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9-05-22 16页 doc 432KB 106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豆浆

暂无简介

举报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长沙市雨花区- 小学 部编版版 二年级上册 执教: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长沙市雨花区- 部编版版 二年级上册 执教: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2 我是什么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变、极、片等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学些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学习难点: 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总结:要看完整个谜面。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二)师生一起猜两则谜语。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的谜底。 谜语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来 谜语二、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三)方法总结:遇到用“我”开头介绍自己的谜语,猜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谜面中念一念,以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四)师生“雪花”这个答案代入到第一则谜语的四行字中,逐行验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一)出示整篇课文,迁移猜谜的方法。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看到这么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水”这个答案。 三、针对不足,精讲多练 (一)创设情境,快乐学习 1.我们已经猜出谜语了,水宝宝出现了。现在的水宝宝还在池子里,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现小溪的画面),你们能帮帮它吗? 2.出示水宝宝接到的难题卡: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3.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信心。 (二)词语练习: 1.老师检查预习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词语的时候是唱读,谁能像老师一样领着大家把整个词连起来读? 老师示范一个词语“池子” 学生领读“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2.出示: 温和 灌溉 田地 发动机器 暴躁 淹没 庄稼 冲毁房屋 检查学生能否整个词连起来读。 3.联系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 教师引述:水宝宝脾气温和的时候,它会……水宝宝脾气暴躁的时候,它会…… 因为水宝宝会帮人们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因为水宝宝会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 (三)句子练习: 1.出示长句子,学生齐读。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观察句子,水有什么变化?(从安静到喧闹从小到大) 3.教师出示形象的句子 师:孩子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水宝宝慢慢变大,速度慢慢变快? 4.学生自己试读、个别展示读、全班齐读。 我 在池子里睡觉, 在小溪里散步, 在江河里奔跑, 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四)段落练习 1.出示第四自然段,请学生朗读。 2.指出不足:能读通顺,但是没有读出水性格的对比。 3.出示改变后的第四段 有时候我很温和, 有时候我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 让我 光做好事, 不做坏事。 4.说说发现(温和和暴躁一一对应起来写,字数一一对应,很有节奏感) 5.学生读温和的部分,教师读暴躁的部分。 6.教师小结:朗读的时候,如果能把事物的变化,把事物完全不同的特点,用声音表现出来,你就是出色的朗读家啦! 四、整体感知形态变化 (一)继续营造如童话般的学习环境: 1.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现在水宝宝已经从池子里跳到小溪里了,这都是小朋友的功劳啊!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2.还愿意送水宝宝去江河吗?(出示:江河的图片) 3.出示水宝宝接到的“一级难题卡”要求: 读读一、二自然段,圈一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二)朗读一、二自然段,圈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三)选择老师给出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 4.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用这两种句式清楚地告诉大家水变成了什么。 5.看看水宝宝有没有变化。(动画出示水宝宝从小溪进入江河的画面) 五、简单学习一二两段 (一)营造氛围 1.水宝宝即将到达大海啦,孩子们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解决最后的困难好吗? 2.出示水宝宝接到的“超级难题卡”要求: 水是怎么变成云的? 云碰到冷风会变成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着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2.第一次感受从水变到云。师边说边板贴“水”“汽”“云”三张小卡片黑板上只点两三点 师:一点两点小点儿够了吗?重点感受“无数” 3.第二次感受从水变到云。水弟弟也想变,谁来帮它变一变。一个学生上台贴,其他学生下面讲。 师:小点儿分开可以吗?重点感受“连城一片” 4.第三次感受从水变到云。水妹妹也来啦,谁来帮它变一变。师:想帮水宝宝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说水变化的过程,说得越整齐,水宝宝变到空气中小点点就越多,我们一起整齐地来变一变好吗? 学生齐说,老师板贴。 5.联系生活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这些云有时候穿着白衣服,(出示图片)那就是——白云 有时候穿着黑衣服,(出示图片)那就是——乌云。 早上的太阳照着云朵,云朵红彤彤的(出示图片),那就是——朝霞 晚上的太阳映着云朵,云朵红艳艳的(出示图片),那就是——晚霞。 (三)学习第二段 1.(播放“风声”)云娃娃在空中散步碰到了谁?引出第二段。 2.云娃娃碰到这些冷风会变成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刚才摆在黑板上的三张写着“云”的卡片反过来,三张卡片分别变成“雨”“雹子”“雪” 3.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引述:水珠水珠你叫什么名字? 小硬球小硬球你叫什么名字? 小花朵小花朵你叫什么名字? 作者用这种写法,把雹子、雪花的样子写得多生动呀! 4.摆卡片,感受“落、打、飘”用词的准确。 师:这些“雨”“雹子”“雪”,他们如果一起落下来的时候,位置各不相同哦,教师把“雨”“雹子”“雪”,三张卡片摆成中、低、高三个位置。(因为打的速度最快,飘的速度最慢) 5.想象画面,体会“落、打、飘”用词的精妙 师:老师读到“落”的时候仿佛看到小水珠撑着降落伞从天而降。你读到“打”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呢?读到“飘”的时候又看到什么了呢? 6.三个动词、三个比喻把水各不相同的样子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吧。这次沈老师要闭上眼睛喽。 7.亲爱的同学们,因为你们完成了“超级难题卡”,现在水宝宝已经在大海里唱歌跳舞开大会了。不过现在水宝宝一变,又变到了汉字中,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六、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一)出示“冲、池、浮、黑”四个字 (二)发现水宝宝在不同的偏旁里。 (三)出示教师事先拍下的学生练习的字 1.今天老师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把“冲”字写得很好,老师就不教了。 2.比较学生写的“黑”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横斜了。教师指导“四点底”写的时候的注意点“一左加三右两大包两小” 3.比较学生写的“浮”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弯钩倾斜了。 4.比较学生写的“池”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竖弯钩不够圆润。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体指导。 师:如果能够把老师今天指出来的三个地方写好,就得优秀。如果还能观察到其他细节,老师会打两个优秀。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读15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乖乖猫卡片奖励学生。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2、让学生知道丰富的知识要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学习才能学到。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教学准备: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探 (播放视频或图片) 师:孩子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植物的种子成熟了,种子宝宝要告别自己的妈妈开始新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方法送走孩子们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 读文识字 1、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拼音或者问问老师同学,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生词朋友说了,要想把课文读好,必须先过它这一关,看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自己来读一读。(自读) 有信心把词语读好吗?看,这里有一座词语山,咱们看看那一小组用最快的速度登上山顶。 3、生词朋友很开心,已经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了,相信生字宝宝更难不倒你们,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读,(找生领读)这个老师当的很棒,我们来开列小火车,相信你们一定能顺利到达终点。 会读字 植、如、为、旅、靠、备、纷、刺、底、炸、离、察、识、粗、得 会写字 法、如、脚、它、娃、她、毛、知、更、知、识 三、 感悟课文 1、生字词我吗已经读的很棒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好。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现在我们请5名同学分小节读文。(指名分小节读文,读的同学做到字音准确,句子通顺,声音洪亮;听的同学要认真,如果他读的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你认为他哪读的不够好,你就帮帮他。) 2、 快速读文,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用完整话回答: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很多办法;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知道种子长大了就得四海为家) 师追问: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师相应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2、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一会说给大家听。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1)生:我认为蒲公英的办法好,(因为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轻轻一吹是怎么吹?你来吹吹?介绍图片,这就是蒲公英的种子,聚在一起毛茸茸的。 师:只要有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了,你们想看看纷纷出发是什么样子的吗?(播放视频加音乐) 师:蒲公英妈妈的办法真容易呀!让孩子们乘着风就能飘走了!你们快来读一读吧,学生练读。 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轻悠悠地飘,多美啊! 师:美丽的蒲公英乘着风出发了,它们可能会飞到哪呀? 生自由发言,蒲公英宝宝飞到哪,哪就是它的家,在那生根发芽。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是什么呢?——四海为家。 (2)四海为家的宝宝不光有蒲公英,还有谁呢? 我认为苍耳妈妈的办法好,(好在哪?)(因为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 能去田野、山洼) 看这就是苍耳(展台出示成杈的苍耳种子)拿几个让前面同学摸摸,捏捏,什么感觉呀?(因为苍耳浑身长满小刺,刺上有小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不容易掉下来) 你们想知道苍耳是怎么旅行的吗?(播放视频) 师:看,人走过来了,苍耳挂在了人得裤子上。小羊跑来了,苍耳要随小羊去旅行啦! 师:苍耳妈妈多聪明呀!不费力气就能让孩子去旅行,我们来夸夸苍耳妈妈吧!谁来读一读? 师:苍耳妈妈这么聪明,你没读出来,我们再试试好吗? 师:你对苍耳妈妈的敬佩和赞赏读出来。谁来读一读。 师:苍耳妈妈的办法多神奇呀!它借助小刺能保护孩子同时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孩子们去旅行。豌豆妈妈更有办法,你认为她的办法好在哪里?(看课件文字回答) (3)学习豌豆传播这一节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吧?(播放课件:这就是豆荚, 情啊?带着这种高兴心情读给你的同桌听。 师:孩子们蹦着跳着出发了,多快活呀!谁把自己当成小豌豆来读一读。 3.小结:(指板书小结)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用自己的智慧送走了宝宝,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只有细心、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拥有它,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 2、老师也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出示课件拓展内容)仔细读一读,用“——”画出每一种传播方法里介绍了哪些植物? 3、知道了这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仿照第2、3、4小节的格式写一写吧!看谁是最棒的小诗人! 小结归纳:植物王国千姿百态,植物妈妈办法多多,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板书设计: 蒲公英 吹 风 植物妈妈有办法 苍耳 挂 动物 豌豆 晒 太阳 后记: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表达的方法,正确流利地表达,做到声音响亮,态度自信大方。 2、在交流、倾听中了解一些有趣的动物知识。 二、教学重点 打开思路,激发兴趣。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表达。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做到互相交流,学会认真倾听和大胆交流。 四、学前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以询问、阅读、收看影视或网上查询等方式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请学生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动物做头饰。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放映动物图片,揭示课题:有趣的动物。说说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二)、介绍有趣的动物。 1、小狮子自我介绍(课件出示:录音介绍) 小狮子:大家好!我是小狮子,号称“万兽之王”。我的头大大的,长着锋利无比的牙齿。我有粗壮而有力的腿脚,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我整天练习滚、扑、撕、咬这些本领。力大无穷的我最爱吃新鲜的肉,森林里没有我的对手!别怕,从今以后,保护大家是我的职责!希望大家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哦! 思考:小狮子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生点评、师板书:名字、样子、特点、习性。 2、练习说话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鸭子的外形、叫声、动作 (2)出示图2,引导学生说鸭子的本领和习性 (3)结合两幅图,学生试着连成一段话 3、狮子带来了参加森林动物派对的邀请函,你们想参加吗?生戴上动物头饰,互相打招呼问好。指名一位学生做自我介绍,生评价。师板书:说话声音响亮,态度热情有礼貌,动作。 4、齐读口语交际要求,做到(1)交谈有礼貌(2)表达有条理 (3) 倾听有耐心 5、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自我介绍 6、指名自我介绍 7、参加森林派对,自由向同学或听课老师进行自我介绍。 有趣的猫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我觉得猫最有趣啦!   传说猫还是()的师傅呢!你知道吗?猫的胡须可以(),猫的瞳孔(),猫的脚掌下面还有(),走起路来(),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老鼠。哈哈!黑猫警长够神吧!有趣吗?   资料袋袋库:奇趣动物王国   世界动物之最   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的亚种南蓝鲸雌性的平均长26米,重达120吨,其中最大的个体长33.58米,重239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8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   现在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现在陆地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   现在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   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拟狮(又名残暴狮)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海豚(人除外,海豚的脑子甚至比人还大)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   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1米多,体重约18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   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鸟:孔子鸟、辽宁鸟(距今2~3亿年前,两者属同一时代,皆比始祖鸟早上几千万年。)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嘴长24厘米,宽9厘米)   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最高能达17000米)   最耐寒的鸟:企鹅   产蛋最大的鸟:鸵鸟(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蛋壳纵径长约15~16厘米,横径长约11~13厘米) 四、小结 回顾介绍动物的方法,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 感知大意 1、 教师范读古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 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 、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 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中心思想: 《梅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写梅花凌寒独放 、真纯无暇,身处墙角依然散发幽幽清香,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企鹅寄冰 二、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你读过《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吗?书里写了两个男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他俩一个做事丢三落四,一个干什么事都不高兴。有一天他们突然变成了大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闹了不少笑话。通过一个个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于是又重新变回到童年时代。 我最近读了美国作家阿诺德·洛贝儿写的《青蛙和蟾蜍》的古诗,可有意思了! 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场景歌 学习目标:   1、认识“滩、艘、军、舰、号…”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重点:   1、认识“滩、艘、军、舰、号…”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1)自己读。(2)谁会读?指名读。   (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滩(沙滩)(海滩) 艘(一艘船)(几艘) 军(军舰)(军队) 舰(舰队)(军舰) 帆(扬帆起航)(帆船) 稻(稻谷)(水稻) 园(公园)(园林) 孔(孔雀)(孔桥) 翠(翠竹)(翠绿) 队(队伍)(军队) 铜(黄铜)(铜器) 号(学号)(句号)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   (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   (1)自己读。   (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   (4)请同桌一起读。   (5)起读。 (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四、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一( )鱼塘 一( )稻田 一( )石桥 一( )翠竹 一( )海鸥 一( )帆船 教学目标: 1. 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后记: 拍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牢、记”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歌、丛”等 10个字。 2.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 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4. 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牢、记”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10个字。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 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3.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 动物就藏 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 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 3. 认识“拍手歌”。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拍手应和。 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牢(牢记)(牢狱) 记(记住)(记性) 雀(麻雀)(孔雀) 锦(锦鸡)(云锦) 雄(雄伟)(雄鹰) 鹰(老鹰)(雄鹰) 翔(飞翔)(滑翔) 雁(大雁)(飞雁) 丛(草丛)(花丛) 深(水深火热)(深林) 猛(猛兽)(凶猛) 灵(百灵)(机灵) 休(休养)(休息)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 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第一组词语:“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熊猫”。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后演示“隹”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 最后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2. 读一读,选一选。 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第二组词语:“牢记、保护、伙伴”。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练习: 牢记 保护 伙伴 我们要( )大自然中的动物。 动物是我们的好( )。 学过的生字大家一定要( )。 练习之后再出示“记、己”进行对比,出示“保、伙、伴”三个字,练习组词和用词语说句子,看谁用得准确。 3. “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两类字,采用开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加以巩固。再认字的时候,将生字放在词语里,再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再结合着理解句子、结合句子内容说话,将字词句运用整合起来。 4. 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 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2. 同桌拍手互读。 3. 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保护动物要牢记”,体会诗歌的节奏。 (五)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第 1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 2. 学生思考后交流。 3. 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 (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详见“教学建议”)。 (六)书写“保、伙、伴” 1. 观察偏旁,归类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保、伙、伴”,观察比较,说说写好单人旁 需要注意些什么。 2. 观察部件,交流提醒。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部件中的笔画,说说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哪些笔画或部件。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 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七)拓展小结 1. 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 师:你学了本篇课文以后知道了什么? 学生:………….. 师: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 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交流。 教学拓展资料 你拍一,我拍一,巧记生字笑眯眯, 你拍二,我拍二,观察记忆在一块, 你拍三,我拍三,换换偏旁真简单, 你拍四,我拍四,想象画面记生字, 你拍五,我拍五,编个故事记清楚, 你拍六,我拍六,唱个顺口溜溜溜, 你拍七,我拍七,加加减减笑嘻嘻, 你拍八,我拍八,表演记忆乐哈哈, 你拍九,我拍九,编个儿歌记得久。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今天学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后记: 田家四季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季、蝴、蝶等18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它们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季,肥等”10个汉字。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准“季、蝴、蝶等1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字词,诵读儿歌   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   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季(四季)(春季) 蝴(蝴蝶) 蝶(飞蝶)(蝴蝶) 麦(麦苗)(小麦) 苗(禾苗)(树苗) 嫩(嫩叶)(鲜嫩) 桑(桑树)(桑叶) 肥(肥胖)(肥大) 农(农业)(农民) 归(归来)(回归) 场(场院)(一场雨) 谷(稻谷)(谷物) 粒(米粒)(颗粒) 虽(虽然)(虽说) 辛(辛劳)(辛苦) 苦(吃苦)(辛苦) 洋(海洋)(大洋) 了(了解)(了却) 2、叫号游戏。(巩固上面的生字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   生听课文录音。   师:儿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   (一)读准字音   1.跟录音读课文。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   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2.指名读。师:读得真不错。   3.比赛读。(2小组)   (二)理解儿歌:   1、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选你春季里,春风吹,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 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 采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 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 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初晴, 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 大家笑盈盈。 三、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1、师:小朋友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可以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句子回答。   (2)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小朋友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这是老师学着课文的样,编的一首秋季歌。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编一首冬季歌啊?   3、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看图,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吗?可以说图上的,也可以说图上没有的。但是要求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你行吗?(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   4、请你读一读:   5、游戏:拍手歌 四、总结: 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我们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们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大家喜欢的儿歌的。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季节歌或者四季歌。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字典。(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学生读儿歌: 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哇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呢? 3、提示新课:查字典。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学生自由读查字典四步法, 巡视。 2、请同学汇报用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3、老师把字典放在平台上作示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检字表”页码上的“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告诉学生应怎样看正文中的注音及解释,让学生明白,查字典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4、练习 (1)查一查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艹( ) 糸( ) 犭( ) 酉( ) (2)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葡( ) 紫( ) 狸( ) 笨( ) 酸( ) 5、实践操作: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6、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三、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2课时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会说对联吗?你都知道哪些对联? 2、请部分同学来分享自己了解的对联。 3、提示新课,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对联。 二、日积月累。 1、出示26页3副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 齐读。 2、教师用课件出示对联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对联,直到读通顺,读熟为止。 5、师指导朗读对联,感受对联所表现的意境。 6、生再次试读对联,直到读得流利,有感情。(互读,小组合作读,全班齐读) 7、师逐句讲解每副对联的大致意思。 8、生带着情感,小组合作试背。 9、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三、我爱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十二月花名歌”,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 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 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上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2、老师用课件出示儿歌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直到读通顺,读熟悉为止。 5、学生再次自由读,并用横线勾画出每个月开的花名。 6、全班交流汇报。 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花是什么月份开的?举例说一说。 四、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后记: 4、曹冲称象 学习目标: 1、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 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 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 6、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候、柱、底、杆”等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秤”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 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2、 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师:谁能  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3、小结: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候、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 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会读、写生字,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多媒体投影玲玲画的画。(板书课题:25  玲玲的画) 2.生齐读课题(认识“玲”字),观察画面:自己说说画上的内容。 3.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写了玲玲的画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合作学习不懂的词语。 3.汇报交流。 利用熟字加偏旁识记:王+令→玲   讠+羊→详  口十八→叭  月+庄→脏 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岭一山+王→玲  副一刂+巾→幅  数一文+木→楼 从“三好生”奖状上识记:奖; 从家里的楼梯识记:楼梯;从养了一只小狗识记:狗。 在读课文时识记:糟、脑筋。 编口诀识记:止下月是“肯”,竹下有月力是“筋”。 4.交流不理解的同语。 端详:认真仔细地看。 收拾:整理;整顿。 懒洋洋:指无精打采的样子。 来不及:因为时间短促.无法顾及或赶上。 5.指导写字。 (l)“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 (2)“米”在“糟”中捺变成点,在“楼”字中“米”捺不变。 (3)“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4)指导笔顺:糟:                                 “狗”指导反犬旁写好:                6.师范读、正音,生跟读,并组词。 7.游戏巩固识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声旁,学生根据形旁和声旁组成生字。 (2)“我指你认”。一个学生指生字,一个学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词或句子。 三、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四、作业。 听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长,指名读.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二、自读自语。 1.多媒体投影爸爸说的一句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学生齐读这句话。 3.师: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这两句话的“糟”是指出现的情况让人担心、伤心。本课指把画弄脏了。) (“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坏事变成好事:指坏事转化成了好事。) (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又来不及再画一幅,这是一件坏事。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拘,巧妙地掩盖了弄脏的地方,使画增添了家的温馨,结果得了一等奖.变成了好事。) (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 4.师:同学们对课文掌握得很好,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玲玲这类的事情呢?把坏事变成好事,大家想想,说一说。 (1)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启发。 (2)自由交流。 生甲:有一次,我不小心把裤子弄破了,回家怕妈妈打我。于是我用卡通人物粘贴在破洞上,没想到回家妈妈还夸我。后来她把这一举动设计在衣服上,在童装上加了一些卡通人物,销量很好。 生乙:我爸爸一不小心把落地扇中间的支柱弄断了,不能再用,爸爸灵机一动,找到扁铁、冲击钻、膨胀螺丝,把落地扇改成了客厅的壁扇,并粘上一些装饰品,成为客厅的亮点。我和妈妈看后赞不绝口。 三、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 (好事坏事是可以转化的。) (只要善于思考,坏事情也会变成好事情。) (吧事情办糟了,只要冷静思考,会想出好办法来弥补。)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体会读课文。 3.师指导朗读、范读。 (1)读第1~3自然段,要读出玲玲为自己的画感到“满意”的样子。 (2)读第4~6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 (3)朗读第7自然段,读出爸爸处事沉稳。 (4)朗读第8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5)第9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4.小组再分角色读,师巡视发现读得好的同学。 5.读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演读。 四、日积月累。 1.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新词。 2.把自己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端详    满意 不小心    弄脏    只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动脑筋    画狗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 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 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 35 页, 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封、削、锅、朝、叠、刮、胡、灯、修、肩、团、重、完、期、束、鲜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 哪些自 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 ,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 2 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 重点句 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 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 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 (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 7 到 1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 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 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 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 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3)重点句子 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后记: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难点:懂得关爱父母,并了解文中部分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舒缓、轻重、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在走动中有感情地涌读课文。   师: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问什么呢?   二、板书课题,初步渗透汉字的内涵。   师:(板书课题《妈妈睡了》)注重看老师写“睡”字,左边是“目”右边是“垂”。   三、分层读课文,在阅读中识字。   1、初读课文,自我识字。   师:在你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铅笔把生字朋友轻轻地圈起来,再用课前提到那些方法认一认,有拼音的拼一拼音,没拼音的查一查,问一问,争取把课文中的每个字音都读对,每个句子都读通。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2、练读长句,认读生词。   (点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和词)   师:课文里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3、在语境中渗透识字方法。   师:你知道妈妈是怎样哄自己的宝宝睡觉的吗?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而谈,体会妈妈哄宝宝的温柔,点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后)睡得好熟好熟,还可以怎么说。   (由第二自然段引出问题:“妈妈为什么在哄我午睡时自己先睡着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累了、乏了”)、“乏”字怎么写,老师不记得了。谁能帮帮我?   师:原来给熟悉的字“之”加上一笔,就是“乏”了,我们今后可以用这种给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   师:我们能给“乏”字加上一个偏旁,使它变成一个新字吗?   (在学生加偏旁的同时,请他们做出与这个汉字相应的动作,从而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汉字的偏旁不同,代表的意思就不同。)   4、在品读生情中,理解运用词语。   师:老师这里有五个“词语苹果”,分别是、慈祥、红润、均匀、深沉、美丽。   如果请你选一个送给妈妈的话,你会选哪一个?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你是这个“词语苹果”的原因。   (学生先自读课文,再与同桌小伙伴交流,最后进入集体讨论)   师:老师在写这个“慈”字的时候,想起了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的缝,意恐还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你知道“慈”为什么是心字底了吗?   师:课文是怎么写妈妈的慈祥的?哪里看出妈妈慈祥了!   师:那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请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   四、游戏:汉字魔术。   教师依次出示一组汉字   第一组:闭、闻、问、闪、间   (教师指读生字时:“门”字框不变,不更换里面的部件)   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问”字里面是“口”?“闪”字里面是“人”?“间”字里面是“日”?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相继出现下面五组汉字)   第二组:润一评、第三组:热、熟;第四组:哄、吸,第五组:各、页、额,第六组:乏、说、眨   (以上每组形声字出孔时,形旁不变,只换声旁)   四、细读课文,感情交融   读完了课文,你觉得妈妈对孩子怎样?(妈妈很爱孩子)孩子对妈妈怎么样?(孩子也很爱妈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把课文里反映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句子找出来,画上记号(可以小组讨论)   1、妈妈爱孩子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   (说明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就连睡觉都陪在我身边)   (2)妈妈的嘴巴,眼角都在挂着笑意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意,为什么小作者会想像成是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肯定是妈妈经常给‘我’唱催眠曲哄我入睡)   你的妈妈给你唱过催眠的歌谣吗?(生:小黄狗)   指导朗读:谁愿意在读一下这句话,注意要读出妈妈那种亲切,温柔的爱(要显得很亲切,很温暖)   (3)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容好像又想好了一个故事。   为什么从嘴巴,眼角挂着笑意,想到想好了一个故事。(肯定是妈妈经常给我讲故教育和启迪)   指导朗读•   (4)她干了好多活儿?干什么了(日夜为我操劳)   小结:你的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你能说说吗?   自由发言,老师我读了一首儿歌,我觉得我的妈妈很像儿歌中的妈妈,我想读给大家听。   2、孩子爱妈妈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我也看着妈妈   说明了孩子已经开始懂事,懂得了回报,学会了像妈妈爱护自己一样关爱妈妈。   (2)她真该好好的睡一觉了   这是一个真心爱妈妈的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慨,反映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   指导朗读:边读边回忆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多么辛苦。   五、图文结合,感情升华   1、下面我们看课文的插图,你能描述图上的情景吗?(妈妈搂着孩子睡着了,可孩子却睁着眼睛(充满爱意)地看着妈妈,一本大开的书反扣在被子上,似乎妈妈刚刚给孩子讲完一个好听的故事)。   2、老师也试着给这幅画的内容,编了一首儿歌,同学们想听吗?   母为子千辛万苦操碎了心   子对母知恩图报感激不尽   母盼子健康、快乐有出息   子祝母幸福、平安永美丽   3你能给插图起个名字吗?(母子情深,妈妈的怀抱真温暖,我爱妈妈,妈妈,您辛苦了)   六、课外延伸,表述真情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几张妈妈照片或者画几幅关于妈妈的画,下面谁愿意拿出照片或图画,说说自己的妈妈。   2出示小诗:《妈妈,您睡吧》   3、小结   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快乐成长,妈妈的爱像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们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阎维文的一首《母亲》唱得好,“你躺在病床上每人为你掉眼泪,你高兴时有人为你乐开花。”下面,还是让我们一起欣赏母亲的歌。   七、课下作业   1、讲到这里,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妈妈说,让我们发自肺腑地对妈妈说一句你最想说给妈妈的话。   2、把这些话写在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做手工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 画图画 、捏泥人 、下围棋 滚铁环、荡秋千、滑滑梯 弹(弹力)(弹性) 钢(钢琴)(钢笔) 琴(弹琴)(口琴) 泥(泥土)(水泥) 滚(滚来滚去)(滚动) 铁(铁丝)(钢铁) 环(铁环)(环绕) 荡(回荡)(荡漾) 滑(滑冰)(滑梯) 梯(楼梯)(梯子)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字词句运用 1.园与圆 只与支 带与戴 进与近 展示台 2、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写段话 《我最喜爱的玩具》 (出示玩具城的玩具图片,点击小熊、风车、芭比娃娃、积木、水晶宝宝、机器猫)学生说玩具名称点击小熊图片 师: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熊。贴词卡“怎么样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上“怎么样的什么”来说这些玩具。谁也来试试。 生:这是彩色的风车。(“彩色”多漂亮的风车啊!我也收藏起来。) 生:这是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 (说话真完整,“漂亮”这个词宝宝说得多好,我可要收藏在词语宝库里) 生:这是五颜六色的积木。 “五颜六色”颜色真多,我也把它收藏在词语宝库里) 生:这是五颜六色的水晶宝宝。(跟积木一样漂亮。) 生:这是可爱的机器猫。“可爱”多么有趣的词宝宝) [意图:选取小朋友比较感兴趣的玩具。能用上短语怎么样的什么来认识玩具。先让学生认识玩具,说出玩具名称,接着老师拿小熊图片作示范,用上短语“怎么样的什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也来照着说。尝试用上课文或生活中积累的好词。] 三、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1、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2、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3、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4、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5、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 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 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四、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10、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1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2/2/3。 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 2、学学讲《王二小》的故事。 3、请孩子们讲讲同类的其他故事。 4、请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六、孩子们说收获。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 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 “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 依(依靠)(依然) 尽(尽头)(尽力) 欲(欲望)(欲念) 穷(贫穷)(穷人) 层(云层)(层次) 瀑(瀑布)(飞瀑) 布(一匹布)(瀑布) 炉(火炉)(炉子) 烟(烟雾)(烟气) 遥(遥远)(遥望) 川(山川)(四川)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 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 层 ”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 依 河 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 “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四、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 简笔画: 连绵起伏的山 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 “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 引读—— 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 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 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 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号称诗仙 现存诗900多首 风格飘逸、豪放 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 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瀑、炉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 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 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 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 师: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 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师: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 1、 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 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 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 气魄雄伟 三千尺 景象壮观 落九天 后记: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谁能说说?在这些山中,最有名的是五岳。所以有“五岳(泰山、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也就是说看了五岳后,其它山都不必去看了,都不值得看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当中游遍了中国。他说:不,有座山,你去看了,五岳也不必看了,它的风景最美了。所以,后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的风景非常美,有哪位同学听说过黄山?黄山的风景中最著名的是:黄山的奇石、松树、云海和温泉。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二、学习生字词   1、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3、学习生字词 闻(闻名)(闻一闻) 名(著名)(姓名) 景(景区)(景色) 区(区别)(区分) 省(节省)(省力) 部(部分)(南部) 秀(秀美)(秀丽) 神(神奇)(神气) 尤(尤为)(尤其) 其(其实)(其他) 仙(神仙)(仙山) 巨(巨人)(巨大) 位(位子)(座位) 著(著名)(著书) 形(形象)(形状)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区、巨的书写。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解题   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 二、欣赏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在它们给标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地图,黄山在哪个省,什么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看图理解“陡峭”的含义   4、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猴子观海)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作者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板书:抱  蹲  望)   5、请看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2、播放媒体资源,展示图片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第五自然段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金鸡叫天都)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九、小结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的奇石。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湖(湖水)(湖面) 绕(围绕)(缠绕) 围(包围)(围巾) 胜(胜利)(胜出) 央(中央)(央求) 岛(小岛)(岛屿) 华(华丽)(中华) 隐(隐身)(隐约) 约(约定)(约好) 纱(面纱)(纱布) 童(童年)(童趣) 境(环境)(仙境) 引(吸引)(引出) 客(客人)(请客)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 以情激趣.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 自读感悟.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3. 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出示以下生字词: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 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 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 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日月潭的位置: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        。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 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 师: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 自由放声读。(突出“最大”和“高山”) 师: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师: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鼓励积累: 师: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 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日月潭名 (3)字的由来: 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 (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4、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F、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1、师: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4、引导背诵。 四、诵读全文。 1、 师: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把你们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它背下来。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积累运用、综合实践。 1.激发积累兴趣,教给积累方法。 师:你喜欢日月潭吗?课文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把日月潭写很美很美,课堂上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好多,课后我们就把刚才画下来的好词好句收集到你的“好词佳句锦囊袋”中。 课后还有这一些,喜欢的话也可以把它摘抄下来。老师出示“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隐隐约约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许许多多 2、谈感受、升华教育: A、师:刚才同学们游览完日月潭,有什么感受呢?能谈一谈吗?(相机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并激发渴望回归的感情) B、师: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如画!其实我么的家乡番禺,我们的化龙也很美!要是我们的宝岛台湾也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那该多好呀! 3、给予展示的机会,鼓励实践运用。 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热爱台湾,课后让我们把搜集来的这些图片配上一两句话,可以的话争取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下节课我们来办个“台湾在我心中”的图片展,大家都来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我们的宝岛台湾,好吗? 六、指导写字 1、学生书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2、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识记“葡萄沟、碉堡 ”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具学具:葡萄沟图或相关的视频资料。 一、导入课题、自主设疑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 (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葡萄沟。 2、质疑:你都想知道关于葡萄沟的哪些信息呢? 预设:葡萄沟在哪里?(出示幻灯片,找一找葡萄沟)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解决。) 沟(山沟)(水沟) 产(生产)(产品) 梨(香梨)(雪梨) 份(月份)(年份) 种(种树)(种植) 搭(搭配)(搭档) 棚(凉棚)(草棚) 淡(淡然)(清淡) 够(足够)(够好) 好(爱好)(好客) 收(丰收)(收拾) 城(进程)(城里) 市(市民)(市长) 留(留下)(去留) 钉(钉子)(图钉) 利(利益)(利用) 分(水分)(盐分) 味(味道)(气味) 2、通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3、检查朗读情况。 游戏识字。 三、“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 、导读: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 们最喜爱什么水果?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但“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 “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 ,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 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2.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朗读第二自然段。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 四、多元对话,合探解疑(重点) (一)学习第二段同桌交流汇报。 1、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 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 (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 (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 (3)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感情朗读: 过渡:如此优美的语言,大家难道不想美美地读一读吗? (1)先听老师读,大家闭目想象画面。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朗读这段话。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评读) (4)引导学生评价,以评促读。 (二)、学习第三段 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 看幻灯片,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7、观察 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板书:色鲜味甜) 五、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回顾课文,自主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最大收获是什么? 预设:第四段(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夸夸自己的家乡,收集家乡的资料。 板书: 11.葡萄沟 出产水果 品种多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色鲜味甜 老乡 热情好客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并能学习这种方法 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5、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6、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7、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火车票或其他车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 昌 (新昌)(昌盛) 铺(店铺)(铺子) 调(空调)(调解) 硬(坚硬)(强硬) 卧(卧室)(卧铺) 限(无限)(有限) 乘(乘客)(乘法)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 2、试着说一说。 3、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读词语: 柳条 云朵 枫叶 椅子 路灯 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 (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 (2)云朵像羊。 (3)枫叶像邮票。 7、师: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二、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外婆做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就不在家吃饭了。外婆还要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少做点儿菜。 小新 11月4日中午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三、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学生写留言条。 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2、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3、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警句。 5、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锦句。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 2、自由读,想一想: (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 (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五、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青蛙、小鸟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 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   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或者自己引导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   四.写字:沿抬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续遍故事。   3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词卡   教学过程:   一、识字,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   识字:信给信组词,了解“信”的意思。再用字理识字法观察信字的部件构造,记住“信”字,比如说:要“言”而有信;比如说“信”就是把要说的话,把语言写到纸上,传递给别人……   2.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2.3.4.5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讨论一下小鸟和青蛙各自在笑什么。   3)反馈:   预设: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关注生生评价。   三、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   引:课文学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弄错了?   (1)青蛙错在哪里?   预设:错在自己呆在井底,不跳出来看看,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天就井口那么小……错在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观察天……坐在井里看天……   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时它也在批评一类人,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什么样的人呢?(…….批评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回顾: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拓展   出示课堂小练笔: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终于跳出了井口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预设: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我懂得了要多学知识才能见识广……   小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四、写字。 板书 后记 13、寒号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一、趣味导课   1.揭题。(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主人公“寒号鸟”。(教师出示第2张有寒号鸟样子的幻灯片)并介绍:传说这种鸟经常在冬天的晚上不断地号叫,发出“哆啰啰、哆啰啰”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寒号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寒号鸟的样子,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   2.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语: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读书学习很认真,这时候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习的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后互评并纠正)   (2)(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石崖、垒巢、懒惰、寒冬、吵闹、厉害、悲哀、腊月、狮子、寒号鸟、伸伸腰、缝隙、大雪纷飞、得过且过、冻得打哆嗦。(学生读词语后互相交流评点)   (3)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a.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b.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教师出示第4张第一自然段句子的幻灯片)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读句子体会意思: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冬天快要到来的自然环境。(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2~5自然段。   a.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b.检查(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抓“太阳暖和,正好睡觉”体会寒号鸟懒惰。   c.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d.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后半部分内容指导学习)   (2)喜鹊怎么劝告?(喜鹊第一次劝告: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教师结合喜鹊劝告的话语指导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3)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寒号鸟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4)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喜鹊是怎样再次劝告寒号鸟的?现在天气(),你看我(),你却(),()   e.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喜鹊劝告寒号鸟,寒号鸟不听劝告的语句。(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f.教师引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体会交流。   3、学习6~8自然段。   a.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b.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讨论交流: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2)谁怎么劝告?(喜鹊第二次劝告寒号鸟:“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3)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寒号鸟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4)想象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的结果会怎样?   c.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d.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教师点拨要点: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②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③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你想对寒号鸟说一些什么?指导读好语句:寒号鸟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寒号鸟最后的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教师出示第7张前面的幻灯片的内容朗读)   f.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后明白的道理用明日歌展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凡事适时做,明日不待我。万事待明日,明日能几何?只有努力做,才不负日月。(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故事一:第二天喜鹊在枝头邻居寒号鸟,却发现邻居已经在严寒的夜晚冻死了,喜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喜鹊的话里可以用上如果、假如等词。)   2、(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讲解故事二:如果寒号鸟接受了喜鹊的第二次劝告,在那个晴天垒巢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五、续讲故事:   1、(教师出示第11--1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范例: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人们叫它“寒号鸟”。寒号鸟长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它到处卖弄自己的羽毛,看到别人干活,反而嘲笑。   好多好心的鸟儿提醒它说:“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呀!”寒号鸟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   冬天眨眼就要到了。鸟儿们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寒风里,冻得发抖。它在山脚下找了一条缝,就把这条缝当做自己的窝。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喜鹊。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找回来一些枯枝、棉絮,给它的窝添加铺盖,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玩累了就睡觉。   晚上,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石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风停了,太阳很暖和。喜鹊又对寒号鸟说:“趁着天气好,赶快垒窝吧。”寒号鸟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又睡觉了。   晚上又来临了,寒号鸟又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呢?原来,寒号鸟早就被冻死了!   六、布置作业:   (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布置课外作业:1、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2、向父母说出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葫(葫芦)(西葫芦) 芦(芦苇)(芦荟) 藤(草藤)(藤蔓) 谢(感谢)(谢谢) 哇(好哇)(对哇) 蚜(蚜虫)(棉蚜) 盯(盯住)(盯着) 赛(比赛)(决赛) 感(感觉)(感受) 怪(怪事)(奇怪) 慢(缓慢)(快慢)    2.学生自学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 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 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 教师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 “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习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 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口语交际 商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或与人意见不一致时,遇到苦恼的事时,都可以找人商量,学会商量是一种交际的技巧。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指板书)——学会商量。【课件出示】 2、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写下了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事,谁来跟大家说一说? (指名说三个) 3、老师做了有心人,发现这三个同学所写的事很有商量的价值。【课件出示】(请三位同学将自己的事读出来。) 小结:是啊,同学们,商量的学问大着呢。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商量。 二、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商量的任务: 你值日那天因为你有事,所以你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请在4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3、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4、讨论:怎样说,小丽才更愿意和你调换值日的时间呢? 5、总结学习商量的方法。 三、再创情境,集体讨论。 1、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 (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2、注意商量时就做到: (1)要用商量的语气。 (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开始讨论,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 4、全班交流。 5、将大家的交流成果择优写一写。 四、说收获。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锋(刀锋)(锋利) 蜜(采蜜)(蜂蜜) 蜂(蜜蜂)(黄蜂) 幕(开幕)(闭幕) 扫(扫地)(打扫) 慕(羡慕)(爱慕) 墓(扫墓)(墓地) 抄(抄写)(抄录) 炒(炒菜)(吵闹)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一言不发 不言不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 天空飘着 气球。 (2) 池塘开满 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我爱阅读: 刻舟求剑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组词语 洪(洪灾)(洪水) 毒(有毒)(毒蛇) 蛇(毒蛇)(蛇尾) 兽(野兽)(禽兽) 伤(受伤)(伤害) 灾(灾难)(灾害) 难(灾难)(苦难) 继(继续)(后继有人) 续(后续)(继续) 退(后退)(退步) 被(被动)(被子) 耕(耕田)(耕地) 恢(恢复)(天网恢恢) 3、你能用洪水 淹没 毒蛇猛兽 恢复 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 淹没 冲毁 )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 冲毁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好它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感受大禹的无私 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4.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5.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指导生字: 洪、灾、难、道等 1.观察字形:这些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教材上的第75页习题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板书: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朱德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朱(朱德)(朱红) 德(德行)(品德) 扁(扁担)(压扁) 担(担子)(扁担) 志(志气)(志向) 伍(队伍)(行伍) 敌(敌人)(敌军) 抽(抽到)(抽签) 陡(陡坡)(陡峭) 难(困难)(难办) 斗(北斗七星)(升斗) 仗(打仗)(仗势欺人) 疼(心疼)(疼痛) 根(树根)(根本) 料(意料)(预料) 敬(尊敬)(敬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 “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 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 ,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 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 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 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泼(泼洒)(泼水) 度(度过)(一年一度) 敲(敲门)(敲打) 龙(龙舟)(龙船) 驶(驾驶)(行驶) 容(容易)(笑容) 踩(踩到)(踩死) 铺(铺上)(铺开) 盛(盛饭)(盛满) 碗(碗筷)(大碗) 祝(祝福)(祝愿) 福(福气)(有福) 健(强健)(健康) 康(安康)(康复) 寿(长寿)(寿命)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短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火红火红的)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今年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今年”指1961年)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敲起 赶来 撒满 欢呼) 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 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一读有关句子。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 什么心情?应该怎样读?(人们渴望见到总理,今天愿望终于实现,人们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用欢呼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读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4~6自然段 (1)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以及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 (2)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 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一段中描写总理动作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 、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和人民是一家人。) (4)小组学习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祝福。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 (5)齐读第6自然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欢愉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4.学习7~8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了什么?“幸福哇” “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作用。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及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难忘”。 四、总结 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队总理的热爱吧! 1.齐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填空,再读一读。 ( )的地毯 ( )的龙船 ( )的头巾 ( )的花炮 ( )的泼水节 ( )的山峰 (鲜红的地毯 漂亮的龙船 水红色的头巾 好看的花炮 难忘的泼水节 高高的山峰) 二、自学生字 1.小组互查生字的读音。 2.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哪儿容易错,相互提醒。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2.识记生字,对号入座 3.指导书写。学生仿写,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 4.给生字组词。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总结 本课生字较多,希望同学们选择最巧妙的方法,准确记忆。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泼呀,洒呀 笑哇,跳哇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有没有信心?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81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两段话,看看有会么要求?(板书: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请把书放好,看大屏幕。你们看懂了?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 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板书:(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板书: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 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幻灯出示图片),读题目要求,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几个角色:小明、爸爸、妈妈,剩下的小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轮流进行表演。好,现在开始吧!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四、感悟故事,拓展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B、学会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5、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书《绿影仙踪》,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五、总结:亲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畅游书的海洋吧!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 来边唱歌。 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 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 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 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 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 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 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 —把 爸 吧 包 —饱 抱 炮 方 —放 防 房 青 —清 晴 情 马 —妈 蚂 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 鲁班造锯 1、 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 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准备: 1、李白头像一个。 2、一座高山和星星及诗歌。 3、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学习后的希望,有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宿(住宿)(宿舍) 寺(佛寺)(寺庙) 危(危险)(危机) 辰(星辰)(辰时) 恐(惊恐)(恐怕) 惊(惊喜)(惊吓) 似(好似)(似乎) 庐(庐山)(草庐) 笼(笼罩)(笼络) 苍(苍白)(苍松) 茫(茫然)(白茫茫) 三、明诗意。 老师:小熊猫提醒大家,请个别同学读一读。 (电脑出示读诗歌的要求:1、 身子坐直。2、眼离书一尺远。) 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小熊猫的要求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古诗。 还这样读呢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学生自由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学做小诗人诵读。)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过渡:大家齐读好不好?(教师重提小熊猫的要求后,学生读。)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电脑出示:山、星、诗) 过渡: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回答。 教师:小朋友觉得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教师:从这行诗里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并说出“高百尺”的含义。 教师:哦,我明白了,太好了。小朋友,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学生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真高呀,还有谁读?高不高?还有想读的吗?有点矮了。还请——读得怎样? 分组读、自由读。 个别读,再评。 过渡:这么多的小女孩,你面前有一座这么高的楼,让我们一起来说:“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教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教师:咱们也来摘摘。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个别再读,再评。要求读得高兴。) 教师:启发读得高兴。(想想看,那么高的楼,伸出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呀,心里多高兴呀。这次高兴了。) 学生自由读。 过渡:这位同学读得很可爱,请你读。然后齐读。 过渡:李白又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不敢高声语”,说意思。 教师:李白还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恐惊天上人”,说意思。 过渡: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好极了。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学生回答:小声读。 学生读。 教师指导,个别读,齐读。 四、悟诗情。 过渡: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读—— 我觉得还不够,再一起来。小声——真是美呀!小朋友,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板书:高)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很想——(电脑出示“要求”) 个别读: 1 想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 想表演这首古诗 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巡堂参与。 教师:谁想?你想?——想的都起立,还有谁?还有谁想表演?先背还是先演?先背,加动作演。 个别学生说。 教师:老师也想说一说,那得闭上眼睛,听老师说得美不美。(悠扬的美不美?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图画?画下来,谁愿意上来画?(配〈彩云追月〉,教师指导。) 画好后播乐,介绍中国语言文字。 教师总结:小朋友,画得怎样?美不美?今天,画美、诗也美,李白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在课后可多去看一看,读一读,下一回,咱们要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到时候,相信大家的表现会更出色。 五、背诵古诗。 (1) 填诗背诵 夜宿山寺 ( )( )高百尺, 手可( )( )( )。 ( )( )高声语, ( )( )天上人。 (2)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辰 寺 诗 尺 笔顺跟随,看清笔顺、间架结构。 交流书写生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寺”,由两的熟字“土”和“寸”组成。“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寸”的“竖钩”在竖中线的右边。 “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描红(注意起笔、收笔、占格位置。) 教师范写。 独立写一个。 展示、评议。 再独立写一个。 18、古诗二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   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   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19、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雾”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于、岸”等8个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屋、散”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 动笔临写。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 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 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 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20、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唱、旺、浑”等8个字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出谜语让孩子们猜一猜:说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漫天遍地都是花。得出答案,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 猜谜语:雪花飘,他就到, 站雪里,戴草帽。 身穿一件白皮袄, 不怕冷来就怕热, 只能站岗不能跑。 3、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21、雪孩子(孩子们读题)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组词: 累(劳累)(累了) 添(添加)(增添) 柴(砍柴)(柴火) 旺(兴旺)(旺盛) 渐(渐渐)(逐渐) 冒(冒尖)(冒雨) 奔(投奔)(嫦娥奔月) 冲(冲突)(冲向) 烫(烫手)(滚烫) 终(终于)(始终) 浑(浑水)(浑然) 淋(淋雨)(淋湿) 激(激动)(感激)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让学生看黑板的简图,为孩子们了解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朗读中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休息的"息" 不,雪孩子还在呢!瞧,太阳晒着晒着,它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要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你喜欢雪孩子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五、想想说说 1、看图,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真希望他能再回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六、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三、复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2、布置作业 :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2、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了解关于天天气的成语,并感受天气的变化莫测。 4、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5、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画。 6、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进行描述。 7、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8、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 美好。 8、自由阅读《数星星的孩子》,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9、继续深化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 hǎi tān yē shù bèi ké 海 滩 椰 树 贝 壳 shā mò hú yánɡ luò tuo 沙 漠 胡 杨 骆 驼 ɡāo yuán xuě lián jùn mǎ 高 原 雪 莲 骏 马 xuán yá qīnɡ sōnɡ xiónɡ yīnɡ 悬 崖 青 松 雄 鹰 2、读一读: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按一定的将这些词语分类。 4、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 二、字词句运用。 1、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将这些字读准。 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数出这个部首有几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找出这个部首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所查字的部首。再数数除去部首还剩几画,就到相应的位置找到所要查的字和在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字。观察它的拼音和意思及组词等。 2、按照刚才的方法,学生自行动手查:亏、申、丹、州、乃。如果有不会查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亏: 申: 乏: 2、学习描写天气情况的词语。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2)你能说说这些天气来临时的情景吗? (3)这些天气情况,你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为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天气情况的词语?说一说。 (5)我会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说话。 3、学习拟人句。 (1)自由读句子。 ①“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②风拿了我的毛巾跟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你感觉这些句子有趣吗?有趣在哪些地方? (3)感受句子的特点: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运用拟人,不 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4)我也来写写拟人句。 (5)请同学汇报交流。 三、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课后我们将选出我班看图写话小能手,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二、看图说词语。 1、(课件)出示图片: 师:请你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想到的词语。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写话训练。 三、看图写话指导。 师:在写话之前,我们要了解写话的要求。 出示写话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想一想 他们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把图上意思连起来写一写。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有什么要求。 师:在黑板上板书:时间、地点、动物、事情、想像。 师:在写话前,我们要仔细观察图画,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一)指导观察图画。 师:我们的观察顺序是:整体——部分——整体。 师: 观察整幅图画,你能给这幅图定个题目吗?请你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生:学生汇报。 师:看了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想出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 学生说。(有一天) 师: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请你说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学生说。(平板电脑旁) 师:图上有哪些动物? 生:猫和老鼠 师:图上的老鼠在做什么?请你说出来。 学生说一说。(玩电脑) 师:这时猫在哪里? 师:想一想老鼠此时的心情怎样? (二)指导写话。 师:下面我们进行写话训练,就以《猫和老鼠》为题写一写。 师出示例句: 有一天,老鼠在( )玩,老鼠正玩得( ),这时,电脑里( ),老鼠见到猫,( )。 师:说得真好! 师:让我们一起读例文。 生:齐读。 师:写完整一段话,要注意交代清楚什么? 生:看板书说一说。(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学生看图写话。 1、写话。 2、师巡视,并指个别指导。 3、指名读一读写的话。 五、小结。 师: 这节课同学们可认真啦!学到了看图写话的好方法,让我们说一说看图写话要注意什么。 生:看板书说一说。 师:同学回家后,继续写好看图写话,我们下节课评出看图写话小能手。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们平时经常写错字吗?遇到容易写错的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是一直让它错下去? 2、全班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解决易错字的方法。 二、展示台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处理易错字的,一起来看看吧。 棉被---泼水 纸巾---低头 带领---展现 战士---土地 散步---南瓜 今天---口令 带领---穿戴 果园---圆心 以后---已经 汽水---气体 再见---正在 心情---晴天 2、读一读,把平时你也容易写错的字圈起来。 3、你也学学书上的办法将这里边到再在你还容易写错的字也单独记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4、给你们5分钟,将你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在笔记本上用相同的方法记下来。 5、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易错字,提醒其他同学。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2、学生自由读一读,借助拼音把数九歌读通读熟悉。 3、再读数九歌:自由读、同桌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4、简要理解数九歌的意思。 5、试着背一背。 四:我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五、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21、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就已经学过寓言了,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 找学生说,出示课件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寓言故事: 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 “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假(假如)(假设) 威(威风)(威力) 寻(寻找)(寻人) 扑(扑向)(扑倒) 转(转动)(转轮) 扯(扯开)(扯断) 嗓(嗓音)(嗓门) 派(派人)(门派) 抗(对抗)(反抗) 爪(鸡爪)(爪子) 趟(一趟)(赶趟) 猪(小猪)(母猪) 纳(容纳)(收纳) 闷(闷闷不乐)(纳闷) 受(接受)(受到) 骗(骗人)(骗子) 借(借钱)(借书) 3.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4.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5.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6.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 )的狐狸,老虎是一只( )的老虎。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我们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 “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练习:孩子们,你们看狐狸真是一只( )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 (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老虎的“愣”正表现了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特点,狐狸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骗到老虎的。 (5)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6)讨论后回答。回答后学生联系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学习六、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1)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默读六、七、八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虎 :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3)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4)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 ) “假”的意思是( )。板书“假”“威”的意思。 (7)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百兽是看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5.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三、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以“狐狸到处行骗干坏事”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四、教学生字。 1.观察生字结构,交流识字方法。 2.讲解书写要领,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 22、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酪、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激发兴趣 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走进故事 感悟道理 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 “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朋友,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假如,两只小熊相互谦让,不给狐狸可乘之机,那块香甜的奶酪不就不会落入狐狸的口中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得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对自己的小伙伴不应该内讧,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4)指导朗读 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3、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4、简单汇报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狐狸是故意分成半边大,半边小的,对吗? 三、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四、总结收获 布置小练笔 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一只乌鸦蹲在树杈上,嘴里含着一块奶酪。这时,一只狐狸从树下经过,看了看乌鸦,对她说:“乌鸦小姐,你去参加选美吗?”“去”乌鸦一张嘴,奶酪掉了下去,狐狸叼起奶酪走了。乌鸦一拍大腿,恨恨地说道:“哎呀,刚才说不去就好了!” 拓展练习,仿编故事 狐狸还会有那些故事?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编一则与狐狸有关的故事。 五、推荐阅读 拓展提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区分:拌与伴,分别组词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读一读,记一记。 开始 起始 始终 帮忙 帮助 帮手 方便 便利 便于 整个 整数 完整四、指导书写 1、找出难写的生字。两个复杂的字:掰、嚷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捡(捡到)(捡拾) 酪(奶酪)(乳酪) 俩(他俩)(我俩) 始(始终)(开始) 拌(搅拌)(拌饭) 帮(帮忙)(帮助) 嚷(吵嚷)(叫嚷) 瞧(瞧见)(瞧着) 便(方便)(便利) 轮(车轮)(轮胎) 剩(剩下)(剩余) 整(整个)(整齐)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23《狐狸分奶酪》 一半大 一半小 左一口 右一口 成员不团结 奶酪被吃光 23、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认“坏、扎”等8个生字;会写“扎、抓”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正确区分“飘”与“漂”。 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悟体会; 情感目标: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对怎样交朋友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会认“坏、扎”等8个生字;会写“扎、抓”2个字;正确区分“飘”与“漂”;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学会交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房子、风筝、纸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学汇报: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3.汇报接读课文。   4.谈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师动情讲故事)。   挂图①:小松鼠聪聪住在山顶,小熊可可住在山脚。山上有条小溪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挂图②:松鼠聪聪折的纸船漂到了可可的家门口,看可可多开心呀!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这幅图的内容?   2.快来读读第4自然吧?指导读“快乐”的语气   3.小熊会想些什么?读读5、6自然段。   4.师述: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可是(出示句子)“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5.这是为什么呀?   6.是呀?老师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难过,小熊和小松鼠呢?你是从哪知道的?   7.读9-12段,你知道了什么?   8.出示最后一段:(出示课件)   (1)指名读   (2)聪聪和可可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     四、扩展升华: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如果你是聪聪,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3.可可会在风筝上谢谢什么呢?   4.再你准备的风筝或纸船上对你的好朋友协商一些话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贴,说说难记的字、易错的字、发现特点。   2.指导写字:   (1)写正确:   ①幸:区别“幸”“辛”的字形。“幸”上面是“土”,不是“士”   ②抓:右边不要写成“瓜”   ③祝、福:左偏旁是“礻”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学生练习,师指导。   三、实践活动:   1.把这个故事读熟,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你的好朋友表达心意。  24、风娃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这些娃娃都非常惹人喜爱。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下风娃娃,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关于风娃娃的知识? 2、小朋友们对风娃娃的了解还真不少,瞧!风娃娃给我们吹来了许多树叶做礼物,呆会儿,谁能认识上面的字就能把树叶贴到自己小组的大树上去。请翻到70页赶快自己学一学吧!有不会认的字,可以向小组的同学请教。 3、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4、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贴树叶)   5、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6、老师逐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二)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喜欢它吗?跟同桌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板书:好事 坏事 2、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板书)   3、 出示挂图,分组自由选择图画,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出示自学要求: "做好事"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 "做坏事"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4、 汇报学习成果 (1)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风娃娃的心情怎样?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风娃娃做了什么坏事?人们是怎么责怪风娃娃的? (3)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体会风娃娃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 (4)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 开火车,抢树叶。(分组开火车读另一组树上的字,把它抢到自己这一组的大树上来。) 2、 自由选择课文的一部分感情朗读,并展示给小组的同学听。 3、风娃娃听了小朋友们的话,会怎么做呢? (二)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右边"及"字的写法应注意笔顺。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特别是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而且容易跟"奶"字右边部分混淆,写字时要注意。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 ①选容易的字先写    1、 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 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三)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狼、猩、鹤等10个字。感受中国汉字的趣味,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3、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4、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 2、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你是怎么给这些动物分类的? 2、看看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还知道哪些“虫、鸟、犭”旁的字?说一说,写一写。 5、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6、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 二、字词句运用。 1、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将这些字读准。 猜猜下面词语的读音,再选择合适的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啪 唰 吱呀 嘟嘟嘟 呱呱呱 咚咚咚 哗啦哗啦 叽叽喳喳 嘻嘻哈哈 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 )的敲门声。 ( ),雨不停地下着。 ( )鸟儿在树上地叫着。 2、你知道这些像声字都表示的是什么的声音吗?试着说一说。 3、在上面选择正确的象声字填在句子中。 4、请同学汇报。 5、拓展:我也会选填象声字。 (1)吃中午饭时,突然飞来一群小鸟,( ),叫个不停。 (2)看着不争气的小明,妈妈生气极了,只听( )的一声,小明的脸上多了五个手指印。 (3)上班高峰堵车了,只听( ),喇叭声响个不停。 三、书写提示。 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老师提示: (1)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确保页面整洁。 (2)有些字,左右两边的宽窄差不多,写的时候要均衡。 3、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进行全班评比。 四、谈感受,说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动物引入新课。 1、师:孩子们喜欢哪些动物? 2、全班交流。 3、下面这些歇后语,表达了人们以前对狐狸的印象。读一读,和同学交流它们的意思。 歇后语: 狐狸尾巴————藏不住 狐狸吵架————胡( 狐) 言乱语 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二、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读一读。 狼吞虎咽 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 如虎添翼 鸡呜狗吠 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2、指名朗读,同桌读,全班齐读。 3、请圈出成语中的动物名称。 4、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5、再读成语,边读边体会。 6、你还了解哪些成语里也含有动物名称?说一说。 7、我会选择一两个成语说话。 如:妈妈做的饭真香,我狼吞虎咽的几下就吃饱了。 三、我爱阅读:称赞 1、 读一读。 2、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的故事?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PAGE 1
/
本文档为【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