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

2017-09-28 10页 doc 27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3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
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 本科毕业 目: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3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4 绪论 ............................................................................................................................... 5 一 天真纯洁高尚的开端———理想的生活 ............................................................. 5 二 混乱腐朽的堕落 ———现实社会的罪与恶 ....................................................... 6 三 “复活”在道德上的完美 ———虚幻的追求 ................................................... 8 结语 ............................................................................................................................. 10 参考文献 ..................................................................................................................... 1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复活》中的“复活”进行 ,探讨托尔斯泰主义在《复活》中的集中反映 :天真纯洁高尚的开端———理想的生活 ,是托尔斯泰精心绘制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的雏形;混乱腐朽的堕落 ———现实社会的罪与恶 ,揭示了两个阶级的地位悬殊、贫富对立和命运相悖的社会本质;复活 ———虚幻的追求 ,是托尔斯泰宣扬博爱思想、道德至善和不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的集中体现 ,也是《复活》中“复活”的实质。 关键词:复活 托尔斯泰主义 蓝图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esurrection" in "Resurrecti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Tolstoy doctrine in "Resurrection" of the innocent: noble beginning -- the ideal life, is the embryonic form of Tolstoy meticulously painted the Tolstoy doctrine blueprint; chaos decadent depravity -- sin and evil social reality, the paper reveals two a class disparity,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the fate of contrary to social nature; Resurrection -- illusory pursu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olstoy advocating universal love thought, moral goodness and violence against evil "Tolstoy doctrine", but also "Resurrection" of "Resurrection" of the essence. Key words: Resurrection Tolstoy doctrine blueprint 绪论 《复活》是列夫 ?托尔斯泰于 1889 - 1899 年间完成的长篇小说,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坛的中是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一座雄伟的丰碑。《复活》中浓缩了列夫 ?托尔斯泰,在一生之中对俄国社会观察和思考 ,而且也是作家一生艺术探索的结晶 。因此 ,包含着作家毕生的思想和文学技艺的精萃,历来被视为托翁的代表作。在这部恢宏的巨著里,一方面揭露与批判俄国专制和贵族阶级,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关于解决俄国社会矛盾的天真幻想。本文就“复活”在《复活》中的集中反映进行探讨,来解析托翁在这一巨著中精心绘制的一幅托尔斯泰主义的蓝图。 一 天真纯洁高尚的开端———理想的生活 卡秋莎 ?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是《复活》的男女主角,这是两个身份阶级截然相反的人,是但是社会两个阶级的代表。以追述的形式来叙写 ,围绕着身份阶级截然相反的年轻人 ,开篇所描绘的是一片诗意的理想化的生活画卷。这或许是托翁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的最初样式,在这里 ,没有森严的阶级观念和等级制度。两个本来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截然相反的年轻人 ,却互相转化了彼此(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吸引) ,逐步地吸引靠近。 卡秋莎 ?玛丝洛娃身份可以说是跟男主对比一个极端,一个农奴的女儿,甚至还是私生女。被两个地主老处女收养,虽然“动了恻隐之心 ,表示愿意做孩子的教母”,但两个教母,对其的态度截然不同 ,卡秋莎 ?玛丝洛娃处身的地位是“半是婢女 ,半是养女”。当然毕竟是在地主加生活“,她做针线活 ,收拾房间 ,用白粉擦亮圣像的铜框 ,烧肉 ,磨碎咖啡豆 ,煮咖啡 ,洗零碎东西 ,偶尔陪两个老处女坐着 ,给她们朗诵本”。久而久之 ,过着地主家里的舒适生活,她有着贪图安逸的性情 ,这应该是农奴阶级奴性的代表。 聂赫留朵夫 ,是卡秋莎两个教母所钟爱的侄子 ,一个年轻的公爵。同时 ,他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接触进步思想的青年。在学校里聂赫留朵夫看过了斯宾塞的《社会 静力学》。斯宾塞关于土地所有制的理论深深的影响了他。并且联系到作为地主阶级的自己家中拥有大量土地 ,痛感“土地私有制的种种残忍和不公正”。为此他甚至交出了自己继承的土地。而他来到了姑妈的庄园,也是要写关于土地所有制的论文。 这是很有意思的两个人,各自处于不同的阶级,却向着对方的阶级发生着转化。虽然相差悬殊的地位 ,却能相处的非常融洽 ,和谐一致 ,并没有存在门第、等级观念。 卡秋莎的出身卑微低下 ,但却天性单纯、性情善良真挚。本来对于各方的提亲“一个也不肯嫁”。却对聂赫留朵夫动心,“暗自爱上了他 ,却不敢对他明说 ,甚至也不敢对自己承认”。 而聂赫留朵夫,虽然地位显赫 ,但作为进步的 ,正直而纯洁的青年。他反对土地私有,同时与当时地主贵族混乱肮脏的私生活不屑一顾。他有着纯洁高尚的爱情观,“如果他梦见女人 ,那个女人就一定是他的妻子。凡是依他看来不可能成为他妻子的女人 ,对他说来就算不得女人 ,而是普通人”。他“认为只要他爱上了那个姑娘 ,那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也没有任何理由不跟她结婚”。 因此 ,聂赫留朵夫一切的烦恼,诸如母亲令人不愉快的来信,并不顺利的论文创作,都在想起卡秋莎时烟消云散。而卡秋莎,“只要想到有聂赫留朵夫活着 ,就感到热血波涌 ,青春富有活力”。 然而这个美好的开始,在聂赫留朵夫的离开之刻注定了要夭折。这之后的一切发生了令人惋惜的转折。 二 混乱腐朽的堕落 ———现实社会的罪与恶 随着男主的离开,转折开始,故事也从美好的幻象式生活回到了现实,当时俄国的社会,上流贵族的生活是混乱不堪的,关于进步的思想,关于研究财富与贫穷,社会的发展的论调是逆潮流的。在当时的贵族心目中强大的沙俄,高贵的贵族,享受甚至于放纵才是应有的生活。去追求哪家贵族的小姐,无疑比看到肮脏恶心的农奴要有趣得多。因此,贵族们过着腐败堕落的生活,混乱不堪,荒淫无度。而作为低下的农奴,附和取悦贵族老爷们,才是生活的出路。 三年的军旅生涯以后 ,“新的生活方式”否定了聂赫留朵夫“内心别有所求的呼声”,变成了“荒淫无度的彻底利己主义者”。他纯洁、正直而又善良的心灵 ,在社会大熔炉中早已化为灰烬。以至于曾经对卡秋莎真挚纯洁的爱意,堕落成了肮脏自私的 占有欲。当聂赫留朵夫再次来到姑母家 ,迫不及待地诱奸了卡秋莎。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被道德沦丧和享乐至上的剥削阶级的劣根性所支配的腐败贵族。 这与托翁的主观意愿是相悖逆的。但在当时的社会确实自然不过的,是聂赫留朵夫必然的蜕变。诱奸卡秋莎以后 ,心中最纯真的那份美好也被彻底的掩埋了。聂赫留朵夫更加沉醉于贵族阶级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不在是分出自己资产给穷人的那个进步思想的青年,而是对于母亲和姑母留给他的“广大家业”感到满足 。而且在两性和婚姻关系也不再是“只会梦到一个姑娘,那就是自己新娘的”那个专一小伙,变得极为放荡轻浮。“十年前他诱奸的卡秋莎”,早已“忘得干干净净”。这时当然他在准备向一位公爵小姐求婚的同时却与一个有夫之妇私通。而这一切 ,在当时的贵族上流社会 ,根本就是习以为常的。在这种大环境下聂赫留朵夫走向腐化堕落的实属必然。 卡秋莎的堕落 ,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区别在于男主源于诱惑,而卡秋莎却是源于逼迫。被聂赫留朵夫诱奸成孕 ,在两个老处女眼里是无法容忍的,她被两个“教母”辞退了。她到一个警察分局局长家里去做使女,这时的她还是纯洁的,所以她实在接受不了这五十多岁的老色鬼的调戏,做出了反抗,结果很明显被辞退了。这时的卡秋莎正即将分娩 ,搬到了乡下一个寡妇家里去住 ,她生下了一个男婴,可是自己得了产褥热,孩子也没有保住,这对她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孩子的夭亡这也斩断了她对聂赫留朵夫的牵绊。 此后她在一个林务官家里找到了工作,却遭到了林务官的强行奸污 ,本来遭受迫害的她,却遭受侮辱被林务官的老婆赶了出来。之后,她又被佣工介绍所介绍到“只有一个太太和两个上中学的儿子的人家”。不幸的是又遭到那个年纪较大而且生了唇髭的中学六年级学生的调戏 ,又被女主人辞掉了。在一位太太引荐下她万般无奈的同一个作家姘居 ,但是在这里有了短暂的幸福,她爱上了公寓里的“一个快活的店员”,可以看出这时的她已经开始蜕变,不再谨守两性间的忠贞,可是好景不长 ,店员不辞而别,这“分明是把她遗弃了”。 困苦的生活、孩子的夭亡、精神与肉体的凌辱、还有店员的遗弃 ,再加上她在地主家养成的贪恋安逸的习性,迫使她必须做出抉择“ 要么安于女仆的屈辱的地位 ,必须受到男人的纠缠 ,发生秘密的和临时的通奸 ,要么索性取得这种有保障的、安全的、合法的地位 ,专干公开的、为法律所允许的、报酬丰富的、经常的通奸。”最终, 她选择了后者。当天晚上 ,领家就“把她送进了著名的基达叶娃妓院”。在那里,开始了屈辱的妓女生涯。开始的时候,卡秋莎还保留着纯洁,腐朽混乱的妓女生活带来的痛苦,只有在醉酒的时候才能适当的解脱。久而久之,在妓院混乱不堪的环境下沾染了卖弄风骚的习性,这时的卡秋莎已经彻底的堕落,少女时代的纯洁的卡秋莎正式进入了坟墓,彻底不存在了。 在这里,托翁所表达的观点,关于男主女主的堕落,都是在社会大环境的驱使下的必然蜕变,因为他们本来拥有这高尚纯洁的天性,只是社会的混乱腐朽导致 ,一个堕落成为腐朽淫乱的贵族老爷 ,一个沦落成为任人蹂躏的妓女,因此作者迫切希望的是改变混乱的沙俄社会,描绘上自己的理想化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 三 “复活”在道德上的完美 ———虚幻的追求 在《复活》中 ,托翁以极富逻辑性的现实主义描写,论证了男女主角的蜕变,是由于社会大熔炉的导向和迫害,是必然的。至于之后的关于“复活”的描写,通篇的主题确是理想化的道德说教,甚至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想想作品的创作年代,在19世纪末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风头正劲的时期。托尔斯泰作为贵族阶级的一员,很难说不感到恐慌,他已经预感到了他所在阶级的末日已然不远。所以,为了挽救自己、挽救他所生存的阶级。托翁必须正视沙皇专制制度的恶劣本质,对其进行揭露批判,与此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托尔斯泰主义”——博爱,完美的道德,企图凭借道德的说教来改良社会现状。诚然,这是天真的,不现实的幻想,尽管托尔斯泰在复活中竭尽全力的进行着道德的说教。 女主是代表着被剥削奴役的农奴阶级 ;男主是代表着统治贵族阶级。在他们青春美好的年纪,他们相爱,那个时候他们都纯洁高尚。但聂赫留朵夫被贵族社会的风气污染堕落 ,诱奸卡秋莎 ,之后更将其遗忘,或者更准确的说是遗弃。两人自此分开,各自在沦落中发展下去,聂赫留朵夫变更加的堕落。而卡秋莎在以后的生活中被污浊的社会折磨,最终沦落为娼妓,随之伴生的是卡秋莎对聂赫留朵夫难以磨灭的恨。之后,两人再次的相遇,聂赫留朵夫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堕落和所造成的罪孽,通过自己的忏悔,来得到卡秋莎的原谅。 这就是作者在《复活》中的脉络,本性高尚之后堕落通过经过道德的自我完善然后复活。随之存在的,作者的观点也呼之欲出,就是人性本善,但是社会的混乱污染 了人性,只要俄国统治阶级能够完善自己的道德思想,改善社会风气,就可以使被磨灭的人性中的良善重生,在那个美好的社会中,俄国的贫富差距,剥削压迫跟混乱就不在讯在。那样,就可以避免资产阶级革命,不需要暴力来挽救俄国,更本质的是挽救托翁所存在的贵族阶级。 而托翁在两个阶级代表的主人公在复活的道路上,刻意的使聂赫留朵夫率先悔过复活,而卡秋莎的复活是最终被聂赫留朵夫感动后才出现的。此中深意所在地主贵族是当时俄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混乱罪恶也是由于地主阶级自身的所为。卡秋莎的堕落准确说来应该是沦落,究其本源,是聂赫留朵夫的诱奸和一起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和当时社会混乱必然的结果。所以在“复活”这个过程当中,理所当然的要从聂赫留朵夫这个贵族老爷开始。卡秋莎所扮演的始终都是一个受害者,倘使“复活”是由卡秋莎开始,也只能是一种无力的妥协。因为在当时混乱堕落的俄国社会,农奴没有任何的权利,包括忏悔,哪怕罪恶的根源在于贵族阶级。 这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并且是难能可贵的观点。作为一个地主阶级贵族老爷,托尔斯泰认识到了贵族阶级是社会混乱的根源,并希望通过贵族阶级的忏悔来改善俄国社会,这时的托尔斯泰是站在了农奴阶级的立场上。 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作为陪审再次见到了卡秋莎,他感到羞于相认,因为他意识到了卡秋莎的今天,自己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这时,“复活”的萌芽已经悄悄萌发了,多次的思想斗争,探监卡秋莎,在探监过程中看到了更多无辜的囚犯,为了帮助他们聂赫留朵夫奔走上诉 。在这个过程当中,聂赫留朵夫跟深入的理解到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以及所犯下的罪恶,看到贫苦阶级妻离子散的惨状,内心深处的善被激发了出来,“复活:的信念也开始坚定了下来。他决定陪同卡秋莎去西伯利亚,并同她结婚,却被卡秋莎拒绝,最终只好寄托于宗教。 对于聂赫留朵夫,卡秋莎有着理所应当的怨恨,喀什的态度就是严词的拒绝“: 您是老爷 ,是公爵 ,你用不着跟我打交道 ,免得惹一身脏。你去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好了 ,我的价钱是一张十卢布的红钞票。”但是聂赫留朵夫的“复活”却不仅仅是对卡秋莎的忏悔,他为了贫苦农奴的奔走,最终让卡秋莎认识到了聂赫留朵夫真心的忏悔,她原谅了他。然而卡秋莎政治犯的处境是其 “复活”的根本缘由。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下她才再次意识到人性的尊严;为了聂赫留朵夫的前途他并没有答应他的求婚,而选择的政治犯西蒙松。 结语 卡秋莎的放弃,私以为是完美的结局。托翁并没有在两人精神的复活之后,给人以俗套的收尾,两个人童话般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青春美好的爱情如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卡秋莎悲惨的一生已经告诉她破镜难圆。这时她为了聂赫留朵夫的前途拒绝了他,这种利他精神也是托翁可以表现出来的。以之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来做出鲜明的对比。 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的“复活”,就是“托尔斯泰主义蓝图”的表现。但是,无论托尔斯泰如何努力地编织幻想,聂赫留朵夫的“复活”的本质并不是出于对农奴阶级的同情,不是从两个阶级间的高度出发的。而是出于自身良心的责备,这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本质——博爱思想、道德至善和拒绝暴力。严格来说,这还是贵族阶级的利己主义思想作祟,其积极意义仅仅在于对贵族阶级自身的罪恶进行揭露否定,但是其所谓的良方益药,更多的是一种天真式的幻想。这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要害,并没有触及到阶级问题的本质,如果确实的实行作为改良的策略,也只会是对剥削制度阶级制度的一种掩盖,无非是套上一层不切实际的美丽的道德外衣,所以说到底不过是托翁自己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 参考文献 [1] 卢秋菊,林艳青,张晓. 从《复活》看玛丝洛娃的复活[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2] 孙悦. 《复活》——托尔斯泰晚期思想的大成之作[J]. 俄语学习. 2009(03) [3] 郭和英. 灵魂的清洗 道德的完善——品味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4] 钟泉. 失落的复活——从《复活》中看托尔斯泰主义[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2) [5] 秦英.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从《复活》析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 [6] 蒋丽萍. 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忏悔[J]. 图书馆杂志. 2007(07) [7] 刘育根. 从《复活》看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J]. 文学教育(上). 2007(02) [8] 张广明. 从《复活》看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9] 许军. 从聂赫留朵夫看托尔斯泰主义[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10] 钟泉. 失落的复活——从《复活》中看托尔斯泰主义[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2) [11] 潘新华. 托尔斯泰主义的积极意义[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12] 周亚明. 再论“托尔斯泰主义”[J]. 平原大学学报. 2001(01) [13] 周振美. 托尔斯泰主义与中国的宗教思想[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14] 周亚明. 再论“托尔斯泰主义”[J]. 平原大学学报. 2001(01) [15] 潘新华. 托尔斯泰主义的积极意义[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16] 朱湘莲. 浅析托尔斯泰主义[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17] 冷满冰,范文瑚. 关于“托尔斯泰主义”的重新思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2) [18] 刘婧飞. 试析托尔斯泰主义体现着中国古典文化思想[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
本文档为【论《复活》中的托尔斯泰主义蓝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