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2017-09-16 50页 doc 103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DB23/T360—2010 代替DB23/T360—2007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The Affused superfluid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2010—××—×× 发布 2010—××—×× 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 合 发 布 黑 龙 江 省 建 设 厅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DB23/T360—2010 Tech...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地方 DB DB23/T360—2010 代替DB23/T360—2007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The Affused superfluid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2010—××—×× 发布 2010—××—×× 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 合 发 布 黑 龙 江 省 建 设 厅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DB23/T360—2010 Technical Code of The Affused superfluid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主编单位:黑龙江龙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黑龙江省建设厅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2010 哈尔滨 2 前 言 本规程是在《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技术规程》 DB/T360-2003的基础上,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预拌混凝土》GB14902、《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10、《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GB50119等相关规范,结合黑龙江省地域岩土特点,采用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专利技术,总结多年来工程实践,并广泛征集了省内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施工、教学等单位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是一种先进的桩基础施工工艺,黑龙江龙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1999年引进该项专利技术后,投入了200多万元资金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结合工艺特点对施工工艺和设备进行了多项改进与创新(创新技术已申报专利),完善和发展了该项工艺。 涉及主要专利技术有:超流态混凝土及其灌注成桩方法和该方法所用钻机(专利号:93120168.3)、《钻孔压灌混凝土注浆搅拌扩底方法及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100103564)、《螺旋钻杆中心泵注超流态砼螺纹桩施工方法》(专利申请号: 200510010093.7)、《螺旋钻杆中心泵注砼成桩喷射注浆扩底方法》(专利号:ZL01106104.9)。专利持有人及黑龙江龙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向规程的发布机构承诺,愿意同使用者在合理合法非歧视的条件下,就使用授权许可证进行协商。为此,专利持有人及黑 3 龙江龙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声明在本规程的发布机构备案。 本次修订后共有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桩基计算、施工、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等;重点修订了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侧阻力和端阻力增强系数,增加了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的设计与施工。 本规程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为提高规程质量,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请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黑龙江省建设厅科技处(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08号,邮编:15000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黑龙江龙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主 要 起 草 人:曹兴明 王树仁 董相东 刘景云 郜玉彬 叶宪辉 赵连平 王春生 4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语 ........................................................... ......... 2 2.2 主要符号 ................................................... ......... 3 3设计 .................................................................................... 6 3.1 一般规定 ............................................................. 6 3.2 基本资料 ............................................................. 7 3.3 桩的布置 ............................................................. 8 3.4 桩的构造 ............................................................. 9 4 桩基计算 ........................................................................ 11 4.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 11 4.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 12 4.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 14 4.4 桩基沉降计算 ................................................... 20 4.5 桩基抗拔承载力计算 ........................................ 21 4.6 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 ........................................ 22 5 施工................................................................................. 23 5.1 施工准备 ........................................................... 23 5.2 一般规定 ........................................................... 24 5.3 桩的施工 ........................................................... 27 5 5.4 冬期施工 ........................................................... 30 6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 34 6.1 一般规定 ........................................................... 34 6.2 施工前检验 ....................................................... 34 6.3 施工检验 ........................................................... 34 6.4 施工后检验 ....................................................... 35 6.5 工程质量验收 ................................................... 35 附录A:桩身混凝土强度对应单桩竖向力设计值表 .......... 37 本规程用词说明 .................................................................. 38 条文说明 .............................................................................. 39 6 1 总 则 1.0.1 为使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在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的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1.0.3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桩基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 2.1.2 复合桩基 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 2.1.3 基桩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4 复合基桩 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底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桩。 2.1.5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 2.1.6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2.1.7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 采用长螺旋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利用混凝土泵,通过螺旋钻杆中心向桩孔内连续封闭泵注超流态混凝土,提钻压灌至桩顶标高,然后插入钢筋笼形成的桩体。 2.1.8 超流态混凝土 2 通过螺旋钻杆中心泵注于桩孔中一次成桩的超大流动性混凝土。由水泥、粉煤灰、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和水组成,坍落度在200mm~250mm之间。 2.1.9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 采用长螺旋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后桩底注入水泥浆,提钻时采用专用机械装置搅拌扩底并压灌超流态混凝土,然后插入钢筋笼形成的桩体。 2.1.10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喷射注浆扩底桩 采用长螺旋钻机钻至设计深度,提钻高压喷射水泥浆压灌超流态混凝土,然后插入钢筋笼形成的桩体。 2.1.1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后插管注浆桩 采用长螺旋钻机钻至设计深度,提钻压灌超流态混凝土至桩顶标高插入钢筋笼,然后在混凝土中插入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向桩端高压注入水泥浆后形成的桩体。 2.1.12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螺纹桩 采用长螺旋钻机钻至设计深度,提钻时采用专利机械螺纹制作装置边旋转边提升同时压灌超流态混凝土至桩顶标高插入钢筋笼,形成螺纹桩体。 2.2 主 要 符 号 q——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sik q——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pk Q、Q——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skpk Q——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k 3 N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竖向力设计值; 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a R ——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T——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k T——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gk R——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ha R——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h f 、f——混凝土轴心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tc F——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 k 的竖向力; G——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k M、M——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 xkyk 外力通过桩群形心的x、y轴的力矩; N——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任一复合基 k 桩或基桩的竖向力; N——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第i复合基 ik 桩或基桩的竖向力; H——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桩基承台底 k 面的水平力; H——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任一基桩 ik 或复合基桩的水平力; β——桩周第i层土受注浆作用后的侧阻力增强系数; si β——受注浆作用后的桩端端阻力增强系数; p ψ——成桩工艺系数; c x、x、y、y——第i、j基桩或复合基桩至y、x轴的距离; ijij4 d ——桩身设计直径; D ——桩端扩底设计直径 u ——桩身周长; A ——桩身截面面积; A——桩端面积; p n ——桩基中的桩数。 5 3 设 计 3.1 一 般 规 定 3.1.1 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 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 变形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3.1.2 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适当的设计等级。 表3.1.2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设计建筑和地基类型 等级 (1)重要的建筑 (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 (3)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甲级 体建筑 (4)20层以上框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5)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 (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建筑 3.1.3 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1 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 2 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6 剪强度小于10kPa且长径比大于50的细长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 3 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对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5 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 6 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承载力验算。 3.1.4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的承载力计算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给定的侧阻力值和端阻力值,同时乘以相应的注浆作用后承载力增强系数。 3.2 基 本 资 料 3.2.1 桩基设计应具备以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1 桩基按两种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时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及原位测试参数; 2 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 溶、土洞等,有明确的判断、结论和防治; 3 地下水位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计水位, 地下水的腐蚀性; 4 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地层资料; 5 有关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评价; 6 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 数。 7 3.2.2 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 建筑场地现状,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 地下构筑物的分布; 2 相临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型式及埋深; 3 周围建筑物及边坡的防振、防噪声的要求; 4 建筑基坑支护形式。 3.2.3 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1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2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建筑物使用或生产设备对 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 建筑物的安全等级; 4 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场地类别。 3.3 桩 的 布 置 3.3.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适用于建(构)筑物基础的基础桩和基坑的支护桩。 3.3.2 桩基础形式分为独立单桩承台基础、两桩承台基础、多桩承台基础和梁下排桩基础。 3.3.3 设计桩径可采用300mm~1000mm,一般采用400mm~800mm。 3.3.4 基桩的最小中心距为3.0d,特殊情况为2.5d,用作基坑支护桩时,最小中心距可根据计算确定。 3.3.5 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0d;砂土不宜小于1.5d;8 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0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0d。 3.4 桩 的 构 造 3.4.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最小配筋率可取0.20%~0.65%(小直径桩取大值,大直径桩取小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且不小于上述规定值。 3.4.2 配筋长度 1端承型桩和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 通长配筋; 2桩径大于600mm的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当有地区经验时配筋长度可为1/2桩长,且应穿过软弱层;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3 专用抗拔桩、因地震作用、冻胀或膨胀力作用而受拔力的 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4 桩长范围内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应穿过上 述土层进入稳定土层。 3.4.3 工程中的锚桩,主筋宜不小于6Ф16,配筋长度根据锚桩抗拔力通过计算确定。 3.4.4 箍筋宜采用φ6~8@150mm~300mm螺旋式箍筋,并应在钢筋内侧每隔1.0m~2.0m设一道加强筋,其直径宜为φ12~16,锚桩箍筋配置长度与工程桩箍筋配置长度相同;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抗震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受压承载力时,桩顶5d范围内箍筋应加密;液化土层范围内箍筋应加密; 9 3.4.5 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5,应按设计需要选定,一般采用C25~ C50。 3.4.6 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当桩径大于等于800mm时不宜小于100mm;主筋伸入承台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5倍主筋直径。 3.4.7 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为70mm,当用于支护工程时主筋保护层宜为50mm。 3.4.8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适用于桩端为砂类土,机械搅拌扩底尺寸宜按下列规定确定(见图3.4.8): 扩底端a不宜大于200mm,hc宜不小于1.0m。 d ch aa D 图3.4.8 机械搅拌扩底示意图 10 4 桩基计算 4.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4.1.1 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较小 的高层建筑群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柱、墙、核心筒群桩中 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 1 竖向力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FG,kk (4.1.1-1) N,kn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MxFGMy, ykikkxki(4.1.1-2) N,,,ik22nyx,,jj 2 水平力 Hk (4.1.1-3) H,ikn 式中 F——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k G——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的地下水 k 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 N——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基桩或 k 复合基桩的竖向力; N——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基桩或 ik 复合基桩的竖向力; 11 M、M——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 xkyk 群形心的x、y轴的力矩; x、x、y、y——第i、j基桩或复合基桩至y、x轴的距离; ijij H——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k 力; H——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任一基桩或复合ik 基桩的水平力; n ——桩基中的桩数。 4.1.2 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抗震设防区低承台桩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桩顶作用效应计算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1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 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 2 不位于坡地、岸边或地震可能导致滑移、地裂地段的建筑物。 4.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4.2.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表达式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R (4.2.1-1) k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公式(4.2.1-1)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N?1.2R (4.2.1-2) k max 式中N——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 k max 顶最大竖向力; 12 R ——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4.2.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应按下式确定: a 1 (4.2. 2) R,Qaukk 式中 Q——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k K ——安全系数,取k =2。 4.2.3 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桩基,和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R(4.2.3) a 4.2.4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桩数不少于4根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形简单的建(构)筑物(如独 立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筒仓等); 2 对于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如钢 板罐体); 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4.2.5 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确定: (4.2.5) R,R,,fAacakc 式中 η——承台效应系数,可按表4.2.5取值乘以0.9;当计算 c As基桩为非正方形排列时, , A为计算域承台总面积, ,Ssan n为总桩数; f——承台下1/2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深度范围内地基 ak 承载力特征值的加权平均值; 13 As A——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AA,,Adcs cn为承台计算域面积,A为桩截面面积;对于柱下独力桩基,Ads为全承台面积;对于桩筏基础,A为柱、墙筏板的1/2跨距和悬s 臂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置于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1/2跨距围成的面积,按条基计算η。 c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的超空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c=0。 表4.2.5 承台效应系数η c S/d a 3 4 5 6 ,6 B/l c ?0.4 0.12~0.14 0.18~0.21 0.25~0.29 0.32~0.38 0.4~0.8 0.14~0.16 0.21~0.24 0.29~0.33 0.38~0.44 0.6~0.8 ,0.8 0.16~0.18 0.24~0.26 0.33~0.37 0.44~0.50 单排桩条基 0.20~0.30 0.30~0.40 0.40~0.50 0.50~0.60 注:1、表中S/d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l为承台宽度与有效桩a c 长之比; 2、对于桩布置于墙下的箱、筏承台,η可按单排桩条基取值; c 3、对于单排桩条基,当承台宽度小于1.5d时,η按非条基取值。 c 4.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4.3.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4 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试 验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 2 桩侧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宜通过埋设桩身轴力测试元 件静载试验确定;可通过测试结果建立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 与土层物理指标间的经验关系。 4.3.2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列公式估算: (4.3.2) Q,Q,Q,uq,l,,,q,A,,,ukskpksikisipkPp 式中 q ——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由岩土工程 sik 勘察报告给定;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4.3.2-1取值; q ——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由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给定; pk 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按表4.3.2-2取值; A——桩端面积; p u ——桩身周长; l——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 i β——桩周第i层土受注浆作用后的侧阻力增强系数,可按si 表4.3.2-3取值; β——受注浆作用后的桩端端阻力增强系数,可按表4.3.2-3p 取值。 4.3.3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桩身螺旋式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且符合3.4.1条规定时: 15 '' f A+ (4.3.3-1) N?ψ0.9fAccys 2 当桩身配筋不符合上述1款规定时: N?ψ f A (4.3.3-2) cc 式中 N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 计值; ψ——成桩工艺系数,ψ =0.7~0.8(水下钻孔桩、软土地 cc区或长桩时取低值);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 c 设计规范》GB50010取值; '——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 fy 计规范》GB50010取值; A——桩身截面面积; ' ——纵向主筋截面面积。 As 16 (kPa) 表4.3.2-1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 q sik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水下钻孔桩 水上钻孔桩 填 土 20~28 20~28 淤 泥 12~18 12~18 淤泥质土 20~28 20~28 流 塑 I,1 L21~38 21~38 软 塑 0.75,I?1 38~53 38~53 L粘 性 土 53~68 53~66 可 塑 0.50,I?0.75 L68~84 66~82 硬可塑 0.25,I?0.50 L84~96 82~94 硬 塑 0,I?0.25 L 0.7,α?1 12~30 12~30 w红 粘 土 30~70 30~70 0.5,α?0.7 w 稍 密 e,0.90 24~42 24~42 粉 土 中 密 0.75,e?0.90 42~62 42~62 62~82 62~82 密 实 e?0.75 稍 密 10,N?15 22~46 22~46 粉 细 砂 中 密 15,N?30 46~64 46~64 64~86 64~86 密 实 N,30 中 密 15,N?30 53~72 53~72 中 砂 72~94 72~94 密 实 N,30 中 密 15,N?30 74~95 72~94 粗 砂 95~116 94~114 密 实 N,30 稍 密 5,N?15 50~80 55~90 63.5砾 砂 116~130 112~130 中密、密实 N,15 63.5 130~150 130~150 圆砾、角砾 中密、密实 N,10 63.5 碎石、卵石 中密、密实 N,10 140~170 150~170 63.5 全风化软质岩 30,N?50 80~100 80~100 120~140 120~160 全风化硬质岩 30,N?50 强风化软质岩 N,10 140~220 140~240 63.5 强风化硬质岩 N,10 160~260 160~280 63.5 17 表4.3.2-2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kpa) pk 水下钻孔桩入土深度(m) 水上钻孔桩入土深度(m) 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5 10 15 h,30 5 10 15 流 塑 0.75,I?1 150~250 250~300 300~450 300~450 200~400 400~700 700~950 L 软 塑 0. 5,I?0.75 350~450 450~600 600~750 750~800 500~700 800~1100 1000~1600 L粘性土 可 塑 0.25,I?0.5 800~900 900~1000 1000~1200 1200~1400 850~1100 1500~1700 1700~1900 L 硬可塑 0,I?0.25 1100~1200 1200~1400 1400~1600 1600~1800 1600~1800 2200~2400 2600~2800 L 中 密 0.75,e?0.9 300~500 500~650 650~750 750~850 800~1200 1200~1400 1400~1600 粉土 密 实 e?0.75 650~900 750~950 900~1100 1100~1200 1200~1700 1400~1900 1600~2100 350~500 450~600 600~700 650~750 500~950 1300~1600 1500~1700 稍 密 10,N?15 粉砂 中密、密实 N,15 700~800 800~900 900~1100 1100~1200 900~1000 1700~1900 1700~1900 1000~1200 1200~1400 1300~1500 1400~1900 1200~1600 2000~2400 2400~2700 细砂 中砂 中密、密实 N,15 1300~1600 1600~1700 1700~2200 2000~2200 1800~2400 2800~3800 3600~4400 粗砂 2000~2200 2300~2400 2400~2600 2700~2900 2900~3600 4000~4600 4600~5200 砾砂 N,15 1400~2000 2000~3200 3500~5000 圆砾、角砾 中密、密实 N,10 1800~2200 2200~3600 4000~5500 63.5 碎石、卵石 N,10 2000~3000 3000~4000 4500~6500 63.5 全风化软质岩 30,N?50 1000~1600 1200~2000 全风化硬质岩 30,N?50 1200~2000 1400~2400 强风化软质岩 N,10 1400~2200 1600~2600 63.5 强风化硬质岩 N,10 1800~2800 2000~3000 63.5 18 、端阻力增强系数β 表4.3.2-3 桩侧阻力增强系数βsip βp 注浆机β 岩 性 状 态 si孔底注浆 后插管 械搅拌(喷射注浆) 注浆 扩底 1.0~1.1 淤泥、淤泥质土 软 塑 1.0~1.05 粘性土 可 塑 1.0~1.1 1.1~1.2 1.1~1.2 硬可塑、硬塑 1.0~1.1 1.1~1.2 1.1~1.3 稍 密 1.1~1.15 1.1~1.2 1.1~1.2 粉土 中密、密实 1.15~1.2 1.2~1.25 1.2~1.3 1.15~1.25 1.1~1.2 1.2~1.3 1.0~1.2 稍 密 粉砂 中密、密实 1.2~1.3 1.2~1.4 1.3~1.4 1.0~1.4 稍 密 1.2~1.4 1.2~1.3 1.3~1.5 1.1~1.3 细砂 中密、密实 1.3~1.5 1.3~1.5 1.4~1.6 1.2~1.5 中砂 中密、密实 1.4~1.6 1.5~1.6 1.6~1.8 1.2~1.7 粗砂 中密、密实 1.5~1.7 1.6~1.7 1.8~2.0 1.3~1.8 1.6~1.8 1.7~1.8 2.0~2.4 1.4~2.0 砾砂 中密、密实 圆砾、角砾 中密、密实 1.6~1.8 1.7~1.8 2.2~2.4 1.4~2.0 碎石、卵石 中密、密实 全风化软质岩 全风化硬质岩 强风化软质岩 强风化硬质岩 注:1、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喷射注浆扩底桩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 取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孔底注浆灌注桩增强系数; 2、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后插管注浆桩桩长宜不大于12m; 3、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取扩大端横截面面积 与高度计算,乘以相应土层的侧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当直径 1/3大于800mm时应考虑端阻尺寸效应,系数ψ=(0.8/D); p 4、由于各种成桩工艺名称不同,其β、β值取值不同,使用时应、、sip 在设计图纸上标明成桩工艺名称和专利号,不采用注浆工艺时 β、β取1.0。 、、sip 19 4.4 桩基沉降计算 4.4.1 需要计算变形的建筑物,其桩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桩基变形允许值,并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4.4.2 桩基变形可用下列指标表示: 1 沉降量; 2 沉降差; 3 倾斜:建筑物桩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之比值; 4 局部倾斜:墙下条形承台沿纵向某一长度范围内桩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之比值。 4.4.3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 1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2 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 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3 摩擦型桩基。 4.4.4 嵌岩桩、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条形基础下不超过两排桩的桩基、吊车工作级别A5及A5以下的单层工业厂房桩基(桩端下为密实土层),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对地质条件不复杂、荷载均匀、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桩基也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4.4.5 计算桩基础沉降时,最终沉降量宜按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宜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20 计算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进行。 4.5 桩基抗拔承载力计算 4.5.1 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及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按现行《建筑基桩检测规范》执行。 4.5.2 对于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桩基,基桩及群桩基础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单桩或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可按下式计算: (4.5.2-1) T,,qul,,ukisikiisi R=T/2 Tauk 式中 T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k λ ——抗拔系数,按表4.5.2-1取值; i R——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Ta u ——桩身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u=πd;对于扩底桩按 i 表4.5.2-2取值。 表4.5.2-1 抗拔系数λ i 土 类 λ值 砂 土 0.50~0.70 0.70~0.80 粘性土、粉土 注:桩长l与桩经 d之比小于20时λ取小值。 i 表4.5.2-2 扩底桩破坏表面周长u i自桩底起算的长度l ?5d ,5d i u πD πd i 21 注:l对于软土取低值,对于卵石、砾石取高值;l取值按内摩擦角增ii 大而增大。 2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 式计算: 1 (4.5.2-2) T,u,ql,gklisikin 式中 T——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 gk 值; u ——桩群外围周长。 l 4.6 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 4.6.1 一般建筑物和水平荷载较小的高大建筑物单桩基础和群桩中的基桩应满足: H?R (4.6.1) ikh 式中H——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任一基桩或复合ik 基桩的水平力; R——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单桩 h 基础R=R。 hha R——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ha 4.6.2 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和桩顶嵌固情况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荷载试验确定。必要时可进行带承台桩的载荷试验,试验方法及承载力取值按现行《建筑基桩检测规范》执行。 22 5 施 工 5.1 施 工 准 备 5.1.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2 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 3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 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 4 水泥、砂、石、钢筋、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的复验报告。 5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1.2 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 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和临时设施 位置; 2 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 3 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力组织计划; 4 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供应计划; 5 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 等内容; 6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冬、雨期)施工的技 术措施。 5.1.3 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和施工图纸等作为施工依据,列入工程档案。 23 5.1.4 桩基施工的临时设施,如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 5.1.5 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开工前,经复检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经常复测。 5.1.6 为核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桩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需要机械搅拌扩底时应使用自动提升装置扩底,扩底后核检扩头尺寸。 5.1.7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主要设备由长螺旋钻机、混凝土泵、混凝土搅拌站(机)、管路系统等组成;采用机械扩底、孔底注浆、后插管等工艺时,应有相应的配套装置。 5.2 一 般 规 定 5.2.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可用于一般地质条件,尤其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砂土(流砂、淤泥)、砾石、非密实的碎石类土、强风化岩等地质条件。 5.2.2 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摩擦型桩:摩擦桩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 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2 端承型桩: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 5.2.3 应根据桩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通过试验确定超流态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坍落度宜为200mm ~250mm。 5.2.4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5.2.5 钢筋笼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24 2 钢筋笼主筋与加强筋必须焊接。钢筋笼主筋与螺旋箍筋可 采用点焊或绑扎,交叉点开焊或脱扣、松扣数量不得大于 表5.2.4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 序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3根、单排 桩基垂直于d/6且 中心线方向mm 不大于70 承台、梁开挖前和群桩基础桩 的边桩 1 量钻孔中心,开位 条形桩基沿挖后量桩中心 中心线方向d/4且 mm 主 和群桩基础不大于150 中间桩 控 测钻杆长度,嵌孔 深 岩桩应确保进入项 2 mm +300 设计要求的嵌岩(桩 长) 深度 目 桩体质量 按建筑基桩检3 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测技术规范 (完整性)检验 试件报告或钻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芯取样送检 按建筑基桩检5 承载力 设计要求 测技术规范 群桩 mm 20 桩位 1 用钢尺量 放线 mm 10 单排桩 2 垂直度 ,1% 经纬仪测钻杆 一 3 桩 径 mm -20 用钢尺量 般 4 钢筋笼笼顶标高 mm ?100 水准仪 5 钢筋笼保护层 mm ?20 用钢尺量 项 水准仪,需扣除+30 6 桩顶标高 mm 桩顶浮浆层及目 -50 劣质桩体 7 混凝土坍落度 mm 200~250 用坍落度仪检查 检查每根桩的8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实际灌注量 25 钢筋笼交叉点总数的1%,并且任一根钢筋上开焊或脱扣、松扣点不得大于该钢筋交叉点的1/2; 表5.2.5 钢筋笼制作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项 序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值 1 主筋间距 ?10 用钢尺量 主控项目 2 钢筋笼长度 ?50 用钢尺量 1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要求 抽样送检 2 箍筋间距 ?20 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 3 钢筋笼直径 ?10 用钢尺量 主筋端部之间4 ?5 用平板 平整度 3 钢筋笼下端500mm处主筋宜向内侧弯曲15~30?; 4 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 壁和自由下落,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5.2.6 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超流态混凝土用砂、石,其含泥量不得超过表5.2.6规定: 表5.2.6 砂、石含泥量允许值 含泥量按重量计泥块含量按重量材料品种 混凝土强度等级 (%) 计(%) 大于或等于C30 ?3.0 ?1.0 砂 小于C30 ?5.0 ?2.0 大于或等于C30 ?1.0 ?0.5 石 小于C30 ?2.0 ?0.7 2 细骨料应选用粗砂或中砂,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 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3 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或卵石,粒径为5~30mm,一般 宜选5-20 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26 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4 砂石堆放场地应平整硬实,进场砂石应按品种、规格分别 堆放,不得混杂。 5.2.7 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最大水灰比0.6,最小水泥用量350kg/m;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5.2.8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JGJ63的规定。 5.2.9 粉煤灰应采用?、?级工业磨细粉煤灰,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的规定。 5.2.10 应采用满足混凝土压灌性能的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5.2.11 桩身混凝土必须留有试件(标养试块)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当桩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 325m时,每根桩应留有1组试件。 5.3 桩 的 施 工 5.3.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由钻孔清土、成孔灌注和安放钢筋笼等主要工序及混凝土制备、钢筋笼制作辅助工序组成。 5.3.2 钻孔清土: 1 钻机就位时,必须平整、稳固,钻机行走回转时施工场地 坡度不得大于5?,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 27 2 当施工现场地面承载力小于83MPa时应在施工前在作业 区浇注厚度不小于200mm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的混凝土垫层, 以便于钻机行走,同时可作为承台、板下垫层使用; 3 钻头与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钻机对准桩位点后必须 调平,确保成孔的垂直度; 4 开钻时,钻头对准桩位点后,启动钻机下钻,下钻速度要 平稳,严防钻进中钻机倾斜错位; 5 钻进中,当发现不良地质情况或地下障碍物,如地窖、地 下管网(上下水管线、煤气管道、电缆、光缆)、防空洞、化粪池、 渗水井等情况,应立即停钻,并通知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确定 处理方法、修改工艺参数或桩位、桩长等; 6 应将桩孔口周围残土清理干净,避免泥土掉入桩孔混凝土 中。 5.3.3 成孔灌注: 1 钻机钻至设计孔底标高后,混凝土泵开始压灌混凝土并停 顿10~20s,然后边压灌边提钻,始终保持泵入孔中混凝土量大于 钻杆上提体积量; 2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后插管注浆桩在形成混凝土桩体 后立即插入注浆管注浆,水泥浆水灰比0.6~0.7,注浆压力 3水泥浆; 0.5~3.0Mpa,注浆量控制在每平方米基底面积注0.4~1m 3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在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前或扩底高度范围内连续注入水泥浆,水灰比、注浆压 力、注浆量参照5.3.3-2条执行,提钻时打开扩底机械装置将水泥 浆投放到桩端,边提钻边与桩端土层机械搅拌形成扩大头,然后 向孔内连续泵注超流态混凝土至桩顶; 28 4 混凝土灌注高度宜高出桩顶标高0.3~0.5m; 5 桩施工顺序应遵循间隔跳打原则,避免桩孔窜连。 5.3.4 安放钢筋笼: 1 利用钻机自备吊钩、塔吊或吊车将钢筋笼竖直吊起,垂直 于孔口上方,然后扶稳旋转下入孔中,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专用插 筋器(专利技术)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标高后固定; 2 固定后调整钢筋笼位置,使钢筋笼保护层满足表5.2.4条 的要求。 5.3.5 桩头部位混凝土回落后应及时填补混凝土至设计标高,以 确保桩头混凝土质量。 5.3.6 混凝土制备: 1 所用原材料必须经复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应准确计量各种材料用量,严格执行超流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原材料称重误差应符合表5.3.5规定; 表5.3.6 原材料允许称重误差 材 料 名 称 允 许 偏 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石砂) ?3% 水、外加剂 ?2% 3 混凝土搅拌时,宜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应少于90s; 4 混凝土应随用随搅,存储时间不应大于水泥初凝时间或外 加剂规定的缓凝时间; 5 当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可现场搅拌;当高于 C35时,应采用自动计量配料站或商品混凝土。 5.3.7 试桩桩头处理:试桩桩头应加强,可在距桩顶2d范围内 29 用厚度为3~5mm的钢板围裹或将箍筋加密,间距不宜大于100mm,并在试桩设置钢筋网片2~3层,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低于C30。 5.3.8 应根据桩长、桩径、混凝土用量、灌注时间等因素确定匹配的混凝土泵。 5.3.9 泵送管道布置原则: 1 选择最短距离布置,以减少泵送压力损失; 2 水平管路铺设选用钢管,垂直管路采用高压胶管,高压胶 管与钢管连接时,应将胶管加长不少于3m,以保证钻机的上下 的灵活性; 3 各管路需连接牢固,弯管处应加固定点; 4 各管卡位置不应与地面或支撑物接触,应留有一定的间隙; 5 夏季高温情况下施工时,宜在泵管上覆盖草包,并经常喷 水降温;冬季严寒情况下施工时,宜在泵管外侧包裹保温材料进 行保温。 5.3.10 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混凝土泵的技术参数; 2 桩每小时所需混凝土量及施工间隔时间; 3 混凝土储备量; 4 现场电源容量。 5.4 冬 期 施 工 5.4.1 当室外平均温度连续5d稳定低于5?时即进入冬期施工,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应采取冬期施工技术措施;当室外30 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5.4.2 冬期施工时,应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并进行热工计算。施工设备、混凝土输送管道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混凝土搅拌站应搭设暖棚,棚内温度不应低于5?。 5.4.3 超流态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应优先采用将水加热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骨料进行加热。水、骨料的最高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表5.4.3的规定。当水、骨料达到规定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高水温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 表5.4.3 拌合水及骨料加热最高温度(?) 水 泥 品 种 及 标 号 拌合水 骨料 强度等级低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80 60 渣硅酸盐水泥 强度等级高于及等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60 40 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5.4.4 混凝土出罐及入孔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混凝土出罐温度不得低于10?并不得高于55?,且应随搅 拌随用; 2 当使用早强水泥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出罐温度不得超过 35?; 3 混凝土入孔(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5.4.5 所用粗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宜冻裂物质。 5.4.6 混凝土搅拌时,搅拌机应用热水预热,投料顺序为: 热水?石子、砂子?水泥、粉煤灰(外加剂) 5.4.7 桩完成后,应立即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桩头混凝土裸露在 31 负温中。 5.4.8 当桩身混凝土在冻深范围以内时,应在混凝土中掺加防冻剂。 5.4.9 冬期施工测温的项目和次数应符合表5.4.9规定。 表5.4.9 冬期施工测温项目、次数 测 温 项 目 测 温 标 准 测 温 次 数 室外及环境温度 每12h不少于2次 搅拌站暖棚温度 不低于5? 每12h不少于4次 水 温 不高于80? 每12h不少于4次 骨料温度 每12h不少于2次 混凝土出罐温度 不低于10? 每12h不少于4次 混凝土入孔温度 不低于5? 每12h不少于4次 桩头、桩身温度 每12h不少于2次 5.4.10 冬期施工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时,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为设计强度 标准值的30%; 2 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应设计强度标准值的40%; 3 对抗渗、抗冻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 5.4.11 冬期施工混凝土试块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桩顶在冻深范围以内时,应增加不少于两组与桩顶同条 件养护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及转入常温养护 28天的混凝土强度; 2 当桩顶在冻深范围以下时,可执行5.2.10条规定。 5.4.12 钢筋负温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2 1 钢筋在运输、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 2 当环境温度低于-20?,不宜进行施焊; 3 雪天或施焊现场风速超过3级风时,应采取遮蔽措施; 4 焊接后的接头在未冷却前严禁接触冰雪。 33 6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6.1 一般规定 6.1.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质量检查与验收应按照《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执行。 6.1.2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桩身质量和单桩承载力的检验。 6.1.3 检验可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前检验、施工检验和施工后检验。 6.1.4 对砂、石子、水泥、外加剂、钢材等桩体原材料质量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6.2 施工前检验 6.2.1 施工前应严格对桩位进行检验。 6.2.2 超流态混凝土拌制应对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外加 剂掺量、坍落度等进行检查。 6.2.3 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 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6.3 施工检验 6.3.1 施工过程中,应按5.2.4条要求对成孔中心位置、孔深、34 孔径、垂直度、进行检验。 6.3.2 应对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进行检查。 6.3.3 对检查结果,填写相应质量检测、检查。 6.4 施工后检验 6.4.1 基槽、承台开挖时应及时检查桩数、桩位及桩头外观质量。 6.4.2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 6.4.3 工程桩施工前未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对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 6.4.4 应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检验。 6.4.5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 6.4.6 桩身完整性检测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规定执行。 6.4.7 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从成桩到开始静载荷试验的时间间隔为:砂类土不应少于10天;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天;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少于25天。 6.5 工程质量验收 6.5.1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近时,基桩的验收应待基桩施工完毕后进行;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应待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收。 35 6.5.2 分项工程的质量应分别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 1 主控项目必须符合验收标准,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至符合 要求; 2 一般项目应有80%合格。 6.5.3 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均应合格。 6.5.4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6.5.5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6.5.6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 2 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通知单; 3 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执行中的变更情况; 4 桩位测量放线图与记录,包括工程桩位线复核签证单; 5 原材料的质量合格书,复验报告,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报告; 6 技术(质量)交底记录; 7 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8 质量检查评定表; 9 基桩检测报告; 10基坑挖至设计标高的基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 11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12 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和记录。 36 附录A 桩身混凝土强度对应单桩竖向力设计值表 表A.0.1 桩身混凝土强度对应单桩竖向力设计值表 桩径mm 单桩竖向力设计值(kN) 混凝土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强度等级 =0.7Ψ 588 1046 1634 2354 3204 4085 cC25 673 1195 1868 2690 3662 4783 Ψ=0.8 c Ψ=0.7 707 1257 1964 2829 3849 5029 cC30 808 1437 2245 3233 4400 5747 Ψ=0.8 c Ψ=0.7 826 1468 2294 3303 4495 5873 cC35 944 1678 2622 3775 5139 6712 Ψ=0.8 c Ψ=0.7 945 1679 2623 3778 5142 6717 cC40 1079 1919 2998 4318 5878 7677 Ψ=0.8 c Ψ=0.7 1044 1855 2899 4174 5681 7420 cC45 1193 2120 3313 4770 6493 8481 Ψ=0.8 c Ψ=0.7 1142 2030 3173 4569 6220 8124 cC50 1306 2321 3626 5222 7108 9284 Ψ=0.8 c 注:单桩竖向力设计值N?Ψ f A,未考虑钢筋参加工作。 ccp 37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5)条文中含等于时用词为“不大于”、“不小于”,不含等于时 用词为“大于”、“小于”; 2 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 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38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 条 文 说 明 39 目 次 1 总则 ................................................................................ 41 2 术语和符号 ................................................................... 43 2.1 术语 ..................................................................... 43 3 设计 ................................................................................ 47 3.1 一般规定 ............................................................. 47 3.2 基本资料 ............................................................. 47 3.3 桩的布置 ............................................................. 47 3.4 桩的构造 ............................................................. 47 4 桩基计算........................................................................ 49 4.3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 49 5 施工 ................................................................................ 53 5.1 施工准备 ............................................................. 53 5.2 一般规定 ............................................................. 54 5.3 桩的施工 ............................................................. 54 5.4 冬期施工 ............................................................. 56 6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 57 6.1 一般规定 ............................................................. 57 6.3 施工检查 ............................................................. 57 6.5 工程质量验收 ..................................................... 57 40 1 总 则 1.0.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是一种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的水下灌注桩工艺。 该工艺的流程是: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安放钢筋笼成桩。其特点如下: 1)应用广泛适用性强,不受地下水位的限制,施工速度快, 单桩承载力高,尤其是在砂土中效果明显; 2)桩身混凝土强度可控性强,混凝土强度等级可根据设计承 载力需要达到C20~C50,满足国家新标准中耐久性的要求; 3)混凝土随钻机提升立即填充桩孔不会产生断桩、缩径、塌 孔等现象,避免了泥浆护壁产生的泥皮和沉渣影响桩的侧摩阻力 和端阻力等问题,桩身混凝土灌注均匀外观质量好; 4)在施工过程中桩端、桩周土经混凝土压密或经孔底压入或 喷射的水泥浆填充、渗透,及超流态混凝土的侧向挤压,增强了 桩端阻力和侧阻力,从而大大提高单桩承载力; 5)超流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骨料可以在混 凝土中悬浮而不下沉,钢筋笼插入容易、施工方便; 6)施工过程无公害,无噪音、无振动、无排污、不扰民,符合环保要求,是新一代环保型桩基; 7)工程造价与其他桩型相比价格便宜。 1.0.3 本规程引用了下列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4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J175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 《黑龙江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预拌混凝土》GB14902 42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7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的定名,是根据超流态混凝土桩系列专利技术性能、特点综合确定的统一名称。本规程使用的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含盖了正文2.1所述的超流态系列的专利技术,为了便于不同工艺的区别在使用设计中应标明工艺名称和专利号。 在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专利号:93120168.3)技术基础上通过工程实践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和延伸,列举如下: 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系列专利技术: 第一代——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桩(根据单桩承载力需要,可以在压灌超流态混凝土之前泵入水泥浆到桩端,然后再连续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成桩体后插入钢筋笼成桩)。 第二代——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后插管注浆桩。(见2.1.11条) 第三代——钻孔压灌超流态螺纹桩(见2.1.12条) 第四代——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喷射注浆扩底桩(见 2.1.10条) 第五代——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见 2.1.9条) 2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的配套系列专利技术: 1)专利名称:翻转式泵注砼灌注桩活门钻头(专利号: ZL 02 2 80786.1)该装置应用在超流态混凝土桩中,避免混凝土 堵管事故,达到顺利成桩的目的; 43 2)专利名称:手动夹紧式钢筋笼插筋器,(专利号:ZL 02 2 80785.3)该装置解决了向混凝土桩中插入钢筋笼困难的问题,保 证了设计要求; 2.1.8超流态混凝土:是根据混凝土的流动状态确定的,是钻孔压灌混凝土桩的专用混凝土,其坍落度一般在200mm-250mm之间,必须满足钻杆中心泵注混凝土成桩后安装钢筋笼的要求。称此种混凝土为超流态混凝土。混凝土品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预拌混凝土》GB14902标准4.1.1.1和4.1.2.1中规定,按混凝土的流动状态及粗骨料粒径划分的混凝土种类。 超流态混凝土是在封闭的环境下通过钻杆中心管向孔内压灌超流态混凝土的,所以要求对混凝土有较高的流动状态和和易性,而且在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成桩体后安放钢筋笼,所以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和塌落度限制比较严格。现行使用的超流态混凝土的流动状态和粗骨料粒径的要求都已超出了《预拌混凝土》GB14902标准的通用品和特制品的范围,为满足工艺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对混凝土品种的划分原则定名为超流态混凝土(详见下表)。 流动状态用坍落度骨料最大粒径连续灌注 混凝土品种名称 (mm)表示分别为 粒级或单粒级 方式 通用品(一般流动状25、50、80、100 不大于40mm 开放 态,简称一般流态) 120、150 特制品(大流动状态,180、200 不大于40mm 开放 简称大流态) 专用品(超大流动状不大于30mm 200、250 封闭 态,简称超流态) 常用0.5-2 mm 2.1.9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既:钻孔压灌混凝土注浆搅拌扩底方法及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100103564)是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的第五代技术,克服了第四代喷射注44 浆扩底桩的扩底尺寸不能定量和喷射效果不能准确控制的不足,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可以在施工前做试成孔检查扩头尺寸,扩孔过程采用自动提升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机械臂靠液压控制,可以保证扩底尺寸稳定,有效提高承载力等特点。 钻孔压灌超流态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当扩底完成后,扩底钻头仍处于伸张状态,旋转提钻时(控制提钻速度)可以在桩身形成混凝土螺纹。 对无地下水,桩端持力砂层超过0.5m时,采用此工艺注浆扩底加固桩端砂层防止塌孔,可以大幅度提高桩端阻力。 2.1.10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喷射注浆扩底桩(即:螺旋钻杆中心泵注砼成桩、喷射注浆扩底方法,专利号:ZL 01 106104.9)是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的第四代技术,由于该工艺只能定性不能准确定量,施工前无法检验试成孔的几何尺寸,施工过程中不易控制,扩底质量受注浆压力、土层强度、提钻速度、旋喷转速、队伍经验素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当注浆压力达不到20Mpa时,很难形成射流切削桩周土体置换,影响扩大效果,不应按桩端扩大面积计算,所以将其侧摩阻力、端阻力增强系数并入孔底注浆系列计算较安全合理。 2.1.1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后插管注浆桩(即:螺旋钻杆中心泵注混凝土桩后插管注浆装置,专利号:ZL 01 241171.x)是钻孔压灌超流态砼成桩的第二代技术,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效果好,承载力提高明显等特点。经若干个工程实践总结当桩长超过12m时,插入桩端比较困难,有个别桩插不到桩端 影响注浆效果,所以建议桩长控制在12m以内。 2.1.12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螺纹桩(即:螺旋钻杆中心泵注砼 45 螺纹桩施工方法,专利申请号:200510010093.7)是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第三代技术,该工艺在砂层中使用对提高单桩承载力有明显的效果,不应在含泥量较大的砂层、交互层及粘土中使用,以免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和完整性。 因该工艺在使用初期是积累经验阶段,所以在正文没有列出具体计算方法。当使用该工艺时,可参照《螺纹桩技术规定》LH8002-2005(黑龙江龙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并结合《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计算。 46 3 设 计 3.1 一 般 规 定 3.1.2本规程选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50007中规定选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 3.2 基 本 资 料 3.2.1 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中,应有以下内容:勘探深度剖面图、数量、间距;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与极限端阻力标sik 准值q或桩的侧阻力特征值q与端阻力特征值q,及有关参pksapa数与结论等,用做支护工程时应提供各种土层的粘聚力c值与内摩擦角φ值及土的重度γ值;地下水的分布及水质情况。 3.3 桩 的 布 置 3.2.3 根据工程实践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目前一般可以采用桩径有300 mm、400 mm、500mm、600mm、700mm、800mm、1000mm,其中400mm、600mm常用。 3.4 桩 的 构 造 3.4.4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锚桩钢筋笼在安放时为减少其侧阻力,锚桩钢筋笼外箍筋(即螺旋箍筋)配置长度同工程桩外箍筋配置长度相同,其余部分可每隔1.5~2.0m设一道加劲箍筋,形成钢筋骨架。 47 3.4.5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桩身混凝土为泵送混凝土,施工配比准确容易控制,故强度等级可采用C25~C50,对桩身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及荷载较大的建筑亦可选用本桩型。 48 4 桩基计算 4.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 4.3.2 本条取消了超流态混凝土作用后的提高系数,是因为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静载试验结果有达不到设计图纸的要求,而且靠超流态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固化土体提高承载力不符合机理,所以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取消了原规程的提高系数T值。 本条引入桩的侧阻力增强系数β和桩端端阻力增强系数βsip值,当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之前注入水泥浆,固化了桩端、桩侧的悬浮土颗粒,所以对提高单桩承载能力比较明显,在本规程修编中明确了β、β是注水泥浆后的增加系数,并在表4.3.2-3sip 中给出了β、β值的取值范围。该值是经上百根试桩结果统计及sip 多年工程实践总结出来的,取值时应该考虑土质条件,在土质条件差的情况下取低值,好的情况下取高值。 表4.3.2-3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经现场挖出观测桩端扩底部分较完整,保证了设计尺寸,所以在计算β值时可以按扩底面积和高度乘以β增加系数。当扩底持力层砂pp 层较好取高值,反之取低值。参见表机械搅拌扩底(注浆后搅拌)桩身受压承载力计算与试验结果。 关于钻孔压灌混凝土注浆搅拌扩底桩的使用说明 目前黑龙江桩基础市场扩底新方法较多,在扩底质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方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完整的方法应具备在定性的基础上又能准确的定量,给设计提供一 49 个准确的扩底尺寸。所以为确保扩底桩质量和区别本规程以外的扩底桩方法,在使用时的设计图中应标有具体说明:方法全称和该方法配套的专用装置(专利技术应标明专利号)、施工阶段操作要点等。下面以本规程为例: 钻孔压灌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专利号:2005100103564 名称:钻孔压灌混凝土注浆搅拌扩底桩方法及装置)按规程方法和专用装置施工。施工前按规程(条文解释2.1.9条)做扩底试成孔经业主、监理、设计、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详见扩底桩试成孔检测表) 1.技术要点: 1.1水泥浆用量:参照5.3.3—2条乘以扩底高度计算。1.2水泥浆比重:1.6—1.7 1.3注浆压力:0.5—3Mpa 1.4机械搅拌扩底直径和扩底高度相对应关系,a在100—200mm时相对应的hc为500—1000mm 2 操作控制: 2.1机械搅拌扩底试成孔:开工前在现场距地表3m以内处钻进、扩底,提钻后检查扩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2机械搅拌扩底装置:采用规程中的扩底装置,液压千斤连接机械回转盘带动钢丝绳来控制扩底钻头装置(目前其他装置与本规程工艺不配套,所以匀质性较差不能保证扩底质量)。 2.3液压压力:应大于扩底试成孔压力1.1—1.2倍。 2.4目测控制:按试成孔液压千斤行程距离标定。 2.5操作记录: 使用与工艺相符合的表格记录。 注:1、表5.3.3-2钻孔压灌超流态砼桩孔底注浆后桩端阻力增强(ß)p同时桩侧阻力(ß)也按土层相应增强。2、由于注浆压力,土层强度,转si 数,提升速度等相关因素,扩底的匀质性较差。特别是当注浆泵压力不能满足20Mpa时不能完全有效的切割土体保证扩底尺寸,不能准确定量。所以本规程将喷射注浆扩底桩列入直桩注浆桩不计算扩底面积。3、带下划线的黑体字为图纸需重点标注的内容。 50 扩底桩试成孔检测表 年 月 日 工 程 名 称 检 建设单负 责 测 位 人 单 监理单监理工程位 位 师 设计单设计负责 位 人 施工单技术负责 位 人 d 模 拟 土 层 扩 底 位 置 ch aa D 底直径 mm 底直径 mm 设计 实测 尺寸 尺寸 底高度 mm 底高度 mm 注:此表应列入工程档案存档。 51 表4.3.2-3 机械搅拌扩底(注浆后搅拌)桩身受压承载力计算与试验结果 桩径 桩长 桩端持桩身砼最大加载 沉降 单桩竖向极限限工程名称 楼号 桩号 主筋 (mm) (m) 力层 等级 Q(KN) (mm) 承载力Quk(KN) max 54 300 14.0 C30 4Ф14 1100 11.92 1100 129 300 14.0 C30 1200 12.11 1100 4Ф14 15# 中砂 210 300 14.0 C30 4Ф14 1200 12.74 1100 300 300 14.0 C30 4Ф14 1300 13.60 1100 168 300 14.0 C30 4Ф14 1100 17.03 1100 230 300 14.0 C30 1100 15.66 1100 4Ф14 16# 中砂 283 300 14.0 C30 4Ф14 1100 8.75 1100 43 300 14.0 C30 4Ф14 1100 9.78 1100 黑龙江建筑职业43 300 14.0 C30 4Ф14 1100 12.59 1100 技术学院住宅 17# 204 300 14.0 C30 1100 10.78 1100 中砂 4Ф14 227 300 14.0 C30 4Ф14 1100 11.21 1100 9 300 14.0 C30 4Ф14 1100 14.06 1100 18# 131 300 14.0 中砂 C30 4Ф14 1100 11.27 1100 220 300 14.0 C30 4Ф14 1100 11.25 1100 84 300 14.0 C30 1100 14.10 1100 4Ф14 177 300 14.0 C30 1200 12.28 1100 4Ф14 19# 中砂 213 300 14.0 C30 4Ф14 1200 11.52 1100 270 300 14.0 C30 4Ф14 1300 10.54 1100 52 表4.3.2-3 机械搅拌扩底(注浆后搅拌)桩身受压承载力计算与试验结果 桩径 桩长 桩端持桩身砼最大加载 沉降 单桩竖向极限限工程名称 楼号 桩号 主筋 (mm) (m) 力层 等级 Q(KN) (mm) 承载力Quk(KN) max 3 400 13.0 C30 6Ф12 1897 8.765 1897 112 400 13.0 C30 6Ф12 1897 12.870 1897 1# 粗砂 245 400 13.0 C30 6Ф12 1897 9.075 1897 343 400 13.0 C30 6Ф12 1897 12.385 1897 27 400 13.0 C30 6Ф12 1897 13.190 1897 149 400 13.0 C30 6Ф12 1897 13.240 1897 2# 粗砂 242 400 13.0 C30 6Ф12 1897 15.955 1897 宏达花园 350 400 13.0 C30 6Ф12 1897 14.245 1897 48 400 13.0 C30 6Ф12 1897 18.030 1897 75 400 13.0 C30 6Ф12 1897 23.265 1897 3# 粗砂 223 400 13.0 C30 6Ф12 1897 5.915 1897 300 400 13.0 C30 6Ф12 1897 24.925 1897 29 400 12.0 C30 6Ф12 1750 7.970 1750 4# 44 400 12.0 粗砂 C30 6Ф12 1750 4.160 1750 61 400 12.0 C30 6Ф12 1750 11.415 1750 53 表4.3.2-3 机械搅拌扩底(注浆后搅拌)桩身受压承载力计算与试验结果 桩径 桩长 桩端持桩身砼最大加载 沉降 单桩竖向极限限工程名称 楼号 桩号 主筋 (mm) (m) 力层 等级 Q(KN) (mm) 承载力Quk(KN) max 20 400 12.0 C30 6Ф12 1750 9.460 1750 5# 33 400 12.0 C30 1750 12.590 1750 粗砂 6Ф12 46 400 12.0 C30 6Ф12 1750 7.145 1750 宏达花园 15 400 12.0 C30 6Ф12 1720 7.655 1720 6# 37 400 12.0 粗砂 C30 6Ф12 1720 8.935 1720 38 400 12.0 C30 6Ф12 1720 22.515 1720 85 300 12.5 C30 4Ф14 1200 9.87 1200 综合36 300 12.5 C30 1200 14.25 1200 4Ф14 厂房 104 300 12.5 C30 4Ф14 1200 11.92 1200 哈尔滨瀚邦医药粗砂 科技有限公司 64 300 12.5 C30 4Ф14 1300 13.18 1300 办公47 300 12.5 C30 4Ф14 1300 12.60 1300 楼 95 300 12.5 C30 4Ф14 1300 10.77 1300 注:钻孔压灌超流态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同钻孔压灌超流态注浆直接桩比较:相同桩长时承载力 提高1.4倍以上,相同承载力时桩长减短约3.0~4.0m。 54 5 施 工 5.1 施 工 准 备 5.1.1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前应具备的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的在于施工中对整个场地地质情况 能客观控制,并针对土层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2 桩基工程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包括: 1)建筑物平面布置图,用于确定建筑物的准确位置; 2)建筑物桩位平面布置图,用以确定桩位; 3)桩的设计详图、配筋图,以掌握桩径、桩长、桩顶标高、 钢筋笼制作要求; 4)有关的桩基技术要求,如混凝土强度等级、单桩竖向承 载力、试桩组数、位置及要求等。 3 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相邻危房 等必须调查清楚,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和保护措施,进而保证桩 基顺利施工; 4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采用专用螺旋钻孔机,其技 术性能受专利保护,现发展到8个后续系列专利。性能资料可咨 询专利权人及参考专利说明书; 5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的施工应选用资质较高的有业绩、有经验的施工单位,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5.1.2 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贯彻设计要求、组织正常施工的重要保证,施工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执行。 5.1.3 桩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和监 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必要时可请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试桩单位、邻近建筑物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图纸会审时,设计单位应进行设计交底,并针对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明确的答复。 5.1.5 施工准备时应把控制点和水准点设置在不受施工干扰、破坏的位置,并经常复核。 5.2 一 般 规 定 5.2.5 钢筋笼下端500mm处主筋宜向内侧弯曲15?~30?,为防止钢筋笼碰孔壁及减小钢筋笼插到超流态混凝土中的阻力。 5.2.6 超流态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宜为5~30mm(常用5~20mm)连续级配的碎石或卵石,保证石子可在超流态混凝土中悬浮,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 5.2.10 超流态混凝土的外加剂选用应根据混凝土的流动状态优先选用减水型外加剂。 5.3 桩 的 施 工 5.3.3 机械扩底钻头搅拌用水泥浆一般在钻进时一次注入钻杆 芯管内,提钻时一次投放在桩端。 桩顶混凝土超灌高度要求不宜小于0.5m目的是确保桩头质量,主要考虑了在混凝土自密实过程中和自重压力作用下桩头混凝土下沉;当软弱土层较厚,混凝土下沉量较大时,应及时添加保证桩头混凝土标高和质量,对同一桩型钻孔点标高应一致, 及时清除高出桩头0.5 m以上的余土,以免造成混凝土浪费。 对沉降较大的桩顶部分,挖出后清理干净,采用不低于桩身强度的混凝土接至设计标高。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机械搅拌扩底桩工艺流程图 钻孔对位 ? 钻至设计深度 向钻杆内注浆 ? 自动提钻伸出扩底钻头 按措施控制压力 ? 搅拌扩头达到设计高度 ? 收回扩底钻头 ? 连续泵注混凝土 ? 安放钢筋笼成桩 自动提升装置主要作用是通过控制提升过程,达到控制扩底质量,避免手动提升的误差。扩底钻头伸出的压力控制,一般按试成孔时压力的1.1—1.3倍控制,设扩底钻头专用压力表单独控制,如地下土层坚硬时,应提高压力或改变扩底钻头形式。 5.3.3成孔灌注: 4混凝土宜灌注至作业面以上0.3~0.5m,实际成桩长度为桩端到作业面; 5.3.8 混凝土泵是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的关 键设备,一般选用泵压不小于7MPa的中压式柱塞泵,混凝土泵的型号选择需考虑最大理论排量、实际最大排量、最大混凝土压力、最大水平运输距离、最大运输高度和施工进度等。 5.3.9 输送管路的布置直接影响混凝土泵送的速度及 质量。输送管道的管径应根据混凝土的排量、泵送压力和骨料的最大粒径确定。 5.4 冬 期 施 工 5.4.3 水泥与超过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容易产生假 凝,使水泥变稠无法使用。 6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6.1 一般规定 6.1.4 施工前应对各种原材料的材质进行检查,包括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并应进行复验。 6.3 施工检查 6.3.1 在施工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质量,填写施工记录和质量评定表,对每根桩的质量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孔深、孔径、垂直度、钢筋笼质量及安放位置检查等。 6.5 工程质量验收 6.5.7 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施工属隐蔽工程,故在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完整的施工原始资料和技术资料
/
本文档为【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