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防电信诈骗知识

2017-09-18 7页 doc 20KB 1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防电信诈骗知识防电信诈骗知识 各位师生: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了解熟悉一些常见电信诈骗花样。以防上当受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当你遇到有下列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冷静分解。掌握三不要原则。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
防电信诈骗知识
防电信诈骗知识 各位师生: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了解熟悉一些常见电信诈骗花样。以防上当受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当你遇到有下列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冷静分解。掌握三不要原则。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以下最常见的诈骗作案手段案例。提醒师生比照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一、“电话欠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在事主声明该号码不是其所用后,即谎称事主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事主联系报案。随后不法分子让同伙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目前公安机关正在秘密调查中,事主有可能被判刑。有的事主为急于澄清自己,便将自己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不法分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及“设置防火”操作,达到诈骗目的。如:2008年2月28日10时许,受害人王某(女,55岁)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称其座机欠费,后对方又称其身份证信息被盗用在某地登记了一个电话和银行账户,现警方已在调查该账户,为了其账户安全,要求其将账户上的钱转到建设银行账户上。随后,受害人在对方指引下实施了转账操作,被骗人民币8万余元。 此类诈骗犯罪的侵害对象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作案时间段一般集中在中老年人独自在家的周一至周五的11时至16时;犯罪嫌疑人使用异地银行卡、电话卡作案,使用的电话多为019、00019开头的网络电话或“一号通”捆绑的电话。 二、“刷卡消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 (如XX百货、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如:2009年4月12日8时许,受害人董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称董的银行卡被人刷卡消费近两万余元,需要到指定的ATM自行取款机上把卡上的钱转到另外几张银行卡才能保证卡内的钱安全,于是董到建设银行某支行自动取款机上将其两张银行卡共计三十七万元人民币转入到另外的一张银行卡上,事后才知被骗。 三、“通知退款”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资料后,以短信、拨打电话或电脑语音提示的方式,冒充税务局、邮电局、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多收款等活动。在骗取受害者信任后时,以方便从银行ATM机上利用转账操作退还费用为由,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或利用受害人对转账操作不熟悉的弱点,转走受害人账户内钱款。如:2006年5月26日,骆某接到一个电脑语音电话:“邮电局通知电话费多收款退款通知,转人工请按9”。随后一个男的接电话,讲出骆的电话及名字,先取得骆的信任,然后叫骆和邮电局财务部联系,财务部另一名男子接电话后让骆给一银行卡号及联系电话,叫骆随后到取款机查询余额,经多次查询后,财务部称钱无法转来,随后一名自称工程部的人要骆将卡上的钱转到另一个帐户上,才能将钱转来,经过几个圈套,骗走骆某银行卡内3000元人民币。 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拨打的电话通常显示为00019*的号码(国际IP电话),其提供的电话号码一般为4006*付费电话或铁通“一号通”电话。 四、“虚假中奖”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往往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过拨打电话或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便 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手续费、好处费、公证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否则不予兑奖,利用受害人的贪利心理,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所谓的中奖需要的各种名目费用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如: 2008年3月5日,王某到公安机关报称:其收到以下内容短信:鸿昌公司为庆祝十周年,特举办全国手机抽奖活动,您是本次一等奖得主现金支票88000元,请速与领奖电话135*******张小姐联系。王某回电联系后被以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为由骗走人民币7280元。 五、“低价购物”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受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短信内容一般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车(桑塔纳、本田、奥迪、帕萨特等)在本市出售。另高息贷款、防身武器。电话××××××××。”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不法分子提出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才能进一步办理,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六、“汇钱救急”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 如:2008年11月29日上午9时左右,受害人姚某接到电话,其女儿(在校大学生)因急性胃出血急需动手术,让姚立即往农行卡(卡号为:955*******、户名为*市第二医院的“陈**”)存钱救急,当时姚某无法拨通女儿电话,随后两次向该卡存入28000元人民币,打通女儿打电话时方知被骗,卡内的28000元已被取走。 七、“引诱汇款”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王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八、“彩票特码”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拨打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在受害人回电后录音提示:“欢迎致电香港六合彩......香港中心驻......办事处为广大彩民爱好者提供手机短信,透露密码。联系电话1395983XXX。”或群发短信,谎称可为彩民、股民提供准确的中奖或内部信息,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钱款,即可得到中奖号码或内线消息,以此骗取钱财。目前此类诈骗在城市已无市场,但在城乡接合部或农村地区仍有较大的诱骗性。同时此方式的变种已出现。犯罪公子选中奖概率较高的彩票类型,将1000种组合发至不同对象,对与中奖号相同的发信对象实施透码型诈骗。 如:2006年5月19日叶某报称:今年3月初至5月12日在网上被两名自称是香港六合彩特码部工作人员以“报特码,中大奖”的方式,先后9次被骗走人民币393920元。 九、“猜猜我是谁”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等手段获取受害者的领导、同事或亲戚朋友的联系方式后,通过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手段拨打电话或进行QQ聊天,冒充受害者的熟人向受害者借钱。此处,不法分子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说的人名冒充该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找受害者,当受害者相信以后,再编造“嫖娼被处理”、“住院急需钱”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 十、“骗取话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一旦受害人回拨该号码,就产生高额的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十一、“冒充领导”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姓名、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获取资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 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活动。 十二、“高薪招聘”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短信诈骗 十三、利用银行卡消费。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用户,称其银行卡在异地刷卡消费,如有疑问,可致电X号码。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十四、无理由汇款。 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银行账号,要求“速汇款”等内容来行骗正巧要汇款的人。 十五、盗用QQ号码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盗用他人QQ号码,与被盗用户的好友聊天,然后编造各种借口向受害人借钱。受害人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熟人,在没有确认之下,往往会把钱汇到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中。 【典型案例】2011年2月11日11时许,事主张某在家中上网时用QQ与其好友郑某进行聊天时郑向张借钱急用,后张便于当日12时许在扬州市广陵区四望亭路某银行向郑提供的账号汇去人民币2000元,后张打电话给郑进行确认时郑称其QQ号已被盗,此时方知被骗。 十六、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 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或**汽车公司)房产(或车辆)交易(或购置)税收调整,你的房产(或汽车)可以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详情请咨询***********。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往往容易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以种种借口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帐户。 十七、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东北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 以替人寻仇 “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事主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事主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钱。 十八、“丢卡”诈骗。 嫌疑人自己制作所谓消费金卡,背面写有卡上可供消费的金额和联系网址、电话,并特意该卡不记名、不挂失。他们将这些金卡扔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高档娱乐场所的显眼处,如有人捡到卡,拨打卡上的联系电话或上网咨询,对方就会告诉事主要先汇款到指定账户,缴纳一定手续费进行“金卡激活”后才能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十九、“教育退费”。 这种诈骗一般在开学后实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多发于7-10月。犯罪分子通过拨打电话,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可以退回部分学费或学生考取大学后可以退还义务教育相关费用等为名,要求受害人在柜员机上进行操作,称将退款转至受害人卡上。
/
本文档为【防电信诈骗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