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科护理常规

2017-10-13 16页 doc 33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护理常规 目 录 一、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高热 2、脱证 3、暴泻 4、痛症 5、中风病(脑卒中后遗症) 6、眩晕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高血压病) 7、不寐病(失眠) 8、消渴症(糖尿病) 二、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高 热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3、烦...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目 录 一、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高热 2、脱证 3、暴泻 4、痛症 5、中风病(脑卒中后遗症) 6、眩晕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高血压病) 7、不寐病(失眠) 8、消渴症(糖尿病) 二、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高 热 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3、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4、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5、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 二、临证(症)施护 1、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4、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积极治疗原发病。 6、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脱 证 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所致。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脉微欲绝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脑、经络、气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 3、注意保暖。 4、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 5、尿失禁者,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定时冲洗膀胱,保持外阴清洁。大便失禁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6、准确记录出入量,患者6小时无尿,注意检查是否尿潴留,尿闭者应及时报告医师。 二、临证(症)施护 1、四肢不温,汗出者,可予四肢放置热水袋等保暖,遵医嘱如给予参附汤或艾灸。 2、高热,遵医嘱给予十宣放血或针刺退热。 3、喉中痰鸣、喘促痰厥者,及时吸痰,遵医嘱立即吸氧。 三、健康指导 1、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 2、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3、久病初愈,应注意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防止正虚邪袭,变生他证。 4、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忌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暴 泻 因感受外邪、疫毒或饮食、劳倦等所致。以发病急骤、突然腹泻、暴迫下注如水、腹痛肠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涉及脾、胃。急性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功能紊乱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执行消化道隔离。 2、卧床休息,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必要时便后坐浴,遵医嘱肛周涂中药。 3、及时留取大便送检或细菌培养。 二、临证(症)施护 1、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淡盐水,以补充体液。 2、两眼窝凹陷,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液体、药物输入。 3、腹胀无力者,遵医嘱给予参附汤、独参汤口服或针灸。 4、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柴胡注射液肌注、针刺十宣放血。 5、口渴烦躁不安者,多饮温开水,补充含钾、钠饮料,如鲜橘汁、淡盐水,防止脱水。 6、 寒湿暴泻者,遵医嘱可隔姜灸或药熨;热泻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服。 7、 吐泻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止呕或药物止呕。 三、健康指导 1、合理饮食,定时、按量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过食生冷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2、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止泻后应避免再感风寒暑湿之邪。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4、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痛 证 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遭受某些伤害等因素, 或脏腑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所致。以出现某一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为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心痛、胁痛、腹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及诱因。 2、呕吐物、二便等伴随症状。 3、疼痛承受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头痛、胸痹(心痛)、胁痛、急腹痛。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伴有发热、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 (3)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镇痛剂。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面色、生命体征等。 (2)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症状。 3、给药护理: 汤药一般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 (2)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胸痹(心痛)、胁痛等忌油腻饮食; 急性腹痛诊断未明确时应暂禁食。 5、情志护理 (1)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2)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安心养病。 中风病(脑卒中后遗症) 中风病是我院重点专科建设中的主要病种,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及语言障碍等,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专科中风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宜柔和避免噪音强光等一切不良刺激,温湿度适宜。 3、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病人在床上采取正确的抗痉体位,防止关节强直预防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 4、保持肢体功能位,必须定时变换体位。 5、饮食护理: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清醒病人摄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6、病情观察及症状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脑栓塞急性期头部禁止使用冰袋。 7、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血压的变化严格控制滴数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治疗是严格掌握剂量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8、早期康复:生命体征稳定后应急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9、情志护理:解除病人的紧张急躁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二、辩证施护 (一)风痰火亢证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加强防护工作,有假牙者应取下用清水浸泡。 2、饮食给予清内热化痰湿的食物,如绿豆汤莲子汤等,多食新鲜蔬菜,避免油腻厚味,肥甘助火助湿之品。 3、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与缓泻剂或大黄煎水低压灌肠。小便失禁者可施行留置导尿术。 4、抽搐者用纱布包缠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5、神志不清者可针刺人中,合谷等穴;瘫痪者可针刺曲池,环跳等穴;失语者可针刺廉泉,天突;口歪者针刺下关,地仓等,平补平泻法。 6、中药治疗:平肝泻火通络。天麻钩藤饮,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3次情志调护解除病人的恐惧急躁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二)风痰阻络证 1、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以利气血运行;重者,需卧床休息医护人员协助完成基础护理。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头痛及眩晕等情况。 3、长期卧床者正气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应注意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4、针刺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等,诸穴有补有泻可达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 5、中药治疗宜化痰通络。化痰通络汤,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3次。 (三)肝风内动、痰浊壅闭证 1、饮食以素食为主不可过饱。 2、因痰热郁阻出现高热者头部可用冰袋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亦可针刺退热,取穴大椎曲池强刺激不留针。 3、针刺取穴内关风池等,用泻法。 4、中药治疗宜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急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继以涤痰汤祛痰化湿,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3次。 (四)气虚血瘀证 1、多食养阴生津清火之品,如绿豆粥莲子粥等。 2、头晕目眩者应观察血压的变化,可服用磁化水。 3、针刺取太冲,风池等穴,用泻法。 4、中药治疗:益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加味,每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3次。 三、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2、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度紧张预防并积极控制高血压,告知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3、指导病人家属协助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4、戒烟酒饮食清淡营养降血脂积极治疗原发病。 5、告诉病人有TIA病史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极高,告知有关症状和体征,积极预防,并及时就医。 眩晕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高血压病) 眩晕病是我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结合我院治疗眩晕病的特点,制定了具有我院专科特色的颈椎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温暖向阳,空气新鲜,湿度适宜。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早上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的原则。 3、注重营养,合理搭配,忌生冷寒凉之品,禁烟酒刺激。 4、保持颈部正常生理曲度,枕头高度以8—15cm为宜。 5、适当用温热水冲洗颈肩部,促进血液循环。 6、正确使用颈部围领。 7、鼓励指导病人进行相应的颈部体操及肩背部的肌力锻炼。 8、指导病人中药汤剂应温热服。 二、 辩证施护 (一)肝阳上亢证 1、重视心理护理,用安慰、诱导方法劝导病人少生气动怒,保持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解除忧虑,消除悲观情绪,避免外界不良刺激,以免“七情”影响使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 2、注意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眩晕症状的轻重,以及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等变化。 3、平时可用麦冬菊花煮水饮以消口干苦。 4、针刺:风池、太阳、肝俞,阳陵泉等穴位。 (二)痰浊中阻证 1、病者需卧床休息,避免旋转弯腰动作,以免诱发加重眩晕。症状缓解后应适当活动,如打太极拳、气功等对预防和治疗眩晕有良好作用。 2、注意患者情绪变化,了解胸中郁闷,并进行耐心开导,解除忧郁。 3、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体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忌食寒凉之物,免伤脾胃。 4、如患者呕吐时,以侧卧为宜,中药宜少量多次温服,并配合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止吐定眩晕。 (三)气血亏虚证 1、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予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眩晕发作时要闭目养神休息,避免突然强力的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少做或不做转身、弯腰动作,以免诱发加重眩晕。 2、充足的睡眠,睡眠欠佳者睡前可进食适当牛奶,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 3、饮食有节,虚则补之,指导进营养丰富饮食,如瘦肉、鱼类、蛋、气血虚者可吃甲鱼等补肾之物。 4、气血虚者可针刺三阴交,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 (四)瘀血阻络证 1、重视心理护理,使病人保持心神安定,解除忧虑,恐惧心理。 2、适当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指导病人起居得当。 3、加强饮食调节,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瘦肉、鱼类等。 4、避免过剧烈的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以诱发头晕加重。 (五)肾精不足证 1、鼓励患者多活动筋骨,使血脉流通,养气生精,如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适当做头部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2、饮食宜补肾、助阳、滋阴之品。 3、可选针刺肾俞、肝俞、脾俞、三阴交等穴,灸百会、关元、风池。 三、健康教育 1、解释本病的恢复需要时间,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要急躁,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2、指导病人做好运动保护,避免颈部剧烈运动,避免转颈过猛,防止突然前俯后伸动作。 3、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纠正不良姿势,工作30,60分钟后,休息10分钟。 4、及时消除颈部肌肉疲劳,如可进行自我按摩,放松体操等。 5、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下,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6、按时复诊,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不寐病(失眠) 不寐病是我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结合我科治疗不寐病的特点,制定了具有我院专科特色的不寐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二、辨证施护 (一)肝郁化火证 ,、做好情志护理,遇事多解释疏导;活跃休养生活,使之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可适当食用柑、橘、香橼、金桔及萝卜,理气化滞解郁。 ,、就寝前庭院散步,顺畅气机,有利安眠。 ,、针神门、内关、曲池、太阳、头维等穴位隔日一次。 5 、 按摩天庭、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处各30,50下;手心按摩对测足心涌泉穴各100下。 (二)痰热内扰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晚餐勿过饱宜清淡,寝前不吃零食。 ,、适当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品,如山楂、萝卜、杏子,或焦三仙煎水每日代茶饮。 ,、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三)心脾两虚证 ,、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多与病人交谈,积极解除其心理矛盾。 3、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4、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5、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6、睡前作放松功,睡前不交谈不愉快的问,避免情绪激动。 (四)阴虚火旺证 1、病室宜凉爽,忌燥热。 2、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3、勿过劳、节房事。 4、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5、可配服酸枣仁膏10g(睡前)。 6、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7、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8、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五)心胆气虚证 1、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 2、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3、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4、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5、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三、 健康教育 1、解释本病的恢复需要时间,不要急躁,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2、指导病人做好适当运动,避免运动过于激烈,时间过于长久。 3、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夜间喝咖啡、抽烟、喝酒等。 4、及时消除颈部肌肉疲劳,如可进行自我按摩,放松体操等。 5、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下,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6、按时复诊,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消渴症(糖尿病) 消渴症是我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结合我院治消渴症的特点,制定了具有我院专科特色的消渴症护理常规。 今后三年中,我们将制定有消渴症辨证护理流程及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在原有的辨证拖护基础上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组织护理人员进一步学习提高对该病种相关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一般护理 1、遵医嘱进食,控制总热量。 2、进食糖、烟酒,少食煎炸食物。 3、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水煮素菜类食物。 4、做好情志护理,增强与慢性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二、辩证施护 1、上消 (燥热伤肺证),遵医嘱中药泡水代茶饮。 2、中消 (胃燥津伤证),大便秘结时,可使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服用通便药。 3、下消 (肾阴亏虚证),可进行穴位艾灸,口渴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4、神晕者,按神晕常规护理进行。 5、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与糖水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遵医嘱给药。 6、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者,嘱患者切勿挠抓,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解释饮食疗法,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食。 2、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 4、讲解本病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疾病、足部感染等,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5、指导患者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内衣、鞋袜要柔软宽松;趾端要保暖。 6、定期复查,随时携带糖尿病治疗保健卡,以防发生低血糖时可采取急救措施。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以不敢疲劳唯一。 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人入院后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和有关制度及作息时间,护送患者指定床位休息,并通知医生。 二、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四、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五、遵医嘱执行分组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病情、生活、饮食、情志等情况,各种护理及健康定都。 六、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舌脉、汗出及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2、腹痛病人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伴随症状,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准备。 3、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药后的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七、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指导病人用温开水或柏洁洗液清洗外阴,或遵医嘱做好会阴护理。 八、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传染病者,按传染病要求隔离。 九、做好出院指导,根据具体疾病给予相应的有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 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安静;陈设简单,适应患儿乐趣。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儿及家长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三、根据患儿。情况,向患儿或家长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四、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舌象、脉象,向家长询问患儿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师。 五、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测4次;体温39?以上者,每l~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二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重危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七、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九、重危患儿制定护理,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十、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一、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形态、哭声、舌脉象、皮肤、二便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
本文档为【中医科护理常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