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面部肉芽肿

2017-12-26 2页 doc 12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面部肉芽肿面部肉芽肿 【概述】 又名面部嗜酸性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 eosinophilicum),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慢性皮肤病,常见于面部。目前认为可能是过敏性血管炎的一种。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可能与日光照射有关。也有报道γ-干扰素可诱发本病。 【病理】 真皮乳头及附属器周围无浸润带,其下方见大量炎细胞浸润,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早期可有中性粒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具有特征性。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年男性,为单个或多个结节...
面部肉芽肿
面部肉芽肿 【概述】 又名面部嗜酸性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 eosinophilicum),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慢性皮肤病,常见于面部。目前认为可能是过敏性血管炎的一种。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可能与日光照射有关。也有报道γ-干扰素可诱发本病。 【病理】 真皮乳头及附属器周围无浸润带,其下方见大量炎细胞浸润,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早期可有中性粒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具有特征性。 【诊断要点】 临床现 好发于中年男性,为单个或多个结节、斑块,柔软,红色或紫红色,中央可凹陷形成蝶形或环状皮损,表面可见扩张的毛囊口和毛细血管,不破溃或结痂,一般无自觉症状。日光照射可使皮损加重,颜色变黑。绝大多数发生于面部,特别是颧、颊、前额、鼻、下颌、耳前,但也有发生于躯干、前臂和手背的报道。本病呈慢性经过,可数月或数年不愈。 诊断标准 面部单个或多个浸润性斑块、结节,无自觉症状,结合组织病理可以确诊。需与结节病、淋巴细胞浸润症、深在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持久隆起性红斑等鉴别。 【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 本病顽固,对治疗反应多不敏感。可试用下列方法: 1(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可选择甲泼尼松龙或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推荐为一线治疗方法。 2(冷冻治疗 与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联合常有效。 3(局部外涂糖皮质激素制剂 部分患者有效。 4(皮损内注射金制剂 有报道获得疗效。 5(其他药物 包括口服铋剂、氨苯砜、氯苯吩嗪、氯喹、异烟肼、亚砷酸钾、β-氨基苯 酸、钙化醇、秋水仙碱等。 手术治疗 包括手术切除、磨削术。适用于孤立的小皮损。 治疗技术 1(PUVA 对部分患者有效。 2(激光 可选用氩离子激光、CO2激光、585nm脉冲染料激光。 3(放疗 疗效不肯定。
/
本文档为【面部肉芽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