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发展分析

2017-09-17 19页 doc 40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发展分析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发展分析 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近期,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在《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微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银十条”)基础上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继续推进小微金融差异化监管政策,完善小微信贷金融环境。 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国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77万亿元,其中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2.04万亿元,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62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3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小微企业信贷的高成长性已...
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发展分析
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发展分析 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近期,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在《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微金融服务的》(简称“银十条”)基础上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继续推进小微金融差异化监管政策,完善小微信贷金融环境。 截至2012年12月末,全国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14.77万亿元,其中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2.04万亿元,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62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3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小微企业信贷的高成长性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共识,小微企业金融成为了真正的蓝海。支持小微企业,大力发展微贷业务,不仅因为政策导向,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0.7倍的限制,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此举势必使得对公信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把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推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未来的微贷业务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将逼迫地方性商业银行增加微贷业务投入,提升微贷业务的管理水平和风控水平。 一、发展微贷业务的政策分析 (一)发展微贷业务顺应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有利于顺应国家关于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 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意见。要求各家金融机构在信贷增量上,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应当继续保持倾斜。 1、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支持 2013年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要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臵,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监会数据显示,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1%;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7006亿元,同比增长34.6%。中西部地区贷款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表明,今年以来,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进改革转型、 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成效明显,各家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方面加大了重视和信贷资源的投入。 2、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在新形式下,小微金融机构要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深耕本地市场,下沉业务重心,将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服务县域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同时,注意防范不符合县域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3、提高自身生存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 在贷款利率0.7倍限制取消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资金优势将垄断对公信贷市场,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浮10,,对公贷款利率下浮70,以上的双重压力下,将更多的转战议价能力更强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和微贷业务市场。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微贷业务,可以在当地迅速形成特色,打造知名度,顺应监管机构的要求 监管机构也要求城商行和各地农信社走差异化道路,形成自己的特色,支持当地实体经济、扶持当地中小企业。早在2010年,不论是监管层面还是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坛第十次会议,都提出了城市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的要求 中国银监会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肖远企曾在某城商行调研时指出,市场定位要有理念,即要有差异化、特色化;跨区发展要分析市场竞争性、互补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和风险管控。 大力发展微贷业务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成功助力,完全符合和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 二、发展微贷业务的竞争分析 1、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有利于建立先发优势 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积极进行业务转型,推进客户结构重心下移,大力发展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2012年上半年,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投放小企业贷款9332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32.7%;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速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0.1个和5.9个百分点,可见在5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竞争之激烈。但同时,单户100万元以下的微型贷款业务又是一个细分的新市场,尚没有哪个银行一家独大,值得地方性商业银行抢占先机,快速收获。 2、大力发展微贷业务有利于应对非金融机构微贷业务的挑战 目前,小额信贷公司、网络融资平台和其他影子银行迅速加入到微贷业务中来。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融资整体规模已由2007年的2000万元升至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5%。国家开发银行对微型企业信用贷款市场的调研显示,该市场需求保守估计是至少5万亿元。 为数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不断涌现,“阿里贷”以淘宝商户为对象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宜信公司以居间理财模式大规模开展微贷业务。网络微贷“人人贷”2012年1到6月交易量已达1.3亿元,同比增长10倍以上,有1700余名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户和个人消费者通过人人贷向超过1万名理财者募集到所需资金。这些鲜活而急促的变化使我们必须相信,微贷业务必须尽快发展、大力发展。 3、大力发展微贷业务有助于推动地方性银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 微贷业务的批量化营销、化审批、集约化管控有利于地方性银行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营销、风控和管理模式。此外,以打分卡为技术自动审批小额度业务也可批量、标准化地进行大规模操作,减少人员成本。如未来借鉴网络信贷、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性银行建立适合微贷业务特点的新型管理模式。 三、发展微贷业务的市场分析 1、“蓝海战略”(Blue Ocean Strategy)最早是由W.钱.金(W. ChanKim)和勒妮.莫博涅(Renee Mauborgne)于2005年2月在二人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如果我们把整个市场想象成海洋,这个海洋由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组成,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用简单的话来解释:红海就是红色的大海,防鲨网的范围之内,水质混浊,营养贫乏,但是人很多,在这个小圈围之内不能出围,人人都竞争激烈;而相对蓝海就是蓝色的大海,防鲨网之外海之深处,水质和营养物都很好很丰富,范围也相当广泛,竞争的人也少,蓝海竞争胜者将得到比红海多得多的利益。那么所谓的“蓝海战略”就不难理解了,“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业务市场的企业战略。 2、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寻找激烈同质化竞争下的“蓝海”战略,将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上。差异化战略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他指出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按照波特教授的一般性企业竞争战略原则去思考一些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不难看出,有效的差异化战略能够帮助银行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压力,提高利润水平,赢得细分市场的客户,从而最终为银行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3、发展微贷业务则有利于避开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红海”。无论是被迫遵从银监会的“两个不低于”还是自觉自愿,各银行 300-500万元左右的小企业贷款如火如荼地超常规增长,造成一个小企业客户多家银行授信越来越多、贷款收益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可以预见小企业贷款正在变成“红海”,“挤出效应”也将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综合收益率逐渐下降、目标客户的信贷风险逐渐上升。而微贷业务凭借其小额、分散、高利的特征,将成为应对这一难题的最佳答案。 4、微贷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该地区有泰隆、民泰、台州三家主要从事微贷业务的小银行,他们在微贷业务上都各自发展到300亿元左右的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民营经济总量是台州的数倍,仅北京地区的专业市场就有2000余家、个体工商户70余万,上海、深圳和杭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数量分别为:上海110余万户、深圳80余万户、杭州50余万户,除大城市之外,全国各地县域城市也都形成了各具产业特色的小企业产业集群,仅河北省就有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120个。这些市场的个体工商户和小私营业主基本都处于金融提供较弱的局面,同业竞争强度小,绝大多数都能成为我行的潜在客户。 5、数据表明,中小和小微企业的市场潜力并不亚于大型企业。以山东省地级市济宁市为例:2010年末,济宁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到33.0万户,增长2.1%。其中民营企业2.9万户,增长 9.9%;个体工商户30.1万户,增长1.4%。从业人员达到187.3万人,增长3.9%;注册资金486.3亿元,增长14.1%;资产总值达2208.1亿元,增长10.1%。全市民营经济的税收贡献额占到全市税收收入的59.3%,已超过全市总税收的半壁江山。多数小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旺盛,为小微信贷提供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因此,避开与大中型银行的同质竞争,也避开了把自己推向“傍大款、垒大户”的“独木桥”,更规避了因贷款集中度过高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所以,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增强对小企业金融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与大银行抢市场、争客户”,将小企业作为基本的客户群体,把信贷业务发展战略重点转移到服务小微企业上面,可以更好地利用其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地方性银行的现状分析 (一)与国有及股份制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的天然竞争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竞争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固有的缺陷是其处于竞争劣势的根本 (1)规模化不足。机构设臵上的局限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仅导致其经营风险高,而且阻碍、牵制业务开拓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网点少、营业额低,业务开发成本无法分摊,因此制约其科技水平的改善,也制约着其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的化解,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竞争力不强,生存困难,存款有进一步向国有大银行集中的趋势。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没有配套,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正在从 一些地区和领域让出部分市场空间,而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却没有相应地连动起来。 (2)市场定位不准。地方性商业银行“克隆”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常见弊端,即“大银行病”,其直接影响是使其失去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特色与优势,经营成本上升。当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追求“做大”、企图抛弃“中小概念”时,在西方发达经济国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却是广泛存在且高效运作的。尤其是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已呈现出与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雷同的现象,特别是市场定位的趋同性,已经把地方性商业银行带入“死胡同”。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坚持跟随型战略,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因此,至今无论从区域上,还是从产品上,甚至在某一单项业务上,都无法打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尤其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和转轨步伐,并将业务发展重点转移到了 二、三线中心城市,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业务开拓更加艰难。 (3)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地方性商业银行自身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经营者视野及政策敏感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老化,知识结构失衡,高水平人才匮乏,很难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大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4)缺乏市场定价权。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地方性商业银行在规模上的巨大悬殊对比,导致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利率定价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并且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将会更加明显。由于资金价格的保本点与资金规模的大小关联极大,即资金规模越大,资金价格保本点越低,这样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价格上的优势显而易见,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利率的浮动区间合法地冲击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金价格。 2、外部环境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其劣势地位 (1)政府的干预过多。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地方属性比较浓厚,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控股,在现行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多上项目,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项目调查、信贷决策等经营活动直接干预,导致决策失误,造成资产质量低下,资产流动性差等后果。另外,政府主导的组建模式使地方性商业银行承受较重的历史包袱,资产质量先天不足。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呈恶性化之势,表现为资不抵债、巨额亏损、坏账严重、管理松弛等。这其中不排除社会经济及银行自身经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的原因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特别是政府强制进行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模式。 (2)政策性限制过多。首先,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准入标准的软约束问题,特别是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设立异地分支 机构这种市场准入的限制,很容易形成对国有银行低效率的保护。其次,在业务运营上,监管部门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限定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实际上锁定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轨道,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因地制宜进行业务创新的能力。最后,调控政策的“一刀切”也容易“误伤”地方性商业银行。例如2010年以来的贷款规模限制政策,把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处于稳定发展期的国有银行同等对待,造成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存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却苦于贷款规模限制而不能发放贷款,结果是存贷比严重偏低,影响其经营效益,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严重制约作用。 (3)历史原因造成的信用环境缺失。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打着“国字号”招牌做后盾,造成了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用歧视。尤其是历史上一些中小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关停整顿更是损害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用形象,舆论宣传也未能从正面、积极的角度进行报道。这些都造成了社会公众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任危机。这样信用环境也对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收集中小企业的信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为他们开展差异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因为受规模所限,区域化经营是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一个基本策略,所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地缘性基本上都很强。这种地域或区域优势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对本地区小微企业的各种信 息,从企业经营状况到企业经理和所有者的能力与信用、从静态信息到动态信息都能比较及时获得,其信用调查成本要比大银行低;另一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与小微企业之间的长期互动而形成关系型信贷过程中所需要的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软信息”,也具有大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而使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信息搜寻成本进一步降低。除此之外,中小金融机构的经理大多是在当地社会有相当关系网络,也都是地区的社会精英,尤其在企业界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人脉较广,因此他们能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金寻找到潜在的信贷客户。特别是在中国,由于有家乡情结、亲朋的顾虑,借款者的违约风险较低。虽然大银行在地方上也设有分支机构,但其决策人员多由上级行派出,这些经理与地方的精神联系不能与地方性商业银行相提并论。因而与客户联系不够密切,难以通过人际关系渠道吸引潜在的客户,并且风险较高。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局限于区域内经营,因而区域内如有某个发生违约,信息会在狭小的范围内非常敏感且受人关注,信息的传 播速度极快,从而形成低成本的有效社会监督。而且,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在区域内长期生存共同发展,中小企业与中小金融机构基于共同的利益,倾向于长期互惠合作,因而在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企业和银行会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网络,有利于双方互相的监管督查。 五、发展微贷业务的收益分析 (一)微贷业务资本占用少,盈利能力高,适宜将其作为战略性产品 1、对比微贷业务(100万以下)、小企业贷款(300万-500万)、对公贷款三类信贷业务,在同样的存贷比、资本消耗下,以内部资金平均价格5%计,微贷业务利差13%(年利率18%),小企业贷款利率差4.07%(综合利率9.07%),公司贷款利差2.55%(综合利率7.55%),微贷利差是小企业贷款的3.2倍、公司贷款的5.1倍。另外,在资本占用上小企业业务为0.75%,而微贷的资本占用为0.5%。如果将其他贷款额度和发行的小企业债调整100亿元额度发展成为微贷业务,银行利润将至少增加10亿元。因此,大力发展资本消耗更少、收益更高的微贷业务,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贯彻“转型、差异化发展”要求的最佳手段。 2、小微信贷产品由于利率定价较高:对贸易流通型企业执行15%的利率标准,对生产型企业执行13.2%的利率标准,而且由于收益较高的贸易流通型企业在实际目标客户中所占比重更高,所以该产品有别于一般信贷品种,具有较高收益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小微信贷的单笔放资金额较小,小微信贷产品的各类成本支出也比其他信贷品种成本要高。这也使得小微信贷产品“高收入、高支出”特性非常突出。为进一步了解小微信贷的绩效情况,来验证小微信贷是否可以成为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 展中的利润“蓝海”,我们可通过对比各类企业发放的贷款收入和支出情况,来验证小微信贷是否具有较高的放贷绩效。 通过“表一不同类型企业放贷绩效比较”将大型、中小型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进行绩效对比后,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一是在放贷收入上,小微信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每千万元贷款,小微信贷可以平均获得148万元的利息收入,远远高于中小企业的88.15万元和大型企业的75.34万元的平均利息收入。二是在成本支出上,小微信贷(56.3万元)高于大型企业放贷支出(46万元),低于中小企业放贷支出(58.4万元)。如果考虑到济宁银行的小微信贷进入成熟期后,其内部资金拆借成本会提升到一个正常水平,那么小微信贷的成本支出水平在三者中是最高的,但成本的增加幅度主要体现在人员工资水平上(小微信贷需要的信贷人员较多)。三是从净收益上看,小微信贷的每千万元放贷净收益(91.7万元)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企业,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到,中小企业虽然在放贷净收益上排在第二位,但和大型企业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别。这主要是因为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利率和大型企业相比并没有高出多少,而支出的工资成本和风险覆盖成本却比较高(注:以上比较均未考虑其他支出成本)。综上所述,由于较高的利率定价和增加幅度并不大的支出成本,小微信贷的放贷绩效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二)影响小微信贷放贷绩效的变量分析 以上结论,是假定目前影响各种类型企业放贷绩效的各种因 素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不过,在以上各种因素中,在其他变量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小微信贷产品收益的最大变量有两个:一是规模,二是不良贷款率。 1、在小微信贷产品开展初期,由于前期投入较高,业务未得到充分发展之前,该产品有可能会出现亏损,但随着产品的逐步成熟及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不足这一问题会很快得以解决。 2、除此之外,可能会影响放贷绩效的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的变化会显著影响不良贷款的变化,从而显著影响风险覆盖成本。当小微信贷的高利率定价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不能弥补不良贷款的增加所带来的损失时,小微信贷的放贷绩效会明显回落,甚至可能会造成亏损。因此,风险控制是否得力成为小微信贷能否会持续发展并成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实施“蓝海战略”的重要依据。 六、微贷业务的风险分析 -微贷业务”的核心是对风险的控制,良 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能够实施“蓝海战略 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决定其微贷业务能够 持续发展的基石。由于微贷业务一般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 特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战略实施中的风险成为微贷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反过来看,微贷业务的选择,由于在经营上与大多数商业银行的“非同质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削弱系统性风险如金融风暴等带来的冲击,有利于增强地方性银行的“非规模化”的抗风险能力。 (一)微贷业务的风险点 微贷业务的风险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客户本身的信用风险造成违约,其原因在于客户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也缺乏足够的资产作为第二还款来源;透支自身信用,过度举债;信用意识差,违约成本低。第二个方面是客户所在的行业性、系统性风险,其原因在于客户所在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造成数量不等的一类客户违约。第三方面是银行员工违规操作或道德风险,造成对客户调查、审查、贷后管理不尽职。 (二)微贷业务的风控分析 针对这些风险,只要银行把握微贷业务的核心特点,设计有效的防范措施,整体风险一定是可控的。 1、微贷业务的“小额”使得单笔风险敞口小,违约损失小。一个是单个客户的授信总额小,一般控制在100万以内,即使单个客户发生风险,占银行总授信的比例小;另一个是授信供给小,占客户总负债的比例小,客户还款的压力小,违约概率小。相比对公信贷业务要将一个客户做深、做透、主办行全面合作,微贷 业务仅给客户提供少量、非铺底资金,相对安全。 2、微贷业务的“分散”使得业务总体违约率低。客户数量大、行业分散,单个客户不良的传导效应被隔离,有效消除了“羊群效应”和“蝴蝶效应”。此外,通过微贷业务按月、按季等定期还款的机制设计,减轻了借款人一次性还款压力,也能够分散风险。 3、个人担保方式既增加了借款人违约的“口碑”压力,也保证了第二还款来源。个人担保的保证方式在泰隆、包商等微贷业务中大量成功使用,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管控方式。在此种担保方式下,借款人一旦违约,将直接影响其在亲友等圈子中的信用形象,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违约,同时一旦违约银行也可追索担保人的连带责任。 4、微贷业务的高利率决定该品种风险抵补能力强。剔除资金成本,基本上不超过10,的不良率就不会亏损,而且客户数量越多,这个优势越明显。 从微贷业务的经验数据看,综合不良率较低。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11月,包商银行小微贷款的不良率0.33,,哈尔滨银行小额信贷不良率0.7,,民泰银行不良率0.69,,泰隆银行不良率0.64,。其中,泰隆银行的“融易通卡”产品特 ,。点与我行臻信卡类似,透支余额30亿元,不良贷款700万元,不良率仅为0.23杭州银行北京分行2012年10月初臻信卡用信余额约15亿,不良余额为65万。 七、微贷业务的典型实践 (一)理论基础 1、大数定律 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理论核心是一些看似随机的现象随着重复测试的次数越多,其呈现出的结果越具有规律性。这意味着,一些看似偶然的结果其背后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但只有当相同的现象与结果重复出现足够多次数后,其背后的必然性才能被凸显出来。 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小微信贷业务前,可通过运用大数定律理论预先测算出同一集群客户的预期损失结果概率,然后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精巧的产品设计、过硬的风控技术、足够的客户个体,将最终的实际风险损失控制在理论预期损失水平之内,实现总体上的盈利和实际风险低于预期水平。 民生银行“商贷通”业务就是基于大数定律原理设计的产品。“商贷通”业务具有户数众多,客户分散;信息采集难度大;风险较大等特征。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运用“大数法则”测算出特定行业的风险概率,甄选“商贷通”业务进入的行业,迅速地找到有效客户群体,并对其进行批量营销,实现“商贷通”业务在特定行业的受众群体量规模化,风险可控的目的。 2、博弈理论 根据博弈理论,任何活动的参与方在面对一定的条件、一定的规则的情况下,均会选择并实施可以的策略,从而期望实现自 身利益最大化。在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的博弈行为,由于商业银行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借款人信息而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且其作出的贷款决策行为必定早于借款人还款决策行为的发生,注定了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博弈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商业银行与企业博弈的四种情形中(A、银行不贷款,双方收 益为零);B、银行贷款,企业还款,获得双赢);C、银行贷款后,企业赖账,银行遭受损失,此时企业获得利益,银行损失本金; D、银行贷款后,企业赖账,银行进行追究,企业由于不履行责任而受罚),虽然在理想与平衡状态下,银行贷款、企业还款,双方可持续维持双赢状态。然而如果当企业在预测判断银行后续贷款决策行为时认定银行将采取不贷款的决定,企业将更倾向于赖账,因为此时赖账可获得的收益比还款大。 因此,商业银行在与企业的博弈中为维持自身的正收益,必须确保博弈结果为B或D,即要么加强风险控制能力以获取更多的企业信息来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要么通过设臵一定的风险惩罚或补偿机制使得企业赖账后银行可进行追究或获取补偿收益。 3、突变理论 突变理论是对一种事物在经过连续缓慢变化后,因经受某种条件作用,突然发生飞跃式的、不连续的变化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根据该理论,质变过程可以分为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不稳定性两种,人们可以在质变达到临界点前通过实行严格的控制条件,使质变状态可以是结构稳定的,质变结果可以是可控的。 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信贷,其信贷风险产生的结果虽然是突发的、质变的,但如果银行能在信贷风险产生前实施严格、有效的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措施,信贷风险最终导致的结果或损失可以被控制或避免。 (二)微贷业务操作技术流派 1、德国IPC金融公司微贷技术 包商银行原装引进德国IPC金融公司的微贷技术,建立起“重现金流、重盈利能力、轻抵押担保”的信贷评价机制。建立起“招聘、培训、放款”三台机器,重点考察借款人还贷能力;衡量借款人还贷意愿;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控制。包商银行单笔100万元(含)以下贷款的月放款能力最到达到5700笔,单个信贷员维护客户数量最高超过200户。其口号为“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 。 2、法国法国沛丰协会 借鉴尤努斯在孟加拉“穷人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的成熟模式,以“五户联保”为先期主要担保形式,采用高频还款方式进行贷后管理,如有一人逾期则影响整体信用,做到了“客户筛选客户”、“客户监督客户”的效果。 哈尔滨银行通过量化和非量化信息分析借款人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申请人的管理能力,为客户重新“制三表”。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时,运用 5C分析法从五个方面对借款申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判别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三)微贷业务纪实 作为首家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之 一。截至2011年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300亿元,小微企业客户超过45万户,其中,贷款户接近15万户。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指出,民生银行“做小微企业的银行”,就是要让很多原本处于高利贷金融环境下的小微企业,开始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让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拉动内需、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得以充分的发 挥。 民生银行全面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其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正如民生银行行长洪琦所指出的,以创造就业为例,按照每户小微企业用工10人计算,民生银行对近15万户小微企业的贷款直接支持了近150万人就业。这样的小微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或供应链的某个环节,考虑到它们对于同一产业链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正常经营的支持作用,这些小微企业贷款间接支持的就业人数就更多了。 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11年6月正式推出小微金融服务2.0提升版以来,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扩展到包括商户结算、小微企业融资、小微企业结算和电子银行在内的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在继续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效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 据悉,近半年来,民生银行开始把目光瞄向服装、翡翠、水产、石材、茶叶等特色行业,联合专家共同完成了有关行业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特色行业的信贷政策,在未来几 年将分别为这些行业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数以百亿元计的信贷支持。 同时,在这些行业比较集中、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区,民生银行正在加快小微企业专业支行建设,为特色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北京的服装市场,主要包括木樨园商圈、雅宝路商圈和动物园商圈,其中有许多商户得到了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西单支行的支持。一年多来,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西单支行已向各类商户发放贷款11亿元,其中超过一半以上集中在服装服饰相关行业。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之外,民生银行西单支行还关注为小微企业解决实际结算过程中的困难。木樨园市场中的商户张文从西单支行得到了200万元的授信,在银行客户经理回访的时候了解到,因为结算不方便,张文的客户总是赊账,资金周转慢。于是,银行客户经理详细介绍了民生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结算特点,创新推出的基于电话的支付平台“乐收银”,它集银行卡查询、转账、付款、自助缴费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就像一个小的银行终端,使商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大多数的银行业务,极大地节省了商户结算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 张文对乐收银非常感兴趣,第二天就使用上了此种量身定制的刷机卡。现在张文已经使用了3个月,更令张文没有想到的是,原来通过乐收银刷卡,还可以为其累计积分,抵扣贷款利息,积累银行信用,申请流水贷款。银行客户经理今天来做售后服务的时候,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信用贷款的申请表和相关资料,张文和他周围的商户在吃惊的同时,笑得合不拢嘴了。隔壁的4位商户 也都马上要安装乐收银。 大红门、百荣等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和众人众、北京世贸的那个轻纺市场中的商户,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日均交易笔数适中,单笔交易金额一般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以往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或者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刷本行卡的POS机,实际交易中很不方便,给商户带来了诸多烦恼,西单支行员工了解到客户的此种烦恼,全行下定决心一定要突击解决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短短3个月的时间,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西单支行就为商户积累上门安装了乐收银300余台。 此外,随着人民银行超级网银系统的完善上线,中国民生银行西单支行也积极配合并协助客户在一个月内,归集各个借记卡近200张。张文在民生银行办理网 银的时候,客户经理发现他身上带了2个U宝。原来张文为了方便多名上下游不同银行的结算,拥有多张银行卡和多个银行的网银,但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统计记账和密码记忆的烦恼。西单支行的客户经理果断推出超级网银的服务,“自动归集、可以登录民生银行U宝,一次性查询所有银行的账户余额,同时还可以设臵自动归集,使客户每日统计账目一目了然,还有短信提示功能,让客户随时清楚地掌握资金动向。倘若登录他行U宝汇款必然要收手续费,但资金归集填补了这一部分的缺憾。”而民生银行的短信付款功能,为客户解决烦恼,只需一次账户管理,客户即可通过手机直接向上下游付款,保障了客户之间的交易信用,给客户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通过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乐收银等专为微小企业设计的结算工具,以及优质贴心的服务,商户们普遍反应,中国民生银行不 ”,更像是生意上的伙伴,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像其他的金融机构“高高在上 八、微贷业务的合作模式 (一)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开展的现状 大力开展微贷业务将是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事实也证明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转向微贷业务市场,但在微贷业务的尝试发展中: 在微贷客户层面,微贷客户财务机制不规范,存在着资金的体外循环;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经营与个体老板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扩大了风险把控的范围和深度。 在银行层面,在传统的个人信贷和对公信贷体制下对于客户的要求与微贷客户重合性差,无法对微贷客户进行批量营销。同事,又找不到微贷客户开发和风险管控的手段和方法,面对大量的微贷客户而无法开发。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学习模式 在以民生银行、泰隆银行、台州银行、杭州银行、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为代表的一批商业银行的学习、探索、尝试下,微贷客户经历了从当初“融资无门”到现在的“融资春天”的转变过程,正是这些富有远见的几家银行的不断对外借鉴学习、对内结合现状实际的先行先试,才开启了微贷业务的新领域。 先尝先试的几家银行也成为了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在走马观花的借鉴、学习和交流下,有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自以为取到“真经”,在解放思想后,大力发展微贷业务。由于各家银行的当地市场、民生民情、风控体系和人员素质等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在盲目的学习借鉴下,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三)微贷业务发展的捷径模式 微贷业务的健康、持续开展需要的前提条件包括: 1、当地经济的模式研究,包括个体和私营经济的经营模式,专业市场和商圈的调研分析; 2、银行自身情况评价,包括网点分布、人员素质、风控体系和风控手段、审批流程、调查流程、考核机制、贷后等; 3、微贷模式借鉴,包括同业成熟模式的借鉴,评价和当地适应性组合、调整; 4、微贷业务全流程设计,包括客户目标定位、业务操作流程、风控体系、考核机制、产品组合、贷后管理全流程的调整和设计; 5、微贷业务专业辅导,对微贷业务的开展进行手把手辅导,将微贷业务精髓进行人员和流程灌注,确保业务开展方向; 6、评价和调整,在业务专业辅导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巩固微贷业务的全新理念和流程。
/
本文档为【地方性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发展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