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近代史论文

2019-11-27 6页 pdf 215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考核课程论文 题 目 曾国藩识人用人 姓 名 杜丽华 专 业 生物技术 班 级 本一 学 号 201007110104 曾国藩识人用人 杜丽华 (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10级 山东枣庄 277160) 摘 要:如果没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就是一个才华超群的人主动投靠你,也 不会得到你的重用。选人、用人首要的是凭借自己的眼力。选准人、用准人,是 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选准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又是一件必 须要做好的事。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够为一...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考核课程论文 题 目 曾国藩识人用人 姓 名 杜丽华 专 业 生物技术 班 级 本一 学 号 201007110104 曾国藩识人用人 杜丽华 (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10级 山东枣庄 277160) 摘 要:如果没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就是一个才华超群的人主动投靠你,也 不会得到你的重用。选人、用人首要的是凭借自己的眼力。选准人、用准人,是 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选准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又是一件必 须要做好的事。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够为一支军队挑选一个各方 面都出色的将领,就会使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如果有几个很有才能的人 在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那我们办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但是,用“他 人之力,成己之事”,首要的是识才,它要求识人者必须具备慧眼识珠的眼光。 关键词:曾国藩;识人;用人 1知人善用 1.1慧眼识珠 曾国藩就是一个具慧眼的人,很善于在乱世中发现人才,刘蓉就是其中一个。 刘蓉是曾国藩的老乡,也是湖南人,他是清末桐城派的古文大家。少年刘蓉 孤傲自负,三十多岁了还未中秀才,但刘蓉绝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谈经论典 样样精通。县令朱孙诏惊叹他的才华,认为埋没了可惜,就私下让他的父亲督促 刘蓉参加考试。刘蓉就参加了县里举行的一次考试,考了第一名。道光十四年 (1834 年),曾国藩在岳麓书院学习的时候,初次结识刘蓉,交谈了一阵,曾 国藩也为他的学识所折服。随即与郭嵩焘、刘蓉二人结拜为兄弟。道光十九年 (1839),刘蓉闲居在家,曾国藩到北京参加了一次考试,没有考中,就回到了 家乡。曾国藩一到家就专程到刘蓉所住的乐善里去看望他,勉励他攻读史书,勤 奋写作。这个时候曾国藩还只是一个落第的书生,但他坚信自己以后要成事,刘 蓉一定能为自己所用。几年后,曾国藩收到刘蓉的一封信,见其学业增进不少, 非常高兴。他在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三的日记中写道:“最近接到了刘蓉的书言 恳切,文笔流畅,也很有见地,可见学问增进了不少。我和他一别四年,没有想 到他的进步如此之快,再想想我自己,再不努力,就真无颜面去见他了!”道光 三十年,刘蓉隐居于深山,将自己的居室取名“养晦堂”,过起了隐居生活。曾 国藩知道这件事后,欣然为他作《养晦堂记》:“我友刘蓉,勤奋好学,清心寡 欲,淡泊名利,从不把荣华富贵放在心里,我深受感动,特为他作《养晦堂记》, 以表达我对他的仰慕之情。”[1]后来曾国藩还作《怀刘蓉》诗,诗中云:我思竟 何蜀?四海一刘蓉。具眼规皇古,低头拜老农。乾坤皆在壁,霜雪必蟠胸。他日 余能访,千山捉卧龙。[3] 诗中表明了曾国藩对才华横溢的刘蓉一片思念之情,同时也有希望刘蓉能出 山走仕途之意。 咸丰元年(1851),刘蓉果然出山参加乡试,考得良好的成绩,这一年曾国 藩刚好在家为母亲服丧。这一年也是曾国藩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他奉旨在 老家办团练。办团练需要人啊,他首先想到了刘蓉。为此他专门又一次拜访刘蓉。 两人见面后百感交集,相拥而泣。两个人的感情又拉近了一步。曾国藩服丧期满 回京做官后,与刘蓉诗文往来不断,并称赞刘蓉为“卧龙”。曾国藩在《寄怀刘 孟蓉》一诗中表达了他对刘蓉深切的眷念之情:清晨采黄菊,宁知弟昆好。四年 亦云已,昔者初结交。垂头对灯火,炯然急难情。涟滨一挥手,君卧湘水涓。薄 暮不盈春,忍此四年别。万事安可说,与世固殊辙。一心相媚悦,荧荧光不灭。 南北音尘绝,辟人苦局阔。[2] 后来,刘蓉为了报答曾国藩的知遇之恩,就主动投到了曾国藩的幕府中,为 曾国藩出谋划策。现在我们可以来做一个设想,如果当初曾国藩没有识人的眼力, 他发现不了刘蓉的才华,他会不会处心积虑地一步步拉拢刘蓉?显然不会。正是 曾国藩认准了刘蓉能在日后为自己所用,能够帮自己,他才会费尽心机笼络刘蓉。 识人才需要眼力,考察人才也需要眼力。 1.2察言观色 曾国藩“相人”的功夫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素负盛名。曾国藩选人喜欢在交 谈中察言观色,对朋友推荐的文人他都亲自交谈。 一次,曾国藩收到学生李鸿章的一封书信。李鸿章推荐了3 个年轻人,希望 他们能在老师的帐前效力。曾国藩微笑着放下学生的信,照例背着双手出去散步。 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到府邸,家人立刻迎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 推荐来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很长时间了。曾国藩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 了过去。大厅前的庭院里站着3 个年轻人,显然已等待了很长时间。曾国藩悄悄 地在离他们不远处停了下来,暗暗观察着这几个人。只见其中一个人不停地用睛 观察着四周及房屋内的摆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另外一个年轻人则低着头规规 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剩下的那个年轻人虽相貌平庸,却气宇轩昂,背负双手,仰 头看着天上的浮云。曾国藩又观察了一会儿,看云的年轻人仍旧气定神闲,而另 外两个人则已经颇有微词。回房后,曾国藩立即召见了这3个年轻人,和他们攀 谈起来。渐渐地,曾国藩发现,不停打量自己房屋摆设的那个年轻人和自己谈话 最投机,自己的喜好习惯他似乎都早已熟悉一样。相形之下,另外两个人的口才 则不是那么出众。不过,那个抬头看云的年轻人虽然口才一般,却常常有惊人之 谈,对事对人都很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说话过直,让曾国藩有些尴尬。曾国藩待 3 人离开之后,立刻吩咐手下对3 个人安排职位。 出人意料是,曾国藩并没有把和自己谈得最投机的年轻人委以重任,而是让 他做了个有名无权的虚职;而很少说话的那个年轻人则被派去管理钱粮马草。最 让人惊奇的是,那个仰头看云,偶尔顶撞曾国藩的年轻人却被派去军前效力,并 且他再三叮嘱下属,这个年轻人要重点培养。正当大家都奇怪曾国藩为何会如此 安排时,他说出了用人的秘诀:“第一个年轻人在庭院里等待时,便用心打量大 厅的摆设,刚才与我说话的时候,明显看出他对很多东西不甚精通,而只是投我 所好罢了,而且他在背后发牢骚发得最厉害,见了我之后却最恭敬,由此可见, 此人表里不一,不足以托付大事。第二个年轻人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只能 做一个刀笔吏而已。最后一个年轻人,在庭院里等待了那么长时间,却不焦不躁, 竟然还有心情仰观浮云,就这一份从容淡定便是少有的大将风度。更难能可贵的 是,面对显贵他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有见地,这是少有的人才 啊! ”[9]这最后一个叫刘铭传的年轻人,后来成为台湾的首任巡抚。 1.3不拘一格 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对于武将,则不问品德,不管此人是海盗、罪犯, 只要 武艺高强,能打仗,心地踏实,为人忠勇,曾国藩不怕得罪地方官, 排除压力, 为其所用。兵痞鲍超,酒醉卖妻,醒后又翻脸不认账。提刑按察使司的差役押着 去府中,不料,路上被曾国藩拦下,鲍超大叫:“曾大人,你老不是在搞团练吗? 我愿投在你的帐下,我好比当年落难的薛仁贵,日后我会辅助你老征东扫北。” 曾国藩一听,忙叫停下,改押鲍超到审案局自己府中, 立即审问并验看他的武 艺,发现他武艺出众,曾国藩脱口赞“好神力”,当即把鲍超留下,委以大官。 并给50 两银子,让其还20两给店老板,30 两安顿老婆,另写信给提刑按察使司 陶恩培大人,说鲍超是人才,自己要留用,不必再究之等。陶恩培对此非常生气, 并上告曾国藩,而曾国藩不予理睬。对此,鲍超万分感谢,在以后的镇压太平天 国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打仗勇猛,几次把曾国藩从困境中救出, 为之立下了 汗马功劳。 曾国藩对于海盗式人物申名标,却也收用。一次,申名标带领几十个人抢曾 国藩船队的粮食,被杨载福发现,双方打了起来,最后,杨载福把申名标抓住, 押到曾国藩面前,说:“这小子有些能耐,十几个弟兄被他打下船, 水下功夫 也很好。”曾国藩一听,知道是梁山阮氏三雄式的人物, 这种人最无品行操守, 心想:“给他当个小头目,他会坏了军风军纪,把一群人带坏; 若只给他当个 普通勇丁,谁又能管得了他? 如不要,此人勇敢, 有些功夫, 目前用人之际, 埋没了长技,又太可惜,尤其是当过关天培手下的把总, 功夫是可以的。经过 左右权衡,决定使用,但又不能轻易收用他,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使他对我 的收用感恩不尽,拼命打仗。”[6]曾国藩用一吓二抚的办法, 使申名标这个海 盗乖乖心甘情愿地为其卖命。[7]申名标带上自己水上功夫好的30多人, 把从关 天培军中所学的布阵操练等一套训练水师的方法全部献出,操练湘勇,使湘军威 震四海,名扬八方。 2悉心考察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是怎么考察人才的。曾国藩本人非常注重对人才的考察, 对于幕僚的才干、工作成绩、个人品质,曾国藩都悉心观察。曾国藩说:“所谓 考察之法,何也?古者询事、考言,二者并重。”但曾国藩的考察之法,据《清 史稿》记载,是“第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惊然,退而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曾国藩对历朝权术有深入研究,加之他的阅历,形成他的用人及比较系 统的用人方法。曾国藩很善于观察人,他从相貌、言语、举止到为人处世等方面 对幕僚进行考察。当时,“考察九卿以及王公大臣的才能,主要是皇帝召见考察; 考察地方官员的才干,主要是巡抚观察三年,然后评判政绩”。曾国藩在考察幕 僚时还多了一条,就是人人建言。他说:“若使人人建言,参互质证,岂不更为 核实乎?”[10]曾国藩于道光三十年所上的广开言路的奏折,提出了对人才的甄别 选用。其实,甄别,也就是对官员进行考察。甄别的目的是“去其良莠”。使那 些有才干的能得到重用,把那些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阴谋家和野心家从队伍中 清理出去。正如曾国藩说:“榛棘不除,则兰蕙减色;害马不去,则骐骥短气。” [11]在封建时代,人才的选拔、任用讲究出身、资质,而曾国藩主张“衡才”不拘 一格。 曾国藩是晚清政治舞台上一名领尽风骚的汉人,他站在维护腐败无能的清朝 政权的立场,对人才尽管是非常重视。他延长了没落、腐败、摇摇欲坠的清朝政 权,但挽救不了清朝的灭亡, 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是“誉之则为圣相,谳之 则为元凶”。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其评价甚高, 他在1917年致友人信中说:“吾 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2]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身学习的楷模。 致谢: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李长虹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 到开题,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 循循善诱,精心点拨,耐心教导,李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的治学精神,精 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李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 崇高的敬意,同时向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关心和鼓舞 我的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诗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5,16(6):7. [2]曾国藩.衡阳彭氏谱序[G].长沙岳麓书社,1995,16(2):25. [3]曾国藩.曾文正公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5,16(4):53. [4]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32(12):96. [5] 李洪刚. 试评曾国藩的处世原则[J].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 10(3):134-135. [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5,55(20):906. [7]蔡松坡.增补、重注曾胡治兵语录[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79,16(5):5. [8]朱东安.曾国藩传[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8(22):46. [9] 曾一军. 曾国藩慧眼识将才[J]. 廉政瞭望,2008,12(5):53-54. [10]曾国藩.曾文正公书札[M].长沙岳麓书社,1995,59(34):1 . [11]曾琦云. 再论曾国藩——中国近代新儒家的开创者[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学报,2011,12(4):36-48. [12]胡忠伟. 青年毛泽东为何推崇曾国藩[J]. 文史春秋,2011,10(2):63-64.
/
本文档为【中国近代史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