度实验。 把报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 把裁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勾住,两个人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 换一张其他的纸重复上面的实验。 学生动手小心地将有颜色的水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观察哪种纸上的颜色扩散得最快或最慢。 讨论: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 活动拓展 搜集有关纸的知识、造纸术的发明及现代造纸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一周 第二课时 课题 纺织材料 课型 新授 第22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纺织材料的性质差异。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比较纺织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演示材料:实物投影仪、表、土布、伞、丝巾、风筝、毛巾、拖把图。 分组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烧杯、滴管、托盘、打火机、镊子、显微镜或放大镜;活动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材料纸。但许多地方用纸作材料是不可行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生活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由它们织成的。它就是:纺织材料。(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纺织材料。 (1)、讲述: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体,后来逐渐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技术。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技术的发展,又给纺织材料增添了许多新的成员。 (2)、提问:书中这些都是常见的用纺织材料做成的衣服,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看一看,总共有几块布料? (3)、讲述:这些布料都是由常见的纺织材料织成的。不同的材料织成的布可以做成不同的衣物,比如:有棉布衣物、羊毛衣、尼龙伞、丝绸衬衫和领带等。 (4)、讲述:同学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认一认上面的标记,你知道这些衣物是由什么纺织材料织成的吗? (5)、学生分组进行,通过纺织材料的标志来识别不同的纺织材料。 (6)、教师总结:棉、尼龙、羊毛、涤纶、聚脂……,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2、研究比较棉布和尼龙的不同。 A、讲述:尼龙和棉布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两种纺织材料的不同。ww w.x k b1.co m B、比较结实程度实验。 (1)实验过程:从布料中抽出纤维;用放大镜观察;再拉一拉。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C、比较气味实验。 (1)、将棉布和尼龙分别烧一烧,然后用手扇着闻一闻。 (2)、提问:两者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3)、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总结。 D、比较吸水性实验。 (1)裁剪同样大小、质量近似的尼龙、棉布各一块; (2)把它们同时沉入水中; (3)一段时间后(3分钟),比较一下看哪种布料吸的水多?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尼龙和棉布的吸水性的方法吗? E、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纺织材料 教学反思 第十二周 第一课时 课题 金属 课型 新授 第2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即能变形。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X-k-b-1.-c-o-m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应用: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活动拓展 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板书设计 金属 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教学反思 第十二周 第二课时 课题 塑料 课型 新授 第24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了解塑料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书、衣服 、剪刀、小尺,教学挂图,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书、衣服、剪刀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书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谈话: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0、教师总结: (1)、用布袋购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拓展 课后搜集有关塑料的资料阅读。 板书设计 塑料 优点:轻便、易塑形、不易碎、导热能力差等 缺点:不易分解 教学反思 第十四周 第 一课时 课题 第五单元 提出问题 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课型 新授 第 27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 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www.xkb1.com 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观察、怀疑、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在怀疑一些流行说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 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校园,试着提些问题,记下想提的问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 (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 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三、小结 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 第十四周 第 二 课时 课题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课型 新授 第28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配置吹泡泡的溶液; 学会提问题并分析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比较问题研究的可行性,找出问题的核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如何选择可研究的问题。 教学难点: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目前可研究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活动准备 1、 吹泡泡游戏需要用的配料:洗洁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2、 乒乓球、尺子 水、吸管、量筒、铁丝。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出适合我们小学生研究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玩游戏提问题 通过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新问题。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气要均匀。 3、用细铁丝弯成各种形状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样越多越好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录下来: 1、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样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 启发学生思考:为了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介绍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信息卡,指导学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和怎样呈现。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指导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四、如何选择我们能研究的问题? 1、多提可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和生物有关,和物体的运动变化有关,和地球天文有关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4、想办法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问题。 活动拓展 依照以上的标准,选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有关吹泡泡的问题。 板书设计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教学反思 PAGE 5
/
本文档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表格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