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9届中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 记叙文阅读20篇

2019-05-26 5页 doc 218KB 38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举报
2019届中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 记叙文阅读20篇记叙文阅读(20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 徐伟军 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那天,我把车...
2019届中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 记叙文阅读20篇
记叙文阅读(20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 徐伟军 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   ③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所以,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菜园里晃动,她就惦记起我妈来了。她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在她眼里,我妈是她恩人似的,她说这话时,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我莫名被眼前这样一个直性子女人感染,转眼又瞥见那朵墙角的无名花,灿灿然,润湿,光洁,红晕在娇小的花瓣上荡漾着,那么透亮。   ④夜色渐渐笼罩过来,女人已经把一天的收获都高高地堆向三轮车,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甚至不是她扔的一个烟蒂……日暮苍山下,一个早已被纸板淹没的女人渐行渐远。 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竭尽全力。尽管有时候并不招人注意,但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1日24 版,有改动) 1.选文主要记叙了“我”卖杂物给女人时的哪些情节?(4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 3.文章第①段写花的形象及作者的赞美,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分)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一、1.(1)“我”把车库里的杂物一股脑扔了出来,想让女人拿走。 (2)女人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认真过完秤并付钱给“我”。 (3)她与我聊起我妈,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 (4)女人把废品装上三轮车,并把地上的垃圾清扫干净。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因此将内容锁定在文章的第②~④段。根据第②段内容“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可概括出“我”把车库里的杂物一股脑扔了出来,想让女人拿走。根据“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可概括出女人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认真过完秤并付钱给我。根据第 2.(4分)“异样”的意思是“不同寻常的”。这里指卖废品的女人坚持给我八块钱时我内心的感动、温暖,以及对她的敬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对于这个句子,应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然后结合上文卖废品的女人坚持给“我”八块钱这一事件加以分析,不难得出“我”感动、温暖,以及对她的敬意。 3.(2分)①结构上:引出下文,与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内容上:赞美墙角的无名花,烘托收废品的女人的美好品质,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解析】此题考查段首的作用。阅读文章第①段内容,第①段赞美墙角的无名花,自然引出下文对收废品的女人的记叙,无名花是女人的象征,烘托女人的美好品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选文结尾段赞美为梦竭尽全力的人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与开头照应,使结构更加严谨。 4.(2分)(1)花清纯、干净,静静地开放而富有非凡的生命力,赞美了安静的花在平凡中不平凡的生命特性。(2)卖废品的娇小的女人生活困顿却坚守着自己的善良,不功利,不世俗,在平静的生活中谱写出自己的生动乐章。(3)我们应该像坚守芬芳的花,坚守情操的卖废品的女人学习,这样才能不迷失自我,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然后再结合全文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在这个句子中,首先应该抓住关键词“坚守、花、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美”,得出对花安静开放的非凡生命力的赞美。然后联系文章内容得出对卖废品女人坚守高尚情操,不迷失自我的推崇。最后呼吁大家要向他们一样学会坚守。 5.(2分)示例一:赞美如收废品的女人一样为梦竭尽全力的人。文章写收废品的女人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骑着三轮车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她远离家人,忍受寂寞,一个人在城市里穿行,吃苦受累,为梦打拼。 示例二:讴歌如收废品女人一样平凡的人勤劳、质朴、懂得感恩的好品行。收废品的女人把纸箱子拆开折叠好,认真过完秤,还想多付我两毛钱,我少要了一块钱,她就说我人好;我妈和她聊天,她就把我妈看成恩人。 示例三:表现对外来打拼的人的关爱。我想把杂物送给收废品的女人,后来少要了钱;我妈和她聊天,排除了她的寂寞,减轻她对家人的思念。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看法。对于本题来说,可从赞美像女人一样努力拼搏的人、讴歌如女人一样平凡的人的好品行等角度来进行分析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父母也会撒娇 乔凯凯 ①给母亲打电话,似乎感觉母亲的嗓音有些异样,一问才知道母亲感冒了,而且有一段时间了。提早下班回去看母亲,母亲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走,我陪你去医院开点儿药。”我伸手去拉母亲。母亲摇摇头说:“我不想吃药,你爸给我买了药,太苦了。”“良药苦口嘛!不苦怎么能有效?”我拿起一包药递给母亲。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②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有病不吃药能好吗?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她是在对我撒娇呀! ③想到此,我在母亲身边坐下,笑着说:“吃了药才能好呀,这样就有力气跳广场舞了,咱加把劲儿,争取夺得广场舞皇后的称号,让我爸有点危机感。”看到母亲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继续说:“来,我帮你倒杯水,赶快好起来给我做好吃的,我最喜欢你做的饭菜了。”母亲点点头,接过药吃了下去。我不知道那药是不是真的很苦,我只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足幸福的笑容。 ④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小手术,出院后在家休养。想着父亲已经痊愈,再加上我工作忙,直到半个多月后才来到父母家。一见面,父亲就跟我说:“我的伤口还是疼。”我顿时紧张起来,难道伤口发炎了?没愈合好?父亲掀起衣服给我看他的伤口,伤口愈合得很好,连针眼都快看不见了。“恢复得很好,没事。”放下心的我松了口气说。 ⑤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跟我说:“伤口有时还是会疼,不会有什么事情吧?”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我爸这是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吗!”一转身,我悄悄对着母亲抱怨。“越老越矫情,别理他。”母亲笑了笑说,“不过,你爸说他很享受你紧张地帮他查看伤口时的样子。” ⑥母亲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父亲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见父亲喊过一次痛。记得有次父亲带我和哥哥上山玩,哥哥因为调皮,差点从山坡上滚下去,父亲及时拉住了哥哥,自己却扭伤了脚。等到家时,父亲的脚面已经肿得很高了。我和哥哥都很内疚,父亲却说一点都不疼,还笑着逗我们玩。而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不是另一种撒娇吗?他是想得到女儿的关心和照顾呀! ⑦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会撒娇的孩子。当儿女一天天长大,臂膀变得坚强,能够为自己甚至为家人遮风挡雨时,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已经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依靠,他们也深信,你会像他们爱你那样爱他们。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正如你小时候赖在父母怀里撒娇,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肚皮坦露出来,那是因为你知道,父母会给予你最周全的保护。 ⑧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你准备好了吗? (选自《辽沈晚报》2017.11.4)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2)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 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3.文章以“父母也会撒娇”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2分) 4.请简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5.文章结尾说:“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生活中,你准备如何保护你的父母?(4分) 二、1.(4分)(1)“眼泪汪汪”写出了母亲不愿意吃药时撒娇的情态。(2)“哭笑不得”一词准确写出我对父亲过分在意自己的伤口而表现出的撒娇不理解的情态。 【解析】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然后细读句子所在的相关段落,在理解词语的本意的基础上,抓住词语所在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眼泪汪汪”抓住句子“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有病不吃药能好吗?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可以体会母亲不愿意吃药时撒娇的情态;“哭笑不得”抓住关键句子“我爸这是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吗”进行体会。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合理表述即可。 2.(2分) 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也有最柔软最脆弱的时候,他们最想得到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安慰。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然后细读这句话,抓住关键词“撒娇”,结合文章中叙述的两件事:母亲生病了不想吃药、父亲动了小手术怕痛,抓住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句“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进行理解。 3.(2分)强调了父母也渴望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安慰;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为文章的叙述线索;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然后细读全文,明确文章主要叙述了母亲生病了不想吃药、父亲动了小手术怕痛两件事,告诉我们长大了要正确对待父母的信赖和撒娇,给他们体贴、关爱和安慰,最后分析题目,可以发现“父母也会撒娇”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撒娇”一词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题目新颖别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2分)回忆父亲年轻时的坚强,与现在父亲的矫情形成对比,凸显父亲的示弱是一种撒娇;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然后细读这一段,明确这一段主要运用插叙的方式,通过具体事例交代了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与上文父亲的矫情形成对比,从而凸显“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是另一种撒娇”,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5.(4分)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想法;做一些让父母高兴、舒心的事,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宽容父母的过错;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心。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属于谈体会的拓展类试题,要保护父母,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从尊重父母、包容父母、做让父母高兴的事、不让父母担心等角度来说,语句要简洁,表述有条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银 碗    酷暑炎热,集市依然热闹。货山人海,琳琅满目,繁荣景象。 星期天,我徜徉在贸易市场,想买几样称心菜,改善一下生活。迎面走来一位污垢遮衣的少年,我急忙欲避,却被挡住。“叔叔:请你帮个忙,借点钱。” “我不认识你!为啥借钱?”这明摆着是乞讨,还标榜成“借”。 “回家。出来打工受骗,白干一月,未挣分文。”少年脸红着。 “你年龄还小,咋不上学呢?” “读高中,为减轻父母负担,乘假期希望挣点学费。” 眼前的这位少年,仿佛就是我儿子,不由得勾起同情心。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曾说过,节假日打工挣点钱添补所需,尽量向家里少要钱,不为难大人。随着思绪的反应,掏出仅有的一百元递给少年。 “叔叔:太多了,五十就足够。” “不要给!装学生骗钱的多得很,别上当!”朋友喊着挡住了我的手。 “我不是骗子,您看我手上的血泡和厚茧。” 一百元给少年,劝他要好好读书。少年含泪微笑着点头,把打工时土里捡的个脏兮兮的小碗,强要送我作纪念,还说以后加倍偿还。推辞不掉,就把脏碗用手指夹着转悠。 钱没有了,买菜的兴致也凉了,慢步迂回。突然几个外地口音的人,瞧见脏碗问我:“师傅,你手里的东西卖不卖?” “卖啊!”我想原本就是无用之物,只是没扔。 “我看看,这是先秦银碗,古器。开个价吧!” “给合适就行,不要亏人。” “四百元怎么样?”我很高兴,心想立即出手,赶往车站还能追上少年,就柔和地反问:“太少了吧?” “看你也是内行,做这生意不是内行不中用。银碗的价值达千元,但我们住店吃饭花销大,不亏你钱给足六百元吧!”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拿着现金美滋滋地奔往车站,里外寻遍没有见到少年的面。 整一年的秋天,金州大学来了封信,拆开信封见写到: 叔叔:您是好心人,去年假期多亏帮忙,我才安全返家。打工受骗人格受辱,差点自寻短见。念及父母,抱着试的态度,厚着脸皮街头行乞。回家后双亲的安慰和您的教诲一样,点燃起我心灵的火焰,发奋学习,高分考入重点大学。家境贫寒,缺学费一千元,盼您支持。 行乞学子淤积心里长久不安的银碗款,终于有了该拿的人,我感到心情愉快,格外轻松,好像甩脱了沉重的包袱。 四年后的金秋,《宏德》杂志社汇来六千元。文友贺我大作发表,稿费颇丰。我从学生时期开始投稿的记录,直查到现在青丝花白,未给该杂志社投去一篇作品。草稿纸堆得能装一车皮,发表的作品并不多。莫名其妙,羞愧之及,我气愤地将款退回去。奇怪,汇款单不久又邮来了,多出说明:我社从未汇出此款!接着收到一封信:  叔叔:您是天下道德高尚的人,对您的帮助深表感谢!我大学毕业当了杂志社编辑,月薪加奖金五千多元,借款还清,生活幸福。汇您六千元,既是还借款,又是答谢您。五年前,我留给您的小碗是分文不值的废器,而您给了我精神上的“银碗”。我将会把您的道德发扬光大!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2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拿着现金美滋滋地奔往车站,里外寻遍没有见到少年的面。 3.选文中写朋友劝“我”不要给少年钱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4.选文用第一人称有什么作用?(4分) 5.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三、1.(2分)①银碗是行文的线索。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作用。通读全文可知本文是围绕“银碗”这一事物来写的,不管是“我”与一个少年的相遇,还是之后的借钱,再到最后的报社汇款,都和“银碗”有关,可知是本文的线索,同时以“银碗”为标题,会让读者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引起读者的兴趣。据此概括即可。 2.(2分)“拿着”“奔往”“寻遍”属于动作描写,写出“我”当时想将钱赶紧给少年的着急、急切的心理。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赏析。对词语的赏析一定要结合句子内容,把词语描写的内容表述出来,并结合语境,将词语表现的人物心理揣摩出来。 3.(3分)不能删去。通过朋友的这句话,将朋友的态度和“我”的态度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我”富有同情心,慷慨解囊,无私地帮助少年。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作用。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其用途和作用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要有一个整体意识,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对于某段某句的作用就不难理解了,分析词句可知是将两者进行对比,来衬托出作者富有同情心等。 4.(4分)叙述亲切自然,使文章更具真实性,能更好的进行思想感情的抒发与流露;使文章更具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可从自己读完全文后对于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感受,第一人称,以“我”来叙述整个故事,会增加文章的真实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感情的直接流露;同时在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过程中,更方便对于故事细节的描述,使文章因为这些细节而更加生动形象。据此概括即可。 5.(3分)“我”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占便宜的人。 【解析】(1)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遇到少年求助,“我”没有过多追问,而是慷慨解囊,把仅有的一百元全部给了少年;对于少年一年后希望我资助他学费的事情,“我”汇款给少年。(2)不占便宜。文中的“我”把银碗卖掉后,就急切到车站寻找少年;文中最后写“我”对于收到的不明稿费,退回报社,都说明了这点。在概括人物形象时,要找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谈举止、心理等,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细致的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那时.那人.那书 张淑娟 ①十多年前,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大清河边度过的。 ②记得那时,爷爷每天都去河边放羊,我特别愿意跟着爷爷,尤其到了夏天,河堤上的树木枝叶浓密,整条河水都被树荫包围着。我在河边捉蚯蚓找田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爷爷抱着他的收音机,一听就是一下午。有一次,爷爷把我叫到他跟前:“这条河叫什么河,你知道吗?”“大清河”,我脱口而出。“会写吗?”说着,爷爷用手拿起一截小木棍儿,另一只手轻轻抚平被水浸过的沙地,然后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个字。“古人啊,早就知道人是最厉害的,他们以人为大,所以,这个字造得很像一个站立的人。”看着地上的字,听爷爷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原来认字也可以这样有意思。   ③慢慢地,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大概七岁的时候,我就能和爷爷一起听评书了。因为喜欢评书,所以我特别爱看连环画,《岳飞传》《大战爱华山》《小商河》这些好看的小人书,曾让我痴迷了好长时间。有一次,我因为太专心竟然忘记了吃饭。奶奶嗔怪我变成了书呆子,爷爷反而乐呵呵地说:“爱看书是好事儿啊!多读书,别人抢不走。不读书,别人也替不了。”爷爷鼓励我多读书,但是他反对我死读书。二年级的那个寒假,爷爷拿起我的小人儿书翻开岳飞激战的一页,他用大手盖住下面的小字然后问我:“这一页讲的是什么?”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我得意洋洋地复述出那些烂熟于心的文字。满以为爷爷会夸奖我,可是,爷爷却不停地反问我追问我,我只好调动全部词汇,尽力把那张图说得更完整更详细。最后,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   ④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我从未感到过枯燥或孤单。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依然喜欢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图书馆。读书慢慢变得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一些感触开始在心里慢慢累积,我也开始尝试写一些文字。2001年,我的一首小诗和一篇散文先后在两家刊物发表,我开心地领到了一百多元的稿酬,那次回家,我特意向爷爷炫耀了一番。读大二的那个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我赶到家的时候,爷爷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我泪流满面地喊他,他才勉强睁了一下眼,很快,那眼神就望向了奶奶。我只顾伤心地哭,却不知道这临终的一眼饱含着怎样的深意。直到爷爷下葬后的第三天,奶奶才把我叫到屋里,她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钱。“这是你爷爷卖羊剩下的钱,让我留给你……”话还没说完,我和奶奶已经泣不成声。那群羊跟了爷爷很多年,那是他这辈子唯一的积蓄。爷爷子孙满堂却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读书。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 ⑤如今,走到了中年,突然发现,小时候的经历对我的影响竟是那样深远:当初,爷爷用小木棍儿教给我的字,每天还活跃在我的眼前,我依然很享受翻开新书的瞬间。“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过书才能在琐碎庸常的生活里妥善地安置自己。爷爷只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他没有说过太高深的道理。可是,他却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就如同没有白受的苦。爷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可是,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清明的世界,还有一个温暖的春天! (选自《河北新闻网》2017-12-12) 1.选文写了我与爷爷之间的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2.选文以“那时·那人·那书”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3. 请从修辞角度简要分析下面的句子。(3分) “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④段说“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5. 文中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四、1.(3分)①爷爷教“我”认字;②痴迷连环画并复述连环画;③“我”发表文章爷爷夸“我”;④爷爷临终给“我”毕生的积蓄让“我”读书。(任选3点作答,意思对即可。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读选文,可知选文内容主要集中在第②~④段,第②段写“我”和爷爷去河边放羊,爷爷教“我”写河的名字,并给我解释字的含义,让我意识到认字原来好有趣;第③段写爷爷为了防止“我”死读书,在我讲述书的内容时多次向“我”提问;第④段讲“我”的小诗和散文发布在报纸上并因此有了稿费,爷爷夸奖了“我”;爷爷去世后,奶奶将爷爷卖羊剩下的钱给“我”,希望“我”可以好好读书、多读书。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2.(2分)用三个短语加间隔号做标题有含蓄、意韵深远的效果,同时也提示了文章涉及到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几各方面考虑:①考虑题目是否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本文题目为“那时·那人·那书”,用三个简单的短语却吸引了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想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什么书;②考虑修辞角度,题目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或句式,本文题目很明显是三个短语加间隔号的形式;③考虑语言角度,题目是否具有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动、形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本文题目含蓄、意韵深远。 3.(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比作“顽皮的孩子”生动形象的写出“我”受到爷爷的肯定时喜悦、 骄傲、兴奋的感情,表现了我的幸福感、成就感和开心激动。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赏析的话一般要看所要赏析的句子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等,本题中好多考生会误将修辞手法认为是拟人,本题中只是成就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我的心里上蹿下跳,而并不是将成就感拟人作孩子,因此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而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此处是“我”将我的小诗和散文发表在报纸上的消息告诉爷爷后,爷爷开心的笑,和“我”因此而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据此概括即可。 4.(3分)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大有深意。爷爷临终前由于临近去世,身体虚弱得说不出话,可是我已经在爷爷精心教育下明白爷爷想给“我”说的话“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他想让“我”继续读书写作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首先通读句子,“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与“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这两句看似矛盾,其实需要考生结合上文理解其深层含义。“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一下就可知是由于爷爷临近去世,身体虚弱无法说话;再分析语句出现在第④段段尾。之前分别讲了爷爷教“我”写字、爷爷让“我”给他讲连环画等故事,由此来判断语句的言外之意,可知是爷爷想让“我”继续认真读书。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5.(3分)爷爷是一个有远见、会教育孩子、有智慧的老人。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选文爷爷教我写字,让“我”觉得“原来写字也可以这样有意思”可知爷爷会教育孩子;为了不让“我”死读书,在我复述内容时多次向我提问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爷爷在“我”小时候就希望我可以多读书,可看出爷爷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肉包和香蕉 睿 雪   ①肉包和香蕉的味道,曾经充斥在我童年中的某一段时光。 ②12岁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在省城的一家大医院,病情终于得到确诊,医生建议给我做手术。慌忙为我办理了住院手续后,母亲就离开了。这几个月的奔波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花去大半,母亲必须回去为我筹集动手术的钱。 ③病房里尽是惨白的颜色,我的心情愈加沉重。大部分时间里,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发呆。或许是怕惹我心烦,守在我身边的父亲也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我一起沉默。 ④只有每天清晨,才是父亲最活跃的时候。他总是早早起床,冲出门去,买回4个肉包,当一天的饭菜。肉包是小贩们提来叫卖的,数量有限,很多人抢买。我好奇父亲为什么总要去买肉包,父亲抱怨说医院的饭菜味道太怪,他吃不习惯。我的看法倒与他不同。医院的饭菜里有我从没吃过的豆芽菜,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肉制品,香甜可口。所以,每到饭点,我吃饭配菜,父亲吃肉包,配一碗清汤。肉包的味道很浓,经常惹来病房里其他人的小声抱怨,但父亲还是雷打不动地买,雷打不动地吃。 ⑤过了几天,母亲筹集的钱寄来了。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但我能感受得到,父亲是想鼓励我坚强、别害怕。年幼的我对手术难免恐惧,但我努力对父亲挤出微笑,直到他的身影渐渐离我而去。 ⑥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回到病房。父亲趴在我的病床旁睡着了。我刚试着动了下身子,父亲就一个激灵坐起来,怜爱地摸摸我的头,问我想吃点什么。 ⑦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吃李子、桃子或苹果。李子和桃子是常见的水果,我怀念那种味道。而苹果是我很少能吃得到的,一直对我充满诱惑力。但话到嘴边成了——“我想吃香蕉”。我轻轻地对父亲说。我观察过,医院门口的水果摊上,李子、桃子和苹果的标价都在每斤3元以上,唯一便宜的就是香蕉,每斤1.5元。 ⑧父亲很乐呵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提了一串儿香蕉进来。虽然我并不爱吃香蕉,但为了帮父亲省点儿钱,此后的20天里,只要父亲问我想吃什么,我都会回答“香蕉”。 ⑨出院回家后,有一天,母亲要出门买东西,问我们想吃点什么。没想到,我和父亲同时指着对方喊道:“只要不给她(他)买香蕉(肉包)就行!” ⑩母亲一头雾水,而我和父亲只是相视一笑。是的,只是笑,不必要说什么。原来,我和父亲都早已猜透了对方的秘密——我岂会不知道,父亲啃肉包是为了让我能吃医院里的好饭菜;父亲也早就明白,我要香蕉是故意为他省钱。 (选自《意林》2017.18)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第③段“病房里尽是惨白的颜色”中“惨白”二字写出了“我”生病后愈加沉重的心情。 B.文章中的父亲是中国社会中许许多多勤俭节约、关爱孩子的典型父亲形象之一。 C.从文章第④段可知,父亲总要去买肉包的原因是医院的饭菜味道太怪,他吃不习惯。 D.文章揭示了父女之间相互的理解和爱,告诉人们最深沉的爱,往往无须言明,默默享受,便已足够。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或许是怕惹我心烦,守在我身边的父亲也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我一起沉默” (2) 母亲一头雾水,而我和父亲只是相视一笑。 3.“但我努力对父亲挤出微笑”,这个细节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 5.读完这篇文章,谈谈给你有什么启示。(3分) 五、1.(2分)C 【解析】从文章⑨⑩两段可知,父亲总要去买肉包的原因是为了让我能吃医院里的好饭菜,选项中“医院的饭菜味道太怪,他吃不习惯”表述错误。 2.(4分)(1)准确写出了父亲一切以“我”为中心、关爱女儿的情态。 (2)准确刻画出“我”和父亲猜透对方秘密后的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情状。 【解析】第(1)小题,“小小翼翼”本来是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这里写父亲小小翼翼,是“怕惹我心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之情。第(2)小题,“我和父亲都早已猜透了对方的秘密”,“父亲啃肉包是为了让我能吃医院里的好饭菜”“我要香蕉是故意为他省钱”,从而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关爱。 3.(2分)表现出年幼的“我”内心对手术充满恐惧,但又不想让父亲担心的心理。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作用的理解。然后联系此处细节出现的位置,结合前后文内容,来揣摩人物的心理,通过阅读分析,抓住句子“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但我能感受得到,父亲是想鼓励我坚强、别害怕”可以体会父亲对我的担心,“年幼的我对手术难免恐惧”可以看出我内心的恐惧,最后用恰当的语言合理表述。 4.(3分)内容上,总结指出肉包和香蕉承载着父女心有灵犀的默契,告诉人们深沉的爱往往无须言明;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总结全文内容,升华了文章主题。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肉包和香蕉,承载着我们这对清贫父女心有灵犀的默契”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同时也点明了文章题目,“很多时候,最深沉的爱,往往无须言明,埋于彼此的心底,默默享受,便已足够”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3分)深沉的爱往往是默默无闻的,它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在后面默默无闻的地鼓励你。考试失利后,老师的一个温暖鼓励的眼神,让我受伤的心灵顿时无限温暖,每每想起,学习便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然后熟读句子,抓住关键词句“最深沉”“无须言明”“默默享受”可以领会深沉的爱是默默无闻的,能够给你无声的安慰和鼓励,最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例具体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即可。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鞋 孙如静 ①我七岁之前是没有鞋穿的,我们兄弟三人,只有上学的哥哥有鞋穿。我和弟弟常年都是赤着脚走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双脚冻得像两只透明的水晶萝卜一样,也只能在火盆边烤一烤,取取暖。 ②七岁那年,我终于上学了,母亲没能给我买上一双新鞋,而是把哥哥的旧鞋洗干净了,补了补。我觉得很委屈,偷偷哭了一个晚上。为了不让母亲难过,第二天,我穿着那双旧布鞋走出了家门。一路上,我看到很多同学踏着五颜六色的鞋,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欢欢喜喜地走进学校。我低头看看自己脚上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布鞋,悄悄把它脱了下来,塞进了书包。从那天起,我得了一个外号──赤脚大仙。 ③那时候,街上流行白球鞋,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穿上一双白球鞋特别让人羡慕。我偷偷去百货商店看过,一双白球鞋要3块8毛钱。这个数字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只能望“鞋”兴叹了。接着,一条新的出来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穿上球鞋上体育课。那段时间。母亲生病住院已经花了家里一大笔钱,我实在无法再张嘴要钱了,一双白球鞋让我整天萎靡不振。 ④一天,我当值日生,在打扫讲台的时候.看到地下散落的粉笔头,心中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把所有的粉笔头收集起来,涂在我的布鞋上,黑布鞋变成了白布鞋,心想,都是白色的谁会注意看呢?再说了,我站在最后一排,老师也不会注意到我的。就这样,我混过了两节体育课。 ⑤这招儿并不是很管用,白粉末在黑布鞋上很容易褪落,所以要经常给黑布鞋上色,否则一褪落就容易被发现。 ⑥一天下午,我在捡粉笔头的时候被班上的一个同学发现了。他大声喊:“抓小偷啊,有人偷粉笔了。” ⑦我听后,被吓坏了,手中的粉笔头纷纷落在地上,他的叫声引来了好多同学。大家把我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小偷,小偷,学生随便拿粉笔头也不可以,因为那是公共财产。”我红着脸,低着头,不敢争辩。大家捡起地上的粉笔头,纷纷向我砸来,我顿时成了同学们射击的靶子。 ⑧这时,教物理的李老师来了。他看了看这个场面,严肃地说:“这位同学不是小偷,是我让他帮忙收集粉笔头的,他是在帮老师做好事呢。”李老师的一句话解救了我,在同学们半信半疑的目光中,李老师牵着我的手离开了教室。 ⑨李老师带我来到了他的宿舍。“为什么收集粉笔头呢?”李老师问我。 ⑩我什么也没说,红着脸,从书包里掏出那双褪去白色的黑布鞋。看到这双鞋,再看看我那双满是尘土的脚,李老师什么也没说,而是打来一盆水,让我把脚洗干净。 ⑪不知什么时候,李老师拿出一双白球鞋放在我眼前。“穿上试试吧。”李老师说。这双白球鞋和我脚上的布鞋差不多大小,球鞋虽然有些旧了,但是和我这双满是补丁的黑布鞋相比就像白天鹅和丑小鸭。我小心翼翼地穿上,生怕弄疼了它。真合适啊,仿佛是为我专门定制的。我试着走两步,真舒服,如果赛跑,我肯定能得第一名。 ⑫“送给你了。”李老师说。我离开的时候,给李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⑬下午的体育课上,列队报数的时候,我第一次大声喊:“到!”一双白球鞋让我变得理直气壮起来。 ⑭这双鞋我一直穿了半年多,直到母亲的病好转以后,可以做一些活计,家里条件慢慢好转,我才终于拥有了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白球鞋。 ⑮那天,我把那双白球鞋洗干净后,准备拿去还给李老师。给我开门的是一个与我年纪一般大的男孩子。他笑眯眯地说:“我爸不在,给我吧。”我把鞋递给他的同时,却看到他脚上穿的正是我那双破旧不堪的黑布鞋。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11)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将A和B补充完整。(2分) 穿旧鞋→ A →B →还球鞋 A. B.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这个数字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只能望“鞋”兴叹了”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我离开的时候,给李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赏析句子)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4分) 我和弟弟常年都是赤着脚走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双脚冻得像两只透明的水晶萝卜一样,也只能在火盆边烤一烤,取取暖。 4.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李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5.白球鞋的主人,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2分) 六、1.(2分)涂旧鞋 送球鞋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行文线索——鞋;其次,结合已经给出信息可知,其他几个空白处是按照行文线索概括总结,“穿旧鞋”来源于第②段,“还球鞋”来源于第⑭~⑮段,中间两空需结合③~⑬段内容来概括。文中第③~⑤段写为了应付体育课,我把旧鞋用粉笔涂白;第⑥~⑬段写一次我在捡粉笔时被同学发现,是李老师保护我并给我一双白球鞋穿。最后,按照给出的例子归纳要点,用三个字总结作答即可。 2.(4分)(1)“望‘鞋’兴叹”形象地写出了“我”因不能买球鞋的惋惜之情,增强了语言的风趣、幽默性。 (2)“深深地”表示程度,表达出“我”对李老师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结合题干明确此题重在考查对词语的赏析,然后细读所给句子,(1)中的“望‘鞋’兴叹”是根据词语“望洋兴叹”仿造出来的,结合文章中我家当时的情况,可以体会我买不起球鞋的惋惜之情。(2)句中“深深地”表示程度,结合上文可知,“我”上学买不起新鞋,又不愿穿补了的旧布鞋,只能光着脚,上体育课没有白球鞋,只能用粉笔涂白布鞋,站在最后一排,可见得到这双球鞋,“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深。 3.(4分)把冰冷的双脚比作两只透明的水晶萝卜,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鞋穿的可怜情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通过“双脚冻得像两只透明的水晶萝卜一样”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上下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弟弟没有鞋穿的状况,同时也为下文李老师将他儿子的鞋让我穿的故事做了铺垫。 4.(2分)关心爱护学生,懂得保护学生自尊心。当我捡粉笔被同学发现和指责时,他一句话巧妙地解救了我,看到我的黑布鞋,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孩子的球鞋给我穿而不告诉我真相。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然后细读全文内容,抓住文章中关于李老师的句子进行分析体会,结合句子“李老师的一句话解救了我,在同学们半信半疑的目光中,李老师牵着我的手离开了教室”“穿上试试吧”“送给你了”“我把鞋递给他的同时,却看到他脚上穿的正是我那双破旧不堪的黑布鞋”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5.(3分)“这双白球鞋和我脚上的布鞋差不多大小,球鞋虽然有些旧了”“真合适啊,仿佛是为我专门定制的”;这两句话暗示球鞋的主人和我年龄相仿,表现了老师对我的关心爱护。 【解析】此题考查对表现手法伏笔的分析。白球鞋的主人可结合第⑪段“这双白球鞋和我脚上的布鞋差不多大小,球鞋虽然有些旧了,但是和我这双满是补丁的黑布鞋相比就像白天鹅和丑小鸭。我小心翼翼地穿上,生怕弄疼了它。真合适啊,仿佛是为我专门定制的”可知,白球鞋的主人和我年龄相仿,所以脚码差不多,一直到我归还这双鞋,看见老师的儿子穿着我那双破旧不堪的黑布鞋,由此推断老师对我的爱护。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箭一般的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 ③木头制成的风车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连,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呈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的转动。 ④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量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⑦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⑧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⑨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裹的世界。 ⑩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让风车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⑪风车虽已远离繁华,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一个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将A和B补充完整。(2分) 小时候,躲在一旁观察其他孩子摇风车→稍大一些, A →风车扇麦子的情形引来邻家妹妹拍手称赞→人们外出谋生,B A. B. 2.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A.而那些体量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B.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 3.文章第③段对风车构造的详细介绍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⑪段中“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5.第 七、1.(2分)抓住时机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 风车远离繁华,怀念昔日与父母一起劳作的生活。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补全行文思路。作者“无尽的情思”就是自己与风车一起经历的事情,结合已给内容判断第①空答题范围在⑤~⑦段,可概括出关键信息“我趁父亲抬走箩筐时抓住时机转动风车”;第②空答题范围在 2.(4分)(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稻草丝比作皮影中的孙悟空,并赋予它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车吹稻草的情态,表达了对风车的喜爱之情。 (2)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小妹妹看到风车扇麦子的美妙情景时的欢快心情。 【解析】(1)题要求从用修辞的角度赏析,首先熟读这句话,结合句子“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可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词语“翻越几个跟斗”“心有不甘”可知是拟人手法,然后主要从表现的稻草的情态、对风车车稻草的喜爱之情来表述作用即可。(2)题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抓住关键词辨析,“大声欢呼”是神态,“拍着手”是动作,“下雪啦!下雪啦!”是语言描写,结合上文句子“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可以体会小妹妹的喜悦心情。 3.(3分)承上启下,表现我对风车的记忆十分清晰,自然引出下文;为后文用风车扇稻谷、小麦的情节作铺垫。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考查句段作用。第②段结尾作者说风车“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详细描写风车构造则表现作者记忆之清晰,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作者详细介绍了风车的构造,给⑤~⑨段描写用风车扇稻谷、麦子的情形作了铺垫。 4.(3分)表达了作者对风车难挡时代消磨的遗憾和惋惜之情,以及对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美妙”可知既指风车的美妙时光,也指风车给我带来的快乐,“时代变迁的消磨”意指风车逐渐退居幕后,以及时光的流逝,结合下文“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从而体会作者的回忆、怀念、惋惜之情,最后合理组织语言表述。 5.(3分)示例:心中向往美好,心中有美好的风景和美丽的回忆,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够看到那道最美的风景。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离别,不要感伤离别的痛苦,只要我们把彼此都记在心中,把美丽的回忆记在心中,我们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谈感悟,需注意的是要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谈感悟。“桃花源”是指美丽的风景,美好的回忆,“水云间”指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这句话告诉人们心中有美好的风景和美丽的回忆,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够看到那道最美的风景,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一个暖心的柚子 王举芳 一会儿,柚子剥好了,老板把柚子用食品专用袋装好,放到秤上称说:五元五角,男孩立时眼睛亮亮的,快速掏出口袋里的钱递给老板,老板找了他五角钱,他接了钱,拿着柚子飞速地走出了水果店,我看见他走路一蹦一跳的,充满了快乐。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将A和B补充完整。(2分) 小男孩来水果店买柚子→ A →B →得知原因后,“我”和老板娘被感动 A. B.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他接了钱,拿着柚子飞速地走出了水果店,我看见他走路一蹦一跳的,充满了快乐。 3.说说文章最后两段文字有何作用。(3分) 4.本文结尾由男老板揭示小男孩的家境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3分) 5.根据文意,说说文题“一个暖心的柚子”的含义。(3分) 八、1.(2分)小男孩一个买了柚子要八块钱却只有六块钱 老板将柚皮剥掉卖给小男孩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及线索的梳理能力。解答此题,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将题干已给提示内容,定位到文中对应段落,题干第一个提示信息“小男孩来水果店买柚子”,可定位到文章第①~⑦段,最后一个提示信息“得知原因后,‘我’和老板娘被感动”,可定位到文章第 2.(4分)(1)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男孩因口袋里钱不够时的内心无比犹豫的心理。(答出描写手法给1分,答出“钱不够”给1分或“内心犹豫”给1分,共2分)(2)运用副词和动作描写,写出小男孩买到柚子后的快乐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分析词语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1)题“迟疑”不肯接柚子,为何“迟疑”?根据第 3.(3分)采用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总结全文,照应题目。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答时,可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一般来说,内容方面,结尾两段讲了这个柚子带给小男孩的温暖,升华到人世间爱和温情的传递,作者采用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既点明了主旨,又升华了主题。结构方面,结尾两段总结全文,以一颗柚子带给小男孩的温暖照应题目。 4.(3分)设置悬念,使得文章情节曲折,内容紧凑。 【解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解答此题,要弄清楚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在事件的末尾,老师揭示了小男孩家境贫困,母亲患病,因此他剥去柚子皮卖给小男孩,既不让小男孩为难,也说明了他的行为合情合理。这样设置情节,即为设置悬念,使得文章情节曲折,富有波澜,留有悬念,增强可读性。 5.(3分)“一个暖心的柚子”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以此为标题,醒目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分析题目的含义时,要结合标题中的关键词,即“暖心”二字,再结合文中内容,特别是老板将剥去皮的柚子卖给小男孩这一情节,可知是老板的爱心给予了男孩的温暖。从结构上来看,全文是围绕“柚子”来写的,所以是线索;柚子是“暖心”的,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所在。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高高的苔草依然在吟唱 ——怀念高莽先生 肖复兴   ①6月,我还见过高莽先生;10月,高莽先生就离开了我们。真的是世事茫茫难自料。   ②那一天,我和雪村、绿茶去他家探望。他早早地在等候我们,每一次去看望,他都是这样早早地守候在他家那温暖熟悉的门后。我知道,这是礼数,也是渴望,人老了,难免孤独,渴望风雨故人来。   ③我算不上他的故人。3年多前,雪村张罗一个六人的“边写边画”画展,邀请六人中有高莽先生和我,我才第一次见到了他。第一次相见,他在送我的书的扉页上随手画了我一幅速写的肖像,虽是逸笔草草,却也形神兼备,足见他的功力,更见他的平易。 ④他喜欢画画,好几次,他对我说,现在我最喜欢画画。在作家、翻译家和画家三种身份里,我觉得他更在意做一名画家。在他的眼里,处处生春,画的素材无所不在,甚至开会时候,坐在他前排人的脑袋都可以入画。晚年足不出户,我发现他喜欢画别人的肖像画,也喜欢画自画像,数量之多,大概和梵高有一拼。有一幅自画像,我特别喜欢,居然是女儿为他理发后,他从地上拾起自己的头发,粘贴而成。 这实在是奇思妙想,是梵高也画不出的自画像。 ⑤有一次,他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我担心自己的字破坏了画面,有些犹豫,他鼓励我随便写。以往文人之间常是这样以文会友,书画诗文传递着彼此的感情与思想。尊酒每招邻父共,图书时与小儿评。他是这样一个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和平常人分享的人,不是那种自命不凡甚至待价而沽的画家。   ⑥《阿赫玛托娃诗文抄》是他写作的最后一本书,于他意义非同寻常。他不止一次说过:我翻译阿赫玛托娃,是为了向她道歉,为自己赎罪,我亏欠她的太多。1976年,他在北京图书馆里看到俄文版阿赫玛托娃的诗集,内心极大震撼。自己以前没有看过她的一句诗,却也跟着批判她的人,他的良心受到极大的自我谴责。从那时候起,他开始翻译阿赫玛托娃的诗,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对她的道歉,为自己赎罪。   ⑦我们中国文人,自以为是的多,文过饰非的多,明哲保身的多,闲云野鹤的多,能够长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他人道歉、为自己忏悔的,并不多见。这一点,高莽先生最让我敬重。他让我看到谦和平易性格的另外一面,即他的良知,他的自我解剖,他的赤子之心。淹留岁月之中,清扫往日与内心的尘埃,并不是每一位文人都能够做到的。   ⑧在高莽先生最后的时光里,重新翻译阿赫玛托娃的诗,并用他老迈却依然清秀的笔,亲自抄写阿赫玛托娃的诗,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可以说是他人生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章。“让他们用黑暗的帷幕遮掩吧,干脆连路灯也移走”“让青铜塑像那僵凝的眼睑,流出眼泪,如同消融的雪水……”重读《还魂曲》中的诗句,我有些分不清这究竟是阿赫玛托娃写的,还是高莽先生写的了。想象中,译笔流淌在纸墨之间那一刻,先生和阿赫玛托娃互为镜像,消融为一样清澈而清冽的雪水。 ⑨如今,高莽先生离开了我们。91岁,应该是喜丧。我们不该过分地悲伤,他毕竟留下了那么多的作品,包括绘画和译作,更有他的心地和精神。想起在《阿赫玛托娃诗文抄》中,他亲手抄写的一段诗句:“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能够,安然轻松的长眠,让高高的苔草萋萋的吟唱,吟唱春天,我的春天!”先生90岁生日宴席上,93岁的诗人屠岸先生解释他的名字时说,高莽就是站在高高的草原上看一片高高的青草呀!那么,阿赫玛托娃诗中高高的苔草,也应该是你——高莽先生呀!就让你在天堂里,和阿赫玛托娃相会,和所有你曾经翻译过作品的诗人相会,吟唱你的春天吧!春天,永远不会离开你,你也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2日,有删改) 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分) 2.选文中加着重的“这样”一词指代什么?(3分) 3.选文第 4.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回答。(2分) 5.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九、1.(3分)本文以“高莽先生”为线索。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线索。第①段总写我见过高莽先生不久,先生离世,接着②~⑧段详写作者与高莽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最后第⑨段写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以“高莽先生”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3分)高莽先生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指代。“这”“这些”“那”或“哪些”“这样”“它们”等词语,如果在句子的中间或结尾,一般可向这个词所在句子的前面的句中找答案,如果是在句子的开头第一句,一般可向前面的一段中找答案。而第 3.(4分)照应题目,点明中心,表明“我”对高莽先生的怀念。 【解析】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能够,安然轻松的长眠,让高高的苔草萋萋的吟唱,吟唱春天,我的春天”与文章的标题“高高的苔草依然在吟唱”相照应,这句话,也表明“我”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 4.(2分)从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高莽先生就离开了我们”相照应;在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第 5.(3分)自然流畅,具有真情实感。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语言特点。这篇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离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质朴的叙述,叙述了“我”和高莽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从中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因此可概括为自然流畅,具有真情实感。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 郭 娟   ①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阳台,现在是父亲的疆域。   ②自从前年冬天在酷寒的夜里险些找不到家,父亲就很少下楼了。之前他还能到附近市场买菜,或到饺子馆吃午饭。父亲经常拿着百元大钞买几根葱或买二斤肉,不等找零就走了。父亲一度天天买肉、绞肉馅,冰箱都装不下了;一度爱买香其酱,家里经常放着十几袋。我们说,就当是父亲撒些零钱做善事了。那时父亲还能下楼走动,还能走回自己的家。自从那次找不到家,冰天雪地里冻了大半夜,父亲一度被反锁在家里。现在不必反锁了,父亲已经没有外出的欲望了。   ③家里空荡荡的。上班上学的走了,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电视渐渐也想不起打开看。报纸,从看报,到叠报,叠得整整齐齐,码成一摞儿。渐渐地,父亲的脚步慢了,一点一点地挪动。沙发矮,他一次一次地试图起来,又一次次跌坐,像发动马达似的,最后,使很大劲,头和身子费力地向前探,屁股撅着,才能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直起腰。刚站起来还有一些摇晃,父亲伸着两只胳膊维持着平衡,停片刻,感觉稳当了,才小心地挪出一小步。一点一点挪,有可以扶的桌、柜、墙,他都依靠着;无所依靠时,就摆动着胳膊,迈着京剧里老员外的那种步子,慢慢地晃着、挪着。我知道以后打电话,要等着多响几声,等父亲从沙发里艰难起身,一步一步来接电话。   ④父亲一步一步挪过长长的客厅,到他转进厨房,我可以看完两页书。我悄悄起身,跟过去,看见父亲在厨房里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又挪到阳台上,不知要干什么,也是摸摸,抚抚。然后转回来,站在卧室门口,停下,半天一动不动,茫然,后来伸手弄了弄门边角柜上摆着的零零碎碎,就退出来,还把卧室门关上了。父亲一生勤劳,白天从不肯上床睡一会儿,虽然现在他更多的时候是坐在沙发里打盹。   ⑤睡着的父亲还像是原来的父亲。他脑中的那块橡皮擦是一刻不停地擦着,还是也有时停一下?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当我在电话中问他,姑姑最近来了没有?宝宝还上课外班吗?他不再给出肯定回答,经常是说“好像吧”,“我没怎么注意”,还爽朗地抱歉似的笑两声,到被我问到第四问、第五问时,他干脆投降,诚恳地说:“我记不清了。”这样考问他,我常常觉得伤了他的自尊。   ⑥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目前,父亲爱整洁的习惯还在,他经常费劲地收拾烟灰缸、垃圾桶,地板上有一粒黑点或水迹,他都要撕块卫生纸,弓着腰去擦干净;饭后,他总表示要自己去刷碗。目前,父亲还认得大部分亲人,我不敢想那一天,当他不再认识我们时,在他的意识里究竟是完全不想我们,还是焦灼地找却找不到我们,尽管我们就在他身边。   ⑦我尽量不再回忆父亲以往的叱咤挥洒、谈笑风生,也不愿预判他的未来,预支悲伤。谁不是百年过客?生命本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当我有机会和他在一起,我就快乐地、温柔地待他,尊敬地对他,耐心地和他聊一聊。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我有时会精心挑两块奶酪点心,做一两个可口的菜肴,看他吃完后心满意足的样子……   ⑧我离家那天的午后,父亲坐在窗前,背对着我,望着外面。阳光白花花的,父亲坐在阳光里,垂着头,轮廓是那么孤单。之前,他穿上了一只袜子,又奋力穿另一只,却怎么也穿不上,因为他要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他受了一点挫折。外边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收废品一会儿一敲的闷闷的鼓声,远处的街道、楼宇、人们,江沿儿的太阳伞和江上的游船,都与父亲无关了。 ⑨我走了,父亲不知,也许这朝夕相处的三天也已经忘了。我说:“爸,8月我还回来看你。”他郑重而干脆地说:“好!”我不知他能否记住对我的期盼。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7年10期)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父亲在他的疆域里巡视,无人说话。 (2)那些还没有被擦去的往事,是我和他栖息的花园小岛,一片温馨———尽管这个小岛终将被淹没。 2.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2分) 3.选文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外边小贩的叫卖声等?(2分) 4.根据文意,说说文题“父亲脑海中的橡皮擦”的含义。(4分) 5.阅读选文第⑦段,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3分) 十、1.(4分)(1)“巡视”本指巡行视察,在句中指父亲每天只能在客厅、厨房、阳台慢慢来回挪走,表现了父亲的孤单。 (2)“淹没”本指浸没,消失,在句中指父亲终将会忘记我们之间温馨的往事,表现了父亲失忆的严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分析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其次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含义。分析含义时先解释本义,再解释语境义。 2.(2分)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试图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使劲,费力比喻成“发动马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站起来的艰难,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示例二:运用动作描写,具体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从沙发上站起来的艰难过程,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其次要看分值,这道题3分,答案应该有3个要点。最后结合语境,确定赏析的角度,分析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父亲试图从沙发上站起来的使劲,费力比喻成“发动马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站起来的艰难,表现了“我”对父亲严重衰老的心疼。 3.(2分)写外面小贩的叫卖声等与父亲无关,从侧面烘托父亲记忆力减退的严重性,表现了他的孤单。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分析第⑧段写外边小贩的叫卖声等的用意。其次要看分值,这道题2分,有1个或2个要点。最后结合语境,分析用意。外面小贩的叫卖声等与父亲无关,表明父亲失忆严重,不再能外出,他只能孤单地呆在家里。 4.(4分)指父亲的记忆力慢慢减退,他渐渐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和原来的记忆,失去自我和自尊,父亲变得孤单和无助。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题目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分析题目的含义。其次要看分值,这道题3分,应该有3个要点。最后结合文章,分析题目含义。“橡皮擦”是比喻的说法,指父亲的记忆力慢慢减退。从“最初,擦去一点记忆时,谁也没有察觉;等到又擦去一些,父亲就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常常把一日当成几天;渐渐地,在亲人的错愕和轻忽中,父亲对于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信”“那块橡皮擦一直擦,擦,当父亲失去了他的大部分能力或者说失去了他的部分自我,他还能保持自尊吗”分析出父亲渐渐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和原来的记忆,失去自我和自尊,父亲变得孤单和无助。 5.(3分)示例:做儿女的要善待父母。生命是向死而生的一次逆旅,父母会一天一天老去,行动迟缓,思维迟钝,做儿女的要珍惜拥有他们的日子,善待他们,尽可能多地快乐地、温柔地对待他们,尊敬地对待他们,耐心地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做几餐可口的饭菜。 【评分标准】感想1分,结合原文分析2分,共3分,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拓展延伸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看题干,题干要求阅读选文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其次要看分值,这道题3分,应该有感想,有分析。最后结合原文内容,发表感想。感想要围绕做儿女的怎么对待日渐衰老的父母的角度来谈。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最后一束康乃馨 李代金   ①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街头十字路口。那儿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老钱每天都能擦上10多双鞋子,能挣上10多块钱。老钱刚把自己的工具摆好,就来了一个孩子。孩子背来一背篓花,在老钱旁边放下了。老钱知道,那花是康乃馨。他心想:你那花又吃不得,能好卖吗?   ②这时,一个男人经过,男人没有找老钱擦鞋,却走到孩子面前问道:“这花多少钱一束?”孩子说:“8块钱一束!”老钱一听,心想,这花还挺贵!谁知男人连价钱也没还,就选了一束康乃馨,然后掏钱给了孩子。   ③这个男人走后,又一个男人走来,也买了孩子一束康乃馨。等买花的人走后,老钱羡慕地对孩子说:“你的花可真好卖呀!”孩子笑着说:“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老钱听了才知道今天是个节日。他知道过节日生意就会变好。他想,今天我的生意也该很好吧!   ④走来走去的人都纷纷向孩子买康乃馨。在人们眼里,好像就只有卖康乃馨的孩子,没有老钱似的。孩子的康乃馨都卖出去半背篓了,可老钱才擦了两双鞋子,只收了2块钱。老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我咋这么笨,就没想到卖康乃馨呢?!老钱盯着孩子,盯着孩子的康乃馨,眼睛里燃起一团火,他嫉妒孩子,他恨不得把孩子的康乃馨抢过来。要是那些康乃馨是自己的,那自己该赚多少钱呀!只卖一个上午就能顶一个月!这想法一直在老钱的心里转悠着,折磨着他。   ⑤老钱越是眼红,孩子的康乃馨就越是好卖。人们都只注意到孩子的红色康乃馨,谁都没把老钱放在眼里,找老钱擦鞋的人竟比往常少。12点都过了,可老钱一上午就擦了4双鞋子。老钱恨孩子,他后悔早上没把孩子赶走。要是孩子来的时候,就告诉他这里不准卖花,那自己的生意准好。可现在要赶人家走,已经迟了。老钱看了一眼孩子的背篓,更来气了,孩子就只剩下最后一束康乃馨了。   ⑥不知怎么的,孩子的最后一束康乃馨却无人问津了。孩子对过往的行人叫道:“买康乃馨哟,送给母亲的好礼物,只有最后一束了,只卖5块钱,只卖5块钱!”听了孩子这话,人们连看也不看了。老钱听了暗暗发笑,心里说,真是笨,你一说只有最后一束,谁还买呀!不过,老钱就希望孩子这么叫下去,看他怎么把最后一束康乃馨卖出去!   ⑦没有人买孩子的那束康乃馨,孩子就急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的背篓团团转。老钱看了不由得意起来,他终于忍不住对孩子说道:“现在没人买花了,你的花卖不出去了!”孩子着急地说:“我要把它卖出去!叔叔,现在什么时候了?”老钱没有表,他说:“应该有1点钟了吧!”“啊!都1点钟了!”孩子一听就叫起来,“我妈还等我回家去做饭给她吃!”老钱说:“你出来卖花,你妈还要你回去做饭给她吃,她怎么……”孩子说:“我妈有病,而且瘫痪在床,动不了,家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不做饭给妈妈吃,她就会饿。今天卖花赚到的钱,我还要拿去给她买药。”   ⑧老钱没想到孩子这么苦,他自责地想。这时,一个男人在老钱面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钱赶紧拿家伙替他擦鞋。老钱擦鞋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孩子听了快乐地笑了:“好,我这就卖给你!”孩子说着就从背篓里抽出康乃馨送到了老钱面前,老钱接过康乃馨,赶紧掏钱给了孩子。孩子接过钱,冲老钱笑笑:“叔叔,我先走了!”然后孩子背上背篓一蹦一跳地走了。老钱见了就笑了。   ⑨老钱很快就把男人的鞋子擦好了,男人掏出一块钱给了老钱。老钱拿起康乃馨,送到男人面前说:“送给你,拿去给你母亲吧!”男人一愣:“你刚才不是花钱买的吗?怎么不要?”老钱笑着说:“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男人笑了,说:“我要了!”男人接过康乃馨,然后掏出5块钱塞到了老钱手里。老钱说:“我不要钱,我送你……”男人说:“你花钱买的,我怎么能白要?”男人说完放下钱就走了。   ⑩男人走出这条街后,把康乃馨放到街边一块显眼的石头上,他想谁要谁就拿去吧。男人没有母亲,他的母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11期) 1.为什么老钱会买下小孩最后一束康乃馨?(2分) 2.文章以“康乃馨”为线索写了老钱对孩子的态度变化,请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写故事情节或人物心理。(3分) 老钱认为孩子的康乃馨不好卖→① →听闻孩子卖花换钱买药、照顾母亲,② →老钱买下了最后一束康乃馨→③ 3.第③段和第⑨段都写到了孩子的“笑”,这两次“笑”含义有何不同?(3分) 4..文中老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5.读了本文后,请你说说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十一、1.(2分)得知小男孩家庭生活艰难,老钱希望他能早点收摊回家照顾瘫痪的母亲,这也使老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解析】从文中“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可知,一方面是因为老钱同情小男孩,想让他早点回家;另一方面,小男孩的话让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据此作答即可。 2.(3分)康乃馨大卖,老钱心生嫉妒 老钱心生自责 陌生男子买下老钱的康乃馨 【解析】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孩子来到老钱擦鞋摊位旁卖康乃馨,老钱认为小孩的康乃馨不好卖。第二部分写康乃馨大卖老钱心生嫉妒,第三部分写老钱听闻小孩卖花是为了换钱买药,心生自责,并买下小孩的康乃馨。第四部分写来擦鞋的陌生男子买下了老钱的康乃馨。根据分析,按照“情节”“人物心理”的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即可。 3.(3分)第③段孩子“笑”是为母亲节,许多人都买自己的花而高兴。第⑨段孩子“笑”是为老钱买了他的最后一束康乃馨,他就能回家给妈妈回家做饭了而开心。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第③段和第⑨段孩子的“笑”含义有何不同。第③段要结合“今天是母亲节,许多人都要买康乃馨送给母亲!”来分析,第⑨段要结合“你的这束康乃馨,我要了!”“叔叔,我先走了!”分析。 4.(4分)从老钱天刚亮就出摊体现出老钱的勤劳;听闻小男孩生活的艰辛,深深自责,体现出老钱的善良;为了让小男孩早点回家照顾瘫痪的母亲,买了小孩的花。体现出老钱的有爱心、乐于助人。 【解析】从文中“天刚亮,擦鞋匠老钱就来到了街头十字路口。”可以看出老钱的勤劳。从“老钱没想到孩子这么苦,他自责地想。”可以看出老钱对自己嫉妒男孩的行为感到十分自责,体现出他的善良。从“我母亲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我是想让他早点回家才买下的!”体现出老钱的善良。 5. (3分)通过最后一束康乃馨的故事,表现了男孩的孝顺、懂事,赞美了老钱和男人善良、有爱心的美好品质。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生命的拼图 潘向黎 ①几个月,我基本处于闭门不出的状态。忙得焦头烂额,加上身体不好,于是下了决心:哪儿都不去,谁都不见。因为即使勉强去了,见了,整个人也是“形不散而神散”,对别人不礼貌。 ②父亲的一位姓吴的老朋友要来。他是我们的同乡,又是父亲大学时代的好朋友,上世纪70年代末去了香港。这次他偕夫人回内地,先到上海,再回老家。我心想,可惜我不能见了。 ③吴伯伯来了,不住宾馆,就住在我父母家里。第二天,妈妈给我来电话,说:“他们想见你,你能来吗?”我说:“不能。找个时间通一个电话好了。” ④第三天,妈妈又来电话,说:“你吴伯伯还是想见你。他说当年他去香港的时候,你放了学赶来送他,但是没有赶上。他从车窗里看到你失望的样子,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忘记,所以很想见见你。” ⑤我愣了一会儿,然后说:“我明天回家见他们。” ⑥我不记得他说的那一幕了,甚至不记得我去送过他。但是我知道那是真的,因为当时我确实在老家读书,所以他没有记错。那真的发生过,而且被一个人在心里记了那么多年。于是,所有闭门谢客的理由都融化了。 ⑦打车回父母家,我见到了刚从浦东参观回来的吴伯伯。他的轮廓没有大变,只有头发和体态泄露了岁月的秘密。伯母不复我童年记忆中天仙美女的模样,但是有着这个年纪的上海女人少有的单纯的笑容。 。吴伯伯看了我一会儿,说:“你没有变,如果在路上遇到,我会认出你。”我想:是不是他曾经想象过我们在街头的人流中偶然相遇? ⑧提起当年的那一幕,吴伯伯说:“那时候,你在老家北门读书,放学以后赶到华侨大厦门口送我,车已经开了。你远远跑过来,看见车开了,很失望,几乎要哭出来。那个样子我一直记得,这么多年一直记得。”我笑了,那时我一定很重视那次分别,因为当时父亲不在老家,不存在父亲吩咐我去送行,一定是我自己要去送行,而且一定在上课时心神不宁,下课后便一溜烟地跑到华侨大厦——骑自行车也要二十分钟的路程。当年的我也许觉得那时的香港遥远、陌生、难以到达,这一别会是永别。没有能够见上“最后”一面,我的失望和伤心是可想而知的。 ⑨吴伯伯之所以记得我,不仅仅因为当年的我是一个小小的孩子,也不仅因为我是他好朋友的女儿,而是在一个离开家乡的人心中,我的面容和他对家乡的最后一瞥重叠在一起。 ⑩而我记得吴伯伯,是和父亲一起到他在老家的家里做客。那里保留了当时少有的热闹的自由集市:这边碧绿的黄瓜上有几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紫色的茄子浑身发亮,菱角分明、白中带黄的豆腐还带着体温,黄橙橙的芦柑散发着清香;那边大黄鱼金灿灿,长带鱼银闪闪,乌贼脑袋尖尖像水中的火箭,海蜇飘飘摇摇似风中的仙女……我第一次看到那么丰富的蔬果、那么鲜活的海产。摊贩们纷纷大声招呼吴伯伯,说自己的货好、新鲜。吴伯伯出手阔绰,根本不还价,买了许多鸡鸭鱼肉和海鲜,还有一堆大芦柑…… ⑪我们一边吃着螃蟹,一边聊天,感觉似乎没有分别那么多年。 ⑫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还满是重逢的温热。但是,那让他难忘的一幕,我真的一点都不记得了。在这以前,我一直觉得我的记性很好,而且很小就开始记事。现在看来,也许并不是这样。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18期,有删改)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那时我一定很重视那次分别,因为当时父亲不在泉州,不存在父亲吩咐我去送行,一定是我自己要去送行,而且一定在上课时心神不宁。 2.请在第⑦段横线上写几句话,将吴伯母见到“我”时的神态描写出来。(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2分) 3.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 寻找那些小拼块,然后将其放回生命原本的位置上,让生命少一些空虚和遗憾,这也许就是重逢的意义。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 十二、1. (2分)这三个“一定”是对当年“我”执意去送吴伯伯一家的原因的推测,写出了“我”当时对送行的渴望与重视,表现了“我”的真诚、热心、执着。 【解析】这句话出自文章第⑧段,仔细阅读句子可知,这句话是“我”对当时“我”送吴伯伯的情景的原因的推测,并非真实的场景再现。“一定”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根据“很重视那次分别”“我自己要去送行”“在上课时心神不宁”是对“我”当时面对吴伯伯的离开的一系列的反应,说明“我”并非在其他人的要求之下为之,表现了“我”对送行的渴望与送行的真诚。再结合文段中“下课后便一溜烟地跑到华侨大厦——骑自行车也要二十分钟的路程”“远远跑过来,看见车开了,很失望,几乎要哭出来”可知“我”的执着。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2.(2分)示例:吴伯母见到我,眼光一亮,整张脸顿时舒展开来,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温馨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白莲花。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该通读文章,把握吴伯母的身份、性格及其对“我”的情感,文章交代吴伯伯夫妇是父亲的老友,根据“我”小时为吴伯伯送行的情景可知“我”小时候就与他们有深厚的情谊,以及“伯母不复我童年记忆中天仙美女的模样,但是有着这个年纪的上海女人少有的单纯的笑容。”可知,吴伯母是一位美貌、善良且非常喜欢“我”的长辈。然后根据吴伯母的性格特点以及见到“我”高兴的心情进行合理描写即可,注意要描写吴伯母的神态,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3.(4分)插叙。丰富文章内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我”为什么记得吴伯伯,为下文叙述“感觉似乎没有分别那么多年”做铺垫。 【解析】首先判断表达方式。第⑩段第一句话是“我记得吴伯伯,是和父亲一起到他在老家的家里做客”,没有接着之前的内容写他们的重逢,而开始回忆“我”少年时和父亲去吴伯伯家做客时见到的热闹、自由的菜市场,下文回到了现实“我们一边吃着螃蟹……”,可见这里运用了插叙的表达方式。其次根据插叙的一般作用分析具体作用。插叙交待与叙述相关的内容,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此处交待了“我”为什么记得吴伯伯,即热闹、自由的菜市场及吴伯伯为人大方等,并为接下来的第 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生命”比作“拼图”,将“被遗忘在故人手里”的回忆比作“小拼块”,浅显易懂地揭示了“重逢”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重逢”意义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解析】首先结合第 5.(2分)示例一:吴伯伯有故土情结,当年离开后念念不忘老友女儿当时要哭、很失望的样子,更不能遗忘的是自己离开后再也回不到家乡的空虚和遗憾,表现了他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示例二:“我”很善于思考人生,从与吴伯伯重逢中敢感悟出对于重逢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重逢让“我”改变了想法,不再消极,让吴伯伯圆了这么多年想要回到家乡的梦,生命不再空虚和遗憾。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乡村的炊烟 张峪铭   ①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 ②就拿炊烟说吧。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 ③在那食物贫乏的年代,哪个孩子不曾靠着锅台,吸着伴着炊烟的饭菜香。将山芋埋进灶窿里,将玉米穿在竹棍上置放灶口,将那刚从地里刨来的花生放在火锹上……那希冀,那馋样,那焦香味,浸润了我的整个童年。   ④一户人家的炊烟,是这户人家风中的旗,地上的坐标,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   ⑤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后面,叽叽咕咕地埋怨着,母亲就指着前面一片树林对我说:快到了,那就是外婆家冒的烟。我望着林梢上的炊烟,在暮色里升腾,顿时想起外婆菜的味道,于是加快了脚步。   ⑥当然,乡村的炊烟不都会看得见,它许多时候融入熹微晨光与昏暗夜色之中。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父亲用单拇指,放在刀刃上来回地横拖,细微的沙沙声带有钢的嗡嗡声,轻轻撞击我的耳膜。母亲悄悄将灶火升起,烧一瓶热水泡一碗炒米,打点一下父亲的肚子,那炊烟消融在清凉的晨月中。等父亲将一担柴挑回到家,左右邻居的炊烟逐渐散去,母亲香喷喷的饭菜早就做好了。   ⑦其实炊烟也是乡村人的时间坐标。那时没有钟,早晚以天色为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饭和中饭不仅看天象,还看家里的炊烟。哪怕你在割稻或耕田,当你直起身子,望向村子,若炊烟正浓,你肯定又躬身劳作,直到炊烟稀薄,你才扛着犁耙,带着一只小黄狗,吹着口哨往家中赶。沿途,你会闻到各家不同的菜饭香,偶尔,也能闻到谁家的鱼肉香。   ⑧要说乡村炊烟最盛之时,还是年前,家家户户将那备好的硬柴搬出来,架锅炒年货、打豆腐、杀年猪……女人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男人坐在灶口闷声添柴,满膛灶火,将男人映得红光满面,也将未来的日子染得火红……   ⑨如今在高楼占据的城市里,没有炊烟升起,只有门牌升到了空中,电气取代了柴火,即使买回了做锅粑的锅,也吃不出乡村柴火烧出的味。可回到乡村时,山上柴草茂盛,家家也如城里,汽灶替代了柴锅,烧饭简便了,过程简洁了,可那带着炊烟的味道没有了。更遗憾的是,没有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 ⑩炊烟,本是乡村的坐标,是乡村的灵魂。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选自《福州日报》2017.10.27,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以“乡村的炊烟”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 2.结合文意,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人间至味”的含义。(3分) 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乡村最为温暖的人间至味。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4分) 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霍霍的声音,伴着一分清冷,那闪亮的刀锋,能划破晨曦的薄雾。 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4分) 5.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触?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十三、1.(2分)全文围绕炊烟叙事抒情,炊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清晰;作者通过炊烟,描写了温馨朴实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温暖乡村生活的向往及对有炊烟的那个时代的遗憾和怀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乡村的炊烟”在文中出现多次,且作者写事、抒情都围绕了“乡村的炊烟”,可见炊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结构脉络清晰;其次作者写了炊烟是地上,时间的坐标,描写了乡村人通过炊烟找家,通过炊烟决定什么时间吃饭的生活场景,可见乡村生活的温馨朴实,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炊烟的赞美和喜爱,再对比结尾如今在乡村已见不到炊烟,表达了对有炊烟的那个时代的遗憾和怀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3分)人间最美好的味道。文中指乡村炊烟的烟火味带给“我”的情愫是无可比拟的,是令人怀念的最温暖的味道。 【解析】首先分析词语的本义,“人间至味”是指“人间最美好的味道”,仔细阅读句子,根据“炊烟散发的烟火味”以及文章的主题:表达了怀念炊烟、怀念有炊烟的那个时代的情感,可知这里的“炊烟散发的烟火味”是作者的浓浓的故土情愫,因此“人间至味”在这里是指乡村炊烟的烟火味带给“我”的情愫是无可比拟的,是令人怀念的最温暖的味道。 3.(4分)环境描写。 “一弯冷月”渲染了乡间凌晨的清冷,写出时间之早,体现了父亲的辛劳。 【解析】仔细阅读画线句子,根据“一弯冷月挂在笔架山前”可知,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一般具有渲染气氛和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根据“冷月”“能划破晨曦的薄雾”可知,此时的环境是清冷的,时间是清早天未亮之时。再结合“父亲和着月光,磨着砍柴刀”可知父亲是早起劳作。据此可知,这里使用环境描写既渲染了乡间凌晨的清冷、时间早,又从侧面表现出了父亲辛勤劳作。 4.(4分)表现了作者对温暖质朴的乡村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过去有炊烟的那个时代的遗憾和怀念。照应文章标题,收束全文,揭示文章主旨,呼吁“留住炊烟”。 【解析】最后一段提到“可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可见作者对有炊烟乡村生活的向往,再结合前一段“更遗憾的是,没有炊烟,乡村就如失了魂,落了魄一样,少了灵动之美。”,作者虽向往,但如今的乡村已经没有了炊烟,其中的遗憾和怀念却久久不能遗忘,据此概括即可。分析作用首先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段,这句话中多次出现“炊烟”,与文章的标题“乡村的炊烟”相照应,“没有了乡村炊烟,就失去了心之向往的坐标,我们找不到曾经的味蕾与情愫,也很难找到回家的路”从反面着笔,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呼吁“留住炊烟”,从而揭示了文章“对如今乡村失去了往日的炊烟的遗憾”的主旨。 5.(2分)示例:如今的高楼大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生活变得匆忙冷漠,没有曾经的温暖安详,呼吁大家要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承优秀的文化。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一张假币里的善良 路小远 ①中午去菜市场买菜,摊主找钱的时候,竟发现里面有一张假的一元钱。摊主很是意外,拿着那张假钱瞅了好半天,直说奇怪,这年头居然还有假一块的?末了,她问我,要不要收藏一下这一块假钱?我说,不了,你还是给我换一张吧!摊主无所谓地笑了,嗨,就一块钱,瞧你那个紧张劲儿,坐公交车时往里一塞不就行了。我自然不会听她的拿着一元钱假币去坐公交车,可是我也不得不承认,我是真的花过一张假币。 ②那是六年前的事了,彼时,我刚到北京的一家书店打工。有一天,店长和别的同事都不在,我就自作主张地做了一回收银员,因为只收了一个客人的钱,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不会有事。可临到晚上店长结账的时候,发现钱柜里有一张二十元的假币,店长和其他同事一致认为那张假币是我收的。由于之前那位客人的确给了我一张二十元的钱,所以对此我无话可说,只得自掏腰包放进流水里二十元钱。 ③起初我是想把那张假币给烧了,可是后来我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觉得不公平,于是,我决定把它花掉。一天早晨,我特意起得早早的,然后选了个不经常去的早餐店买早点。值得庆幸的是,那天早晨的人并不是很多,我进去以后,假装很随意地点了两个包子。开始我还能假装镇定,但当那个胖胖的男老板拿着那张假币反复查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全身都在发抖,双腿不自觉地打颤,我紧张到不敢抬头看那个老板的眼睛。甚至,我都想把那张假币从他的手里夺过来,可是我又不敢那样做。良久,老板才慢慢地从钱柜里把零钱找给了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谢谢时声音都在发抖,甚至有没有说出声来,我都忘记了。我将他找给我的零钱紧紧地攥在手里,逃命似的跑出了那个店,直到离店里有一段路,我才敢让自己停下来,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不知道是被吓得还是心里发虚。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平静下来,每每想起那个老板鉴别那二十元假币时的情景,我都自惭形秽! ④也许是心理原因在作祟,也许是我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下意识地想做些什么!总之,那件事过了以后,我便常常去那家店买东西吃,甚至还经常带同事一起过去。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每次看到那个老板的时候,我都想跟他说一声,请你把那张二十元假钱还给我!可是,我没有那个勇气!这样持续了一些日子,有一天,我独自去买早点,还是那个男老板收钱,我准备提着东西走的那一瞬间,他叫住了我,说:姑娘,其实你不用每天都来吃我店里的东西,也不用带你的朋友来,天天吃这些东西都腻了吧!我早就看出你是个善良的姑娘,出门在外谁还不遇到点儿难事儿啊,别总记在心上!我惊讶地看着他,心里有些不知名的情绪在翻滚!他只是呵呵一笑,自顾自地忙乎去了。 ⑤我早就应该猜到的,他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二十元是张假币,只是他没有当众揭穿,而是选择善意地为我遮掩过去。那天在那个早餐店里,我第一次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流下了既感动又带着点委屈的眼泪,而北京,就是在那一刻,湿润了我的心! ⑥他说的没错,我当时确实遇到了困难,那是我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月,还没有领到薪水,全身的钱加起来不足一百元。所以,我才把那张二十元的假币留了又留,所以我才盘算着把它花出去,因为当时那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 ⑦那个胖胖的老板说我是个善良的姑娘,可是我想说,老板,你才是那个真正善良的人!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11期) 1.选文以“一张假币里的善良”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4.文章第⑤段中我为什么既“感动”又“委屈”?(3分) 5.文章以“你才是那个真正善良的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2分) 十四、1.(4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板”在收假币时的善良;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了对善良的人的赞美。运用拟人的修辞,新颖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首先明确题目中“善良”的含义,另外分析题目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最后题目运用修辞,还能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3分)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结构上,总领下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花假币做铺垫,吸引读者。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上第①段一般具有概括具体内容、开篇点题的作用,结合本文第①段概括了在菜市场买菜摊主问“我”要不要收藏假币的故事,以引出后文关于“我”和假币的故事;结构上第①段位于文章开头,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照应标题,吸引读者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以“我”在菜市场买菜的故事开头因一张假币引出六年前“我”与假币的另一个故事,因此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3分)动作描写,表现出我担心使用假币被老板发现那种紧张、害怕的心理。 【解析】第③段画线句字描述了我接到老板找的钱后慌忙离开的情形,从“攥”“跑”等动词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再结合语境,即可明确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紧张、害怕的心理。 4.(3分)“我”感动是因为老板从一开始就知道我给的那二十元是张假币,只是他没有当众揭穿,而是选择善意地为我遮掩过去。委屈是因为“我”刚到北京那段日子,因困窘所迫才花掉了那张假币。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概括。解答此题,首先结合题干明确画线句在文章第⑤段,然后细读这段内容,结合上下文来看,明确我感动是因为老板明知是假钱却不揭穿我,我委屈是因为当时的困窘所迫,据此可以在文段中找到原句,概括即可。 5.(2分)升华文章主旨,表达对老板的善良的感激之情,用自己的善良感染着“我”,令“我”十分感动。 【解析】本文的主题是表达了“我”对真正善良的老板的感激之情,文章结尾处则直接点明“我”对老板的态度,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再结合老的“善良”的言行对“我”的感染具体分析“我”感动的原因即可。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等待敲门 马秋芬 ①都说老年得子,如获意外之财。父母对“老疙瘩”的那份娇宠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家境清贫,但有妈妈那样一双能干的巧手,我照样被她打扮得比别人家的孩子更整齐漂亮。 ②我六岁那年妈妈病得很重。有一天她领着我到医院去看病,路上她实在支持不住,躺倒在路边马路牙子上。我吓得大哭起来。忽然我想应该为妈妈做些事情,就跑着叫来一辆三轮车,妈妈被扶上车,还有气无力地问多少钱,车夫说五角钱。妈一听,竟然来了点精神,惊讶道:“五角?不坐!不坐!”她挣扎着挪下车,终于支持不住,重又躺在马路牙子上。我看着妈妈紧闭的眼睛,呜呜大哭,四周围了很多人。过了很久,她才一点点地爬起来,拉着我慢慢向医院走去。 ③我当时还无法弄清五角钱对于穷苦人家究竟是什么价值,可要面子的妈妈为了它,能躺在风里任女儿吓得哭喊、任路人围观,这五角钱起码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④那一次从医院回来,妈妈虚弱地躺在床上。这时门突然被敲响,我飞快地把门打开,又飞快地关上。妈问是谁在外头。我说:“是一个要饭的女人,还领着俩小孩,小小子还光着屁股呢,脚丫子可黑了,连鞋都不穿。”妈一听,支撑身子坐起来说:“把门打开,让我看看他们!”打开门,那脏女人还在门口,她将手上破了边的大碗擎了擎,颤声地对我妈说:“大姐,行行好吧!看在两个小的份儿上,给口干粮、剩饭吧……”妈让我拿出馒头和咸菜,还倒了一碗白开水,两个孩子当即就大吃起来。 ⑤我妈看了一会儿孩子吃饭,就和那女人聊起来。原来他们老家河南遭了灾,丈夫又得了重病,她只好领着两个孩子一路讨饭来到沈阳。妈对那女人说:“你的闺女和我这个差不多大吧?等过十天八天的,我的病好些了,你再来,我拾掇些孩子的旧衣裳给你!”女人千恩万谢地走了。妈妈在床上好像在合计着、犹豫着什么,一只手还在不停地摸索着口袋,对我说:“快去把她娘儿几个再招呼回来!”我不知何故,急忙将那个要饭的女人又叫回来。只见妈妈将掏出来的五角钱递给她说:“钱不多,你拿去攒着吧,攒多了好给你男人治病。”妈又对我说:“你的糖球呢?”我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摸出来,只有两块,怪稀罕地攥在手心里。我看出她是想把这糖送给那两个要饭的小孩,就一下子把手背过去,说:“我才不给他们呢!”我妈急了,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掰开我的手,把糖球抠出来给了他们。 ⑥他们一走,我就哭起来。妈生气地说:“你这孩子心好硬啊,一点不懂怜惜人。我不想见心硬的人,往后再不能给你买糖吃了!”我争辩着喊道:“可你为什么白给他们钱?”妈叹口气说:“这钱就权当我坐了趟三轮花掉了吧。人活世上,时时都兴碰到难处,有了难处,就需要别人拉扯一把。你拉扯一把,他拉扯一把,难关就挨过去了。那娘儿仨真是可怜,五角钱到了他们手里,攒起来兴许就能救人一命,就能派上大用场。” ⑦我妈给我揩净眼泪,给我讲了家里以前经历过的一件事。由于一场意外事故,我家住的那个大院发生了一场火灾。一夜之间全院都变成无家可归的人。我家一家老少六口,顿时衣食无着,没了栖身之处。是素不相识的善良人和亲戚邻人,在大难当头时给了一床被、一碗米的救助,才使我们一家人在初冬将临的季节,度过人生中致命的一击……妈妈的这一巴掌和这番话,对一个混沌初开的孩子来说,真是最好的人生第一课,使我懂得,对于一个人来说,善良、慈爱、扶助弱小,是多么要紧的品德。 ⑧妈妈病好些后,赶紧把我穿小的衣服鞋袜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包进一个大包里,放在柜盖上。为了这一大包衣物,我和妈妈总是等待敲门声。妈妈有时还在门口张望着。 ⑨终于有一天,门被怯生生地敲响了。果然是那个河南的讨饭女人领着孩子来了。不等妈妈说,我迫不及待地拖下柜盖上的大包,妈妈从里面先选出两件,给那两个孩子穿上。我则把我留了多时的糖球,给每个孩子手里搁了一块。 ⑩现在,我妈妈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幼年时妈妈对我最为朴素的人生启蒙,却如种子一样,扎下了深深的根须,在岁月的灌溉下,已长成一个难以撼动的做人的观念和准则。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7.10)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妈急了,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掰开我的手,把糖球抠出来给了他们。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2分) 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4.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5.根据文意,说说文题“等待敲门”的含义?(4分) 十五、1.(3分)用“伸”“打”“掰”“抠”“给”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母亲给要饭女人钱时的坚决态度,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心地善良、扶助弱小的母亲形象。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人物动作描写的作用分析,结合这几个词语可知属于动作描写,抓住这几个词可以体现出母亲给钱时的态度的坚决和不容置疑,进而刻画出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扶助弱小的特点。 2.(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对我的人生启蒙比作种子,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母亲的教育对我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表达出对母亲的怀恋和感激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找到答题范围是第⑩段,然后细读这句话,抓住句子“但是幼年时妈妈对我最为朴素的人生启蒙,却如种子一样”可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对我的人生启蒙比作种子,最后结合词句“在岁月的灌溉下,已长成一个难以撼动的做人的观念和准则”可以体会母亲母亲的教育对我成长的重要作用。 2.(3分)病重的母亲为了五角钱的车费舍不得坐车和为帮助要饭的女人毫不犹豫地给出五角钱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善良慈爱、扶助弱小、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 【解析】解答此题,结合题干要求可知是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在头脑中对对比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比主要起突出强调的作用,然后明确文章病重的母亲为了五角钱的车费舍不得坐车和为帮助要饭的女人毫不犹豫地给出五角钱形成对比,妈妈平时对我的爱和我不愿意给出自己的糖时的严厉形成对比,我开始的不愿意给糖和后来我把我留了多时的糖球,给每个孩子手里搁了一块形成对比,选取一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作用分析主要抓住人物形象入手阐述即可。 4.(3分)(1)妈妈是个勤俭持家的人。为了五角钱,哪怕累到了,丢了面子也坚决不坐车;(2)妈妈是个扶助弱小、乐于助人的人。自己不舍得坐车,但却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讨饭的女人,还把我不穿的衣服送给她们;(3)妈妈是个对女儿既善良慈爱又严格要求的人。把女儿打扮得漂亮,但对女儿品质的养成绝不手软,严格要求。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可以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并概括。“可要面子的妈妈为了它,能躺在风里任女儿吓得哭喊、任路人围观”可看出母亲的勤俭节约,“只见妈妈将掏出来的五角钱递给她”“五角钱到了他们手里,攒起来兴许就能救人一命,就能派上大用场”“可见母亲扶助弱小、乐于助人,“我照样被她打扮得比别人家的孩子更整齐漂亮”“我妈从未舍得这样打我,我委屈得鼻涕流过河,抽搭得喘不过气来”,可见母亲对女儿既善良慈爱又严格要求。 5.(4分)“等待”既能表现出母亲善良慈爱、扶助弱小、讲究信用的优秀品质,又能展示母亲对“我”人生启蒙的重要影响。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是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然后细读文章,明确文章回忆了儿时妈妈帮助河南讨饭的母女并借此教育我要善良慈爱、扶助弱小的事,故“等待”在这里既是赞扬母亲的品质,结合句子“但是幼年时妈妈对我最为朴素的人生启蒙,却如种子一样,扎下了深深的根须”更是能体会母亲品质对我人生重要的启蒙作用。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 有光就有影 刘 同   ①高一时,我就读于理科重点班,而老贺是文科重点班 的。高二的时候,文、理正式分班,分班考试我考得很糟糕,爸爸妈妈急坏了,我想改学文科。 ②我和老贺不熟,但是学校里到处都是他的传说:他上的课很牛,英文口语全市冠军,还有每天晚上去吹萨克斯。 ③我很羡慕这样的人,崇拜久了,就好像和他很熟了一样。鬼使神差,我鼓起勇气站在了他们班的门口,等着他下课。 ④老贺夹着教材走出来,怯懦的我站在走廊上,喊了一声:“贺老师。” ⑤一米八五的他停下来,低头看着当时一米五八的我,他的目光有压迫感,可是我看到他的嘴角突然扬起了微笑,我突然就拥有了能够与他平视的力量。 ⑥我说:“贺老师,我是理科班的学生刘同,也许您不认识我,但是我很想进入您的班,我知道这一次考试自己考得不好,但是我肯定下次可以考好的,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⑦“好的,我知道了。我回去考虑一下。”老贺带着微笑说。 ⑧后来,当我的名字真的出现在文科重点班的编排表里时,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老贺对我的信任。 ⑨可进入高二之后,我的成绩依然起色不明显。我开始躲着老贺,不光因为缺乏自信,而且怕他摇头失望。 ⑩老贺似乎发现了我的异样,他也不找我聊天,而是点名让我参加各种文科班的课余活动。我的普通话很烂,他偏让我参加演讲比赛;我说话的逻辑不是特别清楚,他偏让我组织班级的辩论队;我根本不会跳舞,他让我和几个男生一起跳民族舞;我的英文不怎么好,但他给了我一篇稿子,让我参加英文口语比赛……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10) 1.结合全文,说说“我”高考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⑩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分) 3.文章第⑪段写“我”的想法和同学们的看法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3分) 4.文中的老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3分) 5.选文第⑬段老贺对“我”爸爸说“你儿子总是能从一片废墟中,找到一点点光,打也打不死。”结合上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十六、1.(3分)“我”主动找老贺换班的勇气;老贺知道“我”的弱处并采取方法让“我”朝弱点冲击;高三前重点大学参观懂得了老贺的苦心。 【解析】首先,需要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主要抓住关键段落第⑥、⑩、 2.(2分)①展示了老贺为了鼓励“我”而做出的努力,为后文“我”的成功做铺垫;②揭示了要敢于向自己的弱势开刀才有成功的可能的主旨。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作用。答题范围在第⑩段,然后细读画线句子,这些句子运用排比的句式,写“我”如何在老贺的点名下参加各种课余活动,从而展示老贺为了鼓励“我”而做出的努力,也为后文“我”的成功做了铺垫,同时结合下文句子“老贺让我参加各种活动,是想让我知道,学习很重要,但向学习要能力的想法更重要,只要敢于向自己的弱势开刀,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明确这些句子揭示的主旨。 3.(3分)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我”的失望和同学们的瞧不起“我”来衬托老贺对我的关心,表现了老贺独特的教育方式。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是考查写作手法,然后细读第⑪段,明确这一段写“我”的失望和同学们的瞧不起“我”,对老贺对我的关心和教育起着衬托作用,所以这是衬托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4.(3分)(1)老贺是一个教育讲究方式方法的人。面对成绩起色不大的“我”,点名让我参加各种文科班的课余活动,让我向自己的弱势开刀;(2)老贺是一个关爱关注学生的人。认真考虑并答应我转班的请求,分析了解学生的弱点;(3)老贺是一个教学水平极高的。上的课很牛,英文口语全市冠军。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并概括。“老贺似乎发现了我的异样,他也不找我聊天,而是点名让我参加各种文科班的课余活动”可以看出其教育方法的独特;“好的,我知道了。我回去考虑一下”“不如说是我知道你的弱势在哪里,于是,我鼓励你向薄弱的地方冲击”,可见其关注关爱学生;“他上的课很牛,英文口语全市冠军,还有每天晚上去吹萨克斯”可见其教学水平高。 5.(4分)面对学习、人生的低谷,在老贺的引导下,“我”懂得了要朝着自己薄弱的地方冲击,不断战胜自己的缺点,找到人生的亮光,取得成功。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答题方向在文章第⑬段,然后细读答题句子“你儿子总是能从一片废墟中,找到一点点光,打也打不死”,抓住关键词“废墟”“一点点光”“打也打不死”,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就是面对学习、人生的低谷,要懂得朝着自己薄弱的地方冲击,并结合下文句子“与其说是我相信你成绩会好,不如说是我知道你的弱势在哪里,于是,我鼓励你向薄弱的地方冲击”进行理解,进行恰当的表述即可。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摇摇晃晃穿越城市的人 马虹玫 ①许多年前,我到深圳,下飞机,出机场,拖着个硕大的行李箱,来到330路机场大巴跟前。看看那锃亮、高大的330路大巴,我顷刻间觉得自己更加渺小了。我的大箱子倒是坚挺硬朗、傻不愣登地支棱着,蓬头垢面、满脸愁容的我,望着它进行了绝望的计算:要怎样才能把箱子搬到车上去。立起来、放倒、侧放,无论从哪个面下手,我都没办法把箱子抬离地面放上车去。 ②“小姐,箱子给我……”叫我的也是一位小姐,一身洋红色制服裙,不大不小,不长不短,勾勒出她窈窕的身材。她脚穿黑色中跟皮鞋,长筒丝袜庄重地贴在腿上,没有勾丝或破洞,头戴一顶小小的装饰性帽子。 ③她笑吟吟地来到我身边,说:“小姐,你上车找位子坐好,行李交给我。”她说着把大箱子提了起来,提到离地十几厘米的高度,保持了好几秒钟。随即,这个庞然大物轻飘飘地落进大巴车侧面的行李舱。没有遭受毫不留情的抛掷,箱子自然没发出令人惊慌失措的响动。只是,我分明听见售票员小姐快速地嘘了一口气。再一看,她手上冒出几点血红。 ④一定是箱子的某个地方弄伤了她的手。她轻轻甩甩,把手捏成拳头。我以为要迎来一个抱怨或者恼恨的眼神。我已经准备好要迎接了,她却对我微微一笑,催我快些上车,仿佛她的手不是因为我的箱子而受伤。 ⑤以我多年的生活经验,售票员只管收钱卖票。乘客们不论老少,已经习惯在她们的冷眼旁观之下,费力把行李放置到指定的地方去,手脚慢了,招来训斥都是有可能的。 ⑥眼前的330路机场大巴售票员却是个另类,她像尽责的女主人,不带丝毫烦躁,体贴地照顾远道而来的我和我的箱子。在我之前和在我之后,享受这份照顾的人,不会仅我一人。我对她的手起了歉疚——那手指肯定有些痛的,因为那箱子确实重。不一会儿,大巴开出机场,她巡视一圈,检查乘客的安全带是否系好。随后,她安静地坐了下来。330路到达终点站后,一车人快速四散而去。待我收拾好行李,回头想问问售票员她的手要不要紧时,大巴上早已空无一人。 ⑦那位售票员一定没想到,凭一己之力和受伤的指头,她竟然把我的心牢牢地拴在了深圳。 ⑧在深圳,提着千奇百怪大件行李的人不在少数。移民城市,人们每时每刻都在移动,深圳公交车承载着大部分人的移动以及搬迁。提着油漆桶、切割机的装修队伍,工人们穿着拖鞋,像是要开装修工具展览会。捆着的大花被子、形形色色的箱子、塑料大桶里插着衣架,这显然是一场小型的搬家行动。上下车的紧要时刻,这些乘客恨不得多生出几只手来。售票员主动而快速地充当了他们的手和腿。一上车,她们帮忙拎上来,下车,又帮忙拎下去。装修工年轻,得了陌生姑娘的帮助,神色间有些不自然的羞愧。无以为报,只好在行动上做出表示,上得车来,赶紧归拢自己的物品,少占地盘。深圳的公交车售票员,并未表现出对体力劳动者的歧视,相反还抱着极大的同情心。不嫌他们的行李占地方,不嫌他们身上脏,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应有的风貌。 ⑨抱孩子的人、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大肚子的孕妇,这些行动受限的人群,在深圳的公交车上,有极大概率被“区别对待”。售票员总会第一时间帮他们找好位子,安顿他们坐下去。年轻人常被售票员招呼起来,给这些人让座。有时候,一位老人上车会有三四个年轻人起来让座。 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混成了“老深圳”,日常出行以私家车和地铁为主。偶尔,我会怀念从前坐公交车的经历,也顺带想到那些公交车售票员。 (选自《读者》2017年21期) 1.本文写了“售票员”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的句子。(4分) 她笑吟吟地来到我身边,说:“小姐,你上车找位子坐好,行李交给我。”她说着把大箱子提了起来,提到离地十几厘米的高度,保持了好几秒钟。 3.第④段中画线句“我以为要迎来一个抱怨或者恼恨的眼神”的原因是什么?(4分) 4.第⑦段在文章内容与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5.文中的售票员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十七、1. (3分)①帮我把大行李箱放进大巴车侧面的行李舱弄伤了手;②帮民工拎行李;③帮行动受限的人群找位子。 【解析】题干要求概括“售票员”所做的事,解答要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通读全文,明确文章使用了分总的结构,第①~⑥段讲述了我在深圳的大巴上售票员将我硕大的行李箱放进行李舱并且弄伤了手也毫不在意的事。第⑦~⑨段讲述“我”在深圳公交车上的所见所闻。由句子“售票员主动而快速地充当了他们的手和腿。一上车,她们帮忙拎上来,下车,又帮忙拎下去”“在深圳的公交车上,有极大概率被“区别对待”。售票员总会第一时间帮他们找好位子,安顿他们坐下去”概括即可。 2. (4分)示例一:神态描写,“笑吟吟”写出售票员礼貌微笑的神态。 示例二:语言描写,“你上车找位子坐好,行李交给我”的语言写出售票员的尽责以及对乘客的关心。 示例三:动作描写,“把大箱子提了起来”的动作写出售票员利落的动作。这个句子写出售票员的尽责礼貌,让人尊敬。 【解析】首先明确人物描写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这句话中的中“笑吟吟”是人物的脸色,写的是神态,句中有人物语言,是语言描写,“提”属于动作,是动作描写。结合上下文可看出,该句是售票员帮我提箱子的表现, 写出售票员的礼貌、热情、尽职尽责。 3.(4分)因为以我多年的生活经验,售票员只管收钱卖票,而且这个售票员帮我提箱子还弄伤了她的手。以往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一定会迎来售票员抱怨或者拿恼恨的眼神。 【解析】解答此题需将句子还原到文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我以为”是我用以往的主观经验判断,第⑤段中可以筛选提取“我”的生活经验。除此之外,还有前文中售票员因为帮我提箱子发生的意外,两者结合起来,即可作答。 4.(2分)①内容上:总结上文,表达对售票员的感谢以及自己受到的震动之情,引出下文自己对售票员所做事情的关注。②结构上:承上启下。 【解析】通读全文,首先明确第⑦段内容是表达对售票员给予自己帮助的感谢,以及自己因为售票员的举动感到深圳的温暖而留下来。其次,联系上下文,文章①~⑥段写“我”在深圳得到大巴车服务员的帮助,而第⑦段对这件事做了总结,引出⑧⑨段事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2分)尽职尽责、公平礼貌、真诚周到。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季羡林 ①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 ②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老妇人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 ③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就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我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她看一看……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总想用最高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已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 ④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速。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开。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却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⑤后来长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的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 ⑥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王妈搓麻线的时候。我转过身来,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借着从窗子里流出来的微弱的灯光,看着她搓。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一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这一双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个指头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树的枝子。但是,在这时候,它却显得异常灵巧美丽。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⑦去年秋天,我随着学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乡村里一个人民公社去参加劳动。一位老大娘走上前来,热心地教我们:怎样抓玉米秆,怎样下刀砍。在这时候,我注意到,她也长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虽然同她素昧平生,但是她这一双手就生动地具体地说明了她的历史。我用不着再探询她的姓名、身世,还有她现在在公社所担负的职务。我一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和母亲、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再说什么别的话,似乎就是多余的了。 ⑧就这样,在公共汽车行驶声中,我的回忆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连成一条线,从几十年前,一直牵到现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这一位老妇人的手上。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它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体积愈来愈扩大,形象愈来愈清晰。 (节选自《朗润集》,有改动) 1.本文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展开情节,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3分) 事件 内心感受 母亲:① 不可磨灭 王妈:用长满老茧的手灵巧地搓麻绳 ② 老大娘:用长满老茧的手教我们砍玉米杆 ③ 2.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甜蜜而痛苦”与“错乱而清晰”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3.文中“它在我眼前不停晃动”的“它”指的是什么?(4分) 4.有同学说第②段写公交车上见到一位老妇人这一情节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5.在你的身边是否也有“长满老茧的手”,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双“长满老茧的手”的感受。(3分) 十八、1.(3分)用长满老茧的手迅速(灵巧)地摘豆荚 吃惊、有趣 肃然起敬 【解析】根据人物提示可迅速锁定答题区间。第③~④段写母亲,概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映象”前的内容就能得出事件。王妈和老大娘的情节分别出现在⑤⑥段和⑦⑧段,寻找体现人物情感的关键词句摘录即可。 2.(3分)不矛盾。“甜蜜”是因为母亲、王妈和人民公社老大娘的手带给“我”的是美好的回忆,“痛苦”是因为这些都成了过去;“错乱”是指“我”的回忆跨越了几十年,且包含了对母亲、王妈和人民公社老大娘多个人物的手的回忆;“清晰”是指“我”的回忆一直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并且对每双手的记忆都是非常深刻的。 【解析】回答时,首先需找到该句的位置,即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画波浪线的句子写的是作者回忆人生中的三双手带给自己的感受,回答时注意要对每一组词进行分析。答题时,首先需要表明态度,一般情况下是“不矛盾”,然后再结合文意阐述理由即可。 3.(4分)它指“这双手”,也就是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重叠化成的一双手。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指代,可在前文或后文中寻找答案,从文中“在我一生中……化成一双手了”可得出“它”指的既是“这双手指得是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 老茧的手,重叠化成的一双手。”,据此做答即可。 4.(3分)不能删。因为第②段交代在车上老妇人长满老茧的手,引起了“我”的注意,引出下文;为下文回忆过去生活中遇到的“长满老茧的手”做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句段作用。先回答“能删”或“不能删”,再阐述理由。文章的第②段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一般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且下文是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展开的,因此还有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5.(3分)示例:我的身边,也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它温暖而质朴,从小到大呵护着我,那就是奶奶的双手,这双手如文中所说的一样,长满老茧,但异常灵巧,这对我来说这就是童年记忆中的温暖。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4分) 北漂的鱼 宋红梅 ①儿子高考名落孙山,我的郁闷变成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只要一点刺激,就会喷发。 ②我整天阴着脸,压住火,耐着性子,厉声问儿子:“这会儿别人不逼你读书,你毕业干什么?”我一贯强调读书重要,可顽皮的儿子总和我唱反调。他爱好电脑,虚拟世界有无穷的吸引力,以至于他沉迷于此。为此,我竭力想把他从虚拟世界拉出,可一切都是徒劳的。 ③如今高考结束,儿子要到北京学电脑。我联系学校,收拾铺盖,在一个闷热得喘不上气的夏夜,送他上了北京的火车,我的忧虑也随着列车北上了。 ④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想起他小姨在那儿,让她不时地关照他,给他个建议,给他个提示,我变成幕后操纵手。 ⑤两年过去了,儿子毕业开始找工作。一天,我实在憋不住了,拿起电话问:“儿子,工作找到了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没呢,跑了大半个北京城。如果有单位要我,不给工资也行,权当我实习。”我拿着电话,眼泪与声音同步进行,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安慰他:“年轻人有魄力,总有人愿意要的,别担心。”“好的,老娘,我再继续找吧”,“别急,慢慢找。”我尽力宽他的心。人生的第一步难啊!无论如何,也要鼓励他走下去。几天后,他终于找到工作,开始上班。 ⑥日子像流水,儿子在北京一天天地长大。他打来电话,告诉这告诉那,从他打电话的次数知道,他和我的隔阂正慢慢消减。互联网的世界是他的追求,他在自己的追求中快乐着,工作着。 ⑦几年下来,我想他的时候,就抄起电话问:“儿子,你在单位干啥呢?”电话那头,一阵嬉笑,说:“老娘,我们做的事情,告诉你也不明白,你落后了,哈哈……”那笑声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曾那么疯狂压制他的兴致,而如今他却在互联网工作得有滋有味,很是开心。我该如何评说自己的功过呢?我郁闷,迷茫。互联网在悄悄改变着世界,也悄悄地改变着我的思想。“老娘,你落后了。”这句话那么清晰地落在我的记忆中。 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爱好写作,底稿全存在邮箱里。一次,密码忘了,我的文章也打不开了,找同事帮忙也没能解决,只好打电话向儿子求援,儿子说:“这点小事,好办。”他问了我几个问题,安慰我几句,半个小时后,他告诉我新的密码说这回好了。这回,我自己主动承认:儿子,我落后了。儿子在那头哈哈大笑,很开心。 ⑨我落后了,却很开心,因为儿子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愉悦着。我终于从当初的郁闷和迷惑中走出,和儿子开始愉快交谈,两代人和谐相处。 ⑩一天,儿子打来电话说,他主动申请到西藏工作。我担心地问这问那,他说:别担心,我都准备好了。儿子大了,相隔千里,腿长胳膊短,我只能絮叨地叮嘱他。儿子到了西藏,给我来了电话,以后半年的时间,他隔段时间给我个电话,汇报此行的过程。他说得很平淡,很从容。半年过去了,他从西藏回来带回一堆的礼品。儿子大了,我好开心! ⑪半年后,他的公众号《墨质》面世,“用淡淡的墨汁,挥洒生命的质感”是墨质的主题。我惊呆了,亲朋好友啧啧称赞。他把北漂的生活,写成随笔和长篇小说《张小白和宋小黑》。读着《墨质》,我详细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西藏之行。坐飞机的颠簸、高原反应的痛苦、生活的不适,他可是一个字都没向我透露。哦,儿子大了,不想让我为他担忧。我一边读,一边擦眼泪。 ⑫北漂的鱼,这是儿子送给自己的绰号。如今,这条鱼还在北京的人流里漂泊拼搏,任凭风吹雨打,勇往直前。 (有删改)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我拿着电话,眼泪与声音同步进行,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安慰他:“年轻人有魄力,总有人愿意要的,别担心。” 3.根据文意,说说文题“北漂的鱼”的含义。(4分) 4.文中的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 5.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很多看法,有人说这是对一味强调读书论的反驳,也有人说这是一篇关于亲情和爱的文章,还有人说这是当下年轻人追梦的一个缩影。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3分) 十九、1.(3分)文章写了“我”在儿子高考失利后,从对儿子痴迷电脑的担忧道见证儿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自己也从郁闷和迷茫中走出来并有了新的感悟的事。 2.(2分)为了不增加儿子的心理压力,给儿子鼓励,“我”假装不在意的样子。突出表现了“我”内心的难过。 【解析】“若无其事”指的是“我”在询问儿子工作情况时,听到儿子有气无力的回答,以及对工作的要求,“我”内心难过,担忧。但是还得鼓励儿子,所以装出不在意的样子。”据此加以分析即可。 3.(4分)“北漂的鱼”表面是指儿子送给自己的绰号,“漂”字让人联想到水,一般情况下, 随着水漂的、极具活力的动物是鱼;在文中,“漂”字暗含漂泊之意,“北漂的鱼”实际指的是那些像儿子一样为了追逐理想,离家在外漂泊、拼搏奋斗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北漂的鱼”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首先这是儿子给自己的绰号,“漂”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水,水中的鱼随着水漂,极具活力;再结合文章内容,“漂”字暗含漂泊之意,现实生活中像儿子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很多,“北漂的鱼”也指这些漂泊在外的年轻人,他们怀揣着梦想,远离家乡,孤身奋斗。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4.(3分)文中的儿子是一个孝顺懂事,坚持走自己的路,勇于拼搏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第⑥段“互联网的世界是他的追求,他在自己的追求中快乐着,工作着。”看出“儿子”是一个坚持走自己路的人;从第⑪段“坐飞机的颠簸、高原反应的痛苦、生活的不适,他可是一个字都没向我透露。”看出“儿子”是一个孝顺懂事,勇于拼搏的人。 5.(3分)示例:①我同意第一种,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家长都是一味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衡量孩子的标准也是看学习成绩。“条条大路通罗马”,家长如果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必要时加以正确引导,何愁孩子不会有好的发展。正如文中的母亲和儿子,母亲看中成绩,希望儿子好好读书,儿子却痴迷电脑。母亲百般阻挠,在儿子高考失利后送儿子去学电脑,最后儿子在互联网发展得很好。这足以说明兴趣的重要性,并不是只有读书一条路也走。 ②我同意第二种。因为文中的母亲始终关心儿子的成长。在儿子高考失利时担心儿子以后的出路,在儿子去北京学电脑时放心不下,并且让儿子小姨关照他,在儿子找不到工作沮丧时,鼓励儿子,这些都体现出“我”对儿子的爱。儿子在北京找到工作后也经常打电话给“我”,帮“我”找回邮箱密码等,这些都体现出母子之间的爱。 ③我同意第三种。因为孩子和父母之间有思想差异,父母看重读书,而孩子却追求兴趣爱好。同时孩子在追梦的过程中,总会到很多困难,文中的儿子在找工作时遭遇了挫折,但最终有所成就。儿子的形象其实就是当下很多人的一个缩影,是万千追梦者中的一员。 【解析】在作答时,首先要表明态度,即同意哪一种观点,然后根据所选观点阐述理由。阐述理由时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或经历进行分析。如第一种观点,可从文中“我”看重读书,而儿子却热衷电脑,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二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4分) 蛮 竹 李俊玲 ①人的记忆很奇怪,有时当你搜肠刮肚地冥想时,历史无迹可寻,可有些事物,无论你身处何地,不管你心境如何,只要在某个瞬间不经意的一瞥,那潜伏在你内心里最熟知的记忆神经便被骤然牵起,让你回到拥有无限遐想的时光隧道中,回到那个虽被尘封可依然鲜活的记忆空间里。就在那天,走在街上的我无意间看到一辆用蛮竹做的推车,于是脑海便翻涌着关于它的所有片段,如一扇门在我眼前开启,门内是老家郁郁葱葱的蛮竹。      ②蛮竹,一种生长在山里的竹子,高大而粗壮,挺拔的竹竿带着大地黑土的倔强直冲云天,恣意地向白云深处延展。“蛮”即“大”,在布朗族眼里乃“王”之意,在我看来,他有的是王者的大气而无霸气,有王者的博爱而没有狭隘,在广阔的天地里延展成一片让人叹为观止的风景。蛮竹苍苍,他是主妇,染绿了山寨,掩映着篱笆和野花,让家变成了温馨的小窝。蛮竹苍苍,他是壮汉,带领着源源不断的子孙,世代驻守着大山,倾其一生献给了这片土地上勤劳而善良的人们。      ③蛮竹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暖暖的记忆,生长在心里最肥沃的地方。春天,细雨绵密,柔柔地洒向静默的大山,黑土里,岩缝中,蛮竹用积蓄了一冬的能量破土而出,开始了一生不懈的拔节。在天地间,细雨的轻柔与蛮竹的刚劲完美地交融为一幅烟雨图,唯其这般,山林才显得灵动而多彩。记得小时候,我和阿公到山里找菌子,看着满坡地蓄势待发的青笋,阿公笑着对我说:你看,我们的朋友开始出土了。是啊,我们的朋友,它是布朗族一辈子也离不开的朋友。阿公那根挑起全家衣食的扁担,阿奶那个被手摩挲得发亮的簸箕,一代又一代的布朗人就在与蛮竹的相守中走完辛劳而平和的一生,这一生始终带着蛮竹清淡素怡的滋味,带着蛮竹生生不息的精神,这样的人生简单而实在,自然而淡定。      ④经过季节的洗礼,蛮竹从嫩绿到油绿再到淡黄,一节节展示着自己的壮硕。于是人们砍来蛮竹,建房、做成家具农具,把蛮竹丝丝入扣地编织进了自己的生活里,日子也透着清淡的竹香。老家保存着一根扁担,宽厚而结实,被阿公长满老茧的手磨得光滑而透亮,那是一根浸透了汗水的扁担,从阿公砍下蛮竹的那天起,它便成为了一个战士,肩负起家的重任。在挑起日出与月落的过程中,父亲长大了,于是阿公便一担担地翻山越岭,把家里有限的食粮挑运给外出求学的父亲。蛮竹做的扁担渐渐弯了腰,色泽由淡黄变成灰褐,父亲在城里工作了成家了,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时,扁担也完成了一生的使命,静静地靠立在屋子的角落,年迈的阿公拄着拐杖,背上是岁月留下的一个弧线。每次看到阿公遗留下的那根蛮竹扁担,总会想起朱自清《背影》里的章节,一样的情感被不一样的符号所记刻着,那根扁担被年月镀上了一层光晕,那是父爱厚重的光晕,常常氤氲了我感动的泪眼。      ⑤一切农具几乎都来源于蛮竹,箩筐、耙、扁担、簸箕、手推车……这些用具经过岁月的积淀,有些被人们的手磨得光滑,有些被汗水和黑土一层叠一层凝结成褐色,这是经过耕耘、种植、收成而留下的劳苦见证。哪怕山陡坡峭,蛮竹总会破土,人们总会播种,险恶的环境阻碍不了勤劳的脚步,一辈又一辈的布朗人用蛮竹做成的农具开垦着贫瘠的土地,不懈地与旱涝作着艰苦的斗争,用蘸着血泪这支特殊的“笔”在大山深处写下了不屈的诗篇。布朗人离不开它,离开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终结,在这些平凡的农具中,我看到了山里人伟大而坚毅的人格魅力,他如苍苍的蛮竹,在骤风暴雨中依旧能挺直脊梁,压不垮催不倒,倾其一生来承受和付出,这共同的秉性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原来,上苍的安排是这么的意味深长,此刻,仰望蛮竹,我热血沸腾。 ⑥春天的雨又开始飘飘洒洒地落下了,我知道,在远方,在大山皱褶处,我的心又开始发芽了。 (选自《云南日报》2017.11.4)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在我看来,他有的是王者的大气而无霸气,有王者的博爱而没有狭隘,在广阔的天地里延展成一片让人叹为观止的风景。 (2)那根扁担被年月镀上了一层光晕,那是父爱厚重的光晕,常常氤氲了我感动的泪眼。 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④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2分) 那是一根浸透了汗水的扁担,从阿公砍下蛮竹的那天起,它便成为了一个战士,肩负起家的重任。 3.第①段写到“于是脑海便翻涌着关于它的所有片段”,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4.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二十、1.(4分)(1)“叹为观止”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对蛮竹生长极为茂盛的态势的赞美之情。(2)“氤氲”一词准确描绘出扁担所传承的父爱令我感动的情态。 【解析】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然后细读句子所在的相关段落,在理解词语的本意的基础上(“叹为观止”指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氤氲”指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抓住词语所在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叹为观止”抓住句子“他有的是王者的大气而无霸气,有王者的博爱而没有狭隘”体会;“氤氲”抓住关键句子“那根扁担被年月镀上了一层光晕,那是父爱厚重的光晕”体会。),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 2.(2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毛竹做成的浸透了汗水的扁担比作战士,生动形象写出了蛮竹在家庭中的使命和作用,表现出对蛮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白题干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答题方向在文章第④段,然后在熟悉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细读这一句话,“成为了”这一词语从修辞的角度看,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毛竹做成的浸透了汗水的扁担比作战士,结合句子“肩负起家的重任”“扁担也完成了一生的使命”可以体会比喻的作用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3分)①蛮竹高大、粗壮、挺拔,恣意生长;②春天的蛮竹刚劲,生生不息;③用成熟的蛮竹建房、做成家具农具服务人民,伟大而坚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题干可知答题范围在文章②—⑤段,然后细读这几段,明确第②段写蛮竹外形高大、粗壮、挺拔,第③段写春天蛮竹的刚劲,第④~⑤段写人们用成熟的蛮竹建房、做成家具农具,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概括表述。 4.(3分)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蛮竹的喜爱赞美之情,赞美了具有蛮竹精神的布朗人。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然后细读文章,可以发现作者是借对蛮竹的描写,来赞美像蛮竹一样伟大而坚毅的布朗人,所以在写作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或者是借物抒情。 5.(3分)人生要简单而实在,自然而淡定;要无私奉献,勇于担当;要不怕困难,敢于奋斗,具有伟大而坚毅的人格魅力。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属于谈体会的拓展类试题,然后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样的人生简单而实在,自然而淡定”“我看到了山里人伟大而坚毅的人格魅力”“它便成为了一个战士,肩负起家的重任”可以得出启示,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
本文档为【2019届中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 记叙文阅读20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