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裕廊工业园--各种材料

2017-12-09 19页 doc 41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裕廊工业园--各种材料裕廊工业园--各种材料 裕廊工业园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1961年政府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
裕廊工业园--各种材料
裕廊工业园--各种材料 裕廊工业园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1961年政府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 1 为主的发展道路。其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 开发模式 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一、从荒芜之地到工业中心 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1961年政府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已开发5069公顷,包含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其中裕廊镇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这些工业园区的主要开发者。 二、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段 裕廊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前后分为三个阶段: 1、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1961-1979年):此阶段的入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就业问 2 ,改变其工业落后的面貌。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2、技术与资本主导阶段(1980-1989年):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JTC启动了10年的总体规划(1980-1990年),此项规划体现了这个阶段的服务特点,即为高增长型的企业和提供具有差异化的设施和厂房,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区开发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配售中心,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加坡科技园区以容纳科技开发型企业。 3、知识经济主导阶段(1990年以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激烈的竞争将工业园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商业园、技术园、后勤园等新概念的园区。为了提高集约化利用园区的土地,JTC将成本效益分析和知识经济融合到工业园区的设计和发展之中。 三、公共管理性质的开发运营模式 1、政府主导的开发运营模式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运营主要是由政府垄断开发。不论是在最初的管理机构——经济发展局,还是后来在从经济发展局独立而出的裕廊管理局的管理之下,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公共物品特性很强。 3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裕廊工业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规划,专业化分工建设、管理和服务协调相配合的发展模式。园区的初期开发建设资金来自政府。后期资金的来源虽呈多样化趋向,但项目建设的初期投入资金仍然主要来源于政府。政府用法律制度来安排土地的开发利用,由JTC统一控制全国工业用地和各类园区的供给,园区由经济发展局遍布世界的专业招商队伍统一负责招商。 这种开发模式的优点是:保证项目快速启动并尽快达到规模经济;快速并以较低成本获取私人土地;有效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园区的竞争对象在国外而不在国内,园区之间没有恶性竞争。 2、全球范围内的集中招商模式 裕廊工业园区采取公司总部统一招商策略,由经济发展局统一招商,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这种策略的主要特点是:拥有高度的营销自主权;为跨国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如新加坡首创的“一站式”服务;有效选择客户群。 经济发展局主要招商的客户群体有三类,分别是:战略性公司,重点吸引其财务、市场等重要部门至园区内;技术创新型公司,重点吸引其核心产品及技术研发的部门至园区内;公司的重要部门,重点吸引其最复杂的生产程序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部门到园区内。通过这三类公司的引进,裕廊工业 4 园区不再仅仅是一个低成本的生产中心,而是公司进行战略运作的长期基地。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        1、概况       1961年10月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建设,裕廊工业区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裕廊镇化工岛目前已集聚了38个工业园区,7000多公顷工业用地、400万平方米厂房,其工业产值占新加坡国内总产值的30,,工业设施占83,,裕廊化工岛正在向世界化工中枢冲击。而且被认为是亚洲各发展中国家设立的工业区中的一个成功典型。       裕廊工业区的发展建设分为前后两阶段。建区开始大规模拓荒动工至1968年为第一阶段,共开辟土地14(5平方公里,兴建一批厂房, 5 同时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为吸引国内外资本到裕廊工业区投资,新加坡政府对投资厂商提供贷款及享受统一税收的优惠政策等。但由于新加坡此一时期实行进口替代策略,再加上六十年代初期政治方面的不稳定,因此到裕廊工业区投资的企业仅一百五十多家,而且绝大部份是本国资本,外资不多。       1968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此时,裕廊工业区的发展进入另一新阶段,建设速度大大加快。随着宏观策略的转变和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外商纷纷来裕廊工业区投资设厂,许多国际知名的厂商都选择此地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1990年在区内设厂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员工总人数达13万人。       2、政策       (1)新加坡园区不是政策特区,只是环境条件和服务比较好       政府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并无特别的优惠,各种政策如税务优惠不因企业是否在园区有别,而是按规定的公司及其经营状况的条件决定,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园区对一般公司的进入都是开放的,没有门槛条件,政府也不审查公司的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属于企业自己的事情,可以说政府对所有公司一视同仁,企业是因园 6 区发展环境而不是特殊政策而进入园区。       虽然政府不把园区作为“政策特区”。但是,对高技术企业确有一些普遍适用的扶持、鼓励政策,一般在每年宣布财政预算案时公布,之后,按法律程序一一落实,使之得到法律保护。       (2)裕廊工业园区根据区位条件和国家经济需要规划主导产业       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区,合理妥善地规划。在发展初期根据新加坡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结合新加坡靠近中东产油区的区位优势,选择传统加工,但市场前景好,特别是适合发挥自己区位优势的石油化工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后逐步推进升级,发展电子、通讯等高科技产业。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       (3)设立自由贸易区       为吸引外资进入裕廊工业区,在裕廊码头内设立自由贸易区,使裕廊工业区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的活动场所。       (4)规划先行,基础 7 设施先行       国际上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两种模式:一是先招商建厂,根据生产的需要和扩展情况逐步解决交通、供水等问题。此种模式的优点是针对实际需要建设,切合性强,投入成本和风险小;缺点是基础设施往往分散零乱,效率不高,阻碍生产的发展。另一种模式是从整个工业区发展全面出发,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一完整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较好,效率高,并可迅速改善投资环境,但投入成本和风险也较大。裕廊工业区是采取后一种模式,从一开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的基础设施系统。环境保护问题也同时兼顾,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10,的土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现已建成十多个公园,使裕廊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区兼旅游区,被称为「花园工业镇」。在重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种社会服务设施也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使裕廊工业区成为生产和生活综合体。投资厂商不需要在当地兴建厂房、码头、油管、仓库或办公室,一切设施由当局提供出租。当局还规划“输送管道服务走廊”,承租商可以利用此一管道输送原料、成品及各类用品,不须卡车运送,因此降低运送成本,也大大提升竞争力。 8       (5)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形成产业聚集       新加坡原来长期依赖转口贸易,工业基础尚未建立,且国内市场狭小。针对这些不利条件,新加坡政府采取大力引进国外资本的策略,走产业链招商、产业集聚之路,并明显以跨国公司的投资为重点。裕廊工业区的迅速发展,就是能够抓住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自60年代起陆续引进跨国公司设厂,如壳牌、美孚等跨国石油公司;荷兰菲利浦公司;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美国列明士顿公司等世界著名大造船厂商;裕廊镇化工岛吸引了大批产业关联密切的化工巨头,成为世界石油化工的中枢。迄今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化工中心、东南亚最大修造船中心及世界第二大海上石油平台生产圈,由此可见引进策略的成功。。       (6)以园区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新加坡60年代初设立和发展裕廊工业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带动和促进全国的工业化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裕廊这一地区,以后也一直是根据这一目的来规划和管理裕廊工业区。裕廊工业区也一直发挥着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地位反过来又使它成为全国最佳的投资地区。因此,把握好角度和目的, 9 实质上就是为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管理奠定基础,这是裕廊工业区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       (7)注重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制订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采取各种特殊政策,刻意创造出一个与宏观经济环境不同的小区域,另一种是在统一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强调发挥区位优势和营建产业集聚优势。裕廊工业区选择后一种的思路。新加坡政府始终认为,硬件建设只是办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软件建设则是保证工业园区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关键,裕廊工业区的成功在于有一套稳定有序的运行机制和合理高效的操作规程。裕廊工业区在管理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其中有两个主要的经验:一是政府不作为工业区的开发主体,因而不直接参与具体管理;二是行政管理与发展管理分开,开发管理机构采取经营化方式,值得借鉴。 裕廊岛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韩杨 2009-11-12 20:39:37 APEC系列峰会期间,在一个久负盛名的地方,可以见到荷弹士兵,那就是新加坡著名的工业园区裕廊岛工业园区。 要想进入裕廊岛,不仅需要登记姓名、过安检,连携带的相机均需申报,其严格堪比海关。进岛办证处门外告示板上, 10 印着“吸烟即违法”的告示。曾有两名因忘带证件而试图借证进入的工作人员当场被荷枪实弹的警卫逮捕,事后,两人被法庭宣判罚处1000元新币。 严格的管理折射出工业园背后的规划逻辑。如今中国各地的大小工业园区有上百家,而规划自1961年的裕廊园区历经将近50年的变迁,仍然保持旺盛招商吸引力的秘诀是什么呢, 新加坡的区位优势不言自明,园区规划也只是技术问题,中国园区也可以做到。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陆险峰认为,“裕廊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其“软环境”的成功,解决了软硬设施的辩证关系。 对于园区来说,最重要的两条核心判断在于,第一,设立这个园区是否有优势,第二,能否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最大的水平。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新加坡政府兑现规划承诺的决心。 目前在“联系新加坡”机构任职的黄秀娟司长,在1993年加入新加坡经发局工作时,恰好处于裕廊岛化工园的筹备建设阶段。 当时,选择发展化工行业的优势是,新加坡已经拥有一些炼油厂。在这个基础之上,EDB做出详细规划蓝图,打算在裕廊工业园区的海面上填土建岛,然后招商。 当时大学刚毕业不久的黄秀娟,每次在全球会见潜在客户时 11 都略有忐忑:一方面要向客户展示新加坡化工园未来的优势,另一方面心中难免焦虑,因为需要对方几亿资金投资的地方还是一片海水。 针对不同需求、不同经营模式、不同国籍文化的商家,黄秀娟坦陈,经发局投入了大量精力来细心工作。经发局官员会站在客户角度,为了保证化工企业入园降低成本,会为客户寻找合适的上中下游企业,说服他们一起前来投资。这样会站在客户角度,分担潜在的生意上的风险。 6月1日至8日,有幸随市委组织部组团前往新加坡参加《宿迁市第二期园区战略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其间,听取了杨建伟教授的《国际产业转型与新加坡产业升级借鉴》、刘叔铭教授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及生态城的规划与管理》、《新加坡招商引资成功经验》、吴松浩教授的《工业园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刘济鹏教授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与教育》(流动课程)等精彩讲课,考察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纬壹科技城、新加坡新生水厂,拜访了新加坡生 12 态园区管理机构(丰树集团)、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樟宜污水处理厂)和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参观了新加坡的生态城市建设。时间短,收益丰,开阔眼界,深受启迪。 一、裕廊工业区的开发过程 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公里,方圆,,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这里原为荒芜之地,大部分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有水深近,,米的天然良港;(,)临近新加坡到马来西亚的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新加坡西南部最大的河流——裕廊河横贯区内,可以提供工业用水。 裕廊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年,,月开始大规模拓荒动工到,,,,年为第一阶段,共开辟土地,,(,平方公里,兴建了一批标准厂房,同时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新加坡政府在海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以吸引国内外资本到裕廊工业区投资,并对投资厂家提供贷款和参股投资等支持。除了享受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外,裕廊工业区的土地、厂房租金及各种设施收费也较低。但由于新加坡这一时期实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再加上,,年代初期政治方面的不稳定,因此到裕廊工业区投资的企业仅,,,多家,而且绝大部分是本国资本,外资不多。这一阶段实际上是裕廊工业区 13 起步和摸索阶段。 从,,,,年起新加坡逐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工业化。并明确大力利用外资、尤其是国际跨国公司的销售市场和技术品牌,从而实现在较高的水平上进入国际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年,月新加坡国会决定成立裕廊镇管理局,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他各工业区,裕廊工业区的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设速度大大加快。至,,年代中期,裕廊工业区的开发面积已达,,平方公里,而到,,年代上半期,整个裕廊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已基本完成。随着宏观策略的转变和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外商纷纷来裕廊工业区投资设厂,许多国际著名的大公司都把裕廊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截止2010年裕廊工业区的企业已超过7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均在新加坡设有总部,新加坡的工业发展不只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典范。 二、裕廊工业区的成功经验 新加坡在建设和管理裕廊工业区方面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发展。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园区,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确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区,精心规划、科学布局。根据具体地理环境的不同,把靠近市区的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 14 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把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安排发展钢铁、造船等大型骨干企业,炼油业则安排在沿海的几个小岛上;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了住宅区和各种社会生活设施。新加坡政府为了充分发挥裕廊工业区的综合作用,还于,,,,年,月在裕廊码头内设立了一个具有保税性质的自由贸易区,使裕廊工业区既是一个工业生产基地,又是一个转口贸易的活动场所。在裕廊工业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十分注意环境保护,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的土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现已建成大大小小,,多个公园,有世界著名的飞禽公园、日本式公园、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码头公园,使裕廊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区兼旅游区,被称为“花园工业镇”。 (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生产生活同步发展。 国际上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两种模式:一是先招商建厂,根据生产的需要和扩展情况逐步解决交通、动力、供水等问题。这种基础设施随生产过程自然形成模式的优点是,针对性和切合性强,操作方便,风险小。但弊病是基础设施往往分散零乱,效率不高,并有可能会滞后于生产的发展而成为制约瓶颈。另一种模式是从整个工业区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尽快建成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系统,为工业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 15 种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好,效率高,并可以迅速改善投资环境,但投入成本和风险也较大。新加坡采取了后一种。裕廊工业区从一开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加坡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用于工商业发展的财政开支共计,亿新元,其中用于裕廊工业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资金就达,(,,亿新元,占,,(,,。到,,年代中期,裕廊工业就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超前水平的基础设施系统,包括:联接武吉智马铁路干线的近,,公里铁路线,总长达,,,多公里的区内现代化公路网,拥有,,个万吨级深水泊位、年吞吐量达,,,万吨的裕廊港码头,耗资达,(,,亿新元、发电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裕廊电厂,供水能力复盖整个西南部的水库和自来水厂,以及,,,多幢标准厂房,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对裕廊工业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重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种社会服务设施也同步发展。拥有数万套住房的,个居住小区先后建成,还兴建了学校、大会堂、科学馆、影剧院、商场、体育馆、公园等,使裕廊工业区成为一个集教育及科技培训、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 (三)抓住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高起点发展。 新加坡原来长期依赖于转口贸易,工业基本上是空白,国内市场又十分狭小。针对这些不利条件,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大 16 力引进国外资本的策略,并明确以跨国公司的投资为重点。李光耀曾多次提出,跨国公司的投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技术和国际市场。一个跨国公司的投资可能比几十个小规模外资更有意义。裕廊工业区的迅速发展,就是能够抓住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例如,,,年代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新加坡虽然滴油不产,但抓住这一机遇发展炼油业,以优惠政策吸引了壳牌、美孚、无比、英国石油等世界著名跨国石油公司先后建立了,个大炼油厂,其中,家就在裕廊工业区,从而使炼油业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年代炼油量达,,万桶。,,年代和,,年代,裕廊工业区还先后引进了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美国列明士顿公司等世界著名大造船厂商,发展造船工业和海上石油平台制造业,引进荷兰菲利浦公司发展电器、电子工业,引进德国罗莱公司发展光学制品工业,进而使新加坡迅速发展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修造船中心和世界第二大海上石油平台生产国,并形成电子、电器、光学产品等现代先进产业。目前,裕廊工业区引进的跨国公司已达近千家之多。 (四)经营化管理,既服务又引导,促进发展。 裕廊工业区在管理上采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裕廊镇管理局为新加坡国会通过的法定机构,隶属于贸工部,与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一样均为半官方机构,其有关职 17 能和权限由国会明文授权规定。根据法令,授权管理局为工业区提供监督和管理服务,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设施,为厂商提供港口设施和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和援助。另外还授权管理局参股投资于公共或私人企业的权利。管理局设立董事会,由贸工部、工会和企业家代表组成,贸工部任命。董事会按照政府的总体发展战略制订工业区的发展计划和政策,并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按企业经营方式实施管理。裕廊工业区的开发资金由管理局向国家银行贷款,工业区的土地由管理局向国家购买,并承担经营风险。管理局的具体经营管理一是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向符合进入工业区的投资者出租土地和出售或出租标准厂房。管理局与投资者之间主要是租赁、买卖关系和服务与被服务,管理局通过同意或不同意出租土地、出售厂房来选择和管理投资者。出租土地根据投资者每平方米土地的投资额来确定租期的长短,,,年代后每平方米投资,,,新元,租期一般为,,年,每平方米投资,,,新元,租期可达,,年,投资者按租用土地面积每年交纳一定的地租。管理局建设了大批标准厂房出售或出租,出售按售价不同投资者可使用,,年至,,年不等,到期后厂房仍无偿归管理局所有,出租则,年为一期。无论是租地、买房或租房,管理局都提供各种良好的后勤服务。裕廊工业区还规定,工业区内的厂房使用一定年限后必须拆除重建,以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18 (五)放眼国际,准确定位,超前谋划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新加坡的工业仍然只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链条中的生产加工基地:产品在国外设计,由新加坡工厂的生产线来生产。面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改革开放、大量吸引外资的激烈竞争,新加坡展开了所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运动:由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生产向着研发、工程设计、电脑软件服务业等一系列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迈进。并将新加坡作为一个全面的商业中心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吸引金融、教育、生活、医药、IT和软件等领域的国际性服务公司,引导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亚洲邻国,使制造业的比重保持在25%的水平,集中发展附加值高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从而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其主要经验是: 1、全球化网络中的准确定位。通过引进美国通用汽车在新加坡设立亚洲管理中心,成为跨国公司分区管理的一个总部。新加坡人认识到,必须充分利用链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海空交通枢纽优势,将自身的发展同亚洲发展密切关联,以世界的眼光谋篇布局,建立总部经济,联结东西方的世界产业体系,才能实现其始终站在世界经济顶端,保持永久竞争力。1986年,新加坡推出了总部计划,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从事生产以外的工作,推广制造方面的“采购与测试”等 19 服务,利用港口及航空交通优势,引进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开发现代物流。到2006年国际重量级企业总部已达415家,2010年可达500家。  2、实施人才战略,建设精英政府。面向国际,用高薪政策吸引人才,担任政府及园区高级领导;加强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科技机构的合作,培训高技能人才,满足电子及工程领域等高科技产业所需的特定劳动力。 3、开展国际公关与合作,打造区域中心。建立新加坡经济检讨委员会,通过举办F1赛事、申办2010年世界首届青年奥运会、开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运作主权财富基金、与美、日、韩、欧盟等经济强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加强生态园区建设创建旅游城市等,打造新加坡世界贸易中心、海港转运中心、航空中心、会议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国际医药中心、金融理财中心等地位。 4、着眼未来发展,实施“七大战略”。(1)提高技能与创新精神。成立全国生产力委员会,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实施就业入息补助计划。(2)巩固环球—亚洲枢纽地位。2015年前,完成亚细安经济共同体中单一市场愿景;制定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建设,推介到亚洲和全世界。(3)建立有活力多元化企业生态。引进国际金融机构,建立金融跨境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为本地企业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新资本;加强贸易机构与商会的权力,协助中小企业进军海外,拓展 20 “经济领土”,打造无国界经济。(4)加强研发成果商品化。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使科研开支占GDP3.5%,加强研发成果生产化进程,推进商业创新。(5)实施节能减排战略。探讨核能发电,加强煤炭、电能进口;建立智能能源系统;为碳排放定价,推广低碳环保交通;加强工业热能利用,建立海水淡化工程。(6)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继续加大填海造地工程,建立土地库存;缩短工业用地周期,建立灵活用地机制;加快高增值产业的增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7)打造独特环球都市。吸引和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开发新加坡文化魅力,加强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打造文化之都,建立亚洲最佳宜居城市。 三、对我县开发区发展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特别是裕廊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我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经验,为我所用,推动我县园区经济的发展。 1.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园区的设立目的、建设目标和发展定位。新加坡60年代初期设立和发展裕廊工业区的主要目的是以此为龙头,吸引外资以促进新加坡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整体工业化的实现,而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裕廊这一地区,以后也一直是根据这一目的来规划和管理裕廊工业区。裕廊工业区也一直发挥着带动和促进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地位反过来又使它成为全国最佳的投资地区。因此, 21 把握好角度和目的,明确发展定位,实质上就是为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管理奠定基础,这是裕廊工业区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县围绕打造“3+4”产业体系,已经成功建设经济开发区、木业园区,目前正在着手打造生态科技园区,乡镇工业小区也在红火建设中,发展处于十分不均衡的状态。尤其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各地开发区建设方兴未艾,竞争态势异常激烈,尤其是对资源、劳动力的竞争已成水火,因此开发区建设必须放眼于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明确自身的发展目的,创新发展思路,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错位竞争战略,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加快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新能源、软件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纺织服装、电光源、木业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度招引大项目,高起点创新促转型,以自身为龙头,带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  2.创新开发区运作管理机制,建立开发区多元化投资体系。裕廊工业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完善的体制及自主管理的模式。我国目前的开发区管理大多还是处于政府直接管制之下,相对于依靠市场主体进行管理来说,其积极性以及办事效率都要大打折扣。新加坡园区建设则实施政府投资,企业化运作。建立了裕廊镇管理局(即裕廊集团),专职从事国内园区开发和建设,并赋予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权,只要符合新加坡政府的工业政策,就有权 22 吸引各种类型的投资者。尽管裕廊镇管理局从本质上看只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但是园区管理委员会有批准项目、批准城市规划以及园区规划的权力,同时能发放居民暂住证,管理贸易和市场,征税,发放商业许可证等。它不仅是园区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工业区招商引资的推广者。由于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的局限,目前我县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政府更多的履行着开发区管理者的职责,行使着管理的权力,尽管将要实施开发区财政独立的管理体制,并且建立了吴江工业园、苏州照明工业园、欧洲工业园等“区中园”,但仍以政府运作为主,由于资金链的短缺,缺乏外来资金支撑,在一定时期内开发区的管理主体本身将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市场接轨,不利于发挥开发区的自身造血功能,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的做大做强,有必要进行改进。建议县政府制定政策,吸引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投资,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开展以企业投资开发为主的“区中园”建设,推进以商引商,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政府不作为工业区的开发主体,不直接参与具体管理,而是间接管理和调控;行政管理与发展管理分开,开发管理机构采取经营化方式。 3.强化自主创新,立足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新方向。裕廊工业区在发展初期即选择传统加工区,但市场前景好,特别是适合发挥自己区位优势的煤油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后逐步推 23 进升级,发展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建设。所以,建立新工业园区前应先根据区位特点、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仔细研究,以实际出发,建立产业结构和主导方向。我县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重视发挥本地劳动力、木业资源以及纺织技术、电光源生产技术优势,成功打造纺织服装、电光源、木业加工等三大传统产业集群,但由于目前产业设备的陈旧、劳动力竞争的加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使得三大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高。因此我们必须转换观念,跳出现有的僵化的发展模式,注重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快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注重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加大与高等科技院校的联系与合作,立足高、精、尖科技转化,加快推进机械制造、新能源、电子电器、软件外包等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以高端产业的发展引领经济跨越转型;注重引进国际国内投资和现代物流管理经验,加快现代物流、商业服务、生活居住、教育培训等配套产业建设,实现规模经济快速增长。 4.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全力推进专业园区建设。新加坡政府始终认为,硬件建设只是办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软件建设则是保证工业园区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关键,裕廊工业区的成功在于有一套完整而实际可行的发展 24 规划。我县国土面积是新加坡的2倍,资源也非常丰富,发展开发区经济有自身的优势。但是至今没有自主发展的“上市公司”,更无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落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软件建设的滞后,过度关注于硬件建设和开发区的形象问题而忽视了人力资本、智力因素、先进的思维方式等软件方面的建设,这对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而言是很不利的。因此,加快开发区发展,实现“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建设一流省级经济开发区”,进而为“十二.五”冲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必须要注重软件的建设,重视“走出去,引进来”,汲取先进地区开发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加速对现有人员培训和流转,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加强规划管理、产业策划、国际外贸、招商引资等高端人才引进,建立开发区发展策划机构,完善开发区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着眼长远,科学制定开发区的整体规划、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使得规划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投资客商的要求而变化,切实解决“客商选地”的被动局面,实施按规划用地,以地选商,维护规划的执行力,促进产业积聚,实现一区一品,一产一片。在制订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上,可借鉴新加坡模式:一种是采取各种特殊政策,刻意创造出一个与宏观经济环境不同的小区域,另一种是在统一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强调发挥区位优势和营建产业集聚优势。裕廊工业区选择的是后一种的思路,而我县 25 可以综合两种模式的长处,一方面在政策和服务上营造小区域“洼地”效应,另一方面发挥区位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营造错位竞争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和优势产业经济,促进开发区全面快速持久发展。 5、加强创新研究,全力“创先争优”,着力打造强势决策团队。新加坡被迫独立建国以来,历届政府始终坚持“居安思危、超前谋划,求新求实,引领潮流”,作为立国兴业的发展理念。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使得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中始终保持经济发展强劲势头的不竭动力。他们在招引人才上敢于冲破国界的“束缚”,大胆引进国际各界精英,充实到政府的领导阶层和决策阶层,使得政府决策始终保持超前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强化法治,建立契约经济,构建诚信社会,改善投资环境。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将政府公务员的职务、工资与工作实绩挂钩,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同时,立足国情,不断求新,求实,善于把握海上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敢于“无中生有”,面对“国小资源匮乏”的严峻局面,通过填海造地,实施跨国招商,建立总部经济,拓展“经济领土”,先后在亚洲各国开发新加坡工业园区,鼓励企业建立跨国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为新加坡经济始终引领国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求实、创新而富有责任的决策团队,无疑为我县经济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而裕廊工业园招大引强的成功做法进一步 26 验证了县委县政府“大力度紧盯大项目、高起点创新促转型”战略决策的正确。我们应该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拼抢大项目、服务大项目、干好大项目,为开发区乃至全县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廊坊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规划     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水循环和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     本规划通过系统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环境,确定了四大主导产业的定位,并提出“5111”的发展目标,将龙河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成为北方最具活力的都市型产业聚集区。     该规划是我院从事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规划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规划的引导和价值提升,该园区已取得较好的市场收益 27
/
本文档为【裕廊工业园--各种材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